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专业建设十三五规划

计算机专业建设十三五规划
计算机专业建设十三五规划

“十三五”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建设规划

一、“十二五”时期专业建设取得的成绩

1.制订与完善专业培养方案

多次组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授、教师进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方案的讨论,在遵循IT教育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学科发展规律,领会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同时兼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发展目标的基础上,根据培养目标,结合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工程教育,参照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发布的《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及计算机类专业补充标准》,建立既有国际化特色,又结合中国国情,同时考虑卓越工程师的工程实践性的先进培养体系。

经多次商讨,制定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016级,2017级培养方案,并用于2016级、2017级学生的培养中,实现本科第一、第二学期按照计算机科学大类培养,专业特色从第三学期开始体现,同时制定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试点班(优班)的培养方案。

课程设置上突出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培养,适当加强计算思维与程序设计能力和计算机系统能力培养方面的课程内容,加强实践教学和科技创新活动。根据专业定位和市场需要,合理设置人文社会科学类课;加强实践环节和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的要求,为学生在校内、企业参与实践活动、科技创新活动设置特别学分。

2.整合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设计围绕知识体系展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分解为三个阶段,即通识教学阶段、专业基础与专业核心教学阶段、专业实践教学阶段。

通识教学阶段的主要目的是强化学生基础知识,包括数理基础、程序设计基础、人文素养基础,为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奠定基础。另外,专业基础与核心教学阶段的某些基础课程也在此阶段进行,此类课程的设置综合考虑专业阶段和基础阶段的特点,以便较好地实现两个阶段的衔接。

专业基础与专业核心教学阶段的主要目的是强调学生工程性、系统性、应用性、创新性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培养,实现“掌握

计算机科学与计算机系统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具有数学与自然科学知识、科学思维能力、基本工程与人文素养、较强的分析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专业能力”的目标。在这阶段中,综合考虑主干专

业课程和特色课程的设置,基于办学特色设置若干动态可扩充的课程模块,全面考虑课程之间的关联,强调统一设计、统一规划。组织了计算思维与程序设计课程群、计算机系统能力课程群和专业方向基础课程群,重点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与程序设计能力和计算机系统能力,并初步建立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专业实践教学阶段通过具体实验、实训、实习参与工程项目训练,通过实验和课程设计报告、毕业设计与论文培养总结概括能力,实现最终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3.教学实验改革

(1)积极开展教研工作,申报教学和实验项目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研室特别重视教师开展教研工作,鼓励资深教师申报和开展专业培养模式、青年教师申报教学实验教学方法改革、教辅人员申请教学管理的省级和校级的教研项目。近4年共成功申报10余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改革课程,4项教研项目。

(2)教学团队建设

结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特点,以教学工作为主线,以先进的教育思想理念为指导,立足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以教学改革项目为牵动,以课程建设为重点,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团队建设。

二、“十三五”期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规划

1.总体目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目标和培养定位旨在面向我国信息化

产业和国际化的计算机人才需求,以计算思维与计算机系统能力为主线,培养适应科技发展与社会需要,掌握计算机科学与计算机系统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具有数学与自然科学知识、科学思维能力、基本工程与人文素养、较强的分析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专业能力,并具备开拓创新意识、实干精神、适应能力和国际化视野的复合型人才。本专业毕业生适合从事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相关的研究、设计、开发、维护、管理与服务等方面的工作,部分毕业生可攻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学科的研究生。

2.建设思路

专业建设以信息技术行业需求等产出为导向,依照“抓基础,强实训,促创新,有人才”的指导思想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针对不同方向、不同层次类别学生的培养要求,分阶段、分模块、分层次安排理论和实验教学。创建一整套适合不同层次和具有特色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标准和方案:创建教学科研、校企、国内外结合的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协同教育平台;建设一支高水平专、兼职工程教育教师队伍,充分保障教育教学的质量。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建成适应信息产业发展需要、办学实力强、产学研结合紧密、教学改革卓有成效、人才培养质量高的专业,带动其他专业发展,推动专业群建设水平的整体提升。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科技开发等方面,推出一套适合专业发展的专业认证和评估标准,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建设和发展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造就一流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才。

3.具体目标

(1)创建教学、科研、企业结合的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协同培养人才的新机制,科研团队、教学团队与企业团队互动,依托高水平教研和人才培养基地及科研项目服务教学。与中软国际、华为、甲骨文等企业紧密合作,建立校外产学研基地。十三五期间,如何在充分利用已经建立的产学研基地的基础上,进步加强实训环节和提高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今后的重点建设目标。

(2)继续加强与完善的计算机实验室的建设,建设“内外结合、功能互补”的专业实训基地。

(3)结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特点,构建“项目主导、模块递进"的专业课程体系,并组建优秀的教学团队。

(4)2015年11月,网络与空间安全已被教育部列为国家级学科,网络与空间安全已成为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目前计算机科学与

技术专业已计划培养一批学生,十三五期间力争申报网络与空间安全专业。

4.建设举措

专业建设规划

(1)以产出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持续改进,建立达到工程

教育认证要求的教学与管理体系

紧紧围绕学生满意度,结合教育部审核评估要求及学校教师工作量考核办法,完善教学评估体系,建立教学——产出反馈机制。即

建立课程教学效果评价与持续改进机制;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跟踪调查反馈与持续改进机制并组织部实施;学院对专业、专业对教师的教学考核与评价机制等。制定教学环节各项规章制度,规范教学管理文件,提高教学质量,建立问题驱动的专业自我评估与完善的持续改进机制。对于培养计划修订、课程建设等方面安排学科带头人、责任教授等具备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承担专项负责人。

课程体系设计围绕知识体系展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分解为三个阶段,即通识教学阶段、专业基础与核心教学阶段、

