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典妻》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研班毕业创作剧目京剧《典妻》举行建组仪式
2007-5-15 16:25
第四届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已经进入毕业创作的阶段。按照“德艺双馨、继往开来”的培养方针,为了全面提高这些优秀青年演员的综合素质与角色创造的能力,积极创作新剧目,增加艺术实践,是青研班的重要教学内容。因此,结合他们的毕业创作选择优秀的创作题材,把优秀剧本的创作纳入我们的教学工作,是培养高学历、高层次优秀表演人才极为重要的一环。
以柔石的名著《为奴隶的母亲》改编的甬剧《典妻》,在第七届中国艺术节曾获得巨大的成功,获得中国戏曲学会奖与文华大奖。甬剧《典妻》的作者——著名的剧作家罗怀臻认为此剧若能以第四届研究生班的研究生为主体,充分利用学院的编导、表演、音乐、舞美等资源优势,强强联合,运用京剧丰富多彩的唱腔、表演、舞蹈来创作一个京剧版本的《典妻》定会获得成功。罗怀臻热情的表示:愿为京剧版的《典妻》担任剧本创作的工作。
经我们认真反复的研究与论证,认为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创意,因此准备将京剧《典妻》作为毕业创作剧目之一列入青研班的教学计划中。计划由来自北京京剧院的第四届青研班的常秋月等研究生来主演此剧,并运用常秋月擅长的“跷功”,相信定能为此剧增添光彩,甚至能超越甬剧《典妻》的艺术效果。
5月10日,在中国戏曲学院召开了《典妻》建组仪式。出席仪式的有:原北京市教委副主任张国华、中国戏曲学院白光耀副院长、原副院长赵景勃、原青研班班主任张关正、北京京剧院王玉珍院长、周铁林副院长、张德才团长、王蓉蓉副团长、编剧罗怀臻,以及主创人员和主要演员,青研班班主任杜鹏主持了会议。
此次京剧《典妻》的创作队伍以学院的骨干创作力量为主:导演冉长健、作曲沈鹏飞、马骏、舞美设计李威、灯光设计马路、服装设计刘小庆,并且邀请孙毓敏、朱绍玉、曹其敬等担任顾问,以一种强强联合的合作方式进行运作,相信必定能够打造出一部令观众满意的作品。
青研班
2007年5月
京剧《典妻》剧情介绍
一
民国年间,浙东农村一户贫苦人家。丈夫谋生屡屡受挫,并染上赌博酗酒,幼子春宝又久病不愈,穷困逼迫之下,丈夫以一百块大洋将妻子出典。妻子泪别病儿和丈夫,委委屈屈地走出旧家,迈入新家的门槛。
新家的主人是个年长的秀才。因为秀才娘子多年不育,又不允许丈夫纳妾,所以典妻借腹,传宗接代。新家是富裕的,秀才对妻也似乎不坏,可妻还是惦记着旧家,惦记着儿子。一年后,随着妻和秀才生的儿子秋宝的降临,妻也似乎渐渐融进了新家。秀才甚至信誓旦旦地许诺妻,要在三年期满后正式纳她为妾。
二
秋宝的百日庆典,亲夫突然来了,这下又唤醒了妻对旧家和春宝的怀念。尤其是秀才夫妇竟当面诬陷妻的亲夫偷窃,并且也无情地辱骂和羞辱妻的时候,妻终于明白了自己的实际地位,她对秀才的一丝幻想也随之破灭了。期满回家的日子,妻竟不能和秋宝再见一面,妻的心又将要不由自主地留在这个伤心而又屈辱的“家”。
妻的归家之路是这样的漫长,一颗母亲的心被掰成了两瓣,她只能再次幻想着,幻想着亲夫能够改掉恶习,重新振作;幻想着春宝的病能够治好,健康活着;幻想着一家三口的亲情团聚……
可是,当妻终于跨进自家门槛的时候,她的儿子春宝已经病得奄奄一息……
京剧《典妻》,由著名编剧罗怀臻根据柔石的名著《为奴隶的母亲》改编而成,曾在第七届中国艺术节上获得文华大奖。充分发挥唱、念、做、舞的表演特征,是这出戏的亮点。常秋月扮演的妻(阿秀),楚楚动人,令人爱怜。其“小脚”的意象与“跷功”的技巧展示,在这出戏里结合得恰到好处。
京剧《典妻》的创作思路
荀派花旦常秋月
我是花旦演员,艺宗荀派、筱派,在孙毓敏、陈永玲老师的指导下,学习了这两大流派的大量保留剧目,同时还继承了跷功这一技巧,在青研班又得到了刘长瑜老师和赵派创始人赵燕侠老师的传授。
