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解知识点梳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隐静脉裂孔(卵圆窝):阔筋膜在腹股沟韧带中,内1/3交界处的

下方约一横指处或趾骨结节下外方约3到4厘米处,形成一个卵圆形的薄弱区,称为~。有大隐静脉,小血管,淋巴管等通过。

2.横韧带:伸肌支持带分上下两部分;上部位于踝部前方的称为横

韧带。

3.屈肌支持带:又分为裂韧带;附于内踝与跟骨内侧面之间

4.股鞘:是腹部筋膜延伸到股部形成的漏斗形筋膜鞘。包裹股动脉

股静脉上端腹股沟深淋巴结。上宽下窄。前壁由腹部筋膜延伸。

后壁为髂筋膜。股鞘长3~4厘米;被两个纵隔分为外中内三格。

外侧格容纳股动脉;中间股静脉;内侧格形成股管。

5.股环:前界腹股沟韧带后界耻骨肌及筋膜内侧陷窝韧带外侧

股静脉

6.股管:是个漏斗形间隙;下端为盲端,上端开口于腹腔,称为股

环。股管内含有疏松结蒂组织;淋巴管和一个淋巴结。

7.股三角:位于股前部上1/3;为底朝上;尖朝下的三角形凹陷。

上界(腹股沟韧带)外侧界(缝匠肌内侧缘)内侧界(长收肌内侧缘)前壁(阔筋膜)后壁(髂腰肌、耻骨肌、长收肌)内容(神经动脉静脉及其分支,还有股管等结构)

8.收肌管(缝匠肌下管):前壁(缝匠肌肌腱膜)外侧(股内侧肌)

后壁(长收肌及大收肌)上口界(股三角尖)下口(内收肌腱裂口)内容(股动脉、股静脉、隐神经、股神经内侧肌肌支、膝降

动脉)

9.腘窝:上外侧(股二头肌)上内侧(半腱肌半膜肌)下内下外(腓

肠肌内外侧头)底(股骨、膝关节囊、腘肌及筋膜)顶(腘筋膜)内容[(浅到深)胫神经、腓总神经、腘静脉、腘动脉]

10.踝管:屈肌支持带与内踝,跟骨内侧共同形成踝管内容由前到

后(胫骨后肌腱、趾长屈肌腱、胫后动静脉胫神经、姆长屈肌腱)11.大隐静脉:为全身最长的浅静脉,长约76厘米。起足背静脉弓内

侧端经过内踝前方、股骨内侧髁的后方、隐静脉裂孔,最后穿隐静脉裂孔汇入股静脉。5支属支旋髂浅静脉、腹壁浅静脉、阴部外静脉、股内侧浅静脉、股外侧浅静脉。结扎大隐静脉属支防止静脉曲张复发,防止静脉血回流

12.腹股沟淋巴结:约10-13个。排列:t字,横群(上外侧上内侧)

收集腹前壁下部、臀部、会阴部、肛门外生殖器子宫底;纵群(下外侧下内侧)足、小腿内侧、大腿浅部。

13.小腿前区浅层皮神经:小腿内侧有隐神经,外下方有腓浅神经、

腓深神经分支趾背神经、腓浅分支足背内侧皮神经、足背中间皮神经、腓肠神经延续、足背外侧皮神经

14.股前内侧肌群:1)缝匠肌:屈并外旋大腿,协助屈小腿且使小腿

稍微内旋,由股神经支配2)股四头肌:股神经支配,伸小腿,协助屈髋3)股内侧肌群:耻骨肌、长收肌、股薄肌、大收肌、短收肌。闭孔神经支配。

15.股动脉:来自髂外动脉在腹股沟中点位置表浅,分为:腹壁浅、

旋髂浅、阴部外、膝降、股深(旋股外动脉、旋股内动脉、穿动脉)

16.腓总神经:分为腓浅神经(行于腓骨长肌与腓骨短肌)和腓深神

经。腓总损伤后,小腿前肌群、外侧肌群运动障碍,足下垂足内翻,形成跨阈步态。感觉障碍见于小腿前外侧和足背。

17.坐骨神经:发自骶丛,全身最大,由梨状肌下孔出盆至臀,易受

肌肉压迫,是出现梨状肌综合征的原因之一。于掴窝上角处分为胫神经和腓总神经两终支。

18.臀肌的名称作用及神经支配:臀大肌(后深并外旋大腿,下肢固

定,防止骨盆前倾;臀下神经支配)梨状肌(使大腿外旋)臀中肌(受臀上神经支配;外展髋关节,前部纤维内旋大腿,后部纤维外旋大腿)臀小肌(同臀中肌)

