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李东垣阴火理治糖尿病
李东垣“阴火”论观点临床运用浅析
创立“阴火”论。
阴火实乃内伤之火,其病因为饮食伤干扰心包。
人以胃气为本,受水谷之气以生,内伤脾胃,对证施治,往往能获得满意的疗效。
”“火与元气不两立”,提出益元阳与降阴火的辨证关系。
“阴火”乃脾胃气衰,元气不足,得以乘其土位,创制了“甘温除大热”的代表方剂补中益气汤。
“阴火”的病因为饮食伤胃,劳倦伤脾,七情伤气。
该火因热自内生故谓之“阴火”。
《脾胃论·脾胃虚实传变论》云:“故夫饮食失节,寒温不适,脾胃乃伤。
此因喜怒忧恐,损耗元气,资助心火。
火与元气不两立,火胜则乘其土位,此所以病也。
”[1]由此可见,元气与阴火是有矛盾关系的。
元气升发温煦心肺,下济肝肾。
五脏之中,肝主升发,肺主肃降,肝随脾升,胆随胃降;心居上焦,肾居下焦,肾水上承,心火下降,水火既济,心肾相交;气机运行,全凭升降,而脾胃为升降之枢纽,推动了脏腑精气的循环化生。
东垣认为:“元气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
若胃之气本弱,饮食自倍,则脾胃之气既伤,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
”他阐述了元气虽为“五脏六腑之本”,但有赖于后天脾胃的滋养。
“阴火”一论,后世有医家理解为“阴虚火旺”之意,也有认为其是“虚阳上越”,可谓见仁见智。
刘炳凡在其《脾胃论真铨》中提出,此火不是温煦机体新陈代谢的“少火”,“少火”与元气互相资生。
而离位的“阴火”,实为“食气的壮火”,故曰:“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称其为“元气之贼”[2]。
2 “阴火”的临床表现、治则及代表方剂《灵枢·五邪篇》云:“阳气有余,阴气不足,则热中善饥。
”胃为阳土,喜润,以通为用;脾为阴土,喜燥,以升为补。
阳有余,则胃气有余,相对而言,则脾阴不足,阳有余化为热中,热主化谷,则善饥。
清代医家叶天士,对脾胃学说进行发挥与创新,他提出“脾胃为病,最详东垣”,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治脾可宗东垣甘温升发,治胃则宜甘润通降”。
李东垣指出:“故脾证始得,则气高而喘,身热而烦,其脉洪大而头痛,或渴不止,其皮肤不任风寒而生寒热。
从李东垣消渴方剂探讨阴火学说对消渴治疗启示
从李东垣消渴方剂探讨阴火学说对消渴治疗启示
李东垣是明朝著名的医学家,他的消渴方剂是治疗糖尿病的经典方剂之一。
李东垣的消渴方剂是基于阴火学说而创立的,阴火学说是中国传统医学中的一种理论,对中医治疗糖尿病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阴火学说认为,糖尿病是由于人体内的阴火过盛而引起的病症。
这种阴火的产生是由于饮食和生活方式不当,造成人体湿热和精神压力过大,导致肝肾阴虚,失去了正常的调控功能。
肝肾阴虚会导致身体的液体失衡,血糖水平超高,引起多种糖尿病症状。
李东垣的消渴方剂的组成非常重要,包括黄精、玄参、阿胶、山萸肉、茯苓、泽泻、薏苡仁、桂枝等中药材。
这些药材的作用可以补肝肾阴虚、清热解毒、利水消肿、健脾和胃、活血止痛等,有效缓解糖尿病症状。
李东垣的消渴方剂之所以能够有效治疗糖尿病,是因为它具有一定的防止糖尿病发展的作用。
对于已经患有糖尿病的患者,消渴方剂可以帮助调节身体内的阴阳平衡,控制血糖、改善症状;对于糖尿病前期的人群,消渴方剂可以起到预防作用,帮助糖尿病前期患者避免糖尿病的发展。
总之,李东垣的消渴方剂是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经典方剂之一,其治疗原理基于阴火学说。
阴火学说认为肝肾阴虚是糖尿病产生的根本原因,因此要从饮食和生活方式入手,调节身体内的阴阳平衡。
李东垣的消渴方剂就是以此为基础,通过中药材组合的方式,对糖尿病患者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
仝小林以升阳散火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仝小林以升阳散火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导读:仝小林教授说,穷和富所患之脾胃病,皆可生阴火。
脾胃气虚,是阴火之源。
……仝小林教授说,穷和富所患之脾胃病,皆可生阴火。
脾胃气虚,是阴火之源。
东垣时代,穷阴火较多见,而现代过食,富阴火亦不少见,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关于阴火的产生机理,他曾精辟概括:阴火既非实火,也不同于阴虚火旺之虚火,是脾胃气虚之虚火。
阴火的产生,正常情况下,脾胃中焦之气可以滋养命火和斡旋气机升降,故脾气旺时,气机升降有序,热量可以散发出去;若被寒凉遏制,或过食壅塞,或脾胃虚衰鼓动无力,脾气不旺,不能滋养命火,而命火产生之热量亦不能散发出去,渐积渐多而郁火成矣。
火性向上向外,或聚于胸膈之内,或聚于胸膈之上,或聚于皮肤之表,或聚于经络之内。
虽有偏实偏虚之别,但火郁发之,确为治疗总则。
偏实者,升阳散火汤,偏虚者,补中益气汤,半实半虚寒热错杂者,升阳益胃汤。
此治疗之大要也。
至于行气,消导、化痰、除湿、散瘀等,凡有利于郁火发散之法,皆可配而用之。
下面是一则仝小林以升阳散火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病案。
让我们一起体会一下治阴火,应以火郁发之为大法。
唐某,女,60岁。
2009年9月7日初诊。
主诉血糖升高12年,下肢灼热麻木疼痛2月就诊。
现患者口服二甲双胍1000mg,每日2次,格列齐特90mg,每日1次,空腹血糖波动在7~9mmol/L;2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肢灼热麻木疼痛,前往医院就诊,神经传导速度检查后诊断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给予胰激肽原酶肠溶片120u,每日3次,以及弥可保500ug,每日3次,症状无缓解。
刻下症见:下肢灼热麻木疼痛,扪之发凉,烘热汗出,纳眠可,二便调。
舌苔白厚,舌底络脉迂曲,脉细弦。
FBG:8.2mmol/L,TG:3.41mmol/L,CHO:5.7mmol/L。
处方:葛根30克,升麻6克,柴胡15克,羌活15克,独活30克,防风9克,西洋参6克,白芍30克,炙甘草15克,鸡血藤30克,夜交藤30克,煅龙牡各30克 (先煎),炒枣仁30克,红曲15克,生姜3大片,大枣5枚。
从李东垣消渴方剂探讨阴火学说对消渴治疗启示
从李东垣消渴方剂探讨阴火学说对消渴治疗启示消渴,又称为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患者的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者胰岛素的生物学效应受损,导致血糖升高,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多饮、多尿、多食、多尿和体重减轻等症状。
在中医中,这种疾病被归为“消渴”范畴。
早在唐代,李东垣就已经提出了治疗消渴的方剂,被后人奉为经典。
在治疗消渴的过程中,李东垣提出了“阴火学说”,强调了阴阳平衡的重要性。
