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伯牙摔琴谢知音》(钟优)

合集下载

警世通言译文

警世通言译文

警世通言译文
以下是《警世通言》中“俞伯牙摔琴谢知音”一段的译文:
从前有个俞伯牙,那可是个弹琴的高手。

有一回他坐船出去溜达,正赶上八月十五呢。

这船走到一座山跟前就停下了,俞伯牙心里头就琢磨,哎呀,在这呆会儿也挺好。

到了晚上,月亮那叫一个亮啊,俞伯牙就把琴拿出来弹上了。

正弹着呢,就感觉有人在偷听。

他就喊了一嗓子:“谁在那呢?”就瞅见一个砍柴的从树林子里出来了。

这砍柴的就说他叫钟子期,特别喜欢听琴。

俞伯牙就说:“那我弹一个,你听听是啥意思。

”俞伯牙就弹了一段,钟子期就说:“哎呀妈呀,你这弹的好像是高山啊。

”俞伯牙心里一惊,接着又弹了一段,钟子期又说:“嘿,你这是流水啊。

”俞伯牙可高兴坏了,哎呀妈呀,可算找着知音了。

他俩就约定明年这时候还在这见面。

结果第二年,俞伯牙来了,钟子期却没了。

俞伯牙一打听,原来是钟子期生病死了。

俞伯牙那个伤心啊,就说:“这世上就你懂我弹琴啊,你没了我还弹啥琴啊。

”说完就把琴给摔了。

你说这俞伯牙多够意思,就为了这么个知音,把宝贝琴都给摔了。

这故事就告诉咱啊,知音难得,要是碰着个懂你的人,可得好好珍惜。

这故事就从《警世通言》里来的。

咱平时可得多长点心眼,别瞎混日子,多交点真心朋友。

出处就是那《警世通言》,老有名的一本书了。

咱可得
好好学学这里头的道理,别整天稀里糊涂的。

俞伯牙摔琴

俞伯牙摔琴

警世通言俞伯牙摔琴谢知音原文和解释《三言二拍》是宋元明三代最重要的一部白话短篇小说的总集。

它的出现,标志着古代白话短篇小说整理和创作高潮的到来。

冯梦龙编的‚三言‛,是《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部小说集的总称。

在‚三言‛的影响下,凌濛初编著了《初刻拍案惊奇》(刊于1628年)和《二刻拍案惊奇》(刊于1632年)各40卷,人称‚二拍‛。

对于小说本身而言,常常采用误会巧合的手法。

为了使故事情节巧妙多变,作者运用一些‚小道具‛贯穿始终,使整个故事既结构完整,又波澜迭起。

如《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中的珍珠衫。

悲剧性和喜剧性的情节相互穿插,创造出一种‚奇趣‛,布局诙谐幽默。

三言中每一章都讲了一个道理,但有的章节秽语甚多,而有的则故事情节引人入胜,比如《醒世恒言》中有一章《卖油郎独占花魁》讲了油郎秦重寻父、花魁娘子寻夫从良过程中两人从相识到相爱的美好故事。

冯梦龙在加工、编写‚三言‛的过程中,实际上已经突破了说话人的话本模式,而重塑了一种专供普通人案头阅读的、白话短篇小说的文体。

语言通俗贴切。

在明代中后期,通俗小说的创作取得了极大的发展,其中冯梦龙的‚三言‛就是它们的杰出代表。

从表面上看,‚三言‛主要是对宋元话本,明代拟话本进行编辑,但实际上,冯梦龙在对其进行编辑的同时,进行了一定的修订。

编辑与修订便是冯梦龙的文本重构。

从‚三言‛中我们可以看出冯梦龙的思想极为复杂,但是,我们仍可以从中分辨出其思想的总体结构形式,这便是:以近古新兴的渲染自然人性的主情人文思想去解构传统文化思想的同时,又以吸纳了释道的儒家思想为主导去兼容和消化主情思潮。

‚三言‛即是冯梦龙那种思想形式下的独具特色的小说艺术形式,我们可以把它概括为:儒雅与世俗互摄互涵的中和审美形式,这具体体现在"三言"的审美情感形式,叙事结构模式等诸方面。

再续名香,就在船舱中与子期顶礼八拜。

伯牙年长为兄,子期为弟。

今后兄弟相称,生死不负。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钟优)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钟优)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
作品简介
作品名称:俞伯牙摔琴谢知音 作者:冯梦龙 作品体裁:话本 出自:《警世通言》 年代:明朝
作者简介

冯梦龙(1574-1646),明代文学家、戏曲家。字犹
龙,又字子犹,号龙子犹、墨憨斋主人、顾曲散人,吴下
词奴、姑苏词奴、前周柱史等。汉族,南直隶苏州府长洲
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他的作品比较强调感情和行为,
【清代】丁观鹏《伯牙抚琴图》
俞伯牙遇知音钟子期
主要情节
• 春秋战国时期,官至晋国上大夫的楚国郢都人 氏俞伯牙,精于音律,善操琴。一年,俞伯牙 奉晋主之命使楚,办完公事,扬帆远乡省亲。
• 不一日,行至汉阳江口,时值中秋,适逢雨止 云开,明月当空。伯牙在舱中独坐无聊,命童 子焚香,抚琴案间,以遣情怀。方弹一曲,琴 弦忽断,伯牙大惊,料有人听琴,遂下船查看。 见有樵夫立于岸上,经两厢辩琴论艺,伯牙始 知此人非俗士,于是邀其入舟,此人乃钟子期 也。
作品人物简介
俞伯牙
俞瑞,字伯牙,春秋时的音乐家, 曾担任晋国的外交官。春秋时代的琴师。 既是弹琴能手,又是作曲家,故被人尊 为“琴仙”。现在的琴曲《高山》《流 水》和《水仙操》都是传说中俞伯牙的 作品。后人以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为 题材还创作了琴歌《伯牙吊子期》。
钟子期
名徽,字子期。春秋楚国(今湖北汉阳) 人。相传钟子期是一个戴斗笠、披蓑衣、背 冲担、拿板斧的樵夫。历史上记载俞伯牙在 汉江边鼓琴,钟子期感叹说:“巍巍乎若高 山,荡荡乎若流水。”两人就成了至交。钟 子期死后,俞伯牙认为世上已无知音,终身 不再鼓琴。
• 伯牙见此情景更为伤心,对天长吟:“春风满面 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吟罢,伯牙从衣间 取出小刀,割断琴弦,向祭台上一摔,摔得玉轸 抛残、金徽零乱,从此碎琴绝弦,终生不复鼓琴。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阅读答案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阅读答案

