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介对于当代受众的影响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媒介对于当代受众

的影响分析

摘要: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随着新媒体的使用,人们生活在一个“符号世界在形式与内容上发生了变化”的新媒介传播环境里。新媒体传播在不知不觉中改变着人们的生存状态和思维方式,从而对人们的行为产生了诸多影响。

关键词:新媒体、受众、互联网、信息

一、新媒体特点介绍

较之于传统媒体,新媒体自然有它自己的特点。对此,吴征认为:“相对于

旧媒体,新媒体的第一个特点是它的消解力量——消解传统媒体(电视、广播、报纸、通信)之间的边界,消解国家与国家之间、社群之间、产业之间边界,消解信息发送者与接收者之间的边界,等等”。

①新媒体可以与受众真正建立联系,同时,它还具有交互性和跨时空的特点。同时,新媒体给媒体行业带来了许多新的理念和模式,如节目专业化越来越强,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等。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最大的区别,在于传播状态的改变:由一点对多点变为多点对多点”。“从传播学的角度来分析,新媒体传播有四个特点——每个人都可以进行大众传播;‘信息’与‘意义’无关;受众的主动性大大增强;大众传播的‘小众化’”。

有研究者从另一个角度提出:“新媒体近乎于零费用信息发布,对受众多为免费,这对传统媒体的新闻产品制作成本造成挑战。”张毓强还以“伦敦爆炸案”为个案提出了新媒体的多媒体整合态势。“市民威廉·达顿拍摄了手机照片,在朋友的博客上以近乎于图片直播的方式‘报道’了灾难现场状况。这些照片很快进入各大电视网的新闻头条。在这次‘报道’中,手机、博客、互联网以及‘播客’密切配合,将‘第一时间、第一现场’权力牢牢抓在手中,新的媒体形式与媒体工具的结合,显示出了巨大威力”。

二、新媒体对媒体信息传播的影响

新媒介环境下,媒体在传播观念、采访报道方式、发行传输方式乃至其物质存在形式及其与受众的关系上都带来了一些根本性的变化,产生了全面而深刻的影响。

从传播方式和传播速度上来说,传播的渠道变多,信息传播的畅达性大大提高,在新媒介的影响下,“世界是平的”。电子媒介的传播速度是纸制媒介说无法企及的,一条消息能通过多种渠道,以最快的方式传达到世界各地,地球正在以最快的速度向“地球村”靠拢。

在传播理念和处理与受众的关系时,媒介本身也应更新自己的观念。从技术角度看,新媒介只是一种传播手段,但从社会关系的角度看,传播者与受众的关系已发生了变化,“网民”已成为有影响力的受众主体,他们往往具有较高的文

化素质,这就要求传播者不能再把受众当成无差别的整体,而是应该针对受众的不同群落和不同层次,分别实施不同的传播策略。由于传播的双向性、互动性变强以及受众整体文化水平的提高,受众不再是一味被动的“靶子”,他们变成个性、观点鲜明的个体,有时甚至提出截然不同的观点,这就要求在处理与受众关系时,媒体应一改往日“无冕之王”的派头,而应把受众当成一个平等的叙述对象。

三、新媒介对受众生活的影响

新媒介发展的迅速及其复杂性为社会生活带来的冲击是多方面的。简而言之,可以归纳为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宏观上,新媒介的发展提升了受众对政治民主的参与的积极性、提高受众应对危机传播的能力;微观上,新媒介对受众的生活以及建构新的日常生活方式等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新媒介为信息交互平台的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提供了受众了解和接受更多信息的机会,突破了传统媒体信息滞后和不全面的缺点,改变了传统媒体中由传者到受众的单向传播模式。新媒介信息传播渠道更加多样,受众接收信息更加畅通,从而加强了公共信息的透明度②。

由于新媒介本身自产生之日起就有的商业化和娱乐化思维方式,工作与娱乐的界限正在逐渐消失,工作与生活也越来融合在一起。受众可以通过新媒介了解时事新闻、查看证券行情、购买商品甚至是交友恋爱。随着不断融合的媒介越来越多地参与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受众正在有意无意受到媒介的影响。

受众的媒体使用习惯也在新媒介环境下发生改变,在乘车途中、等候电梯和在电梯中等。遇到困难时,受众可能会向媒体求助,这是新的媒介环境下,受众使用媒介方式发生的质的变化。当受众有精神的或身体的疾病以及生活中的其他困难时,往往会选择比传统媒体更为安全和隐匿的新型传播渠道来咨询这些难以启齿的问题,传者和受众都避免了面对面的尴尬。与此同时,受众的问题往往通过媒介能得到解决,媒介也拉近了与受众的距离。

四、新媒介对于受众的行为方式的影响

人的感觉——一切媒介均是其延伸——同样是我们身体能量上固持的电荷

网络、手机等新媒体的诞生和流行,改变着人际关系和人际交往形态。在我国,手机短信的流行更是旗帜鲜明地区分了两代甚至三代人之间的界限。老一辈人很多不擅长发短信,新一代人则对短信乐此不疲,年轻一代的交往方式正悄然发生变化。年轻一代正用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来创造自己的社交网络。

新媒体传播具有中介化人际沟通功能。瓦尔泽(Walther,1996)指出,网络交流同时具有非个人化和超人际的特点。③网络交流的超人际化特征在塑造人际关系和人际交往形态时,具有把传者理想化的特点,所以,这种社交所塑造的印象相比较于现实生活中面对面交流所塑造的印象,更有欺骗性。在新媒体作为中介的交流过程中,传者可以更好地、更有控制性地来表现自己,把不利于自己的信息弱化或者隐藏掉。这就会让受者将网上沟通对象按照传者希望的那样理想化,从而导致传者传播的形象缺乏真实性。

新媒体传播在给人们的沟通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相应的问题。④我们经常误解别人的动机或意图,因为我们互相发送的信息无法传达那些细微复杂却又极端重要的语气、神态等信息。E-MAIL、MSN、手机短信等新媒介传播手段的丰富性,表面上让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维护更加方便、快捷,实际上它也间接创造了人际关系的一些危机和误解。比如一个常有的误解就是认为中介化人际交流和面对面交流是等价的。实际上,二者之间并不是简单的功能替代关系。

五、新媒体的隐忧

随着3G时代的来临,手机媒体快速发展起来,与互联网一起,以攻城略地的气势蚕食着传统媒体的天下,形成一种令人惊吓的“新媒体现象”。但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也潜藏着很多的隐忧,曾经就有人提出要保护我们的“不知情权”,⑤公众需要信息,更需要权威、真实有用的信息。对于这种信息噪音,应当从两个方面来解决:作为普通受众,要学会选择,“节制信息接触”;⑥作为网络或手机媒体的信息采集和编辑工作者,应该过滤掉那些庞杂的垃圾信息,为受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要体现作为一个媒体人的责任感,加强自身的修养。

虚假信息以及媚俗化倾向。新媒体独特的“网状——链式”传播方式契合了现代观众的接受习惯,媒体与受众的距离越来越近,也越来越考虑甚至迁就大众的“猎奇”欲望。在互联网和手机网的发展中,为了吸引人的眼球,获取点击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