本文将从李东垣的消渴方剂以及阴火学说对消渴治疗的启示进行探讨。
我们要了解李东垣的消渴方剂。
在《千金要方》一书中,李东垣详细地记载了一款名为“养阴清热汤”的方剂,其主治就是治疗消渴。
该方剂的组成为知母、石膏、石菖蒲、麦冬、甘草。
这些药物的性味为苦寒、苦寒、苦辛微温、甘寒、甘甜。
这种组合能够清热润燥、滋阴清热,调整阴阳平衡。
李东垣认为,消渴的产生是因为体内阴液亏虚、热势偏盛所致,因此通过滋阴清热的方式来治疗消渴,从而达到治标治本的效果。
我们要了解阴火学说在治疗消渴中的作用。
在中医理论中,阴阳是构成宇宙万物的两大对立统一的规律。
阴阳失衡即为病理状态。
根据李东垣的观点,在治疗消渴的过程中,就是调整阴阳的平衡,阴阳失衡则会导致“阴不制阳,火大被风”,从而导致了“消渴”这种病症。
治疗消渴的过程中,要注意滋阴清热,调整阴阳的平衡,这也是防止病情进一步加重的关键。
我们要探讨阴火学说对消渴治疗的启示。
消渴是一种需要长期治疗的慢性疾病,传统的西医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药物治疗和规律的生活方式来维持患者体内的血糖水平。
而在中医中治疗消渴主要是通过辨证施治,强调调整患者的整体阴阳平衡。
阴火学说启示我们,治疗消渴不仅仅是单纯的降血糖,更应该注重患者体内的阴阳平衡。
在治疗消渴的过程中,可以借鉴李东垣的消渴方剂,采用清热滋阴的中药进行治疗。
通过药物的作用,来调整患者体内的阴阳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除了药物治疗,患者的生活方式也是非常重要的。
根据李东垣的消渴方剂和阴火学说,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调整饮食结构,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多摄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李东垣“阴火”病机探讨
李东垣“阴火”病机探讨摘要】李东垣是我国中医学史上“金元四大家”之一,为中医学脾胃学说的创立做出了巨大贡献。
李东垣在有关内伤发热的论述中,提出了“阴火”的概念,由于论述过于简洁,引起后世医家对“阴火”的概念、病位、病性、病机、症状、治疗等方方面面进行了激烈的讨论,众说纷纭。
就“阴火”而言,笔者认为是脾胃内伤,元气不足的基础上,由相火和心火转化而成。
【关键词】李东垣;阴火;元气;相火;心火【中图分类号】R22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20-0236-01“阴火”是李东垣学说中的重要概念,后世医家对此议论纷纷。
以下,笔者对李东垣“阴火”病机谈谈自己的一孔之见,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1.脾胃内伤,元气不足阴火是在元气不足的基础上内生而出的一种火热邪气,脾胃内伤,元气不足是阴火产生的第一步。
王武兴先生[1]认为:李东垣所论述的元气包括包括谷气、营气、清气、卫气、少阳上升之气、五脏六腑之气、十二经脉之气等在内的生理之气,凡脾胃受病就会导致元气虚,而凡种种阴火证的产生都是因为东垣所论之元气亏虚所导致的,而“相火离位、心火上冲、虚阳外越、血虚阴亏”等都是元气不足导致的,只是发病的方式和类型不同而已。
阴火起于脾胃内伤,元气不足,李东垣在著作中曾多次强调,如:《内外伤辨》:“遍观《内经》中所说,变化百病,其源皆由喜怒过度,饮食失节,寒温不适,劳役所伤而然。
夫元气、谷气、荣气、清气、卫气、生发诸阳上升之气,此六者,皆饮食入胃,谷气上行,胃气之异名,其实一也。
既脾胃有伤,则中气不足,中气不足,则六腑阳气皆绝于外,故经言五脏之气已绝于外者,是六腑之元气病也。
气伤脏乃病,脏病则形乃应,是五脏六腑真气皆不足也。
惟阴火独旺,上乘阳分,故荣卫失守,诸病生焉。
其中变化,皆由中气不足,乃能生发耳。
”李氏认为,百病根源可以归结为四个方面:喜怒过度、饮食失节、寒温不适、劳役所伤,归根到底是四者都能使“中气不足”;阴火发病,更是这样,脾胃内伤,元气不足,升降失常,这是阴火产生的始发环节。
从李东垣消渴方剂探讨阴火学说对消渴治疗启示
从李东垣消渴方剂探讨阴火学说对消渴治疗启示【摘要】李东垣是一位在宋代活跃的医药学家,他提出了消渴方剂并倡导了阴火学说。
阴火学说认为消渴病机主要是因为阴虚引起的内热。
这种理论启示我们在治疗消渴病时应重视阴火平衡,个体化治疗和综合运用中西医治疗方法。
通过深入了解患者的体质和病情,可以更好地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这种综合运用中西医治疗方法的思路也为今后的医疗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从李东垣消渴方剂探讨阴火学说对消渴治疗启示,对于我们理解和应对这种疾病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李东垣、消渴方剂、阴火学说、消渴治疗、启示、阴火平衡、个体化治疗、中西医治疗方法。
1. 引言1.1 从李东垣消渴方剂探讨阴火学说对消渴治疗启示李东垣是中国古代著名医学家,其消渴方剂在治疗消渴病症中有着显著的疗效。
消渴病属于现代医学中的糖尿病范畴,主要症状为口渴、多饮、多尿、消瘦等。
李东垣在治疗消渴病时注重阴火平衡理论,即阴阳失调导致火热内生,进而引发病症。
阴火学说认为,体内阴阳平衡是维持身体健康的关键,如果阴阳失调,就会出现各种病症。
在治疗消渴病时,李东垣强调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订针对性的方案,避免一刀切的治疗模式。
李东垣还主张综合运用中西医治疗方法,充分发挥各种治疗手段的优势,提高治疗效果。
综合以上观点,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从李东垣消渴方剂探讨阴火学说对消渴治疗的启示,包括重视阴火平衡、个体化治疗和综合运用中西医治疗方法。
这些启示为今后治疗消渴病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意义。
2. 正文2.1 李东垣及其消渴方剂李东垣,唐代著名医学家,是中国医药史上消渴治疗方面的权威人物。
他在《金匮要略》中详细描述了消渴病证的病理、辨证和治疗方法,提出了很多具有创新意义的理论观点和治疗方案。
李东垣的治疗原则主要是平和、清热、养阴,并注重辨证施治。
在消渴方剂的应用上,李东垣提出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处方,如知柏地黄丸、龙胆瀉肝丸、黄连阿胶汤等。
从李东垣消渴方剂探讨阴火学说对消渴治疗启示
从李东垣消渴方剂探讨阴火学说对消渴治疗启示李东垣是中国古代著名医学家,他在治疗消渴(即糖尿病)的过程中提出了阴火学说,并开发了相应的治疗方剂。
这些方剂包括《李斯特方》、《甘菊消饮》、《鲜地黄汤》等。
通过对李东垣消渴方剂的探讨,我们可以深入了解阴火学说在消渴治疗中的应用,并获得对现代消渴治疗的启示。
阴火学说是李东垣根据《内经》和《金匮要略》等经典著作的理论基础上提出的。
他认为,消渴是由于阴液亏虚,阴火上炎导致的病症。
阴液亏虚表现为糖尿病患者的津液不足、病人身体干燥;阴火上炎则表现为糖尿病患者容易口渴、多尿等症状。
治疗消渴的关键是通过滋养阴液、清泄阴火来平衡阴阳之气,达到消除病因、调理机体的目的。
