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内平面外技术相结合的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策略

合集下载

超声引导下平面外技术桡动脉穿刺置管的临床应用分析

超声引导下平面外技术桡动脉穿刺置管的临床应用分析

超声引导下平面外技术桡动脉穿刺置管的临床应用分析*曾丽蓉(广东省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 麻醉科,广东 中山 528415)摘要:目的 分析评价超声引导下平面外技术桡动脉穿刺置管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2017年3月‐2018年5 月择期手术需行桡动脉穿刺患者90例,按前瞻性随机试验方法分成3组,即短轴平面组、长轴平面组与斜轴平面组,每组30例,在超声引导下使用3种不同的引导平面行桡动脉穿刺置管术,分别观察3组患者总穿刺时间、置管成功率、穿刺针进针改变方向的次数与动脉血肿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 斜轴平面组的总穿刺时间明显短于短轴平面组与长轴平面组,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短轴平面组与长轴平面组,穿刺针进针改变方向的次数明显少于短轴平面组与长轴平面组,动脉血肿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短轴平面组与长轴平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同时长轴平面组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短轴平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超声引导下斜轴平面技术桡动脉穿刺置管的临床应用具有显著效果,不仅能够有效地缩短总穿刺时间,同时能够有效地提升置管成功率,减少穿刺针进针改变方向的次数,并降低动脉血肿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超声引导;平面外技术;桡动脉穿刺置管中图分类号:R455.1 文献标识码:BClinical application of ultrasound guided radial artery catheterizationwith out-of-plane approach*ZENG Lirong(Department of Anesthesiology, Xiaolan People's Hospital of Zhongshan City, Zhongshan, Guangdong 528415, 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and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ultrasound-guided radial artery catheterization with out-of-plane approach.【Methods 】From March 2017 to May 2018, 90 patients with radial artery puncture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according to prospective randomized trial: short axis plane group, long axis plane group and inclined axis plane group, 30 patients in each group. Under the guidance of ultrasound, radial artery catheterization was performed with three different guiding planes. The total puncture time, the success rate of catheterization, the times of changing the direction of puncture needle and the occurrence of complications such as arterial hematoma were observed respectively in the three groups.【Results 】In the inclined axis plane group, total puncture time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e success rate of tube placement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e times of changing the direction of the needle were obviously less, and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such as arterial hematoma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short axis plane group and the long axis plane group (P <0.05). At the same time, the indexes of the long axis plane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short axis plane group (P <0.05).【Conclusion 】Ultrasound-guided oblique plane technique for radial artery catheterization has remarkable effect, which can not only effectively shorten the total puncture time, but also promote the insertion effectively. The success rate of the tube, the reduction of the times of changing the direction of the puncture needle and the reduction of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such as arterial hematoma are of high clinical value.Keywords : ultrasound guidance; out-of-plane approach; radial artery catheterization·临床研究·DOI: 10.19338/j.issn.1672-2019.2019.03.013收稿日期: 2018-09-03*基金项目: 中山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医学科研项目(2017J164)对于较为复杂的重要手术,为能够有效地对患者的动脉血压进行实时监测,需要采取有效措施[1]。

超声引导下穿刺方法及技巧穿刺血管穿刺针

超声引导下穿刺方法及技巧穿刺血管穿刺针

超声引导下穿刺方法及技巧穿刺血管穿刺针超声引导下血管穿刺有平面内和平面外两种穿刺方法1. 平面内穿刺法:可以完整显示进针路线,动态观察穿刺过程,但由于穿刺路线长,要求穿刺过程中穿刺针与靶血管始终保持在超声图像中,对操作者技术要求更高。

平面内穿刺2. 平面外穿刺法:显示二者在短轴切面的关系,穿刺过程中不能实时动态显示穿刺针确切位置,但穿刺路线更短,操作更简单便捷。

平面外穿刺平面内超声下穿刺小技巧于探头旁侧0.5-1cm处刺入皮肤后,压平针体进针(与皮肤成角小于15°),当穿刺针针尖及针体显影后,抬高针尾刺向血管壁(与皮肤成角30°),当针尖穿透血管壁,穿刺针可延血管继续前进1-2cm,确保顺利滑入血管腔。

此时可见针尾回血,然后置入鞘管。

平面外超声下穿刺小技巧滑动探头法1.距离探头一定距离小角度进针2.将探头移动至进针点附近,边进针边看,直至看到高回声针尖3.当看到针尖后停止进针4.向目标位置移动探头,看不见针尖后,再进针5.看到针尖后继续向目标方向移动探头6.如此重复,直至针尖到达目标位置倾斜探头法1.探头朝向针尖倾斜2.距离探头一定距离小角度进针3.边进针边仔细看超声图像,直至看到高回声的针尖4.当看到针尖后停止进针5.将探头远离针的方向倾斜,直至看不见针尖后,再进针,看到针尖6.重复上述动作,直至针尖到达目标位置调整进针角度法1.先用超声探头明确目标位置,并固定2.平面外以较小角度进针,直至看到针尖,记住针尖位置3.将针退到皮下,不要拔出针头4.根据前面看到的进针点,重新调整进针角度变大5.当看到针尖后停止进针6.如此周而复始,逐渐加大进针角度,直至针尖到达目标位置。

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术的应用进展

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术的应用进展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21年5月第42卷第5期IntJ Anesth Resus,Mav 2021,Vol.42,No.5519•综述•超声引导下烧动脉穿刺置管术的应用进展曹颖莉崔明珠河南大学人民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郑州450003通信作者:崔明珠,Email:cuimingzhu78@ 【摘要】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术较传统触诊盲穿法具有显著优势,可提高成年人和小儿桡动脉穿刺置管成功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但不同的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术各有其优势及不足,因操作技能问题可出现如穿透后壁、血肿、痉挛等风险。

文章描述了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术的操作方法、影响其成功率的因素和相关并发症。

超声技术的运用可以提高桡动脉穿刺置管术的成功率已得到认证,超声实时引导的临床应用还需要深人研究和不断探索,以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医学价值。

