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伦敦地区规划.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伦敦地区规划盛明洁
G r e a t e r L o n d o n P l a n n i n g
S H E N G M i n g j i e
(S c h o o l o f A r c h i t e c t u r e , T s i n g h u a U n i v e r s i t y , B e i j i n g 100084, 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L o n d o n i s t h e c a p i t a l o f G r e a t
B r i t a i n a n d t h e l a r g e s t c i t y i n E u r o p e , a n d i t i s u n i v e r s a l l y a c k n o w l e d g e d t h a t L o n d o n i s o n e o f t h e t h r e e W o r l d
C i t i e s a r o u n d t h e g l o b e . F r o m t h e G r e a t e r L o n -d o n P l a n i n 1944t o t h e G r e a t e r L o n d o n S t r a t e g i c P l a n n i n g i n 1999, L o n d o n p l a n -n i n g s y s t e m h a s g a t h e r e d m u c h e x p e r i -e n c e a n d h a s e n j o y e d i t s w o r l d f a m e . T h i s a r t i c l e r e v i e w s t h e p l a n n i n g h i s t o r y o f G r e a t e r L o n d o n , a n d i n t r o d u c e s s o m e d i s t i n g u i s h i n g f e a t u r e s o f t h e G r e a t e r L o n d o n
p l a n n i n g .
K e y w o r d s G r e a t e r L o n d o n ; p l a n n i n g ; w o r l d c i t y
作者简介
盛明洁 ,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摘要伦敦是英国的首都、欧洲最大的城市 , 是国际公认的 3个世界级城市之一。

伦敦规划体系的完善程度是世界领先的。

从 1944年的《大伦敦规划》到 1999年的《大伦敦战略规划》 , 大伦敦地区的规划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 其中有许多值得借鉴之处。

本文对历次大伦敦规划进
行了梳理 , 并对大伦敦规划中许多备受推崇之处进行了总结。

文章结构主要包括历史沿革、现状分析、特色规划介绍等几部分。

关键词大伦敦 ; 规划 ; 世界城市
1大伦敦地区概况
伦敦是英国的首都、欧洲最大的城市 , 是国际公认的 3个世界级城市之一。

伦敦位于英国东南部 , 靠近英吉利海峡但不直接滨海 , 是仅次于鹿特丹、纽约、横滨和新加坡的世界著名港口之一。

与中国类似 , 英国也是东南部比较富裕 , 而北部和西部相对较落后。

伦敦都市区主要指大伦敦 (G r e a t e r L o n d o n 。

大伦敦目前人口约753万 (2008年 , 占地面积约 1 580k m 2(图 1 。

大伦敦分成 33个区 , 其中 31个区叫做“ L o n d o n b o r -o u g h ” , 另外两区则分别叫做“ C i t y o f L o n d o n ” 及“ C i t y o f W e s t m i n s t e r ” , 位于市中心。

泰晤士河基本上从西向东横穿大伦敦。

广义的大伦敦地区是指以伦敦—利物浦为轴线 , 包括伦敦、伯明翰、曼彻斯特、利物浦等数个大城市和众多中小城镇 , 这一地区是产业革命后英国主要的生产基地和经
济核心区 , 面积约 4. 5万 k m
2, 不仅包括东南英格兰、东英格兰 , 还包括英格兰北部的部分地区 , 人口3
650万。

英国规划体系的完善程度是世界领先的。

从 2000年开始编制的大伦敦战略规划 , 以“
繁荣的城市、宜人的城市、宜达的城市、公平的城市、绿色的城市” 为主题 , 将伦敦发展成为一个备受推崇的、可持续发展的、世界级的城市。

图 1大伦敦行政区划
资料来源 :h t t p ://w w w . z g g h w . o r g /h t m l /g u o j i s h i y e /s h i j i e j
i a n z h u /20100405/4128. h t m l 。

