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产物化学 第1章 萜类物质

合集下载

萜类化学 单萜类(1)

萜类化学 单萜类(1)

O
CHO
h
37
• 具有淡的琥珀香气,可用于调制茉莉、 水仙等花香型香精,用于化妆品;调制柠 檬、留兰香及香辛料等香型香精用于食品。 工业上它是生产甜味剂紫苏葶和香料的重 要原料
h
38

由于醛基存在,可与许多化合物
缩合。如左旋紫苏醛与羟胺缩合,生成
左旋体α-反-醛肟是一种甜味剂;如与
2-酮缩合(RCH2COMe),经氢化可得到 饱和酮,当R为H时,具有水果样香气。
性质,将右旋香茅醛用酸催化剂(如甲
酸、磷酸、硫酸、乙酐、硼酸或如硅胶
等)环化成左旋异胡薄荷醇(70%),采
用硅胶层析分出左旋异胡薄荷醇;采用
Raney镍、钯/碳或铂催化剂,在温和条
件下进行加氢,那么三个手性中心的光
学活性任将保留,氢化生成左旋薄荷醇。

而采用卤化锌催化剂可以得到选
择性很高的地(-)-异胡薄荷醇,收率
h
26

松油醇是最早实现工业生产的合
成香料之一,广泛应用于油墨、化工、轻
工、医药和电讯工业中,宜于配制香皂、
化妆品和香料,亦是印制铁皮,玻璃器皿
上彩的优良溶剂。最主要的生产方法是从
α-或β-蒎烯在酸性条件下先异构水合,
得到水合萜二醇,然后脱水而得(硫酸、
草酸):
h
27
H 2O H+
OH
脱水
OH
α -松 油 醇
(-)-新 异 薄 荷 醇
19
• 除了(-)-薄荷醇和(+)-新薄荷醇存在 于天然薄荷醇中,其它异构体都是由化学 合成。
• 薄荷醇有 8种异构体,它们的呈香性质各 不相同,左旋薄荷醇具有薄荷香气并有清 凉的作用,消旋薄荷醇也有清凉作用,其 他的异构体无清凉作用。

天然产物化学刘湘版 萜类化合物

天然产物化学刘湘版 萜类化合物

(3) 葑烷型衍生物
茴香酮
茴香醇
(4) 蒈烷型化合物
2-长松针烯
3-长松针烯
β-长松针烯
长松针酮
二倍半萜 三 四 萜 萜
多聚萜
~7.5x103至 ~3x105
(C5H8)n
橡胶、硬橡胶
(2)同时根据各萜类分子结构中碳环的有无和数目的多少,
进一步分为:
不含环: 链状萜
含一个环:单环萜 含环
含二个环:双环萜
含三个环:三环萜 含四个环:四环萜
4.分布:是各类天然物质中最多的一类成分。 据不完全统计萜类化合物超过了22000多种。
(二)溶解性 挥发油为亲脂性的物质,难溶于水,可溶于高浓度乙醇, 易溶于乙醚、石油醚等亲脂性有机溶剂。 (三)物理常数 1、相对密度:多数挥发油比水轻,习称为“轻油”; 也有少数挥发油比水重,习称为“重油”,其相 对密度一般在0.850-1.180之间。 2. 折光性:挥发油具有较强的折光性,其折光率一般在 1.450-1.560之间。 3. 旋光性:挥发油几乎均有旋光性,其比旋度一般在 + 97 - 117°的范围内。 4. 沸点:挥发油的沸点一般在70 - 300℃之间。多数无确定的沸 点和凝固点。
一、挥发油(volatile oils)概述
1、概念:又称精油(essential oils),是一类具有芳香气味
的、在常温下能挥种子植物中,尤其是芳香植 物中。1/3中草药中均含有挥发油。
常见科:菊科(菊、蒿),芸香科(芸香、橙),伞形科(小
二. 萜类的生源学说 萜类化合物的生源主要有如下两种观点: 1、经验的异戊二烯法则 2、生源的异戊二烯法则 (一).经验的异戊二烯法则: 1887年Wallach提出:自然界存在的萜类化合物是由异戊二烯 衍生而成的首尾相连的聚合体及其衍生物。并以是否符合异戊 二烯法则作为判断是否为萜类化合物的一个重要原则。

