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皱免烫剂,无甲醛免烫整理剂,无甲醛防皱剂,无甲醛防皱整理剂,低甲醛洗可穿免烫树脂

合集下载

纺织后整理助剂

纺织后整理助剂

纺织后整理助剂
纺织后整理助剂是一种应用于纺织品整理加工过程中的化学物质,用于改善纺织品的柔软度、手感、光泽度、耐磨性、防皱性、防水性等性能。

纺织后整理助剂通常包括以下几类:
1. 柔软剂:用于提高纺织品的柔软度和舒适度,使其更具有触感和弯曲性能。

2. 防皱剂:用于减少纺织品整理过程中的皱褶,提高纺织品的平整度和防皱性能。

3. 光泽剂:用于增加纺织品的光泽度和亮度,使其更具有吸引力和视觉效果。

4. 耐磨剂:用于提高纺织品的耐磨性和耐久性,增加其使用寿命和耐用性。

5. 防水剂:用于提供纺织品的防水性能,使其能够抵御水分的渗透和湿润。

6. 阻燃剂:用于增加纺织品的阻燃性能,减少火灾的发生和火势的扩大。

纺织后整理助剂的选择和应用需要考虑纺织品的材质、工艺要求和使用环境等因素,以确保纺织品具有良好的性能和品质。

同时,应注意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环境友好性,避免对人体和环境造成损害。

防皱整理

防皱整理

防皱整理1引言防皱整理最早是用于对纤维素纤维的加工。

纤维素纤维特别是棉织物,具有很多优良的性质,但却存在着弹性较差的缺点,不像毛织物在服用过程中,能保持平挺的外观,于是便出现了提高织物从折皱中回复原状能力,以模仿毛织品弹性为主要目的的折皱整理。

织物从折皱中回复原状能力的衡量方法很多,例如取一定尺寸的矩形布条,使之对折,并用重锤压一定时间,然后去压,并设法使折缝两侧的一-翼与地面保持垂直,待回复一定时间后,测定折缝两翼间的夹角,称为折皱角或回复角,也有用回复角或两翼间最大距离对180°,或试样原长的百分率来表示织物的防皱性,称为回复度。

织物的回复角越接近180°或两翼间的距离越接近试样原长,防皱性越好。

由于合成纤维的迅速发展,在衣用织物中所占比重也日益增大,除了具有洗后不易起皱的特性外,对经一定温度压烫后的服装所产生的折缝,也不会因为洗涤而消失。

为了使棉织物能具有合成纤维织物的这种优良性能,于是在防皱整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棉织物免烫(或称“洗可穿”)和耐久压烫(简称PP或DP)整理。

天然蛋白质纤维如蚕丝和羊毛织物的弹性,虽然都比纤维素织物优良很多,但是与合成纤维的织物相比,不论是真丝织物还是羊毛织物在湿弹性和耐久定型性能,以及湿、热条件下的防皱性都不如合成纤维。

因此,近20年来,对真丝织物的免烫整理和羊毛织物的防皱和耐久压烫整理,进行了较多的研究。

2折皱形成的原因织物上折皱的形成,可以简单的看作是由于外力使纤维弯曲变形,放松后未能完全复原所形成。

纤维的弯曲可看作与直棒的弯曲一样,中心区域不受影响,外层受到拉伸,而内层受到压缩。

纤维内个区域,随所受应力的不同而发生不同程度的拉伸或压缩变形。

拉应力和压应力的方向相反,但导致纤维中基本结构单元的变化是相似的。

当外力除去后,随纤维的品种,外力的大小和作用时间的长短,而有不同程度的回复。

经过研究发现纤维从弯曲状态中的回复性能,与它的拉伸回复性能有这某种对应关系。

纺织防皱整理

纺织防皱整理

3、浸轧
轧液率: 轧液率越低越好, 一般70 %~80 % 轧液率高的缺点: 能量浪费 烘干时发生泳移,产生表面树脂 手感僵硬 弹性差 强度低 摩擦牢度差
4、预烘
目的:使初缩体均匀渗透到纤维内部 意义:直接影响树脂分布和整理品的质量 原理:浸轧后,浓度外大于内,预烘时,依浓度 梯度,使树脂向内扩散。 控制条件: 轧液率尽量低 预烘温度不宜太高,一般80℃ 最好不用接触式烘干,而用红外和热风烘干
5、焙烘
目的:使初缩体与纤维发生交联反应 条件控制: 温度和时间 催化剂为MgCl2,150℃~160℃,3~5min 高效催化剂,170℃~180℃,30~60s 烘房温度要均匀 张力 尽量采用低张力,以免内能储存,引起尺寸不稳定 良好的密封和通风排气 排出CH2O,H2O,CH3OH
3.耐久压烫整理


特点:抗皱性能提高,同时还起到保持服装形 态和褶裥定形作用; 二羟甲基二羟基亚乙基脲、二羟甲基二羟基亚 丙基脲
4.低、无甲醛整理
织物抗皱性的提高和改善使得其他性能恶化, 尤其是强度; 每提高折皱回复角20º ,其相应强力指标下降 7% ; 发展目标:平衡弹性提高和强力下降的关系 减少织物甲醛释放 如:醚化二羟甲基二羟基亚乙基脲 多元羧酸、环氧类树脂、乙二醛类树脂等



早期出售的树脂整理织物甲醛释放量为3000~5000PPM; 1965年以后,美国只允许释放甲醛量<2000PPM的产品 进入市场, 1973年降至1000PPM, 1987年再次降至500PPM。 甚至有些工厂提出生产释放甲醛量<100PPM的超低甲醛 整理剂。

在日常生活环境里,要完全排除甲醛的存在,既不可 能也无必要,自然界中存在,如苹果、西红柿等; 截至1994年,美、英服装业对各类服装的甲醛释放量 限为500PPM。 芬兰规定,儿童内外衣≤30PPM,成人内衣≤75PPM,外 衣≤100PPM,装饰用≤130PPM, 我国参照国外一些法规,规定生产车间内空气中甲醛 含量的极限值,取样8h以上时,必须低于(即3PPM), 织物上游离甲醛含量的最高允许值也趋下降倾向。

棉织物防皱整理

棉织物防皱整理

2.2改进丁烷四羧酸的合成与应用工艺 BTCA虽然抗张强力保留率较2D树脂略差、 焙烘温度也较高,但性质稳定,耐久压烫整理DP 等级可达4~5级。改进后的工艺可使耐撕破强力 保留率较2D树脂高13%~26%,断裂强力保留率 可高达23%以上,曲磨强度甚至高达1倍以上, 处理后的纺织品白度、耐洗性、手感均可满足要 求。其进一步开发的重点是改进合成工艺、降低 成本、开发复配技术、研究整理加工中催化剂次 磷酸钠替代品或克服次磷酸钠污染。



2.3重视复配技术 采用复配技术不仅可降低游离甲醛释放量、降低 成本,还可取得较好的综合整理效果。一般聚合物乳 液均可减少2D树脂用量,改进强度、耐洗性和手感, 但可能影响吸湿性。应用效果较好的聚合物乳液主要 有聚氨酯、有机硅、聚乙烯、聚乙烯醇和羧甲基纤维 素等。如聚氨酯可减少强度损失,改善手感;有机硅 可提高弹性和柔软性。二甲基二羟基乙烯脲 (DMEDHEU)与2D树脂或羟基硅烷复配、聚氨酯与2D树 脂等复配、有机硅与2D树脂复配,已有报道。其中, 聚氨酯、有机硅、壳聚糖、丁烷四羧酸、聚合物乳液 的互配和复配技术应着重研究。
3无甲醛防皱整理剂的现状 现在市场上所用的抗皱整理剂大部分都是2D 树脂,但是经2D树脂整理后的织物在使用和贮存 过呈程中会释放出甲醛,危害人们的健康。随着 环保和健康意识的增强,人们越来越重视棉织物 上的甲醛问题,虽然人们对N-羟甲基酰胺类树脂 进行改性或通过加入甲醛捕捉剂来降低甲醛的释 放量,但还是不能彻底地消除甲醛的释放,所以 为了彻底消除抗皱整理后棉织物上的甲醛,很多 研究者开始研究多元酸的无甲醛抗皱整理剂。
1.前言 2.棉织物的抗皱发展历史 3.抗皱整理剂开发的趋势 4.无甲醛防皱整理剂的现状 5.结语 .

