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膜炎奈瑟菌肺炎

合集下载

儿童脑膜炎总结报告范文(3篇)

儿童脑膜炎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引言脑膜炎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尤其在儿童中发病率较高。

儿童脑膜炎不仅对儿童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还可能留下长期的后遗症。

本报告旨在总结儿童脑膜炎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方法以及预后,以提高公众对儿童脑膜炎的认识,并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

二、病因1. 细菌感染:细菌性脑膜炎是最常见的儿童脑膜炎类型,常见的病原菌包括脑膜炎奈瑟菌、流感嗜血杆菌等。

2. 病毒感染:病毒性脑膜炎主要由肠道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引起。

3. 其他病原体:如真菌、原虫等引起的脑膜炎较少见。

4. 免疫性疾病: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可能导致儿童脑膜炎。

三、临床表现1. 急性起病:多数儿童脑膜炎起病急骤,病情进展迅速。

2. 发热:发热是儿童脑膜炎最常见的症状,体温可高达39-40℃。

3. 头痛:头痛是儿童脑膜炎的常见症状,可能与脑膜刺激征有关。

4. 恶心、呕吐:部分患儿伴有恶心、呕吐。

5. 神经系统症状:如意识障碍、抽搐、脑膜刺激征(颈强直、克氏征、布氏征)等。

6. 其他症状:如皮疹、听力下降等。

四、诊断方法1. 病史采集:详细询问病史,了解发病过程、临床表现、接触史等。

2. 体格检查:注意神经系统体征,如脑膜刺激征、意识障碍等。

3.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

- 脑脊液检查:是诊断儿童脑膜炎的重要手段,脑脊液压力增高,白细胞计数升高,蛋白质含量增加,糖和氯化物含量降低。

- 病原学检查:根据临床疑诊,进行相应的病原学检查,如细菌培养、病毒检测等。

五、治疗方法1. 抗感染治疗:根据病原学检查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细菌性脑膜炎通常采用头孢曲松钠或青霉素类抗生素,病毒性脑膜炎则无需使用抗生素。

2. 对症治疗:如退热、止吐、镇静等。

3. 支持治疗:保持水电解质平衡,补充营养,加强护理。

六、预后1. 治愈率: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细菌性脑膜炎的治愈率较高。

2. 后遗症:部分患儿可能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如智力障碍、瘫痪、癫痫等。

脑膜炎奈瑟菌肺炎疾病详解

脑膜炎奈瑟菌肺炎疾病详解

疾病名:脑膜炎奈瑟菌肺炎英文名:neisseria meningitidis pneumonia缩写:别名:脑膜炎萘瑟氏菌肺炎;脑膜炎双球菌肺炎疾病代码:ICD:A39.8概述:脑膜炎奈瑟菌(neisseria meningitidis)主要引起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至于脑膜炎奈瑟菌肺炎,有不少人认为是继发于脑膜炎奈瑟菌败血症的一种少见的化脓性迁徙合并症。

实际上,1907 年首次报告后,已有许多资料表明脑膜炎奈瑟菌可作为原发性下呼吸道感染的致病菌,引起原发性脑膜炎奈瑟菌肺炎。

该菌又称脑膜炎双球菌,为需氧革兰阴性球菌,普通培养基上不生长,选择性培养基利于痰标本中脑膜炎奈瑟菌的分离和鉴定。

根据菌体荚膜层的多糖,目前至少可分 13 种血清型。

其中A.B.C.X.Y.Z 和W-135 型在临床上日趋重要。

据统计资料分析,过去 10 余年中在普通人群及医院内人群中,引起呼吸系统感染的血清型为Y 型和W-135 型,其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直接从空气传播,呼吸道感染了流感病毒或腺病毒的人群更具有易感性。

其病理改变为渗出性化脓性炎症,沿肺泡或支气管肺泡分布,个别呈大叶浸润甚至肺组织坏死和脓肿形成。

流行病学:人类是惟一的传染源,病原菌存在于患者或带菌者的鼻咽部,带菌者对周围人群的危险性大于病人。

在非流行期间人群带菌率不到 5%,但最近有资料认为人群带菌率可高达5%~15%。

在流行期间人群带菌率显著增高,可达50%~ 100%。

在年青人集中的人群中如军队、学校等处,脑膜炎奈瑟菌感染极易引起流行。

脑膜炎奈瑟菌所致呼吸系疾病是在本世纪初被认识的,尤其是在1918~1919 年流感流行期间,脑膜炎奈瑟菌是重要的呼吸道病原菌。

此后,由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肺炎很少有报道。

直至70 年代,随着细菌检测技术的进步,有关脑膜炎奈瑟菌肺炎的报道才不断增多,如Y 型脑膜炎奈瑟菌肺炎曾在某军事基地有过暴发流行。

据统计资料分析,过去 10 余年中,在普通人群及医院内人群中,引起呼吸系统感染的血清型为Y 型和W-I35 型,其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直接从空气传播。

急性脑膜炎

急性脑膜炎

急性脑膜炎【导读】急性脑膜炎其实是由脑膜炎球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起病急、病势凶猛、变化迅速。

发病前1~2天内,与上呼吸道炎的症状相似,全身不适,咽痛,头痛,甚至高热等。

由于宝宝的发病率比成人高,所以妈妈们一定要注意期间宝宝的身体状况,了解、预防、治疗急性脑膜炎。

急性脑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球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从出生后几天的新生儿到70多岁的老年人均可受感染,而以15岁以下的儿童发病较多。

