《红楼梦》中人名隐喻英译研究
《红楼梦》人名英译的文化缺损
外 国语 学 院 , 江西
南昌
30 3 ) 3 0 8
要 : 语 人 名 负载 着 凝 重 的汉 语 言文 化 信 息 , 汉 语 言 文 化 的 重 要 载 体 之 一 , 汉 是 也是 英 译 的 一 大 难 点 。 我 国 古典 文 学
名 著 《 楼 梦 》 面浩 大 , 及 人 物 数 百 , 译 起 来 难 度 很 大。 小说 的 两 个 著 名 英 译 版 本 在 翻 译 这 些人 名 时 , 不 可 避 红 场 涉 翻 也
一
古典文学名著《 红楼梦》 面浩大 , 场 涉及人 物数 百。曹雪芹起 性别的功能 , 常用 女字旁 , 鸟名 , 阁物 , 宝珍 玩 , 经 花 闺 珠 艳丽 名很注意人物的性格化 , 用字奇 , 字面广 , 的用 的是 鸟名 , 有 有 字 眼 , 德 和叠 字等 表示 女性 , 带 有 阳 刚之 气 的字 眼 表 示 男 女 用 的是花名 , 的是宝珠 玉器 的名 字 , 有 丰富 多彩 , 贵高雅 。许 性。③汉 语的名字还可用 于表示 辈分 , 富 一般 多用双 字名 的 中 多人物的名 或字 , 或几个人 的名 字合起来 , 是大 有深 意的 。 间一个字 , 都 如贾代化 、 贾代善 ; 有用最后一个字 的如贾元春 , 贾
免地 带来 了文化缺损 。针 对此问题 , 在介绍汉语姓名 系统 的基 础上 , 对杨 、 霍两个译 本 中人名 的翻译进 行分析 , 出人 找 名英译 时的文化缺损 , 并探 析这些文化缺损产生的原 因。
关 键 词 : 楼 梦 ; 名 ; 化缺 损 ; 译 ; 译 ; 音 红 姓 文 音 意 谐 中 图分 类 号 : 0 9 文献 标 识 码 : 文 章 编 号 -0 8— 7 5 2 0 )6— 7 0 H5 A 10 6 6 (0 9 0 0 5— 3
翻译美学视角下霍译本《红楼梦》的人名英译浅析
翻译美学视角下霍译本《红楼梦》的人名英译浅析张娅【摘要】作家给其作品中的人物命名通常隐含着深层寓意.红楼梦中的人名不仅寓意深刻,而且蕴含着丰富的美学信息.分别由杨宪益、戴乃迭和David Hawks翻译的《红楼梦》(下文分别称杨译本、霍译本)两译本中的人名译法各有千秋.从翻译美学视角对霍译本《红楼梦》人名英译的审美再现分析.【期刊名称】《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年(卷),期】2015(028)006【总页数】3页(P52-53,56)【关键词】红楼梦;谐音人名;翻译美学【作者】张娅【作者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涉外学院,湖南长沙410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315.9文学作品中的人名,不仅具有通常意义上的称谓功能,而且更是作者用以刻画人物形象、安排故事情节和渲染作品主题的重要艺术手法。
因此,这些人名均被赋予特定的内涵,成为揭示人物性格、体现作品内容和表达作者创作意图的有机组成部分。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则是我国小说史上将人物命名这一艺术手法发挥运用到极致的大师,他在作品中向读者展示的数百个人物的姓名几乎无一不是没有出处、源自典故或别有用意,构成了这部不朽名著的文化精华。
如何准确生动地翻译传递隐含在这些姓名背后的深刻内涵,使英语读者与汉语读者一样获得等量的语义信息和相同的艺术享受,是值得我们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本文拟从翻译美学视角,对霍译本《红楼梦》人名英译所采用的审美再现技法及其得失予以初浅分析。
一、翻译美学与《红楼梦》人名的美学意蕴简而言之,翻译美学就是运用美学的基本原理来分析、阐释和解决语际转换中的美学问题,帮助译者了解翻译审美活动的一般规律,提高语际转换能力和对译文的审美鉴赏能力。
《红楼梦》中的人名蕴含着丰富的美学价值,这当然与作者曹雪芹给其人物命名的奇思妙想密切相关。
一般认为其思路主要有以下三条:(1)谐音寓意,以音示义。
《红楼梦》中的多数人名是用谐音来命名的,借以暗示人物的命运或故事情节的发展,如作品开篇的人名“甄士隐”与“贾雨村”,就分别隐含“真事隐去”和“假语村言”之意。
《红楼梦》概念隐喻的英译研究
《红楼梦》概念隐喻的英译研究一、本文概述《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以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了无数读者的目光。
作为一部描绘封建社会末期家族兴衰的史诗性作品,它不仅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充满隐喻和象征的文化宝典。
隐喻作为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理解和解读《红楼梦》深层意义的关键。
本文旨在探讨《红楼梦》中概念隐喻的英译研究。
通过对原著中隐喻的深入分析和研究,结合英译本的比较,探讨不同翻译策略在呈现原著隐喻意义时的得失与优劣。
同时,本文还将关注隐喻翻译中的文化传递问题,探讨如何在保持原著隐喻意义的同时,实现文化的有效传递。
研究过程中,本文将运用文献研究法、对比分析法和实证研究法等多种研究方法。
通过文献研究法梳理国内外关于《红楼梦》隐喻研究的成果和现状,为本文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运用对比分析法对比不同英译本在隐喻翻译上的处理方式和效果,揭示其中的差异和原因。
通过实证研究法,结合读者反馈和评价,评估不同翻译策略的实际效果和影响。
通过本文的研究,期望能够为《红楼梦》的英译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推动中国古典文学英译研究的深入发展。
也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其他中国文学作品的英译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二、《红楼梦》中的概念隐喻概述《红楼梦》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不仅以其丰富的情节和深刻的人物刻画闻名于世,更因其独特的文学手法和深刻的文化内涵而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
