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分离原理课件 分离过程热力学
化工分离过程PPT课件
D
第37页/共45页
C个组分,采用C-1个塔,分离序数为:
SC
C 1
S j SC j 或:SC
i1 (6 28)
[(2 C 1)]! C!(C 1)!(6
29)
用(6—28)或(6—29)计算结果列入表6—2。
对于特殊精馏: 例萃取精馏:加质量分离剂,且数目多。
第28页/共45页
返回
第29页/共45页
返回
第30页/共45页
返回
第31页/共45页
返回
6.2.4 设置中间冷凝器和中间再沸器的精馏 1. 使操作向可逆精馏方向趋近 2. 采用中等温度的再沸器和冷凝器 图6—13 SRV蒸馏
特点:沿全塔布置的换热元件能大大降低塔 顶、塔釜负荷
提馏段:蒸汽流率自下而上稳定增加 精馏段:液体回流量自上而下稳定增加
出
n j[ xi, j ln( i, j xi, j )] (6 11)
进
二元混合物分离成纯组分:
Wmin,T RT nF [ x A,F ln( A,F x A,F) xB,F ln( B,F xB,F)] (6 12)
例6-1; 例6-2
第7页/共45页
传热速率: Q nk Hk n j H j Wmin,T
第19页/共45页
使净功降低的方法:
降低压差 减少温差 减少浓度与平衡浓度差 1)塔设备
若N越多,使△P↑,不可逆性越大 可使:气速↓,液层高度↓;使△P ↓ 但是:气速↓,生产能力不变时D ↑,投资费↑
液层高度↓,板效率↓ 改进方式:1. 选择合适的塔径、液层高度
2. 改板式塔为高效填料塔
第20页/共45页
第15页/共45页
热力学第二章机械分离和固体流态化
A
B
C
D
a
b
AA C DD
cd
• 随着沉降过程的进行,B、C逐渐缩小并消失,C区 刚刚消失这一时刻称为“临界沉降点”(critical sedimentation point),此时清液区与沉聚区有一清
(2-12)
H
Hb
b
L VS
LHb VS
Hb
按降尘分离的必要条件: θ≥θt L/u ≥H/ ut
LHb H
VS
ut
Vs≤ut L b
(2-13)
• 由上式可知,当体系一定,气体的处理量一定时。 要求把一定直径的颗粒完全沉降的条件只取决于降 尘室的底面积(Lb),与其高度无关,这是降尘室 的一个重要特征。因此,降尘室一般上设计为扁型 的。(多层,如P145)
• 降尘室的工艺计算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设计型, 已知气体处理量和除尘要求(dm)计算降尘室 大小(H、 b)。一类是操作型,已知降尘室 的尺寸,求处理气量及除尘效果。其计算原理 是一样的。
• 计算例子见P146,例3-2,(操作型)(自学)
3、 沉降槽(subsider)
• 对于液固非均相体系的分离,可使用沉降槽,沉降 槽一般只能用于分离颗粒不很细的稀悬浮液,得到 清液,及含50%左右的固体颗粒的增稠液,工业上 把沉降槽称为增稠器(thickener),应用很广,如烧 碱生产中食盐水沉清等。
考虑是流体或是颗粒静止不动。
• 一般的颗粒都可以看作是球形的,下面就以光滑 球形颗粒在静止流体中沉降为例来讨论沉降过程。
• 把球形颗粒放入静止的流体中,
Fb
颗粒就会受到重力与流体浮力的
作用,如果颗粒与流体的密度不
同,则颗粒受到的重力与浮力就
2分离过程热力学
孤立体系都有自发趋向平衡的趋势。但不同体系建立平 衡的速度可能相差较大(化学动力学问题)。
分离过程都需要对物质进行输运。物质的输运是在化学 势梯度驱动下组分移向平衡位置的一种形式。
大多数分离过程的输运速度比较快,可近似看成是在平 衡状态下完成的。
N/NA=n Ni/NA=ni
(NA为阿佛伽德罗常数,6.02221023; n为总摩尔数)
(Ni为第i种组分的摩尔数)
(接下页)
2分离过程热力学
16
统计热力学方法推导混合熵
根据统计原理,混合后体系中各种分子平均分布几率:
=N / Ni
根据波茨曼分布,有:
Smix=kln =k ln(N / Ni) =k (lnN lnNi) (波茨曼常数k=1.3810-23 JK-1)
Ssep =-Smix (两种过程的始终态对应相反) 绝热体系中混合后形成均相理想体系:
Smix>0 自发过程; Ssep < 0 非自发过程
2分离过程热力学
15
统计热力学方法推导混合熵
设体系有i种独立组分,每种组分i由Ni个分子组成,体系总 共有N个分子。
xi
Ni
Ni
Ni N
i
(xi为混合后第i种组分摩尔分数)
2. 分离过程热力学
2.1 化学平衡
2.1.1 封闭体系的化学平衡 2.1.2 敞开体系的化学平衡 2.1.3 有外场存在时的化学平衡
2.2 分配平衡
2.2.1 分配等温线 1.2.2 分配定律
2.3
2分离过程热力学
1
对分离的要求
分离因子尽可能高 所需分离剂或能量尽可能少 产品纯度尽可能高 设备尽可能便宜 操作尽可能简单 分离速度尽可能快
2 分离过程热力学
=
Hm,i
-
H m,i
= 2(H2-H m,2)
△mixV ≠ 0
3、正规溶液
2.5 溶液行为模型
真实溶液与理想溶 液之间的差别?