【关键词】超声引导;桡动脉;置管术DOI : 10.3760/cma.j .rn321761 -20200804-00287Progress in the application of ultrasound-guided radial artery puncture and cannulationCao Yingli, Cui MingzhuDepartment of Anesthesiology and Perioperative Surgery, Henan University People's Hospital, Henan Province People's Hospital, Zheng­zhou 450003,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Cui Mingzhu, Email:********************【Abstract】Ultrasound-guided radial artery puncture and cannulation had significant advantages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palpation blind puncture method. The application of ultrasound-guided technique can improve the success rate of radial artery puncture and cannulation in adults and children, and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However, different techniques have their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The risk of penetrating the posterior wall, hematoma, and spasm may also occur due to operating skills. This review describes the method of ultrasound-guided radial artery punc ture, the related factors which influence the success rate of opera­tion, and related complications. The application of ultrasound technology can improve the success rate of radial artery puncture and cannulation, which has been certified. The real-time ultrasound-guided clinical application still needs in-depth study and continuous exploration to give full play to its due medical value.【Keywords】Ultrasound-guided; Radial artery; CannulationDOI : 10.3760/cma.j .cn321761 -20200804-00287动脉穿刺置管术是临床上常见的有创操作,便 于准确地监测血压和频繁采血。

平面内与平面外相结合超声引导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临床应用研究

平面内与平面外相结合超声引导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临床应用研究

平面内与平面外相结合超声引导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临床应用研究发表时间:2017-08-17T16:30:58.230Z 来源:《心理医生》2017年18期作者:曾正鹏王熙[导读] 可更清楚的观察到颈内静脉与颈动脉的位置比邻关系,在患者存在解剖变异或有多条动静脉时尤其适用,可以更好的调节进针的方向和角度。

(云南省昭通市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云南昭通 657000)【摘要】目的:探讨平面内与平面外相结合超声引导穿刺颈内静脉穿刺置术的优越性与实用性。

方法:选择择期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三组:Ⅰ组使用平面内超声引导技术进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Ⅱ组使用平面外超声引导技术进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Ⅲ组使用平面内与平面外相结合的技术进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

结果:Ⅲ组穿刺点个数、试探次数、成功刺入颈内静脉时间、总穿刺时间、首次穿刺成功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均小于Ⅰ组和Ⅱ组(P<0.05)。

Ⅰ组和Ⅱ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平面内与平面外相结合的超声引导穿刺技术应用于颈内静脉穿刺置管中成功率高、试探次数低、穿刺时间短、并发症少,是超声引导下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最佳策略。

【关键词】平面内;平面外;超声引导;颈内静脉穿刺置管【中图分类号】R6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8-0096-02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是临床常用的诊疗技术,多选择右侧穿刺,但由于其本身的解剖特点,对定位的准确性要求较高,且易受患者体型和颈部活动度影响。

超声引导下的颈内静脉穿刺置管较传统盲穿法具有明显的优越性,特别适用配合困难或存在解剖变异的患者,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且安全可靠[1]。

超声引导穿刺技术常用的包括平面内技术和平面外技术,二者各有优缺点。

本研究用平面内与平面外相结合的方法与常用的单独平面内和单独平面外的方法相比较,旨在探讨最佳穿刺方法。

1.资料和方法1.1 资料选择我科2015年拟实施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择期手术患者60例,男女不限,ASA分级I~Ⅱ级,年龄18~55岁之间。

超声引导下动脉穿刺置管的两种穿刺法的比较

超声引导下动脉穿刺置管的两种穿刺法的比较

超声引导下动脉穿刺置管的两种穿刺法的比较作者:朴素宙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年第06期【摘要】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术的两种穿刺法的穿刺效果。

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平面内法和平面外法组,各组40例,并对两组的一次性穿刺置管成功率进行比较。

结果平面内法组的一次性穿刺置管成功率显著低于平面外法组的成功率。

结论超声引导下行桡动脉穿刺置管术时平面外法技术能大大提高一次性穿刺置管成功率。

【关键词】超声引导;桡动脉穿刺;一次性穿刺置管成功率桡动脉穿刺置管术是外科手术中常用的连续监测动脉血压的方法,尤其是超声引导下的桡动脉穿刺置管术能提高血管置管安全性和有效性。

但是并不是所有在超声引导下都可以一次实现成功穿刺。

本研究对2010年6月-2011年3月在我院接受手术的妇科患者80例进行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术的两种方法,即平面内法和平面外法并作比较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2010年6月-2011年3月我院接受手术的妇科患者80例,随机分为平面内法组和平面外法组。

两组性别、年龄、体重、病种无差异,穿刺前Allen试验均阴性。

1.2 方法各组患者平卧手术台上,用手托将右上肢托住并外传与身体呈60°,前臂处垫1-2包纱布使手腕处过伸位。

选择右侧桡动脉桡骨茎突上为穿刺点,碘伏局部消毒,利多卡因进行局麻,采用20G聚四氟乙烯外套管穿刺针。

选着高频探头,常规消毒,戴无菌手套,将探头放入无菌套,用无菌超声耦合剂。

在穿刺过程中,持探头的手需要调节图像使血管能够清晰显示,持穿刺针的手调节针尖使之与血管共面,要显示针尖压迫血管前壁造成的切迹。

平面内法时穿刺针与超声仪的探头纵轴平行的方向进针,平面外法时进针方向与探头纵轴成90°角。

为排除操作影响,80例均固定一人进行操作。

1.3 统计学方法数据以(χ±s)表示,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分析。

超声引导桡动脉穿刺,你需要掌握这些技巧!

超声引导桡动脉穿刺,你需要掌握这些技巧!

