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秦朝灭亡的必然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秦朝灭亡的必然性
秦始皇(公元前259—公元前209年),我国古代杰出的的政治家,军事家。原名政,出生在赵国,回秦国后改名为嬴政,公元前247年其父庄襄王去世,13岁的嬴政即位。由于年纪小,国事便委派相国吕不韦处理,但秦始皇却表现出领导者的风范排除异党掌握大权,后灭六国,统一中国,建立秦朝,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被称为“千古一帝。但是如此大的秦帝国却在短短的时间灭亡,这与秦始皇本人的不足之处有很大的联系。
秦始皇在统一前后判若两人,统一前在用人之际他还能够接受意见,礼贤下士。齐国人茅焦冒死进谏:“陛下车裂假父,有嫉妒之心;囊扑两弟,有不慈之名;迁母费阳宫,有不孝之行;纵蒺藜于谏士,有桀纣之治,今天下闻之,尽瓦解天向秦者。臣窃恐秦亡,为陛下危之。”茅焦尖刻指斥秦王,史所罕见。嬴政接受了意见并未杀茅焦。又如李斯到秦国,为秦始皇所赏识,拜为客卿的时候,正遇上韩国派郑国到秦国搞间谍活动案被发觉,秦始皇听从了宗室大臣的建议,下了一道逐客令,驱逐包括李斯在内的全部“诸侯人来事秦者”。对此,李斯上《谏逐客书》,以秦国历史发展的事实,批评了秦始皇准备实行的锁国政策。这时,秦始皇能以理智代替感情,毅然决然除去逐客令,派人追回李斯,官复原职。
秦始皇在统一大业的完成后,则过高地估计了个人的作用,以为自己无所不能,无人能比,无所不知,变得听不进意见了。既不愿
意征求博士们的意见,也不能听取大臣们的建议,甚至连自己的儿子扶苏的劝谏也不听,独断专行。秦始皇下令“坑儒时”长子进谏:“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秦始皇听不进公子扶苏的意见,后来扶苏又进谏很多次,秦始皇大怒,打发扶苏到北方上郡监视蒙恬。秦始皇晚年寻求长生不老之药,有人说世上就没有长生不老之药,可秦始皇不信,偏找所谓的长生不老之药,并派徐福及三千童男童女去寻找长生不老药,此药一直未找到,但找药的人侯生、卢生等知道始皇为人天性刚强暴虐,刚愎自用,并且动辄就会被杀头,为了不被杀头,用谗言欺骗皇上,取悦皇上。由于皇上看不到自己的过失了,一天一天骄狂,最后被谗言迷惑在等待长生不老之药时最终病死途中。秦始皇的权利欲使他不能听取多方意见,最终他为自己的过错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秦朝以法家思想作为指导思想。法家是先秦诸子中对法律最为重视的一派,包括了法、术、势三个学派,他们以主张“以法治国”的“法治”而闻名,而且提出了一整套的理论和方法。这为后来建立的中央集权的秦朝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法家造就了一个强大的秦王朝,同时它也促使了秦帝国的迅速灭亡。秦始皇依法实现了国家的统一,但是他思想上犯的一个严重错误,就是他认为既然荀子和韩非的思想能使他统一中国,也就能成为“传之万世”的法宝。他不懂得统治思想必须适应变化了的情况,法家思想不是维护封建制的唯一思想武器。随着时代的变化,随着各种思想都在不同程度
上以不同的方式向为封建服务的转化过程中,重新选择并改造这些思想以适应新的历史阶段上统治阶级的需要,已成为十分迫切的任务。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把自己看作是功过三皇、德高五帝的人间皇帝,而且是能够主宰宇宙的全能上帝。秦始皇为了能够控制全国人民,颁布的法律条目繁杂,残酷暴戾。秦律几乎对人民生活的一举一动都做出明文规定,例如步过六尺者有罚,敢有挟书者族、有敢偶语者弃市等等,可见秦律连百姓所穿的鞋子都作规定,有犯者更加以惩罚,妨害了人民生活的自由,百姓动不动便犯法,令秦国遍地都是监狱,秦始皇尊崇法家,而法家主张以法治国,严厉苛刻的法律,加上皇帝的“贪暴”“刑戮妄加”,人民动辄犯罪,因此犯罪的人很多。因此人人安危,人民生活潦倒,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劳动人民无法继续生活下去,反对也就最激烈。秦始皇严刑峻法,采用暴力的这些做法只可当一时而不能持久,长期的高压统治势必会导致“民不堪命”的后果,从而影响到国家的经济发展。统一国家建立之后,应该以恢复经济为第一要务,实行比较宽舒的治民措施,始皇统一天下用法家思想,在统一后面临着劳兵伤财的情况下,仅仅以残酷的法律来治理国家,以残暴的方法统治人民必定会遭到人民的强烈反抗,他的这些做法加速了秦王朝的灭亡。由此可见秦始皇实行“暴政”逆民则亡。
综上所述,秦王朝在短暂的时间内迅速灭亡与秦始皇个人有着必然的秦始皇统一后残暴的本性逐渐暴露,且狂妄自大,不听取意见,
正是由于秦始皇的残暴及不善于听取正确的意见,使他由一位杰出的政治家逐渐的走上反面。他对王朝的统治只追求好大喜功,急于求成,在人民急需休养生息之时,不惜滥用民力,滥征徭役,使得民穷财尽。同时为了统治人民仅仅采取极端的暴政,以残酷的法律约束人们,严刑苛法,招致了人民的强烈反抗,人人仇恨秦政权,加速了秦王朝的灭亡。由此看来一个人的见识和能力是有限的,国大事繁,日理万机,就应该多听取意见,但是秦始皇却恰恰相反,他也为自己的这些行为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作为后人,我们应有所启示:一个人的知识、智慧、视野、才能总是有限的,不可能样样精通,事事正确。因此作为一个聪明的人要卓有成效地做好自己的工作,不妨学习和借鉴刘邦的纳谏经验,时刻保持谦虚、谨慎,广泛听取意见。我们应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通过比较我们应该得到借鉴,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择其优而避其弊。参考文献:
[1]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1997年版.
[2]刘向.《说苑》,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年版.
[3]郭兴文.《秦亡原因新探》,《文博》,1988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