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诗的格律、平仄讲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律诗的格律

(一)诗体

古代诗体的分类,是个错综复杂的问题。今按一般的分类方法,将其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体诗又叫“古诗”、“古风”。初唐以前的诗都是古体诗。唐代开始出现“近(今)体诗”,但不是说唐代以后的诗都叫“近(今)体诗”,诗人摹仿古体诗所写的作品也是“古体诗”。

划分“古体”还是“近体(今体)”,不是以时间为界线的,而是根据诗体。古体诗不讲究格律。近体诗是初唐才定型的一种讲究格律的诗体。相对于古已有之的诗体,唐代人把新近定型的讲究格律的诗叫做“近体诗”,又称“今体诗”、“律诗”。有了“近体诗”这个名称,原来的那种不讲究格律的诗体就被称为“古体诗”了。所以,虽然先有古体诗,但是“古体”这个名称却出现在“近体”这一名称之后。而且,近体诗成熟以后,还有人仍在创作古体诗。

古体诗与近体诗之间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第一,从诗的句数上看,古体诗没有限制,可多可少,可奇可偶,少的可以只有二、三、四句,多的可达百句以上。律诗一般是八句,少于八句的只能是四句,那叫“绝句”,又叫“律绝”;多于八句的叫“长律”,又叫“排律”,从理论上说可以无限长,但无论多长,都必须是偶数句。

第二,从每句诗的字数上看,古体诗每句的字数没有严格限制,一般是五、七言,但也有一、二、三、四、六、八、九、十一等字数的情况;句与句之间的字数更没有规定。律诗一般只有五言或七言,而且同一首诗每句的字数必须相等。

第三,从诗的押韵情况看,虽然都是要押韵的,但是,古体诗的用韵比较灵活,没有严格要求,可以句句押韵,也可以隔句押韵;可以隔一句,也可以隔几句;可押平声韵,也可押仄声韵;可以整首诗一韵到底,也可以中间换韵;而且,古体诗所押的韵是依口语实际的语音。也正因为这样,古体诗在音韵研究上具有较高价值。律诗押韵要求比较严格,一般只押平声韵;韵脚一般在偶数句末尾,首句可入韵,也可不入韵,其他奇数句都不得入韵;而且一韵到底,中间不得换韵律诗的用韵严格按照韵书(《唐韵》、《广韵》、《平水韵》等),否则科举考试便不会被录取。因为律诗是按韵书规定来选韵脚字的,有时,实际语音已与前代韵书不同了,而写律诗却只能按韵书押韵,因此,律诗并不一定是实际语音的反映,所以对于研究当时的语音,价值就低些。也正因为实际语音与前代韵书之间有差异,所以后代也在不断对韵书进行修改,规定某两个或几个韵“同用”,这种“同用”反映的就是语音的演变。

第四,从平仄情况看,古体诗对字的平仄没有要求,可平可仄。律诗对字音的平仄有非常严格的要求,同一句内平仄要相间隔,尤其是在节奏点上的字,该平的一般不用仄,该仄的一般也不用平声,如果不得已“拗”了(即违反了平仄规则),有时还要加以补救;律诗同一联内出句和对句平仄要求相对,两联之间(即上一联的对句跟下一联的出句之间)平仄要相粘。

第五,从对仗情况看,古体诗对对仗没有要求,可对可不对。律诗一般要求中间两联用对仗,首尾两联不对;排律除首尾两联不对,中间其他联都要求对仗。

顺便说一下,我们平时一般所讲的“古诗”这一名称,是按时间来分的,泛指“五·四”以前的诗,这里面既有“古体诗”,也包括“律诗”,跟我们上面所讲的按诗体划分所称的“古诗”是不一样的。为了避免这种歧义,一

般把古代的不讲究格律的诗称作“古体诗”。

(二)律诗的押韵

律诗的押韵比较严格,它规定首句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韵,而其他奇数句(三、五、七)不得入韵,韵脚字都在偶数句的最末一个字上,且一韵到底,中途不得换韵。律诗一般只押平声韵,就是说,偶数句结尾的字必须是平声字。

