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音简说

合集下载

古今语音的异同及上古音简说资料课件

古今语音的异同及上古音简说资料课件
将汉语与其他语言的语音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它们之间的共性和差 异,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汉语语音的演变和特点。
探索语音演变的机制
目前对于语音演变的机制仍有许多未知之处,未来研究可以通过实 验语音学等方法,深入探索语音变化的内部机制和规律。
谢谢
THANKS
研究问题
在古今语音的演变过程中,哪些因素导致了语音的变化?上 古音与其他时期语音的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如何通过对比 分析古今语音的异同,揭示语音演变的规律和机制?
02 古今语音的异同概述
CHAPTER
语音发展历程
01
02
03
古代汉语语音
古代汉语语音的发展可以 追溯到先秦时期,经历了 多个历史阶段的演变。
声调的变化
古代汉语的声调与现代汉 语存在较大差异,声调的 发展对于语音变化具有重 要影响。
语音变化的原因
社会历史因素
地理文化因素
语音变化受到社会历史因素的影响, 如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革。
不同地区的语音受到地理文化因素的 影响,导致不同方言之间的语音差异 调整、语言发展的规 律等。
研究意义
通过对古今语音的对比研究,可以揭示语音演变的规律和机制,进一步深化对语 言学和历史文化的理解。同时,对于语言教学、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 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研究目的与问题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系统地梳理古今语音的异同,并探究上古音的特 点及其演变规律。通过对古今语音的对比分析,揭示语音演 变的内在机制,为语言学研究和历史文化传承提供有力支持 。
历史文化研究
语音是文化的载体,古今语音的异同对于历史文化研究具 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古代语音的研究,可以还原历史文化 面貌,了解古代社会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等 方面的信息。

古代汉语 上古音简说

古代汉语 上古音简说

4、孔广森认为古无入声,有平、上、去三 声;
5、段玉裁认为古无去声,只有平、上、入三 声。
谢谢
THE END
3.上古时期无“喻”母 曾运乾《喻母古读考》认为:喻三(于母)归匣 母,喻四(喻母)归定母。 如:古音“援”读如“换”, 读“营”为“环”, 读“于”如 “乎”;“夷”读如“弟”,“也” 读如“它”。 《春秋》“楚公子圍”,《漢書·古今人表》“楚 靈王圍”,《史記·楚世家》作“回”(匣)。
四、上无颇,尊王之义”, 感到“颇”和“义”不押韵,遂改“颇”字为“陂”。
3、古人韵缓:这是唐代陆德明在《经典释文》中提出 的。缓,是宽的意思,指古人用韵不像中古时那么严格, 读音相近的字就可以押韵。
二、正确的语音发展观点的确立: 明代陈第第一次批判“叶音说”, 提出了历史音变的观点.认为“时有 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 移。”
音韵学基础知识 ——上古音简说
一、古人对上古语音的认识
在语言研究史上,学者们并不是一开 始就认识到古代的语音不同于后来的语音 的。 汉代以后的人读《诗经》《楚辞》, 首先遇到的就是押韵不和谐的问题。针对 这一现象,从南北朝到宋代有过三种错误 的做法。
1.“叶音说” 人们把用后代的语音读古代的诗文时不押韵的韵脚 临时改读为一个押韵的音,即为“叶音”。 “叶音说”的错误:掩盖语音发展的真相,造成汉字读 音的混乱。押韵的音,即为“叶音”。朱熹《诗集传》 大倡叶音说,所犯错误相同。
三、上古音的声类
1.上古时期无轻唇(清· 钱大昕) 轻唇音非、敷、奉、微,在上古分别读帮、滂、 並、明,即上古没有f ,读如 b或p.
如:“旁”从“方”声;“匍”从“甫”声; “枹”(bāo)又作“桴”(fú);“父”古读如 “爸”。“潘、播、蹯、藩”都从“番”取声。

第十九篇上古音简说

第十九篇上古音简说

2、“叶音说”的错误 《诗经·豳风·东山》:亲结其缡(来母歌部 [lǐa]) ,九十其仪(疑母歌部[ŋǐa])。
其新孔嘉,其旧如之何(匣母歌部[γa])? 掩盖语音发展的真相 造成汉字读音的混乱
返回
二、语音发展观点的确立
陈第批判“叶音说” 《屈宋古音义·跋》:“余少受《诗》家庭,
先人木山公尝曰:叶音之说吾终不信,以近世律 绝之诗叶音者且寡,乃举三百篇尽谓之叶,岂理 也哉!然所从来远,未易遽明尔,竖子他日有悟, 毋忘吾所欲论著矣。余于是默识教言。”
《毛诗古音考·序》:“时有古今,地有南 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
返回
三、上古韵部的研究
1、顾炎武利用韵文研究古韵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诗经·鄘风·相鼠》) 羔羊之皮,素丝五紽。退食自公,委蛇委蛇。
(《诗经·召南·羔羊》一章) 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诗
经·邶风·北门》) 君子偕老,副笄六珈,委委佗佗,如山如河。



匣 喻 来 日
返回
五、上古的声调问题
段玉裁:古无去声 江有诰:古有四声 黄 侃:古有平、入二声 王 力:古有长平、短平、长入、短入四声
返回
有舌头泥纽,其后别之,则舌上有娘纽,半舌 半齿有日纽,于古皆泥纽也。”
4、上古时期无“喻”母 曾运乾《喻母古读考》认为:喻三归匣母,
喻四归定母。
5、上古时期无正齿音 黄侃:正齿音“照穿床审禅”,一部分归
齿头音“精清从心邪”,一部分归舌头音“端 透定”。
三十六字母-1
发音方法 全清 次清 全浊 次浊
发音部位
特 征
不送气不带音 送气不带 的塞音、擦音 音的塞音
带音的塞 音、擦音

古代汉语(郭锡良)复习提纲讲义1

古代汉语(郭锡良)复习提纲讲义1




2、《经传释词》(同上) 3、《词诠》(同上) 4、《古书虚字集释》(同上) 5、《诗词曲语词汇释》(同上)