流脑主要发生在冬未春初,尤其是2~4月份。

原因是此期气候多变,日夜的气温变化相差很大,人们的鼻咽部抵抗力弱,病菌容易侵入呼吸道,加上天寒地冻,人们在室内活动增多,病菌借咳嗽飞沫传播,更增加传染机会。

病菌进入人体后,发病与否,取决于人体与病菌斗争的谁胜水负。

如果人体健康,有免疫力,则不发病。

如体弱免疫力不足,病菌在人体的进程为开始停留在鼻咽部,继而进入血液,以后到达脑膜。

急性脑膜炎的原因实际上,急性脑膜炎也分为几种类型,每种的病因都不一样,我们需要了解不同的急性脑膜炎的形成原因,才能对症下药,有效治愈急性脑膜炎。

1、细菌性脑膜炎是因某种细菌传染造成。

分3种类型,即流感嗜血杆菌B型、脑膜炎奈瑟菌(双球菌)和肺炎链球菌(肺炎双球菌)。

美国大约80%是细菌性脑膜炎。

通常一小部分健康人鼻内或体表携带这些病菌并不侵害人体,他通过咳嗽或打喷嚏传播。

一些研究指出人们最易在患感冒时被病菌传染,因为鼻子发炎使细菌进入颅内变得极为容易。

2、结核性脑膜炎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脑膜非化脓性炎症,约占全身性结核病的6%。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经血播散后在软脑膜下种植形成结核结节,结节破溃后大量结核菌进入蛛网膜下腔。

近年来,结核性脑膜炎的发病率及死亡率都有增高趋势。

早期诊断和治疗可提高疗效,减少死亡率。

3、病毒性脑膜炎可由几种病毒引起,包括几种与腹泻有关的病毒,其中之一可能是被大田鼠等咬后感染。

4、隐球菌性脑膜炎:还可由真菌引起。

最为常见的一种是隐球菌,可在鸽子类中找到。

儿童疾病-脑膜炎的早期症状

儿童疾病-脑膜炎的早期症状

脑膜炎的早期症状【导读】大家对脑膜有过了解吗?脑膜炎是一种脑膜或脑脊膜(头骨与大脑之间的一层膜)被感染的疾病。

通常伴有细菌或病毒感染身体任何一部分的并发症,比如耳部、窦或上呼吸道感染。

如果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在数小时内死亡或造成永久性的脑损伤。

下面跟大家讲解脑膜炎的前因后果吧!脑膜炎的早期症状脑膜炎早期症状有哪些?脑膜炎分为病毒性脑膜炎、细菌性脑膜炎和结核性脑膜炎,以前两种居多,脑膜炎的严重程度主要取决于感染的神经系统部位,症状有轻有重。

对于患儿来说,既可以一得病就是脑膜炎,也可以因为感冒、腹泻治疗不及时发展成脑膜炎。

以病毒性感冒为例,刚开始,病毒仅存在于淋巴系统内,然后侵入上呼吸道,此时表现出的就是感冒症状。

如果治疗不及时,病毒就会“渗透”到血液,随着血液的流动,病毒就有可能在大脑某处安家,就成了脑膜炎。

脑膜炎早期症状跟感冒差不多,病人会发热、全身酸痛、食欲差等。

随着病情发展,患者会出现嗜睡、兴奋、抽搐等神经系统的表现。

脑炎患儿早期往往容易被误诊为伤风、感冒,错失治疗的最佳时机。

因此孩子出现感冒症状,精神行为异常,婴幼儿表现为不肯吃奶、头痛,经过一般的感冒治疗无效时,应高度警惕脑炎的可能性,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医院找专科医生进行排查。

脑膜炎是怎么引起的脑膜炎又分细菌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和隐球菌性脑膜炎,下面小编为大家一一介绍这些脑膜炎是怎么引起的。

1、细菌性脑膜炎是因某种细菌传染造成。

分3种类型,即流感嗜血杆菌B型、脑膜炎奈瑟菌(双球菌)和肺炎链球菌(肺炎双球菌)。

美国约80%是细菌性脑膜炎。

通常一小部分健康人鼻内或体表携带这些病菌并不侵害人体,他通过咳嗽或打喷嚏传播。

人们最易在患感冒时被病菌传染,因为鼻子发炎使细菌进入颅内变得极为容易。

2、结核性脑膜炎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脑膜非化脓性炎症,约占全身性结核病的6%。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经血播散后在软脑膜下种植形成结核结节,结节破溃后大量结核菌进入蛛网膜下腔。

肺炎链球菌 (S.pneumoniae)

