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及宁夏主要土壤类型

合集下载

土壤的种类

土壤的种类


石膏——盐层土 为我国西北干旱地区一些具 有石膏和盐分土壤的通称,主要分布在新疆、 甘肃、青海、内蒙古、宁夏等省区的大部分或 一部分地区,其面积占国土的20%。基本上没 有或很少有草原土壤那样明显的腐殖质层,上 边大多盖有不同数量的砾石,其下为含铁和粘 土稍多的红棕色紧实层,再下则为各式各样的 石膏和盐分聚积层。我国最干旱的沙漠地带, 这些地域干旱少雨,这类土壤主要用来放牧非 常耐旱的骆驼,但利用率很低。

由于土壤的形成过程不同,所以自然界中的土壤 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土壤具有不同的特点。我 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复杂,农业生产历史悠久, 土壤类型多种多样。分布面积较广的自然土壤有 东北地区的黑土、华北地区的褐土、南方地区的 红壤、西北内陆地区的荒漠土、青藏高原上的冰 沼土等。其中黑土和褐土的天然肥力较高。黑土 是最肥沃的自然土壤,因为它有深厚的黑色腐殖 质层。这层腐殖质层的厚度一般在70厘米左右, 有的甚至可达1米以上,腐殖质含量居各种土壤之 首。
淋溶土
大多分布在江苏、安徽、山东、 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的丘陵山地, 为我国的主要森林土壤。淋溶土是在 酸性环境条件下进行腐殖质积累的土 壤。淋溶土是我国重要的森林土壤资 源。由于其主要分布在丘陵山地,在 农业利用上应特别重视水土保持。

钙层土 我国北方广大的草原都是钙层 土,它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高原的中东 部及其与宁夏、甘肃、青海、陕西等 省区的交接地段。这类土壤在利用上 以畜牧业为主,力戒毁草开荒,造成 土壤荒漠化。
岩性土 由于某些岩石的性质对于土壤的形 成起了延缓作用,从而使这种土壤更多地保 持着岩石的某些特性,如发育在四川盆地和 云贵高原等地的紫色土,小片和零星分布在 我国南方石灰岩山地丘陵地区的黑色石灰土 及红色石灰土以及遍布北方半干旱地区的风 沙土等。紫色土、黑色石灰土以及红色石灰 土是我国南方丘陵地区比较肥沃的土壤,种 植粮、棉、油料及其他经济作物都能获得好 收成。

宁夏简介介绍

宁夏简介介绍
宁夏简介介绍
汇报人: 2023-12-11
目录
• 地理环境 • 历史背景 • 文化特色 • 旅游景点 • 美食特产 • 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
01
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
位于中国西北地区, 与内蒙古、甘肃、陕 西等省份接壤。
位于中国陆地版图的 中心地带,是连接中 国东西部的交通要道 。
位于黄土高原与内蒙 古高原的过渡地带, 地势南高北低。
回族文化中还包含了许多民间传说和故事,如《古兰经》中的故事和传说,这些故 事和传说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和教育意义。
黄河文化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宁夏作为黄河流经的重要区域,也深
受黄河文化的影响。
黄河文化在宁夏表现为水利工程、灌溉 系统、水路交通等方面的发展,这些为 宁夏的农业、渔业、商业等产业的发展
宁夏滩羊皮是当地的特色产 品,毛质细软、轻柔、保暖 性强,是制作高档服装、服 饰和皮具的优质原料。
甘草
宁夏甘草以质地坚实、颜色 黄润、甜味浓郁而著名,是 一种优质的中药材和食品添 加剂。
滩羊裘皮
滩羊裘皮是宁夏的又一特色 产品,裘皮柔软、保暖、轻 便,是冬季服装和饰品的好 选择。
06
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
近代史
边疆危机
清朝末年,由于列强入侵和国内动荡 ,宁夏一度成为边疆危机的前沿。然 而,当地人民的英勇抵抗和抗争精神 为全国抗战树立了榜样。
抗日战争
宁夏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成为西北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地人民为抗击日本侵略者付出了 巨大的牺牲。
现代史
解放战争
解放战争时期,宁夏是解放军向全国进军的重要通道之一。 当地人民积极响应号召,为解放全中国做出了贡献。
地形地貌

中国主要土壤类型

中国主要土壤类型

中国主要土壤类型(一)、砖红壤Ⅰ、分布地区→海南岛、雷州半岛、西双版纳和台湾岛南部,大致位于北纬22°以南地区Ⅱ、形成条件→热带季风气候。

年平均气温为23~26℃,年平均降水量为1600~2000毫米。

植被为热带季雨林。

Ⅲ、一般特征→风化淋溶作用强烈,易溶性无机养分大量流失,铁、铝残留在土中,颜色发红。

土层深厚,质地粘重,肥力差,呈酸性至强酸性。

(二)、赤红壤Ⅰ、分布地区→滇南的大部,广西、广东的南部,福建的东南部,以及台湾省的中南部,大致在北纬22°至25°之间。

为砖红壤与红壤之间的过渡类型。

Ⅱ、形成条件→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气温较砖红壤地区略低,年平均气温为21~22℃,年降水量在1200~2000毫米之间,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Ⅲ、一般特征→风化淋溶作用略弱于砖红壤,颜色红。

土层较厚,质地较粘重,肥力较差,呈酸性。

(三)、红壤和黄壤Ⅰ、分布地区→长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区以及四川盆地周围的山地。

Ⅱ、形成条件→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26℃,年降水量1500毫米左右。

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黄壤形成的热量条件比红壤略差,而水湿条件较好。

Ⅲ、一般特征→有机质来源丰富,但分解快,流失多,故土壤中腐殖质少,土性较粘,因淋溶作用较强,故钾、钠、钙、镁积存少,而含铁铝多,土呈均匀的红色。

因黄壤中的氧化铁水化,土层呈黄色。

(四)、黄棕壤Ⅰ、分布地区→北起秦岭、淮河,南到大巴山和长江,西自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东至长江下游地带。

是黄红壤与棕壤之间过渡型土类。

Ⅱ、形成条件→亚热带季风区北缘。

夏季高温,冬季较冷,年平均气温为15~18℃,年降水量为750~1000毫米。

植被是落叶阔叶林,但杂生有常绿阔叶树种。

Ⅲ、一般特征→既具有黄壤与红壤富铝化作用的特点,又具有棕壤粘化作用的特点。

呈弱酸性反应,自然肥力比较高,(五)、棕壤Ⅰ、分布地区→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