专业实践教学阶段。

通识基础教学阶段的主要目的是强化学生基础知识,包括数理基础、程序设计基础、人文素养基础,为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奠定基础。另外,专业基础与核心教学阶段的某些基础课程也在此阶段进行,此类课程的设置综合考虑专业阶段和基础阶段的特点。以便较好地实现两个阶段的衔接。

专业基础与核心教学阶段的主要目的是强调学生工程性、系统性、应用性、创新性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培养,实现“掌握计算机

科学与计算机系统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具有数学与自然科学知识、科学思维能力、基本工程与人文素养、较强的分析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专业能力”的目标。在这一阶段中,综合考虑主干专业课程和特色课程的设置,基于办学特色设置若干动态可扩充的课程模块,全面考虑课程之间的关联,强调统一设计、统一规划。组织了计算思维与程序设计课程群、计算机系统能力课程群和专业方向基础课程群,重点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与程序设计能力和计算机系统能力,并初步建立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2)教学、科研、企业三方结合,建设“校研企协同”的多元化

人才培养模式,构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协同教育平台

推进产学研结合,有利于创新型人才培养,有利于解决目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育面临的突出问题,着力解决面向工程实践不足致使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差,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导致毕业生就业难,学校与企业缺乏深度合作致使教师缺乏工程实践经历等工程人才培养

的突出问题。在大力推进产学研的过程中,可以凭借合作优势,构筑工业化或准工业化的校内外实习基地,为学生工程实践营造最为直接和真实的训练环境。创建教学、科研、企业结合的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协同培养人才的新机制,科研团队、教学团队与企业团队互动,依托高水平教研和人才培养基地及科研项目服务教学。

1)继续建设与完善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培养学生基础工程实践能力。重点从二个层次考虑,一是营造真实的工业环境; 二是形成每一个专业方向的真实工程案例库。进一步完善课程实验的教学规范与技能要求,保证单元实验之间的连贯性,增强学生对实验的设计、分析和总结能力;改进课程设计,使其内容融入来自于企业的真实项目成分,涵盖课程核心知识点的综合运用,形成课程设计教学规范,提高学生工程设计与实践能力;增设开放性创新试验,鼓励和吸引优秀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实验教学改革前沿学科的研究以及创新技术的

应用开发;增加学年综合设计环节,根据每学年所学课程,设计横跨多门课程的综合设计性实践活动,以定制企业实际项目案例为依托,提高学生的分析设计能力、工程实施能力、团队协作能力。

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和工业化素质。借助校企实践教学合作平台,学生参与实际课题研究,真正达到以“项目驱动”来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工业化素质,掌握学校无法传授的非技术性知识,使毕业生满足企业对人才能力和素质的要求。

3)研究从培养方案的制定、教材的编写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

等各个教学环节,学校与企业有机结合、相互渗透的合作组织模式;建立理论教学、实验教学、科学研究、工程实践相互渗透的多维度的新型教学组织模式,构建教学科研、学校—企业双结合的实践平台。

通过采用上述方法,实现了“学科基础扎实化、专业基础工程化、专业方向企业实践化”的校研企协同的计算机人才培养格局。

机电工程学院十三五专业建设规划 - 参考资料

机械工程系十三五专业建设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2006〕16号)、《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文件精神,针对“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以及重庆“五大功能区”发展战略,“6+1”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构建装备制造专业群和汽车技术专业群。 二、现有基础 (一) 产业背景分析 建设装备制造专业群和汽车技术专业群,培养机械制造、工业机器人和汽车维修领域的技术技能人才,是国家产业发展的需要。建设装备制造专业群和汽车技术专业群的产业背景如下: 国家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以提高制造业创新能力和基础能力为重点,推进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促进制造业朝高端、智能、绿色、服务方向发展,培育制造业竞争新优势。

智能制造机器人列为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国家将大力发展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手术机器人和军用机器人,推动高精密减速器、高速高性能控制器、高性能伺服电机及驱动器关键零部件的自主化,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各领域商用。 新能源汽车属于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国家将实施新能源汽车推广计划,鼓励城市公交和出租车使用新能源汽车。 (二)人才需求分析 装备制造专业领域和汽车技术专业领域技术技能人才需求旺盛。 通过对渝东北机械企业的调研发现:机械制造方面的技能人才每年将需求1万人,工厂电气维修技能人才每年需求量为5000人。对渝东北汽车制造和维修企业调研发现:汽车领域的技能人才每年需求量约为8000人。 (三) 专业建设基础 1、课程条件基础 机械工程系目前开设有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汽车应用与维修技术和机械装备制造技术三个高职专业。形成了机械基础课程群、电工电子课程群、计算机基础课程群和汽车维修课程群,并建立了相应的教学团队,为拟新增设专业的课程教学奠定了基础。 2、师资队伍基础

