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结病变的病理学图片
淋巴结病理学ppt课件
![淋巴结病理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af5e91452ea551811a68703.png)
四、免疫组化技术
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没有免疫组化的辅助,简 直不可想象!抗体选择原则=形态基础+抗体特性
1、对淋巴结各种细胞的免疫表型和各种抗体深入的了 解,可以使抗体的应用达到出神入化的地步;
严格遵守制备淋巴结切片的技术至关重要!
1、标本切取后立即将新鲜标本送检; 2、收到标本后立即切开、取材; 3、对拟用于石蜡包埋的标本(厚度≤3mm为宜)置
于10%的福尔马林缓冲液(组织与固定液按1:4 ~5)中固定; 4、切片用锋利的切片刀,保持切片平整无刀痕,厚度 ≤5um,2~3μm是比较理想 ; 5、对新鲜淋巴结切面进行印片,是对组织切片检查有 用的补充。
故清晰可见。
(四)被膜及小梁
1、纤维被膜(纤维囊)通常较薄; 2、纤维组织由纤维被膜呈梁柱状插入淋巴结
(淋巴窦也紧挨着这些梁柱状纤维组织); 3、正常情况下,小梁状结构常不明显; 4、小梁存在,说明淋巴结结构未破坏或未完
全破坏。
第二节 淋巴结活检及注意事项
P
一、淋巴结部位的选择及切取要求
活检淋巴结部位的选择极为重要!!
一、淋巴组织的分布情况
பைடு நூலகம்、淋巴结的发育及功能特点
1、胚胎时期第二个月开始发生,为非常幼稚的淋巴管; 2、出生后皮质和髓质逐渐明显,数周后才出现初级淋
巴滤泡及浆细胞; 3、数月后婴儿的淋巴结即与成人相似,但功能尚不完善; 4、青春期后功能很强大; 5、次级淋巴滤泡的出现取决于抗原的刺激; 6、60岁以后,淋巴结功能退化明显。
※次级淋巴滤泡是抗原刺激B细胞的结果,有极向性,分明区和暗区
套区
1、由密集排列深染的小 淋巴细胞构成,多为记忆 细胞,有的是浆细胞的前 身; 2、形态和免疫组织化学 与初级滤泡的B细胞相同, 而与生发中心的B细胞不 同; 3、表达IgM+D,Bcl-2+, CyclinD1+。
常见淋巴结疾病及其超声表现ppt课件【40页】
![常见淋巴结疾病及其超声表现ppt课件【40页】](https://img.taocdn.com/s3/m/3323d5f1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3766c79.png)
2024/8/29
29
病例4
72岁女性,发现颈部肿物3月。肿物逐 渐增大伴疼痛,在当地医院抗炎后先缩小, 后又增大。
电子喉镜发现“右侧扁桃体肿物
2024/8/29
30
超声检查考虑淋 巴瘤可能
2024/8/29
31
五、转移性淋巴结肿大
2024/8/29
32
是全身各系统恶性肿瘤转移的主要途径之 一
回声:皮质所占比例增大,髓质回声消失或 者成细线状。门位明显偏心或者消失,特征 性回声改变为淋巴结内回声近似无回声的极 低回声。(此种病理改变基础为单一成分肿 瘤细胞克隆性增生,浸润所致,成分过于单 一,声阻抗过于均一所致)
2024/8/29
28
典型血流改变( CDFI ):淋巴结内血流信 号丰富,红、蓝色血流信号充满整个淋巴结。 CDE检查可见门部血管呈粗大主干状,从主 干血管发出许多分支伸向髓质和皮质,分布 于整个淋巴结。受病程和病变严重程度影响, 少数血供可以表现为稀少甚至无血供
血常规示:WBC 15.6×10E9
2024/8/29
13
首次检查示: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
2024/8/29
14
半个月后复查示: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考虑 淋巴结炎,左侧最大者考虑合并脓肿
临床穿刺可见脓液,细菌培养见金黄色葡萄球菌 穿刺活检:化脓性炎
2024/8/29
15
病例2
患者,男,50岁,发现左侧颈部多发 包块3年余
25
四、淋巴瘤
2024/8/29
26
是淋巴系统常见恶性肿瘤。男性多见,各 年龄段均可发生,国内以50~60岁发病 率高。主要侵犯淋巴结和结外淋巴组织, 以颈部淋巴结最常见。
分为两类,即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和霍 奇金淋巴瘤HD,我国以NHL多见。
淋巴结病理学 (1)
