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绿地系统规划专题.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斑块总数来看,附属绿地景观类型的斑块占绝对优势, 达19100个,占87.4% 锦江区、成华区和武侯区的绿地景观类型较齐全,其余三 区都缺乏风景林绿地。
2004年成都市六区绿地景观斑块数量一览表
景观类 型
锦江区 青羊区 金牛区 武侯区
公园绿地 361 308 130 390
生产绿地 160 0 31 64
• 3.2.1.4 西北方向 • 由中心城区金牛区和郫县组团构成。金牛 区,在六中心城区中人口最多,绿地各指 标居中等,其中道路绿地较少。郫县组团 由于与都江堰相连,其地势较高,地貌类 型较多,因此,总的来说,该区域的绿地 状况较好,基本骨架已形成。
• 3.2.1.5 东南方向 • 由锦江区和龙泉驿组团构成。锦江区人均公园绿 量最小,仅为7.25m3/人,绿地斑块形状较为规则。 龙泉驿组团的绿地率仅有12.18%,人均公园绿地 4.92 m2/人。说明该区域内绿地数量和质量都较 差。 • 东南部是成都市总体规划发展的方向,然而,不 论从城市绿地状况还是城市热岛的分布(有专门 一节分析)状况来看,这一区域的人居环境都不 甚满意。
• • • •
3.2.2.4 西北方向 ① 通过都江堰水系加强水网绿地的建设。 ② 加宽成灌高速公路等道路绿地的建设。 ③ 通过郫县组团的绿地等各项事业的建设和发 展,将金牛区的人口疏散一部分到该组团,同时 通过对金牛区的旧城改造,扩大公园绿地面积, 提高各类绿地的三维绿量。
• 3.2.2.5
东南方向
成温公路
天府
块状热量区
成 雅 公 路
成渝公路
• 3、分布特征
下 午 中 心
极点少,均值宽 多中心, 热岛中心昼夜交替变化
二环路
5个极点
深夜热岛中心
绕城高速路
左注 下: 角图 为中 森白 林色 低区 温为 区低 。温 分 布 区 。 右 上 角 为 水 体 低 温 区 ,
㈣ 城市绿地结构布局现状分析
3.2 都市区(中心城区+六组团)
• 3.2.1 结论 • 3.2.1.1 东北方向 • 该区由中心城区的成华区+新都-清白江 组团构Fra Baidu bibliotek。由于成华区绿地数量和质量都 较好,新都-清白江组团的三维绿量也达 到2.29×107m3,加之成都市的主风方向是 北北东,因此这一地段有良好的绿地基础 和气象条件。但还未形成完整的绿地网络 布局。
第三章 市域绿地系统规划
一、市域绿地系统规划 由7个子系统组成: ㈠山地绿地系统 纵贯都江堰市、崇州、大邑、邛崃、彭州的龙门山脉 绿地系统,包括市域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和森林 公园 ㈡丘陵绿地系统 包括市域东部、金堂、龙泉驿区及青白江的部分地区
成都城市区位图
㈢平原绿地系统 主要包括连片的生态农业示范区和城市发展外围 的块状农田 ㈣城镇绿地系统
两核-以成都市中心城区和都江堰城区作为市域绿地 系统的核心 两圈-构筑中心城区绿色生态屏障。绕城高速两侧绿 地,各宽500米,面积84km2。城郊公路联系成都市 主城区的郫县等外围组团,两侧各宽50米绿带。
两带: 龙门山和龙泉山脉,构筑两条市域生态环境保 护带 两网: 河流水系,构筑“蓝脉绿网” 多廊: 建立龙门山脉生态走廊,龙泉山脉生态廊道, 沿白河以及下游的沱江建立市域北部的生态廊道、 沿南河-牧马山-黄龙溪一线建立生态廊道,沿 金马河建立纵贯市域西北-东南的生态廊道。
成都城市绿地景观总体结果分析
由此结果可见,成都中心城区附属绿地占该区绿地总量 的三分之一多, 而公园绿地和以风景林为主的其它绿地占有率仅为百分 之二十左右。
六个组团的绿地景观类型面积仍是以附属绿地为主, 生产绿地面积较大.