肺炎链球菌 (S.pneumoniae)
易自溶。
2020/1/21
26
巧克力平板,蓝灰色,半透明,光滑 湿润的菌落。
卵黄双抗(EPV)平板:为无色,光 滑湿润的菌落。
血清肉汤:呈微混浊。
2020/1/21
27
3.生化反应
分解葡萄糖、麦芽糖 硝酸盐还原反应阴性,不分解尿素 氧化酶试验阳性
2020/1/21
28
2020/1/21
24
1.形态结构
G-,肾形成双排列 在患者脑脊液标本中位于中性粒细胞
内 无芽胞、无鞭毛,具有荚膜、菌毛。
2020/1/21
25
2.培养特性
营养要求高,必须在含有血清或多种氨 基酸、无机盐的培养基上生长良好。
血平板:半透明,灰褐色,圆形,湿润 光滑露滴样菌落。
2020/1/21
47
(三) 微生物学检验
2020/1/21
48
1.标本采集
泌尿、生殖道的各种分泌 物、尿液
立即送检
2020/1/21
49
2.直接涂片镜检
急性淋病:嗜中性粒细胞内大量 G-,肾形双球菌——具有诊断意 义
慢性淋病:镜检较困难
2020/1/21
50
3.分离培养鉴定
即采集即培养,常用含有两种以上 抗生素(万古霉素、粘菌素、磺胺 类等)的营养培养基上培养。
2020/1/21
39
1.形态结构
G-,球形或肾形,成对排列 有荚膜,无芽胞和鞭毛
2020/1/21
40
2.培养特性
营养要求高,30-37 ℃生长,须在含有血 液或血清的培养基上培养,常用血液、巧 克力等培养基
初次分离,须5-10%CO2才能生长发育 菌落:凸起,光滑、圆形,灰白色,半透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4、鉴别诊断 从国内发表的流脑误诊病例报告来看,流脑误诊为其它疾病的,前3位分别为上感、其它原因的败血症、各种原因的紫癜。而其它疾病误诊为流脑的,前3位分别为:其它细菌所致的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脑脓肿。从误诊病例的年龄分布分析,婴幼儿多为上感、高热惊厥、败血症、婴儿腹泻,在成年病人中那么多为其它细菌所致的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等。 近年来,流脑出现发病率与死亡率别离现象。
4、脑膜炎奈瑟菌的主要抗原组分有四种 a 荚膜多糖群特异性抗原 目前国外已分成A、B、C、D、X、Y、Z、29E、W135、H和L等13个血清群。其中以C群致病力最强。 b.外膜蛋白型特异性抗原 根据菌外膜蛋白组分不同,脑膜炎奈瑟菌各血清群又可分为假设干血清型,但A群除外,其所有菌株的外膜蛋白相同。 c.脂多糖抗原 与大肠埃希菌间有交叉反响。 d.核蛋白抗原 无特异性,与肺炎链球菌者相同。 5、抵抗力 体外生活力、抵抗力极弱,对枯燥、寒冷、日光极为敏感。脑膜炎双球菌对温度较为敏感,温度过低或过高均可导致菌株死亡。在运送样品或培养物时,应保持样品处于20℃-36℃之间,切记不能低温运送〔检测抗体的血清标本除外〕。
六、 诊 断
1、疑似病例 1.1有流脑流行病学史:冬春季节发病〔2-4月为流行顶峰〕,1周内有流脑病人密切接触史,或当地有本病发生或流行;既往未接种过流脑菌苗。 1.2临床表现及脑脊液检查符合化脓性脑膜炎表现。 2、临床诊断病例 2.1有流脑流行病学史。 2.2临床表现及脑脊液检查符合化脓性脑膜炎表现,伴有皮肤粘膜瘀点、瘀斑。或虽无化脑表现,但在感染中毒性休克表现的同时伴有迅速增多的皮肤粘膜瘀点、瘀斑。 3、确诊病例 在临床诊断病例根底上,细菌学或流脑特异性血清免疫学检查阳性。
四、流 行 情 况
我国曾于1938年、1949年、1959年、1967年和1977年先后发生5次全国性流脑大流行,其中以1967年春季最为严重,发病率高达403/10万,病死率为5.49%,流行范围涉及全国城乡。但自1985年开展大规模流脑A群疫苗接种之后,流脑的发病率持续下降,2000年以来发病率一直稳定在0.2/10万左右,未再出现全国性大流行。流行菌株以A群为主,B群其次,C群少见,但近些年B群和C群有增多的趋势。

脑膜炎奈瑟菌肺炎(脑膜炎萘瑟氏菌肺炎,脑膜炎双球菌肺炎)

脑膜炎奈瑟菌肺炎(脑膜炎萘瑟氏菌肺炎,脑膜炎双球菌肺炎)

脑膜炎奈瑟菌肺炎(脑膜炎萘瑟氏菌肺炎,脑膜炎双球菌肺炎)简介脑膜炎奈瑟菌肺炎是一种由奈瑟菌(又称为萘瑟氏菌或双球菌)引起的感染疾病,通常表现为脑膜炎和肺炎症状。

奈瑟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细菌,可以引起严重的传染病,包括脑膜炎、败血症和肺炎等。

本文将介绍脑膜炎奈瑟菌肺炎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内容。

病因脑膜炎奈瑟菌是导致脑膜炎奈瑟菌肺炎的致病菌,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感染途径包括呼吸道、伤口或接触感染者的分泌物等。

奈瑟菌在一些特定人群中很常见,例如婴幼儿、老年人和免疫系统较差的个体更容易感染。

临床表现脑膜炎奈瑟菌肺炎的临床表现各异,主要症状包括高热、头痛、呼吸困难、嗓子痛、咳嗽、乏力、恶心呕吐等。

严重感染可能导致谵妄、昏迷,甚至危及生命。

诊断诊断脑膜炎奈瑟菌肺炎需要进行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其中,脑脊液检查、血液培养、呼吸道分泌物培养等是常用的诊断方法。

影像学检查如X射线、CT扫描等可帮助评估肺部是否受累。

治疗脑膜炎奈瑟菌肺炎的治疗主要包括抗生素治疗、对症治疗和支持疗法。

抗生素通常选择针对奈瑟菌有效的药物,如头孢哌酮/舒巴坦、大环内酯类药物等。

对症治疗包括降温、保持充分水分、控制呼吸等。

在重症患者中,可能需要进行呼吸机辅助通气或其他支持治疗。

预防预防脑膜炎奈瑟菌肺炎的措施包括接种疫苗、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接触感染者的呼吸道分泌物、及时治疗感染等。

对于易感染群体,如老年人、儿童和免疫系统较差者,更需要加强预防措施。

结语总的来说,脑膜炎奈瑟菌肺炎是一种严重感染疾病,对治疗和预防都提出了挑战。

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对于降低病情严重程度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

