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甜味剂及其检测技术

合集下载

食品中甜味剂的分析与检测方法

食品中甜味剂的分析与检测方法

食品中甜味剂的分析与检测方法引言:现代社会,人们对于食品的需求逐渐朝着高质量、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为了满足不同口味的需求,食品加工厂商纷纷使用各种甜味剂,以增加产品的甜味。

然而,食品中的甜味剂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的患病风险。

因此,分析与检测食品中的甜味剂成为了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

一、甜味剂的常见类型甜味剂主要分为天然甜味剂和人工合成甜味剂两大类。

天然甜味剂如果糖、蔗糖、麦芽糖等,是从植物中提取的;而人工合成甜味剂如阿斯巴甜、糖精、糖蜜素等则是由化学反应合成的。

二、甜味剂分析的目的甜味剂的分析主要目的有两个方面:一是验证食品中是否添加了甜味剂,以保证食品质量;二是控制甜味剂的用量,避免超量使用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三、物理检测方法物理检测方法是最基础的分析方法,通过对食品样品的可见性、流变性等特征进行观察和分析,以判断其中是否存在甜味剂。

例如,通过观察食品的颜色、气味和味道等外观特征,可以初步判断是否添加了甜味剂。

同时,通过检测食品的黏度和流变性等物性参数,可以进一步确认其中是否含有甜味剂。

四、化学分析方法化学分析方法是常用的甜味剂检测手段之一。

常见的化学分析方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HPLC)、气相色谱(GC)、质谱联用(GC-MS)等。

这些方法通过对食品样品进行萃取、分离和检测,可以准确地确定食品中的甜味剂种类和含量。

其中,HPLC是较为常用的方法,它可以将样品中的甜味剂分离并测定其浓度。

GC-MS则可以通过对甜味剂的质谱图谱进行分析,确认其种类和结构。

五、生物学检测方法生物学检测方法是利用生物学体系对食品样品中的甜味剂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

这种方法主要包括生物感知器、生化传感器和生物传感器等。

其中,生物感知器主要利用细胞、组织或生物反应进行甜味剂的感知和检测;生化传感器则是通过酶、抗体等生物分子与甜味剂的特异性反应,来实现对甜味剂的检测和测定。

结语:食品中甜味剂的分析与检测方法多种多样,每一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范围和精确度。

食品中甜味剂的前处理与检测技术现状

食品中甜味剂的前处理与检测技术现状

食品科技食品中甜味剂的前处理与检测技术现状严玮一(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杭州 310053)摘 要:甜味剂在食品工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归纳了近年来检测食品中甜味剂的常用前处理方法(溶剂提取法、固相萃取法、透析法和沉淀法等)和检测技术(色谱检测技术、质谱检测技术、光谱检测技术和电化学检测技术等),为食品样品中甜味剂的前处理和检测方法的未来发展及广泛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甜味剂;前处理;检测技术Current Status of Pretreatment and Detection Technology ofSweeteners in FoodYAN Weiyi(Zhejiang Chinese Medical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53, China)Abstract: Sweeteners play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food industry. In this paper, the common pretreatment methods (solvent extraction, solid phase extraction, dialysis and precipitation, etc.) and detection techniques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 spectroscopy and electrochemical detection, etc.) for the detection of sweeteners in food in recent years were summarized, it provides reference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and wide application of pretreatment and detection methods for sweeteners in food samples.Keywords: sweetener; pretreatment; detection technology甜味剂是食品工业中广泛应用的食品添加剂,可以提高食品的甜度,改善食品风味,增加人们的食欲,已应用于众多食品中,包括碳酸饮料、烘焙食品、酒精饮料、糖果和蜜饯等[1-4]。

食品中甜味剂的检测与控制研究

食品中甜味剂的检测与控制研究

食品中甜味剂的检测与控制研究随着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和人们对美味的追求,甜味剂在食品中的使用越来越普遍。

甜味剂以其低热量和高甜度的特点,赢得了人们的青睐,并被广泛应用于各类食品和饮料中。

然而,过度的甜味剂摄入也引发了人们对其安全性与质量的关注。

因此,对食品中甜味剂的检测与控制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了解不同类型的甜味剂是进行检测与控制研究的前提。

甜味剂可以分为天然甜味剂和人工合成甜味剂两大类。

天然甜味剂主要来自植物、动物或微生物提取,如白蔻糖、蜂蜜和甜菊糖等。

人工合成甜味剂则是通过化学合成的方法得到,如安赛蜜、阿斯巴甜和糖精等。

不同类型的甜味剂具有不同的特点和用途,在检测与控制研究中需要分别考虑。

对于天然甜味剂的检测与控制,主要问题在于其来源的可追溯性和成分的稳定性。

天然甜味剂由于其天然性质,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导致其含量和甜味度的波动。

因此,保证天然甜味剂的原料质量和生产工艺的稳定性是很关键的。

一方面,可以通过建立可追溯的供应链体系,确保原料的来源可靠,并进行必要的监督与抽检。

另一方面,生产企业应加强控制,优化工艺流程,提高产品的稳定性和一致性,从而有效控制甜味剂的品质和安全。

与天然甜味剂相比,人工合成甜味剂的检测与控制更具挑战性。

人工合成甜味剂一般以极低的剂量使用,其高甜度可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但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针对人工合成甜味剂的检测与控制,主要关注其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影响和相应的安全标准制定。

