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之分封制、宗法制与中央集权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学案班级_____ 小组________ 姓名_______ 编号:01
专题一古代中国政治制度之分封制与宗法制、中央集权制
【考纲要求】
(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考情分析】
从近五年新课改地区的高考题目看,分封制、宗法制、秦朝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及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是必考点。

本部分常见题型以选择题为主,非选择题多在8分左右,注重新材料和新情境的运用,多与地方文化史相结合,2018年高考在题型上仍以选择题为主,分值上保持稳定。

【重点问题导引】
一、分封制与宗法制
1.根据所学结合教材必修一P3《西周分封形势图》,举例说明西周的分封有哪几种类型?概括并识记分封制的兴衰历程、目的含义、内容(权力及义务)和影响。

2.结合教材P4《大宗、小宗示意图》,简述西周宗法制实施的目的、内容、特点和影响。

3.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1)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2)“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表现(分封制是按照宗法制的等级秩序严格进行的);
(3)“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和纽带,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4.时至今日,宗法制已经消亡,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宗法思想影响仍然存在。

你能结合当今社会现实分析一下它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吗?
(1)积极作用:注重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易于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2)消极影响: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个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

这与现代的平等和法制意识多少有些违背。

二、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一)概念和建立原因
1.概念:它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

专制主义:是与民主政体(民主政治体制)相对立的概念,指一个人或少数几个人独裁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体现在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上,其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的专断独裁,汇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军政财政大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专制主义是决策方式。

中央集权: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

中央集权是管理方式。

二者之间的联系:①地方和中央都必须服从皇帝一人。

②专制主义皇权加强时,往往是中央集权比较有效时,专制主义皇权削弱时,往往也是中央集权不力时。

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专制主义是针对皇权和相权而言的,中央集权是针对中央和地方来讲的。

2.原因:
(1)经济根源--维护封建经济基础的需要。

(2)社会根源--巩固、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

(3)思想根源--法家思想奠定理论基础。

(4)地理原因,由于中国属于大河文明,以农业生产为主,土地束缚了过多的劳动力,无法更多的发展商业与手工业。

而且领土面积较大,需要统一的管理
(二)发展历程:
1.初步形成: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废分封,行县制,实行中央集权制度。

2.正式建立:秦统一后、为巩固统治,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确立皇帝制(确立皇权至高无上)、三公九卿制、郡县制(确立中央到地方的行政机构),颁布秦律;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3.巩固:汉武帝时实行“中外朝制”;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汉武帝开始实行刺史制度。

颁布推恩令和附益之法,解决王国问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完善: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创立和完善科举制,扩大了官吏来源;调整和健全了府兵制。

5.加强:在中央,北宋集中军权,设三衙统领禁军并与枢密院互相牵制;立更戍法;设参知政事(副相)、枢密院、三司使分割宰相的政、军、财权。

在地方,派文官作知州与州通判互相牵制;在各路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司法人员。

通过以上措施,皇帝掌握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军事、行政、财政和司法等大权,铲除了封建藩镇割据的基础,加强了中央集权。

6.新发展:元朝健全了中央官制,设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

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7.空前强化:明初,废丞相;权分六部;明成祖设内阁制;改大都督府为五军都督府,分离统兵权和调兵权;制定《大明律》,设厂卫特务机构;八股取士;地方实行三司分权。

8.顶峰清朝增设军机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大兴文字狱。

9.结束: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三)长期维持维持的原因:
1.封建经济基础决定它的长期存在。

——经济原因。

2.华夏族共同的社会文化传统,儒家思想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有利于这一制度的长期维持。

法家思想在秦朝的成功,儒家思想在汉代的胜利,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莫定了理论基础——思想基础。

3.中国大陆闭塞的自然地理环境是促成制度形成和巩固的重要因素。

——地理原因。

4.统治者的政策调整也是一个因素。

——政治原因。

(四)基本矛盾:①中央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②中央内部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发展趋势与特点:
(五)主要影响: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一方面,它在维护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抵御外来侵略、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经济和文化繁荣、防止分裂割据、加强民族交流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有利于古代文明的持久性发展。

另一方面,皇帝决策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难免失误,造成暴政和腐败现象;造成官吏唯命是从的奴性和官僚机构膨胀,官僚主义、贪污腐化盛行;八股取士、文字狱等文化专制扼杀了社会活力,钳制思想,摧残文化;君主专制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和社会发展进步,落后时代发展潮流。

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在封建社会前期(秦汉至隋唐)其积极作用是主要方面,后期(北宋至明清)其消极因素增大,尤其是明清时期,妨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束缚了社会生产力,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之一。

【知识拓展】科举制、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及趋势(优化探究P11)1.发展过程:
(1)隋朝:隋文帝废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十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始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学案班级_____ 小组________ 姓名_______ 编号:01
(2)唐朝:唐朝贞观年间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和明经两科为主;武则天创设武举和殿试;开元年间,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科举地位。

(3)北宋:北宋的科举制有了进一步发展,殿试成为定制,进士科成为最主要的科目,实行糊名法;北宋王安石改革科举,废明经,进士科考经义和时务策,设明法科。

(4)明朝:明代开始实行八股取士。

(5)清朝:前期承袭明代科举制,1898年戊戌变法提出废八股取士,1905年清政府制定新学制,废除科举制。

2.评价:
(1)积极作用:①开放考试,吸收了不少寒士进入政权,有益于扩大和巩固封建统治的政治基础,改变了封建社会前期世族门阀把持朝政的局面。

②广大庶族地主通过科举入仕做官,给封建政权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③选拔官吏从此有了文化知识水平的客观依据,有利于形成高素质的文官队伍。