![淋巴结病理学 (1)](https://img.taocdn.com/s3/m/5d884465f5335a8102d220af.png)
2、对全身淋巴结肿大的病例,腋下或颈部淋巴 结可能更有意义,并尽量取该部位最大的淋 巴结,对巨大LN活检应行冰冻切片检查;
3、尽量选取同组深处淋巴结,其更能显示具有 诊断意义的特征;表浅的淋巴结可能仅表现 非特异性增生。
二、淋巴结标本的处理及制片要求
淋巴造血系统内容:
淋巴造血病理基础知识
■ 正常解剖学、组织细胞学及免疫表型特征
■ 淋巴结活检及注意事项
淋巴结炎症性/增生性疾病 恶性淋巴瘤
■淋巴瘤的诊断病理基础知识 ■非霍奇金淋巴瘤
淋巴结转移性肿瘤 脾脏疾病
■ 淋巴结基本病变
■ 淋巴瘤2008新分类 ■ 霍奇金淋巴瘤
如发生在骺端的多为巨细胞瘤;
发生在颌骨的多为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 病变多发伴骨质疏松及血钙增高者考虑甲状旁腺功
能亢进 。
二、问答题
3、简述骨巨细胞瘤的组织学要点
骨巨细胞瘤的组织学要点 (1)多核巨细胞分布均匀; (2)巨细胞的核与基质细胞的核相似; (3)巨细胞体积大,核数目多;
三、名词解释
1、Codman三角:成骨肉瘤肉瘤细胞侵及骨 皮质,将骨膜掀起与骨皮质间所形成的三角 形区。在肉眼和X-线对成骨肉瘤有一定诊断 意义。
织细胞; (3)如窦组织细胞增生伴淋巴结肿大:病毒性或
弓浆虫性淋巴结炎、传单; (4)淋巴瘤时被膜下因被瘤细胞长满而呈闭塞
状,甚至瘤细胞浸出被膜; (5)癌转移到淋巴结时首先进入被膜下窦; (6)间变大、Langerhans组织细胞增生症也可表
现为先侵犯淋巴窦。
六、单核细胞样B细胞反应
单核细胞样B细胞过去认为是未成熟的窦组 织细胞,免疫标记表面属于B细胞。淋巴窦内充 满具有圆形或棱角状核、胞浆透明的小淋巴细 胞,有时混有中性粒细胞。有时可有一些大细 胞,与边缘区B细胞的关系尚不明了,以前认为 来自后生发中心的B细胞,近来研究发现表明是 初始B细胞。
淋巴结病变
![淋巴结病变](https://img.taocdn.com/s3/m/5fd06498a98271fe900ef9ce.png)
淋巴结肿大淋巴结病变可分为:非肿瘤性淋巴结肿大(即各种感染和非感染因素产生的反应性增生);肿瘤性淋巴结肿大;介于良恶性之间的淋巴结肿大(如Castleman’s病)一、非肿瘤性淋巴结病变:可分为1、感染性疾病引起的局部和全身淋巴结病变(1)局灶性淋巴结病变:⑴病毒所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咽结膜炎,流行性角膜炎,巨细胞病毒,风疹,水痘,带状疱疹,接种后淋巴结炎,生殖期疱疹感染,人类疱疹病毒—6⑵细菌所致:猩红热,化脓,结核,梅毒,猫爪病,软下疳,鼠疫,兔热病,鼠咬热,炭疽,类鼻疽,鼻疽⑶衣原体所致:性病淋病肉芽肿,沙眼⑷立克次体所致:斑疹伤寒,立克次体病⑸原虫所致:弓形体病,利什曼病,非洲锥形虫病,南美锥形虫病⑹肠虫所致: 罗阿丝虫病⑺真菌所致:组织胞浆菌病,球袍子菌病,副球袍子菌病(2)广泛性淋巴结病变⑴病毒所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巨细胞病毒,麻疹,传染性肝炎,获得性免疫缺陷病,猩红热,粟粒性结核,布鲁杆菌病,钩端螺旋体病,梅毒(二期),类鼻疽,鼻疽,沙门氏菌病,麻风⑵衣原体所致:性病淋巴肉芽肿⑶立克次体所致:斑疹伤寒⑷原虫所致:弓形体病,利什曼病,非洲锥形虫病,南美锥形虫病⑸真菌所致:组织胞浆菌病,球袍子菌病,副球袍子菌病2、非感染性淋巴结病变和病因不明的淋巴结肿大:⑴药物性淋巴结病变(苯妥英纳、卡马西平、头孢菌素、扑米酮、舒林酸、乙胺嘧啶、开博通、水杨酸偶氮磺胺吡啶、阿替洛尔、奎尼丁、金制剂)⑵硅性淋巴结病变⑶Kawasaki 综合症(皮肤粘膜性淋巴结病变,川畸病):本病于1967年由日本川畸富作首先报告,又称急性发热性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症。
其主要临床表现是全身血管炎、急性发热和皮疹。
80%发生于4岁以下的孩子,1岁左右发病最多。
本病之病因目前尚不大清楚,可能与感染和免疫因素有关,最近认为逆转录病毒可能与本病有关。
临床症状:①持续5天以上的发热,热型不规则,可达39℃以上,抗生素治疗无效。
【内科学】淋巴瘤课件(1)
![【内科学】淋巴瘤课件(1)](https://img.taocdn.com/s3/m/03734e35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fb.png)
.