成都城市绿地斑块数量分析
• 重点对中心城区的六区,即成华区、锦江 区、武侯区、青羊区、金牛区和高新区绿 地斑块进行分析。通过计算结果为:六区 绿地不同类型斑块总数为21862个
• 第五章 城市园林绿地分类规划
• 第六章 水系绿地规划
• 第十二章 附录
规划期限: 近期: 2003~2010年 中期:2011~2015年 远期:2016~2020年 规划范围与规模: 第一层:市域范围,面积:12390km2 第二层:主城区,5城区+高新区+6个周边组团, 面 积3681km2 第三层:中心城区,绕城高速以内,面积: 598km2
• 3.2.2.3 西部方向 • ① 通过旧城区的改造,增加公园绿地面积和提 高绿地的绿量; • ② 可将一部分居民迁移到温江组团去,减小青 羊区人口压力,从另一方面增加该区人均公园绿 地。 • ③ 利用温江现有绿地率较高的基础条件,适当 增加其它绿地类型和面积,以丰富绿地类型的多 样性,减小各类型不平衡的局面。 • ④ 以成温高速公路、江安河、青水河等为绿地 网络主骨干,建立完善的绿地网络系统,提高整 个区域的绿地系统功能。
防护绿地 69 94 111 27
附属绿地 2462 2543 3931 3519
风景林地 1 0 0 1
小计 3053 2945 4203 4001
成华区
高新区 总计
453
323 1965
2
36 293
0
114 415
5560
1085 19100
87
0 89
6102
1558 21862
3 结论与建议
• ① 充分发挥府河和东风渠等水系的环境改善作用,建立 水系绿色网络系统,增加沿河两岸的绿带建设。 • ② 增加公园绿地、防护绿地和生产绿地的面积,尤其要 提高公园绿地的质量,尽量用乔木树种,营造自然式群落 结构。 • ③ 以成渝高速公路和府河、东风渠等道路、水系为绿地 网络主干,建设公路绿带和水系绿带,将该区域和其它区 域的绿地联接起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充分发挥系统的 整体作用和综合作用。 • ④ 在今后的城市建设中,减少城市建筑密度,增加城市 绿地面积和提高质量,以减缓城市热岛效应。 • ⑤ 控制该区域内工业污染排放以及减少能源的消耗,提 高能源利用率也是降低城市热岛效应的有效途径。
2 成都城市绿地景观格局分析
•具体指标包含: •城市绿地景观单元特征指数,如绿地斑块面积、周长、斑 块数量等
2 成都城市绿地景观格局分析
• 2.1 成都城市绿地景观构成分析 • 范围面积为 750km2 的中心城区和周边七 个组团
成都城市绿地景观总体结果分析
在成都城市中心城区750km2内,
绿地景观面积共计83.29 km2,
包括中心城6区和温江等10个城镇部分
㈤河网绿地系统
成都市域范围的水库、湖泊、河流、灌渠等
㈥交通道路绿地系统
包括:
高速公路、高等级公路、铁路轨道、风景区 公路以及市域范围内其它等级的公路 ㈦风景区和自然保护区系统 3个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和森林公园
二、绿地空间结构:
总体结构为:
两核、两圈、两带、两网、多廊
• 3.2.1.3 西部方向 • 是由中心城区的青羊区+温江组团构成。青羊区 人均绿量最低,道路绿地较少。各类绿地在分布 和量上不平衡。 • 温江组团虽然绿地率和人均公园绿地较高,分别 为36.58%和8.74m2/人,但这一区域的绿地构成 极不平衡,主要贡献是生产绿地,占总量的72.8%, 而防护绿地仅占总量的0.03%。 • 该区绿地没有形成良好的绿地网络,没有充分发 挥水系的作用。