其中,概念隐喻的运用便是这部文学巨著的一大特色。
概念隐喻,即将抽象的概念或情感通过具体的、生动的形象来表达,使得作品在表达上更加含蓄、深刻,同时也为读者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在《红楼梦》中,作者曹雪芹巧妙地运用了大量的概念隐喻,使得小说中的许多情节和人物性格都得到了深刻的揭示。
例如,小说中的“金玉良缘”便是一个典型的概念隐喻,它用“金”和“玉”这两种在中国文化中有着特殊象征意义的物品来隐喻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爱情。
这种隐喻方式不仅丰富了作品的文学内涵,也使得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到作品所传达的情感和主题。
《红楼梦》中人名的英译比较
《红楼梦》中人名的英译比较[摘要]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长篇小说中的优秀作品,本文通过对杨宪益和大卫·霍克斯(David Hawkes)两个《红楼梦》英译本中人名翻译的研究来探讨汉英翻译技巧,旨在进一步思考如何更好地翻译,以真正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
[关键词] 《红楼梦》人名英译1. 引言《红楼梦》是中国古典长篇小说中的优秀作品,是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它以其博大精深的内容涵盖量成为中国小说史上一座至今无人能超越的丰碑,被公认为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对《红楼梦》翻译的研究,也就是对中国文化翻译的研究。
翻译难,尤其是翻译《红楼梦》这样的名著更难。
这不仅是由于《红楼梦》本身因具有百科全书的性质要求译者具有丰富的知识和深厚的学力,更由于牵涉到不同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作为介于原作与译本读者之间的中间人,翻译工作者除了必须忠实地传递原著的语言、文化等各种信息外,同时还要兼顾读者的心理,使读者尽量得到与原文读者相同或相似的感受。
《红楼梦》内涵博大精深,其翻译难度是其他小说难以比拟的。
翻译界大卫·霍克斯(David Hawkes)和杨宪益夫妇都完整地翻译了《红楼梦》,但由于他们的出发点不同,所处的文化背景也不同,因此他们英译的《红楼梦》在风格上各具特色,给读者的感受也各不相同。
杨宪益夫妇译本书名为“A Dream of Red Mansions”(以下简称杨本),大卫·霍克斯译本书名为“The Story of the Stone” (以下简称霍本)。
本文将对这两个译本中人名的翻译进行对比分析,对一些常用的翻译技巧进行探讨。
2. 《红楼梦》两个译本中人名的翻译《红楼梦》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对于中国的读者来说,要想记住众多人名并理清楚其中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是比较困难的,对外国读者来说那更是件复杂繁琐的事情,如何准确而又清楚地翻译众多人物的姓名,使外国读者可以简单明了地区分,并不是项简单的工作。
浅谈红楼梦的人名艺术及其翻译方法
径庭 。因此 ,汉语 姓名英 译 ,不管译 者如 何苦心经 营 ,不 可避 免地会造 成文 化损 失,这 就是翻译 的本 质属性 。 参 考 文献 :
[ 1 ] 肖 家 燕、 庞 继 贤 . 文 学语 境 与 人 名 隐喻 的翻 译 研 究—— 基 于 《 红楼 梦 》 英译 文 的个 案 研 究 盯 】 . 浙江 大 学 学
在翻译 中插 入注释 :一 些在汉 语文化 中具 有特殊 意义
楼梦 》中 的人物命 名有 以下特 点; 人物姓 名暗示 作者 的创作方 法 。甄 士 隐的谐音 是 “ 真
的人 物 名字 , 如 果采用 音 译和 意译法 不足 以让 其他文 化 的
Hale Waihona Puke 事隐” ;贾雨 村 的谐音 是 “ 假 语存 ” ,其名 字贾 化 ( 假话 ) 更直接 。这 两个人 的名 字蕴含 了曹雪 芹创作 《 红楼 梦》 的
基本 方法 ,即将真 正实 际发生 的事情 隐去 ,重新虚 构一 些
读者 领略他 们在 中 国文 化 中的特殊 意义 时 ,可 采用拼 音加 注释 的译 法 【 4 】 。这 样做 的好处 是不仅 可 以加深 读者对 名字
含 义 的理解 ,而 且 也可 以传 达一 些难 以翻译 的文 化 因素 。 杨 宪益 在有 些地 方采 用 了脚 注 的方法 来 帮助 读者 理解 如 : 甄士 隐 C h e n S h i h . y i n( Ho mo p h o n e f o r t r u e f a c t s c o n c e  ̄e d
结局 。 丫环命 名折 射主子 性格 。 丫环 身份卑微 ,她 们 的名 字
谐 音 :真 事 隐藏 ) ;贾化 C h i aH u a( H o mo p h o n e or f f a l s e t a l k谐音 :假 话 ) ; 熙凤 H i s . f e n g( S p l e n d i d P h o e n i x显赫
从翻译美学视角看《红楼梦》中隐喻人名英译
从翻译美学视角看《红楼梦》中隐喻人名英译
景杰
【期刊名称】《海外英语(上)》
【年(卷),期】2011(000)009
【摘要】作家给人物命名从来不是随心所欲,人物命名通常隐含深层寓意,红楼梦人名不仅寓意深刻,而且蕴含着丰富的美学信息,两个译本的人名翻译也各有千秋.从翻译美学角度着手,以红楼梦中隐喻人名为审美客体,可以对原文中人名的美学价值和译本中的美学信息加以分析.通过对译本采用的翻译策略作一分类,并分析在还原原文美感方面的得失之处,可知在隐喻人名翻译中,只有充分体会原文美感并对其进行还原或补偿,才能在译文中尽可能多地保留原文的韵味,达到神似.