1
概念
淋巴瘤起源于淋巴结和淋巴组织,其发生大
多与免疫应答过程中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产生的
某种免疫细胞恶变有关,是免疫系统的恶性肿
瘤。
通常以实体瘤形式生长于淋巴组织丰富的组
织器官中,淋巴结、扁桃体、脾及骨髓是最易
受到累及的部位。
组织病理学上将其分为霍奇金病(Hodgkin
disease, HD ) 和 非 霍 奇 金 淋 巴 瘤 (Non
20%HD的里-斯(Read-Sternberg,R-S)细胞中
也可找到EB病毒。
.
3
㈡逆转录病毒—与淋巴瘤发病有密
切关系。
成人T细胞淋巴瘤——HTLV-Ⅰ。
T细胞皮肤淋巴瘤(蕈样肉芽肿)—— HTLV-Ⅱ。
㈢幽门螺杆菌——胃黏膜淋巴瘤
.
4
二. 宿主的免疫功能决定对淋巴瘤的易感 性
是指先天性和获得性免疫功能缺陷者易感 淋巴瘤。
按病理学分类的恶性程度,分别选择联合化疗
一、低度恶性组(相当于惰性淋巴瘤)
(一)Ⅰ-Ⅱ:一般釆用局部放射治疗。若包块较小,可
暂行观察。存活期近10年。
.
28
(二)Ⅲ-Ⅳ期
1、随访观察:疾病处于稳定状态,且无并发症出现, 则可暂时追踪观察。
2、单药治疗:对有全身症状者可单独给以苯丁酸氮 芥或环磷酰胺,每日服药以减轻症状。
13
临床表现 一. HD与NHL共同临床表现 1. 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局部肿块形成。 2. 可伴有相应器官压迫症状及体征。 3. 结外侵润表现:鼻咽部、肺、胃肠道、骨骼、皮肤 、 肝、脾等。当淋巴 瘤侵润血液和骨髓 时可形成淋巴细胞 白血病;侵润皮肤 表现为蕈样肉芽肿 或红皮病。 4. 全身症状: 发热、消瘦、盗汗、 最后恶病质。
淋巴组织肿瘤
![淋巴组织肿瘤](https://img.taocdn.com/s3/m/3663167d767f5acfa1c7cdad.png)
病理学(第9版)
二、非霍奇金淋巴瘤
(二)成熟B细胞肿瘤
2. 滤泡性淋巴瘤 多见于中老年人,主要表现为局部或全身淋巴结无痛性肿大。难以治愈,但在临床
上表现为惰性过程,病情进展缓慢。
低倍镜下肿瘤细胞常呈明显的滤泡样生长方式,滤泡大小形状相似,界限不清楚, 肿瘤性滤泡主要由中心细胞和中心母细胞组成,失去正常滤泡的结构。
淋巴结结构破坏,可见分支状的高内皮小静脉显著增生。副皮质区明显扩大,可见肿瘤细胞中 等大小,胞质淡染或透明,胞膜清楚,细胞异型性明显。
免疫组化表达生发中心辅助性T细胞标志,CD3、CD10、CXCL13、PD1、CD4阳性
病理学(第9版)
增生的淋巴组织中可见较多分支血 管,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2. 淋巴结结构被肿瘤性淋巴母细胞所取代,肿瘤细胞可浸润被膜和结外组织;瘤 细胞中等大,胞质稀少,核染色质均匀,可出现小核仁,核分裂象多见。
3. 表达原始细胞标记TdT和CD34,还可表达CD10、CD1a,分为T-ALL和B-ALL, B-ALL根据融合基因变异分为不同的基因亚型。
病理学(第9版)
病理学(第9版)
胃MALT,可见淋巴组织在胃黏膜中弥漫增生, 累及黏膜全层,围绕分布在淋巴滤泡的周围
胃MALT的淋巴上皮病变,可见肿瘤性 淋巴细胞在黏膜上皮细胞之间簇状浸润
病理学(第9版)
二、非霍奇金淋巴瘤
(二)成熟B细胞肿瘤
6. 浆细胞肿瘤及其相关疾病
临床表现:50~70岁发病,临床表现主要由肿瘤性浆细胞的器官浸润所引起,尤其是骨的浸润;正常体 液免疫受到抑制;骨骼破坏和溶骨病损可造成骨痛、病理性骨折;贫血、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单克隆 轻链蛋白尿损害肾小管导致肾衰竭。
中等大、形态单一的淋巴细胞弥漫性浸润;瘤细胞核圆或卵圆形,核内有2~4个小核仁,染色 质粗糙,核分裂象较多;瘤细胞之间散在分布着胞质丰富而透亮的反应性巨噬细胞,构成所谓 “满天星(starry sky)”图像。
第六章 淋巴-网状内皮细胞系统病理学
![第六章 淋巴-网状内皮细胞系统病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141ca6c7647d27284a735180.png)
