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 人性与教育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性的等级观及其教育意义
孔子:"性相近,习相远" 孔子:"性相近,习相远". "唯上智与下愚不移." 唯上智与下愚不移." 董仲舒:性三品说.圣人之性,不教而善; 斗筲之性,只能为恶的;中民之性,可以 为善,可以为恶的. 韩愈:上品之性,善性;下品之性,恶性; (前两者不可改变)中品之性,可导而上 下.(可变) 朱熹: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
古今中外的学者论人性,基本上是沿着 "善"与"恶"的价值思路去认识,形成 了"性善论"(孟子,卢梭),"性恶论" 性善论"(孟子,卢梭),"性恶论" (荀子,奥古斯丁),"性有善有恶论" (荀子,奥古斯丁),"性有善有恶论" (世硕,康德),"性无善无恶论" (世硕,康德),"性无善无恶论"(告 子,孔德).
霍布斯的性恶论和教育观
霍布斯认为人类的生存都是以贪欲为目的, 都是利己和自私的,所以,人与人之间的 关系就像一场狼对狼的战争.霍布斯对教 育造就人寄予厚望,他认为,只有通过较 严格的管理和训导的方式才能使人的恶的 天性得到矫正和克制.社会也应该通过规 范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来限制人的恶的 天性膨胀.
荀子的"性恶论"和"外铄说" 荀子认为,在人的本能中不存在道德与理 智,如果听任本能的发展而不加节制,必 将产生暴力,所以说人性本恶.在荀子看 来,仁义礼智并不是天生就有的善端,它们是 仁义礼智并不是天生就有的善端, 通过后天的学习和实践获得的. 外铄的教育观:教育即化性起伪.通过教 育,"涂之人可以为禹." 育,"涂之人可以为禹."
卢梭的性善论和教育观
人生下来就有善良的种子,后来之所以变 坏,主要是后天的不良影响所致.因此, 卢梭倡导自然教育,让儿童在没有人为干 预的自然环境中自然成长,并将儿童培养 成为拥有自然权利的自由人.
性恶论及其教育观
性恶论者认为人天生下来就具有懒惰,贪 欲,任性和逃避的倾向,是动物的本能在 人身上的延续.从这种人性观来看教育, 教育更多地是矫正和改造人的天性.在性 恶论者看来,教育之于人是不可缺少的, 受过良好教育的人,离动物越来越远,其 精神品质越来越高尚和尊贵.通过教育, 人才成为人.
性善论及其教育意义
性善论认为人天生就具有善良的本性,具 有向上的积极因素,教育就是根据人呢的 善良天性去实施,更多地尊重,信任儿童, 使他们的天性得到滋润的发展.凡是持性 善论者,总是给予儿童更广阔的活动空间, 让儿童在自主活动,自我反思的过程中去 发展自身的素质和能力.教育者更多地扮 演引路人和指导者的角色.
孟子的"性善论"和"内发说"
孟子,人性中有仁义礼智四端,仁义礼智 四种根本善,在性中已具其端,非本来无 有而勉强练成的.但是这些人之为人的特 征并非已经完成,而仅是萌芽,有待教育 去完善.教育就是一个扩充善性的过程. 教育即"求放心" 教育即"求放心",寻找丢失的本心.
孟子对告子无善无恶的人性论提出挑战: 孟子对告子无善无恶的人性论提出挑战:"水信无分于 东西.无分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 东西.无分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 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 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 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 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 尔也." 尔也." "人之所不学而能也,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也,其 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也;及其长也,无 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 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
经济人假设:个体利益的最大化 政治人假设: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文化人假设:一种劳作的动物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人性包括自然本性和社会本性
每个人的社会性或社会本性, 每个人的社会性或社会本性,也就是他的那 些与他人有关的属性;而他的自然本性或自然性, 些与他人有关的属性;而他的自然本性或自然性, 则是他的那些仅仅关乎他自己一人的属性.准此 观之, 观之,显然也就只有饮食,睡眠,安全等需要和欲 望,才是人的自然本性或自然性,因为只有这些东 才是人的自然本性或自然性, 西才是仅仅关乎他自己一人的属性.反之, 西才是仅仅关乎他自己一人的属性.反之,诸如同 情心,报恩心以及性需要等等都是人的社会本性, 情心,报恩心以及性需要等等都是人的社会本性, 都是人的社会性, 都是人的社会性,因为这些都是一个人与他人有关 的感情.
人性的多种概念
广义的人性概念: 广义的人性概念:人性乃是人生而固有的普 遍本性.这就是作为一般科学术语的人性 概念. 伦理学的人性概念: 伦理学的人性概念:人性是人的伦理行为事 实如何之本性. 心理学的人性概念: 心理学的人性概念:人性是人的行为及其心 理之本性.
二,人性的方向和等级及其对教育 观念的影响
人性就是本能吗? 人性就是本能吗? 人性是人与生俱来,生而固有的普遍本性, 人性是人与生俱来,生而固有的普遍本性,是否 意味着:人性就是本能? 意味着:人性就是本能?