④读书—考试—做官三者联系,把权、位与学识结合起来,营造了中华民族尊师重教传统和刻苦勤奋读书氛围。

⑤促进了文学的繁荣,如唐以诗赋士,促进唐诗繁荣。

(2)消极作用:①明清实行八股取士,从内容到形式严重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使许多知识分子不讲求实际学问。

②八股取士所带来的脱离实际的学风,对学术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消极的影响。

③清末科举制度严重阻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是导致近代中国自然科学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

④科举制度不利于知识创新,更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自主检测】
1.(2011.全国)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

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
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
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
2.(201
3.广东)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A.分封制的加强B.井田制的推行C.宗法制的衰落 D.百家争鸣局面
3.(2011.海南)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明清。

“分王子弟,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

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
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
C.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D.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
4.(2013.福建)清末传教士明恩溥记述:“促使中国学子年复一年地坚持科举考试,有的直到九十高龄终于拿到文凭方可罢休,有的则死于这一过程中。

功名利禄一类是无法说清楚的……九十高龄之后,即便考中又怎么样?唯一的解释是他天生具有忍耐的禀赋。

”该材料
A.批判学子追求功名利禄B.表明科举制下学子的愚昧无知
C.折射出学子的价值取向D.反映出科举制失去人才选拔功能
5.永乐九年(1411)公布关于杂剧的禁令:“凡乐人搬作杂剧戏文,不许妆扮历代王、后妃、忠臣、节烈、先圣、先贤、神像,违者杖一百,官民之家扮者同罪。

其神仙及义夫、节妇、孝子、贤孙、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

”这一禁令说明
A.文化专制开始影响市民生活B.明清时代君主专制走向反动
C.文化政策体现统治者治国理念D.市民文化危及了封建统治基础
6.(2012.全国)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

”从中国古代历史
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
A.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B.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
C.专制程度随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D.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7.(2011·全国新课标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按“官有能而禄有功”的原则,废除血缘世袭的贵族制,建立起官僚行政制度。

秦至汉初,秉承法家理念,功与能为官吏升迁任免的主要依据。

汉武帝以后,儒生出身的官吏地位上升,官吏个人品行对于引导、教化百姓的功用日益受到重视。

东汉时,士大夫追逐基于德行的“名”,官吏矫情虚伪而无实际才能成为普遍现象,曹操执政,强调“唯才是举”,功、能者优先,“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

西魏北周选任官吏,突出思想品行的重要性:“凡所求材艺者,为其可以治民。

”强调对官员的品行和政绩考核。

“其志行名者,则举之;其志行不善者,则去之……凡求贤之路,自非一途。

然所以得之审者,必由任而试之,考而察之。

”——摘编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材料二唐代将品德与任职态度方面的“四善”作为考察官员最重要的内容:“一曰德义有闻,二曰清慎明著,三曰公平可称,四曰恪勤匪懈。

”同时规定各类职务的最佳业绩标准,称作“最”。

每年考核,公示结果。

考核分为九等:“一最四善为上上,一最三善为上中,一最二善为上下……居官饰诈,贪浊存状,为下下。

”“善”是获得薪酬奖励与迅速提升的关键。

——据《新唐书》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至唐官员选拔所体现的“德”、“才”观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15分)
8.【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武则天承袭贞观年间整顿吏治、严惩贪污的政策,“尝与宰相议及刺史、县令”,并派遣“使者以六条察州县”,考核州县官吏是否清正称职。

对于贪赃枉法官吏,不论官位高低,一律严惩不贷。

正如《资治通鉴》所评说:“太后虽滥以禄位收天下人心,然不称职者,寻亦融之,或加刑诛。

抉刑赏之柄以驾御天下,政由己出,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竞为之用。

镇压反对势力,打击旧门阀士族,扶植庶族地主出身官僚,发展科举制。

”在武则天执政时期,虽然爆发过徐敬业和宗室诸王发动的叛乱,但是吏治清明,政局稳定,使广大农民得以休养生息,因而社会生产有发展,垦田和户口数字大幅度地增长。

——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武则天为巩固统治所采取的措施。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武则天的措施对唐代社会发展的影响。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学案班级_____ 小组________ 姓名_______ 编号:01
【自主检测】
1-6 CCCCCC
7.变化:秦至汉武帝时,以功勋、能力为选拔官吏的主要依据;汉武帝以后,选拔官吏越来越注重官吏的个人品行;曹操强调“唯才是举”;西魏北周时强调德行优先,同时注重能力考察;唐代形成一套完善的德才兼顾、以德优先的考核制度。

(8 分)原因:儒家思想对制度建设的影响日益深入:具体历史背景影响人才选拔的标准;建设高素质的官吏队伍。

(7分)
8.(1)措施:整顿吏治,严惩贪赃枉法官吏;发展科举制,选拔贤能人仕;休养生息,发展社会生产。

(2)影响:进一步打击了贵族政治,促进了“平民政治”的发展;有利于政治清明,为后世政治的稳定奠定了基础;促进了唐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唐玄宗前期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