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画的构图与意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中国画的构图与意境
学号:200905002535
姓名:李秋娥经过对中国画的学习,结合自己对西方画的了解结合对比,我发现中国画很注重表现画面意境,不论是人物画、山水画,还是花鸟画,都特别注意表现对象的意境,中国画意境,是画家通过描绘景物表达思想感情所形成的艺术境界。
它能使欣赏者通过联想产生共鸣,思想感情受到感染。
绘画是否具有意境,这是作品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
而一幅画的意境如何也是一个画家的修养在画面上的综合反映。
追求意境的表现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画的重要特征之一。
讲到意境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王国维,他在《人间词话》中把意境称为境
界:“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
故能写真景物,真情感,谓之境界。
”由此可见意境是情与景的交融。
画家们将自己的情感注入作品之中,托物抒情,于是便有“写山则情满于山,画水则意溢于水”的意境。
意境中的“意”也并非只单纯的情感或情绪,而是情中寓理,理中韵情,形成了中国画独有的意境。
有人把中国山水画划分为“实境”“真境”和“神境”三种境界,意与境合为实境,思与境谐,以真境求神境。
意境是中国绘画的一个核心范畴,是艺术家极力追求的一种艺术境界。
从古至今很多艺术家都揭示过这个问题。
六朝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明确说明中国画意境表现为“六法”:“(1)气韵生动,(2)骨法用笔,(3)应物象形,(4)随类赋彩,(5)经营位置,(6)传移模写。
”我们从中可以体会到意境是画面各个因素的高度融合。
从写意画中,我们可以直接感受到“意境”。
首先,中国画要求笔与墨合、情与景合。
现实中无限丰富的景象,强烈的形象感染了画家。
画家凭借着这种感受,激起描绘这些景象的激情,于是作品作为情景相生的复写而重现,使情景交融在一起;至于气韵生动,即是画家所创造的艺术灵境,不同于一般的写生画,应富有生气、新鲜而活泼,有诗一般的韵味,使观者神往无穷。
“意存笔先,画尽意在”,是一幅优秀的中国画必须具备的。
观其画,知其意,你的内涵修养有多少,知画者观其画后心中自会明白。
例如中国著名画家郑板,他桥善画竹、兰、石、松、菊等,而以体貌疏朗、
风格劲健的兰、竹最为著称。
他主张不泥古法,师法自然,极工而后能写意”。
他提出了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的绘画三阶段说,把深思熟虑的构思与熟练的笔墨技巧结合起来,板桥画竹以草书之中坚长撇法运之”,收到了多不乱,少不疏,脱尽时习,秀劲绝伦”的艺术效果。
板桥所画之竹气韵生动,形神兼备。
意在笔先”趣在法外”。
中国画不特别看重形象的视觉真实,不执著于事物的自然属性,如比例、结构、透视等,而是缘物寄情,借以表达人的意念。
例如徐渭的画,徐渭的为人比唐寅还要人性,他的人生更是特殊,做官、发疯、杀妻、坐牢。
他的画和他的人一样,不拘小节,常常吧一大摊的墨泼洒在纸上。
他的竹子,荷叶、和葡萄猛一看,只是糊里糊涂的一堆墨块和线条,可是看久了,就能发现他画的是什么。
同时,他把他的画和他的恣意纵横的笔墨与诗题跋结合起来,抒发胸中的块垒和愤懑。
读其画如同读其诗文、戏曲一样,可感受到一股“磊磊不平之气”他的画在笔墨技巧方面也有不同与前人的特点。
他画花卉运笔纵恣,似草书飞动,但畅快中有沉着,沉着中,,有畅快。
用墨善泼墨、破墨,墨色变化多端,淋漓酣畅。
他的这种泼墨画,当然和宋代梁楷的《泼墨仙人》一类画有关,只是更为大胆,更为自由。
在传统水墨写意的基础上开创了大写意一派的画法。
还有近代著名画家齐白石的绘画作品,笔墨纵横雄健,造型简练质朴,色彩鲜明热烈,他创造的意境总是那么清新明丽,开朗豪放。
在白石老人90岁的时候,作家老舍要求他根据“蛙声十里出山泉”的诗意画一幅画。
绘画是一种视觉艺术,要在纸上画出“十里蛙声”,的确是难题。
但是老人不出几天就交卷了,画面上是一泓溪水从山涧乱石中奔泻而出,水里游动着几只蝌蚪,高处耸立着几笔远山。
乱石、山涧、远山构成了深远的意境,看起来何止是“十里”!生物知识告诉我们:蛙声是青蛙求
偶之声,没有蛙声,也不会有蝌蚪。
水里既有蝌蚪游动,山涧中岂无“蛙声”?这个构思把各种艺术形象完美地组合起来,含蓄地表现了诗句意境,方法新颖,耐人寻味,足见老人艺术修养的精深、才华的卓越。
艺术作品中意境的创造是要调动一切艺术手段苦心经营的,需要含蓄曲折,也需要笔精墨妙。
但所有这些都必须围绕着思想感情的传达、艺术形象的塑造和感人意境的追求,否则便成了孤立的玩弄技巧。
含蓄朦胧也好,曲折变化也好,
都必须恰到好处,如果晦涩含糊,如智力测验,使人不解,或是故意雕琢,都是不可取的,因为那样的话只会破坏画面意境。
画面的意境决定着绘画的最终完美与否。