病解···········第六章淋巴-网状内皮系统病理学第一节淋巴结炎淋巴结炎(lymphadenitis)是淋巴结受到病原体及其毒性产物或其他异物等因素刺激而引起的炎症。
根据淋巴结炎发生经过,可分为急性淋巴结炎和慢性淋巴结炎。
一急性淋巴结炎(acute lymphadenitis)(一)浆液性淋巴结炎(二)出血性淋巴结炎(三)出血性坏死性淋巴结炎(四)化脓性淋巴结炎(一)浆液性淋巴结炎(serous lymphadenitis)又叫单纯性淋巴结炎或卡他性淋巴结炎或窦卡他。
1. 病因:多见于急性传染病初期,且常表现为全身性淋巴结炎。
2. 病理变化眼观:淋巴结肿大,包膜紧张,质地柔软,切面隆起湿润,流出多量淡黄色清亮的液体,颜色淡红或黄白色。
镜检:毛细血管扩张,充满红细胞,淋巴窦扩张,含有多量浆液、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和少量中性粒细胞、红细胞、浆细胞;窦壁细胞肿大、增生、脱落。
淋巴小结、副皮质、髓索初期变化不大,随着炎症的发展,生发中心扩张,周围、副皮质、髓索处淋巴细胞增生而扩大。
由于淋巴窦扩张,内含大量浆液、巨噬细胞,窦壁细胞肿大、增生、脱落。
所以又叫窦卡他或卡他性淋巴结炎。
3. 结局(1)恢复——病原消除以后,充血消失,水肿吸收,增生渗出的细胞变性坏死被吸收或带走,经过增生而恢复。
(2)慢性——病原未除,反复作用而转为慢性淋巴结炎。
(3)恶化——病原进一步作用,恶化转为出血性或化脓性淋巴结炎。
(二)出血性淋巴结炎指以大量红细胞渗出为特征的淋巴结炎,叫出血性淋巴结炎。
1. 病因:多为单纯性淋巴结炎恶化而来,多见于猪瘟、猪巴氏杆菌病、牛气肿疽、恶性水肿等传染病。
2. 病理变化眼观:肿大,质地柔软,切面隆起,湿润,呈大理石样花纹(大理石样变),严重时呈暗红色或黑红色。
镜检:除有浆液性淋巴结炎的变化外,最特征的是血管扩张、充血、出血,淋巴窦里出现大量红细胞,严重者淋巴结可被红细胞全部占据,淋巴细胞残缺不全,呈血肿样。
病理学诊断基础图片 (1)
![病理学诊断基础图片 (1)](https://img.taocdn.com/s3/m/286692dcfc4ffe473368abd5.png)
病理学诊断基础图片病理基本病变是病理诊断的基础,这里收集了一部分但愿对初学者有一定帮助。
1、核沟2、HP感染3、腱鞘巨细胞瘤中的“多核巨细胞”及“含铁血黄素”4、泡状核细胞(最醒目的核呈空泡状、核仁嗜酸的大细胞)5、菊形团(五星指示)6、泡沫细胞7、肝细胞小泡型脂肪变8、血栓9、肝细胞核空泡变性(糖原核)10、梭形细胞的栅栏状排列11、正常鳞状上皮细胞之间的细胞间桥12、玻璃样变性13、子宫内膜腺癌图示子宫内膜腺癌。
棕褐色不规则的肿块充满子宫腔并向肌层浸润。
大多数病人发病年龄在55-60岁之间,极少发生于40岁以下。
主要危险因素是长期过多雌激素的刺激。
雌激素升高导致内膜增生,并促使癌发生。
无排卵性月经周期、肥胖、分泌雌激素的卵巢肿瘤、未育、外源性雌激素治疗,都能增加子宫内膜腺癌发生的危险。
高血压、糖尿病也是其危险因素。
绝经期后不规则的阴道流血可能是其仅有的征象。
子宫无明显增大。
大多数子宫内膜腺癌局限于子宫(即Ⅰ期),其五年存活率为90%。
The irregular tan mass filling the endometrial cavity and infiltrating into the myometrium of the uterus is an endometrial adenocarcinoma, seen to be moderately differentiated microscopically. Most patients with this neoplasm are 55 to 65 years of age, and rarely younger than 40 years. The major risk factor for this carcinoma stems from prolonged estrogen stimulation. Conditions that lead to increased estogenic exposure can produce