【总页数】3页(P214-215,219)
【作者】景杰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20009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15.9
【相关文献】
1.从《红楼梦》杨译本中的人名翻译看威妥玛拼音翻译的利弊 [J], 张欣欣
2.从《红楼梦》杨译本中的人名翻译看威妥玛拼音翻译的利弊 [J], 张欣欣
3.翻译美学视角下霍译本《红楼梦》的人名英译浅析 [J], 张娅
4.纵向翻译单位与《红楼梦》人名英译解析 [J], 陈卫斌
5.杨译版与霍译版《红楼梦》人名的英译对比——基于文化缺省与翻译补偿理论[J], 刘婧妮; 张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卫霍克斯及其译作《红楼梦》
《红楼梦》中两个关键人物,甄士隐通真事隐———“将真事 隐 去”;贾雨村通假语存———“用假语村言敷衍出一段故事来”。这 两个贯穿整个故事的关键人物的交错对称是对小说“假作真时真 亦假”的有力注解。在这类名字翻译上,霍译采用音译,如他译为 Zhen Shi - yin, Jia Yu - cun
英文意 金银珠宝,珍宝 黄玉,黄金 精巧的东西,珠宝 睡莲 蜀葵 艾蒿 小豆蔻 芍药 茄子 雄蕊 优雅的,雅致的 芳香的 迷人的,可爱的
僧道神仙群体的翻译
《红楼梦 》当中还有一批神通广大却又来无踪 、去无影 的神仙、道士、和尚、尼姑。他们出场不多,但对于推 动情节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突出这些人物, 暗示他们的超凡神力,译者在翻译这一群体时,使用了
。
在1970年,霍克斯抓住了和企鹅出版社合作的机会, 全面启动了《红楼梦》120回的全本翻译工作,这时 ,他面临一个抉择:极其巨大的翻译工作量,日常的 教学工作。霍克斯知道,他翻译《红楼梦》,是一件 开天辟地的大事,因为西方世界还没有一个全本120 回的英文《红楼梦》。他最后做出了艰难的抉择,辞 去牛津大学中文系主任的教职,全心投入《红楼梦》 翻译,这在国际汉学界引起了巨大的震动,还没有一
正因为有了霍克斯的卓越翻译,才让《红楼 梦》的完整面貌被西方世界说认识,所了解 ,大大推动了《红楼梦》的海外传播。
与世长辞
2009年7月31日,英国著名汉学 家、红学家,《红楼梦》最伟大
的英文翻译家大卫·霍克斯( David Hawkes)病逝。霍克斯一 生最闪耀之处,是在人类历史上 ,第一个翻译出《红楼梦》的英 文全译本。霍克斯,1923年7月6 日——2009年7月31日,享年86岁
《红楼梦》中人名隐喻的翻译研究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 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成因分析2 足球评论员的评论语气对球迷看球的影响3 Conflicts between Chinese Culture and American Culture in The Joy Luck Club4 汉英礼貌原则对比浅析5 浅谈英语广告的特点及翻译6 浅论创造性叛逆—以《一朵红红的玫瑰》三个译本为例7 从《南方公园》看美国的宗教文化8 中西方快餐的文化差异9 写作中学生语言的石化现象分析10 伏尼契小说《牛虻》中主人公性格分析11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
原创Q 805 990 74 912 法律英语中情态动词的语用功能及翻译技巧13 Translation of Chinese Dish Names14 超验主义思想和美国总统的就职演说15 《苔丝》中的圣经和神话典故16 英语导游词翻译的原则与技巧17 从《虎妈战歌》看中西方家庭教育的差异18 杰克•伦敦《热爱生命》中天气描写的作用19 如何运用情景教学法进行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探讨20 初中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21 跨文化视角下研究英汉民俗词语的不等值翻译22 《诗经》与《圣经•雅歌》中爱情诗的比较研究23 “小红帽”符号的跨文化解读—《小红帽》的文本旅行与接收24 从文化角度浅议电影名翻译技巧25 对盖茨比的美国梦幻灭的分析26 《玻璃动物园》中的逃避主义解读27 《呼啸山庄》中希斯克里夫和凯瑟琳的爱情悲剧28 从《热爱生命》和《马丁•伊登》中透视杰克•伦敦心中对生命的执爱29 浅析艾伦坡小说《黑猫》中的哥特式风格30 Chinese Translations of English Film Titles:A Perspective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31 浅论《洛丽塔》主人公悲剧命运的根源32 英语歌曲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33 论《苏菲的选择》中的悲剧性冲突34 Feminism in Eileen Chang's works35 从目的论看《长腿叔叔》的中译36 论隐喻的本质与功能37 中美大学毕业典礼演讲之叙事结构的比较研究38 从《都柏林人》看乔伊斯的美学思想39 探讨法国葡萄酒营销与中国白酒营销中的民族特色40 提高高中生英语听力的策略和技巧41 英语非作格动词语义特征和句法属性研究42 从概念整合视角解读《老友记》中的言语幽默43 Symbolism in The Catcher in the Rye44 高中英语听、说、读教学活动中写作融入模式的初探45 爱伦坡《泄密的心》的恐怖效果46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盖茨比的人性弱点分析47 大卫王:在希伯来世界中的社会地位48 花园小径句在英语阅读中的分析49 《七宗罪》的人性解剖50 网络环境下英语自主学习模式的调查51 中英书名翻译的对比52 浅析《理智与情感》中简奥斯汀的婚姻观53 简析班纳特太太的婚恋观54 论中美广告中所反映的文化价值观差异55 论《动物庄园》的反讽艺术56 浅析好莱坞英雄主义中的传统英雄和反英雄形象5758 汉语被动句的英译59 生态女性主义视阈下赛珍珠的《大地》60 美国梦——《嘉莉妹妹》主题探析61 A Lost New Woman in Patriarchal Society–Esther Greenwood’s Madness in Sylvia Plath’s The Bell Jar62 英语电影片名翻译策略研究63 论约翰•多恩诗歌中的张力64 与身体器官有关的中英文习语对比研究65 从顺应理论的角度对广告翻译的分析66 从文化翻译学行为论看汉语国俗语的英译过程——对林语堂和《吾国吾民》的个案考察67 从《基督山伯爵》看亚历山大大仲马的金钱观68 从合作原则违反角度分析《破产姐妹》中的幽默话语69 Female Characters in The Lord of the Rings70 电视公益广告的多模态话语分析71 命案现场——阿加莎死亡观简析72 浅析《蝇王》中的人性黑暗73 提高英语听力的有效策略及教学启示74 高中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现状研究综述75 扭曲的“美国梦”--简析“鸡蛋的胜利”的主题76 浅析《弗兰肯斯坦》中怪物“善”与“恶”的转变77 论王尔德在《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美学思想78 The Analysis of Narrative Techniques in William Faulkner’s ―A Rose for Emily‖79 比较约翰·邓恩与艾米丽·迪金森诗歌中奇思妙喻的艺术效果80 浅析哈代笔下经典女性苔丝和苏的人物形象81 中西建筑文化差异及其形成背景分析82 