2、《经传释词子书为辅。全书按古声 母发音部位排列,共10卷。体例严密,引 证广博,解说详备。借助同音假借的原理 说明虚词的意义。对语法研究很有启发。 分类不科学,收字太少。


9、亦声(名词解释,还要注意教材中的例 字) 汉字中合体字的义符兼有声符的作用, 这个音义相兼的部分叫作亦声。例如:坪, 地平也。从土从平,平亦声。



B、形声字的结构形式与汉字的部首 1、六种常见结构形式(熟悉并能举例) 左形右声 右形左声 上形下声 上声下形 内声外形 内形外声



5、《诗词曲语词汇释》(同上) 近代人张相著。主要收录唐宋元明时期的诗 词曲中习用的特殊词语。共收录单字、词语537项。 基本体例为:每条按照先诗后词再曲的顺序,采 用诗词曲自证或互证的方法。引证相当丰富,推 考缜密。但是,有语词失收、溯源失考等问题。 划地:怎的、只是;倒断:了断;坐来:本来; 脱空:故弄玄虚;吩咐:交付;左右:总之;赤 紧:当真;使数:奴仆。 情受、年时、来、闪、折、夜来、攲
3、古代汉语: 五四以前,汉民族共同使用的语言叫作 古代汉语。 4、小学: 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
二、古代汉语常识

(一)怎样查字典辞书 辞书是字典、词典、辞典的统称。字典是主要用来解 释汉字的形、音、义的工具书,词典是主要用来解释词语 的意义、概念、用法的工具书。 词典与辞典:词、辞在表达言词、文词时意义相通, 但在古代,“词”可以用来指“语助”(虚词),如《经 传释词》、《词诠》;“辞”的指称范围比“词”大,一 般来说,以收录语文词汇为主的语文词典多称为“词典”, 而以收录术语、专名、学科性词汇为主的被称为辞典。

古今语音异同

古今语音异同

一般认为“三十六字母”反映了唐宋时代 的汉语声母系统,是一个上推古音、下联今音 的一个汉语声母系统。
《归三十字母例》
《守温韵学残卷》
《守温三十字母》
《三十六字母》
唐·守温三十字母
宋·三十六字母
(错处)喉音:心邪
(增加)舌音:娘
舌上音:日 牙 音:来
唇音:非敷奉微 齿 音:床
王力《三十六字母表》拟音
(切上字“得”“多”互用,同类。) 都,当孤切;当,都郎切。
(切上字“当”“都”互用,同类。) “东”韵:涷,德红切;又都贡切。 “送”韵:涷,多贡切(又音东)。 通过“又音”进行系联——“多”“都”同类
对《广韵》反切上字的归类:
陈澧 40类
黄侃、钱玄同 41类
高本汉、白涤州 47类
曾运乾、陆志伟、唐作藩、








即相 邻韵
可以
通押
总结: 1、先以四声为纲,分5卷(上平、下平、上、
去、入)。 2、再把同韵字类聚为206韵(韵目,正文中用
“一”“二”等标识)。 3、每韵下声母、韵母全同的字归为同音字组,
叫小韵/纽(正文用“○”标识)。
4、小韵下先释义、后注音(反切法、直音法、 个别用“纽四声法”),再表明同音字数。
声母

声类
等第
见组[k]

(1)古 一 二 四
(2)居

声母系统(35个)
“声母”系统(35个):
帮滂並明
帮组、非组
端透定泥来
知彻澄(娘)日
精清从心邪晓
庄初崇生(俟) 照二
章昌船书禅
照三
见溪群疑

古汉语音韵 (1) 共106页

古汉语音韵 (1) 共106页

3、古音知识对于古籍校勘的重要性。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 修之于家,其德乃馀; 修之于乡,其德乃长; 修之于国,其德乃丰; 传世本《老子》
帛书本《老子》 4、研究古代文化的其他学科也要借助于古音。 历史学家考证汉代“发羌”(西羌)是藏族
的祖先,证据之一是“发”的古音[pwat], 跟藏族自称[bod]相像。Tibetan
《诗经·小雅·裳裳者华》: 裳裳者华,芸其黄矣。我觏之子,维其有章
矣。维其有章矣,是以有庆矣。 “庆”《诗经》时代读平声。
二、上古音简说
古今语音不同,是历时发展的结果,了解古 音,要建立语音发展的观点,要掌握语音 发展的历史。
汉语史: 原始汉语(史前时代)——远古汉语(商
代)——上古汉语(西周至汉末)——中古 汉语(魏晋至唐五代)——近代汉语(两宋 至清)
一、古今语音的异同
(一)韵母系统发生变化: 叠韵联绵词今不叠韵,如“仓庚、芣苢”等,说明
古今韵母的变化。 古代诗歌韵文今不押韵。 杜甫《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关雎》: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一、古今语音的异同 二、汉语古音的分期 三、上古音简说 四、《诗经》的用韵 五、双声叠韵;古音通假 六、古书的读音问题
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 亦势所必至。 ——清古音学家陈第《毛诗古音考》
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 也。 (论语·述而)

最新上古音简说金克中

最新上古音简说金克中


微[ əi ]
物[ ət ]
文[ ən ]

缉[ əp ]
侵[ əm ]
十一
葉[ ap ]
谈[am ]
一、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三分
• 左边竖行都是元音结尾,故称“阴声韵”; • 右边竖行都是鼻音结尾,故称“阳声韵”;
(以[-m]、[-n]、[- ŋ]结尾) • 中间竖行都是塞音结尾,故称“入声韵”
上古音简说金克中
一、“叶音说”及其错误 1、“叶音说”是怎样产生的?
梁末·沈重《诗音义》
《诗经·邶风·燕燕》第三章
燕燕于飞,下上其音, 之子于归,远送于南。 瞻望弗及,实劳我心。
《诗音义》:“协句,宜乃林 反。”
叶音:由于语音的发展,前代的押韵的诗文到 了后代有的就不押韵了,但后人误认为作诗的 时候也是不押韵的,诗人为了押韵而把作韵脚 的某字临时改读某音以求和谐。

宵[ o ]
入声 职[ ək ] 觉[ uk ] 药[ ok ]
阳声 蒸[ əŋ ] 冬[ uŋ ]

侯[ っ ]