Ⅱ、形成条件→暖温带半湿润气候。

我国主要土壤分布和剖面性状特征

我国主要土壤分布和剖面性状特征

1.赤红壤我国南亚热带季雨林下形成的强脱硅化土壤,主要分布在广东西部和东南部、福建东南部、台湾东南部、云南南部、大致在北纬22°至25°之间。

母质主要为花岗岩、流纹岩、砂页岩等风化物。

形成特点:富铝化作用和生物积累叫砖红壤弱,但比红壤强;土壤的淋溶强度介于红壤和砖红壤之间,表现明显的过渡性质。

在森林植被下,赤红壤的剖面形态是A-B-C;地表为一层布厚的凋落物层;腐殖质层呈灰棕色至灰色,厚度多为10-20厘米,具有良好的核状结构;其下沉积层呈不同程度的红色及棕色,核块状结构。

结构面上有时也剖光泽的胶膜,厚度30-120厘米不等;母质一般呈红色或红黄色。

土体中常见铁锰结核和红黄等杂色的网状斑纹。

2.红壤红壤是我国中南亚热带常落阔叶林下形成的中度脱硅富铝化的红色土壤,其分布范围广泛,东部以长江以南至南岭山地,包括江西、湖南的大部分,福建、广东、广西等省的背部和安徽、浙江等省的南部;西部包括云贵高原中、北部,即云南省北部和贵州省南部,以及四川的西部南部,大致在北纬25°-31°之间。

主要形成过程的脱硅富铝化合强烈的生物富集过程。

红壤剖面构型为A-B-C(Cp1),A层的厚度为20-30厘米或更薄,为核状结构;B层厚度一般为0.5-1米,个别达2米以上,呈均匀的红色、棕色或拮红色,粘重紧实,块状结构,结构面上多铁锰胶膜;一般在1米以下即过渡带C层。

在深厚的母质层出现黄、红、白色相间的网状层Cp1。

红壤风华程度深,一般较粘重。

红壤呈酸性至强酸性反应。

3.黄壤黄壤广泛分布于我国亚热带、热带的丘陵山地和高原,以川、黔两省最多,滇、湘、鄂桂浙赣闽以及台湾等省区也有分布,是南方主要的土壤类型之一。

黄壤主要成土过程为:脱硅富铝化、生物富集和黄化过程。

黄壤的剖面构型为Ao-A-B-C型。

在森林植被下,地表由厚薄不一地凋落物层(Ao),呈半分解状态。

腐殖质层(A)呈灰棕色至淡黑色,粒状或块状结构,厚度多为10-20厘米或更厚,沉积层(B)呈鲜艳的黄色或蜡黄色,质地稍粘重,块状结构,厚度为15-60厘米不等。

宁夏不同生态类型区土壤养分状况比较分析

宁夏不同生态类型区土壤养分状况比较分析

宁夏不同生态类型区土壤养分状况比较分析作者:李百云许泽华郭鑫年周涛来源:《寒旱农业科学》2024年第05期摘要:为了解宁夏土壤地力养分状况,对宁夏三个生态区主要土壤类型进行典型区域采样,测定了0~40 cm土层土壤pH、有机碳(组分)、全氮、全磷、全钾、速效磷、阳离子交换量(CEC)以及交换性钾、钠、钙、镁和颗粒组成、矿物组成等理化性状。

结果表明,中部干旱带土壤养分含量最低,其次为宁南山区,引黄灌区营养状况总体最好。

pH和盐基饱和度均是引黄灌区(银北)最高,宁南山区最低,矿质离子含量中部干旱带最低。

土壤颗粒组成中,宁南山区土壤组成最好,中间粗细颗粒占主要成分。

宁南山区黑垆土和灰褐土的土壤氮含量较高,分别是0.83 g/kg和1.51 g/kg,其余土壤均低于0.60 g/kg,土壤氮素匮乏。

引黄灌区盐碱土和灌淤土速效磷含量分别为19.62 mg/kg和18.28 mg/kg,是该生态区灰漠土和灰钙土的速效磷3~4倍。

中部干旱带黄绵土速效磷含量为15.82 mg/kg,而宁南山区黄绵土速效磷含量仅为3.13 mg/kg,不足1/5。

引黄灌区(银北)的灰漠土和宁南山区灰褐土有机碳含量分别为19.09 g/kg和17.43 g/kg,明显高于其他生态区土壤,其他土壤均低于10.00 g/kg,在全国土壤养分分级中处于第四级及以下,表明宁夏土壤总体有机质含量偏低。