棉纤维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纤维,它有很多优良的服用穿着性能,如 大多具有柔软、舒适、透气、吸湿性好等特点,因而受到人们的青 睐。但是棉织物也有一定的缺点如弹性差、易起皱、易缩水、易受 微生物的侵袭导致纤维霉变和脆损,在穿着和洗涤过程中容易起皱, 不能保持平整的外观,需要经常熨烫,因此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 多的不便。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环保和健康意识的 增强,人们越来越喜欢穿天然纤维做的衣服,为了克服全棉服装在 穿着过程中的易起皱,洗后需要熨烫的缺陷,棉织物的抗皱整理已 成为极其重要的后整理加工工艺。目前所用的抗皱整理剂大部分都 是2D树脂,但是经2D树脂整理后的织物在使用和贮存过程中会释 放出甲醛,危害人们的健康。随着环保和健康意识的增强,人们越 来越重视棉织物上的甲醛问题,越来越多的转向无甲醛整理剂的研 究,因此传统的抗皱整理剂受到了很大的挑战[1]。

(完整版)无甲醛防皱整理剂,含氟拒油拒水防污整理剂,抗静电整理剂,抗紫外整理剂,仿活性印花粘合剂

(完整版)无甲醛防皱整理剂,含氟拒油拒水防污整理剂,抗静电整理剂,抗紫外整理剂,仿活性印花粘合剂

无甲醛免烫整理剂SRD787结构或组分:多羧酸化合物;用途及应用方法:适用于棉、麻、人造棉及其混纺织物的防皱和耐久压烫整理;1、工艺配方:一般配方:推荐配方:免烫剂SRD787 80~160g/L 免烫剂SRD787 100g/L催化剂 NP756 40~80g/L 催化剂NP756 50g/L柔软剂 30~50g/L 柔软剂 40g/L2、工艺流程:〈1〉预焙烘法:织物(布面pH值=6.5~7)→浸轧整理溶液(轧余率60~80%,液温:室温)→烘干(80~100℃)→焙烘(160℃×3min或150℃×6min)→成品〈2〉延迟(后)焙烘(post-cure):织物浸轧整理液→烘至规定的含湿量→打卷(外面包塑料薄膜,防止运输或放置过程中失去水分)→裁剪成衣→高温压烫(175~185℃压烫30~40秒,按要求使平整或产生褶缝)→焙烘房焙烘(160℃×3~6min;或150℃×6~12min,或140℃×12~30min焙烘时间由织物的厚度、密度决定)〈3〉成衣整理(garment finishing):染色后的服装浸渍整理液→离心脱水(回收残液)→转鼓烘干(60~80℃,烘干至含潮20%左右)→蒸汽熨斗烫平→压烫机压烫(175~185℃压烫30秒)→焙烘(160℃×3~6min;或150℃×6~12min;或140℃×12~30min,焙烘时间由衣服面料的厚度和密度决定)→冷却(成衣出焙烘箱后,在室温中自然冷却)→包装包装贮存:25kg、120kg塑料桶包装,贮存在0℃以上的仓库中,稳定期储存一年。

韩笑免烫(抗皱)整理的技术进步与现状杨栋樑一、前言纺织品的化学整理工艺开发,似乎一开始就与甲醛的工业化生产结下了不解之缘。

化学整理具有如下特征:一是使用合成的化学品;二是整理效果的耐久性;三是能赋予纺织品新的服用功能。

纺织品最早应用的化学品是甲醛与酚或脲反应的初缩体,由它们处理纤维素纤维织物,经热处理生成热固性树脂。

棉织物的防皱整理_倪玉婷

棉织物的防皱整理_倪玉婷

棉织物的防皱整理倪玉婷 马会英(天津工业大学纺织与服装学院,天津 300160)[摘 要] 本文简要回顾了棉织物防皱整理从传统方法到新型纳米技术的发展,并介绍了各种方法的原理及优缺点。

[关键词] 棉织物防皱;纤维素交联;树脂整理;无甲醛整理;纳米技术1 引言防皱整理,也被称为易护理性,耐久压烫整理,耐折皱性,洗可穿性,免烫性等。

也就是说,织物洗涤后只需稍加熨烫或不需熨烫,在穿着过程中具有防皱性能,近几十年防皱棉织物的需求量倍增。

棉是一种富含羟基的纤维素纤维。

其中40%的纤维由紧密排列的长链分子在晶区组成,其余的则由在无定形区松散排列的长链分子组成。

无定形区分子由氢键联结且松散地排列,这有助于纤维的柔韧性。

当纤维受外力作用发生弯曲和扭转时,无定形区的分子可以在纤维中自由移动,大分子的氢键发生形变或断裂导致结构单元的位移,并在新的位置形成新的氢键从而导致折皱产生。

折皱最终可能恢复或形成永久折皱,这要视外力作用时间和大小而定(图1)。

图1 棉纤维维折皱的形成2 树脂整理树脂整理是通过保持棉织物弹性来赋予织物防皱性的方法。

树脂整理过的织物受外力发生扭转,外力去除后分子链回到原来位置(图2)。

图2 折皱恢复机理2.1 脲醛树脂(U F 树脂)脲醛树脂是由尿素和甲醛经缩合反应制成的树脂,简称U F 树脂。

脲醛树脂使纤维间产生交联来赋予织物抗皱性,它可以形成一个抵抗大分子链横向变形的三维聚合物晶格从而增强折皱回复能力。

尿醛树脂不像表面涂层处理,它赋予织物防皱性但不会使它硬挺变脆。

使用低分子量的尿素和甲醛的初缩体使整理剂容易渗透到纤维中。

脲醛树脂的缺点包括:干燥时释放过量的游离甲醛,有刺激性气味,有毒性,整理的织物拉伸强度受损,并且树脂耐洗性及储存稳定性差且有氯损。

活性树脂的发展消除了这些问题,它们与纤维素纤维的羟基发生反应形成交联,增强了棉织物的折皱回复性或耐久压烫性。

2.2 DM DHEU 树脂二羟甲基二羟基乙烯尿树脂(DM DHEU)是随后发展起来的一种N-羟甲基试剂,主要用于传统抗压整理剂的抗皱棉织物。

纯棉织物的后整理之二-防皱整理

纯棉织物的后整理之二-防皱整理

2、防皱整理的概念
防皱整理就是利用防皱整理剂来改变纤维及织物的物理和 化学性能,提高织物防缩、防皱性能的加工过程。
由于最初是利用脲醛树脂作为整理剂对纤维素纤维进行防 皱整理的,因此该整理又称为树脂整理,先后出现了脲醛 树脂、三聚氰胺一甲醛树脂、二羟甲基乙烯脲、醚化的三 聚氰胺树脂、醚化脲醛树脂及相应整理工艺。
③耐久压烫(PP或DP)
洗可穿,改善缝线部分或褶裥处的平挺度。 WRA280~300°,DP级4~5,抗张强力损失50~60%。
Permanent Press或Durable Press可统称为“防皱整理 (树脂整理)”
④低、无甲醛整理
织物抗皱性的提高和改善使得其他性能恶化,尤 其是强度;
1、防皱整理中催化剂应具备的条件:
(1)具有优良的促使树脂焙固的作用。 催化剂的用量要少,对纤维无损伤。 (2)具有良好的相容性。 选用的催化剂应与柔软剂、荧光增白剂和硬挺剂等常用添加剂
有良好的相容性。 (3)在工作液中要有良好的稳定性。 催化剂与树脂在室温下不发生化学反应,不会发生树脂过早聚
6.后处理
水洗——皂洗——水洗——烘干 洗去: 游离甲醛 甲醛有毒,有刺激性,其含量越少越好 未反应的树脂 表面树脂 表面树脂会影响织物手感,降低防皱性 副产物 甲胺等副产物有鱼腥味
(二)免烫整理工艺
主要有四种加工方式 (1)干态交联法:增加整理剂的用量。 (2)湿态联法:织物在水溶胀状态下交联,浸轧→打卷 处理15h(20~25℃) 问题:干防皱性↓ 优:湿防皱性好、手感柔软、耐洗性优良。
总之,尽管织物经不同工艺整理后,防皱性在不 同湿度下不一致,但整理品的含湿若与交联时的 含湿(这是什么意思?)相当,防皱性最佳。
(三)耐久压烫整理工艺

