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散文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
• 占卜的时间——叙辞 • 占卜的内容——命辞 • 占卜的结果——占辞 • 占卜的验证——验辞
• 特征:记事比较简单,不成系统,保持 了商代记事文字的原貌。
.
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
2、铜器铭文
商代铜器铭文,反应了我们 早期记事记言文字由简至繁的 发展。大多有着一定程式,往 往使用习惯套语。商代铭文记 事比较简单,形式一律。
.
六、先秦历史散文的影响
• 成为史传文学之祖。 • 成为散文创作的楷模。 • 奠定了小说的叙事传统。
.
二、先秦诸子散文
• 春秋战国时期各派学者的著述。 • 关于诸子 • 子:古代对男子的美称或尊称。亦可指师长。
诸子:即春秋战国时期的各派学者,有时亦代 指他们的著作——子书。
.
(一)百家争鸣与诸子散文的时代
先秦散文
.
先秦散文
历史散文: 《尚书》《春秋》《左传》《国语》
《战国策》
诸子散文:《论语》《老子》《墨子》《庄子》
《孟子》《荀子》《韩非子
.
• 历史散文 以叙事纪实为主,但常穿插说 理内容,如游说论辩之辞、书信 等。
• 诸子散文 以说理议论为主,但亦有记叙 成分,如故事寓言等。

.
历史散文的基本问题
4、由于没有统一的政权和权威的统治思想,学术 上未受到某家某派的控制,可以畅所欲言。
.
• 这是一个思想解放的时代,也是一个思想发 达的时代,在中国学术史里是稀有的。 ——朱自清
.
(二)诸子散文的发展历程
• 第一阶段:春秋末至战国初 代表作品《老子》、《论语》、《墨子》 特点:篇幅短小,片段式,语录体,词约义丰,富 于哲理,并包含部分记事内容。
先秦历史散文的产生和发展 《尚书》、《春秋》 《左传》、《国语》 《战国策》
.
历史散文发展概况
• 散文的萌芽: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
.
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
甲骨卜辞
1、甲骨卜辞 散文的最早源头
把占卜日期、占卜人,占卜的事 情,甚至日后应验的情况刻在甲 骨之卜兆旁,这就是甲骨卜辞。
癸卯卜,今日雨。其自西来雨?其自东 来雨?其自北来雨?其自南来雨?
• 第二阶段:战国中期 代表作品《庄子》、《孟子》 结构完整,形象鲜明,富有文采,融入哲理。
• 第三阶段:战国末期 代表作品《荀子》、《韩非子》 文体更加成熟,议论和记叙的分工更加明确。说理 透彻,逻辑周密,常寓理于物,比喻生动。
.
• 诸子散文的内容涉及哲学、政治、伦理道德、农业、 军事、天文历法等各类领域,讨论的命题包括王道 与霸道、守旧与改良、礼治与法治、天与人、名与 实以及宇宙、人性、道德、教育等等。
.
• 春秋三传
• 《左传》:亦名《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 相传为鲁太史官左丘明所作。是第一部大规模叙 事作品,为后代叙事文典范。
• 《公羊传》:相传为战国时齐国人公羊高所著。 侧重解释《春秋》的微言大义。
• 《谷梁传》:相传为战国时鲁国人谷梁赤所著。 但后两传今人多认为系汉代作品。
.
《左传》
记载孔子(前551-前 479)及其弟子的言行, 由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 子纂录而成。编辑成书 在战国初年。 《论语》每篇标题取自 首章句中的两个字,各 篇之间没有时间的先后 顺序,每篇内各章之间 也没有共同的主题。
.
《战国策》
• 《战国策》是一部记载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进 行谋议论辩时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按战国 时期秦、齐、楚、魏等十二国次序编订,记录 了战国初年到秦并六国近二百四十多年的历史。
• 《春秋》、《左传》、《国语》反应儒家思想, 《战国策》反映纵横家的思想和他们的人生观。
• 先秦别名《国策》《国事》《短长》《事语》 《长书》,到西汉末年时,刘向将此书进行整 理,才把它定名为《战国策》。
• 其中没有专门的文学作品,但文化内涵丰富,不仅 对当时的社会发展和经济文化的进步有推动作用, 而且对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的形成发挥了重要的奠基 作用。许多重要的思想成果至今仍对我们的文化产 生着不容忽视的影响。
• 可以说诸子散文是我们全面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一把 钥匙。
.
先秦诸子散文-《论语》 《论语》 ——儒家
•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 详细完整的编年体断代史 。
• 《左传》记事起自鲁隐公元 年(前722),终于鲁悼公 十四年(前453),比《春 秋》增多二十七年。
.
《国语》
• 《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书中分别记载了周、鲁、齐、郑、 楚、吴、越八国的史实,因以记言 为主,故名《国语》。
• 记事上起周穆王,下迄鲁悼公,包 括的时代大体是西周末年至春秋时 期(约前1000—前440),前后共 五百多年。
• 关于百家争鸣 指春秋末至战国时期中国学术界形成的一种自由 辩争与论战的风气,它是当时的生产力发展、社 会变革和等级冲突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
• 百家争鸣产生的历史条件 1、学术下移与“士”阶层的产生。
2、礼崩乐坏、诸侯割据的战乱局面中不同利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集 团对人才的争夺——“养士”之风。
3、社会发展对变革的要求,大量亟待解决的现实 问题与理论问题。学者们“思以其道易天下”。
.
《战国策》
《战国策》的文学成就:
• 一、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塑造;
• 对各个阶层的人物都有鲜明生动的描写,尤其是一系列“士” 的形象,写得栩栩如生,光彩照人。
• 波澜起伏的情节,个性化的言行,传神的形态和细节描写人 物
• 二、语言铺张扬厉,富于文采;
• 三、善用寓言说理
鹬蚌相争、南辕北辙、画蛇添足、惊弓之鸟等。
“丁巳,王省夔京,王易小臣 俞夔贝,惟王来征夷方,唯王 十祀有五,肜日。”
.
毛公鼎铭文
《尚书》和《春秋》
• 《尚书》的特点:
• 1、不再是片段,而是长篇大论; • 2、采用了一些文学手段和修辞手法; • 3、题目已经显示文体的区别; • 4、常用词和春秋战国时期的有所不同。
• 《尚书》文字古奥典雅,语言技巧超过了甲骨 卜辞和铜器铭文,大多单独成篇,有完整结构, 对先秦散文的成熟有直接影响。
.
《尚书》和《春秋》
❖ 《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 编年体史书,它记事上起鲁隐 公元年(前722),下至哀公 十四年(前481)。
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弒其 君者有之;子弒其父者有之。孔子 惧,作春秋。春秋者,天子之事也。 是故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 罪我者,其惟春秋乎!
——《孟子·滕文公下》 维护周礼,反对僭越违礼行为, 贬斥邪说暴行,是《春秋》的主要 思想倾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