endometrial hyperplasia, from which a cancer can arise. Anovulatory cycles, obesity, estrogen-producing ovarian tumors, low parity or nulliparity, and exogenous estrogen therapy can all increase the risk for endometrialadenocarcinoma in this manner. Hypertension and diabetes mellitus are also risk factors. Irregular postmenopausal bleeding may be the only sign, and the uterus may not be significantly enlarged. Most endometrial adenocarcinomas are confined to the uterus (Stage I) with a 5-year survival around 90%.14胆石症伴有胆固醇结石的胆石症患者。
内科学淋巴瘤PPT课件
![内科学淋巴瘤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bff7b92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92.png)
HL与NHL的比较
鉴别点 年龄 起病
结外侵犯
播散 肝脾肿大 皮肤损害
预后
HL 青年多,儿童少 60-80%以无痛性颈锁 骨上淋巴结肿大为首发 表现,其次为腋下 可有,多为病情后期,
生物治疗:单克隆抗体/干扰素/抗HP 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
最大限度杀灭肿瘤细胞,取得长期缓解及无病存活
治疗/放化疗/HL
IA,IIA期:扩大野照射 IB,IIB,III,IV期:联合化疗为主,可局部
照射 方案:MOPP(氮芥或环磷酰胺+长春新碱
+甲基苄肼)或ABVD(阿霉素+博莱霉素+ 长春碱+甲氮咪胺) HL是第一种用化疗可以治愈的恶性肿瘤
其他治疗
手术治疗
预后
预后与细胞类型及分期相关
HL:5年生存率:淋巴细胞为主型94.3%; 淋巴细胞削减型27.4%;I期与II期90%,IV 期31.9%
NHL:还与年龄,结外病变,LDH升高等有 关
PET/CT:淋巴瘤疗效和预后评估价 值几何?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作为常用的分 子影像技术,采用与生物体内分子类似的 放射性药物,观察活体的生物学变化。 PET/CT整合了功能分子影像与解剖结构 影像,具有高敏感性、高特异性和高对比 度的优点,从不同角度提供了病变的生物 学特征信息,已成为临床肿瘤分期和治疗 后再分期的常用方法,而且其在很多肿瘤 的疗效和预后监测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病理分型/霍奇金淋巴瘤
组织学发现R-S细胞为特征 四种病理类型:淋巴细胞为主型、结
病理学:淋巴造血系统疾病
![病理学:淋巴造血系统疾病](https://img.taocdn.com/s3/m/0f5ef9fbad51f01dc281f15e.png)
(二)成熟(外周)B细胞肿瘤
1、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
属B细胞性惰性肿瘤,老年(大于50岁)
• 淋巴结结构破坏,由大小较一致的肿瘤性小淋
巴细胞代替 • 肿瘤累及淋巴结、骨髓、脾和肝 • CD19,CD20,CD5, CD23等标记阳性
18
• 血中低γ球蛋白,免疫异常 • 症状不明显,淋巴结、肝脾肿大,血白 细胞数增多(CLL明显) • 预后:惰性经过,但治愈不易 • 可进展为侵袭性更强的肿瘤
19
2.滤泡性淋巴瘤(FL)
• 来源于滤泡生发中心细胞的B细胞ML,低度恶 性,中年人,25-45% • 镜下:滤泡样生长方式,滤泡大小形状相似, 取代淋巴结正常结构,瘤细胞由中心和中心母 细胞组成,分1~3级 • 免疫学标记和遗传学特点:CD19、CD20、 CD10,bcl-2表达,t(14;18)