公众应增强对该疾病的认识,尤其是在疫情期间要注意保持个人卫生,避免接触感染源,有效预防脑膜炎奈瑟菌肺炎的发生。

脑膜炎奈瑟菌肺炎讲课PPT课件

脑膜炎奈瑟菌肺炎讲课PPT课件

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因:脑膜炎奈瑟菌感染 发病机制:细菌通过飞沫传播,进入呼吸道后在局部繁殖,引发 炎症反应,导致肺炎发生
临床表现和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脑膜炎奈瑟菌肺炎的临床表现包括高热、头痛、呕吐、烦躁等,严重者可能出现昏迷、惊厥等症状。 诊断标准:脑膜炎奈瑟菌肺炎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脑脊液检查等, 若发现脑膜炎奈瑟菌可确诊。
深入研究脑膜 炎奈瑟菌肺炎 的发病机制, 为预防和治疗 提供科学依据。
加强新型药物 和疗法的研发, 提高治疗效果 和降低耐药性。
开展脑膜炎奈 瑟菌肺炎的疫 苗研究,降低
感染风险。
加强国际合作 与交流,共同 应对脑膜炎奈 瑟菌肺炎等发:针对脑 膜炎奈瑟菌肺炎的 特异性疫苗,降低 感染风险
早期诊断:提高诊 断技术,实现早期 发现和治疗,降低 病死率
抗生素治疗:研发 新型抗生素,有效 治疗耐药菌株感染
社区宣传:加强宣 传教育,提高公众 对脑膜炎奈瑟菌肺 炎的认知和预防意 识
YOUR LOGO
THANK YOU
汇报人: 汇报时间:20X-XX-XX
诊断技术:未来可能会出现更快 速、准确的诊断方法,有助于早 期发现和治疗脑膜炎奈瑟菌肺炎。
疫苗接种:随着疫苗接种的普及, 脑膜炎奈瑟菌的感染率有望降低, 但疫苗的保护效果可能会随着时 间的推移而减弱。
预防措施:未来可能会更加重视 预防措施,如加强个人卫生、减 少病毒传播等,以降低感染风险。
未来研究方向和重点
脑膜炎奈瑟菌肺炎的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特征
传染源:脑膜炎奈瑟菌主要存在于患者或携带者的鼻咽分泌物中,通过飞沫传播 传播途径:直接接触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或间接接触污染的环境或物品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和青少年发病率较高 流行季节:全年均可发病,但春秋季节更容易传播

脑膜炎的症状与治疗

脑膜炎的症状与治疗

脑膜炎的症状与治疗导致脑膜炎的因素比较复杂,包括传染性以及非传染性多种因素,一般因细菌感染引发的脑膜炎比较严重,可出现脑膜水肿、颅内压升高等情况;因病毒感染引发的脑膜炎则病情相对较轻;因真菌感染引发的脑膜炎多与身体其他部位真菌性疾病有关,最为常见的是肺部感染。

下面给大家详细讲讲脑膜炎的症状以及如何治疗脑膜炎。

脑膜炎都有哪些症状?脑膜炎大致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分别是细菌新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以及真菌性脑膜炎。

1.细菌性脑膜炎。

主要是由细菌感染引发的,一般可分为3种类型,分别是脑膜炎奈瑟菌、肺炎链球菌以及流感嗜血杆菌B型。

这些细菌在健康人体表或者鼻腔内并不会侵害人体,但是通过打喷嚏或者咳嗽导致病毒传播,当人体免疫力低下时即可被这些细菌感染,比如在感冒时,就比较容易被感染。

2.结核性脑膜炎。

主要是由结核菌所引发的,属于脑膜非化脓性炎症,结合分支杆菌经血液传播可在软脑膜下形成结合结节,一旦结节溃破就可导致结核杆菌入侵到蛛网膜下腔,进而引发结核性脑膜炎。

根据相关统计数显显示,结核性脑膜炎在近几年的发病率以及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及早发现诊断,并进行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死亡率。

3.病毒性脑膜炎。

主要由几种病毒引发,多是与腹泻有关的几种病毒。

病毒性脑膜炎的病情相对较轻,对于成年人的威胁较小,但是对于新生儿以及因幼儿的威胁性较大。

4.真菌性脑炎。

真菌也可引发脑膜炎,其中最为常见的是隐球菌,隐球菌在鸽子类动物中比较多见,一般健康人不易患上真菌性脑膜炎,但若是感染HIV病毒者,则比较容易患隐球菌性脑膜炎。

脑膜炎的症状脑膜炎,也称为脑脊髓膜炎,是人体的脑脊膜或脑膜受到病毒或细菌感染发生炎症的疾病,任何年龄段均可发病,危害性较大,尤其是新生儿,如果患上脑膜炎,无论是病毒感染还是细菌感染,对于孩子都有致命的威胁。

对于成年人而言,因病毒感染引发的脑膜炎则没那么严重,病程一般在10d左右,但若为细菌感染引发的脑膜炎也极为严重。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临床表现(四)
二、暴发型 儿童多见。起病急,病情凶险,如不及时治 疗可于24h内死亡,病死率高。根据临床表现可分 为以下三型: 1.休克型 表现为突起寒战,高热,头痛, 呕吐,很快出现意识障碍及惊厥,全身皮肤广泛 出现瘀点、瘀斑并迅速融合呈大片状甚至坏死。 同时迅速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冰凉、皮肤花斑、 口唇及指趾发绀、脉搏细速、血压下降或测不出、 尿量减少或无尿等感染性休克的特征表现。脑膜 刺激征多为阴性,脑脊液可无明显改变。

我国1896年发现流脑病原菌以来,曾经历过 三次大暴发:上世纪50年代、1967年和1976 年,之后由于流脑疫苗的广泛接种,未再 出现大流行
近年来在流行病学上的两个主要问题,是 菌群的变迁和耐磺胺药菌株的增加

发病机制
一、 粘附及透过黏膜



首先侵入鼻咽部,以菌毛粘附于鼻咽部黏膜 上皮细胞表面寄生 一方面受局部分泌型IgA的中和作用而减少病 菌的侵入,另一方面病菌又分泌蛋白酶切断 局部IgA重链,削弱其作用 在病菌数量多,SIgA分泌相对不足时,细菌 在鼻咽部繁殖而成为无症状带菌者 部分病菌透过黏膜屏障侵入黏膜下层,受到 IgM抗体及活化的巨噬细胞和补体的溶菌、吞 噬、杀灭作用,此过程可造成黏膜充血、水 肿、分泌征: 急起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皮肤、粘 膜瘀点、瘀斑及脑膜刺激征阳性 二、潜伏期:1d至7d,一般2~3d 三、临床类型: 按病情轻重及缓急可分为四种类型。 1. 普通型 2. 暴发型(休克型;脑膜脑炎型;混合型) 3. 轻型 4. 慢性型
临床表现(二)
一、普通型 占全部病例的90%以上。按病 程发展分以下四期。 1.前驱期(上呼吸道感染期)多数病人无明 显症状,少数可有低热、咽痛、鼻塞、咳嗽、咽 部充血及分泌物增多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约持 续1~2d。 2.败血症期 患者突发寒战、高热、头痛、 全身乏力、肌肉酸痛和神志淡漠等中毒症状,幼 儿则有哭闹不安、惊厥等表现。70%以上病人可出 现皮肤、粘膜瘀点或瘀斑,初呈鲜红色,迅速增 多、扩大;病情严重者中央呈紫黑色坏死或形成 大疱。多数病人于1~2d内发展至脑膜炎期。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诊疗方案 (2023年版)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诊疗方案 (2023年版)

