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对各个年龄段的称呼(1)
古代中国各年龄阶段称呼
古代中国各年龄阶段称呼“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来稀,八十耄耋。
”“逾弱冠”——就是超过弱冠之年,换句话说就是二十出头了。
“近而立”——就是接近而立之年,快要到三十岁了。
顺便送你一些关于年龄的称谓:人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
2至3岁称孩提。
女孩7岁称髫年。
男孩7岁称韶年。
10岁以下称黄口。
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
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
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
女孩13岁称豆蔻年华。
女孩15岁称及笄之年。
16岁称碧玉年华;20岁称桃李年华。
24岁称花信年华;女子出嫁称梅之年,标梅之年。
男子20岁称弱冠。
30岁称而立之年。
40岁称不惑之年。
50岁称知命之年。
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
70岁称古稀之年。
80岁称杖朝之年。
80至90岁称合鲐背之年,耄耋之年。
100岁乐期颐。
另外,还有称童年为总角或垂髫,称青少年为束发,女子待嫁称待年或待字,称老年为皓首或白首,称长寿老人为黄发等等古代年龄称谓小集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两至三岁。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始龀、龆年:男孩八岁。
说明: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 1 -总角:幼年泛称。
垂髻之年:指儿童。
(古代小孩头发下垂,引申以指未成年的人。
)黄口:十岁以下。
幼学:十岁。
(《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
”因为古代文字无标点,人们就截取“幼学”二字作为十岁代称。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四岁。
志学:十五岁。
(《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及笄:女子十五岁。
(《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
(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纪年,谓十六岁,多用于女子。
)弱冠:男子二十岁。
(《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而立:三十岁。
不惑:四十岁。
天命:五十岁。
传统文化里古代年龄不同的称谓
束发而笄,表示成年。
。
•是 的年龄到了
。花信:开花时期,
花期。借此泛指女子正处年轻貌美之时。
• 是指
。《论语·为政》:“三十而立”。
一个人到了三十岁应该是人格自立、学识自立、
事业自立的年龄。后因称三十岁为“而立之
年”。
• 《礼记·内则》:“(男子)三十而有室,始理男
事”。因以“始室”指
。
正当壮年。古代
八十杖于朝。”
指。
•人在七十岁之后,就远离朝堂,告老归田。 。
80 岁。
的雅称。因“喜”字的草书近似竖写的 “七十七”,故得此名。
dié
•古代指
的年纪,泛指老年。《左传·僖
公九年》:以伯舅耋老,加劳,赐一级,无下
拜。
• 斑白:老人。老年人头发斑白,因代指老人。 • 皓首:白头,指年老。 • 姥[mǔ]:年老的妇人。 • 暮齿:晚年,暮年。 •暖寿:旧俗在过生日的前一天,家里的人和关系 较近的亲友来祝寿。
• 是指
。《孔颖达疏》:“子生赤色,
故言赤子。”
,邀亲友吃汤饼。
• 本意是指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后借指 。
。《离骚》“皇览揆余初度兮,肇 锡余以嘉名”。
牙牙/周晬
。象声词,婴儿学语的声音,
如牙牙学语,指小孩开始学话。清·袁枚《祭妹
文》:“两女牙牙,生汝死后,才周晬耳。”
• 是指
,亦作“孩抱”。
均指
。
。
• 古人
的别称,泛指长寿老人。 鲐背:鲐是
一种鱼,背上的斑纹如同老人褶皱的皮肤。又人
到暮年,皮肤上生出老年斑如冻梨之皮,故又称
“冻梨”。
九十岁为上寿。 。
•九十九岁的雅称。因“百”字去掉上面的“一” 字是“白”字,“百”数去一为九十九,故雅称 九十九岁为“白寿”。
古代男子年龄称谓(古代男子不同年龄的称谓)
古代男子年龄称谓(古代男子不同年龄的称谓)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男孩8岁——童龀;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即乃稚气未脱的少儿代称也;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5岁——志学之年;束发、成童、
20岁——弱冠;
30岁——而立之年;
壮年时期——春秋鼎盛;