合作学习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83 文化负迁移对翻译的影响84 英语政治委婉语的语用功能85 浅析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86 汤婷婷《女勇士》中的女性主义分析87 英语“名词+ ly”类形容词的词化分析、语义特征及句法功能88 How to Avoid Chinglish on English Writing of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89 中英花卉隐喻下的情感叙事对比研究90 美国梦的矛盾心理-伟大的盖茨比主题分析91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92 从叔本华的悲剧理论分析《红字》的悲剧性93 女权主义及其对英语语言中性别歧视的影响94 An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s in the Call of the Wil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Darwinism95 目的论视角下以市场为导向产品推广资料的英译96 从女性主义视角对比研究弗吉尼亚·伍尔芙和张爱玲的作品97 On Hybridization in Translation of Culture-loaded Lexemes in Moment in PekingThe Duality of Life and Death——An Analysis on Virginia Woolf’s Mrs. Dalloway98 中学英语教育中的情感教育99 全身反应教学法在儿童英语教学中的运用100 浅谈《鲁滨逊漂流记》中现实主义元素101 Cultural Differences Reflected in the Concept of Dragon102 跨文化交际中的体态语103 模糊语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语用功能研究104 A Superficial Analysis of Religious Consciousness of Jane Eyre105 《麦田里的守望者》霍尔顿•考尔菲德精神世界的分析106 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的对比研究——从英汉民族思维差异的角度107 隐转喻名名复合词的语义分析108 An Analysis of the Female Characters in Moment in Peking109 从传播美学分析国内畅销知名化妆品广告中的译文110 浅析《最蓝的眼睛》中佩科拉的悲剧111 《野性的呼唤》中的人性和野性112 中英报刊新闻标题语言特色探讨113 评《河湾》主人公-萨林姆的非洲观114 运用超验主义解读《小妇人》中的女性形象115 面部表情和目视行为的跨文化研究116 A Comparative Study of Western Knight and Chinese Knight in Idylls of the King and Eight Heavenly Deities117 英汉绿色词对比研究118 简•奥斯丁的婚姻观在《傲慢与偏见》中的体现119 浅谈汉数字习语英译中的虚化现象120 The Poet’s Identity in Keats’s Six Odes121 《夜色温柔》男主人公迪克的精神变化研究122 小学英语课堂互动式教学研究123 初中生英语自主学习现状调查与分析124 从原型批评理论来看<<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中的人物原型125 从功能对等角度看商务英语合同的翻译126 从大众对汽车的选择看美国社会价值观的变化127 论罗伯特•佩恩•沃伦《国王的人马》中对真理与自我认知的追求128 汉语外来词翻译的文化解析129 汉语公示语英译之跨文化交际研究130 《蝇王》的现代性启示:人性的自赎131 A Study of Narrative V oice in Jodi Picoult’s My Sister’s Keeper132 通往女性自由之旅--论约翰·罗伯特·福尔斯《法国中尉的女人》133 卡特福德的等值翻译理论与名词化翻译——以《入乡随俗》英译汉为例134 中美地下电影之比较研究135 英语幽默语的语用研究136 从模因论视角看年度流行语“给力”137 从《暴风雨》看凯特•肖班的自由派女性主义思想138 《荆棘鸟》中的三位女性形象——追寻荆棘的女人139 《愤怒的葡萄》里人性的光辉140 论远大前程中皮普的道德观141 从《小王子》看成人世界的身份危机142 浅析“苹果”广告中的文化因素143 Christ Love in Uncle Tom’s Cabin144 《荆棘鸟》的女性主义解读145 法律英语中的情态动词shall的翻译146 论双性同体思想在《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的体现147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Translation of Puns in 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 148 汉英数字文化比较及其翻译149 从《法国中尉的女人》看约翰福尔斯的女性主义思想及其局限性150 简爱的独立性格剖析151 庞德对李白诗的误读——《华夏集》诗学探微152 英语广告语的语言特色分析153 A Study of English Reading Strategies in the High School154 论中英日常礼貌用语的差异155 英汉语言性别歧视对比研究156 分析鲁滨逊克鲁索的人物形象157 外语学习中的个体差异158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59 汉英“眼”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160 从《警察与赞美诗》看欧亨利式结尾161 浅析《红字》中丁梅斯代尔的挣扎162 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婚姻观163 Perception of the Beat Generation through John Lennon164 浅析莫里森名作《最蓝的眼睛》中查理的性格特点165 英汉基本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对比及其翻译166 从会话合作原则透析英语情景喜剧《生活大爆炸》幽默的产生167 《玻璃动物园》中的逃避主义解读168 中西方商务礼仪的差异169 从肢体语言看中西方文化差异170 An Analysis of Gilmore’s American Existentialism in The Executioner’s Song171 《新成长的烦恼》影视字幕中文化负载词的英汉翻译策略172 The Influence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on Translation173 论《小妇人》中的家庭教育问题174 谈商务英语信函的语言特点及其翻译175 A Cross-Cultural Study on Linguistic Taboo176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象征主义的研究177 A Naturalistic Approach to Jude’s Tragedy in Jude the Obscure178 On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of