鱼[ a ]

支[ e ]
屋[っk ] 铎[ ak ] 锡[ ek ]
东[ っŋ ] 阳[ aŋ ] 耕[ eŋ ]

歌[ ai ]

脂[ ei ]
月[ at ] 质[et ]
元[ an ] 真[ en ]
3、其他学者的古韵研究
江 永:《古韵标准》,十三部。 戴 震:《声类表》,二十五部。 孔广森:《诗声类》,分十八部。 王念孙:《古韵谱》,二十一部。 江有诰:《音学十书》,二十一部。 章炳麟:《成均图》,二十三部。 黄 侃:《音略》,二十八部。
王力上古三十部

郭锡良版古代汉语复习要点 (3)

郭锡良版古代汉语复习要点 (3)

(十一)介词、连词介词部分:1.介词“于”的用法有哪些?答:主要有四种:(1)表示处所和时间,如:……;(2)介绍涉及的对象,如:……;(3)表示比较,如:……;(4)表示被动,如:……。

2. 介词“以”的用法有哪些?答:主要有四种:(1)表示动作行为以某物为工具或凭借,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用”或“拿”,如:……;(2)表示凭着某种资格身份或地位,如:……;(3)表示原因,相当于“因”、“因为”、“由于”,如:……;(4)表示时间,相当于“于”、“在”,如:……。

“以”的用法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它在句中的位置,可以用在动词之前,也可以用在动词之后。

二是它的宾语的位置,介绍“以”的宾语,常常放在“以”的前面。

连词部分:1.连词“与”的用法:注意连词“与”和介词“与”的区别。

2.连词“而”的用法主要有几种?答:主要有三种:第一、用在联合结构里,连接形容词、动词和形容词性、动词性词组,表示两种性质和行为的联系,如:……;这一用法里面,有顺接和逆接两种。

第二、用在偏正结构里,连接状语和谓语动词,在意思上往往是一种顺接,前后语意相承,但不是并列的,也没有转折的意思,如:……;第三、用在主谓结构里,连接主语和谓语,在意思上是一种逆接,如:……。

3.连词“则”的用法有几种?答:主要有四种:(1)表示两事在时间上相承,有“就”或“便”的意思,如:……;(2)表示因果或情理上的联系,有“那么”或“那么就”的意思,如:……;(3)表示假设,如:……;(4)表示发现,如:……。

此外,“则”还可以表示“让步”。

4.“然则”、“虽然”、“然而”三词都是词组。

意思是……。

5.连词“之”的用法有哪些?答:主要有两种:第一、连接定语和中心语,表示领属关系或修饰关系,如:……;第二、“之”用在主谓结构中间,使这个主谓结构变为名词性偏正结构,如:……。

(十二)语气词和词头、词尾语气词部分:1.注意句末语气词“也”、“矣”的用法和区别。

古代汉语教案-音韵学基础

古代汉语教案-音韵学基础

古代汉语教案-⾳韵学基础《⾳韵学基础》第⼀节概说⼀汉语语⾳的历史变化语⾳与语⾔的其他要素⼀样,⽆时⽆刻不在变化。

不过这种变化是缓慢的,只有积聚到⼀定程度时才能被感知。

汉语刚产⽣时的语⾳是什么样的?现在⽆从知道。

近代学者对有⽂献记载以来的汉语语⾳做了⽐较详尽的研究,各家得出的结论并不完全⼀致,但有⼀点是共同的,这就是汉语语⾳古今差别很⼤。

古今汉语语⾳不同,可以从现代汉语⽅⾔之间的⽐较中窥测到⼀斑,因为语⾳的地域差别正是语⾳古今变异的遗迹。

现代学者对汉语语⾳演变的历史做了分期,其⽬的就是在汉语发展史上规定⼏个具有代表性的共时语⾳系统,作为对语⾳进⾏研究的共同基础。

⽐较明确具体地提出汉语语⾳史分期的有三家:瑞典学者⾼本汉,我国学者罗常培和王⼒。

三家分期⼤同⼩异,但现在学术界多数学者沿⽤王⼒的分期。

五⼒把汉语语⾳史分为四期:1、上古期;公元3世纪以前;2、中古期,公元4世纪⾄公元12世纪;3、近代,公元13世纪⾄19世纪;4、现代,公元20世纪(“五四”以后)。

⾼本汉和罗常培的分期与王⼒的分期只有粗细之别,没有本质的不同。

多数学者之所以遵⽤王⽒分期,是因为王⽒分期有以下两个特点:其⼀,把语⾳发展史与语法、词汇发展中结合起来,也就是说,语⾳史的四期,同时也适⽤于语法史、词汇史的分期,⽽⾼⽒、罗⽒则主要是从语⾳史⾓度提出的分期;其⼆,王⽒的四期分化较简单,概括性强,适⽤于⼀般语⾔⽂字⼯作者,⾼⽒、罗⽒分期⽐较细密,适⽤于专门从事语⾳史研究的⼯作者。

古代汉语课学习有关的历史语⾳常识,主要是为了解决⽂献阅读中的词义问题和更好地欣赏古代诗歌和韵⽂。

前者需要上古⾳知识,后者需要中古⾳知识,⽽学习上古⾳⼜必须以中古⾳为基础。

⼆⾳韵学与语⾳学⾳韵学(汉语⾳韵学)⼜叫声韵学,是研究汉语各个历史时期的声、韵、调系统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它同⽂字学、训诂学⼀样,是传统语⾔学的⼀个分⽀。

⾳韵学和语⾳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在内容上是有分歧的。

【K12学习】古代汉语教案 古今音异同

【K12学习】古代汉语教案 古今音异同

古代汉语教案古今音异同古今音异词上古音简说上古音中古音近古名古今语音的异词。

古代汉的词汇,语法与现代汉语的有很大音异,语音古今也有许多不同的地方,不读古书,在现代汉语的应用方面也可以体验到古今音的发展变化,例如,形声字,形声字的声符是标明的读音的,可用现在的读音读许多形声字,声符与读音不同,而且有时从同一个声符的许多形声字读音也不同,如,从曷符声的形声字,读音就不同。

