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绪论分解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毛泽东
“足迹不到京、沪、平、津, 不在公立学校教书!” “单枪匹马,一介书生! ”
“怎么会找到我头上? ” ——钱穆
总结:
七岁入私塾,受教钱先生(伯圭)十二父早逝,遗言读书勤; 十年寒窗冷,十七自谋生; 自学十八载,卅五始成名。 向歆父子考,以史来证经; 受荐顾颉刚,任教北京城。 国难赴西南,宋“理”把志铭; “学术”成一家,“国史”众口称。 (改) 置身国共外,心本无世争; 无由祸端起,只因怀苍生。 圩四去香港, 骨肉四飘零; 境逆志愈坚, 薪传有后人。 [wéi]
一身可按其空间活动概况为三部分: 半生大陆→传薪香港→蛰居台湾
(一) 半生大陆
七岁入私塾。 1912年辍学后自学十八年,任教于家乡的中 小学。 1930年因发表《刘向歆父子年谱》成名,被 顾颉刚推荐,聘为燕京大学国文讲师。后 历任北京大学、北平师范大学、西南联大、 齐鲁大学、华西大学、四川大学、云南大 学、江南大学教授。
1937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上海商务印书馆 1937年5月出版。 1940 《国史大纲》上下册,上海商务印书馆1940 年6月出版。 1949 去香港。
1937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上 海商务印书馆1937年5月出版。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是钱穆研究清代学术史的力 作,也是他一生中重要的学术代表作。全书共14章,上 自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等晚明诸老,下至晚清龚自 珍、曾国藩、康有为,共叙述了51位学术人物的思想。
1940 《国史大纲》上下册,上海商 务印书馆1940年6月出版
之生 族 了 传 之 “ 挚其 所 解 播 任 此 意慨 已 于 于 务 种 也想 尽 我 国 , 新 。, 之 先 人 尤 通 ”奋 责 民 之 在 史 发任对前将, 爱,于,国其 惜而国使史最 保油家晓真主 钱 护然民然态要 穆
海滨回首隔前尘,犹记风吹水上鳞。 避地难求三户楚,占天曾说十年秦。 河间格义心如故,伏壁藏经世已新。 愧负当时传法意,唯余短发报长春。
(三)蛰居台湾(1967-1990)
1967年10月定居台北,先住金山街,翌年7 月迁至外双溪蒋中正所赠庭园小楼。以 “素书楼”名新居。新居的庭院里,还特 意种植了家乡的植物:苏州紫竹。 1968年,时年74岁的钱穆与郭廷以等人,膺 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
有一年的暑假,香港奇热,他又犯了严重 的胃溃疡,一个人孤零零地躺在一间空教 室的地上养病,我去看他,心里真感到为 他难受。我问他:有什么事要我帮你做吗? 他说他想读王阳明的文集。我便去商务印 书馆给他买了一部来。我回来的时候,他 仍然是一个人躺在教室的地上,似乎新亚 书院全是空的。
余英时祝福恩师钱穆先生90寿辰
不完善。仅供学友批 评。请别外传到网上。 ——勇明致 2015-10-21
钱穆《中国近三百年 学术史》
引论介绍
陈勇明 2015-10-18
要 点
钱穆先生简介 《中国三百年学术史》的写作动机 引论上:两宋学术 引论下:晚明东林学派 钱穆与梁启超二先生的比较
一、钱穆先生其人
钱穆(1895-1990),江苏 无锡人。
在台主要著述
Biblioteka Baidu
1971 《中国文化精神》 《朱子新学案》 1974 《理学六家诗钞》《孔子传》《孔子与论语》 1975 《孔子略传<论语>新编》、《八十忆双亲》《中国 学术通义》 1976 《灵魂与心》 1977 《世界局势与中国文化》 1979 《从中国历史来看中国民族性及中国文化》《人生 三步骤》 1981 《双溪独语》 1983 《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合刊》《宋明理学三书随札》 1987 《晚学盲言》上下册 1989 《中国史学发微》