19.梨状肌上下孔:上孔(臀上神经动脉静脉)下孔(坐骨神经股后

皮神经臀下神经动脉静脉)由梨状肌下孔出盆;随即又通过坐骨小孔分布于会阴部的有阴部神经;阴部内动脉静脉。

20.小腿后肌群:均由胫神经支配;浅层(腓肠肌、比目鱼肌、跖肌)

深层(腘肌、趾长屈肌、胫骨后肌、姆长屈肌)

21.胫神经:延续坐骨神经。皮支(腓肠内侧皮神经,与小隐静脉伴

行)肌支(到邻近的腓肠肌内外侧头,比目鱼肌、腘肌)关节支(膝关节)

1.腮腺床:腮腺的深面与颈突诸肌及深部血管神经相邻,这些血管

神经包括颈内动、静脉,舌咽、迷走、副及舌下神经。它们共同形成腮腺床,紧贴腮腺的深面,并借茎突于位于其浅面的颈外动脉分开。

2.腮腺的位置:位于面侧区,上缘临颧弓,外耳道,颞下颌关节,

下达下颌角,前临咬肌,下颌支和翼内肌后缘浅部向前延伸,覆盖于咬肌后份的浅面;后缘邻接乳突前缘及胸锁乳突肌前缘的上份。

3.穿过腮腺的结构及位置关系:纵行的(颈外动脉、颞浅动脉、静脉、

下颌后静脉、耳颞神经)横行(上颌动脉静脉、面横动脉静脉、面神经分支)上述结构由浅入深依次为:面神经分支、下颌后静脉、颈外动脉及耳颞神经。

4.腮腺管的走行:在腮腺浅部前缘发出,在颧弓下一横指处,横行

越过咬肌表面,开口于上颌第二磨牙相对出的颊粘膜。

5.三叉神经面部分支:眶上神经分布于颅顶;眶下神经分布于下睑、

鼻被外侧、上唇皮肤;颏神经出颏孔,分布于下唇及颏区的皮肤。

6.额顶枕区的软组织由浅入深依次为:皮肤、浅筋膜(皮下组织)、

帽状键膜及枕额肌、键膜下疏松结缔组织和颅骨外膜。浅部三层连接紧密,难以分开,合称“头皮”。

7.键膜下间隙多发生头皮撕脱伤。

8.面静脉(危险三角):(1)经眼静脉直接与海绵窦交通(2)借面深静脉

经翼丛与海绵窦交通。口角平面的一段面静脉常无瓣膜,面肌的收缩可促使血液逆流。所以两侧口角与鼻根连线所形成的三角区若发生感染易行至海绵窦,形成颅内感染,因此有面部“危险三角”之称。

9.额顶枕区浅入深:皮肤、浅筋膜(前组:滑车上动脉静脉、眶上

动脉静脉神经;外侧组:颞浅动脉静脉、耳颞神经、耳后动脉、耳大枕小神经;后组:枕静脉枕大神经导静脉)帽状腱膜、枕额肌、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颅骨外膜。

10.颞区的层次及血管神经:皮肤、浅筋膜(耳前组:颞浅动脉静脉、

耳颞神经;耳后组:耳后动脉静脉、枕小神经)颞筋膜、颞肌、骨膜。

境界:上界以下颌骨下缘、下颌角、乳突尖、上项线和枕外隆突的连线与头部为界;下界以胸骨颈静脉切迹、胸锁关节、锁骨上缘和肩峰至第7颈椎棘突的连线,分别与胸部和上肢为界。

颈部的层次结构:

(一)皮肤和浅筋膜:浅筋膜中有颈阔肌,该肌起自胸大肌和三角肌筋膜,越过锁骨斜向上内方;前部纤维附于下颌骨下缘,后部纤维附于腮腺咬肌管,并移行于降下唇肌和笑肌。肌三角内侧部和枕三角上部未被此肌覆盖。1.浅静脉有颈前静脉和颈外静脉2.皮神经(1)颈从皮支:枕小神经、耳大神经、颈横神经、锁骨上神经A.枕小神经:勾绕副神经,沿胸锁乳突肌后缘行向后上,分布于枕部皮肤 B.耳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