2发展历程与规划引导
大伦敦的发展在近代经历了一个集中、疏散、再集中的过程 , 经历了以下 4个阶段。

2. 1分散 , 限制———自上而下 , 有明确边界的区域规划 (1945~1970年代中期
大伦敦的人口在 1939年达到最高峰 , 为 860万人。

1944年编制完成的《
大伦敦规划》 , 旨在缓解中心人口过于集中、城市空间无序扩张的问题。

规划形成了同心圆封闭式系统 , 由内向外分为城市内
661
环、郊区环带、绿化带和乡村外环 , 从此大伦敦的空间扩张被约束在绿带内(图 2。

为疏解中心城区的人口与就业 , 从 1945年起 , 英国政府开始开发新城。

到1970年代中期 , 英国已经先后建立了 33个新城 , 其中 11个分散在伦敦外围 129k m 周长范围内。

新城建设引入了许多工业项目 , 注重职住平衡。

图 2大伦敦规划
资料来源 :h t t p ://t u p i a n . h u d o n g . c o m /a
1_45_10_01000000000000119081031407445_j p g
. h t m l 。

2. 2打破封闭布局模式 , 在更大范围内解决均衡发展问题
(1976~1978年
大伦敦规划掀起的新城建设 , 吸引了大量中产阶级迁入新城。

市中心留下的
是高收入人口和处于
贫困状态的人口 , 造成了严重的两极分化。

1978年英国政府通过《
内城法》 , 调整了建设卫星城的有关政策 , 开始注重旧城的保护和更新。

同时 , 1960年代通过的《
大伦敦发展规划》 , 试图改变《大伦敦规划》同心圆式的封闭式布局 , 通过建设 3条交通走廊连接 3座“ 反磁力中心” 城市 , 旨在将大伦
761大伦敦地区规划
敦中心的人口、就业问题在更大的范围内予以平衡。

2. 3自下而上 , 各自发展 , 强调自发性的规划 (1986~1999年
1986年 , 积极奉行市场化和分散放权的撒切尔政府取消了大伦敦市政府 , 这造成了在过去的近 20年中 , 伦敦没有指定过统一规划 , 取而代之的是地方规划圈各自指定的发展规划。

在这一全球经济快速发展、世界城市网络格局形成的关键时期 , 伦敦由于缺乏统一规划 , 导致资源分配不合理、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发展脱节等问题 , 具体表现为城市社会两极分化严重、房价飙升、交通不畅 , 严重影响了伦敦作为世界城市的竞争力。

2. 4统筹规划 , 多重目标 (2000年至今
2. 4. 1《
大伦敦空间发展战略》随着经济全球化 , 英国作为世界城市 , 迫切地要求统筹规划以应对国际竞争和挑战。

英国在 1999
年通过了《大伦敦市政府法》 , 并根据该法在 2000年选举成立了大伦敦市政府。

它要求市长组织编制
大伦敦战略规划 , 明确了大伦敦地区和周边地区之间的关系 , 要求各城区的发展战略规划与该战略规
划协调一致。

通过民主决策 , 大伦敦政府于 2004年编制完成《
大伦敦空间发展战略》 , 为伦敦的发展提供更高层次的发展框架。

这是一个针对大伦敦地区未来 30年的发展而制定的战略发展规划。

面对人口扩张带来的压力、产业结构调整对资源的新需求以及社会贫富分化的日益严重 , 《大伦敦空间发展战略》在紧凑开发的前提下 , 针对不同地区提出了不同的开发策略 , 并明确了空间发展的优先权 , 以期达到经济增长、社会公平、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该规划特征可总结为以下方面。

(1
通过经济和人口的增长取得环境和生活质量的可持续改善本次大伦敦战略规划与之前的“ 限制增长 , 疏散发展” 截然相反 , 强调并鼓励大伦敦的增长。


调要“ 通过经济和人口的增长来取得对环境和生活质量的可持续改善”。

原因有 3:①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 , 世界城市无一例外 , 都是资源、人口高度密集的区域 , 伦敦只有鼓励增长 , 才能带动经济的发展 ; ②因大量的就业需求而导致的人口涌入 , 很难通过行政力量予以干预 , 否则只会导致由于规划预期不当而形成的基础设施匮乏、公共服务不足 ; ③鼓励增长 , 提高人口密度 , 能带动城市服务业发展 , 解决贫困人口就业问题。