李东垣的消渴方剂主要通过药物的配伍运用来达到治疗目的。
在治疗消渴的过程中,他注重滋补阴液、清泄阴火。
其中《李斯特方》以生地、麦冬为主要药物,能够滋养肝肾阴液,清泄内热,治疗消渴;《甘菊消饮》主要以甘草、半夏、菊花为主要药物,能够清热解毒,滋养阴液,对于糖尿病引起的阴液亏虚有一定的疗效;《鲜地黄汤》则以生地、黄精、山药等为主要药物,能够滋补阴液,对于消渴症状明显的患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从李东垣消渴方剂的治疗经验中我们可以发现,阴火学说对于治疗消渴具有一定的启示。
阴火学说突出了阴阳平衡的重要性。
糖尿病患者常常体内阴阳失衡,以及阴虚火旺的现象,通过调理阴阳之气,可以使病情得到改善。
阴火学说的治疗方剂强调了滋养阴液、清泄阴火的原则。
这一原则对于消渴的治疗非常重要,通过药物的配伍运用,可以达到调节体内阴阳之气的目的。
阴火学说注重个体化治疗。
不同的糖尿病患者病因与症状有所不同,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根据病情的不同采用相应的药物配伍。
从李东垣阴火理论论治Ⅱ型糖尿病
刘碧 山 李楠 楠
d i 036 /i n17 -7 92 1.1 5 o :1,99js , 22 7 . 01. 6 .s 6 0 0
第第・l 2 O上期 01第 86半 11 9 0期 月 卷月 刊 年总
述 、医案精彩 ,老师 讲课也讲 的很精彩 ,初 入大学的学 生们 不知不觉 中就 已深受丹溪滋 阴法感染 ,在很早的时 期就 已播下 了滋 阴的种子 。在 中药学 中,老 师往往 以当 归 、熟地等滋 阴补 血填精功能 ,通 俗 易懂而讲 得津 津有 味 。而讲 肉桂 、附子等温补药 时, 以其补力太 强,且附 子有 毒 ,故常 告诫 学生用之易伤 阴,必须慎用 ,不 到万 不得 已不可轻用 ,而且是少量使 用 。但讲滋 阴清热 药时
相合 ,成为湿浊郁而化 火 。④情志所 伤 ,所谓 “ 心火 者 阴火也 ” ,李东垣认 为五脏六腑 皆生 阴火 “ 火与元气不两 立 ”出现气火失调 的糖 尿病表现 ,但 归结起来主要有脾 肾气虚 阴火 内生和阴火亢盛两大证侯 即可 。 2 阴火理论辨 证分型 以阴火理论可 以把 I型糖尿病分 为 阴火旺盛和脾 I 肾 虚弱两大类 型:① 阴火旺盛型 :主要表现 为 口渴 、口干、 舌红 、尿 糖高 ,我们采 用 :黄连 、地 骨皮 、玄参 、天花 粉 、知 母、葛根为基本 方 ,阴火亢盛 烦渴多饮者加生石 膏 。②脾 肾虚弱 阴火 内生型: 阴火 既是离位之心火 、相 火 ,心 火于相火在其位 行其职则为 生气 ,离其位 、失其 职则为邪 火阴火 。经言 “ 阴虚生 内热 ”不能简单 的理解 为阴液 不足 。而应理解 为脏腑 功能虚 弱 ,尤其是脾 胃。 脾 胃是心 肾交通 的要道枢纽 , 也是营卫功 能正 常的保证 , 故脾 胃虚 弱,心 肾不能相 交,心火亢 于上 ,不能下济于 。 ,而 成相火 ,即阴火。脾 肾虚弱 阴火 内生型 的主要 肾中 表现 :血糖 升高 ,舌淡苔 自,无 口干 口渴 ,有疲乏无力 之 感 。我们采 用黄芪 、山药、苍术 、生晒参、玄参 、天 花粉 、葛根为 主补脾 益肾 ,取得 了 良好 的治疗效果 。⑦
李东垣“阴火”的因机浅探
李东垣“阴火”的因机浅探作者:陆万科冯珂纪立金来源:《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2024年第03期【摘要】李东垣的《内外伤辨惑论》《脾胃论》等书对内伤脾胃病进行了充分的阐发,然而书中“阴火”这一概念不甚明确,后世医家认识也颇多不同。
文章从阴火之因、阴火之机、阴火之状、阴火之治四个方面进行较全面的剖析,由此认为阴火可分为原发阴火和继发阴火。
原发阴火产生的机制是由于脾胃虚衰、元气不足,最终谷气下流闭塞于肾间引动胞络之火向上向外布散;继发阴火是在原发阴火的基础上,局部元气不足而显现出局部的火。
【关键词】阴火;脾胃论;李东垣【中图分类号】R228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24)06-0112-03DOI:10.3969/j.issn.1007-8517.2024.06.zgmzmjyyzz202406024A Brief Exploration of the Cause and Mechanism of Li Dongyuan’s “Yin Fire”LU Wanke FENG Ke JI Lijin*Fuji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uzhou 350122,ChinaAbstract:Li Dongyuan’s books, such as Nei Wai Shang Bian Huo Lun and Pi Wei Lun provide a comprehensive exposition of internal injuries and diseases of the spleen and stomach. However,the concept of “Yin Fire” in th ese books is not very clear, and later medical practitioners have different understandings of it. This article provides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Yin Fire from four aspects: the cause, mechanism, manifestation, and treatment of Yin Fire. It is believed that Yin Fire can be divided into primary Yin Fire and secondary Yin Fire. The mechanism of primary Yin Fire is due to spleen and stomach weakness and insufficient vital energy, which leads to the obstruction of grain and energy flow. The fire in the cell network is forced to spread upwards and outwards, and eventually becomes blocked between the kidneys. Secondary Yin Fire is manifested as local fire due to local insufficient vital energy on the basis of primary Yin Fire.Key words:Yin Fire;Treatise on the Spleen and Stomach;Li Dongyuan李东垣晚年集一生之所学所悟著成《内外伤辨惑论》《脾胃论》,然而在其著作中并未专篇论述阴火,这导致后世医家对阴火的本质各执一词,至今未形成统一的观点。
从李东垣_阴火_理论论治糖尿病_龙森