二、流行病学
1、传染源 患者和带菌者是主要传染源。 2.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病原菌在体外生活能力极弱,通过物品间接传播机 会极少,但同寝、哺乳和接吻等密切接触对 2 岁以下婴幼儿的传播有重要意义。 3.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6 月龄至 2 岁时发病率最高,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逐渐降低。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三、临床表现
3. 轻型
主要表现为轻微头痛、低热及咽痛等上呼吸道症状,可见少量出血点。
4. 慢性败血症型
本型较为少见,多见于免疫功能低下或有其他慢性疾病者。主要表现为间歇性发冷、寒战、发热、 皮疹、关节痛及全身无力等。皮疹多表现为充血性斑丘疹,也可出现结节样红斑。四肢关节痛呈游 走性,尤其以发热期为甚。
七、治疗
2. 病原治疗 流脑治疗的关键是早期、足量应用敏感且能透过血脑屏障的抗菌药物,疗程常为 7 天 (根据临床恢复情况必要时延长疗程)。在开始抗菌治疗前应留取标本并及时送检。 ① 青霉素类:首选青霉素G,也可选用阿莫西林、氨苄西林。 ② 头孢菌素类:青霉素过敏或耐药(MIC≥0.1mg/L)时,可选用三代头孢菌素。
四、实验室检查
(一)血常规 白细胞计数升高,以中性粒细胞升高为主。 (二)脑脊液检查 压力增高,外观浑浊;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以多形核白细胞为主;糖及氯化物明显减 少,蛋白含量升高。
四、实验室检查
(三)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查 用于病原学诊断的临床标本包括脑脊液、血液、瘀点(斑)组织液,由于脑膜炎奈
瑟菌在健康人群中具有较高的携带率,咽拭子标本一般不用于病原学检测。标本在体外 易自溶,采集后应及时送检。 1.细菌涂片革兰染色镜检:瘀点(斑)组织液、脑脊液涂片可见多形核白细胞内或细胞外 见到革兰染色阴性肾形双球菌。 2.细菌培养:脑脊液、血液、瘀点(斑)组织液培养到脑膜炎奈瑟菌。 3.核酸检测:脑脊液、血液、瘀点(斑)组织液脑膜炎奈瑟菌核酸检测阳性。 4.血清学检查:急性期脑脊液脑膜炎奈瑟菌特异性多糖抗原检测阳性。IgG抗体阳转或恢 复期较急性期滴度呈4倍及以上升高。

脑膜炎球菌性脑膜炎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脑膜炎球菌性脑膜炎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脑膜炎球菌性脑膜炎的病因治疗与预防脑膜炎球菌性脑膜炎是脑膜炎球菌性脑膜炎(Neisseriameningitis,Nm)化脓性脑膜炎。

