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上海的变迁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0年,上海的变迁故事
一幕幕标志性的场景画面,一个个史诗般的奇迹。40年来,在上海这片土地上究竟上演了怎样的传奇?曾经的上海——80万个马桶,80万个煤球炉,公交车上每平方米能站12个人,一家5口挤在14平米的房间……时代的风,从东吹到了西,席卷了中华大地;时代的大潮,一波又一波,推开一片绚烂成就。从1978到2018年,整整四十年岁月,新中国的许多人和物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妈妈跟我说,在他们小时候,生活条件非常艰苦。先举几个例子:从前,我的妈妈上的小学。根本没有什么电脑室、图书室,教室的面积也特别小,几张桌子都要紧挨着。操场也不是水泥地,每次下雨,妈妈他们不能去操场年玩。哪像我们现在,现在的教室可都是既宽敞又明亮,还有水泥地。就算是下雨下雪,也能在操场上尽情玩耍,过去哪能和现在比?
40年前浦东这片被繁华遗忘的荒寂乡野, 80万个马桶,80万个煤球炉,公交车上每平方米能站12个人,一家5口挤在14平米的房间……
现在陡然冒出离世界最近的现代化新城,不断刷新中国“高度”。从一穷二白,到云集3万家外资企业,281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20多年前,上海在自家“翻箱倒柜”找了个遍,始终找不到可建深水港的地方,最后,他们到了阳山,风平浪静,水深也理想,于是,上海和洋山港就合作,2005年,洋山港开港连天,吞没量达16000标箱;30多年前上海人“螺丝壳”里的生活,要通过土地批租才能好转,现在他们从香港批租土地,人们过上了幸福生活。
最美天际线的陆家嘴原来是烂泥渡;哪来的钱把浦东的农田变成高楼大厦;纺织女工变成“空嫂”;洋山港从荒岛变成全球头号码头;世博会给我们留下了什么……上海从城市建设到市民生活翻天覆地的变化彰显上海人民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敢为人先的改革创新精神。
我们的家乡,我们的祖国正在变化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