后整理工艺

后整理工艺

一后整理:在实际生产中,常将服装面料的练漂,染色,印花以外的加工过程称为整理,由于整理工序都安排在整个染整加工的后期,故常称为后整理。

服装后整理工艺种类包括一下几种:(1)仿旧整理:就是赋予新织物以“自然旧”的风格,整新如旧,较多应用于天然面料。

1.普洗:常用的一种柔软洗涤工艺。

染色面在洗涤设备中经过一定时间的洗涤,为改善手感可添加适量柔软剂,使成品自然泛旧,不缩水,且手感柔软。

如水洗纯棉布、涤棉布。

2.石磨水洗:使用最普遍的一种方法。

需在洗涤设备中加入一种可漂浮于水面上较轻、多孔的重要物质——浮石。

染色织物经磨滚,染料局部被磨去,织物表面产生自然仿旧,有时还会起磨毛起绒效果,颜色有深浅变化、手感柔软。

如石磨牛仔服装。

3.漂洗:也称漂色,在洗涤液中加一些染色脱色剂,服装颜色可得到褪色效果,经常用于平纹树皮布(用树皮纤维织制,如棉布、细帆布)。

漂洗一般用于深色服装。

4.酵素洗:在洗涤液中加入酵素粉,使面料特性产生变化。

织物表面产生仿旧感,立体效果较好;手感变柔软。

5.喷砂:目的是获得一种局部的磨损效果。

在服装正常洗涤之前,由空气压缩机和喷砂装置产生的强气压射出氧化铝微粒完成喷砂工序。

磨损仅限于局部,靛蓝染色的纤维在磨擦力的作用下剥离织物表面,这道工序成本消耗较高,效率较低,且对工艺技术求较高,但它能获得常规洗涤不能达到的特殊效果。

6.套色洗:在原有面料的颜色上,套一种与之差异较大的颜色,使其二者颜色互相融合,颜色效果自然、特别。

(2)磨毛整理:经磨毛整理的织物表面有一层短密细腻、均匀的绒毛,手感柔软,效果更显高档。

磨毛的方法有多种:用金刚砂纸摩擦布面;针布起毛再剪齐绒毛;利用化学助剂使纤维膨化,并对织物进行松式洗涤产生绒毛。

如磨毛卡其,砂洗双绉、电力纺,仿麂皮等。

(3)折皱整理:经折皱整理的织物表面具有自然折痕,耐洗而不消退。

整理方法有:予以机械压力和热的作用,使布面产生不规则凹凸;手工起皱,可使织物获得任何形状的皱折,自然感强;绳状洗涤,使织物出现纵向皱纹,如树皮皱;揉搓加工,对合成纤维织物进行“力”与“热”的共同作用,皱纹永久耐劳。

织物树脂整理

织物树脂整理

树脂整理织物树脂整理是在是随着高分子化学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

最早以甲醛为整理剂,其后用尿素-甲醛的加成产物处理粘纤织物,得到良好的防皱防缩效果,为今天的树脂整理打下了础基。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棉织物树脂整理技术也有很大的进步,其大致经历了防皱防缩、洗可穿及耐久压烫(D.P)整理等几个发展阶段,尤其是近年推出的形态记忆整理,就是纯棉织物树脂整理发展的典型代表。

这种产品首先需要采用液态氨对棉织物进行前处理,使其将纤维充分膨化,然后再选用具有高弹恢复功能的树脂单体通过浸轧均匀渗透到纤维内部,经高温焙烘后在纤维内部形成耐久性的网状交联,从而获得具有耐久性效果的免烫整理产品。

树脂整理除用于棉织物、粘胶纤维织物外,还用于涤棉、涤粘等混纺织物的整理,以提高织物防皱防缩性能。

目前,树脂整理产品可用于制作衬衫、裤料、运动衫、工作服、床单、窗帘和台布等。

一、织物整理常用树脂织物树脂整理所应用的树脂都是先制成树脂初缩体,也就是树脂用单体经过初步缩聚而成的低分子化合物。

由于常用树脂整理属于内施型整理,即树脂初缩体掺入纤维内部与纤维素大分子发生化学结合,因此初缩体分子量不能太大,否则不易透入纤维内部而形成表面树脂,达不到整理要求。

初缩体分子应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能与纤维素羟基作用的官能团,并具有水溶性,此外本身还应有一定稳定性,无毒、无臭,对人体皮肤无剌激作用等。

用于织物整理的树脂有几大类,但仍以N-羟甲基酰胺类化合物使用最多。

现将常用树脂初缩体简述于下。

1.尿醛树脂(UF树脂) 是应用较早的树脂之一。

粘胶纤维织物用尿醛树脂整理后,织物手感丰满,缩水率降低,干湿强力显著增加,抗皱性提高。

尿醛树脂是用尿素与甲醛制备的,原料来源广,配制方便,成本低,但不能用于棉织物,因为棉织物用尿醛树脂整理后,强力下降太多,而且耐洗性差,易泛黄,游离甲醛量高等,故而不适用。

尿醛树脂稳定性差,放置后能逐渐自身聚合,最后成为难溶或不溶性物质而失去应用性能。

织物免烫性测试[经验]

织物免烫性测试[经验]

织物免烫性概述【摘要】:论述研究了免烫性的必要性,织物皱痕产生的原因。

对织物的免烫性和抗皱性作了原理上的比较,并用示意图说明。

采用测定织物湿折痕回复性的测试方法来评定织物的免烫性。

利用拧绞法、落水变形法和洗衣机洗涤法3种方法,通过5级评级确定免烫性的等级优劣从内部因素、外部因素2方面对影响织物免烫性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在整理工艺方面,介绍了运用较广的甲醛捕捉剂,以降低免烫整理中产生的有害甲醛。

【关键词】:免烫性抗皱性拧绞法落水变形法洗衣机洗涤法天然纤维素纤维和蛋白质纤维织物是人们喜爱的2种面料。

例如棉、麻等天然纤维制成的服装穿着舒适,但在穿着过程中易起皱,且皱痕不易消除,水洗熨烫后才恢复外观。

又如毛织物丰满、挺括、保暖好,广泛用于礼服、西装面料。

但羊毛纤维具有特殊鳞片包裹结构,尤其在潮湿、高温、和外力作用下,极易产生毡缩现象,这使得毛织物服用时不能方便用水洗涤,增加了消费者的护理难度。

[1]1.免烫性的含义织物的免烫性,又称洗可穿(wash and wear),一般是指织物经过洗涤后,即使不熨烫或稍加熨烫,也很平挺,形状稳定,具有良好的抗皱性。

免烫性是指洗涤并干燥的抗皱性。

抗皱性的含义是指织物抵抗由于揉搓挤压而引起的弯曲变形的能力[2]。

织物产生抗皱的根本原因是织物的塑性变形而形成折痕。

而免烫性的机理主要是洗涤和干燥后,纤维的非均匀性膨胀产生的折痕。

如图1所示,纤维在水中收到水分子的挤压,同时纤维本身吸水膨胀。

而抗皱性的含义是在外力作用下的变形,如图2所示。

这也就说明抗皱性好的织物,其免烫性却未必好。

织物在水中或外力作用下的变形,待外力撤除后,由于纤维发生了永久性变形而导致折痕的产生。

因此免烫整理要求整理剂能够渗透到纤维内部,不能仅在纤维表面作用。

整理的目的是提高织物的湿比较。

2.免烫整理技术的发展过程如果从抗皱整理第一个专利发表(1926年申请,1929年发表)算起,正好它已走过了80多个年头了。

无甲醛防皱整理剂,低甲醛洗可穿免烫树脂,无甲醛防皱剂,无甲醛免烫整理剂,防皱免烫剂,形态安定整理剂

无甲醛防皱整理剂,低甲醛洗可穿免烫树脂,无甲醛防皱剂,无甲醛免烫整理剂,防皱免烫剂,形态安定整理剂

多元羧酸无甲醛免烫整理工艺因素探讨高介平田恬朱镇方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原载:第七届全国印染后整理论文集【摘要】本文选用氧化锌包覆纳米二氧化钛固体超强酸为催化剂,进行那纯棉织物多元羧酸防皱免烫整理,初步探讨影响整理效果的工艺因素,为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

【关键词】无甲醛免烫整理多元羧酸氧化锌包覆纳米二氧化钛固体超强酸催化剂工艺影响因素引言随着人类对赖以生存的自然和生态环境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人们对纺织品和纺织化学品在穿着和使用中的安全性问题,以及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也越来越重视。

人们对服装的要求除了追求穿着舒适和料理简便外,非常重视纺织品的安全性。

纯棉高支府绸用作高档的衬衫面料受到人们的青睐,但其易皱、易缩水,为了提高纯棉高支府绸的产品档次,对其进行无甲醛免烫整理显得尤为重要。

用于织物防皱免烫整理的防皱整理剂品种较多,目前大多应用的是酰胺和甲醛的初缩体,特别是二羟甲基二羟基乙烯脲(2D)及其衍生物,这类防皱整理剂整理后的织物,虽然有较好的防皱免烫效果,但整理后的织物上含有游离甲醛,对人体健康带来危害,国际上对织物含游离甲醛残留量的标准越来越严。