特例:有一些真溶液如碘、硫、磷、萘的二硫化碳、四氯化碳、苯溶液等在某些方面很像 理想溶液,具有同理想溶液同样的混合熵--称为正规溶液。
特征:△mixH =RTln≠0, △mixV = 0,标准偏摩尔熵△Si =0
恒温恒压时: 平衡时:
可推得:
i,B
i,A
表示迁移过程中分子间作用力 项,在相界面上以突变方式变
化
在空间可连续变化的、 表外加势力项
2.2 分配平衡
分类:
• 第一类化学平衡; • 第二类化学平衡
特点:
• 一相或两相的组成可在一个相当宽的范围内变化; • 可用于极为困难的分离场合; • 更适合于快速分离含有十到上百种组分的混合物.
例:第二类化学平衡对分离所起的作用:酸碱平衡理论或离子络合萃取等
i
2.3 相平衡
相平衡的分离最适合含有很少几种组分的简单混合物的分离。
1)单组分体系的相平衡 2)双组分体系的相平衡 3)三组分体系的相平衡
4)双水相相图
WA / %
2.3 相平衡
4)双水相相图
E 双相区
⊙C ⊙ A
F 单相区 0
WB / %
• 纯溶质为标准态 • 溶质的稀溶液为标准态
则αi=1,所以γ=1
定义γ’=1
则当x=1时,α’=1
2.1.3 活度系数与标准态
(2)两种标淮态所得结果比较
0
’=1
’=1 =1
图2-1
=1 1
2.1.4 有外场存在时的化学平衡
现代分离课件 第2章 分离过程的热力学
第二章分离过程中的热力学在研究时必须先确定研究对象,把一部分物质与其余分开,这种被划定的系统以外有关的物质和空间称作环境。
系统和环境之间有一界面,把系统和环境分开,并作为系统和第二章分离过程中的热力学系统:动态(复杂)→平衡状态(简单)自发过程总是使体系自由能降低8体系吸热--焓变焓适用条件:不做非体积功的恒压封闭系统组分扩散到空间不同位置、分配于不同的相或处于不的熵分别为和,则:对微小变化这几个熵变的计算式习惯上称为熵的定义式,即熵的变化值可用可逆过程的热温商值来衡量当体系不存在非体积功时用统计热力学的方法推导混合熵的计算公式个分子根据统计原理,混合后体系中各种分子的平均分布概率为根据玻耳兹曼分布k=1.38×较大(N→+∞)时,可用Stirling 公式展开体系的混合熵为摩尔混合熵:是指每摩尔混合物中全部组分的混合熵之力学能-机械能,流体动能组分i由纯净态变为混合态的熵变非自发分离的体系第二章分离过程中的热力学25摩尔分离功:分离1mol理想混合物需对体系做的功分离理想气体或溶液所需做的最小功和摩尔最小功分别是由于分离熵为负值,分离功也为负值,表示要使混合理想气体分开,需要对体系做功。
等温等压下吉布斯自由能自发过程不存在非体积功等温等压不做非体积功的情况下,自发过程总是不进入或不离开体系(进入体系,其他组分d nj如果其他因素不变,d G的大小取决于变化速率的大小物质的化学势物理意义:在等温等压条件下,其他组分不变时引入所引起的体系吉布斯自由能的变化。
加和号表示进入或离开体系的所有组分对进入体系时,dn取正号;反之,为负号等温等压下,互相连接的两相间平衡的条件:组分在两相间的化学势相等K分配平衡系数两相平衡时,组分在两相的化学势相等,所有分离平衡都涉及到浓度变化补偿标准化学势差异最终达到两相化学势相等。
的势能记作,它的势能就变成了化学势的附加贡献。
而体系内部产生的化学势为等温等压条件下,则为:组分从A相迁移至B相并达到平衡,该式只适合于理想混合物分压很低时40实验数据求a、b作图,截距1/a,热力学分配系数,整个浓度范围内为常数自发进行时小结:物质是从化学势高的相转移到化学势低的相标准化学势由T、p、体系组成、外场决定。
分离过程热力学
分离过程的分类
根据操作原理分类
可分为蒸馏、萃取、过滤、干燥等类型。
根据操作方式分类
可分为间歇式、连续式和半连续式。
根据操作条件分类
可分为常温、低温、高压、真空等类型。
分离过程热力学的基本概念
热力学第一定律
能量守恒定律,即系统能量的 变化等于输入和输出的能量之
差。
热力学第二定律
熵增原理,即自发反应总是向 着熵增加的方向进行。
低碳排放技术
采用低碳排放技术,如碳捕获、利用和储存技术,减少分离过程中 的碳排放。
THANKS
感谢观看
分离过程热力学
• 分离过程概述 • 蒸馏 • 萃取 • 吸附分离 • 膜分离 • 分离过程热力学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01
分离过程概述
分离过程的定义和重要性
分离过程的定义
分离过程是指将混合物中的各个组分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的过 程。