引黄灌区和中部干旱带有机质中的胡敏素含量较高,而宁南山区黑垆土和灰褐土中腐殖酸含量较高。

关键词:土壤养分;生态类型区;土壤类型;比较;宁夏中图分类号:S158.3;S151.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7-2172(2024)05-0434-07doi:10.3969/j.issn.2097-2172.2024.05.009Comparative Analysis of Soil Nutrient Status across DifferentEcological Zones in NingxiaLI Baiyun 1, XU Zehua 1, GUO Xinnian 2, ZHOU Tao 2(1. Horticulture Research Institute, Ningxia Academ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Sciences,Yinchuan Ningxia 750002, China;2.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Ningxia Academ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Sciences,Yinchuan Ningxia 750002, China)Abstract: To understand the soil fertility and nutrient status in Ningxia, soil samples from major soil types across three ecological zones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for pH, organic carbon,total nitrogen, total phosphorus, total potassium, available phosphorus, cation exchange capacity, and exchangeable potassium, sodium, calcium, and magnesium as well as particle and mineral compositions within the 0 to 40 cm soil layer.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central arid zone had the lowest soil nutrient content, followed by the southern mountain area, with the best overall nutrient status found in the Yinhuang irrigation district. The pH and salt base saturation were highest in the Yinhuang irrigation district(north of Yinchuan) and lowest in the southern mountain area, with the lowest mineral ion content in the central arid zone. The southern mountain area had the best soil particle composition, predominantly consisting of medium coarse particles. The soils of the southern mountain area black loessial soil and grey-brown soil had relatively high nitrogen content, at 0.83 g/kg and 1.51 g/kg respectively, with other soils all below 0.60 g/kg, indicating a deficiency in soil nitrogen. The saline and irrigated soils in the Yinhuang irrigation area had available phosphorus contents of 19.62 mg/kg and 18.28 mg/kg, respectively, three to four times than that of the the grey desert soil and grey calcium soil in the same ecological zone. The available phosphorus content of the loess soil in the central arid zone was 15.82 mg/kg, while it was only 3.13 mg/kg in the loess soil of the southern mountain area, less than one fifth. The gray desert soil in the Yinhuang irrigation area (north of Yinchuan) and the gray and brown soil in the southern mountain area had organic carbon contents of 19.09 g/kg and 17.43 g/kg respectively,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other ecological areas where soil organic carbon content was generally below 10.00 g/kg, placing them in the fourth tier or lower in the national soil nutrient classification, indicating that overall soil organic matter content in Ningxia is low. Humic substances were higher in the organic matter of the Yinhuangirrigation area and central arid zone, while fulvic acids were more prevalent in the black loessial soil and grey-brown soil of the southern mountain area.Key words: Soil nutrient; Ecological zone; Soil type; Comparison; Ningxia宁夏回族自治区土地面积较小,仅为494.9万hm2,但土壤类型丰富,主要有灰钙士、黄绵土、风沙士、新积土、黑垆土、灌淤土、灰褐土、粗骨土、潮土、盐土和石质土等11种类型[1 ]。

宁夏境内12种主要土壤类型分布区域与剖面特征

宁夏境内12种主要土壤类型分布区域与剖面特征

注: 中土壤剖面特征描述 以固原市琢州 区张易镇马场村荒地为依据 表
入体等。
1 黄 绵土
黄绵 土属 于初 育土 纲 ,主要分 布在 宁夏 境 内的黄 土高
基金项目 : 宁夏 自然科 学基金项 目( 目编号 NZI( ) 项 () 。 )5 作者简介 : 张秀珍( 9 5 , , 究生在读 , 究方向为土地退 化与 18 -)女 研 研 生态恢复。 通讯作 者。
壤 土 , 黄 绵 土 的北部 边 缘地 区 , 沙量 较 高 , 在 含 主要 为沙 壤
土或轻 壤 土【I 1 。 ( 表 )
表 1
名称 表土层
宁夏土壤大都是在草原或荒漠草原生物气候条件下形成
的 ,成 土 母质 多属石 灰性 物质 ,尤 以黄 土或黄 土状 物 质为 主。 受这 些 因索 的影 响 , 类土 壤之 间具 有一 些相 同或 相似 各 的性 质 。 同时 由于人类 活 动( 尤其农 业生 产 活动 ) 响 , 的影 会
对各 类土壤剖 面特征做 了研 究, 土壤 剖面特 征指标 包括土壤质地 、 色、 颜 结构 , 土壤 中的根 系状 况及新 生体和( 者) 或 嵌入体 等 。 究将进 一步深化人们 对宁夏境 内土壤 的性质 和认识 , 研 可为工农业生产、 土壤改 良以及土壤调查工作提供 参考资料 , 同 时对于揭示 自然与人 类活动在 土壤 变化过程 中的作 用具有重要意义。
土壤类 型 。分布 区地形 多 为残塬 , 分 为平梁 顶部 , 部 地面 坡 度 一般 较小 。成 土母 质属 于第 四纪 风 积黄 土 , 川地 、 涧地 为
次生黄 土 。 绵土 色泽 很浅 , 般为 浅棕 色 , 黄 一 土体 松软 深厚 ,
有 的有不 明显 的有 机质 层 。黄绵 土 主要 质地 为轻 壤 土或 中

宁夏平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颗粒组成及分形特征

宁夏平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颗粒组成及分形特征

宁夏农林科技,Ningxia Journal of Agri.and Fores.Sci.&Tech.2024,65(01):27-32·农业资源与环境·基金项目:宁夏回族自治区重点研发计划(2019BFG02024)、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2021FDG020)、宁夏绿创生态修复创新中心科研项目“贺兰山乡土植物引选及在矿山生态修复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简介:王震尧(1996—),男,山西襄汾人,在读博士生,研究方向为环境科学。

*为通信作者。

收稿日期:2022-08-04修回日期:2023-04-27宁夏平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颗粒组成及分形特征王震尧1,2,3,蒋齐1,2,3*,许浩1,2,3,吴旭东1,2,31.宁夏农林科学院林业与草地生态研究所,宁夏银川7500022.宁夏防沙治沙与水土保持重点实验室,宁夏银川7500023.宁夏生态修复与多功能林业综合研究中心,宁夏银川750002摘要:土壤粒径的组成与分布特征,可为区域土地利用和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利用颗粒体积分形理论,分析了宁夏平原土壤颗粒组成、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颗粒组成及分形特征。

研究结果表明,宁夏平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颗粒组成较为均匀,土壤颗粒组成主要以粉粒和砂粒为主,其中:黏粒和粉粒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农田、道路边坡、防护林、荒地,而砂粒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荒地、防护林、道路边坡、农田;研究区域分形维数在1.91~2.94之间,分形维数由大到小依次为农田、道路边坡、防护林、荒地;土壤颗粒组成与分形维数呈现显著线性相关,黏粒与粉粒含量对分形维数有重要影响。