天然产物化学

天然产物化学
沸点在70-300℃,随水蒸气蒸馏,比水轻,
具光学活性和强折光性
稳定性
易氧化,应存于棕色瓶,阴凉低温保存。
挥发油的化学常数:
酸值:代表挥发油中游离羧酸和酚类的含量。
以中和1克挥发油中含有的游离羧酸和酚类所 需要的氢氧化钾毫克数来表示。 酯值:代表酯类成分的含量。以水解1克挥发 油中所含酯所需要的氢氧化钾毫克数来表示。 皂化值:等于酸值和酯值之和。代表挥发油 中游离羧酸和酚类和结合态酯总量的指标。
正壬醇? n-nonyl alcohol
2.3挥发性油的性质
性状
1.颜色—多数无色、微黄,
2.气味—多为香气,少数特异味
3.形态—常温透明液体,低温—析“脑”,
如:薄荷脑,樟脑,龙脑 4.挥发性—常温下挥发不留痕迹,与脂肪油 区别
溶解度
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物理常数
亲水性:苷类(环烯醚萜苷、三萜苷) 不稳定:环烯醚萜苷、倍半萜内酯 1、溶剂提取法 2、碱提取酸沉淀法 3、活性炭吸附法 4、大孔树脂吸附法
1.5代表性化合物
三萜

三萜是由六个异戊二烯单位,三十个碳原子组成的。
三萜皂苷
三萜皂苷是由三萜皂苷元和糖、糖醛酸等组成 由于该类化合物多数可溶于水,水溶液振摇后产生 似肥皂水溶液样泡沫,故此称为皂苷。 结构中多具羧基,所以又称之为酸性皂苷。
1.5.2生理活性
具溶血、抗癌、抗炎、抗菌、抗生育等活性。
齐墩果酸——临床用于治疗肝炎。 人参皂苷B2、柴胡皂苷A——降低高血脂。 大豆中的大豆皂苷——抑制血清中脂类氧化及 过氧化脂质生成并有减肥作用。 由于皂苷能降低表面张力的活性,可被用来 作乳化稳定剂、洗涤剂和起泡剂等。

萜类化合物

萜类化合物
值得注意的是,萜类化合物对高温、光、酸、碱较为敏感,或氧化,或重 排,引起结构的改变,在提取时应慎重考虑。
2021/4/8
6
加成反应 含有双键或羰基的化合物,可与某些试剂发生加成 反应,其产物往往是结晶性的,可供识别分子中不饱和的程度 及用于分离纯化。1.双键加成 与氢卤酸类、亚硝酰氯、顺丁 烯二酸酐加成,或在冰乙酸或乙醚-乙醇的混合液中滴加溴与 溴加成。 2、羰基加成 与亚硫酸氢钠、硝基苯肼、吉拉德 (一种带有季铵基团的酰肼)加成。
2021/4/8
8
结构类型 单环二萜
双环二萜 三环二萜
三环二萜
四环二萜 二倍半萜
代表化合物 维生素A
穿心莲内酯 雷公藤甲素
紫杉醇
冬凌草甲素 蛇孢子假壳素A
来源
药用价值
动物肝脏
保持夜间视力必 需
穿心莲叶
抗炎
雷公藤的根
抑制乳腺癌、胃 癌细胞系集落
太平洋红豆杉的 多种抗癌活性 树皮
冬凌草
抗肿瘤活性
寄生于稻植物病 抑制白藓菌生长
3、旋光性 大多数萜类具有不对称碳原子,具有光学活性。
溶解性 萜类化合物亲脂性强,易于溶于醇及脂溶性有机溶剂,难溶于水,但单萜 和倍半萜可随水蒸气蒸馏。具有 内酯结构的萜类化合物能在热碱液中开环成盐而 溶于水,酸化后,又自水中析出。除了三萜外,萜类的苷化合物含糖的数量均不 多,但具有一定亲水性,能溶于热水,易溶于甲醇、乙醇溶液,不溶于亲脂性的 有机溶剂。
单萜和倍半萜是构成植物中挥发油的主要成分,是香料和医药 工业的重要原料。单萜在唇形科、伞形科、樟科及松科等植物 的腺体、油室及树脂道内大量存在。倍半萜集中分布于木兰科、 芸香科、菊科等植物中。二萜主要分布于五加科、马兜铃科、 菊科、橄榄科、杜鹃科、大戟科、豆科、唇形科及茜草科等植 物中,是形成树脂的主要物质。二倍半萜数量较少,主要分布 于羊齿植物、菌类、地衣类、海洋生物及昆虫的分泌物等中。 三萜是构成植物皂苷、树脂等的重要物质。四萜主要是一些脂 溶性色素,广泛分布于植物中,一般为红色、橙色或黄色结晶。