分离过程的重要性
分离过程是化工、制药、食品、环保等众多领域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它能够实 现原料的提纯、产物的分离、废物的处理等,对于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 本、保护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吸附分离技术
研究新型吸附剂材料,提 高吸附剂的吸附容量和选 择性,优化吸附分离工艺。
萃取分离技术
研究新型萃取剂,提高萃 取效率和选择性,降低萃 取剂的消耗和环境污染。
分离过程中的节能减排技术
余热回收利用
利用余热进行能量回收和再利用,降低能耗和减少排放。
节能型分离设备
研发节能型的分离设备,如高效换热器、节能泵和压缩机等,降低 设备能耗。
制药工业
用于药物的提取和分离。
04
吸附分离
吸附分离的原理和分类
《分离工程第二章》课件
通过分离工程中的技术手段,将污水中的悬浮物、油、重金属等污 染物进行分离和去除。
大气治理
通过分离工程中的技术手段,将大气中的颗粒物、有害气体等进行 分离和去除。
固废处理
在固废处理中,分离工程用于将固体废物中的不同组分进行分离和回 收。
食品工业领域
食品加工
在食品加工中,分离工程用于分离食品中的不同组分,如牛奶中 的奶油和脱脂品添加剂, 如味精、食用香精等。
食品安全检测
通过分离工程中的技术手段,对食品中的有害物质进行检测和分离 。
其他领域
制药工业
在制药工业中,分离工程用于分离和 纯化各种药物成分。
新能源领域
在新能源领域中,分离工程用于太阳 能电池板制造中的硅片切割和海水淡 化技术中的盐分去除。
脱水
将石油中的水分进行分离,以减少对设备和管道的腐蚀。
化工领域
化学反应
01
通过分离工程中的技术手段,实现化学反应的高效分离和产物
纯化。
精细化工
02
在精细化工中,分离工程用于分离高纯度的化学品,如染料、
农药、医药等。
合成气分离
03
将合成气中的不同组分进行分离,如一氧化碳、氢气、甲烷等
。
环境工程领域
环境工程
与环境工程学科的交叉融合,实现环保与分离工程的有机 结合。
感谢观看
THANKS
THE FIRST LESSON OF THE SCHOOL YEAR
分离工程的特点
分离工程具有多样性、复杂性、 高效率和高精度等特点,能够实 现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有效分离、 纯化和精制。
分离工程的重要性
分离工程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分离工程广泛应用于化工、制药、食品、环保等领域,是实现物质分离纯化的 关键技术之一。
化工分离过程(第20讲)(61分离的最小功和热力学效率)
6.1.1 等温分离的最小功
n 1,zi,1, H1 n2,zi,2, H2
n z ,H m 1 , i , m 1 m 1
n ,H m ,zi,m m
Q W
图6-1 连续稳定分离系统
进出系统物流变量:n,zi,H,S,Q 系统对环境作功:W
6
6.1.1 等温分离的最小功
n1,zi,1, H1 n2,zi,2, H2
分离气体混合物的最小功
13
6.1.1 等温分离的最小功
P185 例6-1
环境温度为 294.4K ,压力 101.3kPa ,在该环境条件下 将流率为 600 kmol/h 的丙烯 - 丙烷的混合气体连续分离成相 同温度、压力下的产品。 已知混合气体中含丙烯 0.60 (摩尔分数)。 分离要求为: ①含丙烯 99%(摩尔) 和含丙烷 95%(摩尔)的两个物流; ②产品为纯丙烯和纯丙烷; 确定所需最小功。
物质的混合是不可逆过程,能够自发完成,因此, 其逆过程——分离必然要消耗能量才能进行。
热力学第二定律: 完成同一变化的任何可逆过程所需的功相等。
因此,分离所需的最小功可通过假想的可逆过程计算。 最小功的数值决定于要分离的混合物的组成、压力和温度 以及分离所得产品的组成、压力和温度。
4
6.1 分离的最小功和热力学效率
化工分离过程
Chemical Separation Processes
第六章 分离过程的节能
第六章 分离过程的节能