因此,画家应在艺术创作中发挥自己思维、意念、情感和想象力的作用,在具体的、有限的颜色中组合出无限的色彩旋律来。
同时,中国画很讲究构图,中国画将构图称为布置和章法,它是构成画面的主要元素,也是画中的骨骼。
东晋顾恺之称之为“置陈布势”,南齐谢赫绘画“六法”中称之为”经营位置“,中国画采用的是”散点透视法“就是不一定固定在一个立脚点作画,也不受固定视域的局限,它可以根据画者的感受和需要,使立脚点移动作画,把见得到的和见不到的景物统统摄入自己的画面。
相比于西洋画黄金律构图来说,传统中国画的构图是长卷,或作立轴,长宽比例是“失调”的。
但它能够很好表现特殊的意境和画者的主观情趣。
中国画不讲焦点透视,不强调自然界对于物体的光色变化,不拘泥于物体外表的肖似,而多强调抒发作者的主观情趣。
但它非常讲究画面的整体、概括。
有人说,西洋画是“再现”的艺术,中国画是“表现”的艺术,这是不无道理的。
构图虽然是一个非常活跃的艺术创造过程,但并不是无法可循。
中国画在其长期的发展演变中建立了许多符合自身审美要求的构图法则,如布势、主次、对比、均衡、疏密;开合等等。
除此之外,中国山水画家在构图上有“五字法”的形象性的概括描述——按“之”、“甲”、“由”、“则”、“须”五个字的结构样式来分割空间:“之”字是左推右让、“甲”字是上重下轻、“由”字是上轻下重、
“则”字是左实右虚、“须”字是左虚右实。
再如“散点透视”中的“三远法”……种种法则,使我们在研究、学习中国画构图时有了较为明晰的思考方向。
这些是民族艺术中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交织演化的宝贵遗产。
布势的“势”可以理解为气势、局势、大势,是画面总体运动趋势的具体指向。
势是有大小之分的,正如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一样。
首先就要从布置大势人手,继之布置小势。
如吴昌硕的《错落珊瑚枝》,主要的枝干和树叶构成大势,单独下垂的小枝构成小势。
画中的局部形象越多,势的把握也就越复杂,越难以控制,同时也就显得更加重要。
画面所要表达的主题内容需有主有宾,画面的构成也要有主有宾。
因此,在构图时不能把所要描绘的形象平等对待,更不能喧宾夺主,需要营造—个构图
中心,从而达到最充分地表现主体的效果。
在确定了主题、规定了选材范围之后,画什么、不画什么,究竟采用哪些具体的形象组织画面,以达到既简洁明快又能充分表现主题的目的,是构图中要完成的重要任务。
例如梁楷的《太白行吟图》)。
此作构图中除了主体人物之外,没有其他任何衬托物象的呼应或说明,强化了李白胸怀天下又傲视权贵的人格品质及飘然欲仙的浪漫主义情怀。
这时加什么似乎都多余,用抽象的虚化处理和“行吟”二字点题,足以将主题思想表现得淋漓尽致。
齐白石的《山居翠竹图》。
“山居”本是描写人物的题材,但作者却有意舍去了“人”这一主角,竹丛中的小院落里仅画了两只鸡,清清落落,更让人体味出鸡犬相闻、空灵静谧的田园情趣。
此图若出现人物,味道就俗了。
在构图中做到虚实有致是使画面灵动的必不可少的艺术手段之一。
虚实之间可以相生相补。
太虚则画面会感觉太空,稀软无力,轻飘而无所归依,必须以实补之定神;太实则又会造成画面凝重阻塞,难有喘息之地,就要以虚来调节缓冲。
虚实的
分布和处理是非常灵活的,它与许多构图中所要注意的法则都有某种必然的联系。
例如:
1淡者为虚,浓者为实。
2疏者为虚,密者为实。
3动者为虚,静者为实。
如吴昌硕的《黄山古松图》,浮云、流水等动者为虚,山石、古松等静者为实。
轻者为虚,重者为实。
4次者为虚,主者为实。
5少者为虚,多者为实。
6远者为虚,近者为实。
如樊晖的《溪山远眺图》,近处的山石、树木、人物
为实,远处的山、水、船为虚。
7白者为虚,黑者为实。
而中国画的空白具有两种基本性质——形象性与非形象性。
如钱杜的(人物山水图)册页中,小船周围的空白代表水。
空白的形象性又可分为形象单—性和形象多重性。
有些空白所处的环境和位置,决定了它只能是某—特定的物象,称为空白的形象单—性。
其次,空白的非形象性,是指这时的空白并不具有任何形
象联想性,仅仅是为了突出主体或形式美方面的需要。
如梁楷的(泼墨仙人图),画中的主体人物并非处在某—特定的环境中,可以不必也不可能对“空白”做具体的形象联想。
了解空白的这两种基本性质,可以使我们更加合理地、有目的地使用“空白”这—手段去进行画面的构图设计。
又如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完美表现了“散点透视”中的“三远法”,站在画轴前,只觉得大山压顶,咄咄逼人,令人仿佛身临其境。
画中的悬瀑,在构图上极有意义,既加深了“高远”之势,又使坚固的山体包孕了柔和的动感,大山仿佛因此有了生命。
《溪山行旅图》,好就好在静止的画面有一种动感,面对这幅一千多年前古人的绘画,体味着画中令人心醉的意境,怎能不令人发出由衷的赞叹。
总之,中国画构图是通过在画面上恰当地安排物象形态,从而展现绘画主题,并创造具有形式美感的意境。
中国画构图在实践中日趋完美,更有其自己的特殊规律。
了解和把握好中国画构图的内涵,对于中国画创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