1980年夏,钱穆再度赴港,与留在祖国大陆的儿 子钱拙、钱行、钱逊和幼女钱辉(晦)欢聚一周。钱 穆很是自责对子女没尽到责任;对于幼女因他的 缘故受委屈,格外感到愧疚。 1988年11月公布探亲奔丧办法,以解民怨。办法 公布时,人在荷兰阿姆斯特丹进行学术访问的钱 易,当月即申请赴台,成为两岸分隔40年来第一 位赴台探亲的大陆人士。只是当年迈的钱穆听到 女儿细数家乡景色的变迁,不由得黯然地说: “此生恐怕是回不去了。”
犹记风吹水上鳞
——敬悼钱宾四师
左起:严耕望、钱穆、余英时
当时新亚书院初创,学生一共不超过二十人, 而且绝大多数是从大陆来的难民子弟,九龙 桂林街时代的新亚更谈不上是“大学”的规 模,校舍简陋得不成样子,图书馆则根本不 存在:整个学校的办公室只是一个很小的房 间,一张长桌已占满了全部空间。 当时新亚学生很少,而程度则参差不齐。在 国学修养方面更是没有根基,比我还差的也 大有人在。因此钱先生教起课来是很吃力的, 因为他必须尽量迁就学生的程度。
(二)传薪香港(1949-1967)
1949年,钱穆赴广州华侨大学任职,并在当年秋天做了一个 重大的决定:随学校迁往香港。 1950年,创建新亚书院,使流亡学生得以弦歌不辍,继续为 传播亚洲文化奋力奔走。 1955年获香港大学名誉博士学位。 1960年应邀讲学于美国耶鲁大学,颁赠人文学名誉博士学位。 1963年,新亚书院与崇基学院、联合书院合并,共同组成后 来鼎鼎大名的香港中文大学。 1965年正式卸任新亚书院校长,应聘马来西亚大学,前往讲 学。 1967年10月,钱穆应蒋介石之邀,以归国学人的身份自港赴 台。
厚民 厚 “ 之对 之 故 认国 爱 欲 识家 情 其 。已 , 国 ”经 必 民 之先对 历须国 史使家 有其有 深国浓
进乃 亦 “ 。能 惟 惟 ”对 对 藉 现现过 在实去 有有乃 真真可 实实认 之之识 改认现 识在 ,,
——
昆明岩泉寺——钱穆教授著书处
1949 被迫去港
“为了侵略的必要,帝国主义给中国造成了 数百万区别于旧式文人或士大夫的新式的大 小知识分子。对于这些人,帝国主义及其走 狗中国的反动政府只能控制其中的一部分人, 到了后来,只能控制其中的极少数人,例如 胡适、傅斯年、钱穆之类,其他都不能控制 了,他们走到了它的反面。学生、教员、教 授、技师、工程师、医生、科学家、文学家、 艺术家、公务人员,都造反了,或者不愿意 再跟国民党走了。”
“足迹不到京、沪、平、津, 不在公立学校教书!” “单枪匹马,一介书生! ”
“怎么会找到我头上? ” ——钱穆
总结:
七岁入私塾,受教钱先生(伯圭)十二父早逝,遗言读书勤; 十年寒窗冷,十七自谋生; 自学十八载,卅五始成名。 向歆父子考,以史来证经; 受荐顾颉刚,任教北京城。 国难赴西南,宋“理”把志铭; “学术”成一家,“国史”众口称。 (改) 置身国共外,心本无世争; 无由祸端起,只因怀苍生。 圩四去香港, 骨肉四飘零; 境逆志愈坚, 薪传有后人。 [wéi]
一身可按其空间活动概况为三部分: 半生大陆→传薪香港→蛰居台湾
(一) 半生大陆
七岁入私塾。 1912年辍学后自学十八年,任教于家乡的中 小学。 1930年因发表《刘向歆父子年谱》成名,被 顾颉刚推荐,聘为燕京大学国文讲师。后 历任北京大学、北平师范大学、西南联大、 齐鲁大学、华西大学、四川大学、云南大 学、江南大学教授。
1937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上海商务印书馆 1937年5月出版。 1940 《国史大纲》上下册,上海商务印书馆1940 年6月出版。 1949 去香港。
1937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上 海商务印书馆1937年5月出版。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是钱穆研究清代学术史的力 作,也是他一生中重要的学术代表作。全书共14章,上 自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等晚明诸老,下至晚清龚自 珍、曾国藩、康有为,共叙述了51位学术人物的思想。
1940 《国史大纲》上下册,上海商 务印书馆1940年6月出版
之生 族 了 传 之 “ 挚其 所 解 播 任 此 意慨 已 于 于 务 种 也想 尽 我 国 , 新 。, 之 先 人 尤 通 ”奋 责 民 之 在 史 发任对前将, 爱,于,国其 惜而国使史最 保油家晓真主 钱 护然民然态要 穆