[3]Zhou L,Wang X,Yang Y,et al.Berberine attenuates cAMP-induced lipolysis via reducing the inhibition of phosphodiesterase in3T3-L1adipocytes[J].Biochim Biophys Acta,2011,1812(4):527-535.[4]Benson S,Arck PC,Tan S,et al.Effects of obesity on neuroendocrine,cardiovascular,and immune cell responses to acute psychosocial stressin premenopausal women[J].Psychoneuroendocrinology,2009,34收稿日期:2012-08-04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73153)作者简介:龙森(1985-),男,河北保定人,硕士,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内分泌。
通讯作者:李敬林(1949-),男,辽宁沈阳人,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内分泌及老年病的防治。
(2):181-189.[5]Toft-Nielsen MB,Damholt MB,Madsbad S,et al.Determinants of the impaired secretion of glucagon-like peptide-1in type2diabetic pa-tients[J].J Clin Endocrinol Metab,2001,86(8):3717-3723.[6]Zhou L,Sutton GM,Rochford JJ,et al.Serotonin2C receptor agonists improve type2diabetes via melanocortin-4receptor signaling path-ways[J].Cell Metab,2007,6(5):398-405.[7]薛洁.糖尿病的中医辨证分型及中药治疗[J].新疆中医药,2004,22(6):62.[8]Sang Z,Zhou L,Fan X,et al.Radix astragali(Huangqi)as a treatment for defective hypoglycemia counterregulation in diabetes[J].Am JChin Med,2010,38(6):1027-1038.从李东垣“阴火”理论论治糖尿病龙森1,李敬林2(1.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河北承德067000;2.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辽宁沈阳110032)摘要:阴火理论作为李东垣“脾胃内伤”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
从李东垣消渴方剂探讨阴火学说对消渴治疗启示
从李东垣消渴方剂探讨阴火学说对消渴治疗启示李东垣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他在《类证治裁》中提出了消渴方剂,这是一种用于治疗消渴症状的中药方剂。
消渴在中医学中是指口渴多饮、多尿、体重减轻等症状,属于糖尿病的范畴。
而李东垣所提出的消渴方剂,实际上是基于阴火学说进行的治疗。
阴火学说是中医学中的一种理论,认为糖尿病的发生是因为阴虚内热,导致气血失和,从而出现口渴多饮、多尿等症状。
通过对李东垣消渴方剂和阴火学说的探讨,可以得出对消渴治疗的一些启示。
阴火学说认为糖尿病是由于阴虚内热导致的,因此在治疗糖尿病时应该重点调理阴虚和内热。
李东垣的消渴方剂中包含了大黄、黄芩、知母等药物,这些药物具有清热泻火、滋阴清热的功效,可以有效地缓解糖尿病患者的口渴、多尿等症状。
对于现代医学来说,也可以借鉴阴火学说,采用清热、滋阴的药物进行治疗,以达到调理阴虚内热的效果。
阴火学说强调糖尿病的治疗要根据病情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
在李东垣的《类证治裁》中,他提出了多种消渴方剂,针对不同类型的消渴症状进行治疗。
这就表明,阴火学说认为糖尿病并非单一疾病,而是有多种类型的病理机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治疗。
现代医学也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阴火学说还强调了饮食调理在糖尿病治疗中的重要性。
在《类证治裁》中,李东垣提到了消渴患者的饮食调理,建议患者应该忌糖忌油腻,多食清淡饮食,以帮助调理阴虚内热。
这与现代医学中的糖尿病饮食治疗理念是一致的,都强调了饮食对于糖尿病患者的重要性。
可以借鉴阴火学说的理念,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科学的饮食指导,以辅助药物治疗,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阴火学说还提出了在治疗糖尿病时要注意调理情志的观点。
在《内经》中有“怒伤肝,喜伤心,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之说,即情志对五脏有不同程度的伤害。
而李东垣在《类证治裁》中也提到了消渴患者情志的调理,认为情志不舒会加重病情。
从李东垣脾胃学说论当今糖尿病的发病与治疗_伦中恩
增多趋势。
由于其症状涉及广泛、病因复杂,自觉症状常与客观检查不相符,因此具有诊断难、治疗棘手的特点,严重危害女性的身心健康。
目前中药治疗盆腔瘀血综合征疗效尚满意,相关的文献报道很多,但因中药口服味苦涩,患者多难以坚持,故导致本病往往治疗不彻底,反复发作,而中药经皮给药法能较全面地弥补内服法的缺陷。
中药经皮给药是指将中药制成各种合适外用剂型施于皮肤(患处或相应经穴),通过皮肤吸收作用于皮肤局部或进入体内产生药效,达到治疗目的的给药方法[2],具有不经过肝脏的/首过效应0和胃肠道的破坏,且皮肤间层还有储存作用,使药物浓度曲线平缓,避免了/峰谷现象0,提供可预定的和较长的作用时间,维持稳定的血药浓度,毒性和不良反应小,使用方便等优点,具有明显的治疗优势和特色[3]。
姚寓晨名老中医较早应用中药经皮给药法治疗本病,姚老认为妇科疾病的发病特点多为局部发病,部位固定不移,病灶距体表较近,外治用药更易发挥作用,特别是中药经皮给药法中的贴脐疗法,在慢性妇科疾病中占有重要地位。
因脐,即神阙穴,属任脉,为冲脉收稿日期:2009-07-17作者简介:伦中恩(1979-),男,香港人,中医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糖尿病并发症文献研究。
循行之地,乃经脉之海,又与督脉相表里,故冲任督/一源三歧0,三脉经气相通,内联十二经脉,五脏六腑、四肢百骸,药物通过脐眼吸收,可以通经贯络作用于全身,在者脐离盆腔最近,中药贴脐可以通过经络和体表两种途径作用于患病部位。
因此他采用中药免煎颗粒兑入氮酮(氮酮引药透皮)贴脐的方法治疗盆腔瘀血综合征,经多年的临床验证,疗效非常显著。
笔者搜集姚老近10年的临床医案,进行总结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姚老辨证肾虚血瘀型盆腔瘀血综合征主要以下腹部疼痛、腰骶部酸胀疼痛、白带量多、月经色黑或有血块为主要证候特点;所用药物以莪术、蛇床子、水蛭三味中药为主。