篇一:俞伯牙摔琴谢知音阅读答案俞伯牙摔琴谢知音伯牙是个风流才子,那江山之胜,正投其怀。

不一日,行至汉阳江口。

时当八月十五日中秋之夜,偶然风狂浪涌,大雨如注。

舟楫不能前进,泊于山崖之下。

不多时,风恬浪静,雨止云开,现出一轮明月。

那雨后之月,其光倍常。

伯牙在船舱中,独坐无聊,命童子焚香炉内,待我抚琴一操,以遣情怀。

童子焚香罢,捧琴囊置于案间。

伯牙开囊取琴,调弦转轸,弹出一曲。

曲犹未终,指下刮剌的一声响,琴弦断了一根。

伯牙大惊,叫童子去问船头:这住船所在是甚么去处?船头答道:偶因风雨,停泊于山脚之下,虽然有些草树,并无人家。

伯牙惊讶,想道:是荒山了。

若是城郭村庄,或有聪明好学之人,盗听吾琴,所以琴声忽变,有弦断之异。

这荒山下,那得有听琴之人?忽听岸上有人道:舟中大人,小子乃樵夫也。

因打柴归晚,值骤雨狂风,雨具不能遮蔽,潜身岩畔。

闻君雅操,少住听琴。

伯牙大笑道:山中打柴之人,也敢称听琴二字!此言未知真伪,我也不计较了。

左右的,叫他去罢。

那人不去,在崖上高声说道:大人出言谬矣!岂不闻十室之邑,必有忠信。

门内有君子,门外君子至。

大人若欺负山野中没有听琴之人。

这夜静更深,荒崖下也不该有抚琴之客了。

伯牙见他出言不俗,或者真是个听琴的,亦未可知。

走近舱门,回嗔作喜问道:崖上那位君子,既是听琴,站立多时,可知道我适才所弹何曲?那人道:小子若不知,却也不下来听琴了。

方才大人所弹,乃孔仲尼叹颜回,谱入琴声。

其词云:可惜颜回命早亡,教人思想鬓如霜。

只因陋巷箪瓢乐,到这一句,就断了琴弦,不曾抚出第四句来,小子也还记得:留得贤名万古扬。

伯牙闻言大喜道:先生果非俗士,隔崖遥远,难以问答。

命左右:请那位先生登舟细讲。

左右掌跳,此人上船,果然是个樵夫:头戴箬笠,身披蓑衣,手持尖担,腰插板斧,脚踏芒鞋。

手下人那知言谈好歹,见是樵夫,下眼相看:咄!那樵夫下舱去,见我老爷叩头,问你甚么言语,小心答应。

樵夫却是个有意思的,道:列位不须粗鲁,待我解衣相见。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阅读答案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阅读答案

篇一:俞伯牙摔琴谢知音阅读答案俞伯牙摔琴谢知音伯牙是个风流才子,那江山之胜,正投其怀。

不一日,行至汉阳江口。

时当八月十五日中秋之夜,偶然风狂浪涌,大雨如注。

舟楫不能前进,泊于山崖之下。

不多时,风恬浪静,雨止云开,现出一轮明月。

那雨后之月,其光倍常。

伯牙在船舱中,独坐无聊,命童子焚香炉内,待我抚琴一操,以遣情怀。

童子焚香罢,捧琴囊置于案间。

伯牙开囊取琴,调弦转轸,弹出一曲。

曲犹未终,指下刮剌的一声响,琴弦断了一根。

伯牙大惊,叫童子去问船头:这住船所在是甚么去处?船头答道:偶因风雨,停泊于山脚之下,虽然有些草树,并无人家。

伯牙惊讶,想道:是荒山了。

若是城郭村庄,或有聪明好学之人,盗听吾琴,所以琴声忽变,有弦断之异。

这荒山下,那得有听琴之人?忽听岸上有人道:舟中大人,小子乃樵夫也。

因打柴归晚,值骤雨狂风,雨具不能遮蔽,潜身岩畔。

闻君雅操,少住听琴。

伯牙大笑道:山中打柴之人,也敢称听琴二字!此言未知真伪,我也不计较了。

左右的,叫他去罢。

那人不去,在崖上高声说道:大人出言谬矣!岂不闻十室之邑,必有忠信。

门内有君子,门外君子至。

大人若欺负山野中没有听琴之人。

这夜静更深,荒崖下也不该有抚琴之客了。

伯牙见他出言不俗,或者真是个听琴的,亦未可知。

走近舱门,回嗔作喜问道:崖上那位君子,既是听琴,站立多时,可知道我适才所弹何曲?那人道:小子若不知,却也不下来听琴了。

方才大人所弹,乃孔仲尼叹颜回,谱入琴声。

其词云:可惜颜回命早亡,教人思想鬓如霜。

只因陋巷箪瓢乐,到这一句,就断了琴弦,不曾抚出第四句来,小子也还记得:留得贤名万古扬。

伯牙闻言大喜道:先生果非俗士,隔崖遥远,难以问答。

命左右:请那位先生登舟细讲。

左右掌跳,此人上船,果然是个樵夫:头戴箬笠,身披蓑衣,手持尖担,腰插板斧,脚踏芒鞋。

手下人那知言谈好歹,见是樵夫,下眼相看:咄!那樵夫下舱去,见我老爷叩头,问你甚么言语,小心答应。

樵夫却是个有意思的,道:列位不须粗鲁,待我解衣相见。

伯牙鼓琴注释及译文

伯牙鼓琴注释及译文

伯牙鼓琴注释及译文《伯牙鼓琴》原文: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注释:- 善:擅长。