天然产物化学

天然产物化学
(一)单萜 单萜类是由2个异戊二烯单位构成、含10个碳原
子的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典型单萜的分子式为 C10H16,有3个不饱和度。可形成链状单萜、单环 单萜、双环单萜等结构。
104
14
单萜的分布 广泛分布于高等植物的腺体、油室和树脂道等
分泌组织中,是植物挥发油的主要组成成分,在 昆虫激素及海洋生物中也有存在。
104
20
分布:卓酚酮类化合物存在于真菌的代谢产 物;柏科的心材。
活性:抗真菌,但同时多有毒性。OOHOFra bibliotekO OH
O OH
OH
α-崖柏素
γ-崖柏素
β-崖柏素
β-dolabrin
104
21
4.环烯醚萜 环烯醚萜苷类属于单萜类化合物,其基本母核的 是环烯醚萜醇,根据其环戊烷结构部分的环合与 否,又可分为环烯醚萜苷和裂环环烯醚萜苷两种 基本碳架,主要以苷的形式存在。
n=3 挥发油
20
n=4 树脂、苦味质、植物醇
25
n=5 海绵、植物病菌,昆虫代
谢物
30
n=6 皂苷、树脂、植物 乳汁
40
n=8 植物胡萝卜素
~7.5x103至
(C5H8)n 橡胶、硬橡胶
~3x105
104
7
二、萜类的生源途径
1.经验异戊二烯法则 天然界中萜类化合物的结构研究发现,绝大多数萜
类物质可以看作是由异戊二烯首尾相连形成的聚合
也显酸性,其酸性介于酚类和羧酸之间,即酚 <卓酚酮<羧酸。 ⑵分子中的酚羟基易于甲基化,但不易酰化。
104
19
⑶分子中的 羰基类似于羧酸中的羰基的性质,但 不能和一般的羰基试剂反应。IR:羰基(16001650 cm -1)、羟基(3100-3200cm-1)较一般化合 物中的羰基略有区别。 ⑷能与多种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结晶体,并显示 不同颜色,以资区别。如铜络合物为绿色结晶, 铁络合物为赤红色结晶。

天然药物化学

天然药物化学

O 乙酰辅酶A
O
O
乙酰乙酰辅酶A
HO HOOC
CH3 COSCoA
甲戊二羟酸单酰辅酶A
HO CH3
H3C
HOOC
CH2OH
H2C
H3C
OPP
OPP
H3C
H
甲戊二羟酸(MVA)
焦磷酸异戊烯酯(IPP) 焦磷酸二甲基烯丙酯(DAPP)
DAPP+IPP
焦磷酸香叶酯(GPP) IPP 焦磷酸金合欢酯(FPP)
分类:
按碳环数:无环、单环、双环、三环、四环型; 按环的碳原子数:五元环、六元环、七元环等; 按含氧官能团:倍半萜醇、醛、酮、内酯等。
2、无环倍半萜:
链状倍半萜
CH3
CH3
CH3
α-金合欢烯 α-farnesene
β-金合欢烯 β-farnesene
CH3
CH3
CH3
CH3 OH CH2OH
金合欢醇 Farnesol
四、二 萜
生物活性强:紫杉醇、穿心莲内酯、关附甲 素、雷公藤内酯、甜菊苷等。
生源
MVA NPP或GPP ×2
O P P
GGPP(焦磷酸香叶基香叶酯)
二萜C20
2、链状二萜
植物醇 Phytol
CH2OH
3、单环二萜
维生素A:动物肝,鱼肝,保持夜间视力,哺 乳动物生长
CH2OH
维生素A(vitamin A)
3、 Sabety反应 可与溴-氯仿溶液产生蓝色或 绿色
4、 可与Ehrlich试剂(对-二甲氨基苯甲醛、
浓硫酸)反应产生紫色、红色
H3C
H3C
H3C
S
Se H3C
200

