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第三节开放经济条件下的货币均衡总结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 济 状 况
Ⅰ通货膨胀与国际收支顺差 Ⅱ通货膨胀与国际收支逆差 Ⅲ经济衰退与国际收支逆差
Ⅳ经济衰退与国际收支顺差
松弛性的
本币升值
奖入限出
•米德冲突(Meade Conflict)
•
在固定汇率制下,由于一国政府不能运用调整汇率
的支出转换政策,只能采用支出调整政策,因此,内外均 衡目标在对支出调整政策的要求上就可能存在矛盾,即 “米德冲突”。“米德冲突”最有可能发生在经常项目顺 差与国内通货膨胀并存,或经常项目逆差与国内失业并存 的情况下。如下图:
•即能够影响贸易商品的国际竞争力,改变支出结构的政 策,如汇率调整和各种直接与间接管制措施等。这类政策 可转换支出在外国产品与本国产品之间的对比,使本国收 入相对于支出增加,从而调节国际收支。
表9-1
支出转换政策与支出调整政策配合的主要情形
支出调整政策 (财政货币政策) 紧缩性的 紧缩性的 松弛性的 支出转换政策 汇率政策 本币升值 本币贬值 本币贬值 直接管制 奖入限出 奖出限入 奖出限入
国际收支差额大幅度波动,内外均衡调节难度增大
对外经济依存度提高,内外经济联系大大加强 内外均衡目标脱节,缺乏协调的调节政策 利率和汇率机制僵化,缺乏有效的宏观调控工具
二、国际储备与货币均衡
外汇储备影响货币供应的程度
• 外汇储备是中央银行的资产项目,而中央银行的资
产项目是提供基础货币的渠道。增加外汇储备所增加的
挤出效应。外资的大量流入,将产生替代国内储蓄
的作用,使国内储蓄被闲置起来,或被用于非生产性 开支,造成国内资源浪费。由于资金使用效率的降低 会相对造成流通中货币量供过于求。
“米德冲突”的理论模型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图示
“米德冲突”的命题
政策配合论(Policy Mix Approach)。蒙代尔的政策 配合论,从理论上解决了“米德冲突”问题。
• 政策配合论的基本观点是:在调节内部经济与外部
经济的作用上,财政政策通常对国内经济的作用较大, 而货币政策则对国际收支的作用较大,因此,应该分配 给财政政策以稳定国内经济的任务,分配给货币政策以 稳定国际收支的任务,或者根据国内经济与国际收支的 不同情况,将二者适当地搭配,以同时实现国内经济与 国际收支的均衡(见下表)。
•
•
如果是以实物的方式净流入,则不会对货币供应
量的扩大产生直接的影响。但如果是以外汇的方式净 直接冲击
流入,则会对货币供应的增加产生立竿见影的影响。 因为外汇净流入会转化为中央银行的外汇储备,导致
中央银行增加投放基础货币,造成国内需求上升,通
货膨胀压力加大。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在货币政策紧缩 时期,则会使限制性货币政策失效。
担了较大的外汇贬值的风险。
消除过度外汇储备的分流措施
•一是流出,即拓宽国内外汇资本的流出渠道。
•二是消耗,即动用外汇储备为国有金融机构注资或
用外汇储备解决中国的社会经济问题。 •三是吸收资金。采用的工具主要有3种:①拍卖央行
票据,吸收系统中的流动资金;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③劝诫,要求商业银行节制放贷的问题。 •四是税改,即减少外贸顺差的税收政策。 •五是本币国际化,即鼓励(过量的)人民币流出国 外,成为国际贸易的结算手段或储备货币。
币总需求,即Md=Ms,代入上式可得:
•
R=Md-D
国际收支均衡与货币均衡的理论模型
• 上式表明,国际收支差额是货币供求不一致的结
果。当国内货币供应小于货币需求时,会导致国际收 支出现顺差;当货币供应小于货币需求时,会导致国 际收支逆差。
•
将吸收论与货币论结合起来,即可得到一般均衡
论的理论模型。如下图:
第三节
•
• •
开放条件下的货币均衡
一、国际收支与货币均衡
二、国际储备与货币均衡 三、国际资本流动与货币均衡
一、国际收支与货币均衡
