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外币折算教学提纲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美元结算; 从中国银行借入美元、港币等; 某公司接受外方投资等。 以上都是外币交易。 本准则适用范围
规定只是在企业会计制度中的第九章 外币
业务第117-120条中提及。 2006年2月首次正式发布《企业会计准
则第19号--外币折算》。
标志着我国会计准则体系更加完善, 也体现了国际化发展的需要。
二、准则包括的主要内容
共五章16条,具体有: 第一章 总则(3条) 第二章 记账本位币的确定(5条) 第三章 外币交易的会计处理(3条) 第四章 外币财务报表的折算(4条) 第五章 披露(1条)
第一章 总则
本章分为三条,主要阐述了本准则的 制定目标和依据、外币交易的定义和内容 和适用范围。
第二条 外币交易,是指以外币计价或者结算的交易。 外币是企业记账本位币以外的货币。 外币交易的内容 外币交易包括: (一)买入或者卖出以外币计价的商品或者劳务; (二)借入或者借出外币资金; (三)其他以外币计价或者结算的交易。 举例: 如:某公司从境外进口设备、购买原料、销售产品等,
分账制记账方法。 我们在准则中讲述的都是外汇统账制
方法。
外汇统账制
是以本国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将发 生的其他货币的经济业务折合为本国货币 反映,外币在账簿上只作辅助记录。
在外汇统账制下,企业应该将有关外 币金额折合为记账本位币金额记账,由此 就涉及汇率选择问题。
按照国际惯例,一般采用业务发生日的汇率或期 初的汇率作为折合汇率。 在我国,除了企业接受投资者投入外币资本 另有规定外,企业发生的外币业务应以业务发生 当日的汇率作为折合汇率。 期末,将所有外币账户余额按期末汇率折合 为记账本位币金额,其与原来账面上记账本位币 金额之间的差额作为汇兑损益计入当期损益。 会计实践中除金融企业外,多数企业都采用 外汇统账制。
第二部分 本准则的具体内容
共五章16条,具体有: 第一章 总则(3条) 第二章 记账本位币的确定(5条) 第三章 外币交易的会计处理(3条) 第四章 外币财务报表的折算(4条) 第五章 披露(1条)
第一章 总则
本章分为三条,主要阐述了本准则的 制定目标和依据、外币交易的定义和内容 和适用范围。
外币折算准则不仅明确定义了记账本位币, 而且明确企业通常应选择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 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企业,可以 依照不同情况选定某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 是,编报的财务报表应当折算为人民币。
(二)增加了变更记账本位币的规定
《企业会计制度》没有关于企业变更记账本 位币的规定。
新准则不仅明确规定企业记账本位币一经确 定,不得随意变更,而且明确规定企业因经营所 处的主要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确需变更记账 本位币的,应当采用变更当日的即期汇率将所有 会计项目折算为变更后的记账本位币记账。
外汇分账制
外汇分账制是在外汇交易发生时直接用原币记 账,平时不进行折算,也不反映记账本位币金额。
期末,将所有以外币记账的各账户全部发生额 按期末汇率折算成记账本位币金额后与记账本位币 各账户加以汇总,编制企业整体的会计报表。
会计实践中金融企业和进出口业务涉及多种货 币的外贸企业多采用此种做账制,其他企业一般不 用。
如今,我国已经成为世界贸易大国之一,企业涉外经 济业务活动日趋增多,外币核算业务量也迅速增大。
Leabharlann Baidu
对外贸易业务的增多,在企业出现了记账本位币 和外币共存的状况。
这种本币与外币的区分,就需要进行不同货 币之间的折算,于是,出现了汇率。汇率就是不 同货币之间的比价。
在浮动汇率制下,汇率会受经济和政治的影 响而不断波动。汇率变动会影响企业的财务信息, 为合理披露汇率变动对财务信息的影响,国际上 许多国家都制定了相应的会计准则。
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 ─外币折算
第一部分 概述
制定背景 主要内容 主要变化 一、准则的制定背景 外币折算主要是由对外贸易引起的。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之前,我国曾经历了近30年 的闭关锁国时期,当时对外贸易实行的是国家高度垄断政 策。 就是说对外进出口贸易业务,只能由国家原外贸部的 几大公司(粮油、食品、机械设备、土畜产品、轻工工艺 等)垄断经营。