本文选择1,2,3,4-四羧酸丁烷(BTCA)和聚马来酸为抗皱主体,以氧化锌包覆纳米二氧化钛固体超强酸为催化体系的性能和应用工艺作一些探讨。

一、无甲醛免烫整理剂多元羧酸无甲醛整理剂用于棉织物整理,在60年代中期就有人研究。

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Welch、Andrews BAK、Yang等人研究用磷酸盐作为多元羧酸与纤维素分子之间发生酯化反应的催化剂,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其免烫性能有所提高,耐洗牢度得到改善,即使在碱性条件下洗涤,酯键也不易水解。

这一突破促使多元羧酸作为无甲醛整理剂的开发和研究取得了进展。

多元羧酸的品种较多,已研究用于织物的有十多种,其中研究得最多,整理效果最为突出的是1,2,3,4-四羧酸丁烷(BTCA)。

BTCA是一种白色晶体,易溶于水。

防皱整理

防皱整理

4、预烘
目的:使初缩体均匀渗透到纤维内部 意义:直接影响树脂分布和整理品的质量 原理:浸轧后,浓度外大于内,预烘时,依浓度
梯度,使树脂向内扩散。 控制条件: 轧液率尽量低 预烘温度不宜太高,一般80℃ 最好不用接触式烘干,而用红外和热风烘干
5、焙烘
目的:使初缩体与纤维发生交联反应 条件控制: 温度和时间 催化剂为MgCl2,150℃~160℃,3~5min 高效催化剂,170℃~180℃,30~60s 烘房温度要均匀 张力 尽量采用低张力,以免内能储存,引起尺寸不稳定 良好的密封和通风排气 排出CH2O,H2O,CH3OH
1928年,Lee公司提出应用脲-甲醛生产抗皱织
物;
脲+甲醛
热 酸性催化剂
树脂
黏胶织物
三聚氰胺/醛和环亚乙基脲/醛
干弹性好,湿弹性差 穿着时起皱少,洗涤时仍易起皱
棉织物
2.洗可穿整理
20世纪40年代涤沦纤维问世,其优良的弹性、洗可穿 性能受各界人士青睐,从此纤维素纤维整理的发展被 推上了模拟合纤的洗可穿性能的道路,并作为与合纤 争夺市场占有率的重要手段。
第二节 发展历史
一般防缩防皱 免烫(或“洗可穿”) 耐久压烫(简称PP或DP整理) 低、无甲醛整理
历史:
20年代,尿素-甲醛树脂 苯酚-甲醛树脂(有颜色)
30年代,三聚氰胺-甲醛树脂 50年代,环次乙基脲-甲醛(DMEU)
二羟基环次乙基脲-甲醛(2D) 90年代,多元羧酸
1.一般防缩防皱
4.防皱整理原理——共价交联论
防皱整理剂可与纤维素纤维发生反应,在大分子之 间建立共价交联,从而:
封闭了部分羟基,减少了羟基引起的应变硬化 分子间的交联提高了纤维从形变中恢复的能力

纺织品中的常规有害化学品简介

纺织品中的常规有害化学品简介

纺织品中的常规有害化学品简介甲醛含量在纺织工业中合成树脂、助剂等都要用到甲醛。

在免烫整理中用到的树脂,甲醛的作用是配合人造树脂形成一种交联剂,作为一层免烫整理的保护层,有防缩水和防皱、免烫的作用,使去污更容易。

尽管我国已研制成功了无甲醛的免烫整理剂,以及不含甲醛的环保型脲醛树脂,然而时至今日也没有被大量投产,主要原因就是价钱昂贵,可见,便宜的价格阻碍了甲醛的替代进程。

纺织品所含甲醛成份可含于树脂或任何形态物质内(比如还原剂德古林---雕印用),不论是哪种形态,均会释放甲醛,危害健康。

过量的甲醛会使粘膜和呼吸道严重发炎,也可以导致皮炎,更有可能诱发癌症。

可萃取的重金属包括锑(Sb)、砷(As)、铅(Pb)、镉(Cd)、汞(Hg)、铜(Cu)、铬(Cr)、铬(Cr)VI、钴(Co)、镍(Ni)。

存在于土壤和空气中的重金属会被植物吸收,蕴藏到天然纤维内。

重金属也是部分染料的组成元素,在染色和后整理过程中深入纺织品内。

当人体吸入了这些重金属,它们就会聚集在肝、肾、骨骼、心脏和脑部,如果重金属聚集太多,就会严重损害健康,例如,汞,会影响神经系统。

六价铬是皮革硝化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它是一种强氧化剂,是对人体及环境有害的重金属。

慢性中毒往往以局部损害开始逐渐发展到不可救药。

镍通常用于服装的金属合金辅料中,如纽扣、拉链等。

常与含镍辅料接触,皮肤会出现严重的刺激反映。

由于儿童对重金属吸收较强,这一点对他们的影响尤为严重。

杀虫剂也包括除草剂。

标准涉及超过50种杀虫剂。

杀虫剂是在种植天然纤维,例如棉花,时用以杀灭虫害的,也在储藏物品是用作防蛀。

除草剂是除草和脱叶化学剂。

杀虫剂和除草剂会被纤维吸收,虽然可以在制造过程中被清除,也可能一直残留在制成品内。

根据对人体的毒害程度,杀虫剂和除草剂被分为弱毒性到强毒性若干等级。

在多种情况下,这些残余物很容易透过皮肤而被吸入人体。

氯化苯酚包括五氯苯酚(PCP)和2、3、5、6-四氯苯酚(TeCP)。

慎用衣物防皱整理剂

慎用衣物防皱整理剂

龙源期刊网 慎用衣物防皱整理剂作者:李艳鸣来源:《大众健康》2013年第06期随着人们环保和健康意识的增强,人们追求回归自然,崇尚天然纤维,向往穿着舒适和料理简便,为了克服纯棉织物易起皱,洗后需熨烫的缺陷,防皱整理成为人们追求的方式。

现在市场上的免烫衣服整理剂是以N-羟甲基化合物为主体的整理剂。

衣物经过这些整理剂处理后,都不可避免地会释放和残留游离甲醛。

防皱整理剂导致小莉过敏张先生为了向未婚妻小莉表示自己的爱意,专门在网上为小莉购买了一套靓丽纯棉內衣,同时还贴心地买了一瓶衣物防皱整理剂,目的是让小莉穿得舒心。

小莉每次在换洗这套内衣并使用衣物防皱整理剂时,心里总有一股暖暖的情感在流动,找到一个如此细致体贴的男友,她感到很幸福。

可穿了几次这套“幸福”装后,小莉全身就开始发痒,还长出10多个红疙瘩。

在医院,医生告诉她,可能是由于穿的内衣导致过敏。

后来经过有关部门检测,祸因竟是那瓶衣物防皱整理剂,原来衣物防皱整理剂中的甲醛严重超标!医生提醒说:甲醛对皮肤有强烈的刺激作用,长期接触可使皮肤干燥与过敏,它对黏膜也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可引起眼部烧灼感、流泪、结膜炎、嗅觉丧失等病症,甚至可能诱发癌症,所以消费者在使用衣物防皱整理剂时,一定要注意到其甲醛的含量。

国家质检总局前不久公布的服装质量抽查结果显示,有三成以上产品甲醛超标。

据业内人士介绍,造成服装甲醛超标的原因在于,为让产品达到“免熨烫”的效果,一些生产厂家在纺织、加工过程中,利用含甲醛的树脂衣服整理剂提高产品的防皱防缩能力。

那么衣服防皱整理剂到底能不能用呢?如何用才不致于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防皱整理剂的原理1919年,英国的F.L.巴雷特用甲醛在酸性条件下处理纤维素纤维织物取得防皱效果;1926年,英国开始用脲和甲醛的初缩体处理纤维素纤维织物进行防皱整理,为化学防皱整理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按照产品的发展,防皱整理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上世纪50年代中期以前,脲醛初缩体的防皱整理主要用于粘胶纤维织物,使织物尺寸稳定,缩水率下降。

防缩整理 (2)

防缩整理 (2)