是耗能较多的一个部门,我国化工能耗约占全国能源消耗 总量的 12.7%,折合标准煤为 7848 吨。若以每万元产值能 耗平均值计,为全国万元产值能耗平均的2.3倍。而在化学 工业中分离系统能耗更大,特别是精馏单元操作,且余热 量也大。据英、美等国统计,精馏单元操作能耗约占全国 能耗量的3%。 因此,要发展化学工业,开创化学工业的新局面,节 能问题极为重要。确定具体混合物分离的最小能耗,了解 影响能耗的因素,寻求接近此极限能耗的实际分离过程是 很有意义的。
分离过程中的热力学PPT课件
第二页,编辑于星期五:点 二十八分。
2.1 化学平衡
“系统”与“环境”
在物理化学中,将所研究的对象(物质和空间)称作系统(或 体系),而将系统以外有关的物质和空间称作环境。
“系统”的分类
封闭系统:只有能量得失,没有物质交换的系统 敞开系统:既有能量得失,又有物质交换的系统
分离过程的自由能
在封闭体系中,由热力学第一和第二定律的综合公式
可得体系所做的非体积功δWf 为:
Wf -dU -pdV +TdS
(2.30)
在等温等压条件下为:
Wf -d(U -pV +TS) (2.31)
定义吉布斯自由能G ≡ H - TS,则:
Wf -dG
(2.32)
上式表明,封闭体系中所做的最大非体积功等于体系
(2.50) (2.53)
对液 -固吸附分配体系,仍借用上述方程。
对气 - 液分配平衡:
Henry定律(在中等压力下):
ci =Kpi
(2.54)
即:气体在溶液中的溶解度与溶液上方气相中该溶质
气体的分压成正比。
第二十页,编辑于星期五:点 二十八分。
液 -液分配平衡:
Ki
=
ci,B ci,A
(2.55)
第四页,编辑于星期五:点 二十八分。
封闭体系中的化学平衡 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以热和功的形式传递的能量, 必定等于体系热力学能的变化(能量的转换在数量上 守恒),则体系的能量变化ΔU为
U =U2 -U1=Q -WT
(2.1)
规定体系吸热时Q > 0,放热时Q < 0;对体系做功为正,
分离过程热力学课件
分离过程的热力学基础
分离过程是利用物质性质的差异 ,将混合物中的组分分离出来的
过程。
热力学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分 离过程,如蒸馏、萃取、吸附等 ,以优化分离效果和提高分离效
率。
在分离过程中,需要关注系统的 能量平衡和物质平衡,以及分离 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相变和化学反
应。
02
分离过程的主要方法
吸收法
高效节能技术的探索
总结词
高效节能技术的探索是分离过程未来发 展的关键,能够降低分离过程的能耗和 成本。
VS
详细描述
分离过程是工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但也 是能耗较高的环节之一。因此,探索高效 节能技术对于降低分离过程的能耗和成本 至关重要。目前,研究者们正在积极探索 各种新型高效节能技术,如新型吸附剂、 膜分离技术等,以期实现更低能耗和更高 效率的分离过程。
蒸馏法
总结词
蒸馏法是一种利用液体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挥发度的差异来实现液体混合物分离 的过程。
详细描述
蒸馏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液体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挥发度的差异,使液体混合物 在加热条件下进行汽化,然后通过冷凝使各组分凝结,从而实现液体混合物的 分离。蒸馏法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等工业过程。
Hale Waihona Puke 膜分离法总结词总结词
吸收法是一种利用气体混合物在液体吸收剂中的溶解度的差异来实现气体混合物 分离的过程。
详细描述
吸收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气体混合物中各组分在吸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使气体 混合物中的组分在气液两相之间进行选择性吸收,从而实现气体混合物的分离。 吸收法广泛应用于合成氨、脱硫脱碳、城市煤气净化等工业过程。
分离过程的选择与优化
01
02
03
分离过程的选择