- 鼓:弹奏。

- 志在高山:心里想到高山。

- 峨峨:高耸的样子。

- 洋洋:宽广的样子。

- 所念:心中想到的。

- 得:领会,听得出。

- 知音: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

- 破琴绝弦:把琴摔破,把弦扯断。

译文:伯牙特别擅长弹琴,钟子期呢,特别善于听琴。

伯牙弹琴的时候啊,心里想着高山,这时候钟子期就说:“哎呀,太棒了,这琴声就像巍峨的泰山一样啊!”伯牙心里要是想着流水呢,钟子期就会说:“真不错啊,这琴声就跟那浩浩荡荡的江河似的!”伯牙心里想啥,钟子期都能听出来。

后来子期死了,伯牙就寻思啊,这世上再也没有能懂我的人了。

于是啊,他就把琴给摔破了,把琴弦也扯断了,一辈子都不再弹琴了。

出处:《吕氏春秋·本味》。

这伯牙和钟子期啊,那可是一对超级合拍的朋友。

伯牙弹琴就跟说话似的,他心里想啥,就通过琴声表达出来。

钟子期呢,就像伯牙肚子里的蛔虫,一下子就能听明白。

这就好比啊,你心里有个特别酷的想法,然后有个人一下子就懂你,这种感觉是不是特棒?可是呢,子期一走,伯牙就觉得特孤单,就像一个人在那唠嗑,突然没人搭话了,多难受啊。

所以他就一气之下把琴给弄坏了,这琴对他来说,没了子期,就跟块破木头没啥两样了。

这也说明伯牙对钟子期这个知音有多看重啊,要是没有子期,他连琴都不想碰了,你说这感情得多深呢?。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翻译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翻译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翻译1. 伯牙摔琴谢知音整首小古文的意思俞伯牙摔琴谢知音俞伯牙,是楚国郢都人,在晋国任上大夫。

侯想和楚国搞好关系,就派去楚国访问。

俞伯牙去楚国完成公务,告别楚王,楚王送给黄金彩绸缎,这是一种高贵的姿态。

俞伯牙离楚国一十二年,想走水路绕大圈而回,饱览楚国江山胜景。

就假奏楚王说:“臣身患小恙,不能骑马乘车,想坐船回去,以便医药。

”9ee7ad楚王答应了他的要求,命令水师拨一只大船送俞伯牙回晋国。

俞伯牙乘着官船,不一日,到了汉阳江口。

正当八月十五,中秋之偶然风狂浪涌,大雨倾盆,官船不能前进,停靠山脚下。

不一会儿,风平浪静,云散月现。

雨后的月亮更明亮。

俞伯牙在船舱里感到无聊,于是他走到船头,看着月光,拿起七弦琴,轻轻地弹奏起来。

忽然,俞伯牙发现有人在偷偷地赞赏他的琴音,立刻叫人去找,当场找来了一个樵夫。

俞伯牙见是个砍柴的人,就笑着说:“山中砍柴之人,也能听琴?叫他走吧。

”那个樵夫不仅不走,还高声说:“大人错了!岂不知‘门内有君子,门外君子至?’大人若欺负山野中无听琴之人,这夜静更深,荒山脚下也不应该有弹琴之客了。

”伯牙见他出言不凡,就问他:“他既是听琴的,我刚才所弹何曲?”樵夫答:“刚才大人所弹的是孔子叹颜回。

对不对?”伯牙一听回答,非常高兴地说:“先生果然是听琴者。

”就吩咐手下的人把那位先生请上船细谈。

那樵夫上得船来,伯牙手下的人见他头戴斗笠,身披蓑衣,脚穿草鞋,手拿尖担,腰插板斧。

就嘱咐他说:“喂,你见了我老爷要下跪叩头。

问你什么,要小心答应。

”那樵夫说:“诸位不用粗鲁,待我解衣相见。

”说完脱下蓑衣斗笠,解下板斧、放下尖担,下船舱向伯牙作了个长揖而不下跪叩头,说:“小人施礼了。

”俞伯牙是晋国大臣,眼中哪里有这樵夫?慢慢举手说:“贤友免礼罢。

”叫书童搬个凳子,放在下面的座位上,让他坐。

樵夫见伯牙毫无礼貌,也不谦逊,便坐了下来。

伯牙既不叫人奉茶,也不问姓名,劈头就问:“刚才岸上听琴的就是你么?”樵夫答:“正是。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_名人故事素材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_名人故事素材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俞瑞,字伯牙,春秋时的音乐家,曾担任晋国的外交官。

春秋时代的琴师。

既是弹琴能手,又是作曲家,故被人尊为“琴仙”。

钟子期钟子期,名徽,字子期。

春秋楚国(今湖北汉阳)人。

相传钟子期是一个戴斗笠、披蓑衣、背冲担、拿板斧的樵夫。

历史上记载俞伯牙在汉江边鼓琴,钟子期感叹说:“巍巍乎若高山,荡荡乎若流水。

”两人就成了至交。

钟子期死后,俞伯牙认为世上已无知音,终身不再鼓琴。

春秋战国时期,有一名公,姓俞名瑞,字伯牙,楚国郢都氏人,即今湖广荆州府之地。

俞伯牙身虽楚人,官星却落于晋国,仕至上大夫之位。

因奉晋主之命,来楚国修聘。

伯牙讨这个差使,一来是个大才,不辱君命;二来顺便省视乡里,一举两得。

待公事办完后,伯牙张着风帆,乘着大船,准备返回晋国。

不到一天,就到了汉阳江口。

那时正是八月十五中秋之夜,忽然遇到狂风暴雨,船只不能前进,只得停靠在山崖之下。

没等多久,风恬浪静,雨止云开,现出一轮明月。

那雨后的月亮越发明亮。

伯牙在船舱中,一个人感到有些无聊,于是就叫童子在炉内焚香,准备抚琴一操,以遣情怀。

等童子把香焚好、琴摆好,伯牙开始调弦转轸,弹出一曲。

曲犹未终,指下“刮刺”一声响,琴弦断了一根。

伯牙感到吃惊,叫童子去问船头:“这船住所在什么地方?”船头回答:“就停在山脚下,虽然有些草树,但没有人家。

”伯牙说:“是荒山了。

若是在城郭村庄,或有聪明好学之人,盗听琴声,所以琴声忽变,弦即会断。

这荒山野岭的,哪里会有听琴之人?哦,说不定有仇家差来的刺客!”然后叫上左右:“到处去检查一番吧!”这时,岸边传来话音:“船中大人,不必见疑。

小人并非强盗之流,只不过是一樵夫。

因为打柴回去晚了,又遇上狂风暴雨,就躲在山崖下。

突然听到您优雅的琴声,所以停下来听听。

”伯牙大笑说:“山中打柴的,也敢称‘听琴’二字!左右,让他走吧!”那人就是不走,在崖上高声说道:“大人的话可不对哦,岂不闻‘门内有君子,门外君子至。

’大人若欺负山野中没有听琴之人,这夜静更深,荒崖下也不会有抚琴之客了。

补充材料

补充材料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在战国时代,有个楚国人叫俞伯牙,是当时著名的音乐家。

