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思考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的思考[摘要] 不少高职院校在培养目标中都提出了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问题,并且均对高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有着自己的解读,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种种原因的限制,仍然过于强调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培养现状的分析,提出了培养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观点和思考。
[关键词] 高职院校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观念培养
可持续发展观是当代思维方式创新的一个重要理论。传统工业的发展,以追求社会财富的总量为目标。它虽然带来了社会繁荣,但对资源掠夺式的开发,给生态、环境等带来了极大的破坏,自然界对人类进行了“报复”,使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一系列问题。人们通过反思才意识到人类的发展取决于与其赖以生存的前提和基础, 即自然的相互关系,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观: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目前,不少高职学院在培养目标中都提出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这个问题。这是可持续发展理论不断深化,向社会、经济各领域的深入以及日益被人们所接受的结果。在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是指高职教育既要满足高职学生目前就业的近期需要,又要满足学生今后生存、发展及竞争的长远需要。
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主要是指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一技之长,具有岗位适应能力,实现顺利
就业,而且还要让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具有潜在的发展后劲,成就自己的事业。通俗的说,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就是职业位移(迁移)能力,或者就是岗位“迁移”能力。也可理解为对未来变化的适应能力、再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人一生中一般不可能在一个岗位、一个行业干一辈子,因此就业岗位“迁移”能力尤为重要,关系到学生一生的生计,关系到学生的前途和发展空间。作为高职教育来讲,必须对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给予足够的重视。
但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忽视了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目标的理解定位欠准确。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级产业化应用型人才,即培养具有“职业岗位能力”的人才。然而在实践操作中往往片面理解“职业岗位能力”,将其狭义化地定义于某种专门岗位,结果导致学生综合能力低,对未来适应性差;专业设置过分面向热门的岗位群,功利主义思想严重;实际教学中过分强调实际操作能力,忽视理论素质提高;教学只重实际操作,而忽视人文、社会知识教学,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学计划制订的终极性。
教学计划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指导性文件,它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然而当前高职教育在教学计划制订过程中,终极性教育现象严重,没有立足于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对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等方面考虑甚少,较少关
注给予学生终身有益的知识、能力和品质的培养,致使学生难以在较宽的时空中适应社会和个体的发展需要,学生的再就业能力和发展的空间受到抑制。在知识经济社会,由于知识更新速度加快,衡量一个人是否有能力、有造就,不是看他现在知道多少,而是看他将来还能学会多少。而将来能学会多少,则取决于其可持续发展能力和自学能力的高低。高职教育的职业技能培养固然重要,但若过分追求职业技能的培养,忽视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必然导致学生的基础溥弱、适应能力不强,不利于学生的后续发展。同时,专业技能的培养还必须依托学生宽厚的基础知识,离开宽厚的基础知识作依托,专业技能也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本”。因此高职教育教学计划的制订必须兼顾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和专业技能的培养两个方面,并使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三)专业课程结构体系设置不合理。
高职教育的课程体系设置没有完全摆脱普通教育的影响,每门课程教学都在刻意维护和追求学科理论的完整性和系统性,缺泛必要的整合,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立业和创业能力的培养,结果造成了相关学科的内容多有重复之处,不仅教学投入大或重复投入,而且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浪费时间、浪费教育资源,教学效益大打折扣。
(四)教学中重职业技能培养、轻文化基础教育现象严重。
当前,高职教育中急功近利的现象相当突出,一些学校的领导、教师、学生以及学生家长存在重职业技能培养、轻文化基础教育的
倾向,他们把职业教育当作单纯的找工作、谋出路的手段,认为技能培养才是真工夫。衡量学校办学水平、学生素质的标准就是:看学生的职业技能如何、毕业生的就业率的高低,缺少为学生的长远利益、长远发展和人生中的再就业考虑的思想,具体表现为只注重资格证书的获取,忽视获取资格证书能力的培养。为了体现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区别,多数高职院校施实了多证书、多资格证的制度,并将其纳入学生毕业离校的基本条件。高职院校实施多证书制、实施职业资格认证本无可厚非,但若过分追求,势必起到误导作用,致使学生疲于资格证书的考试而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综合能力的发展。
要在当前短短的三年制(实际在校学习时间只有2年半)高职教育中,使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又具有良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这是一件非常难做的事情,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可以从三方面去考虑。
(一)转变职教观念,关注高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高职教育是以某一种(类)职业岗位为中心的职业教育,其培养目标定位在以“胜任某种岗位”、“具备胜任某种岗位的能力”作为人才培养标准。这种培养目标定位显然是不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动态需求的。如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社会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导致职业岗位和职业技能的变换更新速度提高,其结果必然会使一次性学习和终身就业成为过去时,社会也不再单纯需要“就业型”教育,而呼唤“创业型”
教育。创业型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创业品质、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应主动适应知识经济社会的需求,不应再仅仅局限于向某一岗位群输送人才,而应立足于现在,更应着眼于将来,要为学生终身发展、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观念转变不仅仅是教育者、受教育者和用人单位的观念要转变,就我国国情来讲,更重要的是领导者(包括教育主管部门)的观念要转变,从导向上(比如从评估标准上)和有关方针政策上要旗帜鲜明地引导各个高职院校重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工作,要明确高等职业教育不仅要为受教育者进行就业准备,形成较强的岗位能力,还要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形成较全面的素质和能力,使学生能适应社会发展与竞争的需要。
(二)既要重视学生专业技能培养,又要关注学生非专业性素质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
过去一提到学生的素质问题,便会想到专业技术素质。但在从业过程中,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除专业素质之外,非专业方面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有这样一种现象:在校学习成绩非常好的学生其日后发展却不如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其根本原因就是综合素质的问题,就是可持续发展能力问题。因为部分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不会做人、不会办事、不会共事,而有些学习成绩平常的学生,他们会做人、会办事、会共事、会生存,他们“团队合作意识强”,有经济头脑,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可见,非技术性职业素质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学生日后的职位升迁和经济收入。但由于高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