土壤不同粒径占比与分形维数相关性表明,分形维数更易受到土壤粒径中占比较高的颗粒的影响。

关键词:沿黄城市带;土壤颗粒;分形维数中图分类号:S1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04X (2024)01-0027-06doi:10.3969/j.issn.1002-204x.2024.01.008Soil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and Fractal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LandUse Types in the Irrigation Area along the Yellow River in NingxiaWang Zhenyao 1,2,3,Jiang Qi 1,2,3*,Xu Hao 1,2,3,Wu Xudong 1,2,3(1.Institute of Forestry and Grassland Ecology,Ningxia Academ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Sciences,Yinchuan,Ningxia 750002;2.Ningxia Key Laboratory of Desertification Control and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Yinchuan,Ningxia 750002;3.Research Center for Ecological Restoration and Multi-Functional Forestry ofNingxia,Yinchuan,Ningxia 750002)Abstract The composition and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particle size can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regional land use and quality evaluation.Based on the fractal theory of particle volume,we analyzed the soil particle composition and the soil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and fractal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land use types in the irrigated areas along the Yellow River in Ningxia.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showed that the soil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of the four land use types in the irrigation area along the Yellow River in Ningxia was relatively uniform,and the soil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was mainly silt and sand;the clay and silt content was as follows:farmland,road slope ,protection forest,wasteland;the sand content was as follows:wasteland ,protection forest,road slope,farmland;the fractal dimension ranges from 3.04to 1.91,and the order of fractal dimension was as follows:farmland,road slope,protection forest,wasteland.Soil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was linearly correlated with fractal dimension,which was mainly determined by clay and silt content.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proportion of different soil particle size and fractal dimension indicates that the fractal dimension is more easily affected by the particles with higher proportion in PSD.The results can provide reference value for regional land management.Key words The Yellow River urban belt in Ningxia;Soil particle;Fractal dimension27图1采样点示意土地利用方式是引起生态系统功能及结构改变的重要因素,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会降低土壤表面覆盖度,造成土壤结构不稳定、通透性较差、地表径流增加和土壤侵蚀严重等后果[1-4]。

宁夏暖泉农场耕地土壤类型与分布规律

宁夏暖泉农场耕地土壤类型与分布规律

宁夏暖泉农场耕地土壤类型与分布规律
马荣 国 , 马献军 , 袁 志明 , 夏 学智
1 . 宁夏农 垦暖泉农场, 宁夏 贺兰 7 5 0 2 0 6 ;2 . 宁夏农垦农林牧技术推广服务 中心 , 宁夏 银川 7 5 0 0 1 l

要: 对 宁夏暖泉农场 4 7 6 5 h m2 耕地土壤类型的调查分析结果表 明: 该农 场土壤类型为灰钙 土、 潮土 、 新积土和风 沙土 ,
MA R o n g - g u o e t a 1 .( N i n g x i a R e c l a ma t i o n N u a n q u a n F a r m, He l a n ,N i n g x i a 7 5 0 2 0 6 )
Ab s t r a c t An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a n d a n ly a s i s w e r e c a r r i e d o u t o n t h e s o i l t y p e s o f 4 7 6 5 h m o f f a r ml a n d o f Nu a n q u a n f a r m i n Ni n g x i a .T 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 t h a t t h e s o i l t y p e s o f t h e f a r m i n c l u d e s g r a y s o i l ,f l u v o - a q u i c s o i l ,t h e n e w s o i l a nd a e o l i n s a a n d y
分 别 占耕地总 面积 的 5 1 . 6 %、 3 8 . O %、 9 . 1 %和 1 . 3 %; 成土母质 中洪积物 、 冲积物 、 黄土母质和风砂 沉积物分 别 占 5 2 . 9 %、 2 3 . 7 %、 1 2 . 2 %和 1 1 . 2 %; 中低产 田面积 4 3 2 5 h m2 , 主要 分布在 1 队、 2队 、 3队、 4队和 8队。并针 对不 同土壤类型主要 障碍 因素提 出

第4章我国及宁夏主要土壤类型(第3、4节)2013素材

第4章我国及宁夏主要土壤类型(第3、4节)2013素材

灌水淤积母质 分布在引黄灌区,淤积过程有一定的分选作用:干 渠沉积物以细沙占优势;支渠以细沙为主,但含有 一定的粗粉粒;农渠中的沉积物以粗粉粒为主,并 有少量粘粒;至农田中,沙粒含量明显减少,粘粒 增多。含有一定的有机质和养分,质地愈重,有机 质及养分含量愈高。
湖积物母质 分布在各地湖泊中,一般为静水沉积的粘土和重壤 土,常有螺壳和水生植物的残体,有机质含量较高, 并含有一定的盐分。
初育土壤的植被类型
新积土:假苇拂子茅
风沙土:沙米、刺蓬、油蒿
山地土壤的植被类型(自下而上)
六盘山:1900米以下干草原群落—1900-2000米低 山草甸草原—2100-2900米落叶阔叶林植被—22002600米杂类草草甸植被—2600米以上亚高山草甸植 被 贺兰山:1500-1800米的阴坡和1500-2000米阳坡 为低山山地草原及旱生灌丛植被带—1800-200米的 阴坡和2000-2400米的阳坡为低中山灰榆树林植被 带—1800-3200米为中山、高山常绿针叶林带— 3100米以上为高山草甸
风积母质 主要分布于我区中、北部,是风力搬运堆积而成的 细沙物质,细沙含量90%左右。以二氧化硅为主, 有机质和养分含量很低。 洪积母质 主要分布于山地或丘陵的沟道两侧,和山洪沟口的 洪积扇地区。其颗粒组成和化学成分因山洪来源、 般运距离、和沉积条件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例如, 青铜峡县干城子地区来自空克墩沟的洪积物多为黄 土状母质,质地为中壤土,土层深厚;来自双疙瘩 的洪积物,砾石和石块多,细土层厚。
风沙土:主要分布于风蚀或风积地段,常与灰钙土交错分 布。
水文与水文地质地域性
水成、半水成土壤及盐碱土主要分布于地下水位较 高和地面淹水的地区,这与水文和水文地质条件有 关,这种分布规律称为水文与水文地质地域性。 沼泽土:分布在积水区域;

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概况

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概况

xx农业概况农业资源宁夏回族自治区位于东经104°10 '至107°39',北纬35°14'至39°23'之间。

境域南北狭长,地势南高北低,南部是黄土丘陵,中部是台地、山地和山间平原,北部是黄土平原,六盘山山地和贺兰山山地耸立于南北两端。

一、土地资源(一)地形地貌宁夏是个山地和丘陵较多的省区,土地总面积5.18万平方公里,山地面积为81.8万公顷,占总面积的15.8%;山地大都分布于自治区中部和南部。