40岁——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还历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从心之年、悬车之年;
80岁——称杖朝;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又可称为“人瑞”90岁称合耄耋(maodie);100岁称乐期颐。
一、弱冠[ruòguàn]
释义:古代男子ニ十岁为成人,进入二十岁后要行加冠礼,因二十岁的年纪身体尚未强壮,故名弱冠。
后泛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龄。
二、而立[erli]
释义:指年至三十,学有成就。
后来用“而立”指人三十岁。
三、不惑[buhu]
释义:指年至四十,能明辨是非而不受迷惑。
后来用“不惑”指人四十岁。
四、耳顺[ershun]
释义:
就能深刻理解其中的意思。
后来用“耳顺”指人六十岁。
2、耳顺。
译文:孔子说:“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
”。
古代对1到108岁的称呼
古代对1到108岁的称呼
小儿初生之时称之为幼年期;
婴儿出生三日称之为汤饼之期;
未满周岁的婴儿称之为赤子、襁褓;
婴儿学习说话称之为牙牙;
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之中的孩子,2-3岁的儿童称之为孩提;
八九岁到十三四岁的少年称之为总角;
9岁的时候称之为九龄;10岁以下称之为黄口;10岁的称之为幼学;
女孩12岁的时候称之为金衩之年;女子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称之为豆蔻年华;
少年13至15岁称之为舞夕之年;十五岁求学称之为志学之年;
15岁及以上的称之为成童;少年15-20岁的称之为舞象之年;16岁称之为二八;
女子16岁称之为破瓜、碧玉年华;男子20岁称之为加冠;古人行20岁成人礼称之为弱冠;
女子20岁称之为桃李年华;女子24岁称之为花信年华;30岁称之为而立之年;
另外,30岁还可以称之为始室;女子30岁称之为半老徐娘;
40岁称之为不惑;50岁称之为艾,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54岁称之为六九年;
60岁称之为耳顺。
耳顺之年,花甲之年;60岁以下称之为下寿;61岁的寿辰称之为还历寿;
70岁称之为从心之年,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围之年;77岁称之为喜寿;
八九十岁称之为朝枚之年,朝枝之年;80岁寿辰称之为伞寿;80岁以上称之为中寿;
88岁称之为米寿;90岁称之为上寿;99岁称之为白寿;百岁高寿称之为期颐之年;108岁称之为茶寿。
中国文化优美华丽,对于这年岁的称呼同样是充满了中国文字的优美,你有没有感觉得到呢。
各个年龄段的称谓
各个年龄段的称谓《学习札记》婴儿:人初生时;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指初知发笑,一至三岁的孩童。
《孟子?尽心上》:“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
”垂髫:七、八岁以下的幼童,古时儿童不束发;头发下垂。
髫(tiao):儿童垂下的头发,因此通称儿童或童年为垂髫;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始龀:女孩七岁称髫年,男孩八岁称龆年或髫年。
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
黄口:本意是雏鸟的嘴;十岁以下通称。
幼学:满十岁。
《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
”因为古代文字无标点,人们就截取“幼学”二字作为十岁代称。
总角:童年是十一二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诗经?氓》“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金钗之年:女孩到了十二岁带钗。
豆蔻年华:豆蔻,一种多年生植物。
豆蔻年华喻指十三四岁的姑娘。
志学之年:十五岁。
《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束发:古代男童成为少年,将头发束成一髻。
一般指15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
《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及笄之年:古代女子十五岁就把头发梳拢来,挽一个髻,插上叫做笄的首饰,叫笄礼。
加笄后就表示她已成年,所以女子到了成年,叫“笄(ji)年”,又称“及笄”。
《礼?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舞勺之年:十三岁至十五岁通称;舞象之年:十五岁至二十岁通称。
破瓜之年: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纪年,谓十六岁,多用于女子;也称〖碧玉年华〗。