通过严格的实验研究和监测分析,可以评估不同甜味剂的毒理学效应和安全使用标准,为规范甜味剂的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在甜味剂检测与控制研究中,科技的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例如,近年来,先进的分析技术和仪器设备的应用使得甜味剂的快速检测成为可能。

如高效液相色谱、气质联用技术等,可以准确、快速地检测食品中甜味剂的含量和种类。

这些技术的应用为食品监管部门提供了有力的手段,可以及时发现和控制甜味剂使用中的问题,保障公众的饮食安全。

食品中甜味剂的检测方法研究

食品中甜味剂的检测方法研究

食品中甜味剂的检测方法研究一、引言随着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选择吃甜味食品。

但是,高糖食品可能导致肥胖、糖尿病等疾病的增加。

为了保持健康和减少疾病的风险,食品公司和消费者开始使用低糖或无糖食品,而其中含有的甜味剂成分在一些情况下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因此,合理检测食品中甜味剂的含量和种类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常见的甜味剂1. 蔗糖:蔗糖是最受欢迎的甜味剂之一,广泛用于食品和饮料。

2. 高果糖浆:由于其价格便宜,高果糖浆经常用于制造大容量的食品和饮料,如碳酸饮料和加工肉。

3. 舒米特:舒米特可作为一种替代品,替代了蔗糖或高糖浆。

它比一般的糖份更容易吸收,因此对糖尿病的人来说是一种好的选择。

4. 阿斯巴甜:阿斯巴甜是最常用的人造甜味剂之一,它被广泛的用于食品、饮料、口香糖和医药制品中。

三、检测食品中甜味剂的方法甜味剂的检测方法可用于确定其含量和种类,下面简单介绍几种方法。

1. 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从样品中提取甜味剂,并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器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

该法简单,快速,准确,可达到微克级的检测灵敏度。

2. 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是以气态蒸馏的方法进行检测的一种方法。

该方法将食品样品溶解于气态溶剂中,然后通过气相色谱柱进行分离和检测。

这种方法具有高度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并且适用于复杂的样品。

3. 稳定同位素分析稳定同位素分析是一种灵敏度高的方法,通常与高效液相色谱法或气相色谱法相结合。

这种方法适用于在元素水平上确定甜味剂的特定形式,并且适用于复杂的样品矩阵。

四、总结在食品工业的发展中,甜味剂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因此检测甜味剂成分的种类和含量变得越来越必要。

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和稳定同位素分析是目前检测食品中甜味剂最常用的方法。

通过检测,可以有效地保证食品的质量和安全,也有利于人们更好地控制自己的健康。

食品中甜味剂的检测技术

食品中甜味剂的检测技术

甜味剂作为一种食品添加剂用于食品中,但是甜味剂的使用量国内国际都制定了严格的标准,综述了近年来在食品中甜味剂的检测技术中广泛应用的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离子色谱法、气质联用法和液质联用法等几种分析检测技术。

甜味剂(Sweeteners)是指赋予食品以甜味的一类十分重要的食品添加剂。

目前甜味剂种类较多,按其来源可分为天然甜味剂和人工合成甜味剂;按其营养价值分为营养性甜味剂和非营养性甜味剂;按其化学结构和性质分为糖类和非糖类甜味剂。

天然非营养型甜味剂日益受到重视,是甜味剂的未来发展方向。

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在寻找蔗糖的替代品。

在蔗糖替代品中,美国主要使用阿斯巴甜,达90%以上,日本以甜菊糖为主,欧洲人对AK糖(安赛蜜)比较感兴趣。

这三种非营养型甜味剂在我国均可使用。

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明确规定了各类我国允许使用食品添加剂的品种、使用范围和最大使用量。

对糖精的适用范围是:可在冷冻饮品、腌渍的蔬菜、面包、糕点、饼干、复合调味料、饮料、配制酒中使用,不得超过0.15g/kg;对甜蜜素的使用范围:可在冷冻饮品、水果罐头、面包、糕点、饼干、复合调味料、饮料、配制酒、果冻中使用,但最大使用范围不得超过0.65g/kg;对甜菊糖的使用范围是:可在蜜饯凉果、熟制坚果与籽类、糖果、糕点、调味品、饮料类和膨化食品中按照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目前世界上已有100多个国家批准使用阿斯巴甜,我国卫生部门于1986年批准使用阿斯巴甜,目前,它已被广泛用于除罐头食品之外的各类食品中。

据大量研究表明,阿斯巴甜不仅适合儿童使用(不会造成龋齿),孕妇合理使用也是安全的。

甜味剂作为食品添加剂在食品中使用范围广泛,所以其检测技术也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甜味剂检测方法以食品中常见的5种甜味剂:安赛蜜、阿巴斯甜、糖精钠、甜蜜素、甜菊糖为例,介绍食品中甜味剂的检测方法。

1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是检测食品中甜味剂常用的方法之一。

食品中甜味剂的检测与分析方法研究

食品中甜味剂的检测与分析方法研究

食品中甜味剂的检测与分析方法研究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甜食成为许多人的最爱。

然而,随着对健康的关注不断增加,对食品中添加剂的安全性也引起了广泛关注。

尤其是甜味剂这一群体,其作为食品添加剂更加受到重视。

因此,对食品中甜味剂的检测与分析方法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甜味剂是一类使食品具有甜味的食品添加剂,其使用广泛。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甜味剂主要包括蔗糖、低聚糖、糖精、阿斯巴甜等。