第二章-分离过程中的热力学
2.1.1 化学平衡的特点
机械平衡
dEp / dx = 0 (2-1)
Ep :势能; x:
势能坐标。
目的:1 mol 溶质(如100克)的行为可视 为一个宏观的物体。
机械平衡与化学平衡
机械平衡比较简单,在讨论宏观物体平衡时,不必考 虑复杂的热和分子的布朗运动,也就是说在此情况下
与宏观物体移动能量相比熵是不重要的。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气、液、固)
压力 温度 如反应是在溶液内进行,还必须表明浓度 25°C 1 大气压 通常规定为标准态
活度与浓度之间的关系图
a 1
a 1
1
a 1
1
a
x
1
x
0
0
1
2.1.5 在外加场作用下的平衡
外加场给予分子以分子某种随位置变化的势能,这 种势能转化成自由能G的附加组分, 因为G 是一种特殊的 能量形式,等于体系所做的可逆功,反过来讲,该可逆 功又等于在外加场作用下的一个简单的迁移过程中势能 ext 的增加,并以 i 表示组分i化学势的增加。物质本身性 int 质的化学势,以 表示。
dG SdT Vdp i
int
i
ext
dn
(2-27)
i
在恒温恒压时,式(2-27)右边的前两项等于 零。故,
dG i
int
i
ext
dn
(2-28)
i
在平衡时,如果使 dnimol的组分从区迁移至 区,
dG 0 iint i , ,
第二章 分离过程中的热力学
热力学是一门处理各种形式能量之间相 互转换、物理和化学过程自发进行的方向及 过程平衡的一门科学分支。
第2章__传质分离过程热力学基础讲解
应用无限稀释活度系数推算确定端值
1
lim 1
x1 0
2 lim 2 x2 0
A12 ln 1 , A21 ln 2
2. 由局部组成概念建立的半经验方程 Wilson方程:
x k ki / x j kj ln i 1 ln x j ij j k j
基准态:xi
f i OL
0时,i
*
1 (2-21)
ˆL f H lim i xi0 x i
或:
L ˆ f i Hxi (T、P一定,xi
0) (2-22)
亨利定律
H—化工计算解决
返回
(3)溶液基准态
取基准态:
溶质:属不凝性组分,定义基准态
溶剂:属可凝性组分,定义基准态
—不对称性标准化方法
i i
— 热力学基本式
ˆ f ˆ i i y p i ˆ d ln p ˆ d ln f d ln i i
将左式代入: ˆ d ln i 1 Vt dp ( ) dp RT n T , P , n p i j
ˆ d ln f i 1 Vt ( ) dP RT n T , P , n t j
2
其中A12 , A21为经验参数,由实测平衡数据推算。 特点:简便; 由于缺乏多元数据,不能应用于多元。
Margules方程
GE x1 x2 ( A12 x2 A21 x1 ) RT
2 A12 2x1 A21 A12 ln 1 x2
,
2 ln 2 x1 A21 2 x 2 A12 A21
优选分离科学第二章分离过程中的热力学
由于分离熵为负值,分离功也为负值,表示要 使混合理想气体分开,需要对体系做功。
S 0 自发进行
13
第二章 分离过程中的热力学
混合熵的计算: 体系有i种组分,每种组分Ni个分子,则有
N Ni
i
ni
Ni NA
xi
Ni N
Ni Ni 摩尔分数
i
n ni
i
摩尔数
N A 6.022 1023 mol1 阿弗加德罗常数
14
第二章 分离过程中的热力学
根据统计原理,混合后体系中各种分子的
摩尔混合熵指每摩尔混合物中全部组分的 混合熵之和:
~
S mix
Smix
R
n
ni n
ln
xi
R
xi ln xi
18
第二章 分离过程中的热力学
例题:已知空气的大致组成(摩尔分数)为N20.78,
O20.21,Ar0.01,求其摩尔混合熵和分离熵。
~
S mix R xi ln xi
R(0.78ln 0.78 0.21ln 0.21 0.01ln 0.01) 0.568R 0.5688.31 4.72(J mol -1 K-1)
W f 非体积功
体系不存在非体积功时,
dU TdS pdV
12
第二章 分离过程中的热力学
混合熵和分离熵: 在化学反应中,熵在能量转换中据次要地
位,但在分离过程中,熵常常起到关键作用。 混合熵:将i种纯组分混合,如各组分间无
相互作用,混合前后的熵变称为混合熵变。分 离熵则是混合的逆过程的熵变。
Ssep Smix
平均分布概率为
N!
N!
Ni! N1!N2! Ni!