鉴于其疗效卓越、应用方便、药味精炼;有必要进行规范的临床试验验证,为进一步推广使用奠定基础。
从李东垣消渴方剂探讨阴火学说对消渴治疗启示
从李东垣消渴方剂探讨阴火学说对消渴治疗启示李东垣是唐代医家,他所创立的消渴方剂是中国中医史上极具影响力的方剂之一。
该方剂通过良好的临床应用和文献传承,成为后世治疗消渴(现代医学中的糖尿病)的重要方剂。
李东垣关于消渴治疗的阴火学说对中医治疗现代糖尿病具有重要启示。
李东垣认为,消渴病人之所以会出现口干咽燥、多饮多尿等症状,是因为“阴精伏火”所致。
他认为,人体内的“阴”和“阳”是相互制约、相互转化、相互调和的关系,如果“阴”不足,“阳”就会偏旺,形成“火”的症状。
李东垣根据中医理论,提出了三个方面的治疗原则:一是“甘温养阴”,即进补清甜的食品,如枸杞、百合、山药、桑葚等。
二是“清热解毒”,即使用具有清凉和解毒作用的药物,如黄连、黄芩、石膏、竹叶等。
三是“泻火通淋”,即使用温和的泻火通淋的药物,如泽泻、车前草、柴胡等。
在治疗实践中,李东垣将“清热解毒”与“泻火通淋”相结合,运用了多种药物,如黄连、黄芩、竹叶、泽泻、车前草、柴胡、贯众、薄荷、丹皮、茯苓等。
这些药物具有清热、解毒、泻火、通淋、健脾、益气、养阴等多种作用,能够缓解消渴症状,同时改善患者的体质,提高免疫力,达到治疗的效果。
李东垣的阴火学说对现代医学治疗糖尿病有许多启示。
首先,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与身体阴阳平衡失调有关,应该根据这一理论去调整身体状态。
其次,糖尿病治疗要遵循“多方治疗”的原则,包括药物治疗、饮食控制、运动疗法等多种治疗手段,以达到综合治疗的效果。
此外,李东垣强调了治疗消渴要防范副作用,这也应该成为现代医学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思想。
总之,李东垣所创立的消渴方剂及其阴火学说,对于中医治疗糖尿病具有重要意义。
它不仅是中医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方剂,也为现代医学提供了宝贵的启示,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治疗这种疾病。
李东垣:脾虚分3度,有三个方,疗效满意
李东垣:脾虚分3度,有三个方,疗效满意脾胃病,在东垣创论《脾胃论》的基础之上,阐述脾胃病最著者,明有张介宾《景岳全书》、清有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等书,或从脾阳立论,或从胃阴立法,阐扬和发挥了东垣“脾胃学说”,使脾胃学说更臻完善,为临床医学充实了理论。
脾胃病不仅在于脾胃自身病变互相转化,而且能导致心肺肝肾发病。
“脾位中央而灌四旁”。
“四旁”,就脾胃自身而言,是指四肢,脾主肌肉而实四肢。
说明脾病多表现四肢无力,肌肉弛缓、拘急、消瘦或萎缩的病态。
如就脾与五脏之间而言,则脾胃病,不但是脾胃受病,而且涉及心肺肝肾,以至脏腑、经络的病变。
张介宾指出:“脾胃有病,自宜治脾。
然脾为土脏,灌溉四旁,是以五脏中皆有脾气,而脾胃中亦有五脏之气,此其互为相使,有可分而不可分在焉。
故善治脾者能调五脏,即所以治脾胃也;能治脾胃而使食进胃强,即所以安五脏也。
”(《景岳全书·论治脾胃》)。
阐明脾胃与心肺肝肾的关系在生理活动中互相关联,有直接的病机联系,也有间接的病机联系,不能分割对待。
兹就“脾胃虚实传变”作简要的叙述。
脾胃与四脏实证一、心火亢盛,伤害脾胃症见昏晕眩瞀,心烦失眠,面如火燎,五心烦热,知饥不食,咽干便秘。
病因“将息失宜,心火暴甚”,火灼胃阴,母病累子。
东垣谓:“心火亢盛,乘于脾胃之位,至而不至,是为不及也。
黄连、黄柏、生地、芍药、石膏、知母、黄芩、甘草”,以救胃土的焦燥。
举例高某某,男,70岁。
老夫少妻,常感烦热失眠,面赤唇麻,头昏且痛,脉弦大,舌质绛。
病者不介意,一日食羊肉面一大碗,头忽剧痛,手足抽掣,身热口噤。
检查血压为240/120mmHg,诊断为高血压中风。
由于心火引动肝风,风火交煽,戕害脾胃。
急当泻火熄风、清心活络以安脾胃。
用生地黄、麦门冬、川黄连、炒栀仁、生石膏、连翘芯、牡丹皮、双钩子、杭白芍、淡竹叶、鲜竹沥为剂连进,汹涌之势稍退。
大便闭结,加锦纹大黄数服,便通而诸症缓解。
二、肺不清肃,浊气攻胃症见胸膈痞满,咳逆喘促,上气膹郁,痰粘食少,坐卧不宁,二便结涩。
从李东垣阴火理论论治糖尿病_龙森
[3]Zhou L,Wang X,Yang Y,et al.Berberine attenuates cAMP-induced lipolysis via reducing the inhibition of phosphodiesterase in3T3-L1adipocytes[J].Biochim Biophys Acta,2011,1812(4):527-535.[4]Benson S,Arck PC,Tan S,et al.Effects of obesity on neuroendocrine,cardiovascular,and immune cell responses to acute psychosocial stressin premenopausal women[J].Psychoneuroendocrinology,2009,34收稿日期:2012-08-04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73153)作者简介:龙森(1985-),男,河北保定人,硕士,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内分泌。
通讯作者:李敬林(1949-),男,辽宁沈阳人,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内分泌及老年病的防治。
(2):181-189.[5]Toft-Nielsen MB,Damholt MB,Madsbad S,et al.Determinants of the impaired secretion of glucagon-like peptide-1in type2diabetic pa-tients[J].J Clin Endocrinol Metab,2001,86(8):3717-3723.[6]Zhou L,Sutton GM,Rochford JJ,et al.Serotonin2C receptor agonists improve type2diabetes via melanocortin-4receptor signaling path-ways[J].Cell Metab,2007,6(5):398-405.[7]薛洁.糖尿病的中医辨证分型及中药治疗[J].新疆中医药,2004,22(6):62.[8]Sang Z,Zhou L,Fan X,et al.Radix astragali(Huangqi)as a treatment for defective hypoglycemia counterregulation in diabetes[J].Am JChin Med,2010,38(6):1027-1038.从李东垣“阴火”理论论治糖尿病龙森1,李敬林2(1.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河北承德067000;2.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辽宁沈阳110032)摘要:阴火理论作为李东垣“脾胃内伤”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