1979年以后,国家开始对原外贸体制进行改革,打破了对 外贸易的国家垄断。 随着改革开放和利用外资政策的不断实施,我国出现 了大批的外商投资企业,使进出口贸易和对外经济合作有 了极大发展。 特别是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成为WTO成员 国后,我国在国际经济环境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对外工程 承包、对外劳务合作、国际旅游服务以及其它行业的跨国 公司、多国集团等新兴产业和外贸企业的发展更是声势夺 人,浩浩荡荡,遍布全球。
(三)增加了处置境外经营的会计处理
《企业会计制度》没有关于企业境外 经营或处置境外经营的会计处理规定。
新准则明确规定企业在处置境外经营 时,应当将已列入所有者权益的外币折算 差额转入当期损益。
(四)没有规定分账制记账方法 《企业会计制度》和会计实践工作中
应用的外汇交易记账方法有两种: 外汇统账制和外汇分账制。 在新发布的外币折算准则中没有规定
美国从1939年开始由注册会计师协会所属的会计程序委员 会发布了外币折算相关准则文告, 几经修订,于1982年由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正式 发布《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52号--外币折算》。 英国原会计准则委员会于1983年发布了《标准会计实 务公告第20号--外币折算》。 也是在1983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发布了《国际会 计准则第21号--汇率变动影响的会计》, 1993年,《国际会计准则第21号--汇率变动影响的会 计》重新修订更名为《国际会计准则第21号--汇率变动的 影响》。
三、新准则的主要变化
新准则与原会计制度的比较
发布新准则前,有关企业外币折算的 会计核算主要通过2000年颁布的《企业会计 制度》第九章第117-120条款进行规范。 新 准则对比原会计制度主要差异如下:
(一)增加了记账本位币的确定 《企业会计制度》明确了外币业务是指以记
账本位币以外的货币进行的款项收付、往来结算 等业务,但是并没有进一步定义什么是记账本位 币以及如何选定记账本位币。
规定只是在企业会计制度中的第九章 外币
业务第117-120条中提及。 2006年2月首次正式发布《企业会计准
则第19号--外币折算》。
标志着我国会计准则体系更加完善, 也体现了国际化发展的需要。
二、准则包括的主要内容
共五章16条,具体有: 第一章 总则(3条) 第二章 记账本位币的确定(5条) 第三章 外币交易的会计处理(3条) 第四章 外币财务报表的折算(4条) 第五章 披露(1条)
第一章 总则
本章分为三条,主要阐述了本准则的 制定目标和依据、外币交易的定义和内容 和适用范围。
第二条 外币交易,是指以外币计价或者结算的交易。 外币是企业记账本位币以外的货币。 外币交易的内容 外币交易包括: (一)买入或者卖出以外币计价的商品或者劳务; (二)借入或者借出外币资金; (三)其他以外币计价或者结算的交易。 举例: 如:某公司从境外进口设备、购买原料、销售产品等,
分账制记账方法。 我们在准则中讲述的都是外汇统账制
方法。
外汇统账制
是以本国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将发 生的其他货币的经济业务折合为本国货币 反映,外币在账簿上只作辅助记录。
在外汇统账制下,企业应该将有关外 币金额折合为记账本位币金额记账,由此 就涉及汇率选择问题。
按照国际惯例,一般采用业务发生日的汇率或期 初的汇率作为折合汇率。 在我国,除了企业接受投资者投入外币资本 另有规定外,企业发生的外币业务应以业务发生 当日的汇率作为折合汇率。 期末,将所有外币账户余额按期末汇率折合 为记账本位币金额,其与原来账面上记账本位币 金额之间的差额作为汇兑损益计入当期损益。 会计实践中除金融企业外,多数企业都采用 外汇统账制。
第二部分 本准则的具体内容
共五章16条,具体有: 第一章 总则(3条) 第二章 记账本位币的确定(5条) 第三章 外币交易的会计处理(3条) 第四章 外币财务报表的折算(4条) 第五章 披露(1条)
第一章 总则
本章分为三条,主要阐述了本准则的 制定目标和依据、外币交易的定义和内容 和适用范围。