超声引导桡动脉穿刺,你需要掌握这些技巧!盲法穿刺有时需多次尝试才能成功,这易使患者不适,并导致出血及动脉痉挛等。

对医生来说,盲法插管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超声引导下可视穿刺置管效果更好。

如何正确应用横断面定位(短轴)及纵向定位下(长轴)超声引导的可视桡动脉插管?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正常桡动脉的超声图像:超声下正常桡动脉纵轴呈长管状,边界整齐, 自近心端向远心端内径逐渐变细。

我们常常称之为“双轨征”。

关于桡动脉的直径,有研究结果发现成人患者右侧桡动脉远端直径的范围为1.3 mm~3.6mm(桡动脉直径的测量点位于桡骨茎突近端1cm)处,平均直径为2.38±0.56 mm。

其中,男性右侧桡动脉直径明显大于女性 (2.47±0.57 mm VS 2.17±0.48 m, P < 0.01) 。

左侧桡动脉与右侧桡动脉直径无统计学差异。

正常桡动脉频谱为动脉频谱,表现为收缩早期血流速度加快,形成陡直的向上波峰,然后迅速下降。

正常桡动脉的内膜光滑,较薄,平均内膜厚度为0.25±0.12 mm。

留置针置入后,可能会出现扭曲、打折,因此尽量先选择近腕部、远肘部的位置穿刺。

患者移动或更换体位时都可能引起导管的上述异常。

确定桡动脉后,进一步调整,使血管与周围组织对比更分明。

调整深度,使桡动脉成像处于屏幕中央位置,清晰可见。

从腕部扫描至肘窝,注意观察是否存在动脉迂曲及钙化。

穿刺部位则选在血管直径最大及钙化程度最低部位。

不需要像盲法穿刺时选择的固定位置,这也是可视化穿刺的一大优势,可以选择任何一个适合的穿刺点。

根据超声显示桡动脉不同平面,超声定位下桡动脉穿刺分为平面外法和平面内法。

平面外法:确定穿刺点后,移动探头位置使桡动脉成像处于屏幕中央位置。

对穿刺部位皮肤进行局部麻醉后,以45°~60°角插入留置针。

轻微抖动留置针,并调整探头保证针头在屏幕上清晰显影。

针尖向动脉推进过程中,注意倾斜探头,保证针尖一直可见。

超声引导下平面外技术桡动脉穿刺置

超声引导下平面外技术桡动脉穿刺置

*器材应用与技术研究*超声引导下平面外技术桡动脉穿刺置管的临床应用李龙柏,,彭中磊季凤兰,,李龙柏季凤兰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盐城市中医院麻醉科,江苏盐城224001摘要目的探讨采用超声引导下平面外技术对全身麻醉手术患者实施桡动脉穿刺置管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盐城市中医院收治的60例全身麻醉手术患者进行临床研究;随机分为常规组(采用触摸定位穿刺法完成穿刺置管)和研究组(采用超声引导下平面外技术完成穿刺置管),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首次动脉穿刺成功率、最终动脉穿刺未成功率、穿刺成功所需时间以及动脉穿刺位置血肿比例。

结果研究组首次动脉穿刺成功率(93.33%)及最终动脉穿刺未成功率(0.00%)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871、5.454,P<0.05);研究组穿刺成功所需时间短于常规组,动脉穿刺位置出现血肿比例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超声引导下平面外技术有效应用于桡动脉穿刺置管,可显著提高首次动脉穿刺成功率,缩短穿刺成功所需时间,减少动脉穿刺位置血肿例数,提升患者预后水平。

关键词全身麻醉手术患者;超声引导;平面外技术;桡动脉穿刺置管中图分类号R614文献标志码A doi10.11966/j.issn.2095-994X.2022.08.09.22Clinical Application of Radial Artery Puncture and Catheterization under Ultrasound-guided Out-of-plane TechniqueJI Fenglan,LI Longbai,PENG ZhongleiDepartment of Anesthesiology,Yancheng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Affiliated to Nanj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Yancheng,Jiangsu Province,224001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radial artery puncture and catheterization in patients undergoing general anesthesia surgery using ultrasound-guided out-of-plane technique.Methods A total of60patients undergoing general anesthesia surgery in Yancheng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Affiliated to Nanj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rom January2021to January 2022were selected for clinical research.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routine group(used the touch positioning puncture method to complete the puncture and catheterization)and the study group(used the ultrasound-guided out-of-plane technique to complete the puncture and catheterization),30cases in each group.The successful rate of the first arterial puncture,the arterial puncture was ultimately unsuccess‐ful,the time required for successful puncture and the proportion of hematoma at the location of arterial punctur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The successful rate of the first arterial puncture of93.33%and the arterial puncture was ultimately unsuccessful of0.00%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routine group,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χ2=13.871,5.454,P<0.05). The time required for successful puncture in the study group was shorter than that in the routine group,and the proportion of hematoma at the location of arterial puncture in the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routine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 Ultrasound-guided out-of-plane technique was effectively used for radial artery puncture and catheterization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success rate of the first arterial puncture,shorten the time required for successful puncture,reduce the number of he‐matomas at the location of arterial puncture,and improve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Key words Patients undergoing general anesthesia;Ultrasound guidance;Out-of-plane technique;Radial artery cannulation收稿日期:2022-07-01;修回日期:2022-07-22作者简介:季凤兰(1983-),女,本科,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为麻醉学。

超声引导平面内与平面外桡动脉穿刺技术的临床应用

超声引导平面内与平面外桡动脉穿刺技术的临床应用

超声引导平面内与平面外桡动脉穿刺技术的临床应用发表时间:2014-07-11T09:49:26.21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4年第12期供稿作者:高稚淇1 谢红1 王琛1 魏长娜2 王华[导读] 动脉穿刺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急诊科、手术室和重症监护病房的常用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技术。

动脉穿刺的成败直接影响到危重病人的抢救和各种诊疗的开展。

高稚淇1 谢红1 王琛1 魏长娜2 王华3(1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麻醉科江苏苏州 215000)(2嘉兴妇幼保健院麻醉科浙江嘉兴 314000)(3湖州妇幼保健院麻醉科浙江湖州 313000)【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技术的两种穿刺方法的穿刺效果及并发症。

方法选择择期外科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平面内技术组(A组)和平面外技术组(B组)。

记录两组总穿刺时间,穿刺尝试次数,第一次成功率,第一次成功者穿刺时间,并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B组与A组相比穿刺时间[(172±2)s vs. (168±3)s]和穿刺次数2(1,2) vs. 1(1,3)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与A组相比,第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A组(76% vs. 60%),第一次成功穿刺时间短于A组[(94±1)s vs. (106±2)s],穿透法例数多于A组(40% vs. 20%),动脉周围血肿发生率多于A组(20% vs. 1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超声引导平面外桡动脉置管技术与平面内技术相比能提高一次性穿刺置管成功率,所需操作时间更短,但穿透法发生率增高。