萜类化合物

萜类化合物
萜类化合物对热,光,酸及碱较敏感,长时间接触,常会引起 其氧化,重排及聚合反应导致结构变化,因此在提取,分离及 贮存该类化合物时,应注意尽量避免这些因素的影响。
◇水蒸气蒸馏法:游离单帖、倍半帖(挥发性)。 ◇碱溶酸沉法:具羧基,酚羟基及内酯结构的萜还可分别溶
于碳酸氢钠或氢氧化钠水液,加酸使之游离或环合后,又 可自水中析出或转溶于亲脂性有机溶剂,此性质常用于 提取分离此类结构的萜类化合物。 ◇溶剂提取法:冷渗/热回流。
◇薄层显色:浓硫酸加热/硫酸香兰素。
青蒿
六、中药实例
◇青蒿为菊科植物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的干燥地上部分。
◇具有清热解暑,除蒸,截疟之功效。
青蒿素提取工艺
H CH3
H3C
O
O H
O CH3
O
青蒿素
(qinghaosu)
第二节 挥发油(精油)
Volatile oils (Essential oils)
(二)单环单萜
OH l-薄荷醇 menthol
薄荷挥发油中的主要组成 部分。左旋体习称“薄荷 脑”,为白色块状或针状 结晶,对皮肤和粘膜具有 清凉和弱的麻醉作用,用 于镇痛和止痒。
(二)单环单萜
如: 柠檬烯和α-松油烯是同分异构体, 柠檬烯是分布最广的一种.
它是枸橼属植物果皮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例如: 柠檬 油、桔皮油、佛手油等。 常用中药香附、砂仁、荆芥、青蒿和紫苏等挥发油中都 含有。 柠檬烯是无色油状液体,有似柠檬的香气具有旋光性。
OCO
紫杉醇 taxol
是从短叶红豆杉和东北红豆杉(紫杉)的树皮中 分离得到的二萜类成分,有很好的抗白血病、抗肿瘤 活性,临床用于治疗卵巢癌、乳腺癌和肺癌。
红豆杉中紫杉醇含量为百万分之二,临床上需求 量较大,研究得到半合成品——巴卡亭Ⅲ。

天然产物化学全套 - 萜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天然产物化学全套 - 萜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Girard T orP/乙醇 10%醋酸
加水
H+
--
羰基化合物
Et2O萃取
+
7Leabharlann 第三节 理化性质2. 氧化反应 意义:用来测定分子中双键的位置,醛酮合成等 。
常用氧化剂:臭氧、铬酐(三氧化铬)、四醋酸铅、 高锰酸钾、二氧化硒等。
例:
8
第三节 理化性质
2. 氧化反应 铬酐为广泛的一种氧化剂,可与所有可氧化的
5
第三节 理化性质
1. 加成反应(双键加成、羰基加成反应) 2)羰基加成反应:与亚硫酸氢钠、 硝基苯 肼、吉拉德试剂加成(吉拉德(Girard)试剂是一 类带有季铵基团的酰肼,常用的Girard T和 Girard P)
6
第三节 理化性质
Girard T和Girard P, 它们的结构式为:
+
含羰基的萜类化合物 O=C R1 R2
CH
10
第三节 理化性质
3. 脱氢反应 脱氢反应在早期研究萜类化合物母核骨架时具有 重要意义。脱氢反应中,环萜的碳架转变为芳香烃类 衍生物,反应通常在惰性气体的保护下,用铂黑或钯 做催化剂进行。 如:
11
第三节 理化性质
12
第三节 理化性质
4.分子重排反应 在萜类化合物中,特别是双环萜在发生加成、消除 或亲核性取代反应时,常常发生碳架的改变,产生 Wagner-Meerwein重排。
天然药物化学
Chemistry of Natural Products
天然药物化学教研室 主讲教师:
1
Chemistry of Natural Products
第六章
萜 类
(Terpenoids)

天然产物化学6萜类与挥发油

天然产物化学6萜类与挥发油
CH3
吉拉德试剂T
N CH2 CO NH NH2 吉拉德试剂P
⑶与吉拉德试剂加成反应
R R C O H2N
N H
CO
CH2 N
10%HAc ,回流
R
CN R
NH
CO
CH2 N
水稀释,酸化,乙醚
乙醚 (羰基物质) 水层 (吉拉德试剂P)
(二)氧化反应 (三)脱氢反应 (四)重排反应
(四)重排反应
乙酰辅酶 A
半萜类
单萜类
(IPP)
聚合
OPP
焦磷酸香叶酯
geranyl pyrophosphate(GPP)
焦磷酸多聚戊烯酯
polyprenyl pyro
CH2OPP
OPP
+ IPP
CH2OPP
多萜类
焦磷酸金合欢酯
焦磷酸香叶醇基香叶醇酯
(farnesyl pyrophosphate,FPP) (geranyl geranyl pyrophosphate,GGPP)
一、化学性质 (一)加成反应 1.双键加成
(1)与HX加成:
+ 2HCl 冰HAc
Cl
Cl
柠檬烯
柠檬烯二氢氯化物
一、化学性质 (一)加成反应 1.双键加成
(2)与溴加成:
+ 冰HAc 2Br2 或Et2/EtOH
Br Br
一、化学性质
(一)加成反应 1.双键加成
(3)与亚硝酰氯反应:
C Cl N O C
(Terpenoids and Volatile Oils)
本章内容
第一节 概 述 第二节 萜的类型及代表物 第三节 萜类的理化性质 第四节 萜的提取与分离 第五节 挥 发 油