酸催化机理
CH2O + HA(酸)
+CH
OH + A2
2OH
NH + +CH2OH
+NHCH
+NHCH
OH + A2
NCH2OH + HA
碱催化机理
NH + B(碱) N- + BH+
N- + CH2O NCH2O- + BH+
NCH2ONCH2OH + B
1.羟甲基化反应的特点
酰胺的羟甲基化反应,为亲核加成反应。 在酸性介质中,酰胺中的NH基的N原子
环氧类化合物 含硫化合物
乙二醛、戊二醛
二甲基二羟基乙烯脲
水溶性聚氨酯
反应性有机硅 天然高聚物壳聚糖
(三)常用整理剂性能比较
1.交联反应活泼性
按交联剂与纤维素纤维反应的活泼性,其活泼
性顺序为:
二羟甲基脲>二羟甲基乙烯脲>二羟甲
基丙烯脲>二羟甲基三嗪酮>甲醚化二 羟甲基脲>二羟甲基二羟基乙烯脲。
(一)防皱整理的催化剂
能加速树脂或交联剂与纤维进行交联反应速 率,降低反应温度并能缩短反应时间的化学药 剂. 一般用量为整理剂用量的1%~10%。 把几个品种的催化剂按一定比例混合使用, 称为协同催化剂。
1.防皱整理催化剂具备的条件
能加速整理剂与纤维的交联反应、自身与整理剂及纤
维不发生反应,而且不影响整理织物的性能。 与整理液中其他的添加剂有良好的相溶性,可以同时 存在于整理液中。 在工作液中要有良好的稳定性,其加入不影响整理工 作液的pH值,室温不起作用,高温时能迅速起催化作 用。 必须价廉、无毒、无腐蚀性、无气味,而且要使整理 后的织物无难闻的气味。

(完整版)免烫整理

(完整版)免烫整理

(2)在染色是称料一定要准确,注意重现性,化料也应注意染液中是否含有固体颗粒。

(3)染色后应时刻检测色牢度,注意前中后、左中右色差。

4 树脂整理实验部分
4。

1 实验材料
织物:经烧毛、退浆、丝光、染色等工序前处理的57″ 40*40/133*100纯棉色织物。

药品:免烫树脂 LF(工业品)、催化剂(MgCl2·6H2O)、柠檬酸。

4.2 仪器与设备
YG541B型织物折皱弹性测试仪宁波纺织仪器厂
YG026B型电子织物强力机常州市第二纺织机械厂
KLFH—K型轧车上海市纺织科学研究院
多功能烘燥定型机上海市纺织科学研究院
4.3 实验工艺
工艺处方
树脂LF(g/L) 50
MgCl2·6H2O(g/L) 8
柠檬酸(g/L) 1
工艺条件
轧余率(70%) 70
焙烘时间(s) 150
焙烘温度(℃) 150
工艺流程:浸轧(轧余率70 % )→烘干(95℃)→焙烘(150℃×150s)。