1. 国际收支均衡与货币均衡的理论模型 2. 调节国际收支实现货币均衡
国际收支均衡与货币均衡的理论模型
• 货币论认为,在开放型经济的条件下,一国货币
的供给(Ms)等于国内增发的货币(D)加上由于国 际收支顺差所增发的货币(R),即: • • Ms=D+R,或R=Ms-D 而在货币供求均衡的条件下,货币总供给等于货
出转换政策两种工具,并根据经济中通货膨胀、就业水平
和国际收支的不同情况加以适当的配合。
•支出调整政策(Expenditure-Changing Policy) •即影响支出水平和需求总量的政策,主要包括财政政策 和货币政策。这类政策可相对于收入改变支出水平,从而 达到调节国际收支的目的。
•支出转换政策(Expenditure-Switching Policy)
间接冲击
组合效应。即外资净流入后要求国内提供一定数量 的国内货币与其配套,当外资流入超过其配套资金承 受能力,且总供给又处于无弹性时,由此引起的过度 需求会引发货币供应量超量投放。 投资乘数效应。即外资净流入会产生投资乘数效应,
使国民收入增加,从而引起货币供应量增加。
间接冲击
诱导效应。即外资的净流入会给国内带来更多的投 资机会,开拓出一些新有就业门路等,这些会扩大对 货币的需求。
货币具有高能货币的性质,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具有乘 数效应。需要指出的是,外汇储备结构不同,对货币供 应量的影响是有差异的。
为实现货币均衡需要保持适度的外汇储备
• 从保持货币均衡的角度考虑,并不意味着外
汇储备越多越好。因为外汇储备过多,一是会扩
大信贷差额,二是会扩大货币投放,三是会牺牲
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四是外汇储备过多使国家承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
i Ⅳ d
IB a
Ⅰ
FB
i*
b
e
Ⅱ c
Ⅲ
(G―T)* (G—T)
图示 用
M―F Diagram:政策配合的运
我国调节国际收支实现货币均衡的特点
• 在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后,我国调节
国际收支实现货币均衡的方式转变为以调整利率、汇率以
及通过央行在外汇市场买卖外汇等间接调控方式为主,并 表现出以下特点:
策。当单独使用任何一项政策都无法解决国际收支调 节问题时,必须将汇率政策和财政、货币政策协调并 用,才能正确发挥其调节作用,实现内外经济均衡。
调节国际收支实现货币均衡
调节国际收支实现货币均衡的理论分析
•
国际收支调节的目标是要实现内外经济均衡。所谓
内部均衡是指非通货膨胀下的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即国 内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供求均衡;外部均衡是指国际收支 平衡,即外汇市场供求均衡。一国如果希望同时达到内部 均衡和外部均衡的目标,必须同时运用支出调整政策和支
三、国际资本流动与货币均衡
•
1.国际资本流动对货币均衡的影响长期被忽视的原因 国内资金严重短缺,只看到资本流入可以弥补国内资 金缺口,忽视国际资本流动对货币供求均衡的冲击。 规模庞大的国内资本外逃流出,抵消了国际资本流入 对货币均衡的影响。 2.应高度重视国际资本流动对货币均衡的冲击 由于我国经济长期高速增长,投资环境的改善,特别 是国际社会普遍存在的人民币升值预期,导致国际资 本净流入的规模越来越大,流动频率越来越高,对我 国货币均衡的冲击越来越大。
国际收支均衡与货币均衡的理论模型
图示
LS-LM-FE 模型
国际收支均衡与货币均衡的理论模型
• IS―LM―FE模型表明,内外均衡目标的实现就 是要同时实现商品市场、货币市场和外汇市场的均衡。 为了实现内外均衡目标,根据国民经济的具体情况, 可以移动IS曲线,即实施财政政策;也可以移动LM曲
线,即实施货币政策;或移动FE曲线,即实施汇率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