李东垣阴火理论与消渴病治疗思路
李东垣阴火理论与消渴病治疗思路【关键词】李东垣;阴火;糖尿病李东垣为金元四大家之一,学术上主张“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学说。
他提出“阴火”病机理论,首创“甘温除热”治疗法则,遣方用药均以“升发脾胃阳气而泻阴火”为基本原则,愈病无数,对后世影响深远。
我们近读《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兰室秘藏》等医籍,对书中所述之阴火理论颇有感悟,其对现代临床诸多疑难杂病治疗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1 阴火理论阐微阴火理论虽为李东垣所创,但其源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少火生气,壮火散气”理论。
阴火的产生乃饮食不节、劳役过度、精神刺激等原因损伤脾胃元气所引起。
《脾胃论·饮食劳倦所伤始为热中论》曰:“若饮食失节,寒温不适,则脾胃乃伤。
喜、怒、忧、恐,损耗元气。
既脾胃气衰,元气不足,而心火独盛。
心火者,阴火也。
起于下焦,其系系于心,心不主令,相火代之;相火、下焦包络之火,元气之贼也。
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
脾胃气虚,则下流于肾,阴火得以乘其土位。
”正常情况下,脾胃健旺,元气充足。
当脾胃气虚,元气不充则相火妄动(壮火)而产生阴火。
具体而言,阴火产生之源有二:一方面,脾胃气虚,气血生化不足,心肝肾失却阴血滋养,导致心君之火、肝肾相火亢盛,此为阴火产生的来源之一;另一方面,“脾胃既虚,不能升浮,为阴火伤及生发之气,营血大亏;营气伏于地中,阴火炽盛,日渐煎熬,血气亏少……清气不升,浊气不降,清浊相干”。
(《兰室秘藏·劳倦所伤》)脾胃气虚,升降失常,清浊相干,阳气不得宣发,郁而渐盛,消耗营血,助长热势,此为阴火之又一来源。
总之,阴火总以脾胃元气亏虚为本,而心君之火、肝肾相火的亢盛以及气机升降失调,阳气郁而化火皆为其标,标本相因为患,百病由生。
阴火的临床表现:“脾证始得,则气高而喘,身热而烦,其脉洪大而头痛,或渴不止……盖阴火上冲,则气高喘而烦热,为头痛,为渴,而脉洪……此皆脾胃之气不足所致也。
从李东垣消渴方剂探讨阴火学说对消渴治疗启示
从李东垣消渴方剂探讨阴火学说对消渴治疗启示
李东垣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他的著作《校注伤寒论》对后世医学理论和临床实
践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他提出的消渴方剂是治疗糖尿病的一种中药方剂。
根据李东垣的阴
火学说,糖尿病的发生与阴火蓄积有关,治疗糖尿病需要清热降火、滋阴润燥的药物。
阴火学说认为,糖尿病是由于肺阴亏虚、胃热上炎引起的。
炎热为阳火,阳火过盛会
伤及阴液,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治疗糖尿病需要平肺清胃,降低体内炎热。
李东垣的消渴方剂是由5味中药组成的,分别是知母、黄芪、石膏、麦冬和杞菊地黄丸。
这些药物具有清热降火、滋阴润燥的作用。
知母、黄芪和麦冬具有清热降火的作用,
可以降低体内的炎热程度;石膏和杞菊地黄丸具有滋阴润燥的作用,可以补充体内的阴液。
这些药物相互配合,可以平衡体内的阴阳,达到调节阴火的目的。
通过对李东垣消渴方剂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对消渴治疗的启示。
治疗糖尿病需
要从整体上考虑,不仅仅是控制血糖水平,还需要调节阴阳平衡。
治疗糖尿病需要同时进
行清热降火和滋阴润燥的治疗,以达到消除炎热,补充阴液的效果。
中药方剂的配伍很重要,不同药物的相互作用可以增强疗效,提高治疗的效果。
李东垣消渴方剂的研究对消渴治疗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阴火学说为我们理解糖尿病的
病机提供了新的视角,中药方剂的使用也为糖尿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思路。
更多的研究仍
然需要进行,以进一步深入探讨阴火学说对消渴治疗的具体应用和疗效。
甘温除热法治疗糖尿病非低血糖状态下饥饿
甘温除热法治疗糖尿病非低血糖状态下饥饿王尧;梁家利【摘要】糖尿病非低血糖状态下饥饿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其产生机理尚不明确,临床治疗效果欠佳.本病可归属于中医"消谷善饥"范畴,且其病机不同于"胃腑燥热,阴液被伤"的传统理论,虽为胃腑燥热标于实,却内因中焦气亏而本于虚.据李东垣"阴火"理论,脾胃气虚、阴火内生、上乘土位是最终导致消谷善饥的根本病机,治用甘温除热法,补气升阳,截断病势,从而治疗糖尿病非低血糖状态下饥饿之症.【期刊名称】《江苏中医药》【年(卷),期】2017(049)004【总页数】2页(P54-55)【关键词】糖尿病;饥饿;甘温除热;中医病机;补中益气汤【作者】王尧;梁家利【作者单位】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0193;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30019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59.871糖尿病非低血糖状态下饥饿的产生机制较为复杂,目前尚无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饥饿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糖尿病饮食计划的执行。
中医学将其归属为“消谷善饥”范畴。
笔者遵循李东垣“阴火”理论,改苦寒泻火、滋阴清热的传统方法,为补气升阳、甘温除热之新法。
兹将运用“甘温除热法”治疗糖尿病非低血糖状态下饥饿论述如下,以飨同道。
消谷善饥之症首见《内经》,医家多云此证属胃热炽盛之实证,即《灵枢》所云:“胃中热则消谷,令人悬心善饥。
”治以苦寒泻火、滋阴清热之法[1];若患病日久,火热灼津,胃阴不足,虚火内生,火盛杀谷,则治以滋阴清胃之法[2]。
然临床中应用上述两种治法治疗本证之消谷善饥,诸多罔效,何故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
”故笔者认为,本证患者素有消渴,中消者,胃火炽盛为其本,痼疾日久,火盛既可伤阴,伤阴即成“胃阴不足”之消谷善饥,亦可伤气,因壮火食气,终耗脾胃之气及下焦元气。
浅议李东垣的脾虚阴火论
浅议李东垣的脾虚阴火论
张胜春;庄恒宏;王东旭
【期刊名称】《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0(016)003
【摘要】认为东垣阴火论中"阴火"是指里虚、脾胃中气不足而产生内热而言,喜怒过度、饮食失常、寒温不适、劳倦所伤、内伤脾胃、中气不足等均可导致阴虚生内热;对其机理、临床表现作了详细的阐述.阴火证是本虚标实证,故其治疗也应从本虚和标实两方面加以考虑.虚,常用甘温益气法;阴火实的一面,多取苦寒泻火法或升阳散火法,这样,乃成标本同治之剂.
