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新思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论中国近代政治文化史上的重要转型——戊戌维新思潮
中国近现代史专业06级郑斌孙20060600
摘要:戊戌维新思潮是中国近代社会思潮中尤为重要的一部分。
戊戌思潮的兴起,对于冲击传统的封建专制制度,解放人们的思想却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在中国思想史上第一次打破了封建主义思想体系的一统天下,掀起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的热潮。
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维新思潮;思想解放
近代中国社会是一个战乱频繁、动荡不安的社会,它导致了我国社会思想领域呈现出跌宕起伏、交融分化的复杂现象。
由鸦片战争带来的中国社会剧烈震荡,必然引起社会思潮的变向。
随着传统经学统治地位的松动、“经世致用”旗帜的揭举,近代各种社会思潮纷纷出现,具有涵盖广泛、时代感强、流变曲折的特点,不同程度地影响了中国近代社会的面貌和进程。
其中以戊戌维新思潮尤为重要。
戊戌维新思潮指的是戊戌前后以维新救亡和向西方寻找救国真理为标志, 以进化论为核心的进步社会思潮,它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对近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诸领域都产生过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甲午战败后,以康有为的“公车上书”为起点,资产阶级维新思潮在全国范围内蓬勃发展起来,这一维新思潮又称为“戊戌思潮”。
应该说,自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以来,变法维新就是中国社会思潮的一个新的发展趋向。
到了九十年代,代表民族资本主义利益的政治势力应时联合起来,把六十年代的改良维新思想与爱国政治运动相伴合推向系统化。
以“拒和、迁都、变法”为主要内容的“公车上书”宣告近代维新思潮的开始。
维新思潮的主题就是变法,爱国救亡是立论基础。
甲午战争带来的民族危机,岌岌可危的刺激是前所未有的,维新派觉悟到单纯的物质层面改革是难以拯救由于制度层面原因所带来的社会危机。
燃眉之急,自强保国,唯有变法,别无长策,“观筹自强之策,计万世之安,非变通旧法,无以为治”①。
总的原则是“更新百度”,不应再循老路“率由旧章”,以摆脱“中体西用”思维定势的羁绊,主张尽用西法,“设议院于京师”,变封建专制政治制度为“君民共主”的立宪制度。
这一来,把维新思潮推向“道器俱变”的全面改革,这是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在比较完全意义上的首次尝试。
西学与儒学是维新思潮二大思想源流。
在维新派的努力下,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与中国传统的政治理论得以融合,构成了“三世”说历史进化论,以论证变法的历史必然性,这表明维新思潮具有深沉的历史哲学感。
而且层面效应是显然的。
变法维新通
过士绅们的感应与拨动,不仅传递到社会底层,而且打动了朝廷皇帝,朝廷内外形成共鸽。
而另一方面,“今圣”光绪和“古圣”孔子二个权威深染维新思潮,给变法着上了产“非圣无法”和“托古改制”的外衣,加上“物竞天择”进化论搀杂、其哲学思想又显得贫困和芜杂。
维新思潮历来主张和平点滴改良方式,结果“百日维新”政治新剧,尚未打开场面就被强行拉上帷幕。
实践证明,维新思潮仅仅冲刷了封建宗法社会层面,而未能动摇根基。
为什么说在中国近代史上众多的社会思潮里,戊戌维新思潮尤为重要?这就在于戊戌思潮的兴起,对于冲击传统的封建专制制度,解放人们的思想却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
一、反对封建君主专制。
为了扫除维新变法的障碍,解放人们的思想,戊戌思想家们对封建专制政体和纲常名教进行了激烈的讨伐,他们将批判的锋芒指向封建君主专制,指出专制君主制度的存在是中国贫弱落后的根本原因之一,从理论上阐明资产阶级议会政治的合理性。