心理学告诉我们: 心理学告诉我们:本能是有机体先天固有而又受意识支 配的活动; 配的活动;学习是有机体后天习得而又受意识支配的活 动.本能与学习虽然相反, 动.本能与学习虽然相反,却同样是受意识支配的活动. 本能与学习一样,都是受意识支配的精神活动, 本能与学习一样,都是受意识支配的精神活动,因而也就 都属于行为范畴. 因此,"人的本能"便比"人性"概念狭窄, 因此,"人的本能"便比"人性"概念狭窄,而 "人性"则是"人的本能"的上位概念:人的本能都是 人性"则是"人的本能"的上位概念: 人性; 人性;人性却不都是人的本能.
人性包括动物性和人之为人的特性
人生而固有的一切普遍本性, 人生而固有的一切普遍本性,依其与其他 动物的关系,显然可以分为两类: 动物的关系,显然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比较一 般的,低级的,基本的属性,是人与其他动物 般的,低级的,基本的属性, 的共同性,是人所固有的动物性, 的共同性,是人所固有的动物性,如能够自由活 动,都同样有食欲和性欲等等; 动,都同样有食欲和性欲等等;另一类则是比 较特殊的,高级的属性, 较特殊的,高级的属性,是使人与其他动物区 别开来而为人所特有的普遍属性, 别开来而为人所特有的普遍属性,是人之所以 为人者,亦即人的特性, 为人者,亦即人的特性,如能够制造生产工 具 以及具有语言,理性和科学等等.
"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学不可事;礼义者圣人之所生也, 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学不可事;礼义者圣人之所生也, 人之所学而能所事而成者也.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 之性,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 之性,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是性伪之 也." 荀子性恶》 也."(《荀子性恶》)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 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也, 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也,顺是故残贼生而忠 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 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是故淫乱生而礼义 文理亡焉.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 文理亡焉.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 分乱理而归于暴.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 分乱理而归于暴.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然后出 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 荀子性恶》 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荀子性恶》)
三,人性的构成及其教育意蕴
人性的构成( 人性的构成(1)理性和情感; (2)自然本性和社会本性. 理性主义的教育观. 情感的教育价值:自爱心和同情心. 自然本性:存天理,灭人欲的教育观. 社会本性:社会秩序和文化的根源——理性 社会本性:社会秩序和文化的根源——理性 设计还是自发形成.
四,不同的人性假设及其教育意义
孟子和戴震为代表, 孟子和戴震为代表,认为人所固有的动物性决非 人性,人性只是人之所以为人者的特性.反之, 人性,人性只是人之所以为人者的特性.反之,非 主流的观点则以告子和荀子为代表, 主流的观点则以告子和荀子为代表,认为人性就 是人生而固有的本性, 是人生而固有的本性,人生而固有的任何本性都 是人性. 我们认为,人性就是人的属性: 我们认为,人性就是人的属性:人的属性既包含 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属性,亦即人的特性; 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属性,亦即人的特性;又包含 人与其他动物共同的属性,亦即动物性."人性" 人与其他动物共同的属性,亦即动物性."人性" 与"动物性"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动物性" 所以,人性就是人生而固有的本性, 所以,人性就是人生而固有的本性,人生而固有的 任何本性——不论是人的特性还是人的动物性— 任何本性——不论是人的特性还是人的动物性— ——都是人性. ——都是人性.
第四讲 人性与教育
一,什么是人性? 二,人性的方向和等级观及其对教育观念 的影响. 三,人性的构成及其教育意蕴. 四,不同的人性假设及其教育意蕴.
一,什么是人性
"人性"一词,由"人"与"性"构成."人" 人性"一词, 构成." 在此是全称." 在此是全称."性"是不能独立存在的东西, 是不能独立存在的东西, 是依赖于,附属于实体的东西,因而叫" 是依赖于,附属于实体的东西,因而叫"属 性".人性即人所具有的属性.人性也就是 一切人都具有的属性, 一切人都具有的属性,是一切人共同地,普遍 地具有的属性,亦即一切人的共同性,普遍性; 地具有的属性,亦即一切人的共同性,普遍性; 而仅仅为一些人所具有的特殊性, 而仅仅为一些人所具有的特殊性,则不是人性. 人性也就是一切人与生俱来,生而固有的普 遍本性.
人性是先天固有还是后天习得?
冯友兰论及人性是俱生的还是后得的问题 时也这样写道: 时也这样写道:"孟子及亚里士多德以为人之 性对于人是俱生的." 性对于人是俱生的." 埃尔伍德(Charles A.Ellwood)在总结西方 埃尔伍德(Charles A.Ellwood)在总结西方 思想家的人性论时写道: 我们所说的人性, 思想家的人性论时写道:"我们所说的人性, 乃是个人生而赋有的性质, 乃是个人生而赋有的性质,而不是生后通过 环境影响而获得的性质." 环境影响而获得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