计算机专业三年建设规划

计算机专业三年建设规划

增城职校计算机专业部 计算机专业三年建设规划 专业建设是我校教学的基础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工程。为适应我国中职教育迅速发展的新形势,落实我校发展规划中关于专业建设的基本要求,结合我部办学历史、实力、条件和性质,以及今后增城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专门人才的需求,为了保证我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在良性的轨道上不断发展,形成富有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基地,需要制订先进可行,科学合理的学科三年建设规划。其目的在于指导学科建设的方向,抓住主要矛盾,使有限的建设资源投入到学科建设的关键任务中去,以便取得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实现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跻身广州市中职学校特色专业,特制定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规划。 一、专业建设目标 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根本,以教学科研为龙头,以课程建设为基础,以教学改革为动力,以增加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为保障,突出重点,兼顾一般。不断加强和完善现有专业建设,并以此为依托,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新专业。严格教学管理,以确保教学计划的落实和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二、师资队伍建设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计算机专业部在校生规模达474人,专任教师22人。计算机专业教师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有丰富的实践和教学经验,有些教师具备“双师”型素质,年轻的教师队伍为专业建设与发展增添后劲。为启动实施我校名牌专业建设,尽快提高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和教学科研水平,我们将深挖现有潜力,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培养现有部分教师。从我部实际情况来看,现有教师学历、年龄层次结构均较合理,因此,对于师资队伍建设,我们的规划是以自己培养为主,引进为辅。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争取引进高水平学科带头人1-2名。优化教师队伍结构,确保到2011年,梯队合理,素质优良,高级职称比例占 20 %以上,青年教师中硕士比例占10 %以上,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双师型教师比例≥80%,鼓励教师参加国内外重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规划与实施方案.doc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2013-2015年) 一、建设背景 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和应用水平的提高,使得各行业都迫切需要建网、管网和用网的高素质技能型网络技术人才。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是面向高速发展的IT行业,面对技术性强、操作性强且技术更新速度快的岗位,对人才的要求具有很强的时代感,它要求从业人员不仅具有较强的理论基础,还应熟练掌握操作技术与技能,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是一种计算机领域新型的技能型人才。为适应市场对网络技术人才培养的要求,在高职院校加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建设已刻不容缓。要根据市场不断变化需求及技术的发展,加强专业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教师队伍、专业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手段的建设,形成一个科学而规范的体系。 (一)目标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必将使本专业特色和优势将更加明显,教学基础能力加强,办学水平提高,管理水平提升。通过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建设、课程体系模式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建设,在全省高职院校同类专业具有示范作用,更好地发挥服务行业、企业、跨区域的职业教育基地的重要作用。 1、通过广泛的市场调研,构建“企业+专业”的校企共建专业模式和“课证融通”情境教学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课证融通”

情境教学工学结合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制定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IT型人才培养方案,形成一支以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中坚,专兼一体的“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通过对本专业职业岗位需求分析,以项目任务和工作流程为引领、岗位需求和职业标准为依据,对接计算机网络技术企业岗位群实际优化专业,实现专业课程设计与项目工作过程紧密结合的工学结合模式,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工作任务驱动为导向”,以职场典型的真实任务为主要教学内容,功能相对独立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使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学生到课率很高,校内考核合格率98%以上,专业技能合格率95%以上,当年就业率达到95%,专业对口率在80%以上,用人单位对计算机网络技术毕业生的满意率达到100%以上。 2、通过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建成网络建设与管理1个院级精品课程群,完成1门核心课程的教材编写出版工作。在此基础上,以互联网为平台,以开放的形式逐步丰富各种教学资源。 3、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一个校内网络建设、管理与维护综合性实训基地,一个网站设计与开发实训基地,利用实训基地的优势开展对社会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形成本地区一流示范性实训实习基地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培训鉴定机构,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从业人员的工作能力,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 4、实现师资队伍职称的稳步提高,保证三年内晋升3个副高级职称,晋升5个讲师职称,实现高、中、初合理的职称结构,通过校企合作,优化教师挂职锻炼模式,实现100%的教师能够在三年内挂职锻炼半年,利用行业企业一线的优质工程师队伍建立校内稳定的兼职教师师资库,

“十三五”专业建设发展规划(编制要点)

“十三五”专业建设发展规划(编制要点) (2016~2020年) 学院 一、专业建设基础 至“十二五”建设期末,本学院开设专业个数,在校生人数(第一稿统计时间节点为2015年7月10日,第二稿编写时增加2015级新生数)。专业名称等。 简述“十二五”专业建设的主要成果(专业调整与建设、课程建设、教材与多媒体课件建设、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的成果、实践教学与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试点建设、以及本学院各专业建设的特色等方面)。 二、“十三五”期间专业人才需求预测 结合“五个对接”企业调研成果、研读《南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基本思路》(讨论稿)后的体会、以及通过其他调研(如发改委、经信委、行业协会等渠道)获得的有关数据,形成未来五年本学院各专业人才需求的预判。 三、“十三五”期间专业建设亟待突破的主要问题 1. 检查“十二五”规划的专业建设目标是否全部实现,若有未能实现的,查找原因,结合今后五年的发展趋势,指出该目标是否需要延续或调整。 2. 以“五个对接”的前四个作为重点,分析研究对接契合度,

找出差距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3. 深入思考通过未来五年的建设,本学院哪些专业能够实现升本,目前的现状与四年制应用技术型本科之间有多大差距,要缩短这些距离,需要突破哪些主要问题。 四、“十三五”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 以学校“十三五”事业发展总规划的指导思想为引领,围绕学校“十三五”期间提升办学层次的战略目标,针对“十三五”南通地方产业发展的趋势和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研究专业结构调整的新方向和专业建设的新契机,以及优化资源配置方案,论证学院内、跨学院的专业整合、及新专业设置的必要性和充分性。形成本学院“十三五”专业建设的基本思路和总体目标,由此凝练出具有本学院特色的“十三五”专业建设指导思想。 五、“十三五”专业建设规划目标 确定“十三五”专业建设规划目标可围绕以下几点展开:以地方产业升级转型作为专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以应用型人才需求作为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依据,以智慧化校园建设作为教学改革、教学资源整合的平台,以新技术、新技能培养作为实训基地建设改造的目标,以专业升本、提升本学层次作为发展动力,以国际职业教育发展新态势作为参考目标。 规划目标的可考虑办学层次、专业结构、建设规模、新办专业、机制创新、校企合作、实践教学与实训基地、教学成果、教改项目、对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开发、精品开放课程、教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专业建设规划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专业建设规划 专业建设是高等院校的一项基本建设,它决定着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相互依托,成为学院建设和发展的关键,具有一定特色的学科专业对提高学院的知名度和办学效益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随着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及高职学校自身改革的需要,加强专业建设势在必行。 一、专业基本情况 1.专业特点及发展现状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目前专职教师48 人,教授3名,副教授12名,讲师15 名,其中研究生毕业有22 人;在校学生524 人。本专业拥有“计算机网络实验室、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室、微机原理与接口实验室、多媒体技术实验室、计算机组装与实训实验室”共5 个专业试验,并配备了许多先进的专用仪器、实验设备、工具及软件等,基本覆盖本专业的主干课程教学,可满足现阶段本专科教学需要。 2.专业建设基础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始建于2005年,2005开始第一届招生179 人,我院在该专业的建设上遵照“重在改革、重在建设、重在办出特色、重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原则,目前该专业已成为师资力量雄厚、教学条件较好、人才培养水平较高的专业,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既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又掌握现代计算机方面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 二、专业建设目标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和造就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系统掌握计算机硬件、软件的基本理论与应用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行政管理部门从事计算机技术研究和应用,硬件、软件和网络技术的开发,计算机管理和维护的应用型专门技术人才。 本专业所培养的学生应具备以下素质、知识、能力: 1、素质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实践科学发展观,确立实现中华民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和信念。