4.4 测试方法
折皱回复角按GB/T3819—83 法测定;
断裂强力按GB3923—83 法测定.
5 结果与讨论。

后整理工艺

后整理工艺

一后整理:在实际生产中,常将服装面料的练漂,染色,印花以外的加工进程称为整理,由于整理工序都安插在整个染整加工的后期,故常称为后整理.之羊若含玉创作服装后整理工艺种类包含一下几种:(1)仿旧整理:就是付与新织物以“自然旧”的作风,整新如旧,较多应用于天然面料.1.普洗:经常使用的一种柔软洗涤工艺.染色面在洗涤设备中经由一准时间的洗涤,为改良手感可添加适量柔软剂,使成品自然泛旧,不缩水,且手感柔软.如水洗纯棉布、涤棉布. 2.石磨水洗:使用最普遍的一种办法.需在洗涤设备中参加一种可漂浮于水面上较轻、多孔的重要物质——浮石.染色织物经磨滚,染料局部被磨去,织物概况产生自然仿旧,有时还会起磨毛起绒效果,颜色有深浅变更、手感柔软.如石磨牛仔服装. 3.漂洗:也称漂色,在洗涤液中加一些染色脱色剂,服装颜色可得到褪色效果,经经常使用于平纹树皮布(用树皮纤维织制,如棉布、细帆布).漂洗一般用于深色服装.4.酵素洗:在洗涤液中参加酵素粉,使面料特性产生变更.织物概况产生仿旧感,立体效果较好;手感变柔软.5.喷砂:目标是获得一种局部的磨损效果.在服装正常洗涤之前,由空气压缩机和喷砂装置产生的强气压射出氧化铝微粒完成喷砂工序.磨损仅限于局部,靛蓝染色的纤维在磨擦力的作用下剥离织物概况,这道工序成本消耗较高,效率较低,且对工艺技巧求较高,但它能获得通例洗涤不克不及达到的特殊效果.6.套色洗:在原有面料的颜色上,套一种与之差别较大的颜色,使其二者颜色互相融合,颜色效果自然、特别.(2)磨毛整理:经磨毛整理的织物概况有一层短密细腻、平均的绒毛,手感柔软,效果更显高等.磨毛的办法有多种:用金刚砂纸摩擦布面;针布起毛再剪齐绒毛;应用化学助剂使纤维膨化,并对织物进行松式洗涤产生绒毛.如磨毛卡其,砂洗双绉、电力纺,仿麂皮等.(3)折皱整理:经折皱整理的织物概况具有自然折痕,耐洗而不必退.整理办法有:予以机械压力和热的作用,使布面产生不规矩凹凸;手工起皱,可使织物获得任何形状的皱折,自然感强;绳状洗涤,使织物出现纵向皱纹,如树皮皱;揉搓加工,对合成纤维织物进行“力”与“热”的合营作用,皱纹永久耐劳.二服装面料整理的目标:1.使面料幅宽整齐均一,尺寸和形态稳定.2.改良服装面料的手感.3.增进服装面料外不雅,提高面料光泽,白度,增白等.4.提高服装面料耐用性能.5.付与面料特殊性能.三整理的一般办法:1.物理机械整理:应用水分,热量,压力,拉力等物理机械作用.2.化学整理:参加某些化学物质,使之与纤维产生物理或化学联合.3.物理机械与化学整理:等于经久性轧光整理,是指把树脂整理和轧光整理联合起来在一起,使面料既具有树脂整理的效果,又获得经久性的轧光效果.相似的有经久性轧纹和电光整理.四其他后整理后整理也包含包装和储运,按装箱单上的数量分派装箱.还有涂层,复合,PVC压延,tpv贴膜,三防,水洗,烫金,压皱,整烫等.涂层又有防水透湿,阻燃,防紫外线,皮膜,高耐水压等;还有免烫整理,抗菌整理,防静电整理,防红外线整理等.羽绒服后整理工艺1.涂层工艺应尽可能使涂层胶平均地涂敷在织物的概况,成为持续的呵护膜,同时要统筹手感等服用性能要求.如果织物不经防水预处理,涂层胶渗入到织物裂缝中,手感较硬,经防水预处理后,涂层胶在织物概况形成薄膜,手感较柔软.但需掌握预防水效果,防水效果太好,则影响粘结牢度,导致耐洗性下降.涂层就是将涂层胶粒溶解成流状再以一种刮刀的方法平均的涂在布料上再经由烘箱内温度的固着使面料概况形成一层笼罩胶料,从而防水,防风,透气等功效,经由涂层的面料一般在裂纱方面会得到较高的提升.涂层工艺流程:预处理→直接涂层(应用浮刀式)→烘干在涂层工艺之前对布料进行预处理:浸轧防水剂→烘干→焙烘2. 防绒:防绒有两种,一种是高密,另一种是防羽加工.这种用来防止绒跑出来的布料,一般用涤纶面料加上涂层的比较多.处理后的效果就是整理后的布料做成衣服或者被子,羽绒不会跑出来.3. 后整理工艺后整理就是对涂层后的织物进行高等的防水防油处理,下降其概况能,达到拒酸拒碱效果.面料涂层后浸轧防水防油剂→烘干→焙烘.里布后整理工艺1.抗皱整理工艺:一般情况下都是用抗皱整理剂的也就是免烫整理,工艺上是配整理剂,染后浸轧整理剂,烘干后再焙烘,焙烘的一般温度是180-190度左右(依据颜色而定,白色温度不成高),大概3分钟吧!然后就是拉幅定型,预缩,接下来就是打卷成品了.2.防静电:里布也需要进行防静电处理,让里布具有抗静电性,不然会引起穿着不适,产生服装走形.面料的防静电加工办法通常有:①织物用抗静电整理剂作后整理;②以提高织物吸湿性为目标的纤维接枝改性、亲水性纤维的混纺和交错;③混纺或嵌织导电纤维;(前二类办法的作用机理均属提高织物回潮率、下降绝缘性,加快静电泄漏.如果在干燥情况中或经由多次洗涤后,加工效果或不经久、或不显著,通常在普通服装用织物上应用.第三种方轨则可持久、高效地解决纺织品的静电问题,故今朝被普遍应用于生产防静电工作服.织物用抗静电整理剂作后整理.)化纤面料是最容易起静电的,而纯棉面料不容易起静电.化纤面料是指由化学纤维加工成的纯纺、混纺或交错物,也就是说由纯化纤织成的织物,不包含与天然纤维间的混纺、交错物,化纤织物的特性由织成它的化学纤维自己的特性决议.纯棉面料是以棉花为原料,通过织机,由经纬纱纵横沉浮相互交错而成的纺织品.3.洗水处理:洗水是为了达到去污、防缩、加柔、去毛或某些特殊的视觉效果.洗水包含多种工艺,有洗缩水工艺(将服装放在温水40℃池内,浸泡半小时(中途不时用棍子压一压,使全部浸湿),取出脱水、烘干.洗后,服装的缩水率降至3%)、洗柔软(将服装放在温水40℃,加有2克/升柔软剂的池内,洗涤一准时间,脱水、烘干.一般安插在洗水的最后一道工序进行或者与其他的洗水步调同时进行)、免烫(在湿加工进程中参加树脂,进行免烫整理.可以在里料的定型加工或洗涤进程中分离进行,使里布平整、不容易起皱)等.染整工艺染整技巧就是对纺织资料(纤维、纱线和织物)进行以化学处理为主的工艺进程.染整同纺纱、机织或针织生产一起,形成纺织物生产的全进程.染整的生产进程包含练漂、染色、印花、整理等工序,它对改良针织物外不雅,改良使用性能,提高产品质量,增加花色品种等有重要作用.1.练漂棉针织物练漂的主要工序有:煮练、漂白、碱缩、上蜡等.其中煮练、漂白等加工原理、用剂与棉布相同,不再重述.但棉针织物是由线圈联络而成,纱线之间的闲暇较大,易于变形,不克不及经受较大的张力,故加工时必须采取松式加工设备.下面简略介绍碱缩和上蜡等工序.1)碱缩:棉针织物碱缩即棉针织物以松弛状态用浓碱处理的进程.棉纤维在浓烧碱液中膨化,织物收缩,织物密度和弹性增大,对组织疏松的汗布等织物加工,碱缩包含三个步调,即浸轧碱液,堆置收缩和洗涤去碱.2)上蜡:经练漂的棉针织物,棉纤维的油蜡物质去除后,纤维间的磨擦力增大.在缝纫时,因纤维不容易滑移,针头易把纤维扎断而使织物产生针洞,影响穿着牢度.为解决这一问题,除严格掌握工艺条件外,同时进行柔软处理,即上蜡,将脱水后的织物浸轧石蜡乳液,再经脱液烘干即可.2.染色、印花染色:把纤维浸入一定温度下的染料水溶液中,染料就从水相向纤维中移动,此时水中的染料量逐渐削减,经由一段时间以后,就达到平衡状态.水中削减的染料,就是向纤维上移动的染料.在任意时间取出纤维,即使绞拧,染料也仍留在纤维中,其实不克不及简略地使染料完全脱离纤维,这种染料联合在纤维中的现象,就称为染色.印花:使染料或涂料在织物上形成图案的进程为织物印花.印花是局部染色,要求有一定的染色牢度.棉针织物的染色、印花与棉布基底细同,染色时应采取绳状染色机等松式加工设备,印花采取手工印花或平版布动印花.3.整理棉针织物整理主要有防缩整理和起绒整理.棉针织物在染整加工中,易受到拉伸,积聚形变,一经水洗,织物的积聚形变就要回缩,引起尺寸转变.防缩整理是织物在湿热松弛状态强迫回缩,使织物尺寸稳定.对棉针织绒布需经起绒整理.起绒整理是将针织坯布浮线中的纤维拉出形也绒毛,使织物质地柔软.手感丰薄,保暖性增强.棉针织物品品种不合,染整工艺进程也各不相同.今朝在染整加工行业较为普遍地采取树脂加工技巧(应用合成树脂处理织物得到特种整理效果的加工进程,用不合性能的树脂,可得不合的整理效果,如防皱、防缩、防水、防火等)进行整理.附特殊织物的染整工艺一、竹纤维混纺织物竹纤维是一种新型再生纤维素纤维,具有强力好、耐磨性高、吸湿导湿性好、透气性佳和抗菌性能好等特点.竹纤维/细旦涤纶/棉混纺针织纱染整加工办法,其工艺流程为:坯布准备→碱减量→漂白→染色→柔软整理→后处理→成品.碱减量目标是为了提高织物服用性能,NaOH20-35g/L,125℃处理35~45min;染色用疏散、活性染料;柔软整理用4%柔软剂SGS进行,35~45℃处理30-40min;后处理采取轧光定形,95—100℃,超喂13-15%,使竹纤维混纺针织物具有奇特的滑、柔、糯、爽作风.二、丝光羊毛轻薄织物对25rex单经单纬丝光羊毛轻薄织物选用IA0生物酶退浆效果最佳,浆料退得净,有利于染整加工.合理选择染料与助剂,是战胜丝光羊毛染色时吸色快、易染花的重要措施.在氧漂工艺中,可选择羊毛呵护剂,对羊毛的损伤能起缓解作用,CibafluldC的选择,能付与羊毛织物饱满、弹性的手感.防皱整理1.寄义:为了战胜纯棉织物易起皱,洗后需熨烫的缺点,无甲醛防皱整理成为首选工艺.防皱整理是提高纤维素纤维的回弹性,使织物在服用中不容易皱折并且易从皱折中答复复兴的整理工艺.通常所讲的不皱(wrinkle free)、洗口穿(Wash and Wear)、形态安定(form stability)、形状记忆(shape memory)、免烫(noiron)、经久压烫(DP)整理等术语寄义基底细同,都是指全棉、CVC(涤棉,45/55)织物或服装经由了特定的整理达到了经久压烫(durable press,permanent press)水平的整理效果,具备洗涤后不皱或保持褶缝的性能.2.折皱的原因:纤维素纤维容易产生折皱的主要原因是纤维受外力作用而变形时纤维素大分子链或纤维的构造单元间部分氢键遭到破坏,在新的部位上形成新的氢键,使纤维难以从变形中回答复复兴状.3.防皱整理的原理:一般认为,防皱整理剂具有二个或二个以上的官能团,它们能与两个纤维素分子链段上的羟基生成共价键交链,于是就限制了纤维素中相邻分子链的相对滑移,使纤维具有更好的答复性(从折皱中回答复复兴状的才能).如纤维在变形状态下形成交链,就能在此形态下产生稳定的定褶效果.4.防皱整理工艺:工作液(整理剂,催化剂,添加柔软剂,润湿剂)、浸轧(尽量下降织物带液率,可削减烘干累赘,削减泳移)、预烘干燥(使初缩体充分扩散到纤维素内部,防止初缩体烘燥时产生泳移形成概况树脂影响手感,沾污设备.一般采取红外线或者热风烘干,干燥进程中,尽可能减小张力,通常在热拉幅时合营起喂,可获得预缩效果)、焙烘、后处理(去除反响残留物)5.整理后功效:棉织物经经久压烫整理后,织物从折皱中答复的才能得到了提高,表示为DP级和答复角指标的提高.但是织物的抗张强力相应地下降.这是由于整理剂在纤维素大分子间形成的交联和棉纤维的断裂机理所决议的.交联的形成提高了棉纤维从形变中的答复才能,然而却使棉纤维在承受外(应)力时应变才能削弱,造成应力不容易疏散,从而导致承受外力的才能削弱,即抗张强力下降.6.鉴于平安问题的斟酌国度划定使用无甲醛免烫整理剂DPH,其主要成分为多羧酸化合物,外不雅白色固体,pH=1-2,易溶于温水,不含甲醛,不燃、不爆,为平安品.催化剂SHN 为与无甲醛防皱整理剂DPH配套使用的催化剂,外不雅为白色固体,pH=12-13,不燃不爆,无毒,为平安品.无甲醛防皱整理剂DPH适用于棉、麻、人造棉及其混纺织物的防皱和经久压烫整理.7.整理后效果:经其整理后的织物具有优越的形态记忆和耐洗涤性,无游离甲醛,防缩防绉,外不雅挺括,手感饱满柔软,耐洗耐磨性好,高温下不泛黄,没有色变现象.弹性可提高70-90%,强力保存率70-80%,平挺度3.5级以上.织物穿着舒适,洗涤后不需再熨烫平整,压线长久保持.8.防皱整理的优缺点:优点:织物平整,尺寸稳定,能产生经久褶缝,缝线处可能起皱,但少少.缺点:服装焙烘成本高.打卷后的织物在运输、制衣前的放置进程中易产生早定形,导致布卷中已存在的皱纹难以去除以及压烫形成的褶缝保持才能差.9.防皱整理的意义:过化学或者物理化学的办法,对纤维素进行提高弹性的加工处理,从而提高织物从折皱中恢答复复兴状的才能.(1)可以提高织物免烫性能.(2)织物穿着寿命增加.(3)对还原dye染色的深色品种有助于提高搓洗牢度.(4)对某些dye的色光和日晒率牢度有影响.(5)织物的穿着舒适性有所↓,沾污性↑.10.其他整理办法(1)免烫整理1. 即高要求的防皱整理,整理品有较高的湿弹性,不单在穿着进程中具有优越的防皱性,洗涤后,需熨烫就有优越的平挺外不雅(即洗可穿能).2.主要有四种加工方法(1)干态交联法:增加整理剂的用量.(2)湿态联法:织物在水溶胀状态下交联,浸轧→打卷处理.优点是湿防皱性好、手感柔软、耐洗性优良.但缺乏之处就是干防皱性下降(3)潮态交联:织物浸轧后烘至一定含水率(棉织物为6~12%),然后打卷处理24h,最后再水洗.加工后的织物耐磨性好,手感柔软,湿弹性好,但干防皱性仍差.(4)温和焙烘法:浸轧工作液→低温烘燥(纤维充分溶胀、部分溶胀,及憔悴状态的变更中逐步完成交联反响)(5)两次焙烘法:织物经干、湿态两次交联处理,从而获得较好干,湿防皱性.总之,尽管织物经不合工艺整理后,防皱性在不合湿度下不一致,但整理品的含湿若与交联时的含湿相当,防皱性最佳.所以实际穿着,潮态交联的织物具有最佳的防皱性.(2)经久压烫整理1、即高水平免烫整理,除具有优越的干、湿弹性外,能使服装上的折裥具有优越耐洗性.由于新棉布缝制的服装,其缝线部分部褶裥处经洗涤后,特别是经转筒式热风烘干机烘干后,仍难以与涤论服装相比.因而60年月中期,美国Koret公司开辟了后焙烘或者延迟焙烘法,显著改良了缝线部分和褶裥处洗后的平挺程度.习惯上称PP整理(Permanent Press)或者DP整理,使纯棉服装的外不雅全面达到或者接近合纤水平,这是化学整理成长中又一个里程碑.2、三种工艺(1)延迟焙烘法:浸轧—烘干—成衣缝制—压烫、焙烘—成品由于织物在烘干后至压烫、焙烘距离长,要求整理剂不会过早地与纤维反响(即敏化织物在贮藏期间性能稳定)用于免烫整理.(2)预焙烘:浸轧整理液→预烘→成衣缝制→压烫→成品此法只适用于羊毛织物,且在折裥处需喷洒特殊药剂.此外涤/棉混纺织物藉涤论纤维部分的热塑性,也有相似效果.(3)高温高压法:织物→缝制→压烫→成品主要适用于合纤,有时需些帮助性助剂处理. 棉布经DP整理后,其强力如耐磨性能损失许多(≥50%),只好由T/C DP整理产品取代.(注:红体字为主要的归纳综合,与蓝体字的内容相对应)。

