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万山养生讲座:健康掌握在自己手中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养生讲座:健康掌握在自己手中
作者:郝万山
大家好!我想这个世界的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健康长寿。

许多人生病以后都希望有最好的医生、最好的药来给他治病。

但我作为一个医生要告诉大家:“真正高明的医生不在医院,而是你自己;真正的灵丹妙药不在药房,而在你身体之内。


中医基础理论的奠基著作《黄帝内经》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就是说,高明的人,他不去治疗已经形成的疾病,而在疾病刚有一点苗头的时候就治疗。

《黄帝内经》还说:“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就如同“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病已经形成了你再去用药物治疗,就像口渴了再去打井,这不就已经晚了吗?所以《黄帝内经》的这个观点,对我们今天的人类健康仍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一个内容:健康与亚健康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下了这样的定义:健康不但是没有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

一是没有生理和遗传疾病。

生理性的疾病就是我们脏腑的生理功能发生了缺陷、障碍。

比方说我们不小心感冒了,细菌感染了咽喉部,得了扁桃腺炎。

这本来是个常见病,但不及时治疗就可能引起全身的一种病态反应,造成风湿。

风湿侵犯心脏,造成了心脏内膜炎,进一步发展就成心脏瓣膜病。

患病的心脏瓣膜,该开的打不开,该关的关不住,这就叫风湿性心脏瓣膜病,进一步会导致心脏功能的受损。

这就叫生理性疾病。

比如一个妇女生了个小孩儿,这个小孩儿一岁会走,两岁会跑,可两岁半就开始摔跤,到了四岁反而不会走了,五岁时身上的肌肉开始萎缩。

后来这位妇女又生了第二个孩子,情况也是这样。

这叫进行性肌萎缩,是遗传导致的,这就叫遗传疾病。

没有生理性的疾病和遗传疾病,这是健康的第一条件。

二是有自我控制能力。

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能够做到理智控制感情。

大家可能在街上都见过,两个司机为了超车斗气,还停下车来相互大骂,甚至动手打架。

这是自我控制能力差,从医生的角度来看,这就是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

三是能正确对待外界的影响。

一个人在社会中工作、生活,常常会受到外界的影响。

别人说他好,他就飘飘然;别人说他坏,他就心灰意冷。

这些都是受外界的影响。

一个健康的人要能够正确对待外界的影响。

四是处于内心平衡的满足状态。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应当有一种心理平衡的感觉,知足常乐,有满足感。

但有些人,自己有时候内心不平衡,有时候不能控制感情,似乎是不健康的,可是到医院检查,又什么病都没有。

这叫什么?这就是亚健康。

亚健康是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生理功能低下,心理适应能力低下的状态。

亚健康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像容易疲劳、腰酸背痛、睡眠欠佳、食欲不振等等都是。

还有心理脆弱,遇到一点事情就想哭,多愁善感;或者遇到一点事情就心烦急躁,焦虑紧张。

亚健康状态对人有许多危害,它是许多疾病的前奏,也是衰老的征兆,不可掉以轻心。

世界卫生组织把亚健康当作21世纪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

因为一种病一旦形成,再用药物治疗就比较困难,像我刚才所说的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尽管现在可以做人工瓣膜,但是毕竟不是你原有的心脏,功能要差很多。

许多肝病会使肝细胞损伤,之后就纤维化,最后逐渐发展到肝硬化,威胁生命。

第二个内容:心理与心理健康
前面提到健康概念的时候,我们说到了心理,心理就是精神,是感觉、知觉和记忆。

其实不仅仅是人类,动物也有心理活动,植物也能感知,但是人类的心理活动,是心理发展的最高阶段,不仅有感觉、知觉和记忆,而且包括思维、情绪、情感、性格、能力等等。

大家在听我讲课,结合我讲的内容想自己或周围的人是不是亚健康状态,这就是思维。

在生活中,人有的时候得意洋洋,有的时候心灰意懒,这都是情绪。

人的爱、恨、怒、喜,这些都是属于情感。

有的人沉默寡言,有的人活泼好动,这是不同的性格。

交给你一件事情,你靠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做得很好,说明你能力强;交给你一件事情,你每走一步都要问别人,遇到新变化想不出应对方法,说明你能力差些。