《新型分离技术》课件—02分离过程的基础理论
2020年12月11日
1
分离过程的基础理论
• 分离过程中的热力学基础 • 分离过程中的动力学基础 • 分离过程中的物理力 • 分离因子
2020年12月11日
2
热力学基本定义与函数
•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对单相、定常 组成的均匀流体体系,在非流动条件下,可以 写出下列基本方程
dU TdS pdV
dH TdS Vdp
dF pdV SdT
dG Vdp SdT
• 上述各式中,U, H, F, G, S 分别为整个系统的 内能、焓、功函、自由能和熵。
2020年12月11日
3
对多组分组成的可变体系
dU TdS pdV
i
U ni
S
,V
,
n
j
dni
dH TdS Vdp
2020年12月11日
14
渗透压的定义
• 当溶液与溶剂(水)之间被半透膜隔开后,由 于溶液内溶剂的化学位较纯溶剂的化学位小, 会使溶剂(水)透过膜扩散到溶液一侧;
• 当渗透达到平衡时,膜两侧存在着一定的水位 差或压力差,维持此平衡所需的压力差称为该 体系的渗透压。
• 渗透压在数值上等于为阻止渗透过程进行所需 外加的压力或使纯溶剂不向溶液一侧扩散而必 须加在溶液上的压力。
dp H 蒸发 dT TV
• 式中,ΔV中两个物态的摩尔体积之差,
•
ΔH蒸发为物系的蒸发焓。
• 物理意义:
p随T的变化等于物系的相变焓与摩尔体积差之比 。
2020年12月11日
8
Clapeyron-Clausius 方程式
• 根据理想气体定律,体积用RT/p来表示
大学化学热力学基础ppt课件
28
非平衡态热力学基本概念
非平衡态定义
系统内部存在不均匀性,导致物 理量(如温度、压力、浓度等) 在空间或时间上呈现不均匀分布 的状态。
热力学流与力
描述非平衡态系统中,各种物理 量的流动(如热流、粒子流、信 息流等)及其驱动力(如温度梯 度、浓度梯度等)。
局域平衡假设
在非平衡态系统中,可以将其划 分为若干小区域,每个小区域内 达到局部平衡状态,从而可以应 用平衡态热力学的理论。
2024/1/25
15
热机循环与制冷循环
热机循环
将热能转换为机械能的循环过程,如内燃机 、蒸汽机等。热机循环通常包括吸热、膨胀 、放热和压缩四个基本过程。
制冷循环
将热量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实现制 冷的循环过程。制冷循环通常包括蒸发、压 缩、冷凝和膨胀四个基本过程。
2024/1/25
16
实际循环效率分析
大学化学热力学基础 ppt课件
2024/1/25
1
目录
2024/1/25
• 热力学基本概念与定律 • 热力学函数与性质 • 热力学过程与循环 • 相变热力学 • 化学反应热力学 • 非平衡态热力学简介
2
热力学基本概念与定律
01
2024/1/25
3
热力学系统及其分类
01
孤立系统
与外界无任何相互作用的系统。
在恒温恒压下,当多相系统中各相的性质和 数量均不随时间变化时,称系统处于相平衡 状态。此时,各相的温度、压力相等,且各 相中组分的化学势也相等。
2024/1/25
相律
相律是描述相平衡系统中相数、组分数和自 由度数之间关系的定律。对于均相系统,相
律可表示为:F=C-P+2;对于非均相系统 ,相律可表示为:F=C-P+1。其中,F为自
分离过程热力学ppt课件
2.1 化学平衡
2.1.1 封闭体系的化学平衡 2.1.2 敞开体系的化学平衡 2.1.3 有外场存在时的化学平衡
2.2 分配平衡
2.2.1 分配等温线 1.2.2 分配定律
2.3 相平衡
1
对分离的要求
分离因子尽可能高 所需分离剂或能量尽可能少 产品纯度尽可能高 设备尽可能便宜 操作尽可能简单 分离速度尽可能快
外场的作用: 提供外力帮助待分离组分的输运; 利用外场对不同组分的作用力的不同,造成或扩大待分
离组分之间化学势之差,起到促进分离的作用。 外场存在时的自由能变化
外场给予体系中组分i的势能记作 iext 体系内部产生的化学势能记作 iint
当体系温度压力一定时: dG (iint iext )dni
分子运动的动能 分子间相互作用势能(分离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分子内原子和电子的振动、转动和平动能量
11
热力学第二定律
熵(S)表示组分扩散到空间不同位置、分配 于不同的相或处于不同能级的倾向。
熵的定义:可逆过程中体系从环境吸 收的热与温度的比值。 dS=(Q/T)可逆
12
对于一般过程,有: dSQ/T 或 TdSQ
i
(G=U+pV-TS)
26
2.1.3 有外场存在时的化学平衡
分离过程中常见的外场:
电(磁)场: 电泳分离、磁力分离、质谱 重力场: 沉降分离、重力过滤 离心场: 离心分离、离心过滤 浓度梯度(化学势场): 透析 压力梯度: 反渗透、过滤 温度梯度(热能): 分子蒸馏
27
2.1.3 有外场存在时的化学平衡
Wf TdS 或 Wspe TSspe
2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衡态应满足的4个条件
1.热平衡-系统内各部分以及环境温度相同,没有由 于温度不等而引起的能量传递。
2.力平衡-系统内各部分以及环境的各种力达到平衡, 没有由于力的不平衡而引起的坐标变化。
3.相平衡-相变化达到平衡,系统中各相之间没有物 质传递,每相的组成与物质数量不随时间而变。
4.化学平衡-化学反应达到平衡,没有由于化学反应 而产生的系统组成随时间的变化。
(式中Wf为非体积功)
4. 分离熵与混合熵
在化学反应中,熵在能量转换中起次要作用;
在分离过程中,熵常常起关键作用。
混合熵(Smix)—将i种纯组分混合,若各组分间无相互作
用,则混合前后体系的熵变称为混合熵变(混合熵) 分离熵(Ssep)—混合过程的相反过程的熵变。
Ssep =-Smix (两种过程的始终态对应相反) 绝热体系中混合后形成均相理想体系:
通过研究分离过程中物质的平衡与分布,结合分子间相互 作用与分子结构关系的研究,选择和建立高效的分离体系, 使分离过程朝向有利于分离的方向进行。
通过研究熵、自由能、化学势的变化来判断分离过程进行 的方向和限度。
2.1 化学平衡
物理化学中的系统与环境
系统(体系)—所研究的对象(物质和空间) 环境—系统以外有关的物质和空间 封闭系统—只有能量得失,没有物质进出; 敞开系统—既有能量得失,又有物质进出; 孤立系统—既无能量得失,又无物质进出。
2. 外场的作用 提供外力帮助待分离组分的输运; 利用外场对不同组分的作用力的不同,造成或扩大待
分离组分之间化学势之差,起到促进分离的作用。 3. 外场存在时的自由能变化
外场给予体系中组分i的势能记作iext 体系内部产生的化学势能记作 iint
当体系温度压力一定时:dG (iint iext )dni
dni
dniI dniII
相I
所以: dG (iII iI )dniII
2.2.2 分配定律
如果i组分是自发地由I相转移至II相,则 dG<0
即:dG (iII iI )dniII 0
因为: dniII 0
所以: iII iI
这说明:物质是从化学势高的相转移到化学势低的相。 当最终达到分配平衡时,dG=0,于是有:
焓
若体系只做体积功(W),则: U=Q -W= Q -(pV)
若体系变化为等压过程: U=Q -p(V2-V1)
体系从环境吸热Qp为: Qp=(U 2+pV2)-(U1+pV1) = (U+pV)= H 其中H定义为焓: HU+pV
体系能量的种类
整体运动的动能(分离化学中通常不考虑); 体系在外场中的位能(仅部分分离过程涉及); 体系的内能
2.1.2 敞开体系的化学平衡
1. 为什么要研究敞开体系 分离体系往往是敞开体系,如: 研究多相中的某一相(相与相之间有物质进出); 色谱柱或固相萃取柱的某一小段,如一个理论塔板
(段与段,或塔板之间有物质进出); 固定相或流动相(两相间有物质交换); 离子交换树脂表面的保留行为(树脂与淋洗液之间有
3.分离的实现
利用被分离各组分在两相间分配能力的不同进行分离。
2.2.1 分配等温线
1.(平衡)分配系数(Ki ) 在某温度T时,组分i在两相(I和II)间达到分配 平衡时的浓度之比。即
Ki
dCiII dCiI
或
Ki
CiII CiI
2. 分配等温线
分配等温线 —在恒定温度下,某组分在II相内的平衡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对于绝热体系或隔离体系 dS0 或 S 学第一、二定律的综合公式
热力学第一定律: dU=Q-WT 热力学第二定律: TdSQ
(1) (2)
(2)式代入(1)式得:
dU TdS-WT =TdS-pdV-Wf
i
2.2 分配平衡
1. 相与界面
现代分离技术中的分离过程大多数是在两互不相溶的相中进行的; 两相界面的物理化学过程是影响分离的主要因素。
2. 两相的组成
两相完全由被分离物质本身所组成,如蒸馏。 两相不完全由被分离物质组成,在分离体系中加入起载体作用的其他
物质,如固相萃取中的填料与淋洗剂;共沉淀分离中的沉淀剂。
的体系自由能的变化,其量纲为: 能量/mol。
2. 敞开体系的化学平衡
由上述公式
dG
(
G ni
)T
,P,n
j
dni
和
i
(
G ni
)T
,P,n
j
得: dG idni
对于敞开体系,若加入i种不同组分于体系中,
在等温等压下有: dG idni
i