弱冠:《仪礼?曲礼》中将男子二十岁初初成年称“弱”,到这个年龄就可举行冠礼。
其时身体尚弱,故称弱冠。
〖桃李年华〗二十岁女子、〖花信年华〗二十四岁女子、〖待字之年〗待嫁女子、〖标梅之年〗出嫁女子。
结发:初成年。
《汉书?施仇传》:“结发事师数十年,贺不能及”。
后称元配为结发。
曹植诗《种葛篇》:“与君初婚时,结发恩义深”。
小学1-6年级语文古代年龄别称课外知识拓展
小学1-6年级语文
『古代年龄别称——课外知识拓展』
01.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02.孩提:指二三岁的儿童。
03.垂髫: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
04.总角: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
05.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
06.束发:男子十五岁。
07.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08.弱冠:男子二十岁。
09.而立:男子三十岁。
10.不惑:男子四十岁。
11.知天命:男子五十岁。
12.花甲:六十岁。
13.古稀:七十岁。
14.耄耋:八九十岁。
15.期颐:一百岁。
小学1-6年级语文
『古代年龄别称——课外知识拓展』
01.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02.孩提:指二三岁的儿童。
03.垂髫: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
04.总角: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
05.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
06.束发:男子十五岁。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古代年龄
徽号:旧时为尊号的别名, 即在皇帝和后妃生前所加的 表示崇敬褒美的称号。 如:慈安、慈禧。 封建时代帝后的尊号可以加 几次,实际都是臣子对他们 的阿谀奉承。
1、咏物诗
2、山水田园诗Βιβλιοθήκη 从 诗 歌 题 材 分 类
3、咏史怀古诗
4、边塞征战诗
5、哲理诗 6、思乡怀人诗 7、送别诗 8、闺怨诗 9、咏怀诗 10、悼亡诗
第二人称
• 好处:真实亲切,拉近小说与读者的距离, 便于抒情。 • 第二人称是感情强烈的表现手段,有特殊的 打动力。叙述一旦用上第二人称,作者就直 接与读者进行感情交流了;这比用第三人称 不停地叙述更容易触动读者,比用第一人称 自说自话更有效力。读者一遇到第二人称, 就感到作者在与自己直接对话,心理上就不 会轻易放过,总会停留一下,思考体验一下。
束发
弱冠
• 而立: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 意 )。 • 不惑: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 涂”之意)。 • 知命: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 • 花甲:六十岁。 • 古稀:七十岁。 • 耄(mao)耋(die):八九十岁。 • 期颐:一百岁。
庙号: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 名号,如:太祖、高祖、世祖、圣祖、太宗、 高宗、显宗、肃宗等。(祖宗)有的君主死 后,会有多个庙号,庙号并不唯一,这是追 尊、改谥等原因造成的。 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 号,如汉武帝、隋炀帝,而不称庙号。唐朝 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 如唐太宗、宋太祖等。不是所有皇帝都有庙 号,但是都有谥号。一般来说,庙号的选字 并不参照谥法,但是也有褒贬之意。
叙述角度:通常是由叙述人称决定的。 总起来说就是四种情形:第三人称叙述、第一人 称叙述、第二人称叙述、人称或视角变换叙述。 传统的叙事作品中主要是采用旁观者的口吻, 即第三人称叙述。较晚近的叙事作品中第一 人称的叙述多了起来。 还有一类较为罕见的叙述视角是第二人称叙述。 除了上述三种视角之外,另一类较重要的特殊 情况是变换人称和视角的叙述。
古代年龄称呼(一)(课堂PPT)
13~15岁——舞勺之年
根据<礼记>的记载:勺,一种乐舞,古未成童者习 之.舞勺指未成童者学习勺舞。
《礼记.内则》:"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成童舞象 学射御。"孔颖达疏:"舞勺者熊氏云:'勺钥也。'言十三 之时学此舞勺之文舞也。"后以指幼年。又以舞勺代 指十三岁。如孙科《革命逸史序》(冯自由著): “年逾舞勺,即加入兴中会,亲炙总理,从事革命。” 当时冯自由年十四岁,称“年逾舞勺”,是舞勺指十 三岁矣。
4
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
“舞象”又是成童的代名词。原本是古武舞名。 《 礼 记 ·内 则 》 : “ 成 童 , 舞 象 , 学 射 御 。 ” 《疏》曰:“成童,谓十五以上;舞象,谓舞 武也。熊氏云:‘谓用干戈之小舞也。’”也 就是可以上战场了。