外币折算准则不仅明确定义了记账本位币, 而且明确企业通常应选择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 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企业,可以 依照不同情况选定某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 是,编报的财务报表应当折算为人民币。
(二)增加了变更记账本位币的规定
《企业会计制度》没有关于企业变更记账本 位币的规定。
新准则不仅明确规定企业记账本位币一经确 定,不得随意变更,而且明确规定企业因经营所 处的主要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确需变更记账 本位币的,应当采用变更当日的即期汇率将所有 会计项目折算为变更后的记账本位币记账。
外汇分账制
外汇分账制是在外汇交易发生时直接用原币记 账,平时不进行折算,也不反映记账本位币金额。
期末,将所有以外币记账的各账户全部发生额 按期末汇率折算成记账本位币金额后与记账本位币 各账户加以汇总,编制企业整体的会计报表。
会计实践中金融企业和进出口业务涉及多种货 币的外贸企业多采用此种做账制,其他企业一般不 用。
如今,我国已经成为世界贸易大国之一,企业涉外经 济业务活动日趋增多,外币核算业务量也迅速增大。
Leabharlann Baidu
对外贸易业务的增多,在企业出现了记账本位币 和外币共存的状况。
这种本币与外币的区分,就需要进行不同货 币之间的折算,于是,出现了汇率。汇率就是不 同货币之间的比价。
在浮动汇率制下,汇率会受经济和政治的影 响而不断波动。汇率变动会影响企业的财务信息, 为合理披露汇率变动对财务信息的影响,国际上 许多国家都制定了相应的会计准则。
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 ─外币折算
第一部分 概述
制定背景 主要内容 主要变化 一、准则的制定背景 外币折算主要是由对外贸易引起的。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之前,我国曾经历了近30年 的闭关锁国时期,当时对外贸易实行的是国家高度垄断政 策。 就是说对外进出口贸易业务,只能由国家原外贸部的 几大公司(粮油、食品、机械设备、土畜产品、轻工工艺 等)垄断经营。
1979年以后,国家开始对原外贸体制进行改革,打破了对 外贸易的国家垄断。 随着改革开放和利用外资政策的不断实施,我国出现 了大批的外商投资企业,使进出口贸易和对外经济合作有 了极大发展。 特别是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成为WTO成员 国后,我国在国际经济环境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对外工程 承包、对外劳务合作、国际旅游服务以及其它行业的跨国 公司、多国集团等新兴产业和外贸企业的发展更是声势夺 人,浩浩荡荡,遍布全球。
(三)增加了处置境外经营的会计处理
《企业会计制度》没有关于企业境外 经营或处置境外经营的会计处理规定。
新准则明确规定企业在处置境外经营 时,应当将已列入所有者权益的外币折算 差额转入当期损益。
(四)没有规定分账制记账方法 《企业会计制度》和会计实践工作中
应用的外汇交易记账方法有两种: 外汇统账制和外汇分账制。 在新发布的外币折算准则中没有规定
美国从1939年开始由注册会计师协会所属的会计程序委员 会发布了外币折算相关准则文告, 几经修订,于1982年由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正式 发布《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52号--外币折算》。 英国原会计准则委员会于1983年发布了《标准会计实 务公告第20号--外币折算》。 也是在1983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发布了《国际会 计准则第21号--汇率变动影响的会计》, 1993年,《国际会计准则第21号--汇率变动影响的会 计》重新修订更名为《国际会计准则第21号--汇率变动的 影响》。
三、新准则的主要变化
新准则与原会计制度的比较
发布新准则前,有关企业外币折算的 会计核算主要通过2000年颁布的《企业会计 制度》第九章第117-120条款进行规范。 新 准则对比原会计制度主要差异如下:
(一)增加了记账本位币的确定 《企业会计制度》明确了外币业务是指以记
账本位币以外的货币进行的款项收付、往来结算 等业务,但是并没有进一步定义什么是记账本位 币以及如何选定记账本位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