海滨回首隔前尘,犹记风吹水上鳞。 避地难求三户楚,占天曾说十年秦。 河间格义心如故,伏壁藏经世已新。 愧负当时传法意,唯余短发报长春。
(三)蛰居台湾(1967-1990)
1967年10月定居台北,先住金山街,翌年7 月迁至外双溪蒋中正所赠庭园小楼。以 “素书楼”名新居。新居的庭院里,还特 意种植了家乡的植物:苏州紫竹。 1968年,时年74岁的钱穆与郭廷以等人,膺 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
有一年的暑假,香港奇热,他又犯了严重 的胃溃疡,一个人孤零零地躺在一间空教 室的地上养病,我去看他,心里真感到为 他难受。我问他:有什么事要我帮你做吗? 他说他想读王阳明的文集。我便去商务印 书馆给他买了一部来。我回来的时候,他 仍然是一个人躺在教室的地上,似乎新亚 书院全是空的。
余英时祝福恩师钱穆先生90寿辰
不完善。仅供学友批 评。请别外传到网上。 ——勇明致 2015-10-21
钱穆《中国近三百年 学术史》
引论介绍
陈勇明 2015-10-18
要 点
钱穆先生简介 《中国三百年学术史》的写作动机 引论上:两宋学术 引论下:晚明东林学派 钱穆与梁启超二先生的比较
一、钱穆先生其人
钱穆(1895-1990),江苏 无锡人。
在台主要著述
Biblioteka Baidu
1971 《中国文化精神》 《朱子新学案》 1974 《理学六家诗钞》《孔子传》《孔子与论语》 1975 《孔子略传<论语>新编》、《八十忆双亲》《中国 学术通义》 1976 《灵魂与心》 1977 《世界局势与中国文化》 1979 《从中国历史来看中国民族性及中国文化》《人生 三步骤》 1981 《双溪独语》 1983 《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合刊》《宋明理学三书随札》 1987 《晚学盲言》上下册 1989 《中国史学发微》
1980年夏,钱穆再度赴港,与留在祖国大陆的儿 子钱拙、钱行、钱逊和幼女钱辉(晦)欢聚一周。钱 穆很是自责对子女没尽到责任;对于幼女因他的 缘故受委屈,格外感到愧疚。 1988年11月公布探亲奔丧办法,以解民怨。办法 公布时,人在荷兰阿姆斯特丹进行学术访问的钱 易,当月即申请赴台,成为两岸分隔40年来第一 位赴台探亲的大陆人士。只是当年迈的钱穆听到 女儿细数家乡景色的变迁,不由得黯然地说: “此生恐怕是回不去了。”
犹记风吹水上鳞
——敬悼钱宾四师
左起:严耕望、钱穆、余英时
当时新亚书院初创,学生一共不超过二十人, 而且绝大多数是从大陆来的难民子弟,九龙 桂林街时代的新亚更谈不上是“大学”的规 模,校舍简陋得不成样子,图书馆则根本不 存在:整个学校的办公室只是一个很小的房 间,一张长桌已占满了全部空间。 当时新亚学生很少,而程度则参差不齐。在 国学修养方面更是没有根基,比我还差的也 大有人在。因此钱先生教起课来是很吃力的, 因为他必须尽量迁就学生的程度。
(二)传薪香港(1949-1967)
1949年,钱穆赴广州华侨大学任职,并在当年秋天做了一个 重大的决定:随学校迁往香港。 1950年,创建新亚书院,使流亡学生得以弦歌不辍,继续为 传播亚洲文化奋力奔走。 1955年获香港大学名誉博士学位。 1960年应邀讲学于美国耶鲁大学,颁赠人文学名誉博士学位。 1963年,新亚书院与崇基学院、联合书院合并,共同组成后 来鼎鼎大名的香港中文大学。 1965年正式卸任新亚书院校长,应聘马来西亚大学,前往讲 学。 1967年10月,钱穆应蒋介石之邀,以归国学人的身份自港赴 台。
厚民 厚 “ 之对 之 故 认国 爱 欲 识家 情 其 。已 , 国 ”经 必 民 之先对 历须国 史使家 有其有 深国浓
进乃 亦 “ 。能 惟 惟 ”对 对 藉 现现过 在实去 有有乃 真真可 实实认 之之识 改认现 识在 ,,
——
昆明岩泉寺——钱穆教授著书处
1949 被迫去港
“为了侵略的必要,帝国主义给中国造成了 数百万区别于旧式文人或士大夫的新式的大 小知识分子。对于这些人,帝国主义及其走 狗中国的反动政府只能控制其中的一部分人, 到了后来,只能控制其中的极少数人,例如 胡适、傅斯年、钱穆之类,其他都不能控制 了,他们走到了它的反面。学生、教员、教 授、技师、工程师、医生、科学家、文学家、 艺术家、公务人员,都造反了,或者不愿意 再跟国民党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