正常结构 全部或大部消失 免疫组化 bcl-2 (+)
• 中年人多见 • 全身多个淋巴结无痛性肿大,就诊时较 晚期,骨髓受累 • 惰性,不易治愈,30%可发展为弥漫大B 细胞淋巴瘤
3.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DLBL
• 占30-40%,最常见类型。 • 镜下:正常结构破坏,被弥漫性肿瘤组织取代。肿瘤 细胞较单一,体积较大。细胞形态多样,中心母,免 疫母,浆母,间变大细胞。 • CD19 、CD20、 CD79a 、Bcl-6(+),TdT(-)
病理学
淋巴造血系统疾病
附属二院 病理科
淋巴组织
胸腺、脾、淋巴结(最广泛)
淋巴造 血系统
淋巴组织:扁桃体、腺样体、肠黏膜固 有层淋巴小结群
髓样组织:血细胞(骨髓-干细胞,血液中)
贫血,白细胞减少症, 血小板减少症 淋巴结反应性增生 白细胞增多症 血小板增多症
病理学实验大体标本图片和描述
![病理学实验大体标本图片和描述](https://img.taocdn.com/s3/m/eeb5cf2208a1284ac9504342.png)
病理学实验大体标本图片和描述左心室肥大(心肌肥大)心脏体积增大,室壁厚达2.0厘米心肌萎缩心脏体积缩小,左心室壁变薄,冠状动脉主干及其分支呈蛇形弯曲肾盂积水肾外形体积增大,切面肾盂及肾盏均扩大成囊状,可见一褐色结石脂肪肝肝体积增大,包膜紧张,边缘钝圆。
表面及切面均呈土黄色,质软。
肝混浊肿胀切面边缘略有外翻,孔隙部位略显塌陷肺胸膜玻璃样变胸膜部分明显增厚、色灰白,质韧,似半透明感肋骨上胸膜玻璃样变肋骨上胸膜增厚,灰白色,质韧脾梗死切面可见有不规则坏死灶,表面上可见灰白色病灶足干性坏疽足前1/3呈黑褐色,干燥,体积略小,与正常组织间有较明显的分界线肺结核及空洞形成近肺尖部见一1.5X2厘米坏死灶槟榔肝切面上见红黄相间的斑纹,状似中药槟榔慢性脾淤血脾脏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包膜紧张脑出血内囊及侧脑室区域,有约6X5厘米的,形状不规则的黑褐色病灶下肢小静脉内血栓形成静脉管腔内有暗红色条状固体物质填充肺动脉血栓栓塞肺动脉内可见有暗红色块状物填塞于其中肾癌及肺动脉癌栓栓塞右肾明显增大,下极有一较大、灰白色、类圆形肿块。
肺动脉左分支内有一灰白色栓子蛔虫栓塞顺右心室上端切口可见一条蛔虫正由右心室钻入肺动脉肠出血性梗死(肠扭转)肠袢呈灰褐色、无光泽、干燥、质脆急性重型肝炎体积明显缩小,包膜皱缩,边缘锐薄,左叶尤为显著绒毛心表面有大量纤维素渗出,细索状,似绒毛纤维素性结肠炎(痢疾)整个粘膜面因有纤维素蛋白假膜附着,呈糠皮样外观大叶性肺炎肺的上叶体积增大,色灰白,实变细菌性肝脓肿切面见有若干个大小不一的空腔肺多发性小脓肿肺表面可见散在分布的境界较清楚的约米粒大小的病灶,呈暗红色化脓性脑膜炎体积大的为异常脑,脑沟、脑回不明显化脓性阑尾炎阑尾肿大变粗,浆膜血管扩张充血,表面被覆一层脓性渗出物而显得粗糙坏疽性阑尾炎浆膜面覆盖大量脓性渗出物。
阑尾的一段显著变粗,部分已坏疽呈黑灰色慢性胆囊炎胆囊体积增大,胆囊壁明显增厚,内有蛔虫体脂肪瘤分叶状,色黄,质软乳腺癌切面见形状不规则结节状肿块。
1.淋巴结
![1.淋巴结](https://img.taocdn.com/s3/m/ff418a5c9ec3d5bbfd0a74db.png)
3.淋巴结功能
(1)滤过淋巴液 (2)参与免疫应答
体液免疫应答(B 细胞) 细胞免疫应答(T 细胞)
谢谢
淋巴结
1.淋巴结结构
髓质
皮质
被膜
淋巴结光镜图
(1)皮质
浅层皮质(peripheral cortex) 深皮质(deep cortex)
(副皮质区 paracortical zone) 皮质淋巴窦
浅层皮质
深层皮质
深层皮质
毛细血管后微静脉 (postcapillary venule)
淋巴细胞
红细胞
皮质淋巴窦
小梁周窦
被d) 髓窦(medullary simus)
髓索
髓窦
巨噬细胞
髓窦 网状细胞
窦内皮细胞
髓索
淋巴细胞
2.淋巴细胞再循环(recirculation of lymphocyte)
