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货店为何难以连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百货店为何难以连锁

连锁在2000年似乎与综合百货店无关,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这些国际零售超市巨头在中国攻城掠地,大开连锁店面,国美、苏果、三联等专业店也是以连锁店面迅速扩张而声振全国,联华、华联更是出尽了风头。就是区域性的超市也风光无限,北京的超市发、华润、物美,深圳的百佳等等都是以连锁而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百货商场于2000年似乎是死水微澜,这主要是在连锁方面进展不大。若说有些影响也是沾了超市连锁的光,即以开连锁超市而产生社会影响,而不是以百货主业的连锁发展。

如果说百货店这种业态在2000年连锁方面毫无动作也不是实情,如进展较快的大商集团,通过这近两三年来的快速扩张,已成为中国东北地区最大的百货商业集团,目前兼并重组了东北地区将近10家百货店,仅2000年就新扩张了3家店面,营业额也迅速扩增到62亿元,座上了中国零售业第三的宝座。另外上海一百集团、武汉中商集团、北京的百货大楼、西单友谊集团都在连锁上有所动作。但细分析,这些“有所动作”的百货店都是上市百货企业,凭借着在证券市场上的融资的优势,“圈”来的钱在无处可投的情况下,依仗资金富余的优势开始了兼并、重组、联合、扩张的道路。以大商集团为例,在1992年11月上市以来,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先后五次增资配股,所融得资金相当可观,这些资金用来兼并资金紧缺的百货企业当然是件容易的事情。无论中国的百货店在2000年度不论采用了什么形式的扩张道路,但按严格意义上来说没有一家真正走上连锁发展的道路。他们不论是早期的华联商号那样,5万元就可以加盟挂华联的牌子,还是大商、武商、王府井那样的兼并重组,都不是真正的连锁。

为何百货店难以连锁?尤其中国百货店更难实施连锁扩展之路。其原因首先是商品因素。阻碍百货店连锁发展的一大因素就是百货店所经营的商品。连锁发展对商品的要求就是商品的标准化,即对商品可以实行单品管理,超市经营的吃穿等日常生活用品,以及经营电器、药品等的专卖店都是标准化商品,即使品牌服装专卖店,虽然是个性化商品,但其品牌单一、款式少,同样可以实行单品管理,但百货店就不一样了,经营的品种繁多,而且个性化商品居多,要实现商品的单品化管理实在是困难多多,尤其是服装、鞋帽类商品,品种多,款式多,而时装类更是价格变化快,这些都是实现单品管理的障碍,没有单品管理做基础,何以实现连锁发展?这正是百货店连锁发展缓慢的最根本原因,也正是国际零售巨头几乎青一色的超市,而几乎没有百货店的原因。

百货店在中国更难发展连锁,有以下特殊的原因:

一、业态成熟,导致五“老”制约中国百货店的连锁发展。中国百货店是中国零售业的传统企业,业态中的龙头老大,其已度过成长期,进入了成熟期,成熟的标志就是在原有的框架下很难发展,也可以说不会有质的突破和发展,要发展只有突破和创新,即突破原单体店的经营模式走连锁的扩展之路。这道理谁都明白,谁都知道不连锁将会是末路一条,无论是专家学者官员,还是业内的人士,包括百货店的老总、中层经管人员、以及基层员工,甚至是零售业态以外人士和普通的大众百姓。可实际操作中就是不现实,谁都明白要连起来比登天还难,尤其是局内人士。所以近两年来资本进入零售业态的日渐增多,但进入百货店的却寥寥无几(大多是从证券市场上靠网络高科技的朦胧题材蒙小老百姓钱),主要集中进入了连锁超市和各类专卖店。