致病菌从鼻咽侵入血液循环,最终局限于脑膜和脊髓膜,形成化脓性脑脊髓膜病变。

主要临床表现为脑膜刺激征,如突起发热、头痛、呕吐、皮肤瘀斑、瘀斑、颈部强直等。

脑脊液呈化脓性变化。

此外,脑膜炎球菌不能侵入脑膜,而只能表现为败血症,其中严重的可能是暴发性发作。

感染也可发生在上下呼吸道、关节、心包和眼睛。

这种疾病在世界各地都很常见,大大小小,儿童的发病率很高。

一、病因脑膜炎球菌是奈瑟菌属之一。

革兰阴性,肾形,直径约0.6~0.8μm,多成对排列,相邻,平面,有时四个相连。

新鲜的分离菌株有多糖荚膜。

在电镜下,细菌有外膜,厚度约8nm。

粘肽层或周质间隙是外膜和细胞质膜之间的厚度6nm。

这种细菌只存在于人体内,可以从细菌的鼻咽部和患者的血液、脑脊液和皮肤瘀伤中检测出来。

细菌可以在中性粒细胞内外看到。

细菌需要氧气,对培养基有很高的要求。

血琼脂或巧克力琼脂通常用于分离5%~10%二氧化碳在浓度下生长良好。

最适宜的温度是35~37℃,超过41℃或低于30℃均不能生长。

18~24h后菌落呈无色、半透明、光滑、湿润、有光泽的露滴圆形隆起。

细菌可以形成自溶酶,如果不及时转移,可以在几天内死亡。

它对寒冷和干燥也非常敏感,在体外很容易死亡,所以在收集标本后必须立即接种疫苗。

它对一般的消毒剂非常敏感。

糖发酵反应是识别奈瑟菌属的重要方法。

脑膜炎球菌发酵葡萄糖、麦芽糖,但不发酵乳糖、果糖和蔗糖可与奈瑟菌属中的淋球菌和乳糖发酵奈瑟菌区分开来。

这种细菌的荚膜多糖是分组的基础。

目前,细菌分为A,B,C,D,X,Y,Z,29E,W135,H,I,K,L,13一个菌群。

此外,还有一些菌株不能被上述菌群的抗血清凝结,称为未定群,占脑膜炎球菌带菌者分离的比例20%~50%,一般无致病性。

B群和C群体还可以根据菌体外膜的蛋白质抗原进行分类,导致临床发病者多为2型和15型。

临床医学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临床医学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二)脑脊液检查 54
(三)细菌学检查
确诊的重要方法 1.直接涂片染色
淤点:阳性率可达80% 脑脊液离心沉淀后 :阳性率为60%-70%
2.细菌培养 可取淤斑组织液、血或脑脊液
检测,但阳性率较低,应在使用抗菌药物前进 行检测。 阳性者须做药敏试验。
因本病原菌体外易自溶,故标本采集后应及时送检。
细菌培养阳性是临床诊断的金标准
(一)普通型
35
36
4.恢复期
体温逐渐下降至正常, 皮肤淤点淤斑消失,大淤斑中央坏死部位可形 成溃疡,后结痂而愈 症状逐渐好转 神经系统检查正常 约10%病人可出现口唇疱疹 一般在1—3周内可痊愈。
(一)普通型
37
38
39
(二)暴发型
多见于儿童,起病急骤,进展迅速,病 势凶险,如不及时治疗可于24小时内危 及生命,病死率高。
引起脑组织坏死、充血、出血及水肿, 颅内压显著升高,严重者可发生脑疝。
少数病人可引起脑室孔阻塞,造成脑
脊液循环障碍,可引起脑积水。
病理解剖 27
临床表现
潜伏期平均2~3日(1~10日)。 轻型 普通型 暴发型
28
(一)普通型
最常见,占全部病例的90%以上。 1.前驱期(上呼吸道感染期) :
可无表现或可有低热、咽痛、咳嗽及鼻 炎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咽拭子培养可阳性。 持续1—2日。
概述
epidemic cerebrospinal meningitis 简称流脑 由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 呼吸道传播,病变最后局限于脑膜和脊髓膜。 主要临床表现:突发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 皮肤粘膜淤点和脑膜刺激征 脑脊液呈化脓性改变 本病多见于冬春季,儿童发病率高
1

2024年脑膜炎护理查房PPT

2024年脑膜炎护理查房PPT
心理支持:关注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状况,提供心理疏导和安慰,帮助患者及家属缓解焦虑、 恐惧等情绪
康复指导: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家庭护理:指导患者家属进行家庭护理,包括饮食、起居、用药等方面的注意事项。
护理查房注意事项
查房前准备
准备查房资料,包括病历、 检查报告、护理记录等
熟悉患者病情,了解患者需 求
细菌性脑膜 炎是最常见 的类型,主 要由肺炎链 球菌、脑膜 炎奈瑟菌等 引起
病毒性脑膜 炎主要由肠 道病毒、疱 疹病毒等引 起,常见于 儿童和青少 年
真菌性脑膜 炎主要由曲 霉菌、隐球 菌等引起, 常见于免疫 功能低下的 人群
寄生虫性脑 膜炎主要由 阿米巴原虫、 弓形虫等引 起,常见于 热带地区和 卫生条件较 差的地区
准备阶段:确定查房时间、地点、 参加人员等
流程
讨论阶段:护理人员针对患者病情、 治疗情况、护理需求等进行讨论, 提出护理建议
查房阶段:护士长带领护理人员对 患者进行查房,了解患者病情、治 疗情况、护理需求等
总结阶段:护士长总结查房情况, 提出护理要求,安排护理任务,确 保护理质量。
护理查房内容
患者基本情况
脑膜炎护理查房
汇报人:
护理人员
脑膜炎概述
护理查房目的 与流程
护理查房内容
护理查房注意 事项
护理查房效果 评价
护理人员:XX医院-XX 科室-XX
脑膜炎概述
定义与分类
脑膜炎是 一种由细 菌、病毒、 真菌等病 原体引起 的脑膜炎 症性疾病
脑膜炎可分 为细菌性脑 膜炎、病毒 性脑膜炎、 真菌性脑膜 炎、寄生虫 性脑膜炎等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预防措施:保 持病房清洁、 通风,避免交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病因治疗与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epidemiccerebrospinalmeningitis)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

致病菌通过鼻咽侵入血液循环,形成败血症,最终局限于脑膜和脊髓膜,形成化脓性脑脊髓膜病变。

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皮肤瘀伤、颈部强直等脑膜刺激。

脑脊液呈化脓性变化。

1.脑膜炎球菌属于奈瑟氏菌,是革兰阴性球菌,呈卵圆形,常成对排列。

这种细菌只存在于人体内,可以从带菌者的鼻咽、患者的血液、脑脊液和皮肤瘀伤中检测出来。

脑脊液中的细菌在中性粒细胞中很常见,只有少数在细胞外。

普通培养基不易生长,在含有血液、血清、渗出物和卵黄液的培养基中生长良好,一般为5%~10%二氧化碳生长得更好。

这种细菌对寒冷、干燥和消毒剂非常敏感。

它很容易在体外死亡,细菌可以形成自己的溶解酶,所以它必须在收集标本后立即接种疫苗。

2、病原菌从鼻咽侵入人体。

如果人体免疫力强,可以迅速杀灭病原菌或成为带菌状态;如果体内缺乏特异性杀菌抗体或细菌毒性强,细菌可以从鼻咽粘膜进入血液,发展为败血症,进而累及脑脊髓膜,形成化脓性脑脊髓脑炎。

3.败血症期间,细菌经常侵入皮肤血管内壁,引起栓塞、坏死、出血和细胞浸润,导致瘀斑或瘀斑。

由于血栓形成、血小板减少或内毒素作用,内脏出血程度不同。

4.暴发性败血症是一种特殊类型,过去被称为华-佛氏综合征曾被认为是由双侧肾上腺皮质出血和坏死引起的急性肾上腺皮质衰竭。

已证明肾上腺皮质功能大多未衰竭,在发病机制中不起主要作用,脑膜炎球菌脂多糖内毒素可引起微循环障碍和内毒素性休克,进而导致播散性血管凝血(DIC)它的主要病理基础。

