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绘画笔墨与意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国绘画笔墨与意境

摘要:中国绘画的笔墨精神一直为国内大家所探讨和研究,中国画的笔墨精神深刻的蕴涵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神,寻理而求道,是艺术家的追求之路。墨法也好,绘画的技法新旧更替,然后蕴涵在中国画中的气韵,神韵是艺术家传达和表现自己内心气质与大好河川统一意境的一种恰当表达,对艺术真谛的追求,还远远不够。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作为一名无名小辈,更是任重道远。

关键词:中国绘画;笔墨;气韵

经过千百年的艺术实践,中国画用的手笔、宣纸等工具材料非常适合笔墨技巧的发挥,形成了“笔意立其形质,墨以其阴阳,山水悉从笔墨而成”(北宋韩拙)的具有民族特色的表现手法。主要是指点、面、线条、皴擦,笔着重在勾画轮廓,表现对象的形体结构。墨,主要指的是黑墨,墨法是表现物象的色调,视觉中造成的浓淡,虚实重要手段。

墨法又曰用墨之法。墨法离不开水。既是水墨,当以墨为体,以水为用。“墨分五彩”魔法的应用源自于中国造纸术的产生,常用墨法包括破墨法、积墨法、焦墨法、宿墨法、冲墨法。用墨的高度是能表现出墨的清淡与厚重,能表现持画家对材料的应用能力。充分表现出中国画材料的美感。这只是学习中国画的第一步。

“力透纸背”就是指用笔的方法和功力。人们对线的感觉只有在线表现集中对象时才能显示出来,如老辣、粗犷、高雅、流畅、凝重等;人们从绘画的线中感觉到一种气质,体现绘画对象的气质,又表

达了画家各方面的修养。气韵是指“笔与墨最难相遭,清蚀在笔,有皴而势之,隐现在墨。”(明代沈颢)中国画的笔法和墨法是不可分的,墨是以笔来表现的,墨法之妙,全在笔出。笔法之意全在墨显。绘画时做到笔墨完美的融合,则画中的气息与韵味会更加生动而凝重。沉稳和凝重的用笔使墨有了风骨,而清淡丰富的墨色使用笔更加润泽。神韵在中国古代画论中有许多种提法。“外汇造化,中得心源”(唐代张躁)的创作思想历来被视为我国绘画的优良传统。“面夫者,从于心者也。”(清代石涛)在绘画中,精神的渗透才是最为关键的。王国维利用了传统的诗话形式,他在《人间词话》中标举了“境界说”。宋朝严羽的“兴趣”、清朝王士祯的“神韵”、袁牧的“性灵”诸说,都是指绘画追求的高度。

中国文化乃是儒道释三派合流为主的一种文化。其价值观念与西方相反,主张淡化或者说节制物欲,故主张和谐,崇尚理想,以净化灵魂使精神升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的中庸之道为信条,最大限度地维持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因而消解由物欲竞争带来的灾难,中国画正是这种传统文化价值观在艺术上的显现,所以中国画尚和平、简淡,主张平中之奇,主张以少胜多,而鄙薄匠气的精工制作。认为:浓肥辛甘非真味,真味只是淡;神奇卓异非至人,至人只是常。”(《菜根谭》)一个真,一个常,了“平常心就是道”的人生和艺术审美的真谛,“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老子》第二章),“强梁者不得其死,”(《老子》四十二章)可知中国的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是崇尚礼让,无为,甚至示弱,所以中

国传统绘画显示和平,澄静格致,浅谈的原因所在。

中国人看到异彩缤纷的客观世界,发现是色彩的种种微妙变化。但中国人并不去追求丰富的色相变化,崇尚“水墨简淡”,“随类赋彩”,仅把色彩作为补墨之不足。因为传统文化不是简单直观,而是用第三只眼睛去审视客观世界的真实相(真相无相,无不相)。“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金刚经》这是告诉我们色相是事物的表像,表像瞬息万变,如梦如幻,是靠不住的。禅文化里接受之“色空”(王维)观念。正是中国画艺术基本思想。所以画家应在自己的作品中追求表现出一种厚重的传统文化神韵,这是我国文化的文脉所在。

墨厚与笔厚是一种绘画技巧的体现,是绘画中的理,而气厚与神韵厚则是精神的表达,是艺术之道。道因技显,是指只有掌握了丰富的绘画技法之后,才能更好地表达自己的人生追求和意识思想,古代艺术家追求的气韵生动与骨法用笔、气息与笔性等问题,以期达到由点及面、前后贯通之目的。

当代艺术家多以追求名相为能事,不能得古人之心,专意追求古人之迹,甚至古人之迹亦不能学,致使笔墨尽失,又冠以创新之名,哗天下之大宠,欣欣然有得。终身必不能得窥绘画之道!

参考文献:

[1]宗白华.艺境[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

[2]朱光潜.朱光潜美学文集[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