羟甲基酰胺防皱整理剂的应用现状与前景

羟甲基酰胺防皱整理剂的应用现状与前景

织物树脂防缩防皱整理是随着高分子化学发展起来的。

如果以1919年以前研究甲醛与纤维素的交联及在棉织物上防皱整理的应用为起点.至今已有60一70年的历史.但应用树脂对织物进行防皱整理的真正发展还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树脂防缩防皱整理开始于棉织物,而后转向粘胶纤维织物.后来才广泛用于多种织物。

从整理发展过程看.树脂防缩防皱整理经历了防缩防皱整理、免烫“洗可穿”、耐久压烫(DP)整理三个阶段{’。

早期使用尿素一甲醛等可自身缩聚的树脂初缩体,通过高温焙烘使初缩体形成网状缩聚物沉积在纤维中(很少与纤维素轻基形成交联),从而赋予织物抗皱性能。

后来为了提高整理成品的耐洗性。

采用了三聚氰胺一甲醛类树脂,但它也是可自身缩聚的整理剂,因此工作液的稳定性较差.提高抗皱性的效率也不高。

二轻甲基乙烯脉(DMEU)的应用.使整理产品的抗皱、耐洗性和工作液稳定性均有明显提高.从而使抗皱防缩整理出现了一个新的面貌,也为后来的“洗可穿”整理创造了有利条件。

DMEU是双官能团化合物,在高温和酸性催化剂存在下.只形成水溶性的低聚物,但却能明显提高棉织物的抗皱性.具有优良的耐洗性。

在整理条件下.DMEU主要与纤维素的轻基发生交联反应.故又称为反应型整理剂或交联剂’2。

能与纤维素的轻基反应而生成交联的化学品.可用于纤维素及其混纺织物防皱整理.该种化学品可称为防皱整理粘合剂随着棉制品与合成纤维制品之间的竞争.促使防整理技术迅速地提高发展成“洗可穿‘’整理或免烫整理)和耐久压烫整理。

它们之间最大差别是整理产品的防皱程度不同.所以可统称为防皱整理。

能与纤维素轻基起交联作用的化学品种类很多.但要在织物防皱整理上应用.还必须具有如下条件:;”2(1)良好的水溶性。

(2)初缩体的分子量不宜过大一般分子长度不宜超过snm。

当初缩体分子量较小时.易于向纤维内部渗透。

当初缩体分子量大时.不易向纤维内部渗透.而与纤维进行交联反应.易形成表面树脂.影响整理效果。

免烫树脂整理剂,环保无甲醛免烫剂,无甲醛防皱整理剂,防皱免烫剂

免烫树脂整理剂,环保无甲醛免烫剂,无甲醛防皱整理剂,防皱免烫剂

无甲醛免烫(又称“洗可穿”)整理剂SRD787是本公司针对于棉、麻、人造棉及其混纺织物开发的耐久压烫整理剂。

主要成分采用多元羧酸BTCA,它可与纤维素上的—OH发生反应,发生共价交联,加强了纤维间的侧向作用力,减少了纤维分子间的滑移和运动,使织物不易变形。

处理后的织物具有良好的平滑性和抗折皱保持性;洗后免烫;使织物具有良好的防缩性能;提高织物色牢度,减少起毛及表面变形;无游离甲醛;高温下不黄变。

目前已广泛用于休闲服(T恤、衬衣、帽等)、职业装、窗帘、床单等。

测试证明:经过SRD787整理的织物,褶皱回复角可达200°C以上,平挺度在3.5级以上,强力保留率在70%以上。

韩笑纯棉薄织物的免烫整理剂的应用研究黄恩波展义臻三元控股集团杭州天瑞浙江杭州311221【摘要】采用浸轧烘的方法对纯棉薄织物进行整理,比较了免烫整理剂A和B的整理效果,结果显示免烫整理剂B免烫性能优良。

通过采用添加剂M,用正交试验方法,得出最佳整理配方:树脂整理剂B 45 g/L,催化剂B 15 g/L,添加剂30 g/L,保护剂40g/L,含硅柔软剂10g/L,醋酸0.3g/L,整理后织物上甲醛含量释放都小于75ppm,符合生态加工的低甲醛整理要求。

【关键词】纯棉薄织物免烫整理剂应用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染整加工技术的发展,对制作服装面料的纯棉纺织品,提出了抗皱、免烫和洗可穿的要求。

对于纯棉厚织物,因织物的基础强力较高,整理后虽然强力下降,但并不影响服用性能,所以很多免烫整理工艺都能满足要求;而对于纯棉薄织物,由于基础强力的绝对值较低,需要制订合适的免烫整理工艺,才能使整理后的织物,既达到平整度要求,又保留足够的强力[1]。

现阶段用于免烫整理的树脂,由于甲醛含量的要求,现在大多采用醚化2D树脂。

但通过试验发现,纯棉薄织物如果单用醚化2D树脂进行免烫整理,由于交联时,高温和酸性催化剂会促进纤维素大分子降解。

因此,织物强力下降与平整度指标这一矛盾很难协调,即免烫效果越好,强力下降越强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甲醛免烫(又称“洗可穿”)整理剂SRD787是本公司针对于棉、麻、人造棉及其混纺织物开发的耐久压烫整理剂。