尽管它们在小剂量下使用相对安全,但如果未经适当的质量监控和适量使用,可能对人体健康带来不良影响。

为了确保食品中甜味剂的质量和安全,科学家们致力于研究快速、准确的检测与分析方法。

目前,液相色谱法、质谱法、气相色谱法及电化学法等被广泛运用于甜味剂的检测与分析。

液相色谱法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定量分析方法。

该方法通过样品和色谱柱中所填充的吸附剂相互作用以分离不同物质。

对于食品中甜味剂的检测,使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联用系统是常见的方法。

根据甜味剂的特点,通过优化色谱柱的填料和流动相条件,可以实现不同甜味剂的高效分离和定量。

质谱法是一种准确度高、灵敏度好的分析方法。

对于食品中甜味剂的检测,质谱法的应用日益增加。

可以使用质谱联用技术,如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或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以实现对甜味剂的分离和定量。

这种方法可以通过质谱仪的高分辨率和选择性,准确地识别出食品样品中微量甜味剂的存在。

气相色谱法是一种常用于食品中残留分析的技术。

对于食品中甜味剂的检测,气相色谱法可以用于定性和定量分析。

该方法通过使用气相色谱仪分离并检测挥发性甜味剂,如糖精和阿斯巴甜。

通过优化色谱柱、流动相和温度程序,可以实现对不同甜味剂的高效分离。

电化学法是一种较为简单且迅速的检测方法。

对于甜味剂的检测,电化学法主要基于甜味剂与电极产生的电化学反应,通过检测这些反应的电流或电势变化实现甜味剂的定量分析。

此方法的特点是快速、灵敏且无需复杂的样品预处理,适合于大批量样品的分析。

食品饮料中甜味剂的检测与安全性评估研究

食品饮料中甜味剂的检测与安全性评估研究

食品饮料中甜味剂的检测与安全性评估研究食品饮料的甜味常常吸引着人们的味蕾,然而,为了满足消费者对甜味的需求,食品工业常常添加各种甜味剂。

然而,过量的甜味剂使用是否会带来健康风险,这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因此,对食品饮料中甜味剂的检测与安全性评估进行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常见的甜味剂类型。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甜味剂包括蔗糖、果糖、葡萄糖、麦芽糖等自然糖,以及阿斯巴甜、糖精、蔗糖苷、环己烷磺酸钠等人工合成的甜味剂。

自然糖在食品中的使用较为广泛,而人工合成的甜味剂在一些低糖或无糖食品中更为常见。

针对食品饮料中甜味剂的检测,目前的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检测和化学检测两种。

物理检测方法主要是基于感官判断,通过人工口感评价来判断甜味剂的含量或种类。

而化学检测方法则更为精确和科学,通过使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气相色谱(GC)等现代分析仪器,可以精确测得食品中甜味剂的含量和种类。

化学检测方法的发展使我们能够更准确地了解食品饮料中甜味剂的使用情况。

然而,对于甜味剂的安全性评估是甜味剂研究的另一个重点。

甜味剂不同于自然糖,往往具有高甜度和低热量的特点,因此商家常常选择甜味剂来降低食品饮料的热量含量。

然而,甜味剂是否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风险,这是需要严密评估的。

甜味剂的安全性评估一般包括急性毒性、亚慢性毒性和慢性毒性等多个方面。

通过动物实验和临床观察,科学家们对甜味剂的安全性进行评估。

然而,甜味剂的安全性评估仍然存在一定争议。

一些研究认为,甜味剂可能对身体的代谢产生负面影响,导致肥胖、代谢综合征等健康问题。

另一些研究则认为,在适量食用的情况下,甜味剂对健康没有明显影响。

目前,对于甜味剂的安全性评估还需要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在食品饮料中合理使用甜味剂对于满足消费者需求、减少糖分摄入以及控制热量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然而,对甜味剂的检测与安全性评估研究需要加强。

我们需要继续改进检测方法,提高准确度和可靠性;同时,深入研究甜味剂的安全性,寻求权衡食品口感和健康安全性的最佳平衡点。

食品中甜味剂残留的检测与控制

食品中甜味剂残留的检测与控制

食品中甜味剂残留的检测与控制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安全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食品中甜味剂的使用已成为饮食中的常态,然而,其中甜味剂残留的问题也随之而来。

本文将探讨食品中甜味剂残留的检测与控制方法,以帮助消费者更好地选择健康的食品。

首先,了解甜味剂的种类以及使用范围对于检测与控制残留量至关重要。

甜味剂主要分为天然甜味剂和人工合成甜味剂两大类。

天然甜味剂如莱司卡糖、阿斯巴甜等,是从植物或动物中提取出来的,理论上含有的残留量较低;而人工合成甜味剂如糖精、砂糖醇等,则是通过化学合成得到的,其残留量可能会更高。

了解这些基本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选择和鉴别食品中的甜味剂。

其次,了解食品中甜味剂残留的危害和影响程度对于制定相应的检测与控制方法也非常重要。

甜味剂残留可能导致多种健康问题,如代谢紊乱、肠道功能异常等,严重影响人体健康。

因此,为了保障食品安全,需要制定相应的检测与控制方法,确保食品中甜味剂的残留量在安全范围之内。

针对食品中甜味剂残留的检测,目前常用的方法主要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气相色谱法(GC)、质谱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通过对食品样品进行分离、测定,准确判断甜味剂的残留量。

