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自我意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的自我意识

10110540105 金文贤特心

众所周知,如同科学心理学诞生之前依附于哲学母体一样,自我在成为心理学研究对象之前一直是哲学界的研究范畴。现代自我论,作为主体性哲学的一种构设,肇始于笛卡尔的自我意识哲学。现在我在心理学论文中把自我意识提出来,因为当初我第一次接触到“自我意识”的时候就自然而然得将其归入心理学的范畴。以我目前的学术水平要分清哲学中的自我意识与心理学领域内的自我意识的同与异还是很困难的,所以此处我仅以看了一些读物,几篇论文的资历来及其“粗暴”得说说我理解的。

在有意识的时期,我第一次进行对自我意识的耐心思考是在读了芥川龙之介的一篇短篇小说:故事叙述的是一个已婚女子完全以自己的角度出发去描摹,幻想,假设丈夫一位经常往来的男性好友对自己有着极度的爱慕之情,并且认为那样的感情在每次那位男性来到他们家做客的一举一动中被越来越明显得表现出来。已婚女子极度痛苦得在自我设定的“三角恋”中苦苦挣扎,甚至还到了要轻生了断的地步。而庆幸的是她没有那样做,因为这所有的一切都是她自己在自己的世界里自导自演的一出“苦情戏”,那位男性从来就不曾爱过已婚女子。

看了这故事,我不由得想到中国古代著名的那个怀疑自己的邻居是偷斧子的人,从而越看他越像是贼的樵夫。诚然,我不能贸然断言这两个故事就是换了身衣服的同一个人,毕竟指向性是有所不同的,但是在其中体现的人在本性驱使下总是自以为是,对事情的看法总是以自我为中心,一旦认定,就拼命刻意去找能支撑自己观点的证据,将眼前所见的客观事物全部意象化成为自己臆想之中的状态,从而往往会造成事实的歪曲。自我意识本身便始终在自己的世界中不断得到肯定。米兰昆德拉笔下《好笑的爱》其中所言,我们爱的人,其实不存在,那是我们幻想所得,所以在爱情里我们始终在需要与被需要,即互相希望对方成为自己想象中的那一个人,故而有种自己和自己谈恋爱的感觉。

19世纪中叶以来,对人的自我意识的研究不断得到学术界的关注,佛洛伊德就提出“潜意识”(本我)是精神的主宰。此处,我又想到那位,想入非非的已婚女子,也许她的想入非非便是时刻隐匿于其大脑潜意识区,即其内在本我的体现,她作为一个表象恪守妇道的女子实际的内心却是充满激情的,继而这便脱离了上面所讲的“自以为是,以自我为中心”的理论,到达了一个新了深度,即人其实是不能够真正了解自己的,但是去细细品味某些自己所做的可能是连自己都无法理解的行为,从而我们能够发现自己有个“想入非非”(出自王小波《红拂夜奔》)的“本我”。我们思考药家鑫的案子的时候,总是会先想到一种矛盾:难以把他——一个表面文弱的西安音乐学院的大三学生与驾车撞人后又将伤者刺了八刀致其死亡联系在一起,但是被判死刑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样的案子太过暴力又这样的难以置信。药家鑫的本我在日常的压抑中得不到释放,一旦有了契机便不可遏制得爆发。类似于已婚女子。所以说对人真正自我意识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我们应当了解自己潜意识里的“想入非非”,懂得会让自己脆弱和不安的东西,从而更好得修正自我意识里的黑暗面,让我们的生活更好得继续。文献中有云:“个人间的现代社会联系,应然地被视作自我选择的产物,是自我价值主体性原则从个人领域向社会领域的逻辑延伸。自我与他者的联系在原则上是自愿的和可修正的。”

上面我提出了两种观点来解释那位已婚女子的想入非非:1.人性中以自我为轴心,一切从自我立场出发的本性。2.“本我”潜意识中存在的不同于表象的自我意识。我不知道这两个哪个对,或者说那个占的比重更大一点,这还是需要我进一步地查阅文献和进行自我生活的感悟。以上便是我对于自我意识的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