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南县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
班级:
姓名:
学号:
2016年12月28日
贵州省思南县
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报告
贵州理工学院勘测工程公司
二O 一六年一十二月
目录
一、目的任务 1
二、工作区范围和自然地理概况 1第一章区域环境地质条件和地质灾害现状 1 第一节区域环境地质条件 1 第二节地质灾害现状 2 第三节影响地质灾害易发程度的地质条件分析 2 第二章工作部署及进度安排 2 第一节工作部署原则 2 第二节工作部署 3 第三节工作量与工作进度 3 第三章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 3 第一节工作方法 3 第二节技术要求 3 第四章组织管理 4 第一节组织管理部门 4 第二节项目组人员与分工 4 第五章保障措施 4 第一节项目全面质量管理措施 4 第二节安全与劳动保护措施 4 第六章经费预算 4 第七章预期成果 4 第一节成果报告 4 第二节成果图件 6 第三节附件 6 第四节提交成果时间 7
一、目的任务
为查明我国地质灾害严重县(市)的地质灾害隐患,划定地质灾害易发区,健全群专结合的监测网络,有计划地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建立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减少灾害损失,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开展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
二、工作区范围和自然地理概况
思南县东西长57.6km,南北宽69.3km,行政区域面积2230.5平方公里,东邻印江县、南接石阡县、西连凤冈县、北靠德江县。
思南县内4条主要县级公路网有思南-石阡,思南-大坝场、思南-凤冈、沙沟-合朋溪等。
第一章区域环境地质条件和地质灾害现状
第一节区域环境地质条件
1、地质环境
思南县境内出露地层由老至新为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中下统、二叠系、三叠系中下统。
以三叠系和二叠武陵山脉系地层出露最广,其次为志留系和奥陶系,第四系分布零星。
缺失地层有泥盆系、石炭系、侏罗系、和白垩系等。
思南县地质构造上处于雪峰古陆稳定地台西缘,区域上位于黔北台隆遵义断拱的凤岗北北东向构造变形带,因此,断裂和褶皱发育,造就了思南县特有的地质、地貌环境。
思南县内主要为思南压扭性断裂和塘头压扭性断裂,皆为区域性大断裂。
依据地貌形成的内外营力和地表形态,将区内地貌分为构造侵蚀溶蚀低中山、溶丘谷地、溶蚀侵蚀低山河谷和侵蚀堆积四种类型。
思南位于武陵山脉与大娄山山脉之间。
受构造、岩性以及乌江水系控制,呈现出峰丛山地,缓丘谷地、河谷、石林等多种地貌形态。
2、地形地貌
思南县境处贵州高原向湘西丘陵过渡的大斜坡地带的北部边缘,居武陵山脉与大娄山山脉之间。
河流和山脉沿这些构造线发育,乌江干流由西南角进入县境,沿北东向至塘头江口折向北流,将县境分为东西两部分,因乌江干流及其支流的强烈切割,思南县境形成东南和西北边缘高,中部乌江河谷低的"V"字型基本轮廓。
东缘最高海拔1481m,西北部最高海拔1302m,而中部乌江入境处海拔388m,
出境处海拔340m,相对高差达1141m。
从地貌形态来看,思南县以山地为主,1081.71平方千米,占48.5%;丘陵次之,887.35平方千米,占39.78%;坝地较少,261.44平方千米,占11.72%。
3、水文环境
思南县境内除乌江干流外,共有大小溪流601条,均以乌江为排泄基准面呈网络状遍布思南县,隶属长江流域乌江水系。
其中:流域面积达20km2以上的河流28条,河道总长535.3km,加上乌江思南段计613.4km。
境内较大的乌江支流有7条。
第二节地质灾害现状
思南县重大地质灾害隐患共25处,包括滑坡12处,崩塌10处,地面塌陷2处,不稳定斜坡1处。
根据重大地质灾害在平面上的分布,结台思南县地质环境条件可以看出:重大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与地质环境条件有着密切的联系。
第三节影响地质灾害易发程度的地质条件分析
思南县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和地质构造对本区地质灾害分布的控制作用较为明显。
重大地质灾害隐患分布在空间上既具普遍性,又具不均匀性,重大地质灾害隐患主要分布于县内北东部和南部地区构造复杂区和地形深切割区,地层上发育于志留系秀山组(Sx)和二叠系栖霞茅口组(P2q-m)地层中。
第二章工作部署及进度安排
第一节工作部署原则
1、逐步开展我县地质灾害防治基础调查项目。
如矿山地质灾害、交通干线、旅游风景区等地质灾害隐患点的调查与评价工作。
2、搬迁避让工程。
3、地质灾害治理工程。
4、群测群防监测预警工程。
我县需作监测预警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有25处,监测时间为2-3年,估算监测经费为XX万元。
另外,所有地质灾害隐患点,在未进行搬迁避让和工程治理之前,都应该对其发展趋势进行预测预警预报。
根据《条例》,因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确需治理的,由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组织治理;因工程建设等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由责任单位承担治理责任。
采矿工程及人为工程活动应分清责任,谁引发,谁治理。
第二节工作部署
1、不稳定斜坡调查
2、滑坡调查
3、崩塌调查
4、地面塌陷调查
第三节工作量与工作进度
1、地质灾害主要类型、分布规律、发育特征、主要控制影响因素及危害,作出正确的评价与发灾条件预测。