同时,还可以使用光谱法、电化学法等进行快速检测。

这些方法的优势在于准确、可靠,可以满足对食品安全的需求。

针对食品中甜味剂残留的控制,除了严格限制甜味剂的使用量外,还可以运用先进的加工技术和技术手段。

例如,合理使用纳米技术可以帮助将甜味剂更好地嵌入到食品中,降低其残留量。

此外,科学研发新的食品配方,改良传统生产工艺也是有效的控制方法。

此外,食品安全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消费者共同关注和共同参与。

政府应加强对食品生产过程的监管,建立完善的食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加大食品安全教育宣传力度。

企业应加强自身质量控制体系的建设,进行自查和自觉监管。

消费者则要提高食品安全意识,选择有信誉的品牌和渠道购买食品,合理饮食,避免过量摄入甜味剂。

添加剂二--甜味剂及其测定

添加剂二--甜味剂及其测定
2 应用较为广泛的有糖精与糖精钠,
其学名为邻-磺酰苯甲酰亚胺,分式 为C7H5O3NS。
医学ppt
35
2 其结构式为:
医学ppt
36
3 糖精与糖精钠的一些特点
糖精在水中溶解度很低,食品生产中所使用的 糖精,实际上是糖精钠,它易溶于水
有强甜味,其甜度为蔗糖的200—700倍
糖精的热稳定性较低,其水溶液在短时间内加 热变化不大,若长时间加热,不论酸性或碱性 条件下,都将逐渐分解成苯甲酸
例如:
以自身甜度大、具有很好的甜味协同作用的果 糖为例,10℅的果糖和蔗糖的混合液 (F\S=60/40)比10℅的蔗糖水溶液的甜度高 30℅;
而ACK和其它甜味剂混合使用也有明显的增效作 用,
医学ppt
8
不仅甜度明显两种甜味剂的甜度相加, 节省用量,而且甜味更佳。
由于甜味剂之间呈味的相乘作用,使用 量可进一步减少,因而成本更低。
医学ppt
4
非营养型甜味剂是指与蔗糖甜度相
等时的含量,其热值低于蔗糖的2℅以上 者。包括糖精、甜蜜素、APM、ACK、 TGS等化学合成物质和甜菊糖甙、甘草甜 素、沙马丁等天然物质
医学ppt
5
(三)理想的甜味剂
理想的甜味剂要求:安全无毒、甜
味纯正与蔗糖相似;高甜度、低热值; 稳定性高;不至龋;价格合理。
医学ppt
20
(2)罗汉果甜苷
是以罗汉果中提取的天然甜味剂,含有 比蔗糖甜300倍的强甜味物质。
医学ppt
21
(3)非洲竹芋甜素 (Thaumation)
又名沙马丁,是从西非植物非洲竹芋的 果实中提取出来的甜味剂。 它具有增加风味、掩蔽异味、甜度高低 营养等优点,可广泛用于食品、医药、 化妆品等行业中。 不久前英国的Tate&Lyle公司已生产出这 种甜味剂,商品名为Tatalin。

食品添加剂—甜味剂的测定

食品添加剂—甜味剂的测定
2018/9/7 17
测定步骤
• 样品处理
饮料类
取10.0mL均匀样品(如样品中含有CO2,先加热除去。对 样品中的酒精,可加NaOH溶液使其呈碱性,在沸水浴中 加热除去)置于100mL分液漏斗中
固体类
称取20.0g磨碎的均匀样品,置于250mL容量瓶中,加 100mL水,加温使溶解、放冷。加20mL硫酸铜溶液,混 匀,再加4.4mL NaOH溶液,加水到刻度,混匀,静置 30min,过滤,取50mL滤液置于150mL分液漏斗中
2018/9/7
2
甜味剂
• 甜味剂是赋予食品甜味为目的而加入的添加剂 化学合成的甜味剂具有甜度高、成本低及效果 显著的特点,故是使用最多食品添加剂之一, 也是重点监测的食品添加剂的种类
• 类型:糖精、甜蜜素、甜味素、甘草、木 醇、 山梨糖醇、麦芽糖醇
2018/9/7 3
• 日常生活中,甜味剂的使用比我们想象的要广泛。 饮料、酱菜、糕点、饼干、面包、雪糕、蜜饯、糖 果、调味料、肉类罐头等,几乎所有常见的食品中, 都添加了甜味剂。 • 我国允许使用的甜味剂主要有营养型和非营养型两 种。营养型主要指麦芽糖醇、蔗糖、葡萄糖浆等, 它们除了有甜味,还产生热量;非营养型主要是指 很少或几乎不会产生任何热量的甜味剂,无糖食品 中添加的
2018/9/7 12
高效液相色谱参考条件
• 色谱柱:YWG—C184.6mm×250mm10um不锈钢 柱 • 流动相:甲醇:乙酸铵溶液(0.02mol/L)(5+95) • 流速:1ml/min
• 检测器:紫外检测器,波长230nm,灵敏度 0.2AUFS
2018/9/7 13
测定过程
• 取样品处理液和标准使用各10ul(或相 同体积)注入高效液相色谱议进行分离, 以其标准溶液峰的保留时间为依据进行 定性,以其峰面积求出样液中被测物质 的含量

食品安全食品中甜味剂的检测与防范

食品安全食品中甜味剂的检测与防范

食品安全食品中甜味剂的检测与防范食品安全一直备受人们关注,而甜味剂作为食品添加剂的一种,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争议。

甜味剂的检测与防范成为了食品安全方面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介绍甜味剂的常见种类、检测方法和相关防范措施,以及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性。

