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基础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研究进展与综述

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研究进展与综述

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研究进展与综述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研究进展与综述一、引言: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和塑造人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一种教育形式。

它在当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旨在对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的研究进展和现状进行综述,以期提供理论指导和启示。

二、历史回顾: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探索始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

从古代哲学家到现代教育学家,通过反思社会现象和探索个体成长规律,逐渐形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体系。

在中国,儒家思想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而在西方,自由主义教育思想也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发展趋势:1. 价值理论:价值观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

近年来,价值理论研究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

研究者们探讨了个体和社会的价值观形成、变化和传递机制,以及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差异对教育的影响。

2. 人格培养:思想政治教育旨在培养健全的人格,使个体具备正确的思想政治素养。

在人格培养方面,研究者们通过探讨人格塑造的动力、方法和过程等问题,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发展。

3. 教育方法: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不断深化,借鉴了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相关研究成果。

以往仅强调灌输式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逐渐向注重培养学生主体性、激发学生内在动力的教育方法转变。

4. 社会化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学校教育,而是融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和方面,以全方位、多层次的方式进行。

社会化教育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四、发展和挑战: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进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一些挑战。

其中,最主要的挑战是如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让学生真正受益。

此外,还需要研究如何在跨文化背景下开展跨境教育,以及如何应对新媒体时代的教育方式和内容。

五、结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理论研究在不断发展和深化,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思路。

思政课实践教学研究综述(3篇)

思政课实践教学研究综述(3篇)

第1篇一、引言思政课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思政课实践教学研究日益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二、思政课实践教学研究的主要内容1.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理论基础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等。

这些理论为思政课实践教学提供了理论指导,有助于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2.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目标与任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目标主要包括: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任务主要包括:开展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等。

3.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内容与方法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道德规范、人文素养等。

实践教学的方法主要包括:参观学习、实地考察、案例分析、角色扮演、辩论赛、社会实践等。

4.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评价体系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评价体系主要包括:过程性评价、结果性评价、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等。

评价体系应注重实践教学的实效性、创新性和针对性。

三、思政课实践教学研究的现状与问题1.现状(1)思政课实践教学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近年来,我国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为实践教学改革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2)实践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部分高校在实践教学改革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开展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提高了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实践能力。

2.问题(1)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

部分高校实践教学体系尚不完善,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脱节,难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2)实践教学资源不足。

实践教学资源不足是制约实践教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研究综述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研究综述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研究综述一、本文概述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是一门旨在探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个体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它结合了心理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对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全面综述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领域的研究成果,系统梳理其发展历程,分析当前研究热点与难点,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通过深入剖析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研究方法以及实践应用,本文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清晰、全面的学科概览,为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深入研究与实践应用提供参考与借鉴。

二、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其基本理论融合了心理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精髓。

它主要研究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的教学方法、受教育者的心理反应及其影响因素,以及如何更有效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强调心理过程的重要性。

在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的心理过程包括认知、情感、意志等方面,这些方面相互作用,共同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因此,教育者需要深入了解受教育者的心理过程,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关注受教育者的个体差异。

每个人的心理特征、认知风格、价值观念等都有所不同,这些差异会影响他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程度和效果。

因此,教育者需要尊重受教育者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还强调环境因素的影响。

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等,这些因素都会对受教育者的心理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教育者需要认真分析环境因素,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为受教育者提供积极的心理支持。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还涉及到教育评估的问题。

教育评估是检验教育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改进教育方法的重要依据。

教育者需要采用科学的教育评估方法,全面了解受教育者的心理变化和行为表现,以便及时调整教育策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涵盖了心理过程、个体差异、环境因素和教育评估等方面。

政治社会学论文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基础

政治社会学论文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基础

政治社会学论文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基础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基础在当今社会,政治社会学成为了一个热门的研究领域。

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思想政治教育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公民的政治意识和道德观念,以构建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

然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深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基础。

人性是指人类共有的本质和特性,它是人类行为和思维的根源。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社会化的教育形式,必须建立在对人性的深刻理解之上。

人性的基本特征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式。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认识到人性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首先,人性具有多样性。