天然药物化学萜类和挥发油ppt课件

天然药物化学萜类和挥发油ppt课件

以上。有一对顺反异构体,反式的称为α型,顺
式的称为β型。它们通常混合共存,但以反式柠
檬醛为主。
α型柠檬醛
β型柠檬醛
CHO H
H CHO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香叶醇也叫牻(máng)牛儿醇,玫瑰油、香 叶天竺葵油中均含有此成分,与香橙醇互为几何 异构体.都是香料工业中不可缺少的原料.
牻牛儿醇
香橙醇
CH OH 2
H
H CH OH
2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2.单环单萜 常见的化合物有: 柠檬烯 ★薄荷酮 辣薄荷酮 桉油精
O
O
O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4. ★环烯醚萜类 它是一类特殊的单萜,多与糖结合形成
苷。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在中药中分布较广, 在玄参科、茜草科、唇形科及龙胆科中较 为常见,有多种生理活性(利胆、健胃、 降糖、抗菌消炎等),目前发现的已达 900余种。
65 7
89
4 3
1 2O
10

OH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二萜
20
4
树脂、苦味素、叶绿素
二倍半萜 25
三萜
30

天然产物化学第一章重点知识总结

天然产物化学第一章重点知识总结

第一章总论第一部分绪论(天然产物化学)定义:《天然药物化学》是一门运用现代化科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的一门学科。

内容:内容包括各类天然产物的化学成分(主要是生理活性成分或药效成分)的结构类型,物理化学性质、提取分离方法,以及主要类型化学成分的鉴定和生物合成途径等名词解释:1)生物活性成分(bioactive components):是经过不同程度药效学试验或生物学活性试验,证明对机体具有一定生理作用的成分。

包括有益的和有害的。

(2)有效成分(active components) :具有生物活性且能起到防治疾病作用的化学成分(3)无效成分:没有生物活性和防病治病作用的化学成分。

(4)有效部位(active fraction):在中药化学中,常将含有一种主要有效成分或一组结构相近的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部分,称为有效部位。

如人参总皂苷、苦参总生物碱、银杏总黄酮等。

(5)有效部位群:含有两类或两类以上有效部位的中药提取或分离部分。

(6)单体:即化合物,指具有一定分子量、分子式、理化常数和确定的化学结构式的化学物质第二部分生物合成一次代谢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将CO2与H2O合成为糖类→代谢出ATP、NADPH、核糖、丙酮酸等→代谢成核酸、蛋白质、脂质类等一次代谢产物(primary metabolites)【又称为初级代谢产物】糖、蛋白质、脂质、核酸等对生物机体生命活动来说不可缺少的物质。

二次代谢生物在一定的生长时期,以初级代谢产物为前体,合成一些对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无明确功能的物质的过程二次代谢产物(secondary metabolites)生物生长到一定阶段才产生的化学结构十分复杂,对该微生物无明显生理功能,或并非是微生物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物质,如抗生素,毒素,萜类,激素,色素等【二次代谢过程并非在所有的生物中都能发生】生物合成途径(一)、常见的生物合成基本结构单元:C1单元多来源于L-蛋氨酸的S-甲基。

天然产物化学习题

天然产物化学习题

天然产物化学习题(总12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第一章总论一、单项选择题1、碱性氧化铝色谱通常用于( )的分离。

A.香豆素类化合物B.生物碱类化合物C.酸性化合物D.酯类化合物2、利用较少溶剂提取有效成分,提取的较为完全的方法是( )。

A.连续回流法B.加热回流法C.透析法D.浸渍法3、聚酰胺色谱的原理是( )。

A.分配B.氢键缔合C.分子筛D.离子交换5、从药材中依次提取不同极性的成分,应采取的溶剂极性次序是( )。

A.水→乙醇→乙酸乙酯→乙醚→石油醚B.乙醇→乙酸乙酯→乙醚→石油醚→水C.乙醇→石油醚→乙醚→乙酸乙酯→水D.石油醚→乙醚→乙酸乙酯→乙醇→水6、下列那组溶剂,全为亲水性溶剂( )。