(2
通过建立紧凑型城市达到对资源、能源的有效利用大伦敦战略规划摒弃了以往以新城建设、疏散人口为主的规划策略 , 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 , 通
过竖向增长 , 增加土地开发强度 , 发展紧凑城市 (c o m p a c t c i t y
, 将经济和人口的增长容纳在现有的建成区范围内 , 并采取措施防止公共开敞空间受到侵犯。

通过这一策略达到对土地、能用、水源、基础设施等资源的有效利用。

(3
通过强化中心、照顾东部、侧重交通走廊实现非均衡发展 861
《大伦敦空间发展战略》高度重视西伦敦、北伦敦、中心伦敦、南伦敦和东伦敦 (含泰晤士河口地区的发展战略。

针对各地区的实际情
况 , 规划确定了一些特别发展地区 , 比如机遇性增长地区 (o p p o r t u n i t y
a r e a s 、强化开发地区 (a r e a s f o r i n t e n s i f i c a t i o n 和复兴地 (a r e a s f o r r e g e n e r a t i o n 。

大伦敦中部地区为强化开发地区 , 考虑到跨国公司对于市中心的偏好 , 主要的开发建设、基础设施等都向中央区域倾斜 , 以巩固伦敦世界城市的地位。

《大伦敦空间发展战略》中 , 最重要的优先开发地区之一就是东伦敦。

自罗马时代起 , 东伦敦就是英国重要的港口 , 其港口运输和制造业的兴起 , 见证了工业时代大不列颠帝国的光辉。

东伦敦的港口一度是英国与全球市场联系的纽带。

但随着伦敦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全球化的加速 , 港口码头和传统工业区急剧衰落 , 大量工人失业 , 东伦敦成为了废弃的工业厂区和伦敦的垃
圾场 , 聚集了伦敦社会最底层的劳动工人和部分东欧贫民。

东伦敦面临着迫切的发展需要。

到 2016年 , 东伦敦至少需要规划 104 000个新增的家庭和 249
000个就业岗位。

同时 , 随着欧洲一体化进程 , 伦敦从以前的面向西北的国内市场 , 转向面向东南的欧盟市场 , 这势必要求向东南拓
展 , 打造“ 泰晤士河门户” 。

《大伦敦空间发展战略》着力于促进东伦敦的复兴 , 特别是泰晤士河口地
区和伦敦—斯坦斯特德—剑桥发展走廊的发展。

许多机遇性增长地区都靠近东伦敦的衰败地区。

典型的机遇性增长地区能至少提供 5
000个就业岗位 , 并得到更多的公共交通、教育等公共服务资源倾斜。

伦敦发达的交通体系 , 加强了各中心之间的联系 , 同时 , 工作机会增长点的开发主要向公共交通节点和沿线集中 , 并与交通容量的增加相协调。

(4
通过对人居环境的关注不断提升城市生活质量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剧 , 伦敦作为世界级城市的地位将得到进一步强化 , 其吸引力不断提高 , 大伦敦的人口在逐年增加 , 2008年已达到 753万人。

一般估计 , 这一趋势在未来20年将会延续。

预计到 2016年 , 伦敦将增加 80万人口 , 将带来 60万工作岗位和40万住房的增加。

对于人口增加带来的一系列需求和问题 , 伦敦规划坚持以人为本 , 强调人们公平享有伦敦住宅、工作、服务和休闲的机会是大伦敦区域继续繁荣的根本。

因此 , 在伦敦规划中 , 更多地关注居住、就业、交通、休闲等专项问题。

规划要求建立发达的公共交通网络 , 特别是地铁网和公共汽车网 , 与城市中心、城镇中心、公共设施、娱乐设施通盘规划 , 使得交通的可达性是为尽可能多的人考虑的 , 并完善步行和自行车道路网等人性化公共空间。

针对伦敦住宅昂贵、可负担公房存量不足等问题 , 规划提出今后每年新增加的住宅中 50%应为可负担公房。

在空间分布上 , 规划城市中心区保持一定比例的可负担公房。

2. 4. 2泰晤士河口地区开发规划 (T h e D e l i v e r y
P l a n 伦敦丰富的水网体系被称为城市的“ 蓝带网络”(B l u e R i b b o n
N e t w o r k 。