他在晋国当上了大夫。

有一次,他奉晋主之命,有事前往楚国,当他的船行到汉阳江口时,突然狂风骤雨,船无法继续前行,只好系缆在山崖之下。

不多时,浪止云开,伯牙便命童子焚香,弹起琴来。

一曲还没有弹完,指下哗啦一声,琴弦断了一根。

伯牙大惊,忙叫童子去问船夫,这里是什么地方。

船夫答道:“因避风雨,停在山崖之下,虽有草树,并无人烟。

”伯牙心里想,若在城乡,一定是有聪明好学之人偷听,所以断弦。

这里是荒山,怎么会有人来听琴呢?如果不是刺客,就是盗贼来劫我财物!便叫左右快上岸仔细搜寻。

众人正要上岸,忽听崖上有人喊道:“船上大人,不必惊疑,小人并非奸盗之流,我因采樵,来此避雨,才得听到琴声。

”伯牙听了大笑说:“山野樵夫,也敢称“听琴”二字!”那人大声回答说:“可见大人见识不高。

古人云:十室之邑,必有忠信。

若说山野没有听琴的人,夜静更深,崖下也不应有操琴之客了。

”伯牙问:“你会听琴,你猜我刚才弹的是何曲?”那人道:“方才你弹的是孔仲尼叹颜回。

”伯牙一听,此人并非俗子,忙叫左右搭跳板,请他上船。

那人进舱后,向伯牙作了一揖,不卑不亢,彬彬有礼。

伯牙一看,果然是个樵夫,便问道:“你既来听琴,必定知道这琴的出处,这琴是何人所造?操这琴有何好处?”“大人若问,请大人勿嫌絮烦。

这琴乃伏羲氏用梧桐树所造,取三丈三尺高梧桐,截成三段即所谓天、地、人三才。

去掉上一段,用上段做琴,声音太轻;去掉下一段,用下段做琴,声音太浊。

只取中段,放在长流水时浸泡七十二天,晾干后,选良辰吉日由匠人刘子奇制成琴,这就是瑶池里用的乐器,所以后人称之为瑶琴。

琴原有五弦,尧舜时,操琴唱《南风》之诗,天下大治。

后周文被囚,又添一弦,清幽哀怨,谓之文弦;后武王伐纣,又添一弦,激烈发扬,谓之武弦。

这样就成了现在的七弦琴。

这琴有六忌、七不弹、八绝。

”樵夫对答如流。

伯牙还怕他只会琴的一般常识,便道:“昔仲尼鼓琴时颜回问他琴中为何有幽怨之志,疑有贪杀之意。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_名人故事素材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_名人故事素材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俞瑞,字伯牙,春秋时的音乐家,曾担任晋国的外交官。

春秋时代的琴师。

既是弹琴能手,又是作曲家,故被人尊为“琴仙”。

钟子期钟子期,名徽,字子期。

春秋楚国(今湖北汉阳)人。

相传钟子期是一个戴斗笠、披蓑衣、背冲担、拿板斧的樵夫。

历史上记载俞伯牙在汉江边鼓琴,钟子期感叹说:“巍巍乎若高山,荡荡乎若流水。

”两人就成了至交。

钟子期死后,俞伯牙认为世上已无知音,终身不再鼓琴。

春秋战国时期,有一名公,姓俞名瑞,字伯牙,楚国郢都氏人,即今湖广荆州府之地。

俞伯牙身虽楚人,官星却落于晋国,仕至上大夫之位。

因奉晋主之命,来楚国修聘。

伯牙讨这个差使,一来是个大才,不辱君命;二来顺便省视乡里,一举两得。

待公事办完后,伯牙张着风帆,乘着大船,准备返回晋国。

不到一天,就到了汉阳江口。

那时正是八月十五中秋之夜,忽然遇到狂风暴雨,船只不能前进,只得停靠在山崖之下。

没等多久,风恬浪静,雨止云开,现出一轮明月。

那雨后的月亮越发明亮。

伯牙在船舱中,一个人感到有些无聊,于是就叫童子在炉内焚香,准备抚琴一操,以遣情怀。

等童子把香焚好、琴摆好,伯牙开始调弦转轸,弹出一曲。

曲犹未终,指下“刮刺”一声响,琴弦断了一根。

伯牙感到吃惊,叫童子去问船头:“这船住所在什么地方?”船头回答:“就停在山脚下,虽然有些草树,但没有人家。

”伯牙说:“是荒山了。

若是在城郭村庄,或有聪明好学之人,盗听琴声,所以琴声忽变,弦即会断。

这荒山野岭的,哪里会有听琴之人?哦,说不定有仇家差来的刺客!”然后叫上左右:“到处去检查一番吧!”这时,岸边传来话音:“船中大人,不必见疑。

小人并非强盗之流,只不过是一樵夫。

因为打柴回去晚了,又遇上狂风暴雨,就躲在山崖下。

突然听到您优雅的琴声,所以停下来听听。

”伯牙大笑说:“山中打柴的,也敢称‘听琴’二字!左右,让他走吧!”那人就是不走,在崖上高声说道:“大人的话可不对哦,岂不闻‘门内有君子,门外君子至。

’大人若欺负山野中没有听琴之人,这夜静更深,荒崖下也不会有抚琴之客了。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文言文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文言文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文言文《俞伯牙摔琴谢知音》原文与翻译浪说曾分鲍叔金,谁人辨得伯牙琴!于今交道奸如鬼,湖海空悬一片心。