【关键词】超声引导桡动脉穿刺平面内平面外【中图分类号】R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2-0060-02动脉穿刺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急诊科、手术室和重症监护病房的常用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技术。

动脉穿刺的成败直接影响到危重病人的抢救和各种诊疗的开展。

超声引导技术应用于桡动脉再次穿刺置管

超声引导技术应用于桡动脉再次穿刺置管

超声引导技术应用于桡动脉再次穿刺置管董敏;吴文春;曹雅军;邓孝桢;吕宏伟【摘要】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ultrasound guided in radial artery re-cannu-late.Methods The ultrasound guided short axis,out-of-plane radial artery re-cannulate was per-formed on 22 patients.Observe the injury of vessle,record the success rate.Results The type of artery destruction includes vascular spasm,dissection,occlusion,as well as hematoma.Twenty-one cases succeeded;Only one needed puncture catheter in contralateral.Conclusion Guided Ultrasound can be employedin radial artery re-cannulate with higher success rate and less complications.%目的:探讨超声引导技术在桡动脉再次穿刺置管的应用。

方法需再次桡动脉穿刺置管的患者22例,短轴平面外超声引导,观察桡动脉损伤状况,记录穿刺置管成功率。

结果超声下桡动脉损伤的类型包括血管痉挛、管腔闭塞、血肿形成等;21例患者再次同侧穿刺成功,成功率95%;有一例需更换至对侧穿刺。

全组患者未见其他并发症。

结论超声引导用于桡动脉再次穿刺置管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是必要的补救措施。

【期刊名称】《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15(000)004【总页数】3页(P25-27)【关键词】超声引导;动脉损伤;再次桡动脉穿刺【作者】董敏;吴文春;曹雅军;邓孝桢;吕宏伟【作者单位】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襄阳市中医医院麻醉科湖北襄阳441000;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襄阳市中医医院麻醉科湖北襄阳441000;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襄阳市中医医院麻醉科湖北襄阳441000;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襄阳市中医医院麻醉科湖北襄阳441000;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襄阳市中医医院麻醉科湖北襄阳44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14.3经桡动脉穿刺置管动态血压监测是大手术以及重症患者必要的监护手段。

超声引导平面内、外穿刺技术

超声引导平面内、外穿刺技术

超声引导平面内、外穿刺技术超声引导穿刺包括血管穿刺、神经阻滞、疼痛管理、活检穿刺、介入治疗等,而其平面内、外穿刺技术作为两种基础的技术越来越得到广泛的使用。

今天超声新视野特为大家归纳如下:平面内穿刺(inplance)平面内穿刺:是指在超声引导下,穿刺针整体在超声发出的声束内进行的穿刺的过程。

具体方法:超声探头短轴扫查时,将目标区域固定至超声视野中部(左右的中部),固定探头位置,旋转探头90度,将扫查目标由短轴变成长轴,穿刺针沿着探头两端的中心线,以一定角度(具体角度取决于穿刺目标距进针点的距离)破皮进入皮下组织,观察穿刺针进入血管或到达目标区域附近停止进针即可。

优点:其进针的整个过程,均在超声监视下进行。

1、操作安全有保障,可以准确确定穿刺针尖进针位置。

2、所得视频直观,便于讲解。

缺点:但此种技术,也有不足的地方。

1、解剖比邻不能清晰显示。

2、因其探头与皮肤接触面积较大,进针点只能外移,因此穿刺路径较长,对目标距进针点较远的穿刺不能进行有效操作。

3、因超声声束较窄,因此穿刺针针尖跑出声束外较为常见。

所以需要操作者在探头与穿刺针之间有较高的协调能力。

平面内穿刺超声图像平面内穿刺架平面外穿刺(out of plance)平面外穿刺:是指在超声引导下,穿刺针整体或局部在超声发出的声束以外进行的穿刺的过程。

因平面外穿刺进针路径较多较复杂,可利用的首选探头侧方中心线。

具体方法:超声探头扫查时,将目标区域固定至超声视野中部(左右的中部),固定探头位置,穿刺针沿探头侧方中心线破皮进针,边进针,边前后晃动穿刺针,以便实时了解穿刺针进针的深度及距目标区域的距离。

当穿刺针有回血或到达目标区域时停止进针即可。

优点:因穿刺点距目标区域较近。

1、穿刺路径较短。

2、目标区域与周围组织解剖比邻较清晰。

3、操作简便,速度快,因此多为临床中普遍使用。

缺点:1、不能有效显示穿刺针进针位置。

2、虽可见穿刺针的一点,但不易确认是穿刺针的哪一部分,如可能是针尖,也可能是针体。

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 PPT

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 PPT
• Published online: 16 February 2013 Springer Science+Business Media New York 2013
长轴平面内
长轴平面内技术对针尖看的更清楚,穿刺更准 确,并发症更少。
during ultrasound-guided vascular access: short-axis vslongaxis approach.
动脉特点
The diameter of the radial artery was mean value of 2.2 ± 0.4 mm
correlation with body surface area (BSA) (Pearson correlation 0.292, P\0.001)
Ultrasound evaluation of the radial artery for arterial catheterization in healthy anesthetized patients
2.63 ± 0.64
2.58 ± 0.59
Ahmet Kucuk.et.Forty-five degree wrist angulation is optimal for ultrasound guided long axis radial artery cannulation in patients over 60
Dongchul Lee.Ji Young Kim.et J Clin Monit Comput DOI 10.1007/s10877-015-9704-9.
Springer Science+Business Media New York 2015
动脉特点

超声引导桡动脉穿刺置管在ICU的临床应用

超声引导桡动脉穿刺置管在ICU的临床应用

超声引导桡动脉穿刺置管在 ICU的临床应用摘要目的:探索超声引导桡动脉穿刺置管在ICU的临床应用。

方法:选择100例ICU休克患者为试验对象,以简单随机化法分成2组,收治纳入时间为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对照组50例给予传统穿刺方法,实验组50例应用超声引导桡动脉穿刺置管方法。