它包括泰晤士河等城市中的河流 , 也包括码头、湖泊等开场空间 , 它们对提升城市活力、营造开场空间、保留历史景观价值
和保持生物多样性等都具有重要作用。

其中泰晤士河口 (T h a m e s G a t e w a y
地区 , 作为连接欧洲大陆的门户 , 迫切地需要提升环境品质。

为此 , 大伦敦政府专门制定了大伦敦河口地区开发规划 , 旨在修复泰晤士河口地区的自然景观和历史人文景观 , 营造高品质城市建成空间 , 促进该区域经济的发展和 961大伦敦地区规划
生活质量的提高。

作为欧洲最大的复兴计划 , 该规划涵盖从泰晤士河入海口沿泰晤士河绵延 40英里的地区。

在开发时序上 , 泰晤士河口地区开发规划优先发展一些土地获取相对容易、交通条件便捷、回报较高的地区 , 它们将发挥“ 增长极” 的作用 , 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 ; 同时 , 泰晤士河口的开发充分发挥了大型工程的带动作用 , 如 2012年伦敦奥运会场馆和国际交通枢纽 , 都落户泰晤士河口地区。

该规划包括提供更多工作岗位、推动培训计划、增加可负担住房供给、增加公共设施投入等具体措施。

3大伦敦建设用地规模及结构变化
3. 1建设用地规模变化
1971~2005年 , 伦敦建设用地规模变化呈现出以下特点 (
表 1 。

表 1 1971年、 2005年伦敦建设用地平衡
1971年 2005年用地项目
面积 (k m
2
比重 (% 用地项目
面积 (k m
2
比重 (% 1.
建筑用地 2.
市政用地 3.
城市绿化及公共体育设施 4. 其他闲置用地总和
小计 766. 5 46. 72工业及公共事业用地 76. 9 4. 69住宅用地 538. 0 32. 79教育用地 52. 6 3. 2商业用地 50. 6 3. 08公共建筑用地 32. 3 1. 97医疗保险用地
16. 1 0. 9
8小计 287. 5 17. 52交通用地 247. 0 15. 05供水用地
40. 5 2. 47477. 5 29. 10109. 3 6. 661 640. 8
100. 00
1.
建筑用地 2.
交通用地 3. 绿化用地 4.
水域 5.
其他用地 6. 未分类用地总和
小计 594. 9 37. 27住宅用地 138. 9 8. 7住宅庭院 380. 7 23. 86非住宅用

75. 3 4. 72小计 225. 4 14. 12铁路 17. 1 1. 07公路 196. 0 12. 28道路
12. 3 0. 78610. 2 38. 2345. 3 2. 84120. 4 7. 540. 02 0. 001 596. 2
100. 00
资料来源 :石忆邵等 (
2009 。

(1 城市建设用地不存在盲目扩张。

1940~1970年代是伦敦进行大规模新城建设的阶段 , 这一阶段以后 , 城市规模趋于成熟 , 加之受外围绿带限制 , 几乎没有向外扩张。

城市用地规模保持在
1
600k m 2
左右 , 占大伦敦规划区域总面积的 23. 7%。

(2
人均建设用地规模先升后降。

由于用地规模总量未有变化 , 引起人均建设用地变化的主要因素为人口迁入和迁出。

1970~1980年代 , 由于新城的吸引作用 , 大量人口向外迁徙 ; 1990年代以后 ,
071
由于中心城区的保护和复兴 , 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迁入。

到 2005年 , 伦敦人均建设用地规模已和 1971年持平。

(3
居住用地面积显著增加。

大量迁入的人口带来的住房需求 , 导致伦敦每年都有大量新增住宅。

住宅建设用地占总建设用地比例从 1971年的 70. 2%增加到 2005年的 87. 3%。

(4
绿地面积有所上升。

随着经济的增长 , 人们对人居环境的重视程度逐渐加大 , 良好的绿地系统对于建设宜居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资料显示 , 伦敦的绿地面积从 1971年的 477. 5k m 2
, 增加到了 2005年的 610. 2k m 2, 增幅达到 27. 8%。

3. 2建设用地结构变化
1974~1985年 , 伦敦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用地规模结构变化呈现出以下特点(图 3、图 4 。