古来论交情至厚莫如管鲍。

管是管夷吾,鲍是鲍叔牙。

他两个同为商贾,得利均分;时管夷吾多取其利,叔牙不以为贪,知其贫也。

后来管夷吾被囚,叔牙脱之,荐为齐相。

这样朋友,才是个真正相知。

这相知有几样名色:恩德相结者,谓之知己;腹心相照者,谓之知心;声气相求者,谓之知音,总来叫做相知。

今日听在下说一桩俞伯牙的故事。

列位看官们,要听者,洗耳而听;不要听者,各随尊便。

正是:知音说与知音听,不是知音不与谈。

话说春秋战国时,有一名公,姓俞名瑞字伯牙,楚国郢都人氏,即今湖广荆州府之地也。

那俞伯牙身虽楚人,官星却落于晋国,仕至上大夫之位。

因奉晋主之命,来楚国修聘。

伯牙讨这个差使,一来是个大才,不辱君命;二来就便省视乡里,一举两得。

当时从陆路至于郢都,朝见了楚王,致了晋主之命。

楚王设宴款待,十分相敬。

那郢都乃是桑梓之地,少不得去看一看坟墓,会一会亲友。

然虽如此,各事其主,君命在身,不敢迟留,公事已毕,拜辞楚王。

楚王赠以黄金采缎,高车驷马。

伯牙离楚一十二年,思想故国江山之胜,欲得恣情观览,要打从水路大宽转而回。

乃假奏楚王道:“臣不幸有犬马之疾,不胜车马驰骤,乞假臣舟楫,以便医药。

”楚王准奏,命水师拨大船二只,一正一副,正船单坐晋国来使,副船安顿仆从行李,都是兰桡画桨,锦帐高帆,甚是齐整。

群臣直送到江头而别。

只因览胜探奇,不顾山遥水远。

伯牙是个风流才子,那江山之胜,正投其怀。

张一片风帆,凌千层碧浪,看不尽遥山叠翠,远水澄清。

不一日,行至汉阳江口。

时当八月十五日中秋之夜,偶然风狂浪涌,大雨如注,舟楫不能前进,泊于山崖之下。

不多时,风恬浪静,雨止云开,现出一轮明月。

那雨后之月,其光倍常。

伯牙在船舱中,独坐无聊,命童子焚香炉内:“待我抚琴一操,以遣情怀。

”童子焚香罢,捧琴囊置于案间。

伯牙开囊取琴,调弦转轸,弹出一曲。

《伯牙绝弦》原文注释及译文

《伯牙绝弦》原文注释及译文

《伯牙绝弦》原文注释及译文《伯牙绝弦》原文注释及译文伯牙绝弦,是讲述知音难求的一个故事,俞伯牙与钟子期是一对千古传诵的至交典范。

俞伯牙善于演奏,钟子期善于欣赏。

这就是“知音”一词的由来。

后钟子期因病亡故,俞伯牙悲痛万分,认为知音已死,天下再不会有人像钟子期一样能体会他演奏的意境。

所以就“破琴绝弦”,终生不再弹琴了。

原文: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声哉?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书版本: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注释:绝:断绝善:擅长,善于。

鼓:弹。

志在高山 :心里想到高山。

哉 :语气词,表示感叹也表示"啊"的意思。

峨峨 :山高峻的样子兮 :语气词,相当于“啊”。

若:像……一样。

洋洋:广大。

念:心里所想的。

必:一定,必定。

之:他。

谓:认为。

知音: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

乃:就。

复:再,又。

弦:在这里读作“闲”的音。

译文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倾听。

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巍峨的泰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好啊!这琴声就像巍峨的泰山!”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澎湃的江河,钟子期赞叹道:“好啊,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 无论伯牙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说出他心中所想的。

钟子期去世后,伯牙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比钟子期更了解自己的知音了。

于是,他把自己心爱的琴摔破了,断绝了琴弦,终生不再弹琴。

词句解析(1)对句子的理解。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原文及翻译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原文及翻译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原文及翻译原文: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译文: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琴声。

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巍峨的泰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好啊!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宽广的长江,黄河,钟子期赞叹道:“好啊,宛如一望无际的长江黄河在我面前流动!”无论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会清楚地道出他的心声。

钟子期去世后,伯牙就此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他的知音了。

于是,他坚决地把自己心爱的琴摔破了,挑断了琴弦,终生不再弹琴,以便绝了自己对钟子期的思念。

出自:《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

扩展资料:思想感情:人生苦短,知音难求;云烟万里,佳话千载。

纯真友谊的基础是理解。

中华文化在这方面最形象最深刻的阐释,莫过于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了。

“伯牙绝弦”是交结朋友的千古楷模,他流传至今并给人历久弥新的启迪。

正是这个故事,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的人际关系与友情的标准。

相关解释:于丹把"伯牙"说成"俞伯牙"确实有误?记者就此采访了有武汉"活历史"之称的皮明庥老人,他曾对知音文化进行了多年的研究,并撰写了一系列相关文章。

皮老表示,在这个问题上,于丹的确犯错了。

皮老称,早在先秦时期,《吕氏春秋》、《列子》、《战国策》等五部书里都记载了伯牙与子期的知音故事。

司马迁、李白、杜甫、毛泽东等历史名人也都在作品中提到了伯牙与子期结为知音的一段佳话。

这些作品无一例外地都表明,伯牙姓伯,名牙。

皮老还指出,"伯"在上古时期是个很普通的姓,如周武王时誓不食周粟的伯夷,尽人皆知的秦穆公时的相马专家伯乐,都姓"伯"。

[转载]《俞伯牙摔琴谢知音》原文与翻译

[转载]《俞伯牙摔琴谢知音》原文与翻译

[转载]《俞伯⽛摔琴谢知⾳》原⽂与翻译原⽂地址:《俞伯⽛摔琴谢知⾳》原⽂与翻译作者:Joker作品原⽂ 浪说曾分鲍叔⾦,谁⼈辨得伯⽛琴!于今交道奸如⿁,湖海空悬⼀⽚⼼。