如此种种,都属于心理的范畴。

因此心理是客观事物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

那么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首先,应当乐观开朗、积极向上,能够准确了解和认识自己在社会群体中的位置。

其次,能够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对自己的评价,内心平衡,有满足感和幸福感,这一点也特别重要。

我有一个同学,也是医生,心理老不平衡,总是发牢骚,结果早早地衰老,心脏因病做了搭桥手术。

其实这样的心理,对社会没有更多的影响,对自己的健康却影响严重。

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找一找,自己对目前的生活有没有满足感、幸福感。

有人会说,你这不是阿Q 精神吗?其实必要的时候,阿Q精神是需要的,对健康是有好处的。

第三,人际关系良好,能够理智地处理人和人之间的关系。

它的标志是朋友多。

一个没有朋友的人,是个心理不健康的人。

一次我在国外参加一个学术会议,会议的两个负责人因为某一件事情处理的观点不同,发生了剧烈的争吵。

没想到他俩吵完之后,又一块吃饭去了,在饭桌上有说有笑,这就是心理健康的人——朋友之间为不同的意见而争吵,争吵之后仍然是好朋友,可以在一个饭桌上吃饭。

日本有一种观念,认为一个健康的人要吃得快,排得快,睡得快。

我觉得吃得快不好,中医讲细嚼慢咽,有利于消化,所以我把它改成吃得香,就是胃口好。

排得快是指每天一次大便,在卫生间一分钟解决问题,这说明你消化系统好。

睡得快,指入睡快,睡眠深度足够深,少梦,睡得时间长。

如果吃得香、排得快、睡得快都做到了,那你身体上、心理上都是健康的。

作者简介:
郝万山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多年从事中医教学、研究和临床诊疗,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选聘的中医经典著作全国示范教学《伤寒论》主讲人。

临床上对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的难治病证,以及对心理因素所导致的奇病
怪证和精神躁狂抑郁症的研究和治疗,有较深的造诣。

主持或参加重大科研课题5项,成果曾获部级二等奖。

主编、副主编或合著22部著作,在国内外发表论文60余篇。

第三个内容:心理对生理健康的影响
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是有直接联系的,我给大家说几件事情,就好理解了。

我在门诊碰到过这么个病人,她肚子胀疼三年了,吃不下,睡不好,什么活儿都干不了。

我一问才知道,原来她三年以前和邻居一个妇女一起做绝育手术,邻居妇女手术后肚子里留了一块纱布,伤口无法愈合,又做了第二次手术。

她知道这件事后,想到自己和邻居妇女是同一个医生做的手术,一摸身上的刀口又特别硬,就觉得肚子里肯定留下刀子、钳子什么的了。

过了些日子,她就觉得肚子开始胀疼。

她去医院检查,什么都没有。

可她就是不信,最后来北京看病了。

当时我就跟这位病人说,开始觉得肚涨是气滞,后来感到疼了是血瘀,以后一想起这个事就一身汗,这就伴有了焦虑紧张。

我通过心理疏导,辅以药物治疗,这个病人现在身体完全好了,刀口的疤痕还是一样硬——疤痕增生当然会硬了。

现在她自己想起这件事都觉得好笑。

我有一个学生还碰到过这样的事。

一个山区的农民花了他大部分积蓄买了头小毛驴,可在回家的路上小毛驴惊了。

这位农民一看路的一边是高山,一边是深沟,小毛驴要是摔到山沟里就完了,所以他特别紧张。

但是这头小毛驴没跑几十米就被人拦住了,大家回头看这个农民,肚子疼得蹲在地上动不了了。

送到我学生在的那家医院一检查,小肠出现了五处穿孔。

我的学生问我,人焦虑紧张,怎么能使小肠出现穿孔呢?我说这叫急性应激反应性疾病。

人在情绪遭到剧烈的创伤的时候,内脏会发生严重的功能紊乱。

我还碰到过一个病人,他是一个出租汽车司机,从三个月前开始胃疼,是典型的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的表现。