意义:传递抗原信息,有利于发现、识别抗原和肿瘤细胞,提高免疫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特异性淋巴结炎 non—specific lymphadenitis
滤泡间可见免疫母细胞和大、小裂核细胞及吞噬核碎片的组织细胞。
非特异性淋巴结炎non—specific lymphadenitis2
淋巴滤泡反应性增生,体积增大,数目增多。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肺燕麦细胞癌淋巴结转移
metastasis of oat cell carcinoma of lung
淋巴结转移癌 metastatic carcinoma in lymph node2
前一病例免疫组化ema染色,淋巴结内异形肿瘤细胞阳性。
淋巴结转移性癌 metastatic carcinoma of lymph node1
边缘窦内可见异型的肿瘤细胞浸润。
淋巴结转移性癌 metastatic carcinoma of lymph node2
胃印戒细胞癌淋巴结转移
metastasis of signet ring carcinoma of stomach
细针穿刺。印戒细胞癌细胞内可见粘液,胞核被挤向一边。
血管滤泡性淋巴结增生,浆细胞型
滤泡间有大量浆细胞增生。
血管滤泡性淋巴结增生,透明血管型
淋巴滤泡增大,滤泡内外小血管增生且透明变性,可见小血管 从滤泡外进入滤泡内,增生的淋巴细胞在滤泡周呈同心圆排列。
视野中央可见r-s细胞样的双核细胞
淋巴结恶性黑色素瘤转移metastasis of a melanoma1
淋巴结被黑色肿瘤组织取代。
淋巴结恶性黑色素瘤转移 metastasis of a melanoma2
转移性肿瘤细胞中可见黑色素颗粒(箭头↑)。
淋巴结反应性增生 lymphoid hyperplasia1
喉癌转移,左淋巴结明显肿大,右侧见灰白色结节状转移性肿瘤组织。
淋巴结转移性癌 metastatic carcinoma of lymph node3
淋巴结内腺癌转移。
淋巴结转移性癌 metastatic carcinoma of lymph node4
乳腺癌右腋窝淋巴结转移,癌组织取代正常结构,呈白色,有出血坏死倾向。
淋巴结t区见散在的类上皮细胞团。
淋巴结弓形体病 toxoplasmic lymphadenopathy3
淋巴结结构破坏,其内见成团的上皮样组织细胞,胞浆内可见红染的弓形体滋养体。
淋巴结含铁血黄素沉积症 hemosiderosis of lymph mode
淋巴窦内充满吞噬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
淋巴结何杰金氏病伴结核样肉芽肿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结病
angioimmunoblastic lymphadenopathy3
淋巴结结构破坏,大量淋巴细胞、免疫母细胞、浆细胞与 上皮样细胞浸润。其间可见树枝状的小静脉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 histiocytic necrotizing lymphadenitis1
典型病变是在滤泡间t细胞区出现境界不清的凝固 性坏死灶,周边有吞噬细胞碎片的组织细胞。
淋巴滤泡增大明显,主要为生发中心及其间的淋巴细胞增生。
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结病 immunoblastic lymphadenopathy
主动脉旁淋巴结肿大并融合。
皮病性淋巴结病 dermatopathic lymphadenopathy1
单箭头为郎罕氏细胞,双箭头为吞噬色素的组织细胞。
皮病性淋巴结病 dermatopathic lymphadenopathy2
慢性淋巴结炎 chronic lymphadenitis2
滤泡数量增加,生发中心增大。
慢性淋巴结炎 chronic lymphadenitis
扩张的淋巴窦内可见大量组织细胞增生,窦内皮细胞增生伴浆液性渗出。
免疫反应淋巴结lymph node after complex immune reaction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 histiocytic necrotizing lymphadenitis2