一、甜味剂的常见种类甜味剂是指可以替代糖分,赋予食品甜味的物质。

常见的甜味剂包括人工合成甜味剂和天然甜味剂两大类。

1. 人工合成甜味剂人工合成甜味剂是通过化学合成得到的物质,具有高甜度且热量低,常用于食品和饮料的生产中。

常见的人工合成甜味剂有:阿斯巴甜、安赛蜜、糖精钠等。

2. 天然甜味剂天然甜味剂是从天然植物中提取得到的物质,比如甜菜碱、葡萄糖酸钠。

天然甜味剂通常被认为相对安全,但仍然需要进行一定的检测和防范。

二、甜味剂的检测方法为了确保食品中甜味剂的安全性,科学有效的检测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常用的甜味剂检测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是一种常用的甜味剂检测方法,其原理是通过样品中甜味剂与试剂反应,得到相应的色谱图谱,从而确定甜味剂的含量和种类。

2. 气相色谱法(GC)气相色谱法(GC)是另一种常用的甜味剂检测方法,其原理是通过样品中甜味剂的挥发性特点,使用气相色谱仪进行分析和定量。

3. 质谱法(MS)质谱法(MS)是一种较为精准的检测方法,可以用于检测甜味剂的结构和含量。

通过质谱仪的高灵敏度和高分辨率,可以准确鉴定甜味剂的种类。

4. 快速液相色谱法(Quick HPLC)快速液相色谱法(Quick HPLC)是一种对样品处理时间较短的检测方法,适用于快速分析大批量的样品。

三、甜味剂的防范措施为了保障食品中甜味剂的安全,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范措施。

1. 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甜味剂的监管,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监管系统。

加大对食品生产、销售环节的监督力度,确保甜味剂的合法使用和合规生产。

2. 加强食品标签标识食品生产企业应该明确标注食品成分,特别是甜味剂的种类和含量。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调味茶饮料中甜味剂和防腐剂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调味茶饮料中甜味剂和防腐剂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调味茶饮料中甜味剂和防腐剂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是一种高效、精确的色谱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化妆品等领域的成分分析。

在调味茶饮料中,甜味剂和防腐剂是常见的添加剂,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需要对其中的甜味剂和防腐剂进行准确的检测。

本文将介绍如何利用HPLC方法对调味茶饮料中的甜味剂和防腐剂进行分析。

一、实验原理1.甜味剂的测定调味茶饮料中常用的甜味剂包括蔗糖、蜂蜜、阿斯巴甜、赖氨酸等。

利用HPLC方法测定甜味剂的原理是通过将样品中的甜味剂分离出来,并且通过检测器对其进行定量测定。

调味茶饮料中可能添加的防腐剂有山梨酸、丙二醇、苯甲酸钠等。

HPLC方法可以将样品中的防腐剂进行分离和定量测定。

实验步骤1. 样品制备:将调味茶饮料样品取定量,加入适量的溶剂或者稀释剂,进行样品的制备。

2. 色谱条件:在HPLC色谱仪上设置适当的柱温、流动相流速、检测波长等色谱条件。

3. 样品进样:将制备好的样品进样进入HPLC色谱仪进行分析。

4. 数据处理:将色谱图谱分析,并且利用标准曲线进行定量分析。

二、实验结果通过对调味茶饮料中甜味剂和防腐剂的HPLC分析,可以得到各种样品中甜味剂和防腐剂的含量。

通过实验结果,可以了解各种样品中甜味剂和防腐剂的含量分布,从而得出调味茶饮料中甜味剂和防腐剂的使用情况和质量状况。

三、实验优点1. 高效、精确:HPLC方法可以快速、高效地分离样品中的各种成分,并且具有较高的分析精度。

2. 多样化:HPLC方法可以适用于多种样品的分析,对于调味茶饮料中的甜味剂和防腐剂也可以进行准确的分析。

3. 可靠性:HPLC方法的结果可靠性较高,可以为产品质量和安全提供可靠的依据。

四、使用注意事项1. 样品制备:样品制备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对甜味剂和防腐剂的分解或者损失。

2. 色谱条件:需要根据样品的特性和成分特点进行合适的色谱条件设置。

3. 样品进样:需要确保样品进样过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调味茶饮料中甜味剂和防腐剂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调味茶饮料中甜味剂和防腐剂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调味茶饮料中甜味剂和防腐剂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分析技术,具有高效、快速、精准的特点。

本文将介绍利用HPLC技术对调味茶饮料中甜味剂和防腐剂进行测定的方法和过程。

一、研究背景调味茶饮料是一种受欢迎的饮品,市场需求量大。

为了提高产品口感和保鲜效果,生产厂家常常会添加甜味剂和防腐剂。

过量使用甜味剂和防腐剂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因此对调味茶饮料中甜味剂和防腐剂的含量进行准确测定就显得十分重要。

二、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建立一种高效、准确的HPLC分析方法,用于测定调味茶饮料中甜味剂和防腐剂的含量。

三、实验方法1. 仪器和试剂(1)HPLC仪器:包括色谱柱、色谱泵、进样器、检测器等。

(2)甜味剂和防腐剂标准品:分别准备不同浓度的甜味剂和防腐剂标准溶液。

(3)色谱柱填料:选择适合的色谱柱填料,如C18柱填料。

(4)流动相: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流动相组成。

2. 样品制备取一定量的调味茶饮料样品,经过适当的处理后取得液相。

3. HPLC分析条件(1)色谱柱温度:常温。

(2)流动相流速: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3)检测器:UV检测器或荧光检测器。

(4)进样量:根据样品的特性确定。

4. 操作步骤(1)样品处理:按照实验要求对样品进行前处理,如过滤、稀释等。

(2)进样:将经过处理的样品溶液注入HPLC系统的进样器中。

(3)色谱条件设置:设置合适的色谱条件,包括流动相组成、流速、检测器波长等。

(4)检测和分析:启动HPLC仪器,进行样品的分离、检测和定量分析。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HPLC分析,得到了调味茶饮料中甜味剂和防腐剂的含量数据。