这种病的发作,常常和精神因素有关。

原来这个司机在三个月之前连着被抢过两次。

他说他们家庭的生活来源就靠他开车,他开车上路就希望有乘客拦车,可一旦有人拦车他又害怕碰上劫匪,因为紧张焦虑,于是出现了胃疼。

虽然这种上消化道溃疡,从医学的角度来说和多种因素有关,但是它的急性发作,甚至发病的诱因,和心理、情绪有密切的关系。

现代医学,把由于心理因素所导致的各种疾病叫做心身性疾病。

哪些疾病属于心身性疾病呢?
第一类,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冠心病。

大家说,这不是和饮食因素有关吗?吃肥肉太多了、吃盐太多了、运动太少了就容易得这类病。

美国进行了连续40年的研究,发现A型性格的人容易得这类病。

A型性格的特点就是,争强好胜、总爱拔尖、把同行当成对手、时时害怕别人超过自己。

这种性格的人常处于一种焦虑的、紧张的状态,所以得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冠心病的几率特别高。

平常那些性格开朗、活泼大方、心情愉快、对朋友和同行的进步由衷高兴的人,很少会得这类病。

第二类,消化道溃疡、溃疡性结肠炎、过敏性结肠炎等消化系统的疾病。

这类疾病和心理因素关系特别密切。

有的人一着急生气就拉肚子。

口吃、神经性呕吐、
厌食、习惯性便秘都属于心身性疾病。

一个学生应聘到南方工作,压力特别大,她对新工作又不太熟悉,所以不多久就出现了顽固性的便秘和环形脱发,月经也紊乱了,吃药也不管用。

半年后回到北京,心情放松了,所有症状也没有了。

第三类,支气管哮喘、荨麻疹。

大家说这些病不是过敏引起的吗?是过敏,但有的人,在某一年龄段他不过敏,在另一年龄段他就过敏。

身体的状况是在变化的,情绪紧张焦虑,哮喘就发作,过敏就发生;心情愉快放松,这些病就会好转。

有一次,一个妈妈带着她的小孩找我看过敏性哮喘。

这个孩子每说半句话,就要看看妈妈一眼,孩子患过敏性哮喘三年了,住过一次医院,住到医院,还没有用药就好了,我突然意识到,是这个孩子太紧张了。

我单独和孩子聊天,了解到她妈妈要求孩子特严,孩子很怕妈妈,所以见妈妈就紧张,哮喘就发作。

我就给她妈妈做工作,我说支气管哮喘,有一类是心身性疾病,心理压力大,它就容易发作,心理没有压力,它就不发作,你的孩子是非常典型的心身性疾病。

后来,她妈妈改变了教育子女的方法,孩子也很少哮喘了。

第四类,神经性皮炎、斑秃、牛皮癣、湿疹和白癫风等病。

这些都是皮肤病,很多皮肤病的加重和发展,和心理因素有密切的关系。

所以,我们在生活中无论遇到任何事情都要保持心情愉快,不要焦虑,不要紧张,不要让脸上过早出现黄褐斑。

第五类,类风湿性关节炎、部分肿瘤和某些糖尿病。

这些疾病的发病、加重发展都和心理因素有关。

我们医院有一个年轻的外科女护士,她大便脓血两年多了,一直当成慢性痢疾来看。

有一天一个外科医生仔细帮她检查了一下,发现是结肠肿瘤。

这位护士知道后,心理负担很重,白天吃不下饭,夜里睡不着觉,不到3个月,她就去世了。

心理承受能力的低下,导致了肿瘤的迅速发展,最后断送了她的生命。

第六类,性功能障碍。

所有男性的阳痿,如果不是因为器质性病变的话,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是心身性疾病。

女性的月经紊乱也是心身性疾病。

一次我的门诊来了一个42岁的女性,闭经三个月了,以为是更年期,但一检查发现是怀孕了。

但病人根本不信,她结婚8年都没怀孕,到医院也检查不出问题,她就以为自己是不孕症。

原来他的丈夫家里是几代单传,特别想要个男孩,这位女性和丈夫感情很好,也特别想给丈夫生个男孩,心理压力一大,每次性生活都十分紧张,于是就较难怀孕。

后来他们领养了一个孩子,没有心理压力了,反而怀孕了。

除了上述这几大类外,紧张性头痛(比如有的学生一考试就头痛)、偏头痛、无器质性原因的躯体疼痛、儿童厌食、遗尿、夜惊,这些疾病都属于心身性疾病的范畴。

可见心理对生理健康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

第四个内容:心理失调导致生理失调的原因
人的心理活动怎会导致生理出现问题呢?下面我讲讲心理失调导致生理失调的原因。

我们人体有一个自动优化的调节系统,是与生俱来的,是我们生理健康的保证。

比如一个人口渴,连着喝了三杯水,这就像往一段水管里头注入了很多水,压力应当增加,可我们并没有因为连着喝了三大杯水而血压升高,这就是因为人体的自动调节系统在起作用。