丘陵面积196.8万公顷,占38%,主要分布在银南、固原两地区,是黄土高原的组成部分。

台地面积91.2万公顷,占17.6%,主要分布于灵武、盐池两县,属于鄂尔多斯台地的一部分。

平原面积139万公顷,占26.8%,主要分布在自治区中、北部。

沙漠面积9.2万公顷,占1.8%,主要分布中卫县西北部,属于腾格里沙漠的一部分。

宁南山区以水蚀黄土高原地貌为主,中、北部地区以干旱、风蚀地貌为主。

(二)土壤类型宁夏土壤面积494.9万公顷,占自治区总面积的95.6%,面积在10万公顷以上的有10个土类,分别是黑垆土32.8万公顷、灰钙土131.8万公顷、黄绵土120.5万公顷、新积土37.1万公顷、风沙土59.8万公顷、粗骨土21.2万公顷、石质土7.1万公顷、潮土13.1万公顷、盐土13.7万公顷、灌淤土27.9万公顷和灰褐土27万公顷。

二、水资源宁夏水资源贫乏,量少且质差,时空分布不均,南多北少,夏季多冬春少,是全国水资源最少的省区之一。

(一)水资源总量宁夏多年平均年降水总量157亿立方米(年平均降水量305毫米),平均陆地蒸发总量148亿立方米(年平均蒸发量1800毫米),天然地表水资源量8.9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25.3亿立方米,扣除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的重复计算量23.7亿立方米,宁夏水资源总量10.5亿立方米,加上每年国家分配给宁夏黄河过境水量40亿立方米,宁夏水资源总量为50.5亿立方米。

中国黄土及其古气候意义

中国黄土及其古气候意义

中国黄土及其古气候意义中国黄土是指我国黄土高原地区分布的一种土壤类型,主要分布在陕西、甘肃、宁夏、内蒙古等地。

黄土是以粉砂为主要组成成分的黏土,呈现黄色,因此得名。

黄土的形成主要是受到古气候条件的制约,对研究古气候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黄土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追溯到数百万年前的更新世晚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黄土高原地区比较湿润,气候条件适宜植被的繁衍生息。

植被通过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使土壤中的黏土颗粒被固定在一起,形成了黄土地层。

随着气候的变干,植被覆盖减少,土壤中的黏土颗粒逐渐松散,黄土逐渐形成。

中国黄土记录了几百万年来的古气候变化,对研究地球气候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黄土中的颗粒组成、矿物组成、化学元素等进行分析,可以推断出当时的气候条件。

黄土中的颗粒组成记录了古植被的类型和覆盖程度。

若黄土中含有大量的植物残骸和林木花粉,则说明当时气候湿润,植被繁茂;反之,如果黄土中缺乏植物残骸和花粉,或者含有少量的沙粒,则说明当时气候干燥,植被较少。

通过对黄土样品的花粉分析,还可以推断出当时的植被类型,如森林、草原等。

黄土中的矿物组成也可以反映出当时的气候条件。

黄土中主要含有石英、长石、云母等矿物。

当气候湿润时,石英和长石的含量较高,而云母的含量较低;当气候干燥时,石英和长石的含量较低,而云母的含量较高。

通过对黄土中各种矿物的含量进行分析,可以推断出当时的气候湿度。

黄土中的化学元素也是研究古气候的重要指标。

黄土中的氧同位素含量可以反映降水的来源和变化;黄土中的有机碳含量可以表征当时的植被生长情况。

通过对中国黄土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分析,可以还原出近几百万年来的古气候演化过程,为人们研究气候变化的原因提供了重要线索。

黄土也被公认为重要的古气候档案,为了更好地解读其古气候意义,需要对黄土进行多方位的研究和分析,以充分挖掘其蕴含的信息。

中国15种主要土壤类型及具体分布地区

中国15种主要土壤类型及具体分布地区

中国 15 种主要土壤种类和详尽分布地区960 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土地上,大体有 15 种主要的土壤种类,分别是:砖红壤、赤红壤、红黄壤、黄棕壤、棕壤、暗棕壤、寒棕壤、褐土、黑钙土、栗钙土、棕钙土、黑垆土、荒漠土、顶峰草甸和顶峰漠土。

这些土壤详尽分布地区以下:1、砖红壤海南岛、雷州半岛、西双版纳和台湾岛南部,大体位于北纬 22°以南地区。

热带季风气候。

年平均气温为 23~26℃,年平均降水量为 1600~2000 毫米。

植被为热带季雨林。

风化淋溶作用强烈,易溶性无机养分大量流失,铁、铝残留在土中,颜色发红。

土层深邃,质地粘重,肥力差,呈酸性至强酸性。

2、赤红壤滇南的大部,广西、广东的南部,福建的东南部,以及台湾省的中南部,大体在北纬 22°至 25°之间。

为砖红壤与红壤之间的过渡种类。

南亚热带季风天气区。

气温较砖红壤地区略低,年平均气温为 21~22℃,年降水量在 1200~2000 毫米之间,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风化淋溶作用略弱于砖红壤,颜色红。

土层较厚,质地较粘重,肥力较差,呈酸性。

3、红壤和黄壤长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区以及四川盆地周围的山地。

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天气温暖,雨量充分,年平均气温 16~26℃,年降水量 1500 毫米左右。

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黄壤形成的热量条件比红壤略差,而水湿条件较好。

有机质本源丰富,但分解快,流失多,故土壤中腐殖质少,土性较粘,因淋溶作用较强,故钾、钠、钙、镁存储少,而含铁铝多,土呈平均的红色。

因黄壤中的氧化铁水化,土层呈黄色。

4、黄棕壤北起秦岭、淮河,南到大巴山和长江,西自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东至长江下游地带。

是黄红壤与棕壤之间过渡型土类。

亚热带季风区北缘。

夏季高温,冬季较冷,年平均气温为 15~18℃,年降水量为 750~ 1000 毫米。

植被是落叶阔叶林,但杂生有常绿阔叶树种。

既拥有黄壤与红壤富铝化作用的特点,又具有棕壤粘化作用的特点。

中国15种主要土壤类型和具体分布地区

中国15种主要土壤类型和具体分布地区

中国15种主要土壤类型和具体分布地区96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土地上,大约有15种主要的土壤类型,分别是:砖红壤、赤红壤、红黄壤、黄棕壤、棕壤、暗棕壤、寒棕壤、褐土、黑钙土、栗钙土、棕钙土、黑垆土、荒漠土、高山草甸和高山漠土。