通过比对标准曲线,确定了甜味剂和防腐剂的浓度。

对样品的色谱图谱进行分析,确定了甜味剂和防腐剂在色谱柱上的保留时间和峰形。

五、实验结论本实验成功建立了一种利用HPLC技术对调味茶饮料中甜味剂和防腐剂进行测定的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调味茶饮料中甜味剂和防腐剂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调味茶饮料中甜味剂和防腐剂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调味茶饮料中甜味剂和防腐剂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一种常用的检测方法,其在调味茶饮料中甜味剂和防腐剂的测定中具有高灵敏度、高效率和高选择性的特点。

本文将探讨高效液相色谱法在调味茶饮料中甜味剂和防腐剂测定中的应用。

一、背景介绍调味茶饮料是一种受到广泛欢迎的饮品,其口感要求甜度适中,且不易腐坏,因此在调制过程中通常会添加甜味剂和防腐剂。

甜味剂和防腐剂可能会存在超标使用的情况,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风险。

对调味茶饮料中甜味剂和防腐剂的测定显得尤为重要。

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甜味剂1. 甜味剂种类常见的甜味剂包括蔗糖、果糖、蜂蜜、蔗糖化合物、阿斯巴甜、安赛蜜、双氯芬、糖精、三氯蔗糖和甜蜜素等。

2. 高效液相色谱法原理该方法利用不同甜味剂在固定相上的吸附性质不同,通过溶剂梯度洗脱,使各种甜味剂在不同时间点得以离子不同程度保持在固相上,从而实现定性和定量测定。

3. 高效液相色谱法优势该方法准确、快速、灵敏,可同时测定多种甜味剂,并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和选择性。

三、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防腐剂1. 防腐剂种类常见的防腐剂包括二氧化硫、亚硫酸钠、山梨酸、苯甲酸、对羟基苯甲酸酯、甲基对羟基苯甲酸酯、乙基对羟基苯甲酸酯等。

2. 高效液相色谱法原理该方法通过采用合适的固相柱和适当的流动相体系,分离目标防腐剂,然后利用紫外或荧光检测器对样品进行检测。

3. 高效液相色谱法优势该方法高效、准确、稳定,可同时测定多种防腐剂,对样品中复杂成分的分离效果好,可实现快速分析。

四、实验方法1. 仪器与试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色谱柱为C18柱,流动相为甲醇-水混合溶液,紫外检测器波长设置为254 nm。

试剂包括各类标准品和质量分数为99.9%的纯化水。

2. 样品制备取一定量的调味茶饮料样品,通过适当的提取、稀释和过滤等处理,得到适宜的色谱检测样品。

3. 色谱条件设置好色谱仪的参数,包括流动相的流速、梯度洗脱条件、检测器的波长等。

4. 样品分析将处理好的样品注入色谱仪进行分析,记录峰面积并与标准品进行定量对照。

食品甜味剂及其检测技术

食品甜味剂及其检测技术

T logy科技食品科技1 食品甜味剂的概述甜味剂是一种重要的食品添加剂,可以赋予食品以甜味。

根据来源不同分为天然甜味剂与人工合成甜味剂;根据化学结构及性质的不同可分为糖类与非糖类甜味剂;根据营养价值来分包括营养性甜味剂与非营养性甜味剂。

研究显示,糖尿病、肥胖症、龋齿等疾病的一大诱因就是不良饮食习惯与不合理的膳食结构,特别是与蔗糖摄入过多有很大的关联[1]。

因此,天然非营养型甜味剂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是今后甜味剂的重要发展方向。

2 食品甜味剂的常见检测技术目前,甜味剂种类较多,常见的有安赛蜜、甜蜜素、糖精钠与阿斯巴甜等,检测技术也有很多,主要有电化学法、光谱法、色谱法质谱联用法等。

2.1 气相色谱法该检测技术是食品甜味剂检测中的重要技术手段,优势在于灵敏度高、分离能力强。

对前处理的要求比较严格,程序较为繁琐。

国内对食品中甜蜜素的检测主要运用的就是此技术。

目前,气相色谱柱也有所改进,毛细管柱正逐渐代替了传统的填充柱,应用范围更广。

刘先华在检测糕点中甜蜜素的含量时,对气相色谱法作了相应的改进,在测定样品中甜蜜素时提前将糕点中的水分与脂肪去除,或直接采用脂肪检测后的糕点作为样品。

这有效解决了脂肪与脂溶性物质在正己烷溶剂中不易清除的难题。

针对检出限低问题,实验中选用大口径毛细管柱程序升温办法,检测效果显著[1]。

2.2 液相色谱法此法前处理简单,应用范围更广,适合检测部分大分子甜味剂,包括纽甜、阿斯巴甜等。

蒋定国等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固体饮料、乳饮料、浓缩果汁中的阿斯巴甜进行测定,针对不同类型的食品使用了不同的前处理办法。