5.暴发性脑膜脑炎的发生和发展也与内毒素有关。

Ⅲ免疫球蛋白、补体和脑膜炎球菌抗原沉积也可能在发病机制中发挥一定作用,如免疫球蛋白、补体和脑膜炎球菌抗原沉积。

脑膜炎球菌主要引起隐性感染。

据统计,60%—70%.无症状带菌者约300%深呼吸感染和出血型%典型流脑病人的潜伏期为1-10天,一般为2-3天。

脑膜炎奈瑟菌诊断标准

脑膜炎奈瑟菌诊断标准

脑膜炎奈瑟菌诊断标准
脑膜炎奈瑟菌诊断标准如下:
1、血液检查:由于脑膜炎奈瑟菌可引起脑膜炎,脑膜炎会改变血液中的白细胞、血小板和凝血活动指标。

2、尿检:如果尿中存在可疑的细菌阳性,可能提示患者某种病毒或细菌感染,包括橡桃枝状杆菌。

3、颅脑CT扫描:颅脑CT扫描可以检测出脑膜炎奈瑟菌感染的体征,主要表现为脑室增宽、脑血管扩张、脑室内有炎性改变的小块体。

4、脑脊液检查:脑脊液检查可以检测脑脊液中的孢子和细菌,以确定脑膜炎奈瑟菌的存在。

5、颅脑MR:MR可以更准确的检测出脑膜炎奈瑟菌的感染情况,MR影像也可以比CT扫描更准确地捕捉脑内的改变,如软脑膜、静脉网和血管扩张。

脑膜炎治疗方案

脑膜炎治疗方案

一、引言脑膜炎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由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体引起。

脑膜炎的病情严重,若不及时治疗,可导致脑损伤、脑脓肿、脑积水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本文将针对脑膜炎的治疗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二、病因及分类1. 病因脑膜炎的病因主要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体,其中细菌性脑膜炎最为常见。

(1)细菌性脑膜炎:主要由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奈瑟菌等细菌引起。

(2)病毒性脑膜炎:主要由肠道病毒、单纯疱疹病毒、腮腺炎病毒等病毒引起。

(3)真菌性脑膜炎:主要由新型隐球菌、念珠菌等真菌引起。

2. 分类根据病因,脑膜炎可分为以下几类:(1)细菌性脑膜炎(2)病毒性脑膜炎(3)真菌性脑膜炎(4)结核性脑膜炎(5)其他病原体引起的脑膜炎三、诊断1. 症状和体征(1)发热、头痛、呕吐、颈项强直等全身症状。

(2)脑膜刺激征:克氏征、布鲁津斯基征、颈强直等。

(3)其他神经系统症状:意识障碍、癫痫发作、偏瘫等。

2. 实验室检查(1)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

(2)脑脊液检查:外观浑浊,白细胞计数升高,蛋白定量增加,葡萄糖降低,氯化物降低。

(3)病原学检查:根据病原体种类进行相应的检查,如细菌培养、病毒分离、真菌培养等。

四、治疗方案1. 一般治疗(1)卧床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

(2)给予充足的水分和营养,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3)保持室温适宜,避免感冒。

2. 抗感染治疗(1)细菌性脑膜炎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常用的抗生素有:- 头孢曲松钠- 青霉素- 头孢噻肟钠- 万古霉素治疗疗程一般为10-14天,重症患者可适当延长。

(2)病毒性脑膜炎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主要采用对症治疗。

可给予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阿昔洛韦等,但疗效有限。

(3)真菌性脑膜炎根据真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

常用的抗真菌药物有:- 两性霉素B- 伏立康唑- 卡泊芬净治疗疗程一般为4-6周,重症患者可适当延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疾病名:脑膜炎奈瑟菌肺炎
英文名:neisseria meningitidis pneumonia
缩写:
别名:脑膜炎萘瑟氏菌肺炎;脑膜炎双球菌肺炎
ICD号:A39.8
分类:呼吸科
概述:脑膜炎奈瑟菌(neisseria meningitidis)主要引起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至于脑膜炎奈瑟菌肺炎,有不少人认为是继发于脑膜炎奈瑟菌败血症的一种少见的化脓性迁徙合并症。

实际上,1907年首次报告后,已有许多资料表明脑膜炎奈瑟菌可作为原发性下呼吸道感染的致病菌,引起原发性脑膜炎奈瑟菌肺炎。

该菌又称脑膜炎双球菌,为需氧革兰阴性球菌,普通培养基上不生长,选择性培养基利于痰标本中脑膜炎奈瑟菌的分离和鉴定。

根据菌体荚膜层的多糖,目前至少可分13种血清型。

其中A.B.C.X.Y.Z和W-135型在临床上日趋重要。

据统计资料分析,过去10余年中在普通人群及医院内人群中,引起呼吸系统感染的血清型为Y型和W-135型,其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直接从空气传播,呼吸道感染了流感病毒或腺病毒的人群更具有易感性。

其病理改变为渗出性化脓性炎症,沿肺泡或支气管肺泡分布,个别呈大叶浸润甚至肺组织坏死和脓肿形成。

流行病学:人类是惟一的传染源,病原菌存在于患者或带菌者的鼻咽部,带菌者对周围人群的危险性大于病人。

在非流行期间人群带菌率不到5%,但最近有资料认为人群带菌率可高达5%~15%。

在流行期间人群带菌率显著增高,可达50%~100%。

在年青人集中的人群中如军队、学校等处,脑膜炎奈瑟菌感染极易引起流行。

脑膜炎奈瑟菌所致呼吸系疾病是在本世纪初被认识的,尤其是在1918~C D D C D D C D D C D
D
1919年流感流行期间,脑膜炎奈瑟菌是重要的呼吸道病原菌。

此后,由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肺炎很少有报道。

直至70年代,随着细菌检测技术的进步,有关脑膜炎奈瑟菌肺炎的报道才不断增多,如Y型脑膜炎奈瑟菌肺炎曾在某军事基地有过暴发流行。

据统计资料分析,过去10余年中,在普通人群及医院内人群中,引起呼吸系统感染的血清型为Y型和W-I35型,其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直接从空气传播。