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拥有自己独特的思想和价值观。

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不能简单地将所有人塑造成同一种类型的公民。

相反,它应该尊重每个人的个性和差异,鼓励他们发展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只有在尊重多样性的基础上,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更好地满足个体的需求,提高其参与社会和政治事务的积极性。

其次,人性具有复杂性。

人类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其行为和思维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深入研究人类行为和思维的复杂性,以便更好地引导公民的思想和行为。

例如,人类的行为往往受到社会环境、文化传统、家庭教育等因素的影响。

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关注这些因素,并在教育过程中加以引导和塑造。

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重视个体的主体性。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思想和意愿。

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尊重个体的主体性,鼓励他们发展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其次,要注重情感的培养。

情感是人类行为和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通过培养公民的爱国情感、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观念,可以增强他们对社会和政治事务的关注和参与。

最后,要注重实践的引导。

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传授理论知识,还要通过实践活动来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只有在实践中,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和体验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人性化论文思想政治论文:浅议人性化思想政治教育

人性化论文思想政治论文:浅议人性化思想政治教育

人性化论文思想政治论文:浅议人性化思想政治教育摘要:当前,国际形势呈现出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价值多元化的趋势,国内进入经济体制转型的关键时刻。

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出现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变化剧烈,生活质量差距过大,新的社会组织形式开始出现。

思想政治教育面临一个与传统环境大为迥异的新环境。

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增强实效性,保持和发扬其优势作用,就必须要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引入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人性化思想政治教育一、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诉求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以人为中心,依据人性发展的需要,以人性的和谐和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的一个发展的过程。

人的发展需求具有双重性,一方面人具有与一般动物相同的求生本能和生理欲望,同时人又具有超越物欲的精神追求。

现实中的人的需求是前者和后者不同比例的组合,也就是说人既有物性,又有人性。

人的物性包括了人的生理、身体属性,而人的人性则在于其精神层面的存在。

正是由于人性的复杂从而导致了育人的复杂,而作为育人之核心的育德自然远比制器、造物要复杂得多。

使人们形成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思想品德的实践活动。

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从本质上来讲应当“以人为本”,是指根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注重从人的本性出发,以促进人的人格完善和全面发展为特定目标,体现对人的尊重和信任的思想政治教育。

为此,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建立在人性的基础之上,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归宿。

要充分发挥出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启发引导,促使他们认识自我,完善自我,把握住自身发展的主动权。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发展不屈从于其它任何活动和条件,能为个人驾驭。

人对自身发展规律的自觉认识、自觉遵循,人对自身发展的主动权的获得,是人的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因此人的自身发展呼唤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说:“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关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综述

关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综述

关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综述思想政治教育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和政治意识。

本文将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目标和策略进行综述。

重要性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以下重要性:1. 培养公民素质: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公民素质,使他们成为有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的公民。

2. 塑造正确的世界观: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评价世界,帮助他们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增强对社会现象的分析能力。

3. 社会和谐稳定: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和谐相处,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为社会的稳定和谐做出贡献。

目标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包括:1. 培养正确的思想观念:通过教育,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2. 培养政治意识: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大事和社会问题,培养他们的政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 培养创新能力: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策略为了有效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 教育内容多样化:设计多样化的教育内容,包括思想政治知识、案例分析、辩论讨论等,以吸引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2. 实践教育结合: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通过社会实践、参观考察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社会现实,增强教育效果。

3. 建立良好的教育环境:创造积极向上的教育环境,营造鼓励思考和讨论的氛围,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思想政治教育。

总之,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政治意识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制定明确的目标和采取有效的策略,可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培养出更多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的公民。

近20年来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的文献综述

近20年来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的文献综述

近20年来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的文献综述一、本文概述近二十年来,思想政治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也在不断地拓展和深化。

本文旨在通过对近二十年来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的文献进行综述,梳理和分析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以期为未来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在综述的过程中,我们将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的历史演变进行回顾,以明确其研究的起点和发展脉络;分析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包括其内涵、外延、特征等方面;再次,探讨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以揭示其学科交叉性和融合性;总结近二十年来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展望,以期为该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通过本文的综述,我们期望能够全面、系统地展现近二十年来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的研究现状和成果,为该领域的学术交流和学科发展做出贡献。