A.甲醇、乙醇、乙酸乙酯B.正丁醇、乙醇、甲醇C.氯仿、乙醚、乙酸乙酯D.石油醚、乙醇、乙酸乙酯7、中药的水提液中有效成分是亲水性物质,应选用的萃取溶剂是()。

A.丙酮B.乙醇C.正丁醇D.氯仿8、除去水提取液中的碱性成分和无机离子常用()。

A.沉淀法B.透析法C.水蒸气蒸馏法D.离子交换树脂法9、测定一个化合物分子量最有效地实验仪器是()。

A.元素分析仪B.核磁共振仪C.质谱仪D.红外光谱仪10、在硅胶柱色谱中(正相)下列哪一种溶剂的洗脱能力最强()。

A.石油醚B.乙醚C.乙酸乙酯D.甲醇11、采用铅盐沉淀分离化学成分时常用的脱铅方法是()。

A.硫化氢B.石灰水C.雷氏盐D.氯化钠12、在苯环分子中,两个相邻氢的偶合常数为()。

B. 0-1HzC. 7-9HzD. 10-16Hz二、问答题1、溶剂提取法选择溶剂的原则为()。

2、有效成分常用的分离方法有()。

第三、四章苯丙素类、醌类化合物一、单项选择题1、采用pH梯度萃取的方法对游离羟基蒽醌类化合物进行分离,其中5%Na2CO3萃取部分得到主要是()。

A.含有-COOH的羟基蒽醌成分B.含有β-OH的羟基蒽醌成分C.含有两个α-OH的羟基蒽醌成分D.含有一个α-OH的羟基蒽醌成分。

天然产物化学全套- 挥发油

天然产物化学全套- 挥发油
天然药物化学
Chemistry of Natural Products
天然药物化学教研室 主讲教师:
1
Chemistry of Natural Products
第六章
萜 类
(Terpenoids)
本 章 内 容
第一节 萜类化合物的定义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结构分类 理化性质
提取分离方法 结构研究方法
20
第六节 挥发油
四. 分离 (二) 分馏法 利用成分沸点不同,气化先后顺序不同进行分 离。 沸点规律:1.随碳原子数增加,沸点升高。 2.双键数目越多,沸点越高。
3.官能团极性越大,越高。
4. 反式沸点高于顺式结构的沸点。
21
第六节 挥发油
(三) 化学法 1.利用酸、碱性不同进行分离
(1) 碱性成分的分离
具体规律如下: 1. 对双键的吸附能力大于叁键 2.双键越多吸附能力越强
3. 末端双键吸附力大于一般双键
4.顺式大于反式
5.环外双键大于环内双键
29
第六节 挥发油
练习:试比较以下两组化合物在硅胶-硝酸银络合 色谱中的出柱先后顺序
A 3, 2, 1
OH OH
1 OH
A B
OH
2
C
OH D
3
E
A<B<C<D<E
(一)冷冻处理
将挥发油置于 0℃ 以下使析出结晶,如无结晶析出
可将温度降至-20℃,继续放置。取出结晶再经重结晶
可得纯品。
例如薄荷油的制备。
19
第六节 挥发油
四. 分离 (一)冷冻处理
薄荷油
-10 ℃放置 12hr -20 ℃放置24hr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萜类化合物的生理活性
1、抗生育活性 芫花酯甲、芫花酯乙均为引产药。 2、抗白血病、抗肿瘤活性 雷公藤内酯、雷公藤羟内酯、
鸦胆丁等。
3、驱蛔虫和杀虫活性 驱蛔素、川楝素、土木香内酯等。 4、抗疟活性 青蒿素、鹰爪甲素。 5、神经系统作用 马桑内酯类化合物(治疗神经分裂症)。 6、抗菌痢和抗钩端螺旋体活性 穿心莲内酯、穿心莲新
OH
2ATP (三磷酸腺苷) 异构化 焦磷酸异戊烯酯(IPP) 焦磷酸二甲基烯丙酯(DMAPP) 生物体内的“活性异戊二烯”物质 在生物体内形成的真正前体 半萜 酶作用、缩合 衍生 单萜 焦磷酸香叶酯 (GPP)
IPP
甲戊二羟酸 (MVA)
倍半萜
× 2
焦磷酸金合欢酯(FPP)
( × 2 尾-尾二聚 ) IPP
二、单环单萜类
柠烯:左旋体沸点177.6-177.8 ℃,白皮松的松针油 和松节油,右旋体沸点71 ℃,柠檬、柑橘、佛手、 黄花杜鹃油,祛痰镇咳,生产香料、合成橡胶 薄荷醇:自然界只存在左旋,沸点212℃,薄荷油, 清凉剂、驱风剂、防腐剂
三、双环单萜类
