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战略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战略思考

产业转移是指由于资源要素供给或产品需求条件发生变化,某产业从某国家(地区)转移到另一国家(地区)的经济现象与过程。目前我国产业转移呈现出梯度转移的特点,正在由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转移。面对这一历史性机遇,我国中西部地区要抓紧加快承接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的步伐,这对于促进中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但是,我们也应注意到,当前我国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还因为种种原因面临着进程缓慢的问题。这需要中西部地区积极寻求正确的应对措施,促进中西部地区做好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各项准备工作,充分发挥中西部地区资源优势,提升产业实力及竞争力,加快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进而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产业转移本质上是一种市场主体的自主行为。

产业转移是国家或地区间产业分工及变化的体现和过程。产业转移往往呈现出梯度转移的特点,一般是从相对发达的国家或地区转移到次发达国家或地区,再由次发达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如此逐层推进。产业转移往往先从劳动密集型、资源加工型产业转移开始,后依次到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转移。

产业转移本质上是一种市场主体的自主行为,是区域间产业资本和投资要素及商品的流动过程。一般来说,发达地区某些进入成本竞争成熟期的产业,由于资源要素供给或产品需求条件变化而失去市场竞争优势及能力,在经过产业改造升级等努力后,产业区域转移最终成为其降低成本、保持竞争力与开拓新市场的最后选择。发达地区产业区域转移不仅可整合优化资源要素供给、保持原产业市场竞争优势,还可腾出产业空间发展新型和新兴产业,达到提升产业、优化结构的目的;而且在产业转移拓展区域资源要素空间与市场空间的过程中,客观上为产业承接地区带来要素注入效应、技术溢出效应、优势升级效应、结构优化效应、关联带动效应和机制体制更新效应,使其发展融入到发达地区经济发展体系之中,有利于充分发挥不发达地区资源与劳动力优势,有利于不发达地区扩大优势产业规模、提升产业技术水平、更新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不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是不发达地区发挥资源优势、加快产业发展、推动经济起飞发展的良好契机。

我国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意义重大。

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史中可以发现,国际产业转移对承接国家或地区经济实现跨越发展起到过重大作用。日本、西德二战后以及亚洲“四小龙”20世纪70年代的成功发展皆得益于有效地承接产业转移,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在改革开放后得以迅速发展,原因也在于充分利用区位、资源和政策优势,主动承接了亚洲“四小龙”及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转移。因此,我国中西部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作用。促进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不仅可以促进东部发达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更重要的是可以使中西部地区自身发展融入到东部发达地区及世界经济体系之中,促进中西部地区提高产业水平、更新产业结构,更好地发挥资源与劳动力优势,加快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进程缓慢之惑。

20世纪80年代,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从承接亚洲“四小龙”及发达国家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经济迅速发展,形成了珠三角经济圈和长三角经济圈等东部沿海发达经济带,目前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已进入工业化中后期,经济发展已接近世界新兴工业国发达水平。随着土地、劳动力等要素成本上升,东部沿海地区一些产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边际收益下降,产业升级、转型的压力和产业转移要求日益增强;同时中西部地区经过进一步改革开放发展,基础设施条件得到完善,承接东部和境外产业转移的能力增强。当前我国产业区域转移呈现出几个特征:从转移方向看,主要是从长三角、珠三角等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从转移的行业看,主要是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如劳动力密

集型的玩具、制衣、制鞋产业和耗能较大的陶瓷、水泥产业以及矿产资源加工产业;从转移方式看,一是外资或东部地区的民营资本在中西部地区直接投资设厂,二是由东部接单,在中西部地区设立加工企业,实行联合接单加工贸易,三是引导中西部企业进入跨国公司和东部沿海企业的营销网络,四是东部和中西部联合进行园区建设。

但是据测算和观察,到目前为止,东部许多资源及劳动密集型产业仍然是全国较具实力优势的强势行业,其优势和实力并没有出现很明显下滑迹象;而我国中西部地区资源型与劳动密集型产业并没有很明显的增量,特别是西部劳动密集型产业仍属于有待发展的潜力与弱势行业。这说明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和中西部不发达地区之间资源及劳动密集型产业大规模的产业转移刚刚开始,转移进程缓慢。

五大因素制约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

一是东部资源及劳动密集型产业尚未到衰落阶段。从近年全国有关产业行业的调查统计结果可以看到,我国东部地区大多数资源及劳动密集型产业仍然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及实力。这说明,现阶段我国东部省区大部分产业尚处于成长与成熟阶段,大多数资源及劳动密集型产业并没有充分发展达到转向衰落的阶段,仍然具有一定发展优势与空间,由于这种发展空间与优势在短时期内不会完全消失,因此其大规模转移的时机并没有马上到来。

二是东部省区产业转移首先转向本省不发达地区。我国东部各省区地域宽阔自身发展不平衡,同一省区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近些年为促进本省区域协调发展均出台了许多有力政策措施,鼓励本省发达地区产业与资本向不发达地区转移,客观上造成东部省区产业向中西部省区转移的拦截,致使向中西部省区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少而缓慢。例如广东身近年来先后出台《关于我省山区及东西两翼与珠江三角洲联手推进产业转移的意见》、《关于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决定》等文件,鼓励省内发达地区到本省欠发达地区共建产业转移工业园,同时省级财政每年安排50亿元资金支持本省内部的产业转移。江苏省从2003年起运用“飞地经济”方法促进苏南苏北合作,先后出台《关于加快南北产业转移的意见》、《关于支持南北挂钩共建苏北开发区政策措施的通知》等文件,并成立“江苏省苏北发展协调小组办公室”协调南北合作,有利推动产业、资金、科技由南向北转移。

三是东部产业环境与集群优势延缓产业转移。东部沿海地区产业竞争力除取决于要素成本外,还取决于其产业环境及产业组织的内部化优势(如以产业集群方式出现的配套网络等)。虽然东部沿海地区资源及要素成本相对高,但制度成本低,产业集群发达,企业集聚发展,产业组织内外部交易成本很低,竞争优势明显。像东部地区广东东莞、江苏昆山等地许多劳动密集型及IT产业的集群发展就是如此。而中西部在市场环境、产业综合配套及产业集群发展上与东部省区差距较大,虽然资源要素成本较低,但产业企业正常运行成本过高,竞争力不强,一定程度上延缓承接产业转移。正是由于东部地区大部分产业集群尚处于成长阶段,产业目前还处在由分散向特定集聚区转移的阶段,因此东部地区产业大规模转移到中西部的阶段并没有到来。

四是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存在多种因素制约。当前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受到多种因素制约:一是思想保守、观念落后。表现在思想观念不够解放,许多地方政府重招商引资轻管理,干部群众对发达地区先进管理理念接受能力和意识差,开放合作与市场意识不强。二是制度成本较高。由于改革开放滞后,市场机制不健全,制度建设不完善,政府服务效率低,干部素质与作风待加强,造成外来投资与企业运行成本增加。三是基础设施不完备。不发达地区由于资金紧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生产、生活设施不完备,交通运输成本高,信息流通不通畅,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基建和配套设施建设不到位,客观上构成本地区经济发展和承接产业梯度转移的现实阻力。四是产业配套能力较弱。不发达地区经济较落后,工业基础薄弱,产业配套服务能力不强,产业环境与组织成本较高,不利于承接产业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