也希望能够引起更多学者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的关注和研究,共同推动该领域的繁荣和发展。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的历史演变在近20年中,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的历史演变呈现出一种不断深化和细化的趋势。

这一演变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初期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意识形态的传播和灌输上。

学者们普遍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向广大学生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因此,这一阶段的研究主要围绕如何更有效地进行意识形态灌输,以及如何应对各种挑战和冲击展开。

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开始逐渐关注到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的多维性。

在这一阶段,学者们开始探讨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个体发展的关系,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的作用。

他们不仅关注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功能,还开始关注其心理、情感、道德等多个方面的影响。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综述与内涵解读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综述与内涵解读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综述与内涵解读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综述与内涵解读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和发展人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形式。

它是现代教育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旨在塑造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健康的心理状态和培养良好的社会责任感。

本文将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综述和内涵进行解读。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综述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

多年来,许多学者都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取了一些重要的教育原则和方法。

1. 教育原则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这包括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充分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注重实践教学、弘扬中华文化等。

2. 教育方法教育方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效的教育方法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积极性。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践教学等。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解读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包括多个方面,从个人素质发展、社会责任感培养到国家意识的构建等。

1. 个人素质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旨在培养学生道德情操、智力品质和身体素质。

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任务之一。

在道德教育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

2. 社会责任感培养思想政治教育也强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育者通过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提升社会意识,培养学生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和能力。

3. 国家意识的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

国家意识是指对国家认同感和国家责任感的形成和发展。

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国家历史、了解国家发展现状和关注国家利益,可以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

4.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这一原则意味着教育者要通过讲授理论知识,同时引导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中,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结论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综述与内涵解读对于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综述(10篇)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综述(10篇)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综述(10篇)第一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研究摘要:新媒体在对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和学校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逐步成为青年学生交流分享和学习的新平台。

新媒体正在通过其构建的虚拟网络世界潜移默化地对大学生的知识获取途径、价值判断、思维模式和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空前严峻的挑战,同时也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逐步结合和关注新媒体的影响,主动积极研究和利用新媒体技术,占领新媒体阵地,使新媒体技术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保驾护航,不断拓展培养的新思路。

关键词: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策略拓展当前社交网站、BBS论坛、微信、新浪微博等新兴的自媒体收到了青年大学生的广泛推崇,移动互联网设备已经变为大学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种类繁多的网络搜索技术为大学生的学习资源获取提供了巨大的便利。

新媒体所营造的网络世界已经深深的影响到了大学生的学生生活的所有领域。

新媒体正在通过其构建的虚拟网络世界潜移默化地对大学生的知识获取途径、价值判断、思维模式和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空前严峻的挑战。

同时,新媒体所具有的个性化、普遍性和交互的便捷性等典型特点,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开拓了新的思路和机遇,本文以此为切入点进行深入探讨分析。

1新媒体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和机遇1.1新媒体带来的挑战1)不良信息侵蚀大学生身心健康互联网的信息多种多样,参差不齐,其中必然包含了不利于青年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内容,例如反动言论、暴力色情信息、谣言等虚假信息,由于此类信息对用户眼球的吸引力较大,必然会对大学生的心理成长产生一定恶劣的影响。

2)导致大学生信任危机网络中虚拟的交互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大学生实际的人际交往过程产生负面影响,甚至会躲避现实问题。

尤其是互联网中包含的虚假诈骗信息或是新闻,使大学生在实际的人际交往过程中存在戒备心理,缺乏安全感,同时在于他人相处的过程中缺乏信任感,易造成对自身的真实感受和信任感产生怀疑,不利于融入到真实的社交关系圈中,从而由内而外产生信任危机。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综述与内涵解读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综述与内涵解读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综述与内涵解读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政治意识。

它涉及到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对于塑造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综述与内涵进行解读。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综述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涉及广泛,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 理论研究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中,学者们探讨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目标、价值观、教育方法等问题。