大家会问为什么?回答是业态成熟了,成熟就是不长了,换句话说就是老了。这个“老”字是相对于专卖店和超市业态而言的,其主要体现在以下五老。一、时间长,年岁老。在中国百货店比超市和专业店的早出生,不算解放前,百货店也有50岁了,而超市和各类专卖店也只是近来三五年的时间,从年岁上说是老了。二、投资者的结构老化。百货店的投资结构主体无论千变万化可以说是以国有为主体,其他的只是从属地位,即使90年代以后有些其他投资主体,但经过近多年的同化,也和国有差不多了,几乎不见什么生机。竞争如此激烈的百货业态,如此单一的投资主体何来生机?而超市和百货店近年来的投资主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即以外资和民营为主。三、员工年龄老了,由于超市和专卖店近两年发展势头迅猛,吸引了不少百货店业态中的年轻骨干,而且在90年代初进入百货店中的一批人才,在百货店的成熟中也都差不多离去,奔向有用武之地的各类高科技企业。而百货店中的优失劣存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年轻的职工进不来,年令大的职工也不愿也无处可去,只能留守百货店,与百货店同存亡,所以说员工老了。据统计,国有百货店的员工平均年龄比其他业态员工的年龄要大13岁左右。四、经管干部老了。由于机制、体制的原因,百货店的经管干部年龄普遍偏大,试想职工都是老的,干部能不老吗?年轻的干部上去也难以驾驭年龄大的职工,另外,企业老了,这些老经管干部是多年的媳妇熬成婆,下来岂是件容易的事,因此造成有才华的年轻人升迁无望远走了之。据统计,国有百货店的经管干部比近年来红火的专卖店、超市的同级别的经管人员(含决策层人员),大11岁左右。五、经营机制老了。由于人员的老化,不论老百货店还是新百货商场,都是原来老百货店的人在经营,所以还是经营老套路。因此无论是老国营、还是改造了的股份制,其运作方式和手段都不差上下,只是融资的渠道和难易不一样。

在以上的“五老”的作用下,试想新的东西能进入百货店吗?进去了能生存下去吗?进不去也只能维持旧有的一切。连锁是有生命力的新东西,自然在百货店的发展中难逃跑厄运。

二、“私”字,中国百货店连锁经营发展之大敌。单“老”字也不是阻碍百货店发展连锁的全部。还有一“私”字,私字确实是实现连锁经营的大敌。自从王府井百货于1995年聘请国际著名的策划师进行一番策划后,便决定了进军连锁的发展大道,并以大无畏的精神开创中国百货店的连锁事业,然而6年过去了,可以说王府井百货的连锁事业进展不大,即使2000年度与东安市场的合并,也与连锁无补,只能是联合而已,甚至说只能联了而已。王府井百货――新中国的第一店,又是上市公司,钱多得无处可花,实力、魄力、财力、人力均有,当年的老总也不老,可为何就是连锁不起来呢?“私”字在起作用。6年前,王府井想搞内部的集中采购进货,改变各商品部分散进货的现状和弊端,这只是实现连锁的第一步,也是最起码的一步。雄心勃勃王府井人,为此,付出的代价可谓是用“不小”来形容,即使6年后的今天,其王府井百货本部的内部也没有实现完全意义上的集中采购,更不用说为其他北京市和全国各地的分店集中采购了。在这种状况下,王府井还能与新联合的东安集团下属的百货商场统一采购和配送吗?东安集团在没有合并之前尚不能为其下属的“三安”集中采购,统一配货,它又能如何说服下属“三安”去听从外来者王府井百货呢?

三、文化因素是阻碍百货店连锁发展的无形的桎酷。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精华和灵魂,但它却是阻碍中国百货店连锁发展的第三大因素。几乎所有的百货店都经历了市场的风雨,其商号都有一定的知名度,王府井百货大楼,新中国第一店,老字号也,字号是无价之宝,内涵丰富,蕴藏了王府井人50年来的风风雨雨,其文化底蕴相当深厚;而东安集团则是百年老字号,其商号的文化内涵丝毫不亚于王府井百货大楼,二者合并了,是用“王府井”还是“东安”呢?无奈只能是二者兼顾,只是谁先谁后的问题。商号这样凑合着用了,但是真正的文化内涵的融合决不是字号这样凑合的,谁解其中难题?恐怕是难以回答的。且不说王府井、东安这样的老字号,就是开业不到10年的蓝岛、燕莎,甚至是刚刚开张3年的翠微,要让他们之间连锁,又有谁自愿免去自己的商号呢,都认为自己的商号是千金不换,其文化内涵无限丰富。当代商城虽然并入翠微,但翠微也没敢抹去其商号,仍旧沿用当代的商号,来留住老顾客。百货店的商号文化内涵是百货店连锁发展的一大要素,不能不考虑,不得不考虑。而超市和专卖店则几乎没有这样的难题。

以上几方面说明百货店在中国发展起来很难,要比其他业态难得多。但这并不是说百货店连锁发展在中国就毫无出路,百货店只能是单兵作战,或者说是绝路一条。既然摆在中国连锁业发展之路面前的问题非常明确,那么只要把这些问题处理好了,连锁发展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处理问题的办法无非三条,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