呼吸道感染了流感病毒或腺病毒的人群更具有易感性。

病因:脑膜炎奈瑟菌又称脑膜炎双球菌(diplococcus intracellularis),为需氧的革兰阴性球菌,呈肾形或豆形,常成对排列。

普通培养基上不生长,通常采用血液琼脂或巧克力琼脂培养。

细菌在5%~10% CO 2,温度为35~37℃,湿度为50%的环境下生长良好。

选择性培养基有利于痰标本中脑膜炎奈瑟菌的分离和鉴定。

如改良Tayer-Martin(MTM)琼脂含有多种抗生素能抑制生长较快的其他微生物生长,从而有利于脑膜炎奈瑟菌的生长。

本菌对寒冷、干燥及消毒剂极为敏感,于体外易自溶,故采集标本后必须立即送检。

鉴定脑膜炎奈瑟菌主要依据形态学表现、革兰染色、对葡萄糖和麦芽糖的氧化利用和免疫反应(血清学试验,如检测特异性荚膜多糖)等。

脑膜炎奈瑟菌是典型的革兰阴性球菌,其细胞膜的外膜层含有脂多糖内毒素。

根据菌体荚膜层的多糖,目前至少可分成13种血清型,其中A、B、C、X、
Y、Z和W-135型在临床上日趋重要。

发病机制:脑膜炎奈瑟菌的免疫反应是复杂的。

新生儿体内的杀菌抗体在出生6个月后消失;儿童和青春期少年,无论是患严重脑膜炎奈瑟菌感染,还是亚临床感染,或上呼吸道有非致病的脑膜炎奈瑟菌共生,均可刺激机体产生杀菌抗体。

杀菌抗体在补体C促进下可免疫溶解致病菌。

缺乏C D D C D D C D D C D
D
针对某种特异性血清型的杀菌或荚膜抗体的个体,易于发生该种血清型细菌的寄殖和感染。

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获得保护性抗体后,可大大减少发病的可能性。

脑膜炎奈瑟菌侵入人体后,如人体免疫力强,则可迅速将病原菌杀灭,或成为带菌状态;若体内缺乏对该血清型的免疫力或细菌毒力较强,则病原菌在后鼻咽部定居并经上呼吸道侵入邻近组织而引起感染。

下呼吸道通过吸入带菌飞沫颗粒而受侵犯,而且多在先有病毒感染所致的呼吸道分泌过旺、黏膜损伤、微生物清除力减退的基础上发生。

可以见到支气管肺炎,大叶浸润甚至肺组织坏死,脓肿形成等病理改变。

由于没有脑膜炎奈瑟菌肺炎的动物模型,目前尚缺乏详细的现代病理、组织学相关资料。

临床表现:本病临床过程无特殊性,因而临床上易漏诊。

表现为咳嗽、咳脓痰或泡沫痰、胸痛、畏寒、高热以及相伴出现的肺突变、湿啰音等变化。

若在人群集中的地方如军营、学校、托儿所或医院中同时出现许多细菌性肺炎病例时应警惕本病的可能,若在痰涂片上发现中性粒细胞内有革兰阴性肾形双球菌,应高度怀疑本病,确诊依赖于进一步的细菌学检查。

普通的咳痰培养或鼻咽部、喉部拭子培养有时难以获得阳性结果,往往需要经气管吸取标本才有可能获得阳性结果。

并发症:合并脑膜炎奈瑟菌败血症。

实验室检查:
痰液细菌涂片检查若在痰涂片上发现中性粒细胞内有革兰阴性肾形双球菌,应高度怀疑本病,确诊依赖于进一步的细菌学检查。

痰液细菌培养普通的咳痰培养或鼻咽部、喉部拭子培养有时难以获得阳性结果,往往需要经气管吸取标本才有可能获得阳性结果。

其他辅助检查:X线表现无特异性,包括斑片影的支气管肺炎和大叶浸润,常见于下叶或右中叶,约20%病例伴有胸腔积液。

C D D C D D C D D C D
D
诊断:原发性脑膜炎奈瑟菌肺炎的临床表现与肺炎球菌肺炎类似,表现为咳嗽、咳脓痰或泡沫痰、胸痛、畏寒、高热,以及相伴出现的肺实变,湿啰音等体征变化。

早期常有咽喉炎表现。

X线表现无特异性,包括斑片影的支气管肺炎和大叶浸润,常见于下叶或右中叶,约20%病例伴有胸腔积液。

鉴别诊断:临床需注意与肺炎球菌肺炎相鉴别。

治疗:
1.抗菌药物治疗 目前,青霉素即使应用小剂量对多数病例也是有效的,并发脓胸或其他并发症患者仍可选用青霉素,但剂量应加大至每天600万U以上。

对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氯霉素,每天2~3g,分4~6次给予。

第三代头孢菌素,磺胺嘧啶,利福平等对本病也有较好的疗效。

2.对症支持治疗 包括给氧、保暖、保持呼吸道的湿化和通畅,同时应保护心、脑、肾功能,防止多器官功能衰竭。

预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一般预后良好。

预防:
1.消除传染源 脑膜炎奈瑟菌主要经飞沫传播,故就地治疗隔离病人,消除传染源是非常必要的,通常至少在治疗的头24h应隔离可疑的病人。

2.药物预防和疫苗预防 药物和疫苗预防对于降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发病率,控制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流行是安全和有效的,已起到十分重要的作
用。

如对带菌者或易感人群,可用青霉素、利福平、米诺环素进行药物预防,或应用含有A、C、Y、W-135血清型的四价疫苗接种进行免疫预防。

但药物和疫苗预防能否保护易感者预防呼吸系统的原发感染,目前尚无这方面的资料,尚待观察研究。

C D D C D D C D D C D
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