通过对不同学派理论的对比分析,研究者们逐渐积累了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为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借鉴。

2. 实证研究以实证研究为主要方法,研究者们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观察、访谈等手段,深入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意识形态、政治参与度、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影响。

这些研究为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实证基础,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3. 教育实践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也紧密结合了实践。

教育实践研究关注的是在不同教育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效果、不同教材和教学方法的对比以及教师的角色和能力等方面。

通过实践的验证,研究者们得到了许多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经验和方法。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解读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学生政治意识和正确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其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政治理论教育政治理论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

通过政治理论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国家的政治制度、法律法规和规范,在政治思想上形成正确的认识。

此外,政治理论教育还包括对不同政治主张和理论的学习与比较,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政治立场。

2. 心理素质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还关注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

这包括培养学生正确的自我评价、自信心和适应能力,帮助学生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能够保持积极的心态和正确的价值观。

3. 道德品质教育道德品质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法治意识和道德规范。

通过教育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引导学生形成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积极进取的优秀品质。

思想政治教育学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性思考

思想政治教育学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性思考

思想政治教育学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性思考摘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建立在一定人性基础上的社会实践活动,因此,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就必须探索人的人性基础,从现实的人出发,综合考虑人性。

而我国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由于对个体人性的思考显得相对较弱,表现出了不少的弊端,所以,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就要以人性为基础,以人为本,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实行人性化管理。

关键词:人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性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教育者根据社会的需求与受教育者的发展要求,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使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品德在一定时期内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

它的教育实施者是人,工作对象也是人,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质就是人对人做工作,这也就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是以人为基础的社会实践活动。

在这一活动过程中,人的思想品德和行为的形成与发展变化规律都必然要受到人性这一深层因素的潜在制约。

因此,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以及吸引力和感染力,就必须探索人的人性基础,从现实的人出发,综合考虑人性。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否合乎人性基础,这直接关系到教育工作的成效,合乎人性才能达到预期效果,不合乎人性就达不到预期效果。

所以,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就要以人性为基础实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当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在人性方面的缺陷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人性是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的统一体,这是人的三大属性,也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特有属性。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质就是人对人做工作,所以就必须以人的三大属性为基础,从现实的人出发,综合考虑人性。

而我国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以党和国家的利益以及社会发展服务为唯一目的,以培养无个性的“服从型的听话人”为主要特征的思想政治教育。

采取的是强制性的教育方法,对于个体的人性的思考显得相对较弱,已经跟不上时代的要求,表现出了不少的缺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研究综述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研究综述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研究综述一、概述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既属于教育学这一学科,又不断借鉴和吸收心理学的方法来完善自身。

自诞生以来,教育心理学在学界的研究有所深化和发展,并初步建立了学科体系,但仍存在不成熟之处和争议,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结果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基础理论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教育心理学诞生十多年来,学界对其基础理论进行了深入的不懈研究,包括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基本范畴、内容体系、学科特点、研究意义、研究方法、理论基础等。

对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心理研究也取得了成果。

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心理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受教育者所接受的教育,而受教育者作为教育的接受者和践行者,其心理状态、心理特征、心理倾向对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影响。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还从信息传递过程、方法论等方面进行了心理分析和研究,以期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进程。

1.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背景与意义经济全球化与市场经济体制的挑战: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

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应对市场经济带来的物质利益多样化、就业方式多样化以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的滋生等问题。

世界格局多极化与民主法制建设的挑战:随着世界格局的多极化发展,民主法制建设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

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解决如何在世界多极化格局中发展民主法制建设,提高全民族的民主法治意识等问题。

科技发展与社会信息网络化的挑战: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社会信息网络化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

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应对网络社会带来的主流意识形态淡化、教育者权威性弱化以及网络沉溺等问题。

对外开放多元文化激荡与社会生活多样化的挑战:对外开放带来的多元文化激荡和社会生活多样化,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

教育叙事之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研究进展与综述

教育叙事之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研究进展与综述

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研究进展与综述摘要:改革开放进程中发展起来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同我国社会一样,经历了跨越式发展,其是一个适应时代发展、不断充实完善的新型学科。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创办30年,其基础理论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初始阶段(1978—1984)发展阶段(1985-1991)深入阶段(1992-至今)。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基础研究综述引言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与思想政治教育学整个理论体系的科学性是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的,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是个相当重要的理论问题。