喝、餲、鞨、褐、渴、葛、偈、碣、羯、揭、从者、锗、赭、渚翥都、堵、赌、睹、屠等,除此从现存的不同方言来者,也能说明语音是发展变化,方音表现在同一个时代横断面上是不同地域的差异,而实际上是历史发展变化形成的,语言是交际的工具,经济发达、交通发达、文化政治的中心,人们的交往多,各地语言在交流过程中,互相容合,互相吸收,发展就快一些,偏远地区,人们互相交流少,因而语音变化也就慢,现在南北方言的形成,正说明这一点,汉语语音是以音节为单位,一个音节写作一个汉字,每一个音节声、韵、调组成,古今音的差异体现声、韵、调各个方面。

一、音音的变化现看韵,杜牧有一首大家非常熟悉的绝句,《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斜、家、花、麻韵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青沙白鸟飞迴。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哀、迴、来、台、杯《平水韵》灰韵。

如果用现代读音读《诗经》,那么不押韵的现象就多了,对这种现象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没有意识到是语音发生了变化,而是以为诗人作诗时,临时改变了这个字的读音,说书享汶时用,读音去改古音,这种现象从六朝就开始,《诗经·邶风燕燕》三章:燕燕于飞,下上其音,之子于归,远送于南。

瞻望弗及,实劳我心。

...音、南、心三字押韵,在六朝时“南”读起来就不与“音”“心”押韵。

梁...未沈重《诗音义》在“南”字下注“协句,宜乃林及。

古汉语音韵

古汉语音韵

《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妻止之曰:“特與嬰兒戲耳!” 《孟子·梁惠王下》: 寡人非能好先王之樂也,直好世俗之樂耳。
2、对转 主要元音相同,韵尾发生变化; 韵尾变无,或韵尾的发音方法不同(发音 部位相同)。 同类、同横行为对转。有阴入对转、阳入对 转、阴阳对转三类。 之职对转 负——背 职蒸对转 陟——登 侯东对转 聚——从 屋东对转 读——诵 微物对转 非——弗
(二)声母系统的变化 古代双声联绵词“缤纷”“蟋蟀”“微 妙”“觱發”等今不双声, 今双声字先秦不双声, 如“威(零声母)望(m)”。 多数情况下,古今音是不相同的。 古代声母用汉字代表,称为“字母”,上古 也称“声纽”或“纽”
唐宋之间(中古)的声母系统: (1)唐末和尚守温创制的三十字母 (2)宋人三十六字母 見溪群疑 端透定泥 知徹澄娘 幫滂並明 非敷奉微 精清從心邪 照穿床審禪 影晓匣喻 来日
朱熹《诗集传》全面采用叶(同”协“)音 说。 “叶音”和“协句”一样,都是强改字音, 以就今读,并非真正探明了《诗经》的本 音。 1、《小雅· 湛露》:其桐其椅,其实离离。 岂弟君子,莫不令仪。(未注叶音) 2、《鄘风· 柏舟》: 汎彼柏舟,在彼中河。髧彼兩髦,實維我仪。 之死矢靡它。(注:叶牛何反,读仪为俄) 3、《小雅· 斯干》:乃生女子,载寝之地。 载衣之裼,载弄之瓦。无非无仪,唯酒食
(一)汉语语音发展的历史分期: 1、上古音:公元3世纪以前 (先秦、两汉) ——《诗经》音为代表 春秋以前的韵母从《诗经》押韵字、《楚辞》 和诸子的韵语归纳出30个韵部(韵母的代 表字)。 从谐声字和假借字可分析声母的大概情形, 当时声母比较复杂,有pl,kl,tl,等复辅 音声母。
《诗经》时代有声调,四个调类,但跟中古 四声不同。 两汉时期的语音材料有诗歌、汉赋的押韵、 通假字、经师注音、梵汉对音的佛教著作 等,此时复辅音消失。 2、中古音:公元4世纪至公元12世纪 (魏晋南北朝隋唐宋) ——中古音《切韵》 汉末发明反切,汉语音韵学产生,三国时出 现韵书。 反切和韵书是此前没有的语音材料。

云南大学2018考研大纲-(科目二)(3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868语言理论与分析

云南大学2018考研大纲-(科目二)(3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868语言理论与分析

《语言(yǔyán)理论(lǐlùn)与分析(fēnxī)》考试(kǎoshì)大纲一、考查(kǎochá)对象本大纲供全日制攻读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下属的硕士点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两个专业入学考试科目《语言理论与分析》参考使用。

二、考查目标1、在熟悉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的基础上,系统掌握学科基本理论;2、广泛阅读,全面了解语言学研究的各种原则方法和历史发展;3、能运用语言学的基本理论来分析语言现象,解决学术问题。