律诗是古代科举考试必考科目,所以对韵脚字规定非常严格,只能押本韵(即韵书中同一韵部的字相押韵),不许通韵(即相邻韵部的字相押。相邻的韵部之间语音比较接近),否则就算是“出韵”(又叫“落韵”)。“出韵”是近体诗的大忌,科场中,诗“出”了韵,无论诗意怎样高超,只好算不及格。所以,古人写律诗宁可避免“险韵”,也不能出韵。韵书中各韵所包括的字数多寡不同,有些韵部包括的字很多,可供选择的范围广些,就叫“宽韵”;有的韵部包括的字少,写诗时可供选择的范围很窄,这种韵就叫“窄韵”,或叫“险韵”,意思是说容易出韵,很危险。

在唐代,即使是首句,如果入韵,就得用本韵。到宋代,出现了入韵首句用邻韵的现象,而且形成风气,于是首句押邻韵就不再被视为“出韵”,而是称作“借韵”,有人又称之为“衬韵”。如:

苏舜钦《独游辋川》

行穿翠霭中,

绝磵落疏钟。

数里踏乱石,

一川环碧峰。

暗林麋养角,

当路虎留踪。

隐逸何曾见,

孤吟对古松。

(这首诗是按《平水韵》来押韵的,首句“中”字是冬韵,其他韵脚字:钟、峰、踪、松都是东韵。冬衬东。)押韵最大的忌讳是用“重韵”,即在同一首诗用了两个相同的字作韵脚。

还有几个术语要解释一下:

1.限韵

“限韵”就是规定写诗必须用某韵,或者先给出一个字,规定只许用这个字所在的韵部里的字来押韵。

2.和韵

“和韵”,又叫“次韵”、“步韵”,指应和、回答别人时,采用别人诗作所用的韵部来作诗押韵。

3.迭韵

“迭韵”是指用自己前面一首诗的原韵再作诗,即自己和自己的诗。

(三)平仄规律

1.同一句中平仄要间隔

律诗一般是五言或七言,七言是在五言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而五言又是在四言的基础上发展来的。所以,我们先来说说四言的平仄情况如何。

汉语中一般两个汉字构成一个音步,同一音步的两个汉字的平仄一般是一样的,而音步与音步之间平仄要变化。就四言来讲,如果前一个音步是“平平”,则后一个音步当作“仄仄”,这样平仄间隔开,就会抑扬顿挫。

一个音步的两个音节中,第二个音节是重心,第一个音节可以不讲究。就四言来讲,第二个字和第四个字是重

心,这两个字的平仄必须不同。四言的通常的平仄格式是:○

平平○仄仄或○仄仄○平平,加圈号的表示可平可仄。 五言就是在四言的基础上再加一个音步(这个音步只有一个音节,或说只有一个字),加的原则是:“平”起加“平”,“仄”起加“仄”。加的位置,可以是在四言的两个音步之后,如:

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

也可以加在四言的两个音步之间,如: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这四种情况也就是五言律诗的四种平仄规律。

七言是在五言的开头再加上与五言第一个音步平仄相反的音步(两个音节构成),即平起加仄,仄起加平,如: 平平仄仄平 →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 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 →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 → 平平仄仄仄平平

这四种情况也就是七言律诗的四种平仄格式。

2.对和粘

律诗八句,每两句为一联。每首律诗四联,自上往下依次是首联(又叫起联)、颔联、颈联、尾联。每一联的上一句叫“出句”,下一句叫“对句”。

“对”,指律诗同一联的出句和对句要求平仄相对(即相反)。如:

仄仄平平仄 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

出句是仄收的,与对句可以形成完全的“对”;出句是平收的,对句与它就不能形成完全的“对”,因为律诗要求押平声韵,也就是说,偶数句(即对句)结尾的字必须是平声。如:

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

七言仄收的如: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七言平收的如: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