α-松节烯(β-松节烯):沸点155-156 ℃( 164℃ ), 柠檬、百里香、茴香、薄荷、橙花等挥发油中,局部止
穿心莲内酯
紫杉醇(taxol):又称红豆杉醇(属三环二萜类)
CH3COO
H H H C C C O O OH NHCO
1 2 10 9 8 3 6 4 5 7
萜类的双键在冰醋酸或乙醚与乙醇的混合溶液
中,在冰冷却下,滤取析出的结晶性加成物。
Br
+ Br2
Br
加成物
③与亚硝酰氯反应 大多不饱和的萜类成分可与亚硝酰氯( Tilden 试剂)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亚硝基氯化物。
Cl N O
(亚硝酰氯) 不饱和萜类
NO
亚硝基胺类
N NO
缩合 (六氢吡啶)
固体结晶
氯化亚硝基衍生物 (蓝-绿色)
④DA反应(Diels-Alder) 有共轭双键的萜类成分能与顺丁烯二酸酐产 生Diels-Alder加成反应,生成结晶形加成产物。
O
O
+
共轭双键的萜
Diels-Alder
O
加成
O
O O
顺丁烯二酸酐
结晶形加成物 (可证明共轭双键的存在)
(2)羰基——加成反应
(与亚硫酸氢钠、硝基苯肼、吉拉德试剂加成)
三、愈创木薁
无花果根皮、兴安杜鹃叶、母菊、满山红、桉叶
的挥发油中,是烫伤膏的主要成分。
由4个异戊二烯单位构成,含20个碳原子,在 植物树脂中分布广泛。有抗菌消炎、抗肿瘤活性、 抑制昆虫活性、治疗心脑系统疾病的生理作用。
一、植物醇
链状二萜类,无色油状物,存在于番茄属番杏中, 用作食品及化妆品类色素,合成维生素E和K1,抑制 骨骼肌中脂质过氧化酶活力。
天然产物:在自然界中由活生物产生的
通常具有药理学或生物学活性的化学物质, 包括蛋白质、多肽、氨基酸、核酸、各种酶 类、单糖、寡糖、多糖、糖蛋白、树脂、胶 体物、木质素、维生素、脂肪、油脂、蜡、 生物碱、挥发油、黄酮、糖苷类、萜类、苯 丙素类、脂肪酸、酚类、醌类、内酯、甾体 化合物、鞣酸类、抗生素类等天然存在的化 学成分。
大多为白色结晶体或粉末;味苦,多具有旋光
性;苷类易溶于H2O、甲醇;可溶于乙醇、丙酮、 正丁醇等溶剂;难溶于氯仿、乙醚、苯等。
一、环烯醚萜苷类
栀子苷:熔点64-65℃,茜草科植物栀子的果实、叶和叶
柄,大花栀子的果实和叶中,促进植物根的生长,烟油抑制 剂的原料。 京尼平苷:熔点161-163℃,山栀子的主要成分,清热泻 火、泻下、利胆作用。
如泽泻萜醇A
14、抗菌消炎活性 如雪胆甲素、雪胆乙素。 15、降低转氨酶活力 如山芝麻酸甲酯。
16、毒鱼活性 如二萜醛。
17、昆虫拒食活性。
18、可作甜味剂
甜菜素(滕氏甜味内酯)具有600〜800
倍蔗糖甜度, 罗汉果甜素V的0.02%水溶液为蔗糖甜度的约
250倍,可作甜味剂。
19、昆虫保幼激素
如天蚕蛾保幼激素,防治害虫。 倍半萜丙二烯酮
天然产物分离技术:用化学、物理和生物
化学的原理和方法从动物、植物及微生物发 酵体系中分离纯化目标产物。 天然产物分离技术重点研究生化产物功能 、质量及理化性质与分离纯化工艺、条件之 间的关系,为优化分离纯化生化产物制备过 程提供理论依据。
天然产 物篇
• 萜类、多酚类、甾体类、 脂肪酸、多糖 • 生物碱、多酚、脂类
(2)味:多具苦味 (萜类又称苦味素) (3)旋光和折光性 多具有不对称碳原子,且多有异构体。
2.溶解度
萜类亲脂性强——易溶醇及脂溶性有机溶剂, 难溶水;具内酯结构的萜类——溶于碱水,酸化 析出。(用于分离纯化,银杏内酯) 萜类对高热、光和酸碱较为敏感,或氧化,或 重排,引起结构改变。
(二)化学性质
R3
CH3 CH3 CH3 CH2OH
雷公藤甲素 雷公藤乙素 雷公藤内酯
H OH H
H H OH H
O
O
18
H
19
O
16-羟基雷公藤内酯醇 H
属三环二萜类。具抗癌活性
穿心莲内酯:属双环二萜类化合物
具有抗炎作用,但水溶性不好,为
增强穿心莲内酯水溶性,将其制备
O HO O
成衍生物。
HO
H CH2 OH
痛作用。