主要成分采用多元羧酸BTCA,它可与纤维素上的—OH发生反应,发生共价交联,加强了纤维间的侧向作用力,减少了纤维分子间的滑移和运动,使织物不易变形。

处理后的织物具有良好的平滑性和抗折皱保持性;洗后免烫;使织物具有良好的防缩性能;提高织物色牢度,减少起毛及表面变形;无游离甲醛;高温下不黄变。

目前已广泛用于休闲服(T恤、衬衣、帽等)、职业装、窗帘、床单等。

测试证明:经过SRD787整理的织物,褶皱回复角可达200°C以上,平挺度在3.5级以上,强力保留率在70%以上。

韩笑
纯棉薄织物的免烫整理剂的应用研究
黄恩波展义臻三元控股集团杭州天瑞浙江杭州311221
【摘要】采用浸轧烘的方法对纯棉薄织物进行整理,比较了免烫整理剂A和B的整理效果,结果显示免烫整理剂B免烫性能优良。

通过采用添加剂M,用正交试验方法,得出最佳整理配方:树脂整理剂B 45 g/L,催化剂B 15 g/L,添加剂30 g/L,保护剂40g/L,含硅柔软剂10g/L,醋酸0.3g/L,整理后织物上甲醛含量释放都小于75ppm,符合生态加工的低甲醛整理要求。

【关键词】纯棉薄织物免烫整理剂应用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染整加工技术的发展,对制作服装面料的纯棉纺织品,提出了抗皱、免烫和洗可穿的要求。

对于纯棉厚织物,因织物的基础强力较高,整理后虽然强力下降,但并不影响服用性能,所以很多免烫整理工艺都能满足要求;而对于纯棉薄织物,由于基础强力的绝对值较低,需要制订合适的免烫整理工艺,才能使整理后的织物,既达到平整度要求,又保留足够的强力[1]。

现阶段用于免烫整理的树脂,由于甲醛含量的要求,现在大多采用醚化2D树脂。

但通过试验发现,纯棉薄织物如果单用醚化2D树脂进行免烫整理,由于交联时,高温和酸性催化剂会促进纤维素大分子降解。

因此,织物强力下降与平整度指标这一矛盾很难协调,即免烫效果越好,强力下降越强烈。

基于以上考虑,笔者在传统浸、轧、烘工艺的基础上,尝试对自己使用的树脂作一下选择,达到同样效果的平整度下尽量减少撕拉力损失。

然后,选用一种能产生交联效果的添加剂,与树脂复配使用,利用其良好的自交联成膜性,取代一部分树脂,以提高织物的平整度和织物强力。

1 试验
1.1 试验材料
1.1.1 织物
40/40 133×72纯棉府绸,40/40 133×100纯棉防羽布
1.1.2 化学试剂
免烫整理剂A、B,柔软剂,纤维强力保护剂,渗透剂,催化剂,添加剂M(均由三元集团提供)
1.2 整理工艺(对比试验)
1.2.1 免烫整理剂A工艺流程:一浸一轧(轧余率60%) →烘干(110℃,含水率<7%)→焙烘(165℃,90s)
工艺配方:
免烫整理剂A 80g/L
纤维强力保护剂30g/L
MgCl2.6H20 20g/L
渗透剂2g/L
HAC调节pH 4.0~5.O
1.2.2 免烫整理剂B工艺流程:一浸一轧(轧余率60%)→烘干(110℃,含水率<7%=→焙烘(165℃,90s)
工艺配方:
免烫整理剂B 80g/L
纤维强力保护剂30g/L
催化剂20g/L
渗透剂2g/L
HAC调节pH=4.0~5.0
1.3 性能测试
1.3.1 拉撕力测试
拉力测试:参照ASTM D 5034;撕破强力:参照ASTM D 1424
1.3.2 织物甲醛含量测试
甲醛含量测试:参照AATCCll2
1.3.3 缩水率测试
缩水率测试:参照AATCCl35
1.3-4 平整度测试
平滑度测试:参照AATCCl24
1.3.5 PH测试
PH测试:HANNA PH211 PH计
2 结果与讨论
2.1 对比测试结果
表1 对比测试结果
注:对比试验采用的面料为40/40 133×72纯棉府绸织物。

棉氨纶织物经树脂免烫整理后物理机械性能会下降。

这与棉纤维的物理结构状态有关,棉纤维的无定形部分决定纤维的柔曲性和断裂延伸度,棉织物经树脂整理后,无定形区的纤维分子发生共价交联,强力有所下降[2]。

由表1可以看出,经免烫整理剂A和免烫整理剂B整理后纯棉府绸织物的强力下降都较大,经纬向拉力下降了60%左右,经纬向撕力下降了40%左右。

但数据可显示经免烫整理剂B 比免烫整理剂A的效果好,免烫整理剂A为市场上普遍应用的醚化2D树脂,免烫整理剂B 为以多元羧酸为主要组分的混合免烫树脂。

2.2 甲醛、缩水率与平整度测试

免烫整理焙烘交联后,形成的网状结构限制了纤维大分子间的相对滑移,使织物具有较好的平整度和
缩水率效果,增加了织物的抗皱性和形态稳定性。

由表2可知,平整度和缩水率而言两者的效果相差不大,
但免烫整理剂B的甲醛释放量小于免烫整理剂A,同时也能够符合Oeko-Tex 100≤300ppm的三级标准要求。

由以上分析我们确定采用免烫整理剂B作为最终的应用树脂。

2.3正交实验
2.3.1正交实验因子设计
在确定采用免烫整理剂B作为最终的应用树脂条件下,影响纯棉薄织物整理效果的主要因素:树脂用量、
催化剂用量、添加剂用量、酸度。

因此选择其为四个因子,每个因子分三个水平进行研究,采用L9(3‘)正
交试验分析法正交试验结果见表4,根据极差分析获得最佳整理工艺。

整理效果用织物平整度和强力来综合
评价。

g/L
注:1.以上拉撕力的单位为磅(1bf);
2.试验结果的平整度都为3级,所以不参加结果讨论;
3.保护剂40 g/L、柔软剂10 g/L为固定用量。

4.空白织物拉撕力为:撕力(T)1.921bf,撕力(w)1.52 lbf,拉力(T)93.4 1bf,拉力(w)6
5.31bf:
5.为了实现整理布样的的多样性,正交试验织物采用40/40 133×100纯棉防羽布。

6.免烫整理工艺流程:一浸一轧(轧余率60%)→烘干(110℃,含水率<7%→焙烘(165℃,90s)
表4中,从极差R、R’、R’’、R’’’值反映了相应因素对评价指标影响是各不相同的,极差越大表明该因素对指标影响越大,以织物强力为评价指标时,影响拉撕力由主到次的顺序依次为:催化剂用量>树脂用量>添加剂用量>酸度。

通过在整理工作液中,引进另一种交联剂-添加剂M,与树脂复配使用。

能和纤维、树脂产生交联,且具有自交联效果,有良好的成膜性和弹性,可取代一部分树脂,可以明显提高织物的回弹性和降低织物的损伤强度,且手感滑爽丰满。

从而在保证薄织物强力的前提下,提高抗皱性和洗可穿等级以及降低了甲醛的含量。

最佳整理配方:树脂整理剂B 45g/L,催化剂B 15g/L,添加剂30 g/L,醋酸0.3g/L,保护剂40g/L,含硅柔软剂lOg/L。

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做三次平行试验,得到结果为:撕力(T)2.181bf,撕力(w)1.91lbf,拉力(T)62.91bf,拉力(w)43.7 lbf,平整度为3+级,甲醛含量为65ppm。

结果说明经过树脂整理剂B抗皱整理后,织物抗皱性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强力损失也在可允许的范围内,而且在添加剂的作用下,强力有明显的提高,甲醛低,是理想的环保性防皱整理剂,因而在纯棉薄织物防皱整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3 结论
1 采用浸轧烘的方法对纯棉薄织物织物进行整理,比较了免烫整理剂A和B的整理效果,结果显示免烫整理剂B免烫性能优良。

2 通过采用添加剂M,用正交试验方法,得出最佳整理配方:树脂整理剂B 45g/L,催化剂
B 15g/L,添加剂30 g/L,酸度0.3g/L,保护剂40g/L,含硅柔软剂10g/L。

3 整理后织物上甲醛含量释放都小于75ppm,达到了Oeko-Tex100 ≤75ppm的二级标准要求,符合生态加工的低甲醛整理要求。

参考文献
[1]王文,全棉薄织物的抗皱免烫整理[J]印染,2005(14):33-34
[2]展义臻赵雪,棉氨纶弹力织物低甲醛免烫整理的生产实践[J]染整技术,2008(10):21-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