• 1 成都市城市绿地景观分类
• • • • • 1.1 成都城市绿地景观分类原则 1.1.1 尺度原则 1.1.2 功能原则 1.1.3 形态结构原则 1.1.4 生态等级原则
㈣ 城市绿地结构布局现状分析
1.2 成都市城市绿地景观分类 5大类, 公园绿地、 附属绿地、 生产绿地、 防护绿地 其它绿地
成都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2003~2020年)
• • • • 第一部分 规划文件 规划文本 规划说明书 规划图集
成都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3-2020) 说明书
• 第一章 概况及现状分析 • 第二章 规划总则 • 第三章 市域绿地系统规划 • 第四章 城市绿地系统结构 布局与分区 • 第七章 树种及其他植物材料规 划 • 第八章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 规划 • 第九章 古树名木保护规划 • 第十章 近期建设规划 • 第十一章 规划实施的对策和建 议
㈡ 现状绿地概况
• 总体评价: 已具备多类型的绿地,布局较为合理,点线 面结合,城乡结合,平面立体结合,绿化建 设与城市建设同步,环境效益明显,景观较 优美,形成初步完整的城市绿地系统。
㈢城市热岛效应分析
1、分布格局
少
热岛平均强 度 2~ 4℃
少
多
多
• 2、分布方式
成彭公路
老 川 陕 路
块、线 为主 点、团 较少
其中公园绿地18.39 km2 ,占总绿地面积的22.08%; 附属绿地26.19km2,占总绿地面积的31.44%; 防护绿地7.23 km2,占总绿地面积的8.68%; 生产绿地11.16km2,占总绿地面积的13.40%; 其它绿地(主要为风景林绿地和部分湿地)20.32km2, 占总绿地面积的24.40%; 绿化总覆盖率为32.90%,绿地率30.39%,人均公园绿 地7.32 m2/ 人。
㈥城市绿地发展的优势、潜力和挑 战
㈡现状绿地概况
三环路、西沿线、浣花溪、北郊森林公园、沙河公园等大型绿地 建设
2003年统计,到2004年4月:
中心城: 绿地8328.64hm2,绿地率29.34%,绿化覆盖率32.14 %,人均公园绿地6.03m2;
主城区: 绿地总面积10893.84hm2,绿地率30.39%,绿化覆盖 率32.9%,人均公园绿地7.32m2;
3.2.2 建
议
• 3.2.2.1 东北方向 • ① 一方面要增加新都-清白江组团的绿地面积, 另一方面要提高成华区和组团的绿地质量。具体 说就是要增加三维绿量,以乔木为主,复层多样 的自然群落结构,类型上以防护和风景林、释氧 林等为主,形状上以大型块状斑块为主,绿地斑 块形状要尽量自然复杂。 • ② 建议以成绵高速公里、成俞铁路以及沙河和 东风渠等道路和水系为骨架,健全绿地网络构架。
• 3.2.2.2 西南方向 • ① 在高新区内增加大型斑块,最好是增加公园 和风景林绿地,通过道路绿地的建设,联接小斑 块,以降低斑块的破碎度。 • ② 武侯区,结合旧城区和道路改造增加公园面 积。 • ③ 在华阳、双流两组团中,以自然地貌、水系 为依托,建立大面积的块状和带状绿地,以乔木 为主,绿地类型以防护绿地、风景旅游绿地和公 园绿地为主。
