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模拟题及答案解析22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模拟题及答案解析221

单项选择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第1题:

泰勒原理强调课程的根本要素是

A.课程计划

B.课程实施

C.课程目标

D.课程标准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解析:本题出自《大纲》第七部分“课程”之第三条“课程编制”,旨在考查考生对泰勒的课程原理的理解与把握程度。泰勒原理实质是以目标为中心的模式,因此又被称为“目标模式”。泰勒的目标模式注重目标、效率和行为控制,强调通过控制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教师的教学过程来促进学生对于知识和技能的获得。因此,正确答案为C。

第2题:

为教学活动制定蓝图,规定教学的方向和进程,是师生教学活动的依据,这指的是

A.教学原则

B.教学设计

C.教学模式

D.教学组织形式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

解析:本题出自《大纲》第八部分“教学”之第三条“教学过程”,旨在考查考生对几个相关教学概念基本内涵的理解与掌握程度。教学原则是人们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遵循教学规律而制定的对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是指导教学活动的一般原理;教学设计是指对教学的系统规划及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的选择与确定,以使教学效果达到优化的系统开发过程,即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什么(教学内容)和怎么教(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媒体等)进行的计划、选择与安排;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选择教材、指导在教室和其他环境中教学活动的一种计划或范型;教学组织形式是指教师和学生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而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因此,正确答案为B。

第3题:

教学的内容、方法、分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他们能够接受的,但也要有一定的难度,需要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这条原则是

A.因材施教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量力性原则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

解析:本题出自《大纲》第八部分“教学”之第五条“教学原则”,旨在考查考生对不同教学原则的理解和把握情况。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起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学生主动探求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造力;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于知识和技能的运用:量力性原则主要指教学的内容、分量和进度是学生能够接受的,但又要有一定的难度。本题的做法反映的是量力性原则。因此,正确答案为D。

第4题:

将一个班的学生按能力分组,各组以不同的进度完成相同的课业。这种能力分组属于

A.作业分组制

B.活动分组制

C.异质分组制

D.混合能力分组制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

解析:本题出自《大纲》第八部分“教学”之第六条“教学组织形式”,旨在考查考生对不同形式分组教学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分组教学是指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把他们分为不同水平的组进行教学。分组教学有不同的形式,作业分组是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意愿来分组教学,各组学习年限相同,课程则各有不同。此外,按照组内成员同质性程度的不同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同质小组,即按照学生的能力水平或学习成绩编班,将能力大致相同的学生编为一组;另一种是将学生依照学业水平、能力倾向和个性特征等方面的差异组成若干个异质学习小组,着重强调异质成员间的相互协作学习。而在同质分组中,将学生按能力分组后,各组以不同的进度完成相同的课业,这种分组通常称为活动分组。因此,正确答案为B。第5题:

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是

A.钻研教材

B.了解学生

C.考虑教法

D.备课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

解析:本题出自《大纲》第八部分“教学”之第八条“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旨在考查考生对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备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上课前,教师必须备好课,编制出学期教学进度计划,写好课题(单元)计划与课时计划。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考虑教法都是备课需要做的工作。因此,正确答案为D。

第6题:

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

B.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之间的矛盾

C.教育者与德育内容之间的矛盾

D.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

解析:本题出自《大纲》第九部分“德育”之第三条“德育过程”,旨在考查考生对德育过程的规律的理解与把握程度。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品德发展矛盾的积极转化过程。因此,正确答案为D。

第7题:

柏拉图曾说:“没有经过检省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从德育方法来看,这属于

A.自我教育

B.情感陶冶

C.榜样示范

D.实际锻炼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

解析:本题出自《大纲》第九部分“德育”之第五条“德育方法”,旨在考查考生对不同的德育方法的理解与把握程度。本题体现的是自我教育法,即通过引导、指导学生自觉学习、自我反思和自我活动等来培养其思想品德的方法。经常反省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是自我教育的体现。陶冶法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榜样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锻炼法是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以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的方法。因此,正确答案为A。

第8题:

“因材施教”体现了教师劳动的

A.创造性特点

B.复杂性特点

C.示范性特点

D.长期性特点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

解析:本题出自《大纲》第十部分“教师与学生”之第一条“教师”,旨在考查考生对教师劳动的特点的掌握情况。教师的劳动具有自己的特点,主要表现为教师劳动的复杂性、教师劳动的创造性、教师劳动的长期性、教师劳动的示范性。“因材施教”体现了教师劳动的创造性。教师的劳动对象不是死的自然材料,而是具有独特品质的活生生的人。每个学生的生理条件、周围环境、个人努力程度和所受教育的具体情况不同,使得彼此的身心发展各有特点,存在着个别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创造性地选择不同的方法,对不同学生要区别对待,因材施教。因此,正确答案为A。

第9题: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体现的师生关系是

A.上下关系

B.主从关系

C.民主平等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