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的治疗原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折的治疗原则

一、动静结合原则:

所有的骨折都能导致骨骼及其周围软组织的损伤。骨折一旦发生以及骨折在修复阶段中,我们会很快看到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和炎症表现,及由此而产生的疼痛及反射性制动。循环障碍、炎症和疼痛这三种因素将引起关节、肌肉、功能废用,从而造成所谓的骨折病。

骨折病的原因有两个,①疼痛,②缺乏运动及变化的机械负荷对骨骼肌的复合体的生理刺激。

骨折症的临床表现:①慢性水肿,②软组织萎缩,③局部骨质疏松

水肿则引起肌肉的纤维化及肌肉萎缩。纤维化的过程是的肌肉骨骼和筋膜之间发生非生理性粘连。因而出现关节僵硬。所以说:动静结合原则被视为骨折治疗的指导性原则。

①充分、主动、无痛的活动可使骨骼和软组织的正常血运得以迅速恢复。

②增加滑液对关节软骨及肌腱的营养。

③增加骨骼对钙磷的吸收,大大减少创伤后骨萎缩的发生。

如何实现这一原则?

①骨折端的解剖复位,特别是关节内骨折。

②为满足局部生物力学需要而设计的坚强内固定。

③肌肉的骨折部位邻近关节的早期、主动、无痛的活动,以防止骨折病的发生。

动静结合:实质上是保持骨折断端的绝对静止下的早期、无痛的肢体运动。

骨折病人治疗的终极目标是恢复上肢的肢体功能。功能锻炼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有效、最理想的途径。如何进行功能锻炼,笔者有如下观点,仅供大家参考。

第一、功能锻炼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功能锻炼,可以防止由于功能锻炼不当而产生新的损伤。还能使患者的功能锻炼达到最大的效果,受伤的肢体功能得到早日康复。

第二、功能锻炼应在损伤的早期进行。早期的功能锻炼有利于局部肿胀的消退,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防止软组织的萎缩、挛缩。把由于固定造成的肢体功能障碍降低到最低程度。

第三、功能锻炼应在患者的积极配合下进行。如果患者因为疼痛而不配合,虽有医生的指导,功能锻炼也不能很好的实施。一般情况下,患者由于担心损伤复发或者加重,或惧怕活动时产生疼痛,而不愿意活动,或活动量不足。在这种情况下,要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说清功能锻炼的重要性,鼓励患者对于战胜疾病的信心。

二、筋骨并重原则:

筋骨并重原则是祖国医学治疗骨折的核心理念,其核心是微创与无创理念的精辟写照,是对人体中骨与软组织关系处理的准则。强调在骨伤的诊断、治疗、康复各个阶段都要注重筋骨并重这一原则。这一原则体现了现代医学中的微创理念。

意义:

1.在手法复位中的指导意义:

手法复位在骨科中应用甚广、手法极多。在手法复位中:必须“知其体相,手随心转,法从手出”的原则,筋骨并重原则要求术者要“稳、准、敏、捷”不能多次反复的手法整复,造成软组织的多次损伤以及由软组织损伤造成的周围组织肿胀,神经血管损伤,最后形成一系列并发症,如:骨化性肌炎,神经损伤,骨筋膜间室综合症等。

2.在手术过程中的指导意义:

无创外科操作技术已应用到医学的各个方面,无创操作技术要求对骨折周围的肌肉、神经、血管的保护。手术中一定要树立“维护局部软组织的血运”以生物学为主的骨折治疗概念,这就要求我们:(1)远离骨折部位进行复位,以保护骨折局部软组织的附着。

(2)不以牺牲骨折部的血运来强求粉碎骨折块的解剖对位,如必须复位较大的骨折块,应尽力保护其血供的软组织蒂部。

(3)使用低弹性模量,生物相容性好的内固定器材。

(4)减少内固定物与所固定骨之间的接触面(皮质外及髓内)。

(5)尽量减少手术暴露时间,将骨折局部医源性破坏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

3.在术后调理中的指导意义

骨折患者都常伴有肌肉、筋膜、韧带等组织的损伤,手术又加重了这些创伤。术后会出现软组织的粘连、肌肉萎缩、挛缩、肢体的肿胀等,如果长期不动则会出现关节粘连、僵硬、骨质疏松、血栓形成等并发症。

功能锻炼注重筋骨并重的观念

(1)促进肌肉的适应性改变:在制动时肌肉的废用性萎缩最明显,因此术后早期进行肌肉舒缩练习能够避免肌肉萎缩,加快恢复速度。肌肉收缩有促进肢体血液循环的作用,从而减轻肢体的肿胀,避免静脉血栓的形成。

(2)对关节的影响:关节的制动可引起关节粘连,软骨失去营养。早期活动可是关节滑液的正常循环得以保持,避免粘连。周期变化的压力刺激原始细胞想软骨化细胞转化。有益于肉芽组织转变为透明软骨,促进软骨细胞合成基质。所以关节的早期活动可对关节面进行磨造塑形使关节面平滑,促进软骨修复。

(3)对骨折愈合的影响:现代生物力学证明:骨折端的应力刺激,能促愈合,骨折端的应力作用早期能刺激骨痂生长,后期可加固并改造原始骨痂,符合生理要求。

三、内外兼治原则:

内外兼治原则主要强调整体和局部的统一,要求医生既要重视创伤的局部病情,又要注意患者的全身情况。内外兼治原则是对一位医生的综合能力的考验。如何在临床上应用这一原则,笔者提出以下观点,仅供参考。

1.在骨科疾病的诊断中,这一原则尤为重要,现代创伤中,都是高能量损伤。大部分患者都是复合性损伤,病情复杂,诊断较难,不可疏忽。有可能没有任何骨折的情况下,患者患有内脏损伤。如:肋骨骨折的同时合并血气胸的发生,多发性骨折造成的脂肪栓塞综合

征,等等。

2.在治疗的过程中:我们要根据患者的体质、年龄、既往病史等综合分析病人的全身状况,制定出合理的治疗方案,促进骨折断端的愈合能力。如:一位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长期增高导致一系列并发症,如眼底改变,手足麻木,糖尿病足等。最主要的是该病影响蛋白质的合成,直接影响患者伤口的愈合和骨愈合。及时纠正患者的血糖浓度对治疗骨折尤为重要。祖国医学有一种观点:“瘀不去则新骨不生”,早期采用活血化瘀对骨折愈合至关重要。也符合现代医学的“微循环”理念。比如说,“肾主骨生髓”这一理论可以指导我们临床医生在骨折治疗的中后期,应“接骨续损,补肾壮骨”。提高骨折的临床治愈率。

四、医患协作原则:

医患协作:体现在治疗疾病的各个方面,良好的沟通等于成功的一半。在医疗卫生工作中,医患双方围绕着伤痛、诊疗、健康等相关因素。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各种方法方式,全方位、多途径的交流科学地指导患者治疗自己的痛苦,使医患双方形成共识,建立信任合作关系。医患协作不同于一般的人际沟通:病人就诊时,特别渴望医护人员的关爱。因而对医护人员的语言行为、动作姿态、行为方式更为管制、更加敏感。这就要求医生耐心细致地向患者解释病情。使患者的病情按照医生设计的科学治疗方案得以实施。达到治疗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