• 3.1.2.1 增加以风景林绿地为主的其它绿地和公 园绿地类型斑块数量与面积。 • 3.1.2.2 增强中心城区各类绿地斑块的自然形和 复杂性。 • 3.1.2.3 增强各类绿地系统结构的复杂性,增加 群落的成层性,以提高绿地系统功能。 • 3.1.2.4 增加各类绿地斑块面积,尤其是公园绿 地的面积。 • 3.1.2.5 在中心城区,通过绿色廊道建设或旧城 改造等办法,加强斑块之间的联结,降低绿地斑 块的破碎度。
第四章 城市绿地系统结构 布局与分区
一、主城区绿地系统总体布局结构
总体布局为:
组团隔离 在主城区各组团之间,组团与中心城市之间 绿轴导风 在主城区的主风方向,即新都-青白江组团和 郫县组团之间,新都-青白江组团与龙泉驿组 团之间,设置气流通道,形成城市绿系轴心地 带和释氧源
• 3.1 中心城区 • 3.1.1 结论 • 3.1.1.1 绿地斑块数量不少,但分布与布局极不 平衡,以附属绿地占绝对优势。 • 3.1.1.2 绿地斑块形状规则,缺乏自然形状,人 工痕迹较重,复杂形不够。 • 3.1.1.3 绿量不高,缺乏乔木为主的复层群落结 构,三维绿量较低。
3.1.2 建议
第一章 概况与现状分析
• 一、概 况
㈠自然条件
1、地理位置
㈡社会经济条件
1、城市沿革
2、地形地貌
3、水系河流 4、地质土壤 5、气候条件 6、生物资源
2、成都园林绿化的历史发展
3、行政区划与人口 4、经济发展
7、旅游资源
• ㈢环境状况
二、城市绿地现状与分析
1、水环境
2、大气环境
3、酸雨
㈠城市绿地发展概况 ㈡现状绿地概况 ㈢城市热岛效应分析 ㈣城市绿地结构布局现状分析 ㈤现状主要存在问题
• 3.2.1.2 西南方向 • 是由中心城区的高新区、武侯区+华阳、双流组 团构成。华阳区组团是成都市房地产开发的热点, 也是成都市民休闲度假的常去之地;双流有四川 最大的国际机场。然而高新区总绿量最小的,斑 块密度也是最大的。武侯区人均公园面积最小。 两组团的绿地基础较差,并且这一区域内没有高 质量的绿地,也缺乏大块状的公园绿地。
2004年成都市六区绿地景观斑块数量一览表
景观类 型
锦江区 青羊区 金牛区 武侯区
公园绿地 361 308 130 390
生产绿地 160 0 31 64
• 3.2.1.4 西北方向 • 由中心城区金牛区和郫县组团构成。金牛 区,在六中心城区中人口最多,绿地各指 标居中等,其中道路绿地较少。郫县组团 由于与都江堰相连,其地势较高,地貌类 型较多,因此,总的来说,该区域的绿地 状况较好,基本骨架已形成。
• 3.2.1.5 东南方向 • 由锦江区和龙泉驿组团构成。锦江区人均公园绿 量最小,仅为7.25m3/人,绿地斑块形状较为规则。 龙泉驿组团的绿地率仅有12.18%,人均公园绿地 4.92 m2/人。说明该区域内绿地数量和质量都较 差。 • 东南部是成都市总体规划发展的方向,然而,不 论从城市绿地状况还是城市热岛的分布(有专门 一节分析)状况来看,这一区域的人居环境都不 甚满意。
• • • •
3.2.2.4 西北方向 ① 通过都江堰水系加强水网绿地的建设。 ② 加宽成灌高速公路等道路绿地的建设。 ③ 通过郫县组团的绿地等各项事业的建设和发 展,将金牛区的人口疏散一部分到该组团,同时 通过对金牛区的旧城改造,扩大公园绿地面积, 提高各类绿地的三维绿量。
• 3.2.2.5
东南方向
成温公路
天府
块状热量区
成 雅 公 路
成渝公路
• 3、分布特征
下 午 中 心
极点少,均值宽 多中心, 热岛中心昼夜交替变化
二环路
5个极点
深夜热岛中心
绕城高速路
左注 下: 角图 为中 森白 林色 低区 温为 区低 。温 分 布 区 。 右 上 角 为 水 体 低 温 区 ,
㈣ 城市绿地结构布局现状分析
3.2 都市区(中心城区+六组团)
