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作文训练 布局与谋篇教案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作文训练教案

布局与谋篇

【训练目标】

1.结合所学课文,初步了解常见的布局和谋篇的方法。

2.通过学习,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结构形式进行写作。

3.引导学生在作文构思和写作的过程中,领悟作文布局和谋篇的技巧。

【训练重点】

运用恰当的结构形式进行写作。

【训练过程方法】

采用知识导引法、例文思路启迪法开展训练,通过讨论、赏析、练习、模仿、展示、评价、借鉴、修改等途径掌握作文如何谋篇布局的方法。

【话题探讨】

人们常说“为文如造屋”,造好一座屋子,最关键的是要将屋子的框架立好。同样,写好一篇文章,也要先加好文章的结构。如果说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材料是文章的血肉,那么结构就是文章的骨骼。骨骼完整匀称,人才能身姿挺拔;同样,结构井然有序,文章才能立得起来。因此,在动笔之前,作者需要布局谋篇,安排好文章的结构,做到全局在胸。这样就不会写到哪里算哪里,文章也不容易松散、混乱。那么,怎样布局谋篇安排好文章的结构呢?

【知识导引】

一、何为布局谋篇

布局谋篇是指在写作时,紧扣文章的主题,对文章的整体结构作出安排,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如何开头,如何结尾,怎么过渡,怎么呼应,从而有条不紊地将文章的各个部分连成一个整体,组成一篇层次清晰、结构完整、富有表现力的文章。

二、作文中在结构方面容易出现的问题

1.撇开中心,横生枝节。常常是在围绕一个中心写的,中途岔出别的话题。

2.恣意妄为,逻辑混乱。事先没有通盘考虑,写一段想一段,写到哪算哪,思路缺乏条理性。

3.层次不清,分段失当。三段式,还有层次和层次之间内容杂糅交错,在某个段里硬将几层意思塞进来,破坏了段意的单一性、内容的完整性和容量的适度感。

4.缺乏过渡,忽视照应。表现为内容转换过程中不会用过渡性语句,前面提到的问题后面没有着落,后面出现的内容不见前面有铺垫。

5.剪裁不当,头重脚轻。表现为主次不分,平均使用力量,或者是开头浓墨重彩,后面无尾而止。

三、布局谋篇的方法技巧

1.一线贯穿

面对复杂的事情,繁多的内容,最有效的莫过于用一条线索把有关材料串起来,使之浑

然一体。贯穿全文的线索可以是人,例如《孔乙己》中的“我”即小伙计。可以是物(衬衫、木雕、人物的背影、脸、手、脚、眼神,花书包,照片等),例如《羚羊木雕》里的羚羊木雕。或者是人物的一句“口头语”,例如《明天就是中考》的作文。还可以是自己的见闻感受,例如《故乡》中人物的感情变化或性格变化。还有时间或空间的转移等。

2.总分相映

包括先总后分、先分后总等方式,它们的最大好处是总体明确,分述到位,各得其所。这种结构方法,纲目清楚,中心突出。如以《阅读身边的人》为题写一篇作文,就可以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法,先总说引出要写的人物,接着分别描写身边的人,最后总结全文点明主题。具体作文提纲如下:

阅读身边的人

开头:总说引出要写的人物

有人曾说过:“每个人都是一本可读的书。”初听之下只觉得这话颇有意思。仔细想一想我的一家,我才发觉这句话说得特别有道理。

主体:分别描写身边的人

爷爷是一本充满青春活力的书。爷爷在公园跳舞。

奶奶是一本写满慈爱的书。我考试得了满分,她给我做好吃的。

不用说,爸爸是一本电脑书了。单位里的电脑管理员,谈起电脑,滔滔不绝。

妈妈呢?是一本故事书。不,应该是一本思想教科书。小时听她讲的故事长大;现在她教育我成长……

结尾:总结全文点明主题

想到这里,我又想起一位名人说的话:“身边的书多着呢,只要发觉,肯定会学到很多……”

3.抑扬转换

欲说其美,先写其不美,再写其美,这种以退为进的结构方式,叫做抑扬转换。运用得当,情节因此跌宕起伏,人物因此形象丰满,主题因此深刻突出。如作文《一袋大米》和《我尝到了内向的苦头》。