2、思南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成果资料。
3、地质灾害调查工作应在一年内完成。
第三章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
第一节工作方法
在镇、村组协助下,逐村、逐组、逐户开展调查,完成野外地质灾害测量、质量检查和野外工作实际材料图编绘、野外资料整理;对严重威胁城镇、重要基础设施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测绘、勘查。
第二节技术要求
1、滑坡调查
主要调查滑坡发生时间、灾情、地质特征、分布规模、物质组成、运动形式、滑速、滑距、引发因素、复活迹象,并提出防灾减灾措施。
2、崩塌调查
崩塌包括危岩体及堆积体
“危岩体”,主要调查切割岩体形成危岩的优势节理、裂隙、发育特征,危岩体规模,危岩体可能威胁范围的人口分布及经济状况,并判断崩塌(危岩体)的危险性及潜在的危害程度,同时提出防治措施。
“堆积体”,主要调查堆积体的物质组成、规模与形态、稳定状态、复活性
和危害程度。
3、地面塌陷调查
主要调查已有塌陷的发育特征,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及引发因素、发展趋势,已造成的和今后可能发生的灾害情况,已采取的防治措施、效果,并提出今后防治的建议。
4、不稳定斜坡调查
主要调查斜坡的地层岩性、坡体结构、结构面组合特征、可能形成崩塌、滑坡的结构面的边界条件、坡体异常情况及斜坡地带的人口分布、经济状况等,以此判断不稳定斜坡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危险性、可能影响和危害的范围。
第四章组织管理
第一节组织管理部门
思南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项目应由具备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资质的单位承担。
第二节项目组人员与分工
第五章保障措施
第一节项目全面质量管理措施
第二节安全与劳动保护措施
第六章经费预算
第七章预期成果
第一节成果报告
本次工作对思南县境内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了系统调查,基本查清了灾种类型、发育特征、危害程度、影响因素和诱发因素以及稳定程度,对全区进行了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和防治区划,制订了地质灾害防灾预案,所取得的主要认识和成果如下:
1、对思南县25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统计分析(表1),发现区内重大地
质灾害隐患主要发育于二叠系和志留系地层中,特别是志留系中下统秀山组(Sx)和二叠系中统栖霞—茅口组,重大地质灾害最为发育,其中秀山组(Sx)地层发育12处栖霞—茅口组地层发育8处,该两组地层共发育20处,占全县25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的80.00%。
2、重大地质灾害隐患集中发育于二叠系和志留系地层中,这一特征与这几组地层的岩性及地层间的组构密切相关(见图I),各类型重大地质灾害隐患与地层及岩组的关系主要表现为:
q-m)地层岩性为灰岩,该地层工程地质(1)二叠系中统栖霞—茅口组(P
2
q-m)条件好,且风化后多形成工程地质性质较好的红粘土,但是栖霞—茅口组(P
2
l)和志留系中下统秀山组(Sx)地层,并常常地层下伏二叠系中统梁山组(P
2
于接触带形成陡崖,形成上硬下软的地质组构,从而发育崩塌地质灾害(如模型
图中①处)。
全县共10处崩塌重大地质灾害隐患中有8处发育于栖霞—茅口组q-m)地层。
(P
2
(2)志留系中下统秀山组(Sx)地层岩性为泥岩,在区内分布面积最大,因抗风化能力弱,全风化产物为力学性质较差的粉质粘土,常常于缓坡区形成较
q-m)地层崩落的厚的残坡积土层,且土质斜坡上部常常堆积栖霞—茅口组(P
2
碎块石,使得土质滑坡、不稳定斜坡地质灾害发育(如模型图中②处)。
全县12处滑坡重大地质灾害隐患中有11处发育于秀山组(Sx)地层。
)地层在区内分布面积小,多成条带状分布,地层(3)奥陶系中上统(O
2+3
岩性为灰岩、页岩相间,为软硬相间岩组类型,崩塌地质灾害亦较为发育,但因该地层灰岩呈薄—中厚层状,在思南县出露形成陡崖的巨大部分区域岩层倾角平缓,完整性较好,崩落后常堆积于陡崖脚即停止运移,危害范围不大,故地层发育的崩塌地质灾害多为威胁人数小于100人的一般隐患。
全县共10处崩塌重大
q-m)地层外,另2处均地质灾害隐患中,除前述8处发育于栖霞—茅口组(P
2
发育于奥陶系中上统(O
)地层。
2+3
3、人类工程经济活动为诱发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之一。
主要表现在修路、盖房开挖坡脚,破坏了边坡稳定;陡坡开垦,加大水土流失,加剧了泥石流危害程度;在坡体挖坑取土、挖红薯窖等不规范行为也较普遍,引起积水下渗诱发滑坡发生;采矿采石,随意堆放弃渣,形成泥石流、滑坡、崩塌地质灾害隐患。
因此,要防治地质灾害的发生,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就要杜绝人类不规范行为,以防新的地质灾害隐患出现。
第二节成果图件
1、地质灾害发育分布图
2、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图
3、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图
4、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建议)图
第三节附件
1、工作区交通位置图(插图)
2、工作区以往工作程度图(插图)
3、工作部署图(附图)
第四节提交成果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