• 3.2.1 结论 • 3.2.1.1 东北方向 • 该区由中心城区的成华区+新都-清白江 组团构Fra Baidu bibliotek。由于成华区绿地数量和质量都 较好,新都-清白江组团的三维绿量也达 到2.29×107m3,加之成都市的主风方向是 北北东,因此这一地段有良好的绿地基础 和气象条件。但还未形成完整的绿地网络 布局。
第三章 市域绿地系统规划
一、市域绿地系统规划 由7个子系统组成: ㈠山地绿地系统 纵贯都江堰市、崇州、大邑、邛崃、彭州的龙门山脉 绿地系统,包括市域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和森林 公园 ㈡丘陵绿地系统 包括市域东部、金堂、龙泉驿区及青白江的部分地区
成都城市区位图
㈢平原绿地系统 主要包括连片的生态农业示范区和城市发展外围 的块状农田 ㈣城镇绿地系统
两核-以成都市中心城区和都江堰城区作为市域绿地 系统的核心 两圈-构筑中心城区绿色生态屏障。绕城高速两侧绿 地,各宽500米,面积84km2。城郊公路联系成都市 主城区的郫县等外围组团,两侧各宽50米绿带。
两带: 龙门山和龙泉山脉,构筑两条市域生态环境保 护带 两网: 河流水系,构筑“蓝脉绿网” 多廊: 建立龙门山脉生态走廊,龙泉山脉生态廊道, 沿白河以及下游的沱江建立市域北部的生态廊道、 沿南河-牧马山-黄龙溪一线建立生态廊道,沿 金马河建立纵贯市域西北-东南的生态廊道。
成都城市绿地景观总体结果分析
由此结果可见,成都中心城区附属绿地占该区绿地总量 的三分之一多, 而公园绿地和以风景林为主的其它绿地占有率仅为百分 之二十左右。
六个组团的绿地景观类型面积仍是以附属绿地为主, 生产绿地面积较大.
成都城市绿地斑块数量分析
• 重点对中心城区的六区,即成华区、锦江 区、武侯区、青羊区、金牛区和高新区绿 地斑块进行分析。通过计算结果为:六区 绿地不同类型斑块总数为21862个
• 第五章 城市园林绿地分类规划
• 第六章 水系绿地规划
• 第十二章 附录
规划期限: 近期: 2003~2010年 中期:2011~2015年 远期:2016~2020年 规划范围与规模: 第一层:市域范围,面积:12390km2 第二层:主城区,5城区+高新区+6个周边组团, 面 积3681km2 第三层:中心城区,绕城高速以内,面积: 598km2
• 3.2.2.3 西部方向 • ① 通过旧城区的改造,增加公园绿地面积和提 高绿地的绿量; • ② 可将一部分居民迁移到温江组团去,减小青 羊区人口压力,从另一方面增加该区人均公园绿 地。 • ③ 利用温江现有绿地率较高的基础条件,适当 增加其它绿地类型和面积,以丰富绿地类型的多 样性,减小各类型不平衡的局面。 • ④ 以成温高速公路、江安河、青水河等为绿地 网络主骨干,建立完善的绿地网络系统,提高整 个区域的绿地系统功能。
防护绿地 69 94 111 27
附属绿地 2462 2543 3931 3519
风景林地 1 0 0 1
小计 3053 2945 4203 4001
成华区
高新区 总计
453
323 1965
2
36 293
0
114 415
5560
1085 19100
87
0 89
6102
1558 21862
3 结论与建议
• ① 充分发挥府河和东风渠等水系的环境改善作用,建立 水系绿色网络系统,增加沿河两岸的绿带建设。 • ② 增加公园绿地、防护绿地和生产绿地的面积,尤其要 提高公园绿地的质量,尽量用乔木树种,营造自然式群落 结构。 • ③ 以成渝高速公路和府河、东风渠等道路、水系为绿地 网络主干,建设公路绿带和水系绿带,将该区域和其它区 域的绿地联接起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充分发挥系统的 整体作用和综合作用。 • ④ 在今后的城市建设中,减少城市建筑密度,增加城市 绿地面积和提高质量,以减缓城市热岛效应。 • ⑤ 控制该区域内工业污染排放以及减少能源的消耗,提 高能源利用率也是降低城市热岛效应的有效途径。