12岁(女)——金钗之年
5
13~14岁(女)——豆蔻年华
出处:宋·范成大《元夕后连阴》:谁能腰鼓催花信, 快打扬州百面雷。
9
出嫁——30岁(男)——而立之年
《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一个人到了三十岁应该是人格自立、学识自立、事业自立的年龄。现
在成为一个人三十岁的代称,用于男性。
年中的错误,后世因而用“知非”代称五十岁。
知命之年 知道自己命运的年龄。指50岁。
出处 《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
艾服之年古代一种象征性的刑罚。即割去犯人
衣服上的蔽膝部分。《礼记.曲礼上》:"四十曰强,而仕;五十曰艾, 服官政。"陈澔集说:"古者四十始命之仕,五十始命之服官政。"后因称 五十而作官从政,预闻邦国之大事为"艾服"。
古代关于年龄的称谓
古代关于年龄的称谓
人的年龄多少会通过特定的称谓来表示,随着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叫法,但最具代表性的还是古代文化中所使用的称谓。
古代中国,尤其是明清时期,关于年龄的称谓诗化而分级,在清代的《国语父母篇》中将年龄的汉语称谓分为以下几种:首先是“幼”,是指一岁至以下的儿童,这是最幼小的一类,即无论几个月,都统称为幼。
其次是“婴”,指的是一岁以上的小孩,一般是指从一岁至三岁的孩子,这是比较小的一类,由于孩子太小,又称“婴婴”。
接下来是“婆婆”,指的是从三岁至六岁的小孩,性格、活动多变,很少被安排在家里,在家一般都叫他们婆婆。
下一个是“少年”,是指从六岁至十岁的小孩,他们的身体已经发育成熟,行为变得越来越独立,所以被称为少年。
而十岁以上到十六岁的孩子被称为“青少年”,这是一个转折点,他们正处于生活及学习上的成长期,青春期也即将到来,在这个年龄段孩子多受父母的看重。
再之后是“少年少女”,指的是十六岁至二十岁的年轻人,他们即将步入社会,正处在一个转折期,处在学习和工作之间,但他们又多有自主性,给家长带来不少麻烦。
最后是“壮年”,是指从二十岁开始的成年人,他们已经拥有社会资源,可以参与社会活动,甚至作出贡献,他们可以更好的感受自己的成长,在这个阶段的人往往被人尊重。
以上就是关于古代关于年龄的称谓的一篇文章,古人以汉语来表达年龄,以特定的词句作为称呼,大大彰显了当时文化的特点。
这样的称谓,不但有利于家长更好地理解孩子,给予他们不同的关爱,更能激励孩子们更好地理解自身的年龄特点,合理分配自身时间,利用好每一个年龄段所拥有的资源。
古代关于年龄的称谓,中华文化连年龄都有这么大讲究_1
古代关于年龄的称谓,中华文化连年龄都有这么大讲
究
童龀[chèn]:龀,《说文》中有“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的说法。
可以看出,孩子乳牙脱落,长出恒牙,称为“龀”。
“童龇”,指儿童少年时期。
也有说成“髫龀”的,如《后汉书·董卓传》:“其子孙虽在髫龀,男皆封侯,女为邑君。
”
始龀、髫年:女孩7岁。
始龀、龆年:男孩8岁。
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9岁
九龄:9岁。
黄口:10岁以下。
指数之年:9岁。
10岁
幼学:10岁。
《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
”因为古代文字无标点,人们就截取“幼学”二字作为十岁代称。
外傅之年:儿童10岁。
12岁。
古代称呼一览表(1)
古代称呼一览表古代称呼一览表蔡谱畅想一、古代年龄称谓不满周岁---------------------襁褓;2—3岁---------------------孩提;女孩7岁--------------------髫年;男孩8岁---------------------龆年;幼年泛称--------------------总角;10岁以下---------------------黄口;13—15岁-------------------舞勺之年;15—20岁-------------------舞象之年;12岁(女)-----------------金钗之年;13岁(女)------------------豆蔻年华;15岁(女)------------------及笄之年;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20岁(女)------------------桃李年华;24岁(女)------------------花信年华;至出嫁--------------------梅之年;至30岁(女)-----------------半老徐娘;20岁(男)-------------------弱冠;30岁(男)------------------而立之年;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80岁-----------------杖朝之年;80—90岁-------------------耄耋之年;90岁---------------------鲐背之年;100岁----------------------期颐。
二、古代年岁的别称总角:指童年。
语出《诗经》,如《诗·卫风·氓》总角之宴,又《齐风·甫田》总角兮。
中国古代男女年龄称谓一览表