樟脑:右旋体沸点179℃,外消旋体沸点178℃,樟树 挥发油,兴奋剂、增加微血管循环。 龙脑:左旋体存在于艾纳香和野菊花的花蕾挥发油中, 右旋体存在于龙脑香树树干空洞内的渗出物中,发汗、 镇痉、止痛,人丹、冰硼散的主要成分。
属双环单萜,蚁臭二醛(iridoidial)的缩醛衍生物, 含取代环戊烷环烯醚萜和环戊烷开裂的裂环环烯醚萜 两种基本碳架。
含羰基的萜类可与对硝基苯肼或2,4-二硝基苯
肼在磷酸中发生加成反应,生成对硝基苯肼或2, 4-二硝基苯肼的加成物(沉淀)。
H2NNH NO2
O
+
NO2
磷酸
N NH NO2
NO2
2,4-二硝基苯肼
2,4-二硝基苯肼的加成物
③与吉拉德试剂加成
吉拉德( Girard )试剂是一类带有季铵基团的
酰肼,常用的有Girard T和Girard P,结构如下:
焦磷酸香叶基香叶酯(GGPP)
IPP
三萜 二萜
×2
四萜
焦磷酸香叶基金合欢酯(GFPP)
二倍半萜
(一)物理性质
1.性状 (1)形态: 单萜、倍半萜——多具有特殊香气的油状液体; 或低熔点的固体。 沸点—— 单萜 < 倍半萜(分子量、双键的增 加——挥发性降低,熔点和沸点增高——用分馏法 进行分离。) 二萜和二倍半萜——多为结晶性固体。
二、4-去甲环烯醚萜苷类
梓醇:熔点203-205℃,玄参科植物地黄中降血糖的主 要成分,利尿和迟发性的缓下功能。
三、裂环环烯醚萜苷类
当药苦苷:熔点113-114℃,当药和樟牙菜中的苦味成 分,抑制癌细胞转移。
由3个异戊二烯单位构成,含15个碳原子。芸香目、山
茱萸目、木兰目等植物中含量丰富,沸点250-300℃,多
①与亚硫酸氢钠加成
含羰基的萜类可与亚硫酸氢钠发生加成反应,
生成结晶加成物,复加酸或加碱使其分解,生成
原来的反应产物。
如:从香茅油中分取柠檬醛
CHO
NaHSO3 + H 或 OH
OH C + SO3 Na H
柠檬醛
结晶加成物
* 反应时间过长或温度过高,使双键发生加成, 并形成不可逆的双键加成物。
②与硝基苯肼加成
S -H OH
β -桉醇 β -eudesmol
Se O
+
OH
薄荷酮 menthoneS源自或 SeCOOH松香酸 abietic acid
1-甲基-7-异丙基菲
4.分子重排
萜类,特别是双环萜在发生加成、消除或 亲核性取代反应时,常常发生碳架的改变,产 生Wagner-Meerwein重排。 目前工业上由α -蒎烯合成樟脑的过程, 就是应用Wagner-Meerwein重排再氧化制得。
20、昆虫性引诱剂及昆虫驱避物质
对蚂蚁及其他昆虫有驱避作用。
单萜化合物通常存在于唇形科、樟科、芸
香科、桃金娘科、木兰科、松平科等。单萜
类含氧衍生物沸点200-230 ℃,大多数是植物
挥发油中沸点在140-180℃部分的主要成分。
一、链状单萜
罗勒烯:链状萜烯类,吴茱萸,祛痰镇咳 香茅醇I:含氧链状单萜,沸点99 ℃,九里香,驱 虫,香料 柠檬醛:含氧链状单萜,沸点229 ℃,百合科大蒜, 杀、驱虫,抑、杀真菌和防腐。 香茅醇II:含氧链状单萜,沸点222 ℃,柠檬油、 香茅油、香叶油等,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伤寒杆菌。
1.加成反应 (1)双键加成反应 (卤化氢、溴、亚硝酰氯、DA反应) 加成产物通常具有结晶性:识别双键的存在 及不饱和度(分离纯化)
①与卤化氢反应 萜类化合物中的双键能与氢卤酸类,生成结 晶性加成产物。 例如:柠檬烯与氯化氢加成反应。
Cl
+ 2HCl
冰醋酸
Cl
柠檬烯
柠檬烯二氢氯化物 (固体结晶)
②与溴反应
1982年统计超过一万种,目前已超过22000种。
存在:高等植物、微生物、某些昆虫和海洋生物。 应用:医药(紫杉醇、青蒿素)、食品(姜烯、姜黄烯、
水芹烯)、香料(香茅醇)、汽车工业和飞机制造业(橡胶)
等。
一、萜类化合物的结构
C
头 H(Head)
C
C C
尾 T(tail)
C
异戊二烯单位
定义:凡由异戊二烯聚合衍生的化合物,其分 子式符合(C5H8)n通式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