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本禹《西方心理学史》(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6-10章)【圣才出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章新的新行为主义

6.1复习笔记

一、新的新行为主义概述

(一)新的新行为主义的历史背景

1.行为主义的危机

(1)古典行为主义由于对意识的极端怀疑态度和机械论的观点而招致了心理学界的猛烈抨击。而新行为主义者在方法论上过于拘谨的态度,决定了他们在理论观点的实质上仍然对意识持否定态度。

(2)在新行为主义后期,以动物学习理论推论人类学习的局限性日益暴露,逻辑实证主义也面临着新一代哲学家的挑战。为此,行为主义的发展必然面临着新的危机。

2.社会学习理论的影响

社会学习理论是在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接近原理和强化原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行为理论。早期的社会学习理论家从认知和行为联合起作用的观点去看待社会学习。他们对认知因素及其过程的承认,保证了第三代行为主义者们所提出的学习理论体系的社会性质。从而为新的新行为主义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3.认知革命的影响

(1)认知革命以历史的方式论证了对内部过程进行科学研究的合理性,并在理论假定上隐含着它承认内部因素及其过程存在的真实性,从而有可能使行为主义者突破其传统信念的狭隘性,开始探讨内部因素或过程与行为之间的关系。

(2)认知革命为处于危机之中的新一代行为主义者提供了一种选择,即从新的心灵主义研究趋势中汲取营养,建构出能够包容意识因素并说明其与行为之间关系的新的行为主义

体系。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的基本假定和科学思想与行为主义完全相同,可以满足行为主义者的这种理论要求。

(二)新的新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

新的新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主要有班杜拉,其他的代表人物有罗特、米契尔和斯塔茨。

二、班杜拉的社会认知行为主义的主要理论

(一)三元交互决定论

1.关于人性及其行为的因果决定模式,班杜拉提出了三元交互决定论。他认为,在个体、环境、行为这三个因素之间,每两者都具有双向的交互决定关系,从而构成决定个体功能活动的三元交互决定系统。

2.在三元交互系统中涉及三对双向交互决定的过程:

(1)个体与行为之间是相互决定的

①个体的内部因素如期待、信念、自我知觉等会影响其行为方式和努力程度;

②个体的行为结果也会调整、改变个体的自我认知、情绪、态度等内部因素。

(2)个体与环境之间也是交互决定的

①个体的能力、性格、气质、社会角色等因素会激活和引起不同的环境反应

②不同的环境因素会影响甚至改变个体的能力、性格等主体因素。

(3)行为与环境条件是相互决定的因素

①行为作为个体改造环境的手段,必然要受到环境条件的制约或决定;但对于个体而言,环境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僵化实体,它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潜在性,即某种环境因素是否与个体发生关系并产生影响,取决于行为是否激活了环境。

②班杜拉强调行为对环境的反作用,即行为可以影响并改变环境。

3.三元交互决定论并不意味着构成交互决定系统的三个因素具有同等的交互影响力,

三者之间的交互作用模式也不是固定不变的。班杜拉特别重视个体的因素。

(二)观察学习理论

1.观察学习的概念

观察学习又称无尝试学习或替代学习,指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结果而习得新的反应,或改变原有的某种行为方式的过程。观察学习也是示范作用过程。

2.观察学习的特点

(1)观察学习不一定有外显的行为表现。观察学习具有内隐性。

(2)观察学习不依赖直接强化。

(3)观察学习是认知过程。

(4)观察学习不是简单模仿。它还包括对他人行为及其后果的认知加工。

3.两类特殊的观察学习

(1)抽象的观察学习

抽象的观察学习是指观察者在观察过程中获得有关示范行为的抽象规则或原理的过程。班杜拉指出,通过观察学习获得规则以生成行为至少涉及三个过程:从社会范型中抽取相关的特征;将信息整合成复合规则;运用规则生成行为的新样例。

(2)创造性的观察学习

创造性的观察学习是班杜拉对人类的创造行为进行的理论说明。他认为,观察学习在多个方面都有利于创造性的发展:

①观察学习可以为创造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②观察学习可以为创造性工作增添新颖的特征;

③观察学习能为创新的整合提供要素,并鼓励非传统的言行,从而直接促进新事物的产生。

4.观察学习的过程

班杜拉认为,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信息加工活动,观察学习受四个相互关联的子过程的制约。

(1)注意过程

注意过程决定了从丰富的示范影响中选择观察什么,以及从正在发生的范例中选择提取哪些信息。影响注意过程的因素有四个:

①示范活动的显著性和复杂性等特征;

②观察者的知识经验、认知能力、知觉定势等;

③榜样的年龄、性别、职业、地位、声望、权力等特征;

④个体的人际关系网络。

(2)保持过程

保持过程是指观察者将在观察活动中获得的有关示范行为的信息以表象或符号的方式储存于记忆中,以便指导日后行为的过程。保持过程涉及三种不同的内部机制:

①示范信息的符号转换;

②示范信息的认知表征;

③演习与保持。

(3)产出过程

产出过程是把以符号形式编码的示范信息转化为外显行为的过程。这一过程以内部形象为指导,将原有行为成分组合成新的反应模式,是将内部表征与外部行为对照匹配的过程。

(4)动机过程

动机过程决定了哪种经由观察而习得的行为得以表现。在班杜拉看来,行为的习得与表现是不同的,表现必须在足够的动机和诱因的激励下才会实现。

(三)自我效能理论

班杜拉在不同时期对自我效能概念的阐述中使用了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信念、自我效能预期这些操作概念。

1.自我效能及相关概念

(1)自我效能

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概念的含义前后有所变化。总的来说,自我效能是个体对成功完成某种活动所需能力的预期、感知、信念,而不是行为或能力本身。

(2)自我效能预期

自我效能预期是个体自己对能否成功地实施产生一定结果的行为的预期。

(3)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整合各种技能的自我生成能力,或对成功地实施达成某个既定目标所需行动过程的能力的知觉及知觉后的结果;当自我效能感深入到个体的价值系统中时,就成为个体的自我效能信念。

(4)集体效能

集体效能是指团体成员对团体能力的判断或对完成即将到来工作的集体能力的评价。

2.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

(1)亲历的掌握性经验。它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最大;

(2)替代经验;

(3)言语说服;

(4)生理和情绪状态。

3.自我效能感的中介机制

自我效能感主要通过四种中介机制发挥着对人类功能的调节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