这些土壤具体分布区域如下:1、砖红壤海南岛、雷州半岛、西双版纳和台湾岛南部,大致位于北纬22°以南地区。

热带季风气候。

年平均气温为23~26℃,年平均降水量为1600~2000毫米。

植被为热带季雨林。

风化淋溶作用强烈,易溶性无机养分大量流失,铁、铝残留在土中,颜色发红。

土层深厚,质地粘重,肥力差,呈酸性至强酸性。

2、赤红壤滇南的大部,广西、广东的南部,福建的东南部,以及台湾省的中南部,大致在北纬22°至25°之间。

为砖红壤与红壤之间的过渡类型。

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气温较砖红壤地区略低,年平均气温为21~22℃,年降水量在1200~2000毫米之间,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风化淋溶作用略弱于砖红壤,颜色红。

土层较厚,质地较粘重,肥力较差,呈酸性。

3、红壤和黄壤长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区以及四川盆地周围的山地。

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26℃,年降水量1500毫米左右。

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黄壤形成的热量条件比红壤略差,而水湿条件较好。

有机质来源丰富,但分解快,流失多,故土壤中腐殖质少,土性较粘,因淋溶作用较强,故钾、钠、钙、镁积存少,而含铁铝多,土呈均匀的红色。

因黄壤中的氧化铁水化,土层呈黄色。

4、黄棕壤北起秦岭、淮河,南到大巴山和长江,西自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东至长江下游地带。

是黄红壤与棕壤之间过渡型土类。

亚热带季风区北缘。

夏季高温,冬季较冷,年平均气温为15~18℃,年降水量为750~1000毫米。

植被是落叶阔叶林,但杂生有常绿阔叶树种。

既具有黄壤与红壤富铝化作用的特点,又具有棕壤粘化作用的特点。

呈弱酸性反应,自然肥力比较高,5、棕壤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

中国主要自然土壤类型记忆表--土地估价师考试

中国主要自然土壤类型记忆表--土地估价师考试

淋溶作用 强烈 较强烈 较强
有机质 流失
矿物质 铁铝
丰富,但流失多 铁铝 富铝化+粘化 表层高,淋失 粘化 表层丰富 分解慢 氧化铁、铁铝氧化物 较多 碳酸钙 钙镁钾钠
一般特征 颜色 土层厚度 红色 深厚 红色 较厚 均匀红,氧化铁水黄 较厚 薄 深厚 较厚 最少 分层
质地 粘重 较粘重 粘
肥力 差 较差 较高
酸碱性 强酸 酸
弱酸 弱酸 肥沃 酸性 少 酸性大 中性、弱碱性 高 中性、弱碱性 细沙、粉沙,沙化严重碱性 硕石和沙
不高
差别大,逐渐加深 碳酸钙、石膏、盐
很低
沙硕,疏松、缺水 薄,分层 通气性差,冻期长 薄 石硕多,细土少
中性 碱性
腐殖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多 较厚 最丰富 钙土层最少 不高 无 无
序号 南 方 土 壤
土壤名称 砖红壤 赤红壤 红壤和黄壤 黄棕壤 棕壤 暗棕壤 寒棕壤 褐土 黑钙土 栗钙土 棕钙土 黑垆土 荒漠土 高山草甸土 高山荒漠
分布地区
北 方 土 壤
22度南 22度到25度 长江以南,四川盆地 秦岭大巴山以南 山东辽东半岛 明显 东北大兴安岭东坡,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和长白山 大兴安岭北段山地,北宽南窄 河北、山西、辽宁低山丘陵,陕西关中平原 不强烈 大兴安岭中南两侧,松嫩平原中部和松花江辽河分水岭 内蒙古中东部,钙土层最广 内蒙古中西部,鄂尔多斯,准噶尔北,塔里木外,最干旱 陕北,宁夏西,甘肃东(黄土高原) 内蒙古甘肃西部,新疆大部、柴达木,全国总面积1/5 青藏高原东和东南、阿尔泰准噶尔以西山地和天山 藏北高原西南、昆仑山、帕米尔高原

中国土壤类型

中国土壤类型

中国土壤类型我国由南向北土壤分布状况:砖红壤——赤红壤——红壤、黄壤——黄棕壤——棕壤——暗棕壤——漂灰土我国由东向西土壤分布状况:黑土——灰褐土——栗钙土——棕钙土——灰漠土1.砖红壤:形成条件:主要分布在海南岛,云南和台湾南部,是我国热带雨林或季雨林地区的地带性土壤,能发育于任何母质上。

基本特征:土层深厚,质地粘重,盐基高度不饱和,呈强酸性。

2.赤红壤:形成条件:分布于南亚热带,是砖红壤和红壤的过渡性土壤。

基本特征:风化淋溶作用略弱于砖红壤,颜色红,土层深厚,质地较粘重,肥力较差,呈酸性。

3 红壤、黄壤:形成条件: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以南的广阔低山丘陵地区,形成于中亚热带条件下,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强烈的脱硅富铁铝作用下形成的。

除石灰岩外,其他岩石均可发育。

基本特征:粘粒多,品质差,养分贫乏,酸度高,土层厚而耕层浅。

4.黄棕壤:形成条件:分布于长江中下游丘陵地区,形成于热带生物气候条件下,在温度较高、雨量较多的常绿阔叶或针阔叶混交林下形成的土壤。

基本特征:含粘粒量较多的粘化层;土体内有铁锰结核。

5.棕壤形成条件:分布于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形成于暖温带半湿润气候。

基本特征:土壤中的粘化作用强烈,还产生较明显的淋溶作用6.暗棕壤形成条件:分布于东北地区大兴安岭东坡、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和长白山等地形成于弱酸性淋溶过程和温带湿润森林下腐殖质积累基本特征:表层有较丰富的有机质,腐殖质的积累量多,是比较肥沃的森林土壤7.漂灰土形成条件: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大兴安岭北段山地的垂直带上部,形成于寒温带湿润地区明亮针叶林或暗针叶林的条件下基本特征:土壤酸性强和有效养分少8.黑土形成条件:分布于吉林省和黑龙江省中东部广大平原上,形成于寒冷气候条件下,地表植被经过长时间的腐蚀,形成腐殖质后演化;基本特征:养分含量丰富,肥力水平高灰褐土形成条件:分布在山西的五台山、吕梁山,内蒙古的大青山等,形成于温带山地旱生针阔叶混交林下形成的土壤基本特征:土层薄,坡度大,石块多栗钙土形成条件:主要分布于西北地区和内蒙古自治区,形成于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所造成的水热条件有利于矿物风化及粘粒的形成基本特征:殖质含量比黑土少,是比较肥沃的土壤棕钙土形成条件:分布在内蒙古高原中西部、新疆准噶尔盆地北部,形成于腐殖质积累过程和石灰质、石膏和易溶盐类的淋溶与淀积基本特征:旱化,生物量低,有机质含量低;钙积作用强灰漠土形成条件:分布于内蒙古河套平原、宁夏银川平原的西北角基本特征:土壤的砾质化程度很弱。