市场营销十三五专业建设规划-

目录 一、社会人才需求调研与预测 (2) 二、市场营销专业基本情况 (5) 三、十三五专业建设规划 (6) (一)目标、思路与原则 (6) (二)专业建设内容 (7) 四、十三五专业建设举措与保障条件 (9)

XXX 市场营销专业十三五专业建设规划 一、社会人才需求调研与预测 (一)市场营销专业社会需求调研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要在新的经济环境下参与市场竞争并取得持续健康的发展,就必须树立现代市场营销观念,制定市场营销战略,搞好内部和外部市场营销活动。显而易见,社会需要大量高素质的市场营销技术技能型人才,这就为市场营销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前景。 目前全国开办市场营销专业的院校达到1180所,在校生的规模超过45 万人。有数据表示,我国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对口就业率达到93%以上,市场营销专业的就业前景良好。市场营销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率远远高于全国大学生就业平均水平。调查显示,我国人才市场对市场营销人才的需求状况,总体表现为:一方面,深受企业欢迎的高技能、高素质的适用型专业人才,非常短缺,缺口很大;另一方面,一般销售人员无人问津,大量积压。 1.社会需求调研分析 一是市场需求不断增加。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市场营销已经渗入到各种各样的企业里,不仅是外资企业、民营企业,国有企业也都在讲市场营销。人们对市场营销的观念也将有更深的认识,所以对这方面人才的需求将继续看好,并有继续升温的可能。 二是市场营销专业人才供给增加。近20年来,各大高校纷纷开始市场营销专业,导致几乎所有高校基本上都设置了营销专业,导致连年供给不断增加,反映在人才市场上就是低层营销人员的薪资水平被拉低,人才之间的竞争日渐激烈。 三是社会需求的结构变化。市场营销社会需求对人才的要求提高,需复合型的

计算机专业发展计划

计算机专业发展计划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句话道出了一个朴素的真理,那就是人,(尤其是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丰富自己,才能让自己不断地发展,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开学之初,为了不断地完善和充实自己,我就为自己做了一份个人专业计划: 一、继续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 教师的职业不但要教书还要育人,作为教师为人师表,更重要的是要加强自身的修养和内涵,用自己高尚的情操和修养,春风化雨,随风潜入夜,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肢体教育,更利于对学生的身心教育。 二、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所以,我要在教育教学上,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本学期我努力做到:多读书,提高自身素质。参加集体备课,取长补短。 三、加强自身专业知识的提高 认真备课,能够自如的驾驭教材,了解教材特点,掌握教学重点和难点,并能恰当地制定教学计划;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效地把握课堂教学活动。在教学研究能力方面更要力求逐渐做到:掌握一定的教学理论,认识教育规律,然后联系教学中的亲身经历,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勇于探索教材改革、课堂结构、教学方法等一系列比较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勇于挑战前人未能研究成功的课题。这样才能不断创新,推动教学向纵深方向发展。 四、措施措施 1、加强自身的不断学习,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供支持与帮

助。 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化的必由之路。读书学习是知识分子的显著特征,在学习中创新是教师的职业需要。因此我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过程中,关注自己的学习,逐渐养成读书学习的习惯,使自己处在知识发展和更新的前沿,处在教学改革的前沿,保持自己的职业青春,使自己的劳动成为活水之源,永不枯竭,时时更新。这样,才能享受劳动的愉悦,战胜职业倦怠,成为学习型教师。 2、加强教育理论学习. 我把充电作为自己工作的基础。因为我知道,社会在前进,观念在改变,教学理念也在改变,自己一旦不努力学习,将很快被淘汰。今年我订阅了《有效教学》、《教育心理学》等书籍,不断给自己充电,让自己在讲台上站得更稳。 A、学习教育心理学,使自己能运用教育心理学的观点去分析学生的学习,分析教学中所在的问题。 B、全面系统的学习课改的理论,学习新的课程标准,竖立与新课程完全想适应的教学观念。提高对课程、教材的研究与实践能力。 C、学习学生自主学习方面的理论,指导中学生自主学习课题的探索与实践。 D、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丛书,学习两个纲要,学习有关论文撰写的书籍,提高写作能力。 3、教育教学工作 丰富自身的教育、教学经验,使自己具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与娴熟的教学技能。了解学生的基础和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部分学生不厌倦数学课,做到上课听讲,认真抄