(1
工业用地逐年减少。

随着伦敦进入后工业化时代 , 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减少 , 工业用地逐渐退出城市中心 , 占总用地比重逐年下降。

(2
仓储和办公用地增加。

伦敦作为世界城市 , 吸引了大批跨国公司和进入机构进驻。

同时伦敦是世界著名港口 , 对仓储物流的需求的增加 , 导致了仓储用地的增加。

(3
第二、第三产业用地总量缓慢上升。

从空间上看 , 大伦敦的各类用地呈现出明显的分异特征。

其中 , 金融业、商业用地集中在伦敦中部和西北部 , 带动了该区域的快速发展 ; 在伦敦郊区 , 创意产业、零售业、旅游业等增长较快 ; 曾经发展缓慢的东南部 , 也因交通走廊的建设和政策倾斜 , 得到了快速发展。

图 3 1974~1985年伦敦工业、仓储、办公用地情况 (h m
2
资料来源 :石忆邵等 (2009。

171大伦敦地区规划
图 4 1974~1985年伦敦第二、第三产业用地总和变化 (h m
2
资料来源 :石忆邵等 (2009。

大伦敦的土地开发率大致呈从中心向边缘递减的模式 , 新城和交通站点提高了周围土地的开发率 (图 5。

图 5 2005年伦敦土地开发率资料来源 :石忆邵等 (2009。

271
4人口
4. 1人口现状
从 1990年代开始 , 由于流动人口的增加 , 大伦敦的人口开始快速增长。

每年伦敦人口的综合增长
为 5. 1万人。

至 2008年 , 与北京城八区的面积相当的大伦敦地区人口达 753万人 , 面积 1 580k m 2。

大伦敦加上与其紧邻的英格兰东南部 , 其总面积与北京市域面积相当 , 为14 379k m 2
, 范围如图 6所示。

在此范围内总人口 1 510万人 , 人口密度约 1 050人/k m 2。

其中 , 大伦敦地区人口密度 4 825人 /k m 2
, 外围地区人口密度 526人 /k m 2
, 人口密度比例为 9. 17∶ 1。

伦敦是一座人口年轻化的城市。

在大伦敦的人口年龄构成中 , 15~24岁的人占 13%, 25~34岁的人占 19%, 35~44岁的人占 16%, 45~54岁的人占 11. 5%, 55~74岁的人占 15%, 75岁以上的人占 6%(图 6 。

在人口的职业构成上 , 伦敦第三产业的就业人口比例逐年上升 , 2001年第三产业就业人口占总就业人口的 89. 80%, 高于英国的平均水平 (
图 7 。

4. 2人口预测
根据预测 , 大伦敦人口在未来 15年内仍将保持快速增长势头 , 其总人口将从2008年的 753万人增长到 2026年的 870万人 , 平均每年增长 6. 5万人。

造成人口快速增长的原因 , 除了国内其他地区人口涌入 , 还有国际移民的大量迁入。

预计到 2026年 , 快速增加的人口将造成近 90万新就业岗位需求 , 同时带来大量的住房、基础设施和服务业需求。

图 6大伦敦人口年龄结构资料来源 :田莉等 (2010 。

371大伦敦地区规划
图 7伦敦人口的职业构成 (% 资料来源 :田莉等 (2010。

5产业布局
5. 1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产业结构调整
1999年通过的《大伦敦战略规划》强调伦敦要以“ 竖向增长” 取代“ 横向增长” , 即城市用地规模不再扩大 , 以提高容积率、建设紧凑型城市取得经济的持续增长 ; 而不是以大规模土地开发为代价的粗放型模式 , 达到经济快速增长的目的。

此举能通过对资源、能源的充分利用 , 实现可持续发展。

伦敦后工业化特征比较明显 , 现代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带动第三产业发展 , 导致整个产业结构的快速调整。