Public Signs: Problems and Suggested Solutions 179 对《嘉莉妹妹》中摇椅意象的解读180 Character is Fate —An Analysis of the Tragic Fate of Henchard181 跨文化视角下英汉语中恭维语及其应答比较182 从交际翻译视角看企业简介的汉英翻译183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84 浅谈中式英语的成因及解决方法185 矛盾的思想者——《瓦尔登湖》中梭罗的二分性186 英国文化中的非语言交际的研究187 V ocabulary Teaching Based on Pragmatic Approach188 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学习策略调查189 论原声电影对提高大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作用190 女性主义解读《威尼斯商人》中的女主角191 论肢体语言在中国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合理应用192 简单的深邃—论佛洛斯特诗歌的隐秘性193 《玻璃动物园》中的逃避主义解读194 《蝇王》中神话元素的象征意义195 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飘》中斯佳丽人物形象196 解析马克•吐温《竞选州长》中的幽默讽刺艺术197 中西方节日文化差异研究198 话语风格的性别差异199 浅析《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主要人物性格200 商务信函翻译技巧初探。
语法隐喻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对《红楼梦》两个译本之比较
每一 次 陋喻 化遇 程都 合髓 现 在成 分上 ,决定 一侗
奠 贻 ,吕文澎
( 西北师轭大擎外因话 擎院,甘肃 荫州 7 0 7 30 0)
摘
要 :封 《 红楼 萼 》 雨佃 英 祥 本 的研 究屡 拳有 各 檀 角度 ,但 徙话 法 隆喻 角度 封 雨 佃 详 本 造 行 研 究 的 暹很 少。本 文
斌徙罄法腱喻 es额 隐喻 的角度,封雨佃 详本 中的部分章 筛逛行定量舆 定性研 究,试 固镫 明言 法隐喻可 以 接 属 概 念 隐 喻 (d ain lga iet a rmma c lmeah r 、人 隙 隐喻 (ne e o a o ta i t o) p itr r nl p s
ga rmmai l t h r t a mea o )和藉 篇隐 喻 (e ta ga aia me p o ) 黄圆 文 ,2 0 ,P 5 o在 功能 言 c p txu l rm t l t h r ( c a 0 9 . 睾 中 ,凿用 不 同的 法 结横 柬表示 同一 意蓑畴 ,其 中一侗 结槽 可能 就是藉 法隐 喻 。例如 :
详 中的 一 些现 象 ,可 以作 篇 评 估 译 文 的棕 翠 、
嗣键匍 :言 法隧喻 ; 红楼萝 》 吾 《 ;一致 式;隐喻式 ;翻释
1 .引 言
《 红檀 萝 》是 中固古 典小 说髅 展 的最 高峰 ,其研 究 已成局一 朗喜 f的罩 嗣 :“ 挚” 憷 13 ¨ j 红 。, 80年 至 今 的一百 多年 裹 ,先 後有 扦多 翻 家 封 《 红樱 萝 》迄行 箭 或全 , 红楼 萝 》浑 本有 将近 2 文字 , 《 O獯
逭 一概念 虑用 于 《 楼 萝 》雨倘 本 的研 究和 分析 中。 红
感官隐喻的翻译浅探——以《红楼梦》两种英译本为例
方 向
二、 《 红楼 梦》 中的感 官隐 喻英译 分析
曹 雪芹 所 著《 红楼 梦 》 成功 地 翅 造 了众 多 鲜 活 的人 物形 象 ,这一 巨大 的 艺 术 成就离 不开 作 者 对
于 隐 喻 的 灵 活 运 用 。 大 量 运 用 感 官 隐 喻 对 人 物 进
基 于身体 经验 形 成 的 , 其最 基本 形式 主要 依 赖于 部 位、 空 间爻 系 、 力量 运动 的感 知。 一方 面 , 身处 不
f o r g o t . W0 n ’ t d o i t a g a m ’. ” ( Ha wk e s译1 不把 别 人 的告 诫 放 在心 上 .依 然犯 同样 的毛 病, 就 叫做 “ 没耳 性 ” 。英 语 中有一 句非 常相 近 的隐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 1 O 一 1 0 作 者简 介 : f , l l 丽( 1 9 8 0 ) , 女, 湖 南岳 l 5 } = 1 人, 湖 南理 r 学 院外 诵 学 院 讲师 , 颀 I , 主要 研 究 方向 为英 语 语 寿学 。
朵” 开 始
、
隐 喻 的 翻 译
文学 翻 译 巾 隐 喻 的 翻译 策 略 曾被 T o u r y总 结
为 叫种 : ( 1 ) 隐I 愉 成 相 同的 隐喻 ; ( 2 ) 隐喻 译成 非隐 喻形 式 : ( 4 ) 把 隐喻 译
成“ 0 ” ( 完全 不 翻译 , 在 目的语 r } 1 不 留任 何 痕 迹 ) 日 除此 之 外 , 人 们 还 习惯 把 翻 译策略 更粗 略地 分 为两 种: 归化 和异 化 归化 以 目的语 义化 为归宿 . 提倡 使 H { 日的语 文化本 身所 有 的表达 方式 , 反 对引 入源 语
应用语言学的隐喻研究——以《红楼梦》的英译为例
以说 ,归化 的翻译过程其实是源语 言文化 与 目的语 言文化 之间 的~次文化等值转移过程 ,读者可 以通过 自己的文化 观去 理解 译文 的内涵 , 从 这个角度来说 , 读者 的接受力是归 化翻译必 须考
虑 的重 要 方 面 。
种特殊 的颜色 , 它代表着喜庆 、 吉祥 、 热烈之意 , 可以代表显赫 的富贵身份 , 也可 以用来表 达女性 的美 , 诸如红妆 、 红颜 、 红粉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此次应用语 言学 的隐喻研究范例为《 红楼梦》 的英译 。 《 红楼
梦》 作为我 国古 典文学 中的一座 丰碑 , 文化魅力 深厚 , 其英译 也
此次对 于《 红楼 梦》 的隐喻英译研究 , 从应 用语 言学的角度
出发 , 对于拓宽研究视野 , 提供新 视角有着很好的积极作用 。以
文化 的内涵与意象 , 但是 对于西方的读者来说 , 在不 了解 中华文
化背景 的情况下 , 根本无法理解书名中的隐喻 , 也无法 实现完全
杨宪益夫妇和英 国学者 大卫 ・ 霍克斯所完成 的译 本 《 红楼梦》 中
的隐喻观出发 , 结合应用语言学特点 , 在 以人类思维认知为基础 的前提下 , 通过对 队中语言 因素 ( 语境 、 文化 、 社会 背景 、 交际目
标等 ) 的研究 , 完成 隐喻的应用语言学研 究 , 观察其在 真实语言
翻译中的应用。
一
单 纯以《 红楼梦》 这个 书名 为例 , 在 中国古代文化 中, 红色是
红袖等 , 对于 国人来说 , 单单看 到一个红色 , 就 能联想到其 背后
的多种隐喻 , 诸如地位 、 富贵 、 爱情 、 愤怒等 , 但是英 语 中对 于红
_红楼梦_中的隐喻性面称呼语_贬称和爱称及其英译
第4卷 第2期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V ol.4 N o.2 2010年4月JOU RNAL OF CEN T RA L SOU TH UNIVERSITY OF FO RESTRY&TECH NOL OGY(Social Sci ences) Apr.2010 红楼梦 中的隐喻性面称呼语贬称和爱称及其英译李 钢(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长沙410081)[摘 要] 在 红楼梦 中,隐喻性的面称呼语主要是指含有隐喻形象的贬称和含有隐喻形象的爱称,而且含有隐喻形象的面称呼语前代词和形容词也有一定的语用预设。