2 成都城市绿地景观格局分析
•具体指标包含: •城市绿地景观单元特征指数,如绿地斑块面积、周长、斑 块数量等
2 成都城市绿地景观格局分析
• 2.1 成都城市绿地景观构成分析 • 范围面积为 750km2 的中心城区和周边七 个组团
成都城市绿地景观总体结果分析
在成都城市中心城区750km2内,
绿地景观面积共计83.29 km2,
包括中心城6区和温江等10个城镇部分
㈤河网绿地系统
成都市域范围的水库、湖泊、河流、灌渠等
㈥交通道路绿地系统
包括:
高速公路、高等级公路、铁路轨道、风景区 公路以及市域范围内其它等级的公路 ㈦风景区和自然保护区系统 3个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和森林公园
二、绿地空间结构:
总体结构为:
两核、两圈、两带、两网、多廊
• 3.2.1.3 西部方向 • 是由中心城区的青羊区+温江组团构成。青羊区 人均绿量最低,道路绿地较少。各类绿地在分布 和量上不平衡。 • 温江组团虽然绿地率和人均公园绿地较高,分别 为36.58%和8.74m2/人,但这一区域的绿地构成 极不平衡,主要贡献是生产绿地,占总量的72.8%, 而防护绿地仅占总量的0.03%。 • 该区绿地没有形成良好的绿地网络,没有充分发 挥水系的作用。
• 1 成都市城市绿地景观分类
• • • • • 1.1 成都城市绿地景观分类原则 1.1.1 尺度原则 1.1.2 功能原则 1.1.3 形态结构原则 1.1.4 生态等级原则
㈣ 城市绿地结构布局现状分析
1.2 成都市城市绿地景观分类 5大类, 公园绿地、 附属绿地、 生产绿地、 防护绿地 其它绿地
成都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2003~2020年)
• • • • 第一部分 规划文件 规划文本 规划说明书 规划图集
成都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3-2020) 说明书
• 第一章 概况及现状分析 • 第二章 规划总则 • 第三章 市域绿地系统规划 • 第四章 城市绿地系统结构 布局与分区 • 第七章 树种及其他植物材料规 划 • 第八章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 规划 • 第九章 古树名木保护规划 • 第十章 近期建设规划 • 第十一章 规划实施的对策和建 议
㈡ 现状绿地概况
• 总体评价: 已具备多类型的绿地,布局较为合理,点线 面结合,城乡结合,平面立体结合,绿化建 设与城市建设同步,环境效益明显,景观较 优美,形成初步完整的城市绿地系统。
㈢城市热岛效应分析
1、分布格局
少
热岛平均强 度 2~ 4℃
少
多
多
• 2、分布方式
成彭公路
老 川 陕 路
块、线 为主 点、团 较少
其中公园绿地18.39 km2 ,占总绿地面积的22.08%; 附属绿地26.19km2,占总绿地面积的31.44%; 防护绿地7.23 km2,占总绿地面积的8.68%; 生产绿地11.16km2,占总绿地面积的13.40%; 其它绿地(主要为风景林绿地和部分湿地)20.32km2, 占总绿地面积的24.40%; 绿化总覆盖率为32.90%,绿地率30.39%,人均公园绿 地7.32 m2/ 人。
