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力学 第十章 弯曲应力.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矩形截面
bh 3 IZ = 12
bh 2 WZ = 6
3
空心矩形截面
b0 h0 bh 3 IZ = − 12 12
b0 h0 bh 3 WZ = ( − ) /(h0 / 2) 12 12
3
三、正应力公式的推广
工程中常见的平面弯曲是横力弯曲
实验和弹性力学理论的研究都表明: 当跨度 l 与横截面高度 h 之比 l / h > 5 (细长梁)时,纯弯曲正应力公式对于横 力弯曲近似成立。 弯曲正应力公式
Wz ——截面的抗弯截面系数
⑵ 截面关于中性轴不对称
σ max
z
σ max
t
Mymax = Iz
Mymax = Iz
t
c
c
几种常见截面的 IZ 和 WZ
IZ WZ = y max
圆截面
IZ =
πd 4
64
WZ =
πd 3
32
空心圆截面
IZ =
πD 4
64
(1 − α )
4
WZ =
πD 3
32
(1 − α 4 )
a 4、线应变的变化规律: 线应变的变化规律:
A1 B1 − AB ε = AB
c
=
A1 B1 − OO 1 OO 1
( ρ + y )dθ − ρdθ = ρdθ
=
y
b a o A b dx
ρ
ε =
y
ρ
......
(1)
d c o1 B d
y
(二)物理关系: 物理关系:由纵向线应变的变化
dθ
规律→ 规律→正应力的分布规律。 正应力的分布规律。 在弹性范围内,
弯曲正应力计算公式。 弯曲正应力计算公式。
y A z σ y
弯矩可代入绝对值, 弯矩可代入绝对值,应力的符号由变形来判断。 应力的符号由变形来判断。 当M > 0时,下拉上压; 下拉上压; 当M < 0时,上拉下压。 上拉下压。
最大正应力的确定
My σ= IZ
WZ = IZ ymax
Mymax ⑴ 截面关于中性轴对称 σ max = IZ M t c z σ max = σ max = Wz
1、观察实验: 观察实验:
2、变形规律: 变形规律: ⑴、横向线: 横向线:仍为直线, 仍为直线, 只是相对转动了一个角度 且仍与纵向线正交。 且仍与纵向线正交。 M ⑵、纵向线: 纵向线:由直线变为 曲线, 曲线,且靠近上部的纤维 且靠近上部的纤维 (线物质) 线物质)缩短, 缩短,靠近下 部的纤维伸长。 部的纤维伸长。 3、假设: 假设:
1.C 截面上K点正应力
30
A
1m
FAY
B C
l = 3m
x
K
2.C 截面上最大正应力
z 3.全梁上最大正应力 y
4.已知E=200GPa, C 截面的曲率半径ρ
FBY
解:1. 求支反力
FS 90kN
F F x
x
2.横力弯曲 2.横力弯曲( 横力弯曲(剪切弯曲) 剪切弯曲)
梁的横截面上既有弯矩又有 Fa M 剪力的弯曲(横截面上既有正应 剪力“Fs”——切应力“τ”; 力又有剪应力的弯曲)。
弯矩“M”——正应力“σ”
二 、纯弯曲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公式
(一)变形几何关系: 变形几何关系: 由纯弯曲的变形规律→纵向线应变的变化规律。
应力的分布图: 应力的分布图:
M
σ = Eε =
z 中性轴 x y
Ey
ρ
σmax
Z
M
y 中性轴的位置? 中性轴的位置?
1 中性层的曲率
1
σmax
ρ
=?
ρ
为梁弯曲变形后的曲率
M
Z x (三)、静力方面 )、静力方面: 静力方面: 由横截面上的弯矩和正应 力的关系→ 力的关系→正应力的计算公 式。
E
ρ
σ = Eε
Ey
σ = Eε =
ρ
...... (2)
O A1
O1 B1 x
y
回顾:
曲率是描述曲线弯曲程度的一个概念,其定义为:曲 ∆α dα 线C在点M的曲率 k= =
lim
∆s → 0
∆s
ds
对曲线y=f(x), 其曲率 y
k=
M' ∆α ∆s
y ′′ (1 + y ′ )
2 3 2
M α α+∆α x
y A z σ y
(1)
FN = σdA =
A
∫
∫
A
E
E
y
ρ
dA =
y
E
ρ∫
A
ydA =
ρ (中性轴Z轴为形心轴) 轴为形心轴)
E
Sz = 0 ⇒ Sz = 0
(2)
M y = ∫σdAz =
A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A
ρ
zdA =
E
ρ
∫
A
yzdA =
2
ρ
E
I yz = 0 ⇒ I yz = 0
(y轴为对称轴, 轴为对称轴,自然满足)
根据变形的连续性可 知,梁弯曲时从其凹入一 侧的纵向线缩短区到其凸 出一侧的纵向线伸长区, 中间必有一层纵向无长度 改变的过渡层--------称 为中性层 。
中间层与横截面 的交线 --中性轴 --中性轴
梁的弯曲变形实际上是各截面绕各自的中性轴转动 了一个角度, 了一个角度,等高度的一层纤维的变形完全相同。 等高度的一层纤维的变形完全相同。
My σ = IZ
可推广应用于横力弯曲和小曲率梁 横力弯曲梁上的最大正应力
A 1m
B 2m
截面关于中性轴对称
σ max t = σ max c =
截面关于中性轴不对称
σ max
62
M max Wz M y = max max IZ
(最大拉应力、最大压应力可能发生在不同的截面内)
例
q=60kN/m
180 120
(3) M z = ∫ yσdA = ∫A E
A
y
ρ
ydA =
E
ρ∫
A
y dA =
ρ
Iz = M
M = ρ EI Z
1
——弯曲变形计算的基本公式
M = ρ EI Z
1
——弯曲变形计算的基本公式
EI z ⇒ 梁的抗弯刚度。 梁的抗弯刚度。
将上式代入式 ( σ = E ε =
Ey
ρ
) 得:
M Z x
My σ = Iz
第十章 弯曲应力
第一节 弯曲正应力及强度条件 第二节 弯曲剪应力及强度条件 第三节 弯曲中心 平面弯曲的充要条件 第四节 提高弯曲强度的措施
第一节 弯曲正应力及强度条件
一、 纯弯曲和横力弯曲的概念
F a A B F a
1.纯弯曲
梁的横截面上只有弯矩而无 Fs 剪力的弯曲(横截面上只有正应 力而无剪应力的弯曲)。
a
c
b a
d c M
b
d
(1)弯曲平面假设: 弯曲平面假设:梁变形前原为平面的横截面变形后仍为平 面,且仍垂直于变形后的轴线, 且仍垂直于变形后的轴线,只是各横截面绕其上的某轴转 动了一个角度。 动了一个角度。
(2)纵向纤维假设: 梁是由许多纵向纤维组成的,且各纵向纤维 纵向纤维假设:梁是由许多纵向纤维组成的, 之间无挤压。 之间无挤压。 凹入一侧纤维 凹入一侧纤维缩短 一侧纤维缩短 一侧纤维伸长 突出一侧纤维 一侧纤维 伸长 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