比较两组的应用效果。

结果:实验组的首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穿刺次数、穿刺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在ICU的临床应用超声引导桡动脉穿刺置管方法的效果确切,能减少穿刺次数,缩短穿刺时间,提高首次穿刺成功率,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ICU;超声引导桡动脉穿刺置管;临床应用;ICU患者出现休克症状时,机体微循环明显障碍,且随之各个重要脏器的血流灌流减少,诱发各个组织细胞代谢也发生功能性障碍,其诱发原因则相对较多[1]。

一般情况下,ICU患者的病情较危重,且大多数患者需实施多次动脉采血功者有创动脉血压测量,其中桡动脉采血应用最为广泛者,此方法疼痛感相对较轻,且准备时间较短,因而患者接受度比较高,能够准确监测其血流动力学异常变化[2]。

基于此,本研究意在探索超声引导桡动脉穿刺置管在ICU的临床应用。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100例ICU休克患者为试验对象,以简单随机化法分成2组,收治纳入时间为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

实验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26-78岁,年龄均值(45.50±5.70)岁;BMI指数18.70~25.30m/m2,BMI均值(20.10±1.22)kg/m2。

对照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25-77岁,年龄均值(45.60±5.60)岁;BMI指数18.60~25.40m/m2,BMI均值(20.08±1.20)kg/m2。

两组的一般资料呈均衡分布,存有可比性(P>0.05)。

超声引导下动脉穿刺置管的两种穿刺法的比较

超声引导下动脉穿刺置管的两种穿刺法的比较

超声引导下动脉穿刺置管的两种穿刺法的比较【摘要】目的: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基于超声引导下,采用不同动脉穿刺方法的实际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月在我院需要进行动脉穿刺治疗的患者,共选择了9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时间分段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为45例。

其中,对照组采用的是平面内法,观察组采用的是平面外法组。

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一次性穿刺置管成功率、穿刺时间、穿刺次数等各项指标,观察组要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于实施动脉穿刺置的患者来说,在超声引导下应用下行桡动脉穿刺有更加显著的应用效果,可以提升穿刺置管成功率,非常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超声引导;动脉穿刺置管;穿刺法作为临床中比较常见的有创穿刺技术,动脉穿刺对于危重患者的抢救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动脉通路的顺畅性,可以对动脉血气、血压进行实时监测。

在传统的桡动脉穿刺技术上,主要通过盲探触摸的方式进行穿刺,这种方式不但有很高的穿刺失败的情况,而且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

而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基于超声引导下的穿刺,能够使置管有效性和安全性得到大大提升。

采用动脉穿刺技术的时候,主要包含了两种,分别是平面内以及平面外技术,本文通过对比两种技术的穿刺成功率,为后期研究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月在我院需要进行动脉穿刺治疗的患者,共选择了9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时间分段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为45例。

对照组患者年龄在(44-76)岁,平均年龄(13.0±11.4)岁。

观察组患者的年龄在43-76岁,平为(15.0±12.4)岁。

所有患者均已充分了解本次研究的内容,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方法对两组患者都实施持续性的监测工作,主要包含的内容有心电图监测、脉搏氧饱和度监测、无创动脉血压监测以及镇静镇痛。

超声引导桡动脉穿刺置管在ICU的临床应用

超声引导桡动脉穿刺置管在ICU的临床应用

超声引导桡动脉穿刺置管在ICU的临床应用发表时间:2017-10-24T14:41:58.340Z 来源:《医药前沿》2017年10月第28期作者:倪燕华韦晓君[导读] 桡动脉穿刺置管测压术是ICU常用的连续监测血压的方法,也便于危重患者血气分析检查[1]。

(杭州市红会医院ICU 浙江杭州 310003)【摘要】目的:评价超声应用于ICU辅助桡动脉穿刺置管的临床应用。

方法:选择61例重症监护室患者,男性32例,女性29例。

随机分为两组,A组触摸组(N=32)由ICU护士采用触摸法定位行桡动脉穿刺,B组超声组(N=29)由ICU护士在B医师超声定位辅助下行桡动脉穿刺,记录两组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

结果:两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二次成功率,穿刺时间,失败例数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B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A组(P<0.05),B组时间明显低于A组(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血肿形成3例,B组患者无血肿形成病例。

结论:超声辅助定位行桡动脉穿刺置管可以提高置管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有较高的准确性及安全性。

【关键词】ICU;超声;桡动脉穿刺【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8-0093-02桡动脉穿刺置管测压术是ICU常用的连续监测血压的方法,也便于危重患者血气分析检查[1]。

目前临床上由于环境和设备的限制,大多依靠ICU护士的个人经验采用触摸法定位穿刺。

首次穿刺失败有多种并发症,导致局部血肿形成,动脉痉挛,造成再次穿刺置管困难[2]。

B超引导下行桡动脉穿刺置管可直接显示动脉长轴及其位置,穿刺和置管成功率高。

现对我院ICU2015年9月至2016年8月的61例桡动脉置管患者资料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告知患者家属并签署知情同意。

选取61例桡动脉穿刺置管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

超声引导在桡动脉穿刺置管术中的临床应用

超声引导在桡动脉穿刺置管术中的临床应用

超声引导在桡动脉穿刺置管术中的临床应用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在对桡动脉穿刺置管患者进行处理时,选择超声引导方案的效果,分析其临床可应用价值。

方法:将2019年6月至2020年8月作为研究时段,录入该时段我院中收入的30名接受桡动脉穿刺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基本资料进行分析后,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组内样本量设置为15,对照组内患者在接受穿刺时,选择常规触摸定位法进行穿刺,而实验组患者则选择超声引导下挠动脉穿刺置管术进行治疗,在处理完成后由医务人员对所有患者的穿刺成功率进行记录,同时记录患者的穿刺操作时间和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状况,评估组间差异。

结果:在本次研究结果中发现,相较于对照组来说,实验组患者的平均置管操作时间更短,两组数据对比分析差异显著(P<0.05)。

而实验组患者相较于对照组来说,其并发症发生率更低,而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更高,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