宁夏富硒土壤标准

宁夏富硒土壤标准

宁夏富硒土壤标准
宁夏是中国的一个富硒地区,因此对宁夏富硒土壤的标准也非常重要。

目前,宁夏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的富硒土壤标准,以保障本地的农业生产和人民健康。

首先,宁夏对于富硒土壤的定义是指土壤中硒素含量高于0.3毫克/千克的土壤。

其次,针对不同类型的富硒土壤,宁夏制定了不同的标准。

例如,对于砂质土壤,硒素含量应在0.8-2.0毫克/千克之间;对于壤土,硒素含量应在0.5-1.5毫克/千克之间。

此外,宁夏还对富硒土壤使用的控制也有一定的标准。

例如,对于大田种植,硒素含量不应超过5毫克/千克,对于果树和葡萄种植,硒素含量不应超过2毫克/千克。

这些标准的制定可以有效地避免富硒土壤对农产品和人民健康的危害。

总而言之,宁夏的富硒土壤标准的制定是非常有必要的,它可以保障当地的农业生产和人民健康。

希望未来宁夏能够继续加强对富硒土壤标准的制定和执行,为当地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 1 -。

第4章 我国及宁夏主要土壤类型(第1、2节)2013..

第4章 我国及宁夏主要土壤类型(第1、2节)2013..

第二节 我国主要土壤类型 概述
富铁土与铁铝土土纲 淋溶土土纲
雏形土土纲
均腐土土纲
人为土土纲
盐成土土纲
一、富铁土与铁铝土土纲
富铁土(ferrisols):具有诊断层—低活性 粘粒富铁层的土,相当于部分红壤、黄壤、 燥红土。 铁铝土(ferralisols):具有高度富铁铝化 作用形成的诊断层,相当于部分砖红壤、赤 红壤。
(一)潮土(fluvo-aquic soil) 1、分布:主要分布在黄淮海平原,长江中下
游平原也有分布。。
2、自然植被:草甸草本植物
3、成土母质:直接发育在河流冲积物上,受
地下水影响,经耕种而成的旱耕地土壤。
4、特点:剖面中有
明显的沉积母质的质
地层次,棱块状结构,
有锈纹斑,有的全剖 面有石灰反应,土壤 多呈中性至碱性反应 pH7.0-8.5。有机质 易遭分解,积累量少, 养分含量不高。
二、淋溶土土纲
淋溶土(luvisols):在温带和亚热带气候 条件下形成,诊断层为明显的粘化层和粘盘 层,土壤结构面上覆有淀积粘粒的胶膜,包 括部分黄棕壤、黄褐土、棕壤、褐土、暗棕 壤、白浆土等土类。
(一)黄棕壤(yellow-brown soil)
1、分布:北亚热带湿润地区的土壤,包括陕西南部、
叶林、落叶阔叶和常绿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季 风雨林、雨林。 2、草原:广泛分布于大兴安岭以西、内蒙和黄土高原 北部以及青藏高原等地的半干旱区,多为生长期短的 草本植物,常使土壤形成深厚的有机质层,盐基饱和 度高,自然肥力较高。
3、荒漠植被:大致分布于蒙、新、甘、宁、青、藏、 等处的干旱区,多为深根性、抗蒸腾的草本灌丛植
5、利用改良:发展灌溉,注意水土保持,逐年加深 耕层,增施有机肥料,种植绿肥,掺沙或施细煤灰 渣、砻糠酒糟等。黄褐土可辟作农田,发展桑园、 桃园、种植木本绿肥紫穗槐或造林。

灰钙土成分

灰钙土成分

灰钙土成分
灰钙土是一种土壤类型,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的黄土高原地区,如甘肃、青海、宁夏等地区。