在非等温等压下有: dG SdT Vdp idni
5. 分开理想气体或溶液需做的最小功
热力学公式: dU TdS-WT =TdS-pdV-Wf 对于理想气体或理想溶液,分子间相互作用可以忽略。 温度相等时,组分混合前后内能相等,即上式中 dU=0
于是有: Wf TdS-pdV 当不作体积功时: pdV=0 所以,分离所做功:
Wf TdS 或 Wspe TSspe
2.1.1 封闭体系的化学平衡
1. 热力学第一定律
设体系由状态1变到状态2时从环境吸热Q,对环境作功WT (包括体积功和非体积功),则体系的能量变化为:
U=U2 -U1 = Q -WT 规定体系吸热时Q0;放热时Q0 若体系发生微小变化,则:
dU=Q-WT 热力学第一定律:以热和功的形式传递的能量,必定等于 体系热力学能的变化。(能量的转换在数量上守恒)
对分离的要求
1. 分离因子尽可能高 2. 所需分离剂或能量尽可能少 3. 产品纯度尽可能高 4. 设备尽可能便宜 5. 操作尽可能简单 6. 分离速度尽可能快
热力学也是研究分离过程的最重要 的理论工具
研究分离过程中的能量、热量与功的守恒和转换问题。 例如:工业分离中,可通过热力学中功能关系的研究降低 分离过程能耗。
=kNi (lnN lnNi) =kNi ln(N/Ni)
统计热力学方法推导混合熵
因为: xi= Ni/N k=R/ NA (气体常数R=8.31 JK-1 mol-1)
ni= Ni/NA Ni =ni NA
所以: Smix=kNi ln(N/Ni) =(R/NA) ni NA ln(1/xi) =-Rni lnxi
Smix>0 自发过程; Ssep < 0 非自发过程
统计热力学方法推导混合熵
设体系有i种独立组分,每种组分i由Ni个分子组成,体系总 共有N个分子。
xi
Ni
Ni
Ni N
i
(xi为混合后第i种组分摩尔分数)
N/NA=n Ni/NA=ni
(NA为阿佛伽德罗常数,6.02221023; n为总摩尔数)
大多数分离过程的输运速度比较快,可近似看成是在平 衡状态下完成的。
化学平衡研究大量分子运动的统计规律
体系自发变化的方向: dG0 (dG=0达到平衡) dG中包括体系的熵值和化学势: 熵描述体系中分子的无规程度,反映分子扩散至不同区域、 分布在不同能态以及占据不同相的倾向,每个分子不可能 处于相同状态,所以要用分子的统计分布描述; 化学势除与温度、压力有关外,还与液态物质活度、气态 物质逸度及其分布有关,因此研究化学平衡仍较复杂。
为什么要研究分离过程的平衡状态
平衡状态比较简单。实际分离过程相当复杂,不易正确 地进行研究,故常用简单平衡体系模拟实际分离过程。
孤立体系都有自发趋向平衡的趋势。但不同体系建立平 衡的速度可能相差较大(化学动力学问题)。
分离过程都需要对物质进行输运。物质的输运是在化学 势梯度驱动下组分移向平衡位置的一种形式。
浓度与其在I相内的平衡浓度的关系曲线。
CiII
(a)
CiII
(b)
CiI
CiI
组分i在两相间的分配平衡等温线
3. 分配等温线的特征
分配等温线在低浓度范围为直线,直线的斜率即为平衡 分配系数;也就是说,平衡分配系数为常数。
平衡分配系数在高浓度区域发生偏离是因为组分浓度增 大,分子间相互作用使溶液性质偏离理想状态所致。
iII iI
2.2.2 分配定律
组分i在任意一相中的化学势可以写成:
i i0 RT ln i i0 为组分i在标准状态下的化学势。
i0 由T、P、体系组成以及所受外场决定; 分离化学中就是设法调整各组分的 i 值,使它们的差值
扩大以达到完全分离。如选择合适的溶剂、沉淀剂、络 合剂、氧化还原剂、重力场、电磁场、离心场等。
设组分i由纯净态变为混合态的熵变为Si ,则: Si =-Rni lnxi Smix= Si
摩尔混合熵
摩尔混合熵
每摩尔混合物中全部组分的混合熵之和。 每摩尔混合物由各自的纯净态变化至混合态时的熵变。
摩尔混合熵的计算:
S~mix = Smix/n
=-R(ni/n)lnxi =-Rxilnxi
(n为体系的总摩尔数)
lnN N(lnN 1)
(N)
(接下页)
统计热力学方法推导混合熵
近似处理:
Smix=k (lnN lnNi) =k [N(lnN 1) Ni (lnNi 1) ] =k (NlnN N Ni lnNi + Ni )
因为: N= Ni 所以: Smix=k (Ni lnN Ni lnNi )
物质交换)。
2. 敞开体系的化学平衡
若在等温等压下,其他组分不变(dnj =0)仅有dni 摩尔
的组分i通过界面进入体系时,体系的自由能变化为:
dG
(
G ni
)T
,P,n
j
dni
定义体系中i种物质的化学势i: i的物理意义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