【总页数】2页(P142-143)
【作者】张胜春;庄恒宏;王东旭
【作者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江苏南京,210029;江苏省南京市第二医院,江苏南京,210003;江苏省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江苏南京,21001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
【相关文献】
1.从李东垣消渴方剂探讨阴火学说对消渴治疗启示 [J], 董广通; 魏军平
2.从李东垣阴火理论论治糖尿病胰岛素抵抗 [J], 徐江红;郝永蕾;吴雪红;朱立春
3.李东垣"阴火"论观点临床运用浅析 [J], 顾大伟
4.李东垣之"阴火"及其临床应用 [J], 白龙;任慧霞;朱珂;朱晓晓;王常海
5.李东垣“阴火”的内涵及特征浅议 [J], 仇玉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试论李东垣阴火理论及其应用
试论李东垣阴火理论及其应用
盛倩;孙睦
【期刊名称】《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4()4
【摘要】李东垣尤重视脾胃,创制"阴火"一词,阴火即是相火,以强调因为元气亏虚所致的妄行的相火。
生理上阴火起于下焦,内寄于心包络、少阳;病理上,根据相火妄动作用的部位不同,表现有所不同,并确立补脾胃、升清阳、泻阴火之法。
【总页数】2页(P322-323)
【关键词】李东垣;阴火;相火
【作者】盛倩;孙睦
【作者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28;R249.2
【相关文献】
1.试论李东垣阴火的本质 [J], 于大猛;王永炎;张志斌
2.李东垣阴火理论探析及临证应用 [J], 张彦卿;黄晓青
3.李东垣"阴火"学说的理论及临床应用 [J], 周永明
4.李东垣阴火理论及升阳散火治法对消渴病治疗启示 [J], 董广通; 魏军平
5.李东垣“补中、升阳、降阴火”理论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J], 陈顺泰;花宝金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李东垣“阴火”理论论治糖尿病龙森1,李敬林2(1.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河北承德067000;2.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辽宁沈阳110032)摘要:阴火理论作为李东垣“脾胃内伤”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
文章就论述阴火与糖尿病的密切关系,并探讨阴火是糖尿病与炎症学说的重要切入点,提出“补脾益气,升阳泻火”法作为糖尿病的基本治则。
关键词:阴火理论;糖尿病;补脾益气;升阳泻火中图分类号:R781.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1719(2013)02-0258-02糖尿病是目前常见疾病之一,其发病率、致残率极高,极大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患者家人和国家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
李东垣在构建脾胃内伤学说时,创造性地提出了“阴火”理论。
从“阴火”理论论治糖尿病可能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1阴火理论是李东垣“脾胃内伤学说”重要组成部分李东垣作为脾胃内伤学说的奠基人,开创的建立起内伤病的证治体系。
他指出“遍观《内经》中所说,变化百病,其源皆由喜怒过度,饮食失节,寒温不适,劳役所伤而然。
”内伤脾胃,是伤脾胃。
关于元气之论,在《内经》《难经》称之为“真气”“原气”,其共同的特点都是注重肾气。
然李东垣“真气乃先身生之精气也,非胃气不能滋之”,强调脾胃元气的密切关系,“元气之充,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
”脾胃受伤,元气不足。
一则清气下陷,不能上升,水谷精微物质不能得到布散转输,心肺之气无所禀受而致病;二则水谷不化精微,变生湿浊,下流肾间,下焦之气不化,郁而化热,成为阴火。
元气下陷,引动肾间相火。
相火为水(肾)中之火,即谓肾为“水火之宅”,两者互相制约、相互依存,维持人体的动态平衡。
元气寄居于“两肾命门之中,……是元气即相火之所化。
”(《质疑录》)相火与元气是相互对立的,元气充沛,则相火戢降,而发挥正常的生理作用,元气不足,则相火妄动而发生病变。
“相火易起,五性厥阴之火相扇,则妄动矣。
此火一起,或贼元气,或熬真阴,脏腑功能失调,气血津液枯竭,诸恙丛生,宁日无望矣,故曰元气之贼”(《格致余论·相火论》)。
元气下陷,血中伏火。
李东垣尤其注重脾胃升清和升发功能,他认为元气的充盛与否依赖于脾胃的升发。
若脾胃升降功能失常,清阳之气不升反而下流,形成“清气在阴,浊气在阳”的局面,“脾胃气虚,不能升浮,为阴血伤其升发之气,荣血大亏,荣气不营,阴火炽盛,是血中伏火”。
营血周流全身,血中伏火,使得阴火出现全身病变。
总之,脾胃内伤,元气不足是阴火病理基础,血中伏火为病机关键。
2阴火与糖尿病密切相关《灵枢·位中本脏》曰:“脾脆,则善病消瘅易伤。
”近代张锡纯云:“消渴古虽有上中下之分,其证皆起于中焦而极于上下,中焦病而累及脾,脾气不能散精达肺则津液少,不能通调水道,则小便无节,是以渴而多饮多尿。
”可见糖尿病的发生与脾的病理变化密切相关。
在大量“脾的实质”的研究表明,胃肠道激素分泌反映脾脏功能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之间存在内在联系,脾气健运则胃肠道多种激素分泌正常[1]。
因此从脾论治糖尿病有其重要科学依据。
阴火产生的病理基础即是脾胃虚弱,现代人快速的生活节奏、不合理的饮食结构、过度的夜生活以及工作生活压力是糖尿病高发的重要病因,这与李东垣归纳的阴火产生病因基本一致。
脾胃内伤,必然导致各脏腑之间的制约平衡。
其中最先受累的是肺,所谓“脾胃一虚,肺先受之”,阴火上冲于肺,则气高而喘,烦热,渴而脉洪;阴火灼伤阴血,心无所养,则心乱而烦;肾中伏火则燥烦不欲去衣,脚下隐痛。
“胃虚则脏腑经络皆无所受气而俱病”,这是糖尿病变证丛生,症状复杂最主要的原因。
脾胃内伤,元气不足,全身各脏腑功能活动呆滞不振,水谷精微输布障碍,水谷精微不升反降,下走小便,成为人体丢失的血糖;元气下陷,致阴盛上乘阳分,阳伏阴中化火,阴火上乘土位,始病热中,转为消渴。
“阴火炽盛,是血中伏火日渐煎熬”,阴火鸱张,销铄津血,正是糖尿病发生“烦渴多饮,小便频多,而形体消瘦”的病机关键。
3阴火是中医探讨糖尿病与炎症学说的重要切入点近年来有研究认为,2型糖尿病可能是由细胞因子介导的炎症反应,是一种先天的免疫性疾病,炎症在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中起媒介作用。