杨译本 和 霍译本 对 红楼梦 中隐喻性的面称呼语分别采用了异化和归化翻译策略并达到了各自不同的语用效果。
[关键词] 红楼梦;隐喻面称呼语;英译[中图分类号] H313[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 1673-9272(2010)00-0100-03 Metaphorical Direct Addressing Vocative in HongloumengDisparaging and Endearment Terms and Its English TranslationLI Gang(College of Foreign Studies,Hu nan Normal University,C han gsha415000,Hu nan,China)Abstract:In H ongloumeng,th e metaphorical direct addres sing vocative refers to the disparaging terms an d terms of endearm ent with m etaphorical images.M oreover,th ere are certain pragmatic pres upposition in th e pronouns and adjectives before the direct addressin g vocative w ith metaphorical images.In Yang Xian-yi s and David H aw ks En glish translation of H ongloumeng,the tw o translators h ave resp ectively applied th e trans lation strategies of foreignization and demoestication to achieve different pragmatic effects.Key words:H ongloumeng;m etaphorical direct addres sing vocative;English tran slation称呼语是 人们为了表示相互之间的某种关系,或为了表示身份、地位、职业的区别而使用的一些称呼。
HB乔利《红楼梦》英译研究
HB乔利《红楼梦》英译研究《红楼梦》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成书于18世纪。
其作者曹雪芹运用精巧的结构和众多的人物塑造,展现了一个封建社会的真实面貌。
这本小说也成为了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
在20世纪,这本小说被英国著名汉学家霍克思和我国著名翻译家杨宪益全译成英文,为推广《红楼梦》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回目的英译对比研究,探讨霍克思和杨宪益在翻译风格和特点上的差异。
我们要了解《红楼梦》原著中的回目设计。
这部小说共有120回,每一回的标题都是精心设计的。
这些回目不仅点明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也暗示了人物的性格和命运。
例如,第二回的标题为“贾夫人仙逝扬州城”,既点明了贾母这个重要角色的去世,也透露出故事发生的地点和背景。
接下来,我们来看霍克思和杨宪益在回目翻译上的对比。
霍克思是英国著名的汉学家,他的翻译风格以流畅、自然著称。
在他的英译本中,回目往往简洁明了,注重传达原意的神韵。
例如,他将第二回的标题译为“Jia Iron-非物质贵人去世”,准确地传达了原意,同时也保持了原标题的简洁。
相比之下,杨宪益的翻译风格以直译为主,力求保持原文的意象和韵味。
他将第二回的标题译为“The DowagerHousehold of Jia-Feather-Rite: Its Beginning and Development”,虽然略显冗长,但是准确地传达了原标题的含义和意象。
通过对比霍克思和杨宪益的回目翻译,我们可以发现两者在翻译风格和特点上的差异。
霍克思注重译文的流畅性和自然性,尽可能避免生硬和奇怪的表达方式。
他的翻译风格倾向于简洁明了,准确地传达原文的含义。
而杨宪益则更注重保持原文的意象和韵味,他的翻译风格倾向于直译,尽可能忠实于原文。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极高文学价值的作品,它的回目英译也展现了霍克思和杨宪益两位翻译大家的精湛技艺。
通过对比研究这两位学者的回目翻译,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在翻译风格和特点上的差异。
这也为我们提供了学习和借鉴不同翻译方法的宝贵机会。
从译介学角度看《红楼梦》的习语英译
从译介学角度看《红楼梦》的习语英译《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小说中的习语是其独特之处之一,展示了作者对语言的独到运用和洞察力。
从译介学角度来看,《红楼梦》习语英译既是一种翻译策略,也是对源语文化的再现。
习语是一种具有固定意义的词组或短句,常常具有隐喻或象征意义,是语言中的文化符号。
《红楼梦》中的习语有着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体现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在英译过程中,译者需要对这些习语进行适当的转化和诠释,以使译文能够传达出相应的文化内涵。
小说中常用的习语“草船借箭”指的是利用对方的资源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在英译中,可以选择类似的习语或俗语来表达相同的意思,例如“borrowing a knife to kill someone”(借刀杀人)。
习语英译需要考虑到目标语的语言特点和文化背景。
英语是一种体系完备的语言,具有丰富的表达方式和词汇资源,因此译者可以利用英语中的习语来进行翻译。
在《红楼梦》英译中,有些习语可以通过保留原习语的形式,直接使用英语中的相应习语来表达。
“黛眉踸”可以翻译为“to knit one's brows”(皱眉),因为英语中也有类似的习语来表示皱眉的动作或表情。
习语英译还需要考虑到译文的可读性和流畅度。
习语是一种具有固定意义的词组,对于读者来说,熟悉的习语可以迅速传递信息,而陌生的习语可能会造成理解障碍。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可以根据目标读者的背景和文化常识,对习语进行适当的替换或解释。
习语“大观园的烟水禅心”在英译中可以解释为“the peaceful atmosphere of the Grand View Garden”(大观园的宁静氛围),以增强读者对场景的理解。
习语英译需要注意保持原作的风格和语气。
《红楼梦》有着独特的叙述风格和语言魅力,习语的运用也是其中的关键之一。
在英译过程中,译者需要尽量保持原作的风格和语气,以使译文更好地再现原著的魅力。
英译版《红楼梦》中姓名翻译的文化缺失
詹 光
C h a n
G u a n g
沾 光
单聘 仁 S h a n
P i n - i e n
善骗 人
.
隐名 于音 , 听 音 思 意
固修 B u
Gux i u
不 顾 羞 石 呆子 S h i h
Ta i - t z i
实呆 子
《 红楼梦》 中许 多人 物都 是利用谐音 命名, 隐名埋 姓于音, 音义结合, 妙 趣 横 生 。小 说 一 开 头 , 出现 了两 个
的某 种 隐 喻 , 有 的 是 人 物 故 事 的 某 种 暗 示 有 的是 对 人
冯 渊
F e n g
Yu a n
逢 冤
甄英 莲 C h e n
y i n g - l i e n
真应怜