三、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题型结构1、简答题 50分2、论述题 50分3、分析题 50分四、考查范围古代汉语一、汉字的结构和发展(一)“六书”与汉字的形体构造(二)形声字的结构形式与汉字的部首(三)汉字的形体演变与异体字、繁简字(四)古今字、通假字二、古今词义的异同(yìtóng)、词的本义和引申义(一)古今词义(cí yì)的异同(二)词的本义(běnyì)和引申义三、词类(cílèi)的活用(一)使动用(dòngyòng)法(二)意动用法(三)名词用如动词(四)名词用作状语四、古代汉语的词序(一)宾语前置(二)其他特殊词序五、古代汉语的判断句(一)古代汉语判断句句式(二)判断词的发展六、古代汉语的被动表示法(一)意念上的被动(二)古代汉语被动句式七、副词、代词、介词、连词、语气词和词头词尾(一)副词:程度副词、范围副词、时间副词、情态副词、否定副词、表敬副词(二)代词: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或”和“莫”、“者”和“所”(三)介词:于(於、乎)、以、为(四)连词:与、而、则(然则)、虽(虽然)、然(然而)、之(五)语气词:句尾语气词、句首和句中语气词(六)词头、词尾八、音韵学基础知识(一)古今语音的异同(二)上古音简说(三)古书的读音问题九、古代汉语修辞方式(一)引用(二)譬喻(三)代称(四)互文(五)夸饰(六)委婉十、古书的注解、标点和今译十一(Shí-Yī)、古汉语常用工具书现代汉语一、现代汉语概述(ɡài shù)(一)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二)现代汉语方言(fāngyán)(三)现代汉语的特点(tèdiǎn)(四)现代汉语的国内、国际(guójì)地位(五)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任务二、语音(一)现代汉语语音基础(二)声母(三)韵母(四)声调(五)音节结构(六)音变(七)音位(八)朗读和语调(九)语音规范化三、文字(一)汉字的性质、作用(二)汉字的形体构造及形体演变(三)汉字的整理和简化四、词汇(一)词汇和词的结构(二)词义的性质和构成(三)义项、语素理论(四)语义场理论(五)语境理论(六)词汇组成(七)熟语(八)词汇发展五、语法(一)语法学基础概念和汉语语法体系(二)汉语词类(实词)(三)汉语词类(虚词)(四)汉语短语(五)汉语(Hànyǔ)句法成分(六)句型(jù xínɡ)和句式(七)句法(jùfǎ)失误(八)复句(fùjù)(九)句群(十)标点(biāodiǎn)六、修辞(一)修辞学基本概念和理论(二)常用修辞格(三)语体风格语言学概论一、语言学的基本问题(一)语言学及其分类(二)语言学的研究对象(三)语言学的研究目的和历史阶段二、语言的定位及其功能(一)语言和思维的关系(二)语言的符号特性(三)语言的系统特性(四)语言的功能三、语音和音系(一)语音学基础原理1.语音学和音系学2.语音单位3.国际音标(二)语音要素及其声学原理(三)元音和辅音发音原理(四)音位和音系基本理论1.划分音位的原则2.音位和音位变体3.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4.音位区别特征与音位聚合(五)音变理论(六)韵律和层级四、语法(一)语法学基本理论1.语法单位2.语法(yǔfǎ)层级机构3.语法运转(yùnzhuǎn)规则(二)语法(yǔfǎ)单位(dānwèi)的组合1.词法(cífǎ)规则2.句法规则3.组合层次性4.组合递归性(三)语法单位的聚合1.词类2.形态3.语法范畴(四)变换和句型(五)语言的结构类型和普遍特征五、词汇语义语用(一)词汇学基础1.词汇概念2.词汇分类、3.词义的分类和特性等(二)词义的聚合1.一词多义2.同义聚合3.反义聚合4.上下位关系5.语义特征和语义场理论(三)句义1.词义的组合搭配关系2.语义结构3.语义范畴4.真值、蕴涵和预设理论(四)语用学基础理论1.语境理论2.话题和说明3.焦点和预设4.言语行为六、文字(一)文字和语言的关系(二)文字的性质与类型(三)文字的特点和规律(四)文字的起源和发展(五)书面语七、语言演变与语言分化(一)语言演变的原因、特点及其规律(二)语言(yǔyán)的分化1.语言(yǔyán)分化的原因2.社会(shèhuì)方言3.地域(dìyù)方言4.亲属语言(yǔyán)和语言的谱系分类八、语言的接触(一)语言接触基本概念(二)借词(三)语言联盟与系统感染(四)语言的替换和底层(五)共同语(六)语言混合九、语言系统的发展(一)语音的发展1.语音演变的表现2.语音演变的规律3.语音对应关系和历史比较法(二)语法的发展1.组合规则演变2.聚合类演变3.类推4.结构的重新分析5.语法化理论(三)词汇语义的发展1.新旧词产生、消亡与更替2.词汇演变与语言系统关系3.词义演变内容总结(1)《语言理论与分析》考试大纲一、考查对象本大纲供全日制攻读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下属的硕士点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两个专业入学考试科目《语言理论与分析》参考使用。

上古音“也”字归部简论(修订本)

上古音“也”字归部简论(修订本)

上古音“也”字归部简论刘洪涛提要上古音“也”字的归部,有歌部、支部和鱼部三种不同说法,现代学者一般都信从第一种说法。

根据先秦秦汉古文字资料,凡是读音属于歌部的从“也”之字,所从之“也”都是“它”字的讹变,第一种说法其实是不可靠的。

从“也”字的本义以及韵文、假借、读若等资料来看,我们认为第二种说法是正确的,即上古音“也”字应该归支部。

关键词也它歌部支部上古音“也”字的归部,有歌部、支部和鱼部三种不同说法。

下面把他们归部的理由分述于下:一、歌部说。

代表人物为段玉裁(1775/1988:828)、江有诰(1812/1993:252)等。

我们知道,研究上古韵部的主要资料有两种,一种是韵文资料,一种是谐声资料。

“也”字作为语气词一般不用作韵脚,故而只能根据从“也”得声的字来确定其韵部的归属。

从“也”之字,如“地”、“施”、“迆”、“池”、“驰”等都属歌部,因此一般都把“也”字归歌部。

“髢”字虽然也从“也”声,但是段玉裁(1775/1988:856)作为例外处理,归支部入聲,因为按照段氏(1815/1988:628)的说法,“也”字的读音本来就在“十六、十七部之间也”。

二、支部说。

代表人物为朱骏声(1849/1984:489-490,526-527)。

朱氏把《说文》“迆”、“”、“杝”、“施”、“驰”、“阤”六字归歌部,但认为所从之“也”是“它”字的讹误。

又把“匜”、“貤”、“灺”、“弛”、“地”、“酏”等字归支部,认为“也”是“匜”字的初文,故而把“也”字归支部。

三、鱼部说。

代表人物为董同龢(1948)。

董氏(1948:173,185)采纳朱骏声随声分系的做法,把从“也”之字分别归歌部和支部。

但是他认为根据从“也”声之字判断“也”字韵部的做法是间接的,“‘也’字的地位应当由他自己的行为来决定”,认为《论语》“也”与“邪”通用,因此把“也”字归鱼部(1948:93,159)。

