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要多层面多角度解读文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教师要多层面多角度解读文本
成都双流中学实验学校彭本常
【内容摘要】教师要想用好教材这个例子来向学生传授知识,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就必须不断强化自己的文本解读能力。那么,教师应该怎样解读文本呢?笔者提出了在读的形式上五个层面六度解读的“五层六读”观点,在读的内容上笔者主张着眼于文章的构成要素进行多角度解读。
【关键词】文本解读;五层六读;多角度解读
一、概念说明
(一)什么是文本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对“文本”一词的解释是:文件的某种本子(多就文字、措辞而言),也指某种文件:这个文件有中、英、法三种文本~。
但是文本的概念后来主要变成了:“任何由书写所固定下来的任何话语。”
(二)文本与课文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对“课文”一词的解释是:教科书中的正文(区别于注释和习题等):朗读~。
可见,“文本”更强调“原生价值”;而“课文”是为了适应教学需要被选入教材、被改编了甚至是被删减了的“文本”,它强调的是“教学价值”。因此,我们强调教师解读“文本”,只有这样才能全面细致地挖掘文本,才能在备课时游刃有余,才能在课堂上生成精彩。当然,我们教材上的大部分“课文”都没有经过改编、删减,就是“文本”本身。
(三)什么是解读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对“解读”一词的解释是:①阅读解释:~信息编码|传统的训诂学以~古籍为主要目的。②分析;研究:~人生|~史前文化。③理解;体会:持不同观点的人对这项政策会有不同的~。
(四)解读与阅读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对“阅读”一词的解释是:看(书报等)并领会其内容:~报刊|~文件。对照“解读”与“阅读”的含义,不难发现“阅读”只是“解读”的基础层次;“解读”在“领会内容”的基础上,还要求进行内在消化,达到能解释的层次;此外,“解读”还要求对读的对象进行分析、研究、理解、体会。
(五)什么是文本解读
“文本解读”就是读者通过对文本的阅读、分析、研究形成自己的理解和体会。可见,文本解读的主体是读者,是人。所以,文本解读应真正体现以人为本。
二、语文教师为什么要进行文本解读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稿)教学建议板块中明确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钻研教材,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科书,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国家督学成尚荣先生说:“研读教材是语文老师的第一基本功。”余映潮先生在《中学语文教师提升教学业务水平的“六个一”》中提出:阅读教学给予语文教师的任务,是把教材、课文读“厚”,把教材、课文教“薄”。
透过这些观点,我们不难看出:语文教师要想写出优秀的教学设计;要想在课堂上得心应手,上出精致出彩的课;要想成为学生最欢迎和喜爱的老师就必须从文本解读入手,就必须重视文本解读。即使你对自己没有这些要求,即使你没有这样的成长目标;那么,要做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解读文本也是你必须履行的义务,是你肩头的责任。
三、语文教师应怎样进行文本解读
《小学语文教师》杂志编辑部的朱文君老师提出了“三读教材”老师、作者、学生三者对话
的观点。清华大学附属小学的窦桂梅老师也提出了“文本细读”的观点。网上也有人提出读者、作者、教者、学生“多视觉解读文本”的观点……
本人结合自己和身边名师们的文本解读经验,认为语文教师应该对文本进行由浅入深、由单一到综合的五层六度解读。
多层面解读(“五层六读”)
(一)读者层面
首先,从自己这个单一个体的层面进行解读,是作为一个有着几十年生活经历、文化积淀的独立的读者个体对文本(编者在选编时没有改编、删减就是课文,有改编、删减的就读原文本)的解读。有人称之为“裸读”,我不这样认为。我觉得,此时并不“裸”,因为有着几十年生活经历、文化积淀相伴,这不是你想“裸”他就空白的。另外,我还认为有必要学习古人“不动笔则不读书”的做法。将自己在那时那地的真切感受用旁批记下来。如果自己被吸引、被感动就记下这些感动点、触发点,附以简单的理由;反之,如果自己很讨厌、很不喜欢,也如实地记下这些痛恨点,也附以简单的理由。在解读《皇帝的新装》一文时,我就在结尾处写下了这样的旁批:“作者安排小孩来揭骗,是出于童话教育儿童的需要?是表达自己对生活的希望?又或者是流露出对这个王国的失望(毕竟小孩还小,谁能保证他不会像阿Q临死时喊的那样‘二十年后又是一个……’)?”
其次,从其他读者这个读者群的层面进行二度解读,是大量地拿来、占有、借鉴、对比他人的理解、体会,最终使自己的理解体会深入一步的过程。可以读他人的解读、赏析文章,也可以是同事之间的交流。在二度解读完《皇帝的新装》后,发现大多数读者都认为这样安排符合孩子身份,同时达到教育儿童的目的,还代表了所有百姓意见。自此,我疑问之一找到了答案,但这个小孩究竟代表希望还是失望呢?依旧没有答案。
(二)作者层面
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创作风格、文本的写作背景三度解读文本,读懂文本内涵。在此次阅读中,我们不应该,也不可能清空前两次解读的理解和体会。本次解读之后的认识也必然会更深入一步。解读《皇帝的新装》过程中,我了解了安徒生的成长经历和创作风格之后,终于解决了自己前两度解读中悬而未决的问题。安徒生虽然从小命运悲惨,但是,他还是得到了一些好心人的帮助的。他决定给孩子写童话的动机是“为了争取未来的一代”。其早期作品多充满乐观的精神。所以我认为他在小孩身上是寄予了希望的。
(三)编者层面
《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对课文选编的要求是这样的:课文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题材、体裁、风格应该丰富多样,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要体现教学目的,适合教学,有利于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文以我国现代作品为主,古代作品也有适当比例,同时兼顾外国作品。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一般各占50%。古代诗词和文言文占30%左右。每学年课文不少于60篇。
可见,编者在选编时,是有严格的思路和意图的。因此,我们在进行文本解读时要弄清编者想要用课文这个例子来干什么。所以,还要对文本进行四度解读。有改编、删减的就思考:与原文本相比作了哪些改动?这样改的意图何在?与原文本一致的也要进行如下四个方面的解读:
1.抓住单元导语,解读单元主题和编者意图。如,七上第三单元的单元导语是: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春风夏雨,秋霜冬雪。多姿多彩的大自然,陶冶了人们爱美的心灵,锻炼了人们发现美的眼力。这个单元为我们展现了色彩斑斓的大自然,这里有美的景物,美的情感,美的语言……
品味诗文优美的语言是一种艺术享受。要反复朗读,在整体感知内容大意的基础上,揣摩、欣赏精彩句段和词语,并将它们摘抄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