物行事为人 的绝妙讽刺等等 。 《 红楼梦》 的命 名方法大 体分 为 四类 : ① 取 自诗 词 或 提 炼 而 出 , 如 黛玉 、 宝 钗; ② 取 自与 主人 身世 相 关 的典 故 诗 词 ,如 莺 儿 、紫 鹃 ; ③取 自事迹相 同的人名, 如小红 ; ④谐音 。… 其 中主要 人物 大都根据前两类命名 , 尤为可贵 的是所取诗 词都
姓 名 了无 深 意 。 二. 言 意 于形 , 顾 形 思 名
“ 情可 亲” 也。 秦可卿之弟秦钟者 , “ 情种 ” 也。 贾 芸 的 舅 舅 卜 世f I = _ 者, “ 不是人” 也 。石呆 子 者 , “ 实呆子” 也。 傅
试者 , “ 附势” 也 。夏秉忠者 , “ 瞎秉忠” 也。 作者通 过人 物 的名 字 , 对 他 们 性 格 特 点 作 了 基 本 概 况 。 书 中在 大 批 清客 相公 的名 字如詹 光 、 单 聘 仁 、卜固 修 等 , 就 是
浅析不可译性在《红楼梦》谐音双关修辞英译中的部分表现
浅析不可 译性在《 红楼梦》 谐音双关修辞英译中 部分表现 的
丁 纯 洁
( 浙江 师范大学 外 国语学院 , 浙江 金华 3 10 ) 2 0 4
摘
要: 红楼 梦》 《 是一部 中国语 言和文 化的 百科 全 书, 中谐音双 关修 辞格 的 大量 运 用是 小说 的一 大特 色。 其
从 音效和释 义两个层 面分析 《 红楼梦》中地 名、 人名以及 诗词 中谐 音双 关修 辞的英译 , 通过表 格量化对 比, 最后论证
能, 却不 能 像 意译 法 那 样 表 明 人 名 隐 喻 的 文 学 功 能 ” 肖家 (
音效也没了。 表3
诗 词 ①
诗词英译的可译与不可译 比较
杨 音
T
译 释
T
霍 义
U
译 释
T
效
U
音
T
效
U
义
U
燕、 庞继 ,0 7 16 。从释义层 面讲 , 英莲 ” “ 20 :9 ) “ 、 霍启 ” “ 、 娇 杏” 译作 “ a r ( C ho 香菱 ) 、C lmt( p ” a i 灾祸 ) “ uk ” a y 、 L cy 能使译 人语读者引起共鸣。但是谐 音双关 的英 译没有起 到 由“ 音”
人名英译
O
8
3
5
3
7 1 3
诗词英译
Ac o n cu t
0
O
6
1 9
3
9
3
1 0
3
9
9
2 9
O % 1 0 O % 4 % 5 % 2 % 8 7 3 4 6%
i e 。“ 谐音“ s d 雪” h 薛”, “ 与 薛宝钗 ” 双关 ; 林” 林 黛玉 ” “ 与“ 双关。如果没有加注 , 译文中的 so nw和 w o od怎么能让外 国
纵向翻译单位与《红楼梦》人名英译解析
纵向翻译单位与《红楼梦》人名英译解析陈卫斌【摘要】《红楼梦》中人物姓名数量众多,且原作者曹雪芹在命名时普遍采用谐音、双关等修辞手段,令译者翻译时倍感艰难,也对译语读者构成理解障碍.在收集近60年间比较典型的4种英译本基础上,本文选取了《红楼梦》中一位女性人物\"袭人\"的人名翻译展开比较研究,尝试借助纽马克的欠额翻译与超额翻译理论以及诺德的纵向翻译单位观点,解析《红楼梦》人名英译中音译和意译的选择困境以及文中夹注、尾注和附录等补偿手段的运用,旨在揭示翻译中译者应发掘、凸显原作的主题旨向,在译文中再现、补偿源语文本的意义和艺术效果.【期刊名称】《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8(032)005【总页数】8页(P63-70)【关键词】纵向翻译单位;《红楼梦》;音译;欠额翻译;超额翻译【作者】陈卫斌【作者单位】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福州 350116;福州大学跨文化话语研究中心,福州 3501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315.9《红楼梦》中数以百计的人物姓名让即便以汉语为母语的读者也难以一时记全,阅读时常常顾此失彼。
有英译本读者认为,“这一故事开始很难读,不是因为故事乏味,而是因为对于西方读者来说中国名字太复杂了”[1]。
也无怪乎1958年出版的麦克休姐妹(Florence and Isabel McHugh)翻译的The Dream of the Red Mansion封二上出现这样的感慨:尽管被誉为文学巅峰之作的《红楼梦》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但西方读者仍然不得其门而入。
这部人物众多的辉煌巨著(a vast, abundantly peopled chronicle)对译者构成了几乎难以逾越的传译障碍[2]。
本文选取四种英译本作为主要语料来源,即王际真译本、麦克休译本、霍克斯和闵福德译本、杨宪益和戴乃迭译本。
为指称方便,本文将该四种英译本分别简称为王译本、麦译本、霍译本和杨译本。
从语气隐喻角度对比分析《红楼梦》英译本中人物语言的翻译
从语气隐喻角度对比分析《红楼梦》英译本中人物语言的翻译借助语法隐喻的语气隐喻理论,对比分析中国经典文学《红楼梦》的两个英译本中人物语言的翻译,旨在表明语气隐喻理论对文学翻译具有一定的说服力和可操作性,并为文学翻译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标签:语法隐喻;语气隐喻;翻译研究一、引言语气隐喻是韩礼德所提出的语法隐喻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
韩礼德的语法隐喻理论分为概念隐喻和人际隐喻,人际隐喻又分为语气隐喻和情态隐喻。
《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具有显著的艺术成就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在语气隐喻理论指导下,分析比较《红楼梦》的杨译本和霍译本中人物语言的翻译,可以为该理论在文学翻译中的指导作用提供一个依据。
二、理论基础1.语法隐喻词汇语法和语义之间可以有两种体现方式:一致式和非一致式。
所谓一致式,就是通过用名词体现事件过程的参与者,用动词体现过程本身,用形容词体现事物的特征,用副词或介词词组体现时间、地点、工具、方式等环境意义,用连词体现逻辑意义等方式,使词汇语法层所表达的表层意义和话语意义层所表达的深层意义彼此相同。
非一致式,即语法隐喻,就是打破常规,通过用名词体现过程、用名词体现特征等方式,使词汇语法层所表达的表层意义和话语意义层所表达的深层意义变得不一致(朱永生:2006:84)。
2.语气隐喻语气隐喻是与语言的功能角色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语言最主要的四种语言功能是“提供”、“命令”、“陈述”和“提问”。
每种言语功能一般都体现在典型的“语气”语法结构上,即陈述句,祈使句,疑问句。
但事实上,言语功能与语气系统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复杂的,决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
一种言语功能可以由不同的语气来体现(范文芳:2000:30),例如:(1)You should come here at once.(2)Could you come here at once?(3)Come here at once!这三个句子从语义上说都可以表达命令功能。
隐喻视角下《红楼梦》颜色词英译研究
是单单求得语言形式 的对等 , 需要依据隐喻发生 的语境 、 存在 的动机- 9作 品的创作意 图等 , 进行恰 当转换。 本文 方面 系统分 析《 红楼 梦》 颜 色词英译过程 中隐喻的解读 , 另一方 面深 入探 析在这 一解读 基础上《 红楼梦》 颜色
一
词的英译机制。 关键词 : 概念 隐喻
的外 译 事 业 中 去 。 本 文 拟 以 国 内 本 土 学 者 对
文军 、 任艳在 《 国 内< 红楼 梦> 英译 研究 回眸( 1 9 7 9 -2 0 1 0 ) 》 【 l J 中 将《 红楼 梦》 英译研 究分 为总体研 究( 文化 英译 、 译本 研究 和英译 事