建筑工程系十三五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报告

建筑工程系“十三五”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 本规划分为二章,第一章为专业建设指导思想、建设目标与规划思路;第二章为专业建设规划方案。 第一章专业建设指导思想、建设目标与规划思路 1 指导思想 以学校“十三五”规划和建设国家示范性院校为指导,坚持“加强建设、规范管理、质量为本、深入改革、立足创新”,深刻理解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内涵,以就业为导向,努力培养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以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加强教学装备现代化建设,系统规划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培养模式的改革,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合理构筑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全面提高专业对市场的适应性和毕业生质量,使我系成为区域建筑业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基地。 2 专业建设规划目标 规划总目标:按照“对准市场设专业,对准岗位设课程,对准能力抓教学,对准需要育人才”的专业建设理念,以专业建设为重点,形成土建施工类专业群。使我系在校生人数稳定在500人-600人规模,并建设二个至三个院级乃至省级精品专业及专业方向。具体规划

目标如下: 2.1 以基本素质培养和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结合国家示范性建设,以就业为导向,探索并建立一套适应社会需求变化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2.2 建设一支适应专业需要、结构合理的双师型专兼职教师队伍。 2.3 贯穿基本素质和岗位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一条主线,以示范专业建设为契机探讨项目教学、模块化和基于工作过程课程体系教学改革,优化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大教学体系,。并建立完善质量监控、评价体系。 2.4 强化实践教学,建立与稳定5-10家产学合作的校外实训基地,完善校内实习及技能实训室的功能,形成校内、校外实验实训两大保障体系。与企业合作建设一个生产性实训基地。 2.5 加强开发教科研能力,积极探索、实践学校——企业互动双赢的办学机制,提高教师社会服务能力。 2.6 建立一专多能的多证书培养体系,创造并加强与建筑行业主管部门联系,尽量使学生获得专科层次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1~2个本专业的行业职业资格证书。 2.7 加强高职教育规律研究,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上获得突破。 3 专业建设规划思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专业建设规划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专业建设规划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专业建设规划 专业建设是高等院校的一项基本建设,它决定着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相互依托,成为学院建设和发展的关键,具有一定特色的学科专业对提高学院的知名度和办学效益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随着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及高职学校自身改革的需要,加强专业建设势在必行。 一、专业基本情况 1.专业特点及发展现状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当前专职教师48人,教授3名,副教授12名,讲师15名,其中研究生毕业有22人;在校学生524人。本专业拥有“计算机网络实验室、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室、微机原理与接口实验室、多媒体技术实验室、计算机组装与实训实验室”共5个专业试验,并配备了许多先进的专用仪器、实验设备、工具及软件等,基本覆盖本专业的主干课程教学,可满足现阶段本专科教学需要。 2.专业建设基础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始建于,开始第一届招生179人,我院在该专业的建设上遵照“重在改革、重在建设、重在办出特色、重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原则,当前该专业已成为师资力量雄厚、教学条件较好、人才培养水平较高的专业,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既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又掌握现代计算机方面

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 二、专业建设目标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和造就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系统掌握计算机硬件、软件的基本理论与应用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行政管理部门从事计算机技术研究和应用,硬件、软件和网络技术的开发,计算机管理和维护的应用型专门技术人才。 本专业所培养的学生应具备以下素质、知识、能力: 1、素质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实践科学发展观,确立实现中华民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和信念。 (2)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具有良好的社会道德和责任感。 (3)具备良好的诚信品质、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协作精神、责任意识和遵纪守法意识; (4)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和创业素质; (5)能够适应科技进步、社会发展和职业岗位变化的需要,具有健全的心理素质、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2、知识

大学十三五专业建设和发展规划

为主动适应基础教育发展、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全面进步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湖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特制定本学科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发展规划。 一、学校“十二五”建设的成绩、做法和问题 (一)主要成绩与做法。 学校始终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湖北省教育事业各个时期规划为统领,以主动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为导向,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接受优质高等教育需求为目标,以专业基本建设为基础,以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为重点,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着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着力优化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类型结构,着力加强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着力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和实践能力,坚持走跨越发展、特色发展、内涵发展道路,紧紧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生命线,形成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结构合理、适应社会需求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本科教育教学体系和本科专业课程体系。学校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优化专业结构,拓宽专业口径,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合理设置专业,形成了初显地方师范性大学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结构与布局。到目前为止,我校共有63个普通本科专业,分布在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和艺术学等9个学科门类中,初步形成文理交融、理工结合、师范与非师范并行的专业结构。 1.专业建设层次不断提升。 五年来,我校按照“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提升市场应用广泛的专业,发展有市场潜力的专业,压缩无市场前景的专业”原则,加快了专业结构调整步

伐。共成功申报新专业8 个,(教育部2012年进行专业调整)专业总数由2009年的43个增长到63个。采取调整、新增、压缩等办法加强专业建设,同时学校加强了对新专业的监控,增强了新办专业的办学实力,规范了新专业的教学管理。着力巩固优势专业,铸就品牌专业。目前,我校共有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省级品牌专业7个,校级品牌专业3个,形成了国家级、省级、校级三级专业建设体系,品牌专业充分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引导和带动学校专业建设整体水平的提高。 2.深入推进专业综合改革。 学校按照“结构优化、评建结合、培育特色、分类指导、持续推进”的原则,系统推进本科专业综合改革,不断强化专业内涵建设,开展了大量改革探索与实践。我校共有国家级、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7项,校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4项。 3.建立和完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扎实推进学校与政府职能部门、企业、行业的密切合作。制定政策鼓励和支持各学院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聘请与我校具有合作关系的企业高管、工程技术骨干和行业管理人员、中小学教学名师进入我校担任特聘教师,为学生定期开设专业学术讲座和实用课程。鼓励企业、学校、政府部门积极参与学科专业调整建设、培养目标确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教学过程管理、实习基地建设、实习实训方案的实施、师资培养等方面的指导工作,建立学校与企业、学校与行业合作的长效机制。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广泛与企业开展广泛合作,达成合作意向,签订合作协议,开展校企合作定向培养。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模式,坚持将工程教育理念贯