这个自动优化调节系统,是不受意念支配的,我把它叫做“自调机能”,中医也把它叫做“元神”。

这个自调系统不仅调节我们身体内环境的稳定,它也调节对外环境的适应能力,是我们生理健康的根本保证。

所以,最好的医生是你自己,健康最大的敌人也是你自己。

一个人想要健康,就要战胜自己——战胜自己的各种欲望、各种杂念、各种不正常的情绪和情感。

第五个内容:解放自调机能的方法
1.调节心理平衡
人在社会上,肯定会遇到不顺利、不顺心的事情,这些事情可能会让你郁闷、烦恼。

面对这样的情况应该怎么办?就是要调节心理平衡,方法有很多:
宣泄法。

比如你受了“欺负”,又不能去报复,这时就要把自己的委屈宣泄出来,不能憋着。

国外有这种场所,弄一个假的橡皮人,你戴上拳击手套去打它,打得自己出了一身汗,手疼了,心里也没气了。

还有的人到山里去喊一喊,叫一叫,喊完了,叫完了,自己心里也痛快了。

这些都是宣泄法。

转移法。

我曾经问过一个院士,他在事业上取得那么大的成就,是靠聪明还是靠机遇?他说其实是因为他在年轻的时候,追求一个姑娘,但那个姑娘根本瞧不上他。

他爱情失意,就把精神转移到事业上,结果获得了成功。

这位院士用的就是转移法。

你在一件事上失意了,就把精神转移到另一件事上,在新的事情中找到乐趣。

理喻法。

有时候一个人会局限于一种思维,不能解脱。

这时候你可以找一个你所信任的师长、朋友,说说你心里的苦闷,让他们用讲道理的方法,给你做一些解释和开导,类似心理咨询。

这样使你想明白了,郁闷的心理也就解决了。

改变观念法。

有时候人的思维限于一种定式,精神情绪就会受到影响,换个角度看问题,可能就会豁然开朗。

我在同仁堂出诊时,有一次碰到一个长期失眠的病人。

这个病人住在北京的大杂院里,邻居家盖房,从地里挖出块大石头放到她家的门旁边,她从家里推自行车出来,要把车搬一下才能拐过弯来。

因此她就觉得邻居欺负她,心里就像堵着那块大石头一样,气得睡不着觉,吃安眠药也睡不着。

我没有急着给她开药,而是到她家里看了看。

那块石头并不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原来应当是放在院子里作风景点缀的。

我们找来几个小伙子,把石头竖起来,转了个方向,垫稳了。

我让那个病人在石头旁边种些花草,等花草都长好了,再来找我。

过了些日子,那个病人还真来了,她说石头旁边的花草都种好了,那周围简直是个小风景。

她现在推自行车出门,怕碰着这些花草,也要把车提起来拐个弯。

但她心里很高兴,不吃安眠药也睡得着了。

我告诉她,石头还是这个石头,你原来总是想着邻居欺负你,所以心里压着块大石头;现在这块石头成了风景,你心里高兴,压力、郁闷都没有了,这失眠不用治自然就好了。

这就是改变了一个角度看问题,变了观念,就柳暗花明、峰回路转了。

2.修德修心
《黄帝内经》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恬”是愉快,“淡”是淡泊,一个人不过多地追求物欲,那他体内的正气、真气,就会很好地发挥作用,那么疾病就会少生。