4.镜头组合

“镜头组合法”是将生活中不同的镜头、场景,在同一个中心的统率下组合起来,构成一篇完整的文章。常用小标题的形式,去掉过渡性的语言,材料和材料之间有明显的跳跃性,使得文章更加简明,结构更加紧凑,可以留给读者更多的想象空白。同学们在作文时,由于字数的限制,一般适合组合三个镜头,不宜过多,如作文《我的故事》。当然,也可以组合多个镜头,使文章妙趣横生,如作文《当考试来临时》。

5.一波三折

写人叙事时有张有弛,有起有伏,一波三折,以吸引读者。或是悬念设疑法,误会兴波法,从而激发读者“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的阅读快感,如作文《爱,也是一种体验》。

6.巧用过渡与呼应

巧用过度、呼应,能使文章一气贯通。

过渡,是文章连贯、结构严谨的一种手段。文章的各部分是靠过渡来连缀的。常见的过渡方法有三种:一是用段过渡。“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到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两部分之间的过渡段,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二是用句子过渡。“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藤野先生》)是场景的转换时的过渡。“自从六年前的那一次,我何曾再迟到过?”(《爸爸的花儿落了》)是顺叙插叙交接时的过渡。三是用关联词语过渡,往往是在段落的开头,用“因此”“总之”“由此可见”“综上所述”,或“但是”“然而”“相反地”等关联词表示上下段间的逻辑关系,这种过度多半用于议论文。

俄国短篇小说大师契诃夫谈创作时曾说:“要是你在头一章里提到墙上挂着枪,那么在第二章或第三章就一定得开枪。如果不开,那枪就不必在那儿。”这是说前面写到的事物,后面要有着落:后面写到的事物,前面要交代,这就是所谓的呼应。常见的呼应包括首尾呼应,如《紫藤萝瀑布》的开头“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与结尾“在这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前后呼应,文章结构完整,情感也得到了升华。呼应还包括照应题目,《走一步,再走一步》最后一段“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所要到的地方”,点出了文章的中心,又照应了题目,是文章浑然一体。更多的是文章内部的勾连呼应,《智取生辰纲》中的藤条、椰瓢,刚出现时看似是无关紧要的道具,其实在后面的情节中皆有重要作用,藤条让军士们与杨志愈发离心离德,椰瓢则帮助吴用等人巧妙地下了迷药。

7.首尾圆合

古人作文有所谓凤头、猪肚、豹尾的说法。“凤头”是说作品的开头要像凤凰的头那样秀气、漂亮,“豹尾”是说作品的结尾要像豹子尾巴那样有力、刚健。

常见的开头方法有开门见山法,一开头就将话题或中心直截了当地告诉读者。“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散步》),“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有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背影》)。其次还有曲径通幽法,引人入胜。“‘那只羚羊哪儿去啦?’妈妈突然问我。”(《羚羊木雕》)一开头气氛就很紧张,设置了悬念,紧紧抓住了读者的注意力。

结尾的方法也很多,可以首尾呼应,凸显中心;可以引用佳句,多姿多彩;可以巧妙发问,引人深思;可以抒情议论,气势不凡;可以环境烘托,情景合一等。不管采用何种结尾方式,都要注意“结尾是文章完了的地方,但结尾最忌的却是真个完了”(叶圣陶),要尽量做到有余韵、有回味,要力求用得自然、精巧、含蓄、有力,为文章配上一个“豹尾”。

范例:

我在读书中成长

开头:“当你需要帮助时,书会伸出援助之手;当你感到痛苦时,书会为你抚平伤口;当你在布满荆棘的人生之路上迷失方向时,书犹如一座灯塔,为你指明航程……”这是我写在自己读书笔记上的一段话,因为我深深地爱读书。

结尾:

哦,我的挚友——《全国中学生优秀作文选》,在我心中永远流着你滚烫的血液,耳畔总萦绕着你发烫的声音。不论何时何地,我都永远为你祝福,祝你永远美丽、一如初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