北大教授金开诚老先生曾对我讲“要重视花旦行”,他觉得“花旦很伟大”,象荀慧生先生所创造的《花田错》中热心助人的春兰、《杜十娘》中出瘀泥而不染的杜十娘、《红楼二尤》中坚贞刚烈的尤三姐等,这些人物不因地位的卑微而遮掩其本身所散发出的人性光辉。
我想,花旦戏之所以有人缘,是因为花旦所塑造的一系列平民形象,非常贴近老百姓,为他们所喜闻乐见。但除了在传统的三小戏中挑梁外,在许多新创剧目中花旦大部分是配演,很难分配到塑造重要人物的任务,为此我将甬剧的成功之作《典妻》移植为京剧,作为自己主演的剧目。
甬剧《典妻》由罗怀臻根据左翼作家柔石先生的短篇小说《为奴隶的母亲》改编:浙江东部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因家境贫寒被丈夫典给有钱秀才,替不生养的秀才娘子借腹生子,她忍痛撇下有病的儿子春宝,去秀才家生下了另一个儿子秋宝,但却享受不到母子亲情,三年期满被赶出秀才家,当她回到一心想回的家时,面对她的却是更加破败不堪的家境和更加颓废不振的丈夫,还有奄奄一息和她刚一见面就死去的儿子。
甬剧《典妻》借鉴了京、昆程式,并运用了芭蕾舞和话剧中的肢体语言与表情和造型,成功地描绘了女主人公的悲剧人生,使甬剧这一地方剧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达到了一定的审美高度。
既然移植为京剧,表现形式就得更加“京剧化”:台词要精炼、表演要大气,节奏要紧凑,布景要简洁,放大舞台空间,供演员自由发挥,让音乐、舞美、灯光、服装及化妆,为表演服务,为人物服务。
《典妻》一剧中的唱腔,吸收了张派、荀派和赵派的三种演唱方法。
第一场,妻与春宝分离前的西皮散板和西皮快板,吸收了张派声腔特点,运用了共鸣音,散板的行腔强调旋律化,如泣如诉地表达了母亲面对有病难治的儿子的哀愁与无助,快板的尾腔具有典型的张派特点,唱出斩钉截铁般的力度,表明了妻作为母亲为了儿子能有钱治病决定忍辱去秀才家的决心。
第二场,妻到秀才家后,秀才娘子假意表达着自己对妻的恭维和感激,妻回应时唱出了荀味十足的西皮流水,尽显妻的乖巧与谦卑。妻在独自惶恐地打量陌生的秀才家时,所唱的西皮摇板转二六转快板,则是吸收了孙毓敏老师在《霍小玉》中新编的极富跳跃感的疙瘩腔,表现了妻内心忐忑不安的情绪。
第三场,妻抱着满月的秋宝所唱的荀派风格的四平调,流露了她生子后所获得的短暂的亲情与温馨。
第四场,三年期满,到了离开秀才家的日子,妻对秀才所唱的二黄原板,又回到了张派声腔的韵律中,将哀怨、辛酸、屈辱等心情融入了唱腔里。
第五场,妻在回家路上所唱的反二黄慢板转快三眼再转原板,体现了赵派吐字清晰、朴实无华的演唱风格,唱出妻面对人生的迷茫和人格失落后的挣扎、悔恨与痛苦。当快要临近自家时,妻的唱从委婉的二黄变为节奏感鲜明的西皮快板,表现了心中的急切和兴奋感。终于到家了,春宝却死了,看着儿子,妻喃喃低语:“回来了……”,幕后伴唱:“回来了,回来了,典卖三载归自巢,风萧萧,雨飘飘,春宝家中静悄悄……” (这样的意境和原著的最后一句话“沉静而寒冷的死一般的长夜,似无限地拖延着,拖延着……”相吻合),伴唱声中妻的身段与念白,表现她在极度的悲哀中的幻觉:自己与春宝、秋宝同在,她欢呼着他们的名字,拥抱着她的儿子们,在摇篮曲般的哼唱中渐露惨淡的微笑,表现了妻被戕害的母爱和在无可挽回的失子之痛中的挣扎,可怜的她只能在幻觉中与自己的两个孩子欢聚,强化了妻的苦涩悲凄的人生命运。
说到人物的形体设计,我首先想到了跷,跷模仿的虽是象征中国妇女受压迫受屈辱的缠足,可在舞台上却能赋与角色古典的美,展现“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意境。一来,通过这出文学性很强的戏,使面临失传的跷功散发现代美感,二来,利用踩硗这种极具古典意蕴美的行走姿态,塑造妻这个被摧残被损害的贫苦妇女形象,使人更加怜惜她的柔弱与无助,更加理解她行走在人生之路的艰难与困苦。此外还增添了一些生活化的“小动作”,使得妻的舞台形象更加合情合理。
第一场,妻拜佛求签后,满心欢喜的步伐,由慢至快呈“S”形路线,使观众非常明显地注意到了演员的脚部,露出了跷功。当妻问丈夫“什么是典”时?垂身,双手放在双膝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