此观点被称之为糖尿病与炎症学说[2]。
在2005年美国糖尿病协会会议上该学说得到广泛认可。
炎症是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损伤因子做出的防御反应,是一种病理状态,血管反应是炎症过程的中心环节。
中西医理相通,中医优秀理论除了传承外,还要与时俱进,经得住现代医学的考验。
笔者认为阴火是中医探讨糖尿病与炎症学说的重要切入点。
首先,“血中伏火”是阴火与炎症联系的桥梁。
“血中伏火”中的火即阴火,“血中”指的是阴火发生的环境,其与炎症发生的环境一致。
李东垣的阴火除了与肾水密切相关外,他还进一步发挥,使之与血这种具有水液性质的人体重要物质密切相关。
“阴火炽盛,是血中伏火日渐煎熬”,血液周流全身,“血中伏火”使阴火出现全身症状。
再次,阴火与炎症的病理基础均为“本虚”,2型糖尿病的炎症反应仅表现为炎症标记物高于正常人群,而没有出现所谓急性炎症反应明显的红肿热痛的表现,所以也被称为亚临床炎症或低度炎症,另外,该炎症反应认为是一种先天的免疫性疾病,而祖国医学的阳气、正气类似于现代医学的机体免疫功能,所以可以认为糖尿病炎症发生的原因在于正气不足,本虚是其病理基础。
现有证据表明,炎症与糖尿病发生、发展及并发症方面都可能有关,参与了糖尿病的整个过程,炎症只是外在征象,而其本质是导致炎症发生的机体免疫功能的异常。
这与阴火理论以脾胃内伤为病理基础,外在变现阴火,有异曲同工之妙。
4“补脾益气,升阳泻火”法作为糖尿病的基本治则阴火产生的病理基础为脾胃虚弱,元气不足。
脾胃虚弱,阴火内盛,壮火食气,脾胃愈虚。
此时不补脾胃元气,无以制约阴火,不泻阴火,阴火更耗元气。
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是《脾胃论》一书的第一方,李东垣指出“后之处方者,当以此法。
”故补脾益气为治疗的根本,脾胃功能恢复,元气得充,脏腑功能活跃;脾胃为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主司升清降浊,然李东垣尤其注重升发脾阳,盖脾阳一升,脾气散精功能得复,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并能鼓舞人体下陷的元气,另一方面,从中医角度讲,糖尿病患者升高的血糖、血脂为人体丢失的精微物质,应属阴,其本质为清阳下陷,阳气不足;泻火以治其标,在补脾升阳的基础上,清泻血中伏火,标本兼治。
施金墨认为健脾益气可助脾之升清降浊,故在临证中多选用葛根解醒汤、清暑益气汤、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来治疗糖尿病。
康小明[3]应用古瓦汤合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加味治疗2型糖尿病86例取得满意效果,显效33例,有效38例,总有效率82.56%。
叶敏等[4]根据李东垣《脾胃论》中“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的理论,以“补脾气、降阴火、升阳气”为治法,化裁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证实具有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的作用,随机双盲对照的临床观察也证实,其通过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GLP-1的浓度,抑制Glucagon 的水平,从而降低血糖。
朱章志[5]以温脾肾暖肝胃,益气补中升阳为治法,用温脾肾暖肝胃方药治疗糖尿病,治疗组有效率为90.0%,改善胰岛索抵抗的总有效率为77.5%,治疗组治疗后CRP比治疗前明显下降(P <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近年来中医药抗炎方面的文献较多,如黄连解毒汤能够促进胰岛素分泌、上调抗炎因子IL-10水平、下调2型糖尿病大鼠炎症因子和炎性标记物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6-7]。
但是笔者认为炎症只是糖尿病发展过程中的外在征象,其根本原因在于脾胃虚弱,因此临床上强调中医抗炎的同时,要以补脾升阳,恢复脾胃功能为基础,这才体现中医对因治疗的原则,否则一味强调中医中药抗炎,就失去中医的优势。
王丽英等[8]认为在2型糖尿病的自然病程中,血管并发症的出现已成为必然,而炎症时血管损害的基础。
“补脾益气,升阳泻火”法既是针对因炎症而引起的糖尿病血管并发症,更重要的是针对糖尿病的病机根本,故其可以作为糖尿病的基本治则,临证时根据不同的辨证结果,在此基础上对应施治。
5讨论糖尿病病机复杂,目前临床上尚无统一的辨证分型,这影响了中医治疗糖尿病在临床上的应用。
本文旨在寻求糖尿病的共性,治疗以应之。
针对糖尿病脾胃内伤的病理基础,阴火鸱张,血中伏火是糖尿病发生、发展及并发症的重要病机,“补脾益气,升阳泻火”作为糖尿病的基本治则。
该理论契合了近年来西医流行的“糖尿病与炎症学说”,具有重要的科学依据,体现中西医结合之妙,同时“补脾益气,升阳泻火”法在临床上改善症状,改善胰岛素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等方面已显出很好的功效,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1]曹洪欣.中医基础理论[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83-84.[2]盛志新,谢丹红.炎症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J].新医学,2008,39(5):345-347.[3]康小明.古瓦汤合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加味治疗2型糖尿病86例[J].陕西中医,2008,29(10):1318-1319.[4]叶敏,陆灏,陶枫,等.早期2型糖尿病中西医联合强化治疗方案的临床研究[C].首届国际中西医结合内分泌代谢病学术大会暨糖尿病论坛,北京,2008:184-186.[5]朱章志,任培华,周泉.温脾肾暖肝胃方药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及低度炎症反应的影响[C].广东省第六届中医药、中西医结合糖尿病学术交流会,广州,2007:1-6.[6]陆付耳,冷三华,屠庆年,等.黄连解毒汤与黄连素对2型糖尿病大鼠葡萄糖和脂质代谢影响的比较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02,31(6):662-665.[7]谭炎炎,陆付耳,徐丽君,等.黄连解毒汤对2型糖尿病大鼠细胞因子IL-4和IL-10水平的影响[J].微循环学杂志,2005,15(3):44-45,49.[8]王丽英,张红敏,谢春光,等.中医释义动脉粥样硬化及2型糖尿病低度炎症的发生条件[J].时珍国医国药,2005,16(7):662-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