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学生”教育之我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问题学生”教育之我见
作者:刘海萍
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第04期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学生的群体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独生子女、
单亲家庭、留守儿童的比例增大。加上来自社会的一些不良影响,使学校的“问题学生”越来越多,教师的教育压力越来越大。因此积极探索和寻求"问题学生"的教育方法势在必行。教育理念的转变是前提,对他们心理上的关心和心灵的感化是后盾,因人而异的教育方法是过程,挖掘他们的亮点是关键。
关键词:问题学生;教育理念;社会问题;家庭问题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问题中“问题学生”的教育日益突显,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所谓“问题学生”就是在行为、品德、性格、学习等方面存在问题的学生。其主要表现形式有:厌学、逃学、迷恋网络、打架斗殴、吸烟喝酒、性格怪癖等。究其原因,绝大部分“问题学生”都是由于家庭、社会或是自身原因造成的。由于不良因素的影响,致使学生的思想、心理、学习等多方面发生偏离。他们具备一个正常学生的基本条件,但他们有别于遗传或生理缺陷造成的智力落后的学生,也不同于已经走上犯罪道路的青少年群体,仍然具有“可塑性”。
一、分析“问题学生”成因
1.家庭教育问题。首先,“残缺家庭”造成“家庭教育的残缺”。主要包括单亲家庭或离异家庭以及由于父母外出务工、经商或其它原因而将孩子寄留家乡,由隔代托管教育、亲戚监护的“留守家庭”。“残缺家庭”和“留守家庭”造成了物质条件上的困难,致使孩子形成孤独、封闭、畏惧的性格特点。其次,不良家庭环境造成的不良教育。主要包括家长或家庭成员道德品质恶劣,给孩子带来精神上严重创伤,致使这些学生的性格表现出任性、恃强、自我为中心、自私等特点。另外,一些父母总是按大人的理想去设计孩子,强求孩子,只有灌输,很少交流。有的为了要求孩子出类拔萃,不能宽容一次作业忘做了,不能容忍一场考试不及格。由于教育方法和手段违背了孩子天性,造成了少数孩子的心理障碍。有棍棒型、训斥型、管束型、溺爱型、诱惑型等5种类型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造就了当前的“问题学生”。
2.学校教育问题。首先,教育制度上存在的缺陷。一方面,学校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过分重视整齐划一,根本无法顾及学生个体差异;另一方面,在义务教育实施的过程中,学生更多地知道了自己的权利,也了解到学校在管理、惩戒学生方面的局限,学校制度不能对违纪学生构成震慑。其次,学校教育评价相对单一。在高考总指挥棒的指示下,成绩成为衡量学生、老师乃至学校的最重要指标。过分强调学业氛围,将“问题学生”诸如在体育、艺术上的“闪光点”淹没,严重制约了学生自信心的确立。再次,教师是“问题学生”的主要教育者,有时又是“问题学生”的制造者。由于教师自身的业务能力、个人修养、责任心和经验等方面的局限,使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