从上个世纪,便有很多的学者与理论研究人员对该问题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本文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问题的研究进行了回顾与思考,以期推动这一学科的发展。

一、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的内容与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理论,主要包括三大基本原理:(1)关于人的思想产生、形成和变化的基本原理;(2)关于人们思想与行为活动变化的基本原理;(3)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的基本原理。

这些基本原理,是通过具体的理论、观点系统表达出来的,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对象、概念范畴、理论基础、地位功能、产生根源、本质、方法论、发展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等理论。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理论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形成的标志,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指导,是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其他问题的理论基础。

二、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研究的发展阶段(一)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初步研究阶段。

1984年6月,由中共中央宣传部等单位联合召开了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

会议初步拟定了专业的课程设置,并于1984年由12所高校开始招收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生。

由此,标志着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创立,从而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理论研究提供了新平台。

1994年原国家教委思想政治工作司第二次组织思想政治教育教材的编写,明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和教材编写的目标、内容、重点与要求,进一步系统论述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过程、地位与作用、教育对象、原则和方法、评估等内容,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理论研究得到深化。

思政教育视域下大学生人格教育模式文献综述

思政教育视域下大学生人格教育模式文献综述

思政教育视域下大学生人格教育模式文献综述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大学生人格教育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在当今社会,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其人格素质的培养已成为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焦点。

当前大学生人格教育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比如个性化需求不同、价值观念多元、社会环境复杂等,这些因素都给大学生人格教育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深入研究大学生人格教育模式,探讨思政教育在人格教育中的作用,分析影响大学生人格教育的因素,总结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和案例。

本文旨在从思政教育视角出发,综述大学生人格教育模式,为提升大学生人格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借鉴。

1.2 研究意义大学生人格教育在当今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人格特征对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至关重要。

一个健全完善的人格教育模式能够培养出具有坚定理想信念、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等优秀品质的大学生,为社会的繁荣和进步提供有力支持。

大学生人格教育对于学生个人的发展和成长同样至关重要。

通过有效的人格教育,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自我认知能力,培养出具有健康心理和积极行为的优秀人才。

大学生人格教育也是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对大学生人格教育的深入研究和实践,可以进一步提升高校教育的整体质量和影响力,实现教育目标的有效达成。

深入研究大学生人格教育模式的意义重大,对于促进学生个人发展和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价值。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分析思政教育视域下大学生人格教育模式的相关理论和实践,探讨如何促进大学生人格教育的全面发展,提升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对现有研究成果和案例进行综述和分析,从而为大学生人格教育政策制定和实施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参考。

通过对影响大学生人格教育的因素进行研究,寻找提升大学生人格教育效果的有效途径和策略,为大学生人格素质培养提供科学、系统的指导和支持。

高职高专思想政治教育中对大学生人性的研究

高职高专思想政治教育中对大学生人性的研究

2016年1月中旬刊高职高专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就是要在高职高专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运用“人性化”教育的方式、方法和理念。

“人性化”教育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当前的教育观念的认识、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者与学生的关系等都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充实,并且认识到“人性化”教育对于大学生成长的重大意义。

通过大样本的调查能够准确的把握当前我国大学生的人性发展水平,探明学生人性发展的年龄特征,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条件。

一、研究过程(一)研究对象我们利用2014年10月到2015年2月一年多的时间,对驻济南高职院校以及山东省内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和思想政治工作者进行调查访谈。

高职学院学生:主要是对山东工会管理干部学院、济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山东交通职业学院、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山东外贸职业学院四所驻济院校的在校高职高专学生2000人进行团体测试。

(二)研究方式对于高职院校学生进行团体测试现场发放问卷2000份,答题后收回,剔除数据不全者后共收回有效问卷1746份,有效回收率为87.3%。

二、研究结论及分析(一)高职学生人性发展的结论1.对人际关系的认知与分析。

大学生认识到人际交往的重要性,有积极交往的愿望,善于处理人际关系。

如更愿阅读而不愿参加社交的占40.6%,并不这样认为的占59.4%;认为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的占61%。