现在音韵学界的共识是,研究上古韵部,韵文资料优先于谐声资料,而谐声资料又优先于假借、读若资料。

古汉语音韵 (1)106页

古汉语音韵 (1)106页
《诗经·小雅·裳裳者华》: 裳裳者华,芸其黄矣。我觏之子,维其有章
矣。维其有章矣,是以有庆矣。 “庆”《诗经》时代读平声。
二、上古音简说
古今语音不同,是历时发展的结果,了解古 音,要建立语音发展的观点,要掌握语音 发展的历史。
汉语史: 原始汉语(史前时代)——远古汉语(商
代)——上古汉语(西周至汉末)——中古 汉语(魏晋至唐五代)——近代汉语(两宋 至清)
临时改读为一个押韵的音,即为“叶音”。
朱熹《诗集传》全面采用叶(同”协“)音 说。
“叶音”和“协句”一样,都是强改字音, 以就今读,并非真正探明了《诗经》的本 音。
1、《小雅·湛露》:其桐其椅,其实离离。 岂弟君子,莫不令仪。(未注叶音)
2、《鄘风·柏舟》:
汎彼柏舟,在彼中河。髧彼兩髦,實維我仪。 之死矢靡它。(注:叶牛何反,读仪为俄)
一、古今语音的异同 二、汉语古音的分期 三、上古音简说 四、《诗经》的用韵 五、双声叠韵;古音通假 六、古书的读音问题
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 亦势所必至。 ——清古音学家陈第《毛诗古音考》
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 也。 (论语·述而)
《孟子·滕文公下》: 孟子谓戴不胜曰:“子欲子之王之善与?我
一、古今语音的异同
(一)韵母系统发生变化: 叠韵联绵词今不叠韵,如“仓庚、芣苢”等,说明
古今韵母的变化。 古代诗歌韵文今不押韵。 杜甫《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关雎》: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古代汉语·上古音简说与平水韵

古代汉语·上古音简说与平水韵

(谐声表参见教材第1067页)
四,平水韵
• • • • • • • 1,发展过程 上古三十个韵部(见上表)基本适用于先秦两汉的诗歌韵文。 魏晋以后语音变化很大,诗人用韵有所不同。 南北朝时期出现韵书,专门为诗人选字押韵而编。 隋代陆法言《切韵》总结分为193韵。 北宋陈彭年《广韵》在《切韵》的基础上更加细分为206韵。 南宋平水刘渊《壬子新刊礼部韵略》把可以“同用”的韵合并后总共 分为107韵。 • 金人王文郁《平水新刊韵略》又归并为106韵。——这106韵,就是 我们通常所说的“平水韵”。 • 2, 分韵情况 • 平水韵凡106韵,其中平声30韵(上平声15韵,下平声15韵)、上声 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
三,上古韵部表(十一类三十部)
• • • • • • • • • • • • 类别(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一类)阴声韵(九部)入声韵(十一部)阳声韵(十部) 一 1.之 二 4.幽 三 7.宵 四 9.侯 五 12.鱼 六 15.支 七 18.歌 八 21.脂 九 24.微 十 十一 2.职 3.蒸 5.觉 6.冬 8.药 10.屋 11.东 13.铎 14.阳 16.锡 17.耕 19.月 20.元 22.质 23.真 25.物 26.文 27.缉 28.侵 29.叶 30.谈
古汉语常识
上古音简说 平水韵
一 ,上古韵十一类三十部
• 汉语语音发展的历史,分为上古、中古、近古和现代四个时期。 (一)上古音: • 先秦两汉时期的语音。 • 以《诗经》音系为代表。 (二)中古音: • 六朝至唐宋时期的语音。 • 以隋代陆法言所编《切韵》音系为代表。——此书已经失传,其中的 音系仍保存在宋代陈彭年等编著的《广韵》里。 (三)近古音: • 元明清时期的语音。 • 以元代周德清编著的《中原音韵》音系(根据元代北曲用韵的情况归 纳而成)为代表。 (四)现代音: • 现代普通话北京音系为代表。

(二十六)上古音简说

(二十六)上古音简说

2.研究材料和方法之二:谐声偏旁归类
段玉裁首创古韵谐声表。
段玉裁认为,声符相同的字古代属于同一韵部。提出 “同声必同部”的归字方法。例如: 皮声: 皮 披 疲 陂 波 跛 玻 菠 破 坡 颇 婆 彼 被 者声:者 赭 猪 诸 著 煮 渚 箸 楮 褚 堵 睹 赌 都 嘟 “仪”是歌部字,声符“义”。可以推定,“义、蚁、 议”也是歌部字。
江有诰提出上古有四声。
黄侃主张古有平、入二声。王力主张古有平入二声,但各分长 短,并解释上古到中古的声调演变情况:长平为平,短平后 变为上,长入后变为去,短入为入。
2.研究声调的材料认识问题
四声通押现象是汉语诗歌的普遍现象(格律诗不反映口语)。 天净沙· 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鸦家涯:平声。马:上声。下:去声) 卖花声· 怀古 [元]张可久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生民涂 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岸炭叹:去声。山关:平声) 山坡羊· 潼关怀古 [元]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踟蹰,伤心秦汉经行 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聚:上声。怒路 处:去声。都蹰:平声。土苦:上声) 显然,不能据此得出元代汉语无去声或无上声的结论。 我们倾向于认为:古有四声,与后代的四声基本一致。
王 力:《汉语语音史》,诗经时代二十九部,楚辞时代三 十部。
罗常培、周祖谟、周法高:三十一部。
李新魁:《汉语音韵学》,三十六部。
四、上古声母的研究
1.古无轻唇音
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凡轻唇者,古皆读为重唇。” 重唇音:帮滂並明 轻唇音:非敷奉微
材料之一:形声字
悲(帮),非声(非) 板版(帮),反声(非)

王力古代汉语课件14常识(二六)

王力古代汉语课件14常识(二六)

(二十六)上古音简说一、汉语语音发展四个分期:上古音—先秦两汉—《诗经》音中古音—六朝到唐宋—《切韵》音系公元601隋陆法言《切韵》、北宋陈彭年《广韵》近古音—元明清—元代北曲公元1324元周德清《中原音韵》现代音—公元1900北京音系二、上古音研究“古音学”之名,是清代学者针对“今音学”而提出的,是研究先秦两汉语音(包括声、韵、调)情况的学科。