(新)计算机应用专业建设规划

计算机应用专业建设规划 (2012年—2016年) 专业建设是中职学校的一项教学基本建设,它决定着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与办学特色,是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关键。我校计算机应用专业创始于2004年,是为适应我国信息化需要而设立的。为办出特色精品专业,在学校专业发展规划的框架下,根据学校提出的专业发展规划要求,为了进一步推进我校学科专业结构的调整和建设,特制定计算机应用专业建设的规划。 一、专业概况 计算机应用专业是我校的传统专业,十年的办学历史,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具备了一定水平和规模的师资队伍,累计向社会输送毕业生达千余人,这些毕业生服务于各行各业,在各种岗位上发挥自己的才能。 目前计算机教师共18人,其中“双师”教师的教师比例达到了50%以上;全部为本科以上学历。从年龄结构上看:30-40岁之间的教师7人,30岁以下教师11人。 计算机应用专业除借助学校现有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室、机房)开展教学外,现有计算机组装实训室2个,10个计算机实验室,用于学生计算机技能训练。 二、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需求状况分析 生活信息化,信息网络化,电脑家电化,计算机已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的一种工具,由此产生了对计算机及相关产品的生产销售、维

护管理、操作应用等庞大的职业岗位需求,为本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光明的前景。技术性人才的需求缺口巨大。 由于中、小企业中不可能配置众多计算机应用技术人员,要求毕业生具有理论基础扎实,专业知识面较宽,在实践工作中一专多能。我们专业设置灵活,以适应人才市场的变化。对于计算机应用专业,以及几乎所有企业、公司、事业单位都需要的技术,本专业在立足于专业基础知识教育稳定的前提下,保持专业课程开设的灵活性。 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以大、中、小企业的办公自动化、计算机应用与维护岗位为主,从事计算机办公自动化、数据库的应用与维护、计算机设备维修、网页制作、软件编程、销售等,同时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设置专业。 三、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 根据本专业的发展状况,进一步明确专业建设指导思想。以“学以致用”、服务地方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以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实事求是,以科学调查为依据,以学校已经具备的和潜在的办学条件为基础,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育资源,保证质量,突出特色,并把专业建设同学科建设有机的结合起来。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既要培养学生满足实际需要的应用能力和素质,又要强调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和自身发展要求的能力和素质;在教学方式方法上,要突出中职特色,突出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加大实践课比例,结合实际问题,探讨和提高理论水平,培养学生适应不断变化的信息化环境与处理新业

数计学院十三五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

数计学院“十三五”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 一.学校办学定位及发展规划 学校办学定位为:建设开放型、有特色、高水平的新型地方大学。 在专业建设方面,要从重视专业内涵建设的学术性向突出专业内涵建设的应用性、实践性转型,要改变专业服务面向不清、特色不明的问题。数计学院将整合全院力量“做大工科,做强理科”,在两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省特色专业的支撑下,打造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有特色的“大数据管理新技术”、“智能制造”教学与科研创新服务平台。学院教师在教学、科研、服务社会上取得突破,所培养的学生将成为具有“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1、实现转型、提升内涵 建设一支有一定学术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和教师教育素质高的教师队伍;博士学位者占专任教师的比例达30%,教授达到10位,改善教师职称、学历、学缘结构;培育一批团结务实,优质高效的教学团队,培育2—3名学术带头人,培育1—2名教学名师。 2. 形成特色、构建优势 建设符合人才培养目标、体现学科交叉、注重实践和应用、高度整合、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的先进的专业课程体系。 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成效显著,启发式教学广泛开展,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大幅度提升。各专业均建设3—6个优质稳定的教育实习和专业实践基地,打造品牌实践基地。 开发若干高质量的教材和教学参考书,发表高水平教研论文。 初步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质量评价体系。 二.现有专业基本情况(包括数量、结构、特色等)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现有专业4个,其结构如下表所示:

数计学院现有专业情况一览表 其中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为师范类专业,其他三个专业为非师范类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和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隶属于数学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隶属于计算机学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隶属于管理学学科。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工学为主、理学为支撑的专业发展格局,并以此为基础逐步发展工科专业,引领学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专业群的方向转变。 三. 社会人才需求状况的调研及预测情况; 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相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李克强总理指出,中国经济要长期保持中高速发展,必须迈向中高端,必须加速推进“中国制造2025”。为确保“中国制造2025”的顺利实施及寻求区域性实践范例,中国工程院经过广泛深入全国各地调研比较,认为泉州作为制造业大市,产业门类多、规模总量大,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巨大的发展空间,又鉴于泉州在实施“数控一代”示范工程的显著进展,决定将泉州市作为“中国制造2025”首个地方试点。在此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专业建设规划(完整资料).doc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专业建设规划 专业建设是高等院校的一项基本建设,它决定着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相互依托,成为学院建设和发展的关键,具有一定特色的学科专业对提高学院的知名度和办学效益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随着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及高职学校自身改革的需要,加强专业建设势在必行。一、专业基本情况 1.专业特点及发展现状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目前专职教师48人,教授3名,副教授12名,讲师15名,其中研究生毕业有22人;在校学生524人。本专业拥有“计算机网络实验室、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室、微机原理与接口实验室、多媒体技术实验室、计算机组装与实训实验室”共5个专业试验,并配备了许多先进的专用仪器、实验设备、工具及软件等,基本覆盖本专业的主干课程教学,可满足现阶段本专科教学需要。 2.专业建设基础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始建于2005年,2005开始第一届招生179人,我院在该专业的建设上遵照“重在改革、重在建设、重在办出特色、重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原则,目前该专业已成为师资力量雄厚、教学条件较好、人才培养水平较高的专业,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既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又掌握现代计算机方面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 二、专业建设目标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和造就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系统掌握计算机硬件、软件的基本理论与应用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行政管理部门从事