在过去 30年里 , 伦敦的第二产业逐渐衰退。

与此同时 , 金融业和商业服务业迅速发展 , 提供的新增就业岗位占过去 30年中的60%。

同时 , 创意产业、旅游业、零售业等也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

5. 2产业布局特征
大伦敦地区的主导产业以第三产业和部分轻工业为主。

其中 , 金融保险、商业等主要集中在城市中心 , 创意研发、仓储物流和部分轻工业分布在城市近郊。

消费型服务业则遍布伦敦。

2007年 , 伦敦市地产、租赁和商业占地区 G D P 的 30%, 金融业贡献地区 G D P 的大约 14%, 伦敦金融业占了英国的 40%(陈振华、张章 , 2010。

在英格兰东南部紧邻伦敦的外围地区 , 承接了从大伦敦疏解出的汽车制造、生物制药等高新技术产业 , 并发展休闲旅游业。

东南英格兰 2007年的经济总量中 , 地产、租赁和商业占了 G D P 的 29%,
471
175大伦敦地区规划)。

同时,这一地区的第一产业较为发达,位居英制造业只占地区G陈振华、张章,2DP的11%(010国第二。

大伦敦地区及其紧邻的英格兰东南部地区,在主导产业上各有不同,经济发展却较为均衡。

2007年伦敦人均GDP为3.3万英镑,而外围的东南英格兰和东英格兰人均GDP分别为2.1万英镑和1.9)。

万英镑,比例为1∶0陈振华、张章,2.65(0105.3蓬勃发展的创意产业。

近年来由于政府的大力扶持,伦敦创意产业蓬勃发展,每年伦敦被称为世界“ 创意产业之都” 产出值达210亿英镑,其对GDP的贡献仅次于金融服务业,成为伦敦的第二大支柱产业,为50万人提供了就业岗位。

在英国,创意产业被定义为“ 那些发源于个人创造力、技能和天分,能够通过应用知识产权创造,创意产业的领域涵盖软件开发、出版、广告、电影、电视、广播、设计、财富和就业机
会的产业” 视觉艺术、工艺制造、博物馆、音乐、流行行业以及表演艺术13项。

其特点为参与人数多、产值或成长潜力强、原创性或创新性高。

伦敦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与政府大力支持密不可分。

早在1990年,英国政府便着手起草英国文。

2——市长文化战略化发展战略,提名为《创造性的未来》伦敦:文化资本—003年,伦敦又公布了《,旨在把伦敦建设成为世界级的文化中心。

此外,政府还成立了专门的机构以引导创意产业发草案》,并成立了创意产业工作小组。

同时,一系列相关政策也为创意产业的发展,如“ 文化新闻体育部” :、T、T展推波助澜。

如ExortsOurHiddenPotential(1998年)heReionalDimension(1999年)hepg、《创意产业经济估算统计公报》(Next10Years(2000年)2004年)等。

6生态环境,伦敦在绿地系统规划上有许多领先之处,其环城绿带、开敞空间作为世界公认的“ 绿色城市” 网络等,均备受国际社会推崇。

6.1伦敦绿地系统规划回顾回顾历次伦敦规划,营造绿色、宜居的生态环境向来受到了充分的重视。

早在19世纪,霍德华便提出了“ 田园城市” 的构想,倡导人们接近自然。

在1大伦敦规划》中,设置了环形绿带以937年的《大伦敦发控制城市无序扩张,同时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并提供新鲜的蔬果产品。

1983年,《展规划》修改草案增加了生态保护的章节,并就划定自然保护区、形成城市生态网络空间等一系列问,目标之一就是要建立“ ,在其提出的题提出了相关政策。

1大伦敦战略规划》绿色城市” 999年的《
176、“ 、“ 城市噪音战略” 空气质量战略” 市政废物管理战略” 和“ 生物多样性战略” 均与营8大战略中,“ 造绿色城市息息相关。

6.2伦敦绿地系统/伦敦的绿地数量多,规模大。

绿地和水体占大伦敦土地面积的2硬质铺地占33(6%,软质地面。

在绿地中,除公园、农田等传统绿色空间外,利用建筑形成的垂直绿化空间也非常发达。

占64%)。

各级绿地系统通过绿楔、绿廊和河道等相互连接,形成
环城绿带楔入式分布的城市绿色网络(图8)街道绿地与居住区绿地融为一体。

伦敦公园绿地具有完整的分级系统,根据规模、功能、服务半径、位置等,将公园绿地分成6个)。

等级(表2表2伦敦公园绿地的分级系统类型区域性公园市级公园区级公园面积(hm)2服务半径(km)3.2~8.2≥31.2类型小区级公园小型公园带状绿地2)面积(hm服务半径(km)0.4.4<0各处均适宜00>40>60>2>2<2不确定)。