其成分主要包括碳酸钙、二氧化硅、氧化铝等矿物质,以及一定量的有机质和微量元素。

灰钙土的有机质含量一般在1-2.5%之间,属于弱腐殖质的累积过程。

由于季节性淋溶和黄土母质的特点,其腐殖质染色较深而不集中,腐殖质层厚度可以达到50-70cm。

整个土体都有石灰反应,碳酸钙在剖面上的出现层位高,但分布曲线比较平滑底部可能有石膏淀积。

此外,灰钙土的pH值在8.5-9.5之间,机械组成因地区不同有较大差异,新疆地区的灰钙土质地一般较细,多为粘演与中壤,而东部地区(甘肃)的灰钙土质地较粗,多为沙壤。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土壤学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 中国及宁夏 土壤主要类型
提纲
中国的自然条件 与土壤分布规律 中国主要土壤类型概述 宁夏自然条件与土壤分布规律 宁夏主要土壤类型概述
第一节 中国的自然条件与 土壤分布规律
中国位于欧亚大陆东南,北起黑龙江 (北纬53o左右),南到南沙群岛(北纬4o附 近),东起东经135o,西达东经73o,面积 960万平方千米。北、西、南三面为大陆包 围,西北深入大陆腹地,东南面临海洋,构 成了季风气候的地理条件。
5、特点:土层深厚,具有 2~3m厚的红色风化层, 土质粘重;剖面发育明显, 表层灰棕或暗红棕色,B层 暗红棕色,棱块状结构, 有大量暗色胶膜和铁锰结 核,有些土壤有铁盘层; 硅铝率为1.5~1.9;粘土矿 物以高岭石为主,半生三 水铝石与赤铁矿;盐基高 度不饱和,呈强酸性, pH4.3~5.5。
5、特点:土壤呈暗红棕至棕红色, 表层疏松,B层粘实紧密,土壤呈酸 性反应,pH值5.0左右,硅铝率为 1.7-2.0。在侵蚀严重玄武岩台地,常 有铁盘或铁壳出露出。
第四纪红土赤红壤
玄武岩赤红壤 侵蚀赤红壤
花岗岩赤红壤 红色砂岩赤红壤 砂贝岩赤红壤
6、利用改良:亚热带、热带经济作物与林木, 如龙眼、荔枝、橡胶等。培肥土壤,防止冲刷。
三、成土母质
碎屑性母质,多见于青藏高原和高山地区
碳酸盐型母质,主要分布于干旱地区和碳酸盐基岩 区
含盐型母质,含有大量的可溶性盐,多出现于极干 旱的内陆盆地中部或盐渍性基岩区以及滨海地区
硅铝型母质,分布于温带的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硅 铝酸盐类只有中等蚀变
富铝型母质,广泛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母质 中有明显的脱硅富铝化作用
还原性母质,主要分布于低洼地形,受渍水影响, 母质中铁锰呈还原态,或受氧化还原交替的影响,母 质呈现灰蓝色或锈斑。
四、我国土壤的分布规律
根据《中国土壤分类系统》,东部大陆上,土壤 水平带由北向南顺此为:漂灰土—暗棕壤—棕壤、 褐土—黄棕壤—黄壤、红壤—赤红壤—砖红壤;北 部温带的水平土壤带由东向西依次为:暗棕壤—黑 土—黑钙土—栗钙土—棕钙土—灰漠土—漠境土壤
一、气候条件
季风性气候:冬季盛行西北大陆性冷气团, 寒冷而干燥;夏季盛行东南和西南海洋性热 气团,炎热而多雨
降雨量的分布:南部沿海地带约1500~2000 mm,长江流域为1000 mm,淮河-秦岭一线大 约750 mm,黄河上游,陕甘南部、华北平原 约为500 ~900 mm,西北内陆在250 mm以下。 山地降水多于平原,迎风坡面多于背风坡面。
5、特点:具有1m以上的 红色粘质土层,剖面发育 良好,除表层稍灰暗外, B层以下均为棕红色粘实 土层,B层多系棱块状结 构,褐色胶膜淀积明显, 底部多接黄、白、红诸色 相间的网纹红土层。全剖 面呈酸性反应,pH5.06.0,硅铝率为2.0-2.5左 右,铁的活化度大于10%。
2、草原:广泛分布于大兴安岭以西、内蒙和黄土高原 北部以及青藏高原等地的半干旱区,多为生长期短的 草本植物,常使土壤形成深厚的有机质层,盐基饱和 度高,自然肥力较高。
3、荒漠植被:大致分布于蒙、新、甘、宁、青、藏、 等处的干旱区,多为深根性、抗蒸腾的草本灌丛植 被,覆盖度不到一半。
4、草甸植被:分布于东北平原、各大河谷平原及湿 润区高原,即地形低平、低洼、土体常年湿润处的 草本植物。不受水分限制,生长期长,有机质积累 大于分解,遂形成有机质含量高的草甸土。
花岗岩赤红壤景观
第四纪红土赤红壤景观 侵蚀赤红壤景观
(三)红壤(red soil)土类
1、分布:长江以南至赤红壤带以北地区,北纬25~ 31o的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包括江西、湖南、浙江 三省的大部分,云南、广东、广西、福建、台湾等 省的北部,以及贵州、四川、安徽、江苏等省的南 部。 2、自然植被: 常绿阔叶林,其中以壳斗科的拷属、 石砾属和冈栎属占优势。 3、成土母质:第四纪红色粘土,分布于低山丘陵和 岗地。 4、粘土矿物:以高岭石为主,并伴有三水铝石和水 云母。 5、成土过程:脱硅富铁铝过程
铁铝土(ferralisols):具有高度富铁铝化 作用形成的诊断层,相当于部分砖红壤、赤 红壤。
富铁土和铁铝土分布在我国华南地区,是南 方湿热气候条件下,经脱硅富铝化过程形成 的土壤。
(一)砖红壤(latosol)土类
1、分布:雷州半岛、海南岛、云南南部、台湾南部热 带地区丘陵台地,北纬18~22度。 2、自然植被: 热带雨林和季雨林,林冠茂密。 3、成土母质:花岗岩、玄武岩、古老冲击物的富铝风 化壳。 4、成土过程:富铝化过程(铝硅酸盐类矿物发生强烈 的水解,释放了盐基及游离硅酸,并发生强烈的淋失, 而铁、铝氧化物淋溶作用较弱,在土层中相对的富积), 生物循环旺盛。
6、利用改良:热带 经济作物,如橡胶、 香蕉、菠萝、咖啡、 油棕、剑麻;一年三 熟;适宜多种经营, 如在橡胶树下间种茶 叶、金鸡纳、可可、 三七、肉桂等。注意 培肥土壤,防止冲刷。
(二)赤红壤(latosolic red soil)土类
1、分布:南岭以南,雷州半岛以北的东西狭长地带, 包括福建、台湾、广东、广西等省南部及云南中南 部的南亚热带地区,高温多雨。 2、自然植被: 季风雨林和常绿阔叶林,。 3、成土母质:玄武岩 4、粘土矿物:主要为高岭石,并有蛭石和赤铁矿。 5、成土过程:由酸性结晶盐风化物或红色粘土发育 而成。
根据《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东部大陆由北向南 顺次为:灰土—雏形土—淋溶土—富铁土—富铝土; 由东向 我国主要土壤类型 概述
富铁土与铁铝土土纲 淋溶土土纲 雏形土土纲 均腐土土纲 人为土土纲 盐成土土纲
一、富铁土与铁铝土土纲
富铁土(ferrisols):具有诊断层—低活性 粘粒富铁层的土,相当于部分红壤、黄壤、 燥红土。
根据全年积温(北向南):寒温带、中温带、 北亚热带、中亚热带、南亚热带、热带
按干燥度(东到西):东南沿海湿润区;从伏 牛山、太行山、燕山至大兴安岭一线两侧的半 湿润区;青、甘、宁、内蒙一带的半干旱区; 西北部的干旱区。
二、植被类型
1、森林:广泛分布于东部湿润区、半湿润区的丘陵和 山地,由北到南依次为针叶林、针阔混交林、落叶阔 叶林、落叶阔叶和常绿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季 风雨林、雨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