计算机技术研究和应用,硬件、软件和网络技术的开发,计算机管理和维护的应用型专门技术人才。 本专业所培养的学生应具备以下素质、知识、能力: 1、素质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实践科学发展观,确立实现中华民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和信念。 (2)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具有良好的社会道德和责任感。 (3)具备良好的诚信品质、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协作精神、责任意识和遵纪守法意识; (4)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和创业素质; (5)能够适应科技进步、社会发展和职业岗位变化的需要,具有健全的心理素质、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2、知识 (1)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特别是数据库,网络和多媒体技术; (2)掌握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 (3)具有熟练地进行程序设计和开发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基本能力和开发CAI软件的能力; (4)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良好的教师职业素养,具有从事计算机教学及教学研究的能力,熟悉教育法规,能够初步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具有善于与人合作共事的能力; (5)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独立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 3、能力 (1)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 (3)具有研究开发计算机软、硬件的基本能力; (4)了解与计算机有关的法规; (5)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获取信息的能力。 (7)具有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交流合作能力、解决问题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规划(20172020)

XXXXX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规划(2017-2020年) 二0一七年四月

专业建设是提高办学质量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为切实提高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依据国家、教育部、广东省关于高等职业教育有关文件精神和学院“十三五”建设与发展规划,制定本专业建设规划。 第一章“十二五”发展的回顾 本专业于2004年设立,当年招生155人,现在校生414人。本专业建设取得的主要成绩如下: 一、构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一是明确了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与行业企业专家一起制定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二是努力探索并实践“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和“并行排课,技能优先;专业集中,基础模块”的教学模式。如以“校中厂”、“工学交替”、“教学做”一体化等形式,开设各类教学实验班,培养具有较强职业适应能力和发展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三是努力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制定符合人才培养新模式下的课程改革体系,对于专业课已经形成“认识实习——理论——环境模拟——顶岗实习——交流总结——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六元一体的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体系,突出的是教学模式的职业性和实践性,重视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将职业技能鉴定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开展职业技能大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校企合作为工作平台,以专业改革为切入点,开展课程建设、基地建设和团队建设等一系列教学改革工作,先后建立“大学生IT创业孵化基地”、“多迪网络工作室”,取得了可喜成绩。在教学形式和方法上,以学生为主体,实现专业理论课与实习实训课的“一体化”教学,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多媒体课件质量,并与传统的直观教学、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相结合,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积极有效的利用网络资源,进一步增加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比例,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与此同时,加

机械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山东诚铭建设机械有限公司2015-2017年发展规划 2015年3月

第一章规划概要 山东诚铭建设机械有限公司2015-2017发展规划是在对公司未来三年即将面临的外部和内部环境进行认真分析后制定的纲领性文件,重点对公司未来五年的使命和任务、战略业务的定位及所采取的战略进行框定。 规划期末主要指标为:实现销售收入5亿元,资产收益率在国内同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 本规划分五章,其中: 第一章:规划概要。 第二章:战略规划目标,明确了公司三年规划的任务与使命,成为中国破碎机械的标志性企业。 第三章:战略规划的依据,主要对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内部环境进行了总结和剖析。 第四章:总体战略及战略定位,概括性地提出了公司今后五年的总体战略。 第五章:战略业务定位及发展目标。

第二章战略规划目标 企业使命 山东诚铭建设机械有限公司的使命:成为一家现代化、国际化的矿山技术和矿山机械开发商、制造商、服务商。 指导方针 加大产品结构调整力度,从小型化单台产品向大型成套设备的转变,从传统产品向清洁环保产品的转变,从产品营销向品牌营销的转变,从而实现低端向高端产业链的延伸。 重点工作及目标 公司的总体目标是成为中国破碎行业的标志性企业。 1.规划末期,实现销售收入5亿元,其中国内市场占60%,国外市场占40%,在国内同行中处于领先水平。 2.建立完善的营销体系和高素质的营销队伍,提高我们的营销能力,使公司的品牌成为破碎机械行业的国内前十品牌。 3.确保员工收入处于同行业、同类型企业的领先水平,保持竞争优势,建立和完善职工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 4.建立高效的人力资源开发管理体系,根据公司发展战略的需要,引进一批标志性人才,优化公司员工结构,加强员工在职培训,使公司员工整体素质居于同行领先水平。创造良好的用人环境,企业所需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积极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用共同价值观,把全体职工凝集在一起,形成强有力的团队,用制度管理人,用文化塑造人。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5.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提高持续发展能力。力争在主要领域跟住国内先进水平,缩小差距;在有相对优势的部分领域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加强自身研发能力建设,建立省级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使公司拥有行业领先的科研队伍,并积极开发拥有自有知识产权项目,规划期开发的新品增加收入2亿元。 6.企业内部建立以模拟市场为基础的成本核算体系和管理体系,降