古来论交情⾄厚莫如管鲍。

管是管夷吾,鲍是鲍叔⽛。

他两个同为商贾,得利均分;时管夷吾多取其利,叔⽛不以为贪,知其贫也。

后来管夷吾被囚,叔⽛脱之,荐为齐相。

这样朋友,才是个真正相知。

这相知有⼏样名⾊:恩德相结者,谓之知⼰;腹⼼相照者,谓之知⼼;声⽓相求者,谓之知⾳,总来叫做相知。

今⽇听在下说⼀桩俞伯⽛的故事。

列位看官们,要听者,洗⽿⽽听;不要听者,各随尊便。

正是:知⾳说与知⾳听,不是知⾳不与谈。

话说春秋战国时,有⼀名公,姓俞名瑞字伯⽛,楚国郢都⼈⽒,即今湖⼴荆州府之地也。

那俞伯⽛⾝虽楚⼈,官星却落于晋国,仕⾄上⼤夫之位。

因奉晋主之命,来楚国修聘。

伯⽛讨这个差使,⼀来是个⼤才,不辱君命;⼆来就便省视乡⾥,⼀举两得。

当时从陆路⾄于郢都,朝见了楚王,致了晋主之命。

楚王设宴款待,⼗分相敬。

那郢都乃是桑梓之地,少不得去看⼀看坟墓,会⼀会亲友。

然虽如此,各事其主,君命在⾝,不敢迟留,公事已毕,拜辞楚王。

楚王赠以黄⾦采缎,⾼车驷马。

伯⽛离楚⼀⼗⼆年,思想故国江⼭之胜,欲得恣情观览,要打从⽔路⼤宽转⽽回。

乃假奏楚王道:“⾂不幸有⽝马之疾,不胜车马驰骤,乞假⾂⾈楫,以便医药。

”楚王准奏,命⽔师拨⼤船⼆只,⼀正⼀副,正船单坐晋国来使,副船安顿仆从⾏李,都是兰桡画桨,锦帐⾼帆,甚是齐整。

群⾂直送到江头⽽别。

只因览胜探奇,不顾⼭遥⽔远。

伯⽛是个风流才⼦,那江⼭之胜,正投其怀。

张⼀⽚风帆,凌千层碧浪,看不尽遥⼭叠翠,远⽔澄清。

不⼀⽇,⾏⾄汉阳江⼝。

时当⼋⽉⼗五⽇中秋之夜,偶然风狂浪涌,⼤⾬如注,⾈楫不能前进,泊于⼭崖之下。

不多时,风恬浪静,⾬⽌云开,现出⼀轮明⽉。

那⾬后之⽉,其光倍常。

伯⽛在船舱中,独坐⽆聊,命童⼦焚⾹炉内:“待我抚琴⼀操,以遣情怀。

”童⼦焚⾹罢,捧琴囊置于案间。

【历史典故】历史典故:俞伯牙摔琴谢知音_550字

【历史典故】历史典故:俞伯牙摔琴谢知音_550字

【历史典故】历史典故:俞伯牙摔琴谢知音_550字
俞伯牙与他的知音钟子期在西陵峡听琴时,起了一场不愉快的误会。

一天,钟子期约
伯牙去听琴,约定好在西陵峡碧水亭相会。

银子山上有一洞,名叫凝碧,碧水亭下有一潭,名叫明瑟。

伯牙忘了约会,独自来到明瑟潭边。

不料,钟子期等候了许久,误认为伯牙不
来了,便匆匆而去。

伯牙琢磨着:钟子期这么忙,竟然不来?或许他在凝碧洞现学去了。

伯牙来到凝碧洞,在那里听到了钟子期的琴声,琴声那么慷慨激昂,明显表达着他对伯牙
的不满。

这时,伯牙也开始弹琴,他的琴声反映了他内心的悲哀,表达了他为失去钟子期
平淡无奇的友情而感叹。

钟子期在洞口听到伯牙的琴声,被感动了,放下琴走进去,他们
相见,相视而泪下,再一起合奏琴音,这时洞里的鸟儿、动物都凑了过来听,可惜这场演
奏是一次告别演奏,伯牙摔琴,友情为之结束,定格在了这场演奏,而俗话说俞伯牙摔琴
谢知友,应用广泛,成为一个历史典故。

这则典故说明了:友谊是需要双方共同努力维系的,如果只有一方撑起友情这架子,
长久来看也是走不远的。

这件事在古今中外都发生过,道理也是相通的。

没了友情的人生
无异于无味的水逆,所以,我们要时刻珍惜身边可爱的人。

《伯牙绝弦》原文注释及译文

《伯牙绝弦》原文注释及译文

《伯牙绝弦》原文注释及译文《伯牙绝弦》原文注释及译文伯牙绝弦,是讲述知音难求的一个故事,俞伯牙与钟子期是一对千古传诵的至交典范。

俞伯牙善于演奏,钟子期善于欣赏。

这就是“知音”一词的由来。

后钟子期因病亡故,俞伯牙悲痛万分,认为知音已死,天下再不会有人像钟子期一样能体会他演奏的意境。

所以就“破琴绝弦”,终生不再弹琴了。

原文: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声哉?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语文书版本: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注释:绝:断绝善:擅长,善于。

鼓:弹。

志在高山 :心里想到高山。

哉 :语气词,表示感叹也表示"啊"的意思。

峨峨 :山高峻的样子兮 :语气词,相当于“啊”。

若:像……一样。

洋洋:广大。

念:心里所想的。

必:一定,必定。

之:他。

谓:认为。

知音: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

乃:就。

复:再,又。

弦:在这里读作“闲”的音。

译文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倾听。

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巍峨的泰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好啊!这琴声就像巍峨的泰山!”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澎湃的江河,钟子期赞叹道:“好啊,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 无论伯牙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说出他心中所想的。