古音学孕育于六朝,萌芽于宋代吴棫、郑庠,发轫于明代陈第,兴起于清初康熙年间,清乾隆、嘉庆时达到高峰。

1、上古韵母研究①六朝人已觉先秦韵文如《诗经》《易经》《楚辞》等不押韵、拗口→陆德明、朱熹等提出“韵缓说”古人用韵宽而不严、“叶韵说”临时改变韵脚的读法以求叶韵→南宋吴棫主张“古转声通”改读后相通、“古通”两个以上韵部可通为一部,补充了“叶韵说”的不足,发展了“韵缓说”的思路→明末陈第《毛诗古音考》:“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亦势所必至。

”→明末清初顾炎武研究古韵第一人,首创古音研究二方法:诗韵系联法、古今韵(《诗经》韵字与《广韵》)比较法,分古韵为10部→江永13、戴震25、孔广森18、王念孙21、段玉裁首创谐声类推法17、江有诰21→章炳麟23、黄侃28、王力29→上古韵11类30部诗韵系联法:《诗经》1870多个入韵字通过“系联”,即A=B、B=C、C=A归纳成韵部。

古今韵比较法:唐韵是当时保存下来的唯一的语言材料,离析唐韵以求古韵,变更唐韵结构,还古韵以本来面目,也就是说,从离析唐韵来对比、分析、归纳,拿《诗经》韵字和中古的《广韵》音系比较,从《广韵》往上推,可合的合,该分的分,才能得出古今音的变化,进而确定“古本音”。

——根据《诗》韵和《说文》谐声建立的上古韵部,只是横向描写上古韵,即静态、共时的描写,拿中古音(今音)和古韵对比、分析,就能使上古韵部建立在语音发展演变的基础之上,换言之,把上古韵放在汉语语音史的发展系统之中,确立上古音在语音史上应有的地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崇、终都在上古冬部,崇字为庄组崇母,终字为章母,崇母与章 母是邻纽,崇、终上古音相近。
据此可知毛传把崇当作终的通假字。
《孟子·告子》:“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赵歧注:“入,谓国内也。无法度大臣之家、辅弼之士。” 《说文》:“拂,过击也。”可见拂字本义与“辅弼”义无关。
拂与弼的声音关系:拂、弼都在上古物部,拂字为滂母,弼字为 並母,滂母与並母是旁纽,拂、弼音近。
再如:“匍匐”又作“扶服”,地名“文水”即“门水”,古
书中“毋”即“莫”,“封”即“邦”,“妃”读如“配”。
2、上古时期无舌上音
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古无舌头舌上之分,知彻澄三 母,……求之古音,则与端透定无异。”这就是“古无舌上”说, 指两汉以前没有舌面前塞音。
店(端d)、占(知zh) 笃(端d)、竹(知zh)
《诗经》中的用韵
第一,从韵在句中的位置来看,句尾韵是最普遍的形式。
周南•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喻三归匣例:
《韩非子》:自营(喻三)为私。《说文》:自环(匣h)为私。
《论语》:孝乎(匣h )为孝。《释文》:孝于(喻三)为孝。
喻四归定例:
由(喻四)、迪(定d) 炎(喻四)、谈(定t)
5、上古时期无正齿音
黄侃:正齿音“照穿床审禅”,一部分归齿头音“精清 从心邪”,一部分归舌头音“端透定”。
归齿头例:
牙音

溪群疑
舌音
唇音 齿音
喉音 半舌 半齿

透定泥


章(照三) 昌(穿三)船(床三)
余(喻四)
书(审三) 禅
帮(非) 滂(敷) 并(奉)明(微)

清从
t
t ‘ d
庄(照二) 初(穿二)崇(床二)



山(审二)


匣(喻三)


双声叠韵与古音通假
一、 判定上古字音相同相近的标准
陆德明《经典释文》:“古人韵缓,不烦改字。”
2、陈第批判“叶音说”
《屈宋古音义·跋》:“余少受《诗》家庭,先人木山公 尝曰:叶音之说吾终不信,以近世律绝之诗叶音者且寡,乃 举三百篇尽谓之叶,岂理也哉!然所从来远,未易遽明尔, 竖子他日有悟,毋忘吾所欲论著矣。余于是默识教言。”
《毛诗古音考·序》:“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 音有转移。”
《周礼》:“掌王中失之事。” 中(知zh)通得(端d)
再如:“冲子”犹“童子”,“古音‘直’如‘特’”, “追琢”即“彫琢”,又写作“敦琢”。
3、上古时期无“娘、日”二纽
章太炎《古音娘日二纽归泥说》:“古音有舌头泥纽, 其后别之,则舌上有例:
日归泥例:
也就是说,既有韵尾的增加或失落,又有舌位高低的变化,通常称 这种现象为旁对转。
幽东旁对转[u/ ŋ] 冒[mu]/蒙[mŋ]
5 通转,主元音相同,收尾音的发音部位不同。
之文通转[ə/ ən ] 鱼歌通转[a/ai]
在[dzə]/存[dzən] 吾[ŋa]/我[ŋai]
四、 判定上古字音相同相近的目的。 1 确定用字通假。 通假字的形义与本字的形义没有关系,只存在声音上的相同或相近。
据此可知赵氏是把拂字当作弼字的通假字。
2 从语音角度研究复音音词的构成。
先秦汉语中的双音词有一种特殊的构词法,即双音词的两个 字存在双声叠韵关系。古人称双音单纯词为联绵字(联绵词), 在联绵字中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有双声叠韵关系。
双声联绵词
康棣 流离 蝃蝀 蝤蛴 蒹葭 萑苇 町疃 蟋率 颉颃 踊躍 匍匐 踟蹰 说怿 挑达 邂逅 颠倒 趋跄 拮据 参差 玄黄 黾勉 燕婉 燿燿 仓卒
7、 对音
南无读如曩谟;佛、浮屠对译buddha;朝鲜,风 读p’ung,文读mun。
(二)研究结果 1、上古时期无轻唇音
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凡轻唇者,古皆 读为重唇。”这 就是“古无轻唇”说,指两汉以前没有唇齿擦音。
悲(帮b)、非(非f)
《论语》:“子贡方人。”
板(帮b) 、反(非f) 方(非f)通 谤(帮b)
4.读若。
例如:“扮,从手,分声。读若 粉。”“扮”“粉”声母同。
5.声训。声训的特点是“同声为训”,即用来解 释的字与被解释的字读音相同或者相近。例如: “邦,封也。”
6.现代方言。方言口语中往往保存着古音,可以 用来考证上古的声母。
湖南读无如毛;闽方言没有f声母,房、肥,读b 声母;陈,读d声母。
三、上古韵部的研究
(一) 研究材料
1、韵文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诗经·鄘 风·相鼠》)
羔羊之皮,素丝五紽。退食自公,委蛇委蛇。 (《诗经·召 南·羔羊》一章)
……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诗经·邶风·北门》)
君子偕老,副笄六珈,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象服是宜。子之 不淑,云如之何!(《诗经·鄘风·君子偕老》一章)
奴(泥n)、女(娘)
涅(泥n)、日(日)
娘 (娘):读如 囊(泥n) 然 (日):读如难(泥n)
4、上古时期无“喻”母
曾运乾《喻母古读考》认为:喻三归匣母,喻四归定母。 等韵的区别:一,无[i]介音的是一二等,有[i]介音的是三四等。 二,一等韵的主要元音是[][][o][u][],二等韵的主要元音是 [a][][][],三等韵的主要元音是[],四等韵的主要元音是[e
2、谐声偏旁 诸、著、煮、渚、
箸、褚、堵、睹、
赌、都