中国古代男女年龄称谓一览表一、男性称谓1. 童男:指未成年的男孩子,一般指小于十岁的男孩。
2. 少年:指年龄在十岁到十八岁之间的男孩,也有人将十三岁以下的男孩称为少年。
3. 青年:指年龄在十八岁到三十岁之间的男性,是人生的朝气时期。
4. 壮年:指年龄在三十岁到五十岁之间的男性,是人生的事业和家庭责任最重的阶段。
5. 中年:指年龄在五十岁到六十岁之间的男性,是人生的转折点,即将步入老年。
6. 老年:指年龄超过六十岁的男性,是人生的晚年阶段。
二、女性称谓1. 童女:指未成年的女孩子,一般指小于十岁的女孩。
2. 少女:指年龄在十岁到十八岁之间的女孩,也有人将十三岁以下的女孩称为少女。
3. 青年女子:指年龄在十八岁到三十岁之间的女性,是人生的朝气时期。
4. 壮年女子:指年龄在三十岁到四十岁之间的女性,是女性事业和家庭责任最重的阶段。
5. 中年女性:指年龄在四十岁到五十岁之间的女性,是女性人生的转折点,即将步入老年。
6. 老年女性:指年龄超过五十岁的女性,是女性人生的晚年阶段。
三、男女称谓对比1. 童男与童女:指未成年的男孩和女孩,年龄相同。
2. 少年与少女:指十岁到十八岁之间的男孩和女孩。
3. 青年男子与青年女子:指十八岁到三十岁之间的男性和女性,是人生的朝气时期。
4. 壮年男子与壮年女子:指三十岁到五十岁之间的男性和女性,是事业与家庭责任最重的阶段。
5. 中年男性与中年女性:指五十岁到六十岁之间的男性和女性,是人生的转折点。
6. 老年男性与老年女性:指超过六十岁的男性和女性,是人生的晚年阶段。
通过以上的一览表,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到中国古代男女的年龄称谓,不同年龄段的男女有不同的称谓,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对年龄和性别的重视。
这些称谓反映了古人对不同年龄段人物的不同期望和要求,也是中国古代社会礼仪和文化的一部分。
在古代社会中,男性和女性的年龄称谓不仅仅是对年龄的称呼,更代表了不同年龄段人物的社会角色和责任。
文化常识-1到108岁的称呼
艾:50岁。《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 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50岁。 六九年:即54岁。
老年
耳顺、耳顺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岁。 高龄:敬辞,称老人的年龄,多指60岁以上。 耆:古称60岁的人为“耆”。
继粟继肉,以养贤才; 祝鲠祝噎,以礼耆耋。
—— 陆游 《谢致仕表》
岁。 朝枚之年、朝枝之年:均指八九十岁。
老年
伞寿:80岁寿辰。因伞字的草体形似八十,故称 “伞寿”。
中寿:指80岁以上。 米寿:指88岁。因米字拆开好似八十八,故借指
88岁。 上寿:90岁为上寿。 白寿:指99岁,百少一为99,故借指99岁。 期颐:指百岁高寿。 茶寿:指108岁。茶字上面廿,下面为八十八,二
下寿:古人以60为下寿,指60岁以上。 还历寿:61岁的寿辰。 从心之年:70岁。
老年
古稀:古代人活到70岁,也就很不容易了。
七十人言自古稀,我今过二未全衰。 读书似走名场日,许国如骑战马时。 秋晚雁来空自感,夜阑酒尽不胜悲。 渭滨星霣逾千载,一表何人继出师!
悬车之年、杖围之年:均指70岁。 耋:七八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如:耄耋之年。 喜寿:指77岁,草书喜字似七十七,故特代指77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少年
金钗之年:女孩12岁。
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
——《河中之水歌》
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 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 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豆 蔻年华”)。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舞夕之年:少年13至15岁。 及笄(jí jī):指女子15岁。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中国古代对于各个年龄段的称呼
古代各个年龄段称谓!初生:婴儿;一说婴为女,男则为孩。
婴同膺,膺为胸,是指初生儿要抱在胸前喂哺。
“嫛婗”:初生婴儿。
汤饼之期:婴儿出生三朝,称为“汤饼之期”。
语出刘禹锡《送张盥诗》。
“满月”:婴儿出生满一个月称为“满月”,也叫“弥月”或“诞月”。
弥是满的意思,所以弥月即满月。
诞月来自《诗经?大雅?生民》第二章的首句:“诞弥厥月。
”这一章是写后稷诞日的情况的。
诞是发语词,“弥厥月”是说满了怀孕应用的月数,后来就用“诞月”指出生满月。
如苏轼《贺坤成节表》:“恭临诞月,仰祝圣期。
”“晬”:小儿满月、满一百日或满一岁都称为“晬”。
因为晬是满一周期的意思。
满百日称“百晬”,满一岁称“周晬”。
百晬、周晬本指一种风俗,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育子》中曾有记述:“生子百日,置会,谓之百晬;至来岁生日,谓之周晬。
