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

(一)阳虚寒逆

发汗后,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至心,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主之。(三)

桂枝加桂汤方:

桂枝五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灸)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

上五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1、词解:

(1)烧针:针灸治疗中的一种方法,用时先将毫针刺入应刺穴位,再用艾绒裹在针柄上,点燃艾绒,依靠针体传热的作用治疗疾病。

(2)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言进针处受寒邪所袭,生出如核状红肿硬结。

2、释义

本条讨论因误汗后阳虚寒逆的奔豚气的证治,患者已发汗后,复用烧针方法迫使其发汗,阳随汗泄,卫外不固,外寒乘虚从针孔而入,以致局部血行瘀滞,而成红色核结。

汗为心之液,过汗使心阳受损,以致心火不能下济肾水,阴寒之气上逆,引动冲气而发奔豚气病,故患者自觉有气从少腹上冲至心胸,当内外并治,外用灸法,内服桂枝加桂汤,调和阴阳,平冲降逆。

3、主证:核起而赤,气从少腹上至心。

成因:汗出伤阳,寒邪入侵,阴寒内盛,上凌心阳。

治法:平冲降逆

方药:桂枝加桂

4、条文引申分析

桂枝汤证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鼻鸣干呕者。

桂枝汤主之桂枝汤方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

由桂枝汤到桂枝加桂汤,重用桂枝以通心阳而平冲降逆,可看作桂枝汤证基础上,复感寒邪之证,即桂枝汤变症之一,可与桂枝汤比较理解。

5、方解:桂枝加桂枝由桂枝汤重用桂枝而成。重用桂枝通心阳而平冲降逆,配以甘草,佐

姜、枣辛甘合化,温通心阳,强壮君火,以镇下焦水寒之气而降冲逆,即方后所

注言“能泄奔豚气”,芍药破阴结,利小便,去水气,诸药合用,共奏温通心阳,

平冲降逆之功。

6、讨论点:方中所加之“桂”,应是“桂枝”还是“肉桂”?

观点一:肉桂,温肾纳气,散下焦沉寒

观点二:桂枝,振奋心阳,降逆平冲

仲景观点:桂枝,因据考肉桂使用始于南北朝陶弘景的,《名医别录》晚于汉代,可见仲景指的应是桂枝。

我们的观点:应注意结合病情使用,桂枝与肉桂皆有补益阳气,温通经络之用,但桂枝能发汗解表,又可入里温阳,行走之性较强,肉桂补火助阳,善行守里,故表寒证

明显,选桂枝宜,阳寒之症更重,则选肉桂。

7、图表:

(1)病机

发汗

过汗心阳被伤肺受其累腠理不固易受外寒入侵烧针

表闭而上焦阳虚下焦阴寒之气上逆诱发奔豚(3)治疗

外治以灸,温散表寒

内外兼治

内治以汤药:桂枝加桂汤散寒调营卫,平冲降逆。

方药:

桂枝汤:调和阴阳,温通血脉

桂枝加桂汤

加桂二两:温振心阳,平冲降逆

(二)阳虚饮动

发汗后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

茯苓桂枝甘草汤方:

茯苓半斤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五枚桂枝四两

上四味,以甘澜水一斗,先煮茯苓,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取滓,温服一升,日三服。甘澜水取法:取水二斗,置大盆内,以杓扬之,水上有珠子五六千颗相逐,取用之。

1、词解:

脐下悸:脐下有跳动的感觉

2、释义:

本条论述阳虚饮动欲作奔豚气病的证治。患者下焦素有水饮内停,气化不利,复因误发其汗,伤及心阳,上虚不能制下,水饮内动,以至脐下筑筑动悸,有引动冲气上逆,欲作奔豚之势。治以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通阳降逆,培土制水。方中茯苓,桂枝通阳化饮,以止逆气;炙甘草,大枣培土制水,以制止上逆之水饮。

3、条文分析:

辨证要点:脐下悸,欲作奔豚,小便不利

病机:心阳不足,下焦寒饮欲逆。

治法:温通心阳,化气利水,

方药: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汤证辨析:本证为心阳虚,下焦水饮欲动,病者仅见脐下悸动,而无奔豚的典型症候,并伴小便不利等寒水内停之证,故治法重在化气利水。桂枝加桂汤证为心阳虚,下焦阴寒之气已上冲而见奔豚的典型证候,水饮为患较轻,故治法重在平降已冲逆之水寒之气。

4、方解:

《医宗金鉴》:

此方即苓桂术甘汤去白术加大枣倍茯苓也。彼治以下逆满,气上冲胸,此治脐下悸,欲作奔豚。盖以水停中焦,故倍茯苓。邪上于心也,其故由汗后而起,自不外乎故桂枝之法。仍以桂枝,甘草补阳气,生心液,倍加茯苓以君药,专伐肾邪,用大枣以佐之,益培中土,以甘澜水煎,取其不助水邪也,土强可制水阳健则能御阴,欲作奔豚之病,自潜消而默化矣。

5、图表:

(1)病机

发汗心阳损伤上焦阳虚不下交肾水肾水失温悸动不宁,欲上冲凌心

(2)治法

温阳化气,培土制水

(3)方药分析

茯苓:《本经》“味甘平,主胸胁逆气,忧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

逆,口焦舌干,利小便。”

桂枝:温助心阳,平冲逆之气。

茯苓甘枣汤大枣,甘草:和中缓急,补土制水。

甘澜水:扬之无力,全无水性,其不助肾邪也。《金匮要略教程》性行而不

滞不助水邪

(三)两方比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