儀:歌部,声符“義”。
義蟻議
義:声符是“我”。 俄、峨、娥
蛾、饿、鹅
(二)古韵研究结果
阴 声入 声阳 声
顾炎武:《古音表》,分古韵为十部。一 之[ ə ] 职[ ək ] 蒸[ əŋ
段玉裁:《六书音韵表》古韵十七部 二 幽[ u ] 觉[ uk ] 冬[ uŋ
三 宵[ o ] 药[ ok ]
江 永:《古韵标准》,十三部。 四 侯[ っ ] 屋[っk ] 东[ っŋ
戴 震:《声类表》,二十五部。 五 鱼[ a ] 铎[ ak ] 阳[ aŋ
孔广森:《诗声类》,分十八部。 六 王念孙:《古韵谱》,二十一部。 七 江有诰:《音学十书》,二十一部。 八
九 章炳麟:《成均图》,二十三部。 十 黄 侃:《音略》,二十八部。
上古音简说
制作 彭再新 讲授 彭再新
一、“叶音说”及其错误
1、“叶音说”是怎样产生的?
梁末·沈重《诗音义》 《诗经·邶风·燕燕》第三章
燕燕于飞,下上其音, 之子于归,远送于南。《诗音义》:“协句,宜乃林 瞻望弗及,实劳我心。反。。”[əm]
把用后代的语音读古代的诗文,不押运了的韵脚,临时 改读为一个押韵的音,即为“叶音”。宋代朱熹《诗集传》全 面采用“叶音说”。
2、“叶音说”的错 误《诗经·豳风·东山》第四章
亲 结 其 缡, (来母歌部[lai ]) 九 十 其 仪 (疑母歌部[ŋai ])。掩盖语音发展的真相
其 新 孔 嘉,
造成汉字读音的混乱
其旧如之何?(匣母歌部[γai ])?
二、语音发展观点的确立
1、“韵缓说”
认为古诗用后世语音来读不押韵是古人用韵宽泛的造成 的,这种观点被称为“韵缓说”。
见群旁纽 劲——强
4 准旁纽: 同类不同横行的声母之间(专指舌头与舌面两行、正 齿与齿头两行之不对直的声母)。如,透神准旁纽,端穿准旁 纽,透照准旁纽。 透神准旁纽 它——蛇
5 邻纽,指两字分属喉音与牙音、舌音与齿音等。
影见邻纽:影——景 喻邪邻纽:夜——夕
三、上古字音中韵的相同相近标准
1 叠韵: 韵部相同。 如,孔、洞叠韵,明、朗叠韵,井、型叠韵,答、合叠韵 。
《诗·周颂·丝衣》:“不吴不敖”(吴,大声说话) 郑玄笺:“不喧哗,不敖慢也。” 《说文》:“敖,出游也。”“傲,倨也。” 敖、傲上古音都在宵部疑母,声韵相同,只是声调不同。 据此可知郑氏把诗中敖字当作傲字的通假字。
《诗·鄘风·蝃蝀》:“崇朝其雨。” 毛传:“崇,终也。从旦至食时为终朝。” 《说文》:“崇,嵬高也。”嵬与巍同。
A 句句押韵。《诗经》押韵一般都很密,句句押韵的不少。例如 《静女》第二章。
B 隔句押韵。一般是奇句不押韵,偶句押韵。这是《诗经》里最常 见的押韵方式。
例如《关雎》的第二四五章,都是第二句和第四句押韵。
C 交韵。这是奇句和奇句押韵,偶句和偶句押韵。
例如《静女》第三章的第一句“荑”和第三句“美”押韵,第二句 “异”和第四句“贻”押韵。
支[ e ] 锡[ ek ] 耕[ eŋ 歌[ ai ] 月[ at ] 元[ an 脂[ ei ] 质[et ] 真[ en 微[ əi ] 物[ ət ] 文[ ən
缉[ əp ] 侵 [ əm ]
王 力: 三十部
十一
葉[ ap ] 谈[am
四、上古声母的研究
(一) 研究材料
1、 形声字

2、对转:主元音相同,韵尾不同,但韵尾的发音部位相同。(即同 一横行的韵部的相互转化)
阴阳对转: 如之蒸 阴入对转: 如之职 阳入对转: 如蒸职
之职对转:负——背
3 旁转:主元音相近,韵尾相同(或无韵尾) 。即一个阴声韵变 成另一个阴声韵、一个阳声韵变成另一个阳韵、一个入声韵变成 另一个入声韵的情况。从现代语音学角度分析,一个音节的收尾 音不变,主要元音的舌位高低发生了变化。
微妙”在先秦是双声,因为它们的古代声母都是m; “威望”在先秦反而不是双声,因为威字在先秦属於零声母,而 望字的声母是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