钟子期去世后,伯牙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比钟子期更了解自己的知音了。

于是,他把自己心爱的琴摔破了,断绝了琴弦,终生不再弹琴。

词句解析(1)对句子的理解。

《伯牙鼓琴》钟优

《伯牙鼓琴》钟优

• 钟子期,名徽, 字子期。春秋楚 国(今湖北武汉 汉阳)人。相传 钟子期是一个戴 斗笠、披蓑衣、 背冲担、拿板斧 的樵夫。
这是一个关于 什么的故事?
知音
从哪句话可以看出锺子期堪称伯 牙的“知音”?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锺子期曰:“善哉乎鼓 琴,巍巍乎若太山。”
译文:伯牙弹琴,心里想着 巍峨的泰山,锺子期说:“好啊! 这琴声像大山一样高峻!”
有关伯牙摔琴谢知音的诗句:
摔碎瑶琴凤尾寒, 子期不在对谁弹! 春风满面皆朋友, 欲觅知音难上难。
这篇古文所蕴含的道理是什么?
知音难得,知己难求。
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
知音难觅啊!珍惜你身边的朋友!
• “高山流水”典故最早见于《列子·汤问》。。 • 《高山流水》 ,中国古琴曲,属于中国十大古曲之一。 • “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 后世分为《高山》、《流水》二曲;另有同名筝曲《高山流水》,
比较这两句话在表达上有何不同
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巍巍乎若太山。善哉乎鼓琴!
把赞美之词放到前面,是发自内心的赞美,能 更强烈地表达锺子期对伯牙琴艺的赞美。把赞 美之词放到后面这种效果会减弱。
了解人物
国籍 身份 穿着
伯牙 (楚国)晋国
上大夫 绸缎
锺子期 楚国 樵夫 布衣
• 伯牙是春秋战国时 期晋国的上大夫, 春秋时著名的琴师, 擅弹古琴,技艺高 超,既是弹琴能手, 又是作曲家,被人 尊为“琴仙”。
四、下面诗句中不能表现友情的一句是( )
A.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B.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C.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D.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1 文言文二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伯牙道:“老伯高居,端的在上集贤村,还是下 集贤村?”钟公道:“荒居在上集贤村第八家就 是。先生如今又问他怎的?”伯牙道:“下官伤 感在心,不敢随老伯登堂了。随身带得有黄金二 镒,一半代令郎甘旨之奉,一半买几亩祭田,为 令郎春秋扫墓之费。待下官回本朝时,上表告归 林下。那时却到上集贤村,迎接老伯与老伯母, 同到寒家,以尽天年。吾即子期,子期即吾也, 老伯勿以下官为外人相嫌。”说罢,命小僮取出 黄金,亲手递与钟公,哭拜于地。钟公答拜,盘 桓半晌而别。
最有名的作品为《古今小说》(《喻世明言》)、《警世
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三言与凌濛初的
《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合称“三言两拍”,
是中国白话短篇小说的经典代表。冯梦龙以其对小说、戏
曲、民歌、笑话等通俗文学的创作、搜集、整理、编辑,
为我国文学做出了独异的贡献。
作品综述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是一部话本作品,作品讲述 了古代非常有名的“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 俞伯牙从小就酷爱音乐,他弹起琴来,琴声优美 动听,犹如高山流水一般。有一天,俞伯牙遇到 柴夫钟子期,钟子期感叹俞伯牙的音乐“巍巍乎 若高山,荡荡乎若流水。”这就是著名的“高山 流水”。钟子期死后,俞伯牙认为世上已无知音, 终身不再鼓琴。作品通俗易懂,在当时很受听客 的喜欢,它已成为中国古代话本的典范之一。
《赠道士参寥》-- 孟 浩 然

蜀琴久不弄,玉匣细尘生。 丝脆弦将断,金徽色尚荣。 知音徒自惜,聋俗本相轻。 不遇钟期听,谁知鸾凤声。
问题五
• 你对本文中俞伯牙与钟子期两人之 间知音关系的看法?
• 摔琴谢知音两千年来倍受称颂,成 千古绝响。我以为可欣赏,但不必 效仿。
• 艺术真理应是,高雅的内容与大众 所能接受的形式相结合,雅俗共赏, 才能实现其审美价值。
• 闲坐夜明月,幽人弹素琴。 忽闻《悲风》调,宛若《寒松》吟。 白雪乱纤手,绿水清虚心。 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
《郡中夜听李山人弹三乐》白 居 易

风琴秋拂匣,月户夜开关。 荣启先生乐,姑苏太守闲。 传声千古后,得意一时间。 却怪钟期耳,唯听水与山。
《示孟郊》孟 浩 然

蔓草蔽极野,兰芝结孤根。 众音何其繁,伯牙独不喧。 当时高深意,举世无能分。 钟期一见知,山水千秋闻。 尔其保静节,薄俗徒云云。
• 伯牙见此情景更为伤心,对天长吟:“春风满面 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吟罢,伯牙从衣间 取出小刀,割断琴弦,向祭台上一摔,摔得玉轸 抛残、金徽零乱,从此碎琴绝弦,终生不复鼓琴。