结论:在进行桡动脉穿刺置管术的处理时,选择超声引导方案进行处理,有助于缩短患者的手术操作时间,并降低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助于保障置管操作的成功,临床可应用价值良好。

关键词:超声引导;桡动脉穿刺置管;临床应用;管理分析;相关性分析接下来近年来,我国现代化超声检查技术的不断完善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术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1],这一操作应用于长期静脉输液以及围手术期 C VP监测来说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能够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穿刺成功率,并且降低穿刺相关的临床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良好的可应用价值,而值得注意的是,不同患者在接受穿刺时个体状况有所不同,故而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作出相应的穿刺引导,以保障患者的穿刺成功[2]。

本次研究探讨分析在对桡动脉穿刺置管患者进行处理时,选择超声引导方案的效果,分析其临床可应用价值,获得了一定成果,现将方法总结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2019年6月至2020年8月作为研究时段,录入该时段我院中收入的30名接受桡动脉穿刺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基本资料进行分析后,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组内样本量设置为15,实验组患者年龄介于46-53岁之间,平均年龄(50.8±2.4)岁,对照组患者年龄介于47-52岁之间,平均年龄(51.3±2.8)岁。

超声引导下不同切面技术在桡动脉穿刺置管术中的应用

超声引导下不同切面技术在桡动脉穿刺置管术中的应用

中国乡村医药易发生局部过敏性皮炎,增加局部护理的难度。

④ 患儿易哭闹:术后患儿若哭闹脑脊液压力增高易致皮下渗透,创口的表面张力增高,脑脊液漏发生率随之增大,不利于创口愈合。

创口敷料固定不当或反复污染导致频繁换药也会引起患儿不适。

且患儿常对医护人员有恐惧感,加上换药时疼痛的刺激,可能导致长时间哭闹不止。

3.2 3M聚酯泡沫敷料换药的优势 3M聚酯泡沫敷料是针对骶尾部及各种关节部位设计的吸收性敷料。

它由柔软吸收性泡沫层、高性能吸收层、温度控制层、超柔黏性薄膜和专利轮辐设计五层构成,舒适性好,可维持湿度平衡[2]。

中央的聚酯泡沫柔软透气,吸收性强,可有效吸收渗出,改善皮肤血液循环,促进组织再生,进而促进创面愈合。

专利轮辐设计以创口为中心四周全方位粘贴固定,边缘的透明薄膜敷料与皮肤可紧密贴合,敷料也不易移位,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无菌屏障,避免外界污物对创面的刺激和污染。

此外,换药频次的降低,可提高患儿舒适度,便于家属照护。

相比常规敷料,3M聚酯泡沫敷料单价相对较高,但换药次数少,总费用基本持平。

其外层为透明薄膜敷料,表面为聚氨基甲酸乙酯,而主要成分是一种羧甲基纤维素钠和低过敏医用黏胶组成,其中羧甲基纤维素钠有吸湿性,可减少皮肤发红、皮疹等过敏反应,增加患儿舒适感[3]。

3.3 术后创口固定注意事项 手术创口先充分消毒,周围皮肤也彻底清洁,充分待干,使3M聚酯泡沫敷料的粘贴部分与正常皮肤紧密贴合。

用指腹按压薄膜边缘,使之与皮肤有效黏合,防止卷边。

对于臀裂处根据需要进行合理修剪,使手术创口形成密闭环境。

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7天内创口换药频率优于对照组,局部过敏性皮炎及创口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可见小儿脊髓栓系综合征手术创口应用3M聚酯泡沫敷料覆盖,可有效减少换药频次,降低局部过敏性皮炎及创口感染发生率。

参 考 文 献[1]李琳,冀蓁,张小超,等. 小儿脊髓栓系综合征围手术期的护理[J].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0):912.[2]朱月英,唐艳华. 聚酯泡沫敷料联合TDP照射治疗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效果[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9,5(4):98.[3]蓝妍琼,谢丽琴,林美端. 拔除气管套管后2种切口换药方法的效果比较[J]. 当代护士(中旬刊),2012(1):139.(收稿:2020-04-30)(发稿编辑:陆 易)超声引导下不同切面技术在桡动脉穿刺置管术中的应用钟 林传统桡动脉穿刺置管术常采用脉搏触摸法,与患者自身血管条件和操作者的穿刺技巧密切相关,穿刺成功率差异大[1]。

平面内外结合超声技术在桡动脉穿刺麻醉教学中的应用

平面内外结合超声技术在桡动脉穿刺麻醉教学中的应用

平面内外结合超声技术在桡动脉穿刺麻醉教学中的应用董世阳;张斯璧【摘要】超声引导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工作,深刻影响着现代临床医学的发展.桡动脉穿刺置管技术是临床麻醉工作中一项最基本的操作技术,也是临床麻醉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结合实际临床实际工作,文章介绍平面内外结合的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技术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同时,总结了此方法在教学中的优势,提高了学习医生动脉穿刺置管的成功率,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期刊名称】《中国继续医学教育》【年(卷),期】2017(009)030【总页数】3页(P4-6)【关键词】超声引导;平面内;平面外;桡动脉穿刺;麻醉教学【作者】董世阳;张斯璧【作者单位】江苏省人民医院麻醉科,江苏南京 210029;江苏省人民医院麻醉科,江苏南京 21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2;R197桡动脉穿刺置管技术是临床麻醉工作中一项最基本的操作技术,也是临床麻醉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但动脉穿刺置管技术传统操作是触摸盲穿法,主要靠操作者手感及临床经验,对刚进入麻醉科的年轻医生而言非常难掌握。

超声技术是一种通过对解剖结构进行连续、实时、多切面扫查及动态观察为检查手段的一门技术,在临床应用广泛。

通过高频超声探头应用平面内外结合的超声技术可定位准确并观察到桡动脉及其血管走形、周围组织情况、动脉穿刺针到达的部位及血管内穿刺针的动态变化等情况,从而大大提高了动脉穿刺置管的成功率[1-2],而且平面内外结合的超声技术也为桡动脉穿刺置管教学提供了新的方法。