业) 及 部分 研 究 ( 词 语英 译 、 诗 词
在有“ 近代 汉语 典 范 ” 之称 的《 红
楼 梦》 研 究 中的重要性 , 而 与 之 对
合 作完成 的全译 本T h e S t o r y o f
应的, 从1 9 8 4 年 至今 , 《 红楼 梦》 颜
色 词 英 译 研 究 相 关 论 文 却 仅 有 平
t h e S t o n e 。此 后对于《 红楼梦》 英
概 述
2 0 世纪8 0 年代 , 《 红楼梦》 的
学教
界 感 知 的基 础 上 所 形 成 的 思 维 与
行为 。
同语 言交流 中 ,颜色 词的语义 存
在着对应关系 。
t h e
“ I ' v e b e e n t h r o u g h a l l
o n e s ma r k e d
动机 与作品 的创作 意图等 ,同时
探 讨 英 译 过 程 中 的 具 体 处 理 与 转 换, 寻 找 翻译 规 律 , 探 析 译 者 在 汉 语 典 籍 颜 色 词 英 译 过 程 中应 遵 循 的原 则 与 及 采 取 的策 略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楼梦》中人名隐喻的英译研究
一、引言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命名是一种创作艺术。
在文学创作中,塑造人物有多种方法,给人物取名则是其中较为简单、直观的一种,不同的称呼可以使人物变得更加个性突出,形象鲜明。
有的给人物起绰号,有的根据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行命名,有的根据外貌或生理特点等命名。
从隐喻概念的形成过程看,我们可以称这一特殊手段为“人名隐喻”。
在隐喻研究的修辞学传统下,《红楼梦》的英译研究领域同样很少关注隐喻现象,迄今为止,《红楼梦》中的隐喻翻译研究并没有受到充分的重视。
本文对霍译版本中的人名翻译作了评价,评价了人名隐喻的翻译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主动性、灵活性和创造性,并进一步归纳、总结了在人名隐喻翻译中所体现出来的翻译策略。
翻译著作中的人物姓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方法,主要有拼音翻译、意义翻译、语义翻译等。
一般人们所采取的翻译方法为音译,这种方法简单、易于操作。
但是对于《红楼梦》这样的小说来说,音译就不合适。
据一些研究《红楼梦》的相关人员统计,小说中所涉及的有名有姓的人物四百多个,主要的人物也有近一百六十多个,而且很多姓名中都有着隐喻、双关等,具有深刻的意义和文化内涵。
在翻译过程中也造成了许多实际操作上的困难。
二、翻译技巧
霍译人名充满了想象力和创造力,并技巧性地运用了各种翻译
方法。
下面就结合实例对其中的技巧进行分析探讨。
1.音译
比较常见的人名翻译方法,主要有音译和意译。
霍译本兼而利用这两种方法,并根据人物的阶级地位来划分不同人群,社会地位高的人物大多都采用音译且选择了汉语拼音系统。
例如:dai-yu,bao-chai,bao-yu,yuan-chun,xiang-yun,ladywang,lady-xue,还包括谐音人名等。
这样划分有助于区别不同等级人物的社会地位,也保留原作的语言特色。
霍译版本的独特性还在于根据人物职业身份等选择不同的意译系统,比如丫环、小厮的名字采用英语翻译,“红楼十二艺人”的艺名都译为法语词,用拉丁语、希腊语来翻译和尚、尼姑的名字。
音译只是再现人名的基本指称意义,不能反映内涵,虽然可以加注解或脚注,但这种做法过于繁琐,也不方便读者阅读,这种情况下更有必要采用意译法。
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差别,加之人名所特有的文学内涵,使得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更加困难,有时需要针对具体情况和具体语境,包括表达目的、指称对象等进行适当地调整。
2.创造
为了能够充分体现原作中的含义,译者必须找到合适的方式来表达出原作的意图。
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也必须充分发挥创造性,才能够更好地再现原文的内涵意义和翻译意图。
《红楼梦》人名的翻译过程便充分体现了译者的创造性。
例:平儿这个角色在丫鬟中是较为重要的一个。
平儿直属的主子便是《红楼梦》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之一——王熙凤。
这是一个行事利落的女人,于是译者将平儿的名字翻译作“patience”,隐含了“平和的心境”之意。
其主熙凤是一个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风风火火的人物,与此相比,平儿是温柔且有耐心的,在贾府各项大小事务的处理中体现出她平和温婉的性格特征,很符合patience 这个名字的内涵,同时也在音译上做到了一定的对应性。
另一名较为重要的丫鬟角色——贾母的贴身丫鬟鸳鸯,名字创造性地翻译成了“faithful”,这是由于她深得贾母信任,一生对主子忠心耿耿,贾母死后,她撞头而亡以身殉葬,体现了封建等级社会中忠于主子的道德观念。
从这一点看,faithful(忠诚的)这个称谓于她是恰如其分的。
通过以上例子可以得知,创造是缩短语言文化间距离的一种有效手段。
3.借词
在《红楼梦》中有很多身份特殊的群体,例如尼姑、和尚、道士及大观园中唱戏的女孩子等。
这些人的姓名不仅具有一般姓名的指称作用,还体现出他们的职业和独特的身份。
如何在翻译时保持原著中这些人物姓名的特殊意义,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
例,charmante(龄官)、elegante(文官)、tresor(宝官)、parfumee(芳官),所有这些女戏子的名字中都含有共同的词素——“官”字。
翻译过程中,这些名字的翻译借用了法语词。
文艺复
兴运动发源于法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欧洲各个国家的文化发展。
而英国,作为法国的邻国,受到的影响更是巨大。
因此,用法语词汇来翻译人名更能表现女戏子们独特的身份。
此外,现代英语中仍存在着大量法语遗留下来的痕迹,很多英语词汇、词源出处都来自法语,例如“saloon”“naive”等。
最重要的是,法语词汇有阴、阳性的区分,而英语没有,以上例中词缀“-e”表明这些词语都是阴性,表明了戏子们是女孩儿的含义,准确地表达了姓名译文要传达出的意思。
另一个典型的例子便是妙玉。
妙玉本来出身于官宦家庭,因为家庭突遭变故而出家为尼进行修行,是一个性格孤傲、冷漠的女子。
霍克斯的译文中将其翻译成“adamantina”,这个词语取自拉丁语,意思是“金刚金”,既隐喻价值无比贵重,也表现出坚不可摧的品质,符合妙玉在《红楼梦》中孤傲、冷清的性格特征。
在这个人名的翻译过程中,霍克斯先生创造性地引入了拉丁文,既能够体现该人物的特别身份,又恰如其分地表现出了人物在文章中的性格特征,令人印象深刻,是翻译人名的典范。
这些例子表明,在翻译人物姓名的过程中加入借词可以增加译文的表现力,使译文更加接近原著。
通过借用法语和拉丁词汇等外语词汇,更能体现不同文学作品中人物的身份。
这两种词汇是英语读者所熟知的,所以能被普遍接受。
三、结论
霍克斯先生是国内外知名的汉学家,熟悉中国文化,曾辞去教
授职位专心翻译《红楼梦》一书,他的译本也是第一部传往西方的全译本。
因此霍译本在国际上有着较高的地位和影响力。
霍先生在《红楼梦》的翻译过程中,始终把读者阅读需求放在第一位,力求帮助读者准确理解原文要传达出的声音。
霍克斯先生曾说,翻译这篇巨著的目的便在于希望读者能够领略到与他同样的快乐。
本文对霍译本人名的翻译进行了分析研究,对霍译本人名翻译使用隐喻的方法、模式及技巧进行了一些分析以及归纳总结。
【责编郭晓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