• 小说的高潮是在最后的摔琴,可是从文字的分 量上来看并不重,因为前面所有的铺垫都是为 了后面的这一摔。
• 在钟子期的坟前放声大哭,然后抚琴怀念, “那些看者,闻琴韵铿锵,鼓掌大笑而散。” 如此深痛的演奏却让听者大笑而散,这其实更 加剧了俞伯牙的悲。
• 说罢,命俞诚取出黄金,自己双手亲递与钟公,哭 拜于地。钟公答拜,盘桓半晌而别。
• 后人有诗赞云:势力交怀势力心,斯文谁复念知音。 伯牙不作钟期逝,千古令人说破琴。
问题一
俞伯牙为什么会摔琴谢知音?
只有钟子期能够听懂他的琴音,是真正的 知音,钟子期死后,俞伯牙没有了心灵相 通的知音,觉得知音难求,精神交往不复 存在,于是摔琴感谢真正听懂他的琴曲的 知音人钟子期,让摔碎的琴伴随着知音人 在地下长眠。
作品人物简介
俞伯牙
俞瑞,字伯牙,春秋时的音乐家, 曾担任晋国的外交官。春秋时代的琴师。 既是弹琴能手,又是作曲家,故被人尊 为“琴仙”。现在的琴曲《高山》《流 水》和《水仙操》都是传说中俞伯牙的 作品。后人以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为 题材还创作了琴歌《伯牙吊子期》。
钟子期
名徽,字子期。春秋楚国(今湖北汉阳) 人。相传钟子期是一个戴斗笠、披蓑衣、背 冲担、拿板斧的樵夫。历史上记载俞伯牙在 汉江边鼓琴,钟子期感叹说:“巍巍乎若高 山,荡荡乎若流水。”两人就成了至交。钟 子期死后,俞伯牙认为世上已无知音,终身 不再鼓琴。
• 也许,当时的俞伯牙并没有摔琴的意思,可是 看到这样的情景他的心绪已沉痛到极点,于是 把那把好琴“摔得玉轸抛残,金徽零乱。”并 浩叹:“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 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文章主旨
• 人生在世,能够称得上朋友的人本就不多, 而能够当得“相知”的,更是寥寥,于是 想到“人生得一知己足矣”这一句话中包 含了多少的沧桑和寂寞,同时又是多么的 满足和安慰。
• 伯牙诵云:“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 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筼土,惨然伤我心! 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 畔起愁云。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历尽天涯 无足语,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 伯牙于衣夹间取出解手刀,割断琴弦,双手举琴, 向祭石台上,用力一摔,摔得玉轸抛残,金徽零 乱。钟公大惊,问道:“先生为何摔碎此琴?” 伯牙道:“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 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钟公道: “原来如此,可怜!可怜!”
• 这是两个知音交流的初始阶段。
第三阶段
• 鼓琴弹奏 • 俞伯牙考验钟子期,鼓琴弹奏“高山流水”的曲
子,钟子期不仅看出俞伯牙鼓琴技艺高巧,而且 还听出了俞伯牙意在高山还志在流水。钟子期听 音知心,破译了俞伯牙的隐藏的期待信息。 • 这是知音交流的验证阶段。
第四阶段
• 结为兄弟
• 钟子期精彩的乐理独白和擅长听音知心,让俞伯牙佩服 得五体投地,由衷地庆幸自己确确实实地遇到了知音, 以致促膝交谈,情感交流越来越深,因而抛弃了身份地 位的悬殊差别,二人结为兄弟,成为真正的知音。并相 约来 年再聚首,巩固知音,保持知音的延续不绝。
• 此时,伯牙续弦再操瑶琴,始奏一曲志 在高山,钟子期听了,赞道:“善哉! 峨峨兮若泰山”。伯牙续奏一曲意在流 水,子期又赞道:“善哉!洋洋兮若江 河”。
• 一曲《高山流水》,喜遇知音。上大夫 与樵夫结为挚友,相约翌年中秋在钟家 重聚。
• 一年以后,俞伯牙重回故地时,子期不幸离开了 人间。
• 伯牙面对一丘新土,悲痛欲绝,便在坟前抚琴祭 奠,重弹“高山流水”以寄托哀思,琴声惊天动 地,哭声悲切,招来山中黎民百姓围观,闻琴韵 铿锵,大声鼓掌而散。
【清代】丁观鹏《伯牙抚琴图》
俞伯牙遇知音钟子期
主要情节
• 春秋战国时期,官至晋国上大夫的楚国郢都人 氏俞伯牙,精于音律,善操琴。一年,俞伯牙 奉晋主之命使楚,办完公事,扬帆远乡省亲。
• 不一日,行至汉阳江口,时值中秋,适逢雨止 云开,明月当空。伯牙在舱中独坐无聊,命童 子焚香,抚琴案间,以遣情怀。方弹一曲,琴 弦忽断,伯牙大惊,料有人听琴,遂下船查看。 见有樵夫立于岸上,经两厢辩琴论艺,伯牙始 知此人非俗士,于是邀其入舟,此人乃钟子期 也。
• 俞伯牙诵云: • “忆昔去年秋,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但见一杯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珠泪落 纷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子期子期兮,你我相知 心,历尽天涯无足语,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 死!” • 俞伯牙于衣夹间取出一把解手刀,噌地一下将七根琴弦全 数割断,双手举起琴来,向祭石台上用力一摔,只摔得玉 珍抛残,金徽零乱。 • 钟公大惊,问道:“先生为何摔碎此琴?” • 俞伯牙含泪答道:“方寸之间,万难再有重弹瑶琴之愿。 从此洗手不复弹也。我已有诗一首吟就,老伯听了,便知 我心。” • 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已逝向谁弹!大千世界皆朋友,欲 觅知音难上难。 • 钟公听了道:“却原来是如此这般缘故,可怜!实是可 怜!”
• 由此对知音的故事有更多的理解和回味。
• 诗作原文 • 浪说/曾分/鲍叔金,谁人/辨得/伯牙琴! • 于今/交道/奸如鬼,湖海/空悬/一片心。
•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 • 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 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 • 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 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 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 • 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 势利交怀势利心,斯文谁复念知音! • 伯牙不作钟期逝,千古令人说破琴。
•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高山流水》蕴涵天地之 浩远、山水之灵韵,诚可谓中国古乐主题表现的 最高境界。
• 然而,伯牙的《高山流水》琴曲并没有流传于世, 后人无从 领略伯牙所弹之曲的绝妙之处。所以, 后人虽不断传颂《高山流水》的故事,完全是 “心向往之”,对音乐并无切身体会。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晋]陶渊明《杂诗》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唐]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宋]岳飞《小重山》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唐]贾岛《送无可上人》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现代]鲁迅赠瞿秋白
士为知己者死。
[谚语]
《月夜听卢子顺弹琴》李 白
• 知音缘起 • 成为知音 • 知音断绝
小结
问题三
• 为什么只有钟子期才能听懂俞 伯牙的琴声?
• 钟子期音乐素养也很高,虽很贫穷, 但精神状态很好,是以冷静的旁观者 心态听琴音的,是逐渐地通过言语交 流、弹琴听乐的来实现知音的,带有 一种君子阳刚、坦荡、豁达的豪放气 派。
问题四 • 为什么本文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 二人通过初始、验证和升华,步步深入地完成了知音的 精神交流——相互交融。
• 这是知音交流的升华完成阶段。
第五阶段
• 知音断绝
• 第二年中秋节,伯牙在相约地鼓琴等知音,知音 苦等不来,事情发生突变,原来钟子期由于劳累, 已病亡。俞伯牙遂在钟子期的坟前摔琴谢知音, 原因是:“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 春风满面皆朋友, 欲觅知音难上难。”把故事 推上了高潮,同时也戛然而止,产生余味无穷审 美期待和精神上的共鸣——相互感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