”《颜氏家训?风操》中也说:江南风俗,儿女一周年时为其制新衣,洗浴装饰,“男则用弓矢纸笔,女则用刀尺针缕并加饮食之物及珍宝服玩,置之儿前,观其发意所取,以验贪廉愚智,名之为试儿。
”这种习俗也称为试晬或抓周。
因此,“百晬”和“周晬”也成为百日和周岁的别称。
宋代人吴自牧《梦梁录?育子》:“(生子)至来岁得周名曰周晬。
”李商隐《骄儿》诗:“文葆未周晬,固已知六七。
”不满一周岁称“未晬”。
如陆游《山村经行因施药》诗之一:“曩日见公孙未晬,如今已解牧鸡豚。
”曩日即昔日。
襁褓:不满周岁。
“旬岁”:指小儿周岁。
周岁还称为“旬岁”,旬也是满的意思,所以旬岁即满一岁。
因“周”与“环”同意,古人又将满一岁称为“环岁”。
初度:指小儿周岁。
语出清代文学家程允升《幼学故事琼林》。
后来亦泛指生日为“初度”,如六十岁生日称为“六十初度”。
孩提:幼儿时期。
小孩二三岁称“孩提”或“孩抱”。
《孟子?尽心上》:“孩提之意,无不知爱其亲也。
”赵歧注:“孩提,二三岁之间,在襁褓知孩笑,可提抱者也。
”《汉书?王莽传上》:“百岁之母,孩提之子,同时断斩,悬头竿杪。
古代年龄称谓
古代年龄称谓不满周岁----襁褓;2~3岁-----孩提;女孩7岁-----髫年;男孩8岁-----龆年;幼年泛称----总角;10岁以下----黄口;13~15岁----舞勺之年;15~20岁----舞象之年;12岁(女)---金钗之年;13岁(女)---豆蔻年华,15岁(女)---及笄之年;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20岁(女)---桃李年华;24岁(女)---花信年华;至出嫁-----梅之年;至30岁(女)--半老徐娘;20岁(男)---弱冠;30岁(男)---而立之年;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80岁------杖朝之年;80~90岁----耄耋之年;90岁------鲐背之年;100岁------期颐。
滕王阁序目录•• 【简介】•• 【原文】•• 【译文】•• 【写作背景】•• 【结构】•• 【评价】【简介】《滕王阁序》全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亦名《滕王阁诗序》,骈文篇名。
唐王勃作。
滕王阁在今江西省南昌市赣江滨。
唐始建,后阎伯屿为洪州牧,宴群僚于阁上,王勃省父过此,即席而作。
文中铺叙滕王阁一带形势景色和宴会盛况,抒发作者“无路请缨”的感慨。
对仗工整,言语华丽。
【原文】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物华天宝,龙光射斗牛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雄州雾列,俊彩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
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chān)帷暂住。
十旬休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清霜,王将军之武库。
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潦(lǎo)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宋代 各个年龄段的称呼
宋代各个年龄段的称呼在宋代啊,那时候对于各个年龄段的称呼可有意思啦。
一、幼年期小娃娃们在宋代有不少称呼呢。
刚出生的婴儿叫做“赤子”或者“襁褓”。
你想啊,刚生下来的小宝贝,就像个红彤彤的小团子,被包裹在襁褓里,这称呼多形象。
稍微大一点,一两岁的小孩,就被叫做“孩提”。
这个时候的小孩啊,已经开始有点小调皮了,会被大人拉着手到处走,那画面超可爱。
二、少年期到了少年时期呢,男孩就被称为“童子”或者“小儿”。
少年们正是朝气蓬勃的时候,在宋代的街头巷尾,能看到这些“童子”们嬉戏玩耍。
女孩子呢,这个时候就被叫做“小娘子”,听起来就很乖巧的感觉。
少年们在这个年龄段开始读书识字,准备着走向更大的世界。
三、青年期对于青年男子,在宋代有“后生”这样的称呼。
这些“后生”们充满活力,有的开始参军报国,有的则在生意场上打拼。
而青年女子呢,会被称为“女郎”或者“女娘”。
这个时期的青年男女都有着自己的梦想和追求,他们在宋代的社会里,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故事。
四、中年期中年男子在宋代被叫做“汉子”或者“大丈夫”。
这个时候的男人们往往已经成家立业,承担着家庭和社会的责任。
他们努力工作,有的在田间劳作,有的在官场周旋。
中年女子则被称为“妇人”。
她们相夫教子,操持着家中的大小事务。
五、老年期老年男性在宋代被称为“翁”或者“叟”。
这些老“翁”们,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他们坐在街边的茶馆里,给年轻人讲述着过去的故事。
老年女性就被叫做“媪”。
她们慈祥温和,是家庭中的长辈,受到晚辈的敬重。
宋代对于各个年龄段的称呼真的很有特色,从这些称呼里,我们仿佛能看到那个时代不同年龄段的人们的生活状态,感受到宋代社会丰富的人文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