2003资料来源:张庆费等(图8伦敦的绿色空间框架)。

资料来源:张庆费等(2003
177大伦敦地区规划6.3伦敦绿地特色)和城市绿地空间()6.3.1公共开敞空间(oensaceurbansaceublicreenppppg在1开敞空间法》中,开敞空间被定义为:任何围合或是不围合的用地,其877年伦敦制定的《/中没有建筑物,或者少于110的用地有建筑物,而剩余用地用作公园或娱乐场所,或者是堆放废弃物,或者不被利用的地域。

而后,伦敦规划咨询委员会将开敞空间按公众进入是否受限制,分为公共开敞空间和城市绿地空间。

其中,公共开敞空间不限制公众进入,主要指公园、公用地、灌丛、林地等在城市地区满足休闲和非休闲需求的开敞空间;而城市绿地空间则特指限制公众进入的绿色开阔空间。

)6.3.2都市开敞地(metroolitanoenlandpp都市开敞地在伦敦特指建筑密集区域中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开放空间。

它不仅为公众休憩娱乐提供空间,也为城市的历史景观保护做出重要贡献。

一般认为,都市开敞地有3方面作用:①形成建筑群之间的隔断,形成城市绿色网络中的一部分;②为该地区的市民休闲提供场所;③保护国家或区域独特性的特征与景观。

)6.3.3绿链(chainsreeng绿链是指连接各开敞空间的线性空间体系,通过高密度的绿化措施,为行人带来舒适的游憩体验,同时对生态涵养具有重要价值。

它对伦敦的绿地框架、游憩和自然保育都很重要。

伦敦各区镇已在可能的地域保护、创建和管理绿链。

)6.3.4都市人行道(metroolitanwalk
sp为减少汽车使用,提倡步行的生活方式,1都市人行道” 的993年1月的伦敦步行论坛上提出了“ 概念。

通过在建筑密集的地区设立集中绿化的人行道,连接开敞空间,以便倡导短距离出行以步行为主的健康生活方式,减少了环境污染,提高了市民生活质量。

)6.3.5环城绿带(theGreenBelt环城绿带法》确定了环城绿带的概念,主要用于限制城市盲目扩张以及保护农田和具1938年的《有历史意义的城镇。

环城绿带宽约8km,占大伦敦面积的23%。

绝大多数为农业用地,为市民提供新鲜的农副产品,也兼具游憩功能。

绿带呈楔形嵌入市区,对改善市区微气候和保持生物多样性起着重要作用。

)6.3.6城市自然保护地(naturalarea寸土寸金的伦敦,尤其注重自然保护地的保护。

土地开发在不影响自然保护的前提下进行。

大伦2敦议会规定:“ 任何土地开发都需要考虑大于0的废弃地、受损地和空地的自然保护和游憩价.2hm” 同时议会强调自然环境对野生动植物和城市居民的重要价值,防止在重要的历史价值区、科研值。

价值区和生态敏感区进行开发。

178参考文献[]陈振华、张章:“ ——以伦敦、东京和纽约为例” ,《,世界城市郊区小城镇发展对北京的启示—北京规划建设》12010年第4期。

[]石忆邵、彭志宏、陈永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国际大都市建设用地规模与结构比较研究》2009年。

]田莉、姚凯、王伟等:《,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世界著名大都市规划建设与发展比较研究》3010年。

]杨诗源:“ ,《,2[后工业化时期伦敦创意产业的发展及启示” 决策管理》4008年第5期。

[]余慧、张娅兰、李志琴:“ ,《,2伦敦生态城市建设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科技创新导报》5010年第9期。

]于涛方:“ ,2[英国伦敦城市不均衡发展研究” 6008年。

]张庆费、乔平、杨文悦:“ ,《,2[伦敦绿地发展特征分析” 中国园林》7003年第10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