㈥城市绿地发展的优势、潜力和挑 战
㈡现状绿地概况
三环路、西沿线、浣花溪、北郊森林公园、沙河公园等大型绿地 建设
2003年统计,到2004年4月:
中心城: 绿地8328.64hm2,绿地率29.34%,绿化覆盖率32.14 %,人均公园绿地6.03m2;
主城区: 绿地总面积10893.84hm2,绿地率30.39%,绿化覆盖 率32.9%,人均公园绿地7.32m2;
3.2.2 建
议
• 3.2.2.1 东北方向 • ① 一方面要增加新都-清白江组团的绿地面积, 另一方面要提高成华区和组团的绿地质量。具体 说就是要增加三维绿量,以乔木为主,复层多样 的自然群落结构,类型上以防护和风景林、释氧 林等为主,形状上以大型块状斑块为主,绿地斑 块形状要尽量自然复杂。 • ② 建议以成绵高速公里、成俞铁路以及沙河和 东风渠等道路和水系为骨架,健全绿地网络构架。
• 3.2.2.2 西南方向 • ① 在高新区内增加大型斑块,最好是增加公园 和风景林绿地,通过道路绿地的建设,联接小斑 块,以降低斑块的破碎度。 • ② 武侯区,结合旧城区和道路改造增加公园面 积。 • ③ 在华阳、双流两组团中,以自然地貌、水系 为依托,建立大面积的块状和带状绿地,以乔木 为主,绿地类型以防护绿地、风景旅游绿地和公 园绿地为主。
• 3.1.2.1 增加以风景林绿地为主的其它绿地和公 园绿地类型斑块数量与面积。 • 3.1.2.2 增强中心城区各类绿地斑块的自然形和 复杂性。 • 3.1.2.3 增强各类绿地系统结构的复杂性,增加 群落的成层性,以提高绿地系统功能。 • 3.1.2.4 增加各类绿地斑块面积,尤其是公园绿 地的面积。 • 3.1.2.5 在中心城区,通过绿色廊道建设或旧城 改造等办法,加强斑块之间的联结,降低绿地斑 块的破碎度。
第四章 城市绿地系统结构 布局与分区
一、主城区绿地系统总体布局结构
总体布局为:
组团隔离 在主城区各组团之间,组团与中心城市之间 绿轴导风 在主城区的主风方向,即新都-青白江组团和 郫县组团之间,新都-青白江组团与龙泉驿组 团之间,设置气流通道,形成城市绿系轴心地 带和释氧源
• 3.1 中心城区 • 3.1.1 结论 • 3.1.1.1 绿地斑块数量不少,但分布与布局极不 平衡,以附属绿地占绝对优势。 • 3.1.1.2 绿地斑块形状规则,缺乏自然形状,人 工痕迹较重,复杂形不够。 • 3.1.1.3 绿量不高,缺乏乔木为主的复层群落结 构,三维绿量较低。
3.1.2 建议
第一章 概况与现状分析
• 一、概 况
㈠自然条件
1、地理位置
㈡社会经济条件
1、城市沿革
2、地形地貌
3、水系河流 4、地质土壤 5、气候条件 6、生物资源
2、成都园林绿化的历史发展
3、行政区划与人口 4、经济发展
7、旅游资源
• ㈢环境状况
二、城市绿地现状与分析
1、水环境
2、大气环境
3、酸雨
㈠城市绿地发展概况 ㈡现状绿地概况 ㈢城市热岛效应分析 ㈣城市绿地结构布局现状分析 ㈤现状主要存在问题
• 3.2.1.2 西南方向 • 是由中心城区的高新区、武侯区+华阳、双流组 团构成。华阳区组团是成都市房地产开发的热点, 也是成都市民休闲度假的常去之地;双流有四川 最大的国际机场。然而高新区总绿量最小的,斑 块密度也是最大的。武侯区人均公园面积最小。 两组团的绿地基础较差,并且这一区域内没有高 质量的绿地,也缺乏大块状的公园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