医学检验专业十三五发展建设规划

齐鲁理工学院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十三五”规划 一、编制“十三五”规划的基础和条件 护理学院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创建于2015年,我院建立并健全了专业课教研室。开设了生物化学检验、寄生虫检验、临床检验仪器学、免疫学及检验、临床检验基础、血液学检验、输血技术等多门专业课程。在学院领导的正确领导和全体教师的积极努力,初步形成了一支具有咼学历咼职称的师资队伍,能完成本专业全部理论课及实验课教学工作。在未来发展及建设中,依据本专业现有基础并结合国内外同类专业的发展现状及市场对人才需求情况,提出本专业十三五发展目标规划。 二、“十三五”期间发展的指导思想与奋斗目标 (一)指导思想 医学检验是现代科学实验技术与生物医学渗透结合,在近20年内形成和发展迅速的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医学应用技术学科。随着应用物理和化学、分子生物学、免疫技术、微电子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及仪器分析等学科的发展,分析系统的微量化、自动化、多项目的有机组合,使医学检验技术进入了全新的时代,医学检验已由单纯的技术性工作发展成为一门具有完整体系的、独立的临床医学的分支学科。使医学检验实验中心的建设目标和基本职责出现新的飞跃,也对现有检验学科建设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及规格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二)建设目标

为了培养出基础理论扎实,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科研能力强和综合素质高的现代医学检验专业人才,我们将按照检验医学学科建设标准来建设医学检验专业教研室,医学检验实验中心,计划在2016-2020年内新建临床检验自动化实验室、临床检验网络教学实验室,改变专业教学与检验临床脱节的现状,充分利用各教学医院先进的仪器设备资源及充足的临床标本,通过宽带互联网络,将实验室中基本技能的训练与临床实践凝聚为一体,使各个学科有机结合,资源共享,为临床检验专业提供一个现代化的实验教学的综合分析实验技术操作平台,建立适应21世纪发展需要的先进的医学检验教学基地。 (三)基本任务 医学检验专业确定培养具有坚定的医学理论和生物医学基础,熟悉有关临床知识,具有较强的外语、计算机、实验室组织与管理等知识技能的检验医师的培养目标,毕业生可在各级医院、血站、防疫等部门从事医学检验及医学类实验室工作。培养出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根据检验医学发展速度快,教材知识点老化过快的特点,以多媒体教学手段来弥补现有教材及教学方法的不足。包括新知识点的补充、仪器的介绍、新实验方法的展示及操作过程的规范化等等。并且在检验专业中尝试双语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外语能力。根据专业特点,注重实验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并在实验教学中摸索出一套独立的完整的实验考核方法。 按照培养目标,进一步拓宽专业口径,建立临床脱落细胞学、输血技术、实验室管理、分子生物学技术等专业,办一些更能办出我们学

计算机专业-大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书

大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书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班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9-2班 姓名: 学号:

序言 白岩松说过的一句话:大学是一生当中最美好的四年,在大学里,很多的事情是一生当中无法复制的。我要做一个有理想有规划的大学生,度过一个充满激情奋斗的无悔的青春年华。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就业以及成长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每个人都在设计自己的人生,都在实现自己的梦想。磨刀不误砍柴工!要找一份好的工作,你必须做好准备!我坚信,只要合理规划未来,坚持不懈地为之拼搏,一定会铸就辉煌的人生。自我分析(职业价值观、兴趣、性格、能力) 1.自己兴趣爱好大盘点: 业余爱好;读书、象棋、跑步、听音乐、二胡…… 喜欢的文学作品;《红楼梦》、《三国演义》、《平凡的世界》、《福尔摩斯侦探集》…… 喜欢的歌曲《知足》、《感恩的心》、《旋木》…… 2.自己优势盘点:学习成绩优秀,与同班同学、邻居班级关系好,与父母如朋友般相处,是老师得力的助手。 3.自己劣势盘点:自己外表普通,家庭经济情况一般。 4.自己的优点盘点:做事仔细认真、踏实,友善待人,做事锲而不舍,勤于思考,考虑问题全面,深思熟虑,信守承诺并值得信赖。喜欢先充分收集各种信息,然后根据信息去综合考虑实际的解决方法。注重细节,决定时能够运用精确的证据和过去的经验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并且非常系统有条不紊。是一个认真而严谨的人,勤奋而负有责任感,认准的事情很少会改变或气馁。 5.自己缺点盘点:性格偏内向,交际能力较差,过于执着偏固执,胆小,思想上属保守派,缺乏自信心和冒险精神,积极主动性不够。有时候太追求完美,太过感性,不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遇事不够沉稳,对人有什么说什么往往有负面的效果产生。 有个教授说过:“人想干一番事业必须有三性: 1.狼性,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也就是对自己狠点,不能太随自己; 2.猪性,即贪心,把一切知识具为己有,占有欲强; 3.牛性,即韧性,持之以恒,脚踏实地,始终如一。” 所以我要以这三点为标准,发展和完善自我。 我的三五计划,大学四年充满激情奋斗的无悔的青春年华,毕业后的几年,读高等教育研究生,慢慢找到自己的落脚点。起步工作,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培养奉献精神…… 攒足经验和实力,跳到更好的城市或单位。完成工作的一个个目标,实现幸福…… 环境分析(社会经济形势、行业、职业要求…) 职业环境:二十一世纪进入信息时代,席卷全球的信息科技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带来了深刻的变革,信息产业已成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目前,中国软件产业还处于成长期,其市场潜力还远远没有挖掘出来。2005年中国软件市场总体规模将达到907亿元,增长率达到33%。2010年左右,中国软件产业将步入成熟期。IT产业作为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产业,其迅猛发展的关键是有一大批从事IT技术创新的人才。一定数量、结构和质量的IT人才队伍是IT产业发展的支撑,一个国家的IT人力资源储备、IT人才培养及使用状况决定着该国IT产业发展的水平和潜力。也可以说,IT产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高水平的IT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是走向IT产业大国和强国的前提条件。 而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将会利用国际产业转移的重大机遇,聚集各种资源,突破核心技术制约,在集成电路、软件、计算机与信息处理、现代移动通信、信息安全、信息服务和系统集成等技术领域加强创新,促进IT产品更新换代,推动我国由IT大国向IT强国转变,并进而推动国民经济信息化进程,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