自2015年9月份,带教麻醉科规培医生、住院医生及实习医生50余人,运用平面内外结合的超声技术教学桡动脉穿刺千余例,取得一定经验,现介绍如下。

桡动脉为肱动脉的分支之一,沿前臂桡侧循行,位置越来越表浅,绕桡骨茎突至手背,在腕横纹近端2~3 cm处搏动最为明显,是超声引导下穿刺置管的最合适部位。

穿刺前准备好动脉压力传感器、动脉穿刺针(一般选用22G或20G套管针)、2%利多卡因注射液、消毒用小纱布、肝素盐水及加压袋。

平面内和平面外超声技术在不同深度桡动脉穿刺置管中的效果

平面内和平面外超声技术在不同深度桡动脉穿刺置管中的效果

平面内和平面外超声技术在不同深度桡动脉穿刺置管中的效果王华;魏长娜;谢红【期刊名称】《上海医学》【年(卷),期】2016(39)12【摘要】目的评价平面内和平面外超声技术在不同桡动脉深度实施桡动脉穿刺置管的效果。

方法选取需行桡动脉穿刺手术的患者120例,根据桡动脉的皮下距离分为皮下距离≥2.8mm平面内组(≥2.8mm平面内组)、皮下距离≥2.8mm平面外组(≥2.8mm平面外组)、皮下距离<2.8mm平面内组(<2.8mm平面内组)、皮下距离<2.8mm平面外组(<2.8mm平面外组),每组30例。

每组采用相应的方法完成桡动脉穿刺置管。

记录各组总穿刺时间、穿刺次数、一次穿刺成功率和一次穿刺成功时间。

结果≥2.8mm平面内组和≥2.8mm平面外组的桡动脉皮下距离和管径分别显著大于<2.8mm平面内组和<2.8mm平面外组(P值均<0.01)。

≥2.8mm平面外组、<2.8 mm平面外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分别显著高于≥2.8 mm平面内组、<2.8mm平面内组(P值均<0.05),一次穿刺成功时间分别显著短于≥2.8mm平面内组、<2.8mm平面内组(P值均<0.05)。

≥2.8mm平面内组、≥2.8mm平面外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分别显著高于<2.8mm平面内组和<2.8mm平面外组(P值均<0.05),一次穿刺成功时间分别显著短于<2.8mm平面内组和<2.8mm平面外组(P 值均<0.05)。

各组间总穿刺时间和穿刺次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结论桡动脉皮下距离≥2.8mm时平面内和平面外超声引导下的穿刺效果更好;与平面内超声技术相比,平面外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的一次成功率更高,一次穿刺成功的时间更短。