分离条件为C18柱与甲醇/水流动相,并在208 nm波长下进行检测。

结果显示,2 mg/kg为此法的最低检出限,可用于各种成分复杂的食品的定性定量分析[2]。

2.3 离子色谱法该检测技术是通过电导检测器完成对阴离子、阳离子混合物的常量与痕量分析。

由于此法问世时间较短,未来在洗脱液,高灵敏度检测器、低交换容量离子交换树脂等方面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食品添加剂测定—甜味剂的测定(理化检验技术)

食品添加剂测定—甜味剂的测定(理化检验技术)
(一)概述 1. 甜味剂定义 • 以增加食品甜味而加入食品中的添加剂
2.甜味剂分类
• 天然甜味剂:植物组织中提取,如甜菊糖苷、甘草 等,其安全性较高
• 人工合成甜味剂:甜度较高,不具营养价值,价格 低廉
目前,我国允许使用的人工合成甜味剂有糖精(钠)、甜蜜素、甜味素等。
(二)甜味剂的应用和测定意义 糖精,难溶于水,糖精钠为水溶性。两者可在酸碱性溶液中互相转化。
(三是液相色谱法
液相色谱法(GB 5009.28-2016) 1. 原理
样品经水提取,高脂肪样品经正己烷脱脂、高蛋白样品经蛋白沉淀剂沉 淀蛋白,采用液相色谱分离,紫外检测器检测,外标法定量。
(四)甜蜜素的测定方法 气相色谱法(GB 5009.97-2016) 1.原理
食品中的环己基氨基磺酸钠用水提取,在硫酸介质中环己基氨基磺酸钠 与亚硝酸反应,生成环己醇亚硝酸酯,利用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进 行分离及分析,保留时间定性,外标法定量。
在食品工业中常将水溶性较差的糖精转变成易溶于水的盐类物质糖精钠,以 增加其水溶性,便于食品工业生产的使用。糖精钠不具有营养价值,摄入人 体后,不能被机体吸收利用。
甜蜜素,易溶于水,难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其甜味是蔗糖的40倍左右 ,是一种高甜度的甜味剂。长期食用甜蜜素含量超标食品,会因摄入过量过 高对人体的肝脏和神经系统造成危害。

甜味剂的检测

甜味剂的检测

Page 13
气相色谱比较灵敏,对前处理 的要求较高,步骤相对繁杂。
如测定糕点中甜蜜素: 如测定糕点中甜蜜素: 在检验糕点中甜蜜素时, 在检验糕点中甜蜜素时,预先除去 糕点样品中的脂肪和水分, 糕点样品中的脂肪和水分,或用检 验脂肪后的糕点样品, 验脂肪后的糕点样品,解决了脂肪 及脂溶性的物质在正己烷溶剂中难 以除去的问题。 以除去的问题。研究中采用大口径 毛细管柱程序升温的方法来解决因 减少样品称量带来的检出限低的问 取得了很好的检测效果。 题,取得了很好的检测效果。
甜味剂含量较多的常见食品 甜味剂含量较多的常见食品
Sugar Confiture Icecream
糖 果
蜜 饯
冰 激 凌
Page 4
Sugar
Page 5
Confiture
Page 6
Icecream
Page 7
甜味剂分类
功能性低 倍甜味剂 天然提 取高倍 甜味剂 化学合 成高倍 甜味剂
为什么家里的玉米没有街上的甜? 为什么家里的玉米没有街上的甜?
在路边小贩买的玉米,闻上去就有股甜味, 在路边小贩买的玉米,闻上去就有股甜味,颜色黄澄澄还 特别亮,拿在手里有点粘滑,吃起来口感松软、香甜; 特别亮,拿在手里有点粘滑,吃起来口感松软、香甜;而自己 煮的玉米,闻上去是种清香味,颜色淡黄,吃起来口感略硬、 煮的玉米,闻上去是种清香味,颜色淡黄,吃起来口感略硬、 甜味不足。 甜味不足。
Page 16
色质联机方法相对于单纯的色 谱法具有定性更准确、检测速 度更快和灵敏度更高的特点。
LC
联用
MS
用LC/MS联机技术可测定食品中的乙酰磺 联机技术可测定食品中的乙酰磺 胺酸钾、三氯蔗糖、糖精、环己基氨基磺 胺酸钾、三氯蔗糖、糖精、 酸盐、阿斯巴甜、甜菊甙等9种甜味剂 酸盐、阿斯巴甜、甜菊甙等 种甜味剂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 键词 甜味剂 检 测 高效 液相 色谱 法 离子 色谱 法 高效液相 色谱 一质 谱 法 中图分 类 号 R15 文献标 识码 5 B d i 1 .9 9 ji n 10 o 0 3 6 /.s . 0 8—5 7 .0 .4 0 5 s 7 7 2 1 0 . 0 1
长 久 以来 , 于种 种 非法 添加 食 品 添 加剂 的报 关
口岸卫生 控制
第1卷 第4 6 期
食 品 甜 味剂 及 其 检 测 技 术
刘家 常 摘要 张露新 李 欣 天津 市东 丽 区疾 病预 防控 制 中心( 津 ,030 ) 天 300 我 国是世 界上食 品 添加 剂 生产量和使 用量 均位 居 前 列的 国家 , 着食 品种 类 以及 甜 味 剂 品 随
( B 70—2 1 ) G 26 0 1 目前 中国食 品添 加剂 有2 个 类别 , 3 2 0 多个 品种 , 0 0 这其 中就 包括 食 品甜 味剂 。 J l 食 品甜 味剂
甜 味剂 是 指赋 予 食 品 以甜 味 的物 质 。 目前 甜 味
食 品甜味剂使用标准参见《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L一 仅一天 门冬 氨 一L一苯 丙氨 酸 1 一甲酯 ( 甜 ) 纽 、
赤藓糖 醇 、 罗汉 果甜 苷 、 糖 醇 、 糖醇 、 门冬酰 苯 木 乳 天 丙氨 酸 甲酯 ( 阿斯 巴甜 ) 。
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 合成 或 者天 然物 质。 《 品添 加 剂 使用 标 准 》 按 食
准》 G 26 21 )另 ̄2 l年第 1号 和2 号卫 生 ( B 70— 0 1 , oo 6 3 部公告后新 增 品种和 扩大使用范 围品种 ( 见表 1 [ 。 )3 2 1
2 检 测 方法
《 品 卫 生 检 验 方 法 理 化 部 分 》G / 50 — 食 B T09 20 只 有 G / 5 0 . 8—20 食 品 中 糖 精 钠 的 测 03 B T0 9 2 03 定 、 B T 09 9 G / 50 .7—20 食 品 中环 己基 氨 基 磺 酸 钠 03
如三氯蔗糖允许在3 余种食品 中使用 , 0 都有严格使 用量要求 , 尚无标准检验方法 , 但 给检验工作造成
酸钾( 安赛蜜) 三氯蔗糖 ( 、 蔗糖素) L— L 天冬氨 、 O一