淋巴结内可见泡沫细胞。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 histiocytic necrotizing lymphadenitis3
组织细胞体积较大,核有一定异型性,可见被吞噬细胞碎片。
淋巴滤泡周围积聚大量指突状网状细胞,指状突网状细胞胞浆空亮。
皮肤病性淋巴结病 dermatopathic lymphadenopathy2
免疫组化s-100染色,指状突网状细胞s-100染色阳性。
肾腺癌淋巴结转移 metastasis of adenocarcinoma of kidney
细针穿刺,可见胞浆透明的腺癌细胞。
细针穿刺,瘤细胞成团分布,近似裸核状态。
急性淋巴结炎 acute lymphadenitis
淋巴结边缘窦内见大量的中性粒细胞
淋巴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lymph node in infectious mononucleosis1
淋巴结内见大量分化较好的组织细胞。
淋巴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lymph node in infectious mononucleosis2
淋巴结病变
窦组织细胞性增生性巨大淋巴结病
sinus histiocytosis with massive lymphadenopathy1
淋巴窦扩张,其间充满组织细胞。
窦组织细胞增生性巨大淋巴结病
sinus histiocytosis with massive lymphadenopathy2
高倍镜下见淋巴窦内可见大量组织细胞。
滤泡间组织细胞大量增生。
皮病性淋巴结病 dermatopathic lymphadenopathy3
吞噬色素的组织细胞和指突状细胞。
皮病性淋巴结病 dermatopathic lymphadenopathy4
组织细胞内见棕黑色色素颗粒
皮肤病性淋巴结病 dermatopathic lymphadenopathy1
血管免疫母细胞型淋巴结病
angioimmunoblastic lymphadenopathy1
小血管呈树枝状增生,其间可见免疫母细胞及浆细胞浸润。
血管免疫母细胞型淋巴结病
angioimmunoblastic lymphadenopathy2
增生的免疫母细胞核大,卵圆形,核仁明显。胞浆空亮,内皮细胞肿胀。
淋巴结结核 tuberculous lymph node2
颈部淋巴结可见灰白色结核结节,部分钙化。
淋巴结结核 tuberculous lymph node3
切面见淋巴结增大,呈干酪样坏死。
淋巴结转移癌 metastatic carcinoma in lymph node1
膀胱癌腹股沟淋巴结转移。淋巴结结构破坏、 纤维化,残留淋巴结内散在异形肿瘤细胞。
tuberculoid granuloma in hodgkin s lymphoma node
肉芽肿由上皮样细胞与langhans巨细胞组成,无干酪 样坏死。淋巴结其他部分见典型的reed——sternberg细胞。
淋巴结结核 tuberculous lymph node1
结核肉芽肿及其中心干酪样坏死。
窦组织细胞增生性巨大淋巴结病
sinus histiocytosis with massive lymphadenopathy3
耳后.下颌下淋巴结明显肿大。
窦组织细胞增生性巨大淋巴结病
sinus histiocytosis with massive lymphadenopathy4
肿大淋巴结相互融合,切面呈灰黄色,伴出血坏死。
可见组织细胞(空心箭头),嗜碱性肥大细胞(箭头↑)1。
淋巴结反应性增生 lymphoid hyperplasia2
可见组织细胞(空心箭头),嗜碱性肥大细胞(箭头↑)。
淋巴结弓形体病 toxoplasmic lymphadenopathy1
类上皮细胞聚集成团。
淋巴结弓形体病 toxoplasmic lymphadenopathy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