但有些学生认为独处或许更为舒适。

2.注重自我,内心封闭。

83.8%的大学生很看重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而16.2%的大学生并不在意;56.6%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善于控制情绪,43.4%的大学生对此没有把握;63.8%的学生时常感到孤独,62%的学生没有多少知心朋友。

只有42%的学生觉得自信。

由此可以看出,大学生的自我意识较强,能够关爱自我,能够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关注“社会我”的存在。

大部分学生具备自控力,但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自控力较差,感到孤独,缺少朋友,缺少自信。

关于思想政 治教育的研究综述与内涵解读

关于思想政 治教育的研究综述与内涵解读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综述与内涵解读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和实践活动,对于个人的成长、社会的发展以及国家的稳定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在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化的多元化以及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深入研究,准确理解其内涵,对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综述(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社会。

在中国,儒家思想中的“仁爱”“礼义”等观念就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分。

在西方,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助产术”式教育方法也蕴含着对人们思想道德的引导。

随着社会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重点和形式。

在近代,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在现代社会,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各国培养公民意识、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包括马克思主义、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等多个学科。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根本的指导思想,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和人的本质。

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有助于了解人们的心理过程和行为动机,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策略提供依据。

社会学关于社会结构、社会变迁和社会互动的理论,有助于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背景和影响因素。

教育学的原理和方法则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设计和实施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与途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理论教育法、实践教育法、榜样示范法、自我教育法等。

理论教育法通过系统的理论讲授,使受教育者掌握相关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规范。

实践教育法让受教育者在实际活动中亲身体验和感受,从而加深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理解和认同。

榜样示范法通过树立先进典型,引导受教育者学习和模仿。

自我教育法则强调受教育者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促使其自我反思和自我提高。

在途径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通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多种渠道进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基础研究综述
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基础问题的研究兴起,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

研究者从马克思主义人性理论视角、中国传统人性论及西方人性理论的视角探讨了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基础。

通过对文献的梳理,目前相关研究已取得了诸多成果,但还不够深入和系统,有待进一步的整合和拓展。

标签: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基础;综述
人性基础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重要理论来源,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化和学科化进程的发展,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基础研究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进而找到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的实现途径。

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基础问题成为学术界关注的具有广阔前景的研究领域之一,并已取得诸多研究成果。

1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基础研究成果
关于人性观点,大致可以分为中国传统的人性观点、西方国家的人性观点、马克思主义的人性观点。

因而,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基础研究的成果可以以这三个大方面为基础进行概括。

1.1对思想政治教育与马克思主义人性理论的研究
1.1.1从哲学角度研究进行相关研究
人性构成了人学的基础,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基础是思想政治教育人学的基础。

山东师范大学万光侠教授等人著《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基础》一书,这标志了该领域研究的取得了重大成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基础研究提供了很多可资借鉴的研究成果。

其从人学出发,以人的存在论、本质论、发展论三大理论为基点,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归宿。

此本著作做出了这一领域奠基性的研究贡献。

2008年雷骥博士著《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基础研究》一书,其将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基础问题向纵深拓展。

这一专著阐明了这样一个中心思想: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反映人性、合乎人性、满足人性需要才能有生命力,才能有实效性;只有找寻到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基础,才能从根源上发掘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对现实的个人生存和发展的价值,才能真正从人性(论)角度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的合理性、合法性和合乎人性的最原始的内在依据;只有以此为基础才能正确构建以人为本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发展观,真正找寻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切实增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书中论述了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基础的哲学意蕴;现实的个人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基础研究的逻辑起点;人的自然性与自然性需要、人的社会性和社会性需要、人的精神性和精神性需要是現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依据。

书中还具体论述了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原则和方法的人性基础。

有学者以“现实的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逻辑起点,这也是从哲学方面进行的一个思考。

此外,有学者认为人的自然属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将人的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视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和根本目的。

此类研究从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基础研究的哲学层面出发,为我们提供了研究的新视角。