【总页数】4页(P715-718)【关键词】桡动脉穿刺置管;超声引导;平面内;平面外【作者】王华;魏长娜;谢红【作者单位】浙江省湖州市妇幼保健院麻醉科;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麻醉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3.5【相关文献】1.超声引导长轴平面内联合短轴平面外技术在危重患者桡动脉穿刺置管中的应用[J], 靳红绪;王忠义2.超声引导长轴平面内联合短轴平面外技术在ICU休克患者桡动脉穿刺置管中的应用 [J], 张清;余新英;姚小红3.超声引导下平面内联合平面外动态针尖定位技术在桡动脉穿刺置管中的应用效果[J], 黄重峰;潘闰梅;刘毅;焦丰;李铨华4.超声引导长轴平面内联合短轴平面外技术在ICU休克患者桡动脉穿刺置管中的应用及穿刺成功率分析 [J], 常丰收5.超声引导长轴平面内联合短轴平面外技术在ICU休克患者桡动脉穿刺置管中的应用及穿刺成功率分析 [J], 常丰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司),舒芬太尼5~10斗g(50斗g/ml,批号090201,宜昌 人福药业有限公司)。选择患者非优势前臂(一般为 左侧前臂,在术前访视时完成Allen7s试验)准备桡 动脉穿刺,将患者手臂外展背屈、腕部以纱布卷垫高 使手腕处于旋后伸展位。 (1)平面内一平面外超声引导穿刺组:将前臂远 端l/3桡侧皮肤和超声线阵探头(主机SonoSite MicroMAXX,宽频线阵探头L38e,6~13 MHz,索诺声 医疗有限公司,美国)表面酒精消毒3遍.超声探头 与前臂皮肤表面接触部分涂抹少量无菌利多卡因凝 胶(0.1 g/5 ml,批号2J8901,中国大冢制药有限公司) 作为无菌耦合剂后开始扫查。先以短轴切面(即探头 与桡动脉走行垂直)2D和彩色多普勒血流确定桡动 脉并移动探头将其位于画面(探头)中点(图1).测 量皮肤至桡动脉距离以及桡动脉直径.再以长轴切 面(即探头与桡动脉走行平行)2D和彩色多普勒血 流再次确定桡动脉位置(图2)。桡动脉位置确认后 在探头远心端1。2 cm处以l%利多卡因细针浸润麻 醉,然后首先使用平面内法(采用长轴切面。进针路 线在超声图像平面内).用一根与1 ml注射器
兰选医学2013年第35卷第6期 ・论著.
平面内一平面外技术相结合的超声引导下桡动脉 穿刺置管策略
陈广俊 许楠
唐帅
王静捷’
罗爱伦
黄宇光
【摘要】目的探讨平面内一平面外技术相结合的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策略方法。方法选择择期心脏
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平面内一平面外组(I-O组,先选择平面内技术穿刺。然后选择平面外技术穿刺,乃=30)和平
2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露±s)
recorded,as well鹊complications.Results
The times
of
cannulation attempts[2(1,2)VS.1(1,3)】and
success
rate at
first-attempt(43_3%VS.56.7%1
in the I-O
at
were similar between the two groups.However,cannulation time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with the 0一I
ing
平面外法血管穿刺)
图2
桡动脉长轴切面(用于平面内法血管穿刺)
(1 IIll LS 25GA5/8IN,BD公司,美国,便于观察回血)
空针管连接的20G套管针
381137,1.1 mmx48
(BD
REF
mm,BD公司,美国)与皮肤呈
(5 mg/ml,批号20090705。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
30~450在局麻穿刺点进针.在超声图像中找到完整 进针声影后向桡动脉进针.针尖声影和桡动脉血管 重叠后观察针尾是否有回血.如有持续回血则放平 套管针并尝试旋转置人套管;如无回血,则维持套管 针尖位置不变.将探头旋转900转为短轴切面,即平 面外法(采用短轴切面.进针路线在超声图像平面 外),找到针尖并判断针尖和桡动脉的位置关系,然 后调整针尖位于桡动脉横切面上方后.重新进针直 至针尾出现持续回血后,放平套管针置入套管:如有 必要。重复以上顺序直至套管置入桡动脉.然后连接 动脉压力套装确认动脉压力。 (2)平面外一平面内法超声引导穿刺组:探头、皮 肤消毒、局部浸润麻醉以及动脉穿刺针组合方法同 前组,以短轴切面(即探头与桡动脉走行垂直)2D和 彩色多普勒血流确定桡动脉并移动探头.将其位于 画面(探头)中点(图1)后,用20G套管针(同上)与 皮肤呈30~450在局麻穿刺点进针.调整针尖位于桡 动脉横切面上方后进针.直至针尾出现持续回血后 放平套管针尝试置人套管:如尝试过程中不能确认 针尖位置.则将探头移至长轴切面找到针尖位置后 再在相应位置尝试.直至针尾出现持续回血后放平
}通讯作者
万方数据
j!壅堕堂2Q!≥至箜15鲞笙鱼塑
献。为此,本研究拟将平面内外超声引导技术结合起 来。以不同技术顺序优化组合,通过前瞻性随机对照 研究探讨超声引导桡动脉穿刺的最佳策略.报告如 下。 对象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9月至2012年2月择期心脏手术 患者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18~70岁,平均 57岁。排除标准:不适宜采用桡动脉测压的心脏手 术患者.包括桡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和雷诺氏病 患者。采用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 第1组为平面内一平面外法超声引导穿刺组.第2组 为平面外一平面内法超声引导穿刺组。本研究方案经 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入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 意书。 二、方法 1.穿刺方法:所有患者手术当天人手术室后常 规监测五导联心电图、无创袖带血压、脉搏氧饱和度 和脑电双频指数(BIS)。先建立16G静脉通路用于动 脉置管前输液镇静,镇静药物为咪唑安定1~1.5
面外一平面内组(0一I组,先选择平面外技术穿刺,然后选择平面内技术穿刺,n=30)。记录2组桡动脉穿刺尝试次数、 穿刺时间、首次成功率和首二次成功率,并观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I—O组与O—I组比较,穿刺尝试次数f2(1,2) 次VS.1(1,3)次】和首次成功率(43.3%VS.5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I—O组穿刺时间较短[48.50(31.00,66.25)s VS.76.00(50.75,167.75)S1、首二次成功率较高(96.7%VS.66.7%)、并发症较少(血肿:10.0%VS.53.3%;桡动脉后壁穿 透:16.7%VS.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应用超声引导桡动脉穿刺技术时。先平面内后平面 外技术首二次成功率较高。操作时间较短,安全性高,是超声引导桡动脉穿刺技术的较佳策略。 【关键词】
万方数据
北京医学2013年第35卷第6期
套管针尝试置人套管:如有必要.重复以上顺序直至 套管置人桡动脉。 2组患者如出现桡动脉一个穿刺点几次尝试均 不成功时,可在前臂相对近心端选择第二穿刺点。 2.观察指标:尝试次数(每次进针直至针尖回 撤至皮下视为一次尝试.在同一切面只尝试一次.为 优化超声图像显示所做的针尖轻微抖动和调整均不 计人),首次成功率,首二次成功率,总体成功率,穿 刺时间(从套管针第一次进针至套管成功置人动 脉),套管针使用数量,后壁穿透例数(超声图像显示 套管针已穿过桡动脉后壁)。动脉周围血肿(超声图 像显示桡动脉周围低回声血肿声影)。 三、统计学方法 应用Excel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录入、检查. 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元±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双尾); 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QI,Q3)表示,组间比较 采用Mann—Whitney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z检验。
包括平面内技术和平面外技术。二者各有优缺点。目 前仅有少量文献比较超声引导桡动脉穿刺技术和传 统脉搏搏动触摸盲法穿刺技术【1-51.且很难见到平面 外和平面内技术优劣比较的文献.也未见到单一技 术引导穿刺首次不成功后如何提高二次成功率的文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 (邮编100730)
Success
rate at the first two attempts,shorter
eannulation
【Key words】
In-plane
Out-of-plane
Ultrasound-guided
Radial arterial cannulation
在急诊科、手术室和重症监护病房,有创动脉血 压监测广泛应用于危重患者的监测和治疗指导.其 中桡动脉穿刺测压是目前最为常用的有创动脉血压 监测技术。传统桡动脉穿刺通常采用脉搏搏动触摸 盲法穿刺技术.近年来兴起的超声引导下血管穿刺 技术作为传统桡动脉脉搏搏动盲法穿刺的替代或补 救措施.已逐渐应用于临床。超声引导血管穿刺技术
approaches.Methods Sixty elective cardiac surgical patients were random- group(n=30,radial arterial cannulation with in-plane technique foUowed by out—of—plane
technique)and the O-I group(n=30,radial arterial cannulation with out—of-plane technique folowed by in—plane tech-
nique).The
times of cannulation attempts,cannulation time,SUCCESS rate at first—time attempt and first two attempts were
平面内 平面外 超声引导 桡动脉穿刺
Ultrasound-guided radial arterial cannulafion
combined
with in-plane and
onmplane
approach
CHEN
Guang-jun,XU
Nan,TANG Shuai,et al
(Department of Anesthesiology,Peking Union Medical CoHege
group【48.50(31.00,66.25)s】compared
group[76.00(50.75,167.75)s,P<0.051.The
complications
were
success
rate
the first two attempt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96.7%VS.66.7%,P<0.05)and
better strategy compared with the time and less complications.
out-of-plane
ultrasound-guided radial arteria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