维新运动的主将谭嗣同说:“性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
夫曰共举之,则非君择民,而民择君也。
夫曰共举之,则其分际又非甚远于民,而不下济于民也。
夫日共举之,则因有民而后有君;君末也,民本也。
天下无有因末而累及本者,亦岂可因君而累及民哉?夫日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之。
君者也,为民办事者也,臣者也,助办民事者也。
赋税之取于民,所以为办民事之资也。
如此而事犹不办,事不办而易其人,亦天下之通义也。
”②这一论述,提出了君民关系的新观念,指出封建君主并不是应天承运的权威,而是人民共同推举出来的,如果不为人民办事,人民还可以“共废之”,这就否定了君主的神圣性和合理性。
二、批判旧文化旧教育。
在批判君主专制制度的同时,戊戌思想家掀起了批判旧文化旧教育的热潮。
科举制度和八股文体是厚古薄今、脱离现实的集中体现。
在这种制度下培养出来的知识分子,只能是愚昧无知,抱残守缺的封建卫道者,只知道拿着几本圣经贤传来反对一切新生事物。
康有为以《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为武器,冲破了封建统治“独尊”、“一统”的牢笼,为西学的输人和科学文化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梁启超说:“八股取士,为中国锢蔽文明之一大根源,行之千年,使学者坠聪塞明,不识古今,不知五洲,其弊皆由于此。
”③严复说:“八股有三大害,一是锢智慧,二是坏心术,三是滋游手。
八股取士,使天下消磨岁月于无用之地,堕坏志节于冥昧之中,长人虚骄,昏人神志,上不足以辅国家,下不足以资事蓄”。
④
三、向西方学习。
为了向西方学习,在文化教育方面相应的措施就是翻译西方书籍,办学堂、学会、刊行报纸。
维新派认为译书、办学堂、办学会、办报刊这一整套资产阶级文化教育事业,是“陈其利害,广其见识,发其神思,开其风气”的唯一工具。
几年间,“报馆林立,指摘时政,放言无忌,警动当世”。
⑤在文化教育方面的突出成就是传统的八股取士被废止而代之以策论;在北京创办了京师大学堂,各地开设了许多普通学堂和专业学堂,资本主义的学校制度开始取代封建制度下的学塾和书院;在社会科学方面,西方的名著如《天演论》、《原富》、《法意》、《名学浅说》被翻译并广泛传播开来,成为当时最有影响的畅销书。
各种各样的报刊,风发泉涌,百花齐放,或是议论时政,或是褒贬风气,或是介绍西学,或是评价人物,在群众中展开了广泛的宣传鼓动。
维新派宣传资产阶级的自然人性论,借以批判“存天理、灭人欲”的程朱理学。
他们宣传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论,从根本上否定封建等级特权和专制君权。
维新派以“西学”为武器通过大量的启蒙宣传工作,在思想文化领域形成了一股解放思想的热潮。
在近代史上,许多革命党人都经历了由维新到革命的转变过程,其中戊戌思潮的深刻影响是促成其实现这一转变的重要因素。
总而言之,戊戌思潮在中国思想史上第一次打破了封建主义思想体系的一统天下,掀起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的热潮。
维新志士们所做的大量的社会启蒙工作,对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对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作用巨大,影响深远。
注释:
①汤志钧:《康有为政论集》,中华书局,1981年2月,第125 页。
②谭嗣同:《仁学》卷下,华夏出版社,2002年,第 102页。
③梁启超:《饮冰室合集〃6:专集1-21》,第四章第一篇《推翻新
政》,中华书局,1989年,第 87页。
④马勇:《严复语萃》,华夏出版社,1993年9月,第29-30页。
⑤沈云龙:《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辑〃第三十二辑〃317 :戊戌变
法档案史料》,台湾文海出版社,1973年12月,第448页。
参考书籍:
王拭:《维新运动》,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5月
李文海、孔祥:《戊戌变法》,巴蜀书社,1986年11月
李华兴:《中国近代思想史》,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