1.1.2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基础的具体内容
大量学者从马克思主义人性理论的视角来阐述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基础的具体内容。

第一,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主义人性理论。

如魏则胜在《西南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指出,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建立在彻底的唯物主义本体论之上,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对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意义进行了解答。

第二,用马克思主义人性理论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

有学者在2006年就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价值研究重要理论依据就是马克思主义人性理论。

”王玉珏在《四川理工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上发表的《马克思关于人的本既是质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分析》一文指出,社会关系的总和应该作为认识和分析人的首要尺度,以此为据,在把握现代政治关系、经济关系和文化关系主要特点基础上,进而分析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和行为。

第三,从人性理论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如曾长秋、曹清燕在《湖北论坛》2011年第2期上发表的《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属人性—兼从人学视角谈思想政治教育目的》。

第四,运用马克思主义人性理论具体分析不同范围的思想政治教育。

有学者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理论分析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有学者运用人性理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進行分析,文章写到作为对人的思想和道德所进行的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最终的目的是使“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因此在教育的过程中就必须重视人性,并在人性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以期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和培养符合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

第五,对比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和马克思主义的人性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研究。

这一类的文章数量较多。

黄明理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转型呼唤马克思主义人性论的指导,要坚持马克思关于人的目的性和主体性思想,既要充分满足人的物质利益需要,又要努力避免人的物本化倾向;坚持劳动本质论,提倡劳动光荣的价值理念,努力校正人的惰性和寄生性;坚持社会关系本质论思想,丰富和完善人的个性。

也有学者从社会学层面、本体论层面、目标层面对人进行剖析,进而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深刻剖析,指出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还有学者指出,人性和谐表现为人的理性与非理性的平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追求和精神内核。

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对非理性因素进行优化,推动人性走向和谐,是实现人性和谐的重要途径。

第六,人性理论的内涵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有学者指出,传统社会是政治生态,思想政治教育面对的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是处于“社会政治生态”中的人,即“政治人”的价值身份。

在后工业社会,“政治人”将变成“生态人”,从政治意识形态迷雾中走出,转而向以自然、社会和个体生命的生态性及互为生态性存在过渡。

具体内容的研究是在哲学基础上展开的,也反过来论证了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基础所具有的哲学意蕴。

1.2与中国传统人性论相结合的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国传统人性理论的结合是重要的视角,但这方面的研究数量较少。

在CNKI上搜到的论文有《儒家与西方人性理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补充》。

该文章提出了社会生态人:新的人性假设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

此外,还有赵瑞芳的《先秦儒家人性论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新论》。

1.3与西方人性理论相结合的研究
相关的研究有王婷婷的《的人学观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启示》。

也有学者从西方管理学的人性假设出发分析思想政治教育,指出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都是人,都是以人为中心的。

管理学中的人性假设理论对人性做了各个层次的思考和概括,对人们科学地认识人、教育人以及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阐释管理学“经济”假设理论、“社会”假设理论、“自我实现人”假设理论、“复杂人假设”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2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基础问题研究的评析与展望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学者相关研究集中两个方面,即马克思主义的人性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研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理进行了人性论基础的探讨和解读,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對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研究有一部也涉及这一问题,但大多是理论层面上探讨马克思主义人性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和启示,研究的成果还不够深刻,不具备很强的实践意义和操作性,也还不够系统化,没有真正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的人性理论建构。

与中国传统人性理论相结合的研究、与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相结合的研究、与西方人性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研究等都显不足,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基础问题的研究仍然需要我们积极努力地不断深入进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雷骥.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基础研究[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2]苏小鹄,饶雪梅.论马克思主义的人性观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前沿,2006(03).
[3]王玉珏.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對象分析[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2011,(04).
[4]张连.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诉求[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26).
[5]黄明理.马克思人性论思想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05).
[6]朱林,李华丽.“从政治人”到“生态人”:论思想政治教育人学范式的转换[J].社科纵横,2012,(02).
[7]刘仁锋,解静.管理学中人性假设理论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6,(12).
[8]张耀灿.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的人学转换[J].思想教育研究,2010,(0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