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城乡结合部小学课堂纪律的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城乡结合部小学课堂纪律的因素
发表时间:2017-08-18T16:36:30.78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7年9月总第240期作者:马俊青[导读] 本文将从学校管理的角度分析影响课堂纪律的因素。
山东省淄博高新区第三小学255000
摘要:俗话说:三分教七分管,课堂纪律问题一直是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而在城乡结合部学校,这个问题则显得尤为突出,本文将从学校管理的角度分析影响课堂纪律的因素。
关键词:管理课堂纪律城乡结合部
课堂管理目标通常分为两种:一为规范性目标,二为促进性目标。传统的教学目标更多地表现为规范性,按部就班的约束与管理方式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自我发展。如今随着学生的个性增强以及自我认知能力的提升,教学管理更需要坚持以学生为本,以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为目标,以现状而言,一些城乡结合部小学在此方面较为欠缺,现具体针对教师的管理与校园管理机制进行分析。
一、教师的管理问题
1.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师作为课堂上的引导者,自身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有着巨大影响。对于一些严重影响课堂教学秩序的违纪行为,许多老师表现为“忍无可忍”,不理智地对学生进行大声训斥,在没有弄清楚原因的情况下,首先将责任归结到学生身上,而没有对自身不当的教学方式进行反思,缺乏必要的应对违纪行为的处理技巧。其次,学生同教师之间的互动少,师生之间的课堂关系有待提升,有些教师的课堂互动只是同少数优等生,而忽视了大多数学生的整体的发展,导致课堂上的两级分化的形态。并且,师生之间的互动大多为浅层次上的,教师过于追求表面,对学生的思维启迪与激发不够,学生无法积极主动的参与,长此以往,自然会造成各种课堂违纪行为的产生。
2.教师的管理方式。笔者层对课堂纪律的理解进行访谈,当学生们被问到为什么不喜欢良好有序的课堂纪律时,大多数说不上来原因,保持沉默,只有极少数地说出“不喜欢被管”、“不喜欢老师”等理由,学生的“不喜欢被管”与“不喜欢老师”的现象与教师的教学方式有着直接的关联。传统的课堂纪律以教师为中心,一定程度上,教师对学生的思维与自由进行了限制,造成了相对封闭的课堂,导致学生产生不服管教的反抗行为。笔者学校里有一位小学科学老师,专业技能非常好,但是上课不会组织教学,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不过来,经常在楼道中听见这位老师在课堂里大声喊叫:“请大家坐好,看这里,看这里!”但是学生仍然我行我素,根本不听他的指挥,该干嘛干嘛。再者,虽然素质教育已经实施了这么多年,但是分数还是学生的命根,分数始终是衡量老师的标准。好的分数可以让领导放心,可以让老师眉开眼笑,可以让家长吃颗定心丸。在分数的指挥棒下,教师要想课堂出色,只能采用恶劣、专制的纪律管理模式来管理学生。在这种方式下,很多学生一个个都慢慢地被唬住了,见到老师“敬礼”、“问好”,老师来了“装模作样”、“认真学习”,至于学生的真实状态,老师似乎不管,也了解不到。
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进行,多数教师会选择只要不影响课堂,就会对这样的学生视而不见,只怕这种视而不见会带来更加广泛的传染。至少学生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甚至更多。
与此同时,针对另一方面来说,小学阶段也是建立起规章制度、促进小学生纪律意识的最佳时期,而有一些教师认为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于是打造一个过于活跃的课堂,长此以往学生难以沉下心来认真学习,效果适得其反。
3.教师的评价方法。法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与激励、唤醒与鼓舞。”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学生的良好行为出现后,如果能得到认可,则会产生心理满足感,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教师评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部分教师为迎合新课改理念,一味褒扬,一些优秀的学生由于受到表扬较多极易产生骄傲情绪,而反之没有受到嘉奖的学生感受不到重视,心理需求无法满足,导致各种消极的逆反心理。另一方面,学生有丰富的情感,每一个学生应当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每一个独特的个体都有着自身的兴趣与爱好,独特性也就是差异性的体现,而教师是课堂的主宰,在具体的教学当中,许多教师没有意识到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评价泛化,形式单一,导致学生对教师产生“畏惧”心理,并且,评价不仅是教师之于学生,评价是多样化的,学生之间也可以互相评价互相影响,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提出对于教学的评价与意见,而一些教师由于“专制性”的评价,使得学生没有参与感,在课堂中处于被动的状态,从而导致课堂问题行为的产生。
二、校园管理机制问题
同其他的教学区域学生相比,城乡结合部学生需要面临着更多除学习之外的问题。他们自小便不得不接受眼前各种生存观与价值观的博弈,在学习与生活上更多地体现为随意与迷茫,针对处在青少年自我认同的危机时期的他们来说,需要学校完善的教育观与价值观的引导,这也是具有特殊性质的城乡结合部学校的教育价值与意义所在。如何建立起一个兼容统一的价值观,是城乡结合部学校保持稳定的客观需求。学校的管理机制是促进学校核心价值观形成的基本。而如今一些城乡结合部学校,在管理机制上体现出一定的随意性,缺乏核心教育价值观的引导,没有一个强有力的团队支撑,无法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观,“根基”的不完备导致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参考文献
[1]钟守琳有效课堂管理目标的探索[J].中国医药导报,2006,(29),72。
[2]陈文文五彩纷呈绽放生趣—初探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评价机制[J].教育艺术,2013,(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