1 一 6
第 1卷 第4 6 期
刘 家常 , 食品甜味剂及其检测技术 等.
很 大 困难 。 比较 理 想 的检验 方法 , 该是 能适 应基 质 应 比较 复 杂 的样 品 , 且 多 种 甜 味 剂 的 同 时 测 定 方 而
和 G / 50 .4 B T 0 9 10—2 0 饮 料 中 乙酰 磺 胺 酸 钾 的测 03
剂种类 较 多 , 其来 源 可 分 为 天 然甜 味剂 和 人 工合 按
成甜味剂 ; 按其营养价值分为营养性甜味剂和非营 养性甜味剂; 按其化学结构和性质分为糖类和非糖
类甜 味剂 。 中 国准许 使 用 的食 品甜 味 剂共 计2 种 。 中对 0 其 使用 量和 使用 范 围明确规 定 的有 : 精钠 、 己基 氨 糖 环 基磺 酸钠 ( 蜜 素 ) 环 己基 氨 基 磺 酸 钙 、 酰磺 胺 甜 、 乙
种的增 加 , 用 范围 的扩 大 , 国准许 使 用 的甜味 剂 已经增 加 到2 个 品种 。 G / 0 9—20 使 我 0 在 B T50 03中 已制 定的食 品甜 味 剂标 准检 验 方 法 包括 : 品 中糖精 钠 、 食 己基氨 基磺 酸钠 以及 饮料 中 乙酰磺 胺 酸钾 等几种 测 定方 法。 年来食 品 中甜味 剂 的测定 , 别是 多组分 同时 测定 方 法发 展 很 快 。 述 国 家标 近 特 上 准检验 方 法 已不能 完全 满足 当前检验 工作 的 需要 。 文 重点介 绍食 品 中三 氯蔗 糖 的 H L 本 P C及 I c两 种测 定方 法和 L / C MS法 同时测定 食 品 中9 甜味 剂 。 种
定 J 。 上述方法应用面窄 , 测定组分单一。 随着食 品
安全 法 的 出台 , 品 甜 味剂 种 类 增 加及 其 在食 品 中 食 的使 用 范 围扩 大 , 述 国家 标 准 检 验 方法 远 远 不 能 上
满足 当前 工作 的需 要 , 在 19 年新 增 加 的甜 味剂 早 97
酰磺 氨酸 ; 有使 用范 围但 最 大 使用 量 可 按 生 产 需要 适 量使 用 的甜 味剂 有 : 草 、 草 酸 胺 、 草 酸 一钾 甘 甘 甘 及 三 钾 、 一甘 露 糖 醇 、 芽 糖 醇 ( ) 山 梨 糖 醇 D 麦 液 、 ( ) 甜菊 糖苷 、 液 、 异麦 芽 酮糖 ; 可在 各类 食 品 中按 生 产需要 适量 使用 的甜 味剂 ( B 70— 0 1 A. 中 G 26 21表 3 所列食 品除外 ) : .[ 有 N N一( , 3 3一二 甲基 丁 基 ) ]

消费者的“ 心头大患” 事关消费者乃至下一代 的健 , 康 和安 全 , 目前 对 公 共 健康 面 临 的最 主 要威 胁 之 是


因此 , 厉打 击 食 品非 法 添 加 行 为 , 格 规 范食 严 严
品添加 剂生 产经 营使 用是 各级监 管 部 门 目前 的核心 工作。 食 品 添加剂 是 指 为 改善 食 品 品质 及 色 、 、 , 香 味
酰一 N一( ,, 4一四 甲基 一3一硫 化三 亚 甲基 )一 224,
D一丙 氨酰胺 ( 阿力 甜 ) 天 门冬 酰 苯 丙 氨 酸 甲酯 乙 、
道几乎成了我们隔三岔五就能在媒体上看到的一个
主要话 题 。 比如说 关 于苏 丹 红 、 聚氰 胺 、 色馒 头 三 染 还 有现 在正 搞得 沸 沸扬 扬 的瘦 肉精 事件 等 等 , 们 我 可 以列 出长 长 的一 列 名单 。 如今 食 品安 全 已是 中 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