而一个胸怀狭窄,看到别人进步就嫉妒的人,体内就会产生一种毒素,威胁健
康。

孙思邈说过:“性既自善,内外百病皆不悉生,祸乱灾害亦无由作,此养生之大经也。

”因此你要善良,要以善良之心对待自然、对待他人、对待社会。

3.解放自调机能
前面我们说到自调机能很重要,那么它受到心理和精神压力的影响,是否有什么技术手段能解放它呢?下面我就向大家介绍几个方法。

第一个方法是无为法。

非常简单,你就把自己扔在床上,什么也不管,什么事也不要想,要做到“物我两忘”,我是谁,谁是我,不知道;我在哪里,哪里有我,也不知道。

要“意气俱静”,思维是宁静的,呼吸也是平静的。

你躺在那里,不能想着“我什么也不要想”,连“什么也不要想”的这个意念也不要有,所谓“无无亦无”。

结果可能有的人这样躺着就睡着了。

这个时候也不要睡着,要“一灵独觉”。

这个方法虽然简单,但做到也不太容易。

我有个朋友,他从小就有这个能力。

放学回来之后,书包一扔,把自己扔在床上不管了。

家人叫他吃饭,他得起半天,因为他觉得自己的胳膊、腿都不在了,要找一会儿都找到了才能起床。

各位可以体会体会这个感觉。

我这个朋友这么躺着,他并没睡着,妈妈在地面走动他听得见,但是听而不闻;妈妈在干什么他也看见了,但没有往脑子里想,是视而不见。

后来我们大学的气功研究所用一台仪器来测试他进入这种状态时那个大脑到底处于什么状态。

结果发现,他进入这种状态之后,大脑皮层的活动处于特别宁静的状态时,脑干上行激动系统特别活跃,人的自调机能就充分发挥出来了,轻度的内环境稳定性地失调,在这种状态下就可以得到很好地调节。

那为什么不能睡觉呢?因为睡着以后,脑干上行激动系统也抑制了,这个自调机能也有所抑制,所以睡觉不是最好的调节,这种“无为法”则会很好地休息大脑皮层,恢复体力的。

当然你用这种方法进入睡眠状态,会睡得非常安稳,睡得时间长,这算睡眠法,大家也可以试试。

第二个方法是意守法。

刚才说的无为法很好, 可是很多人想要什么都不想,反而什么都在想,所谓“心猿意马”,心像猴子在森林中上蹿下跳不能安静;意念像野马在草原上,易放难收,那怎么办呢?这时就要意守。

守什么?守丹田。

丹田在肚脐下的腹部,你具体想它是肚皮、肚皮下的脂肪、脂肪下的瘦肉还是肚子里的小肠都无所谓。

你想着想着,肚子里就有点热气,暖暖的,你就守这团热气。

这叫“以一念代万念”,你无法舍弃万念,就秉持一念,使大脑皮层尽可能地宁静下来,使我们的“识神”——心理活动尽可能地宁静下来,这样我们的“元神”——自调机能就会得到解放,轻度的健康失调、亚健康状态都会得到调整。

意守法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有的人守着守着觉得肚子都烫了,撒尿又黄又涩,这是守得太死,要放松一些,让大脑皮层宁静下来就可以了,“守而不守,似守非守”,守得太死容易导致气滞。

二是有的女性意守丹田会导致月经量增加,那就不要守丹田了,可以守身外之物。

只要使整个身心处于放松安静的状态,找到并守着这种感觉可以了。

第三个方法是吞津法。

吞津法就是吞下口腔中的唾液,方法也很简单。

无论坐着站着,首先你要全身放松面带笑容,面带笑容就预示着你心里愉快了,然后二唇轻闭,这是准备动作。

第一步叩齿:上下牙齿轻轻叩动36次。

在口腔中轻轻叩动,不要使劲,别把自己的腮帮子、牙都叩痛了。

中医认为“肾藏精,精生髓,髓养骨”,而“齿为骨之余”,牙齿是骨骼露在体外的部分,所以通过叩齿,可以强肾壮骨。

第二步搅海:舌头在口腔中轻轻搅动,顺时针搅9次,逆时针搅9次,周而复始,也是36次。

通过叩齿和搅海,口腔中就会分泌唾液。

如果开始练唾液分泌不多,你就像漱口一样轻轻地含漱到唾液满口。

中医认为“舌为心之苗”,舌头在口腔中轻轻地搅动,可以清心火。

另外“脾开窍于口”,通过这样的运动,可以清心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