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文化的概念与特征

陶瓷文化的概念与特征
陶瓷文化的概念与特征

摘要:陶瓷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粹,是悠悠五千多年中华文化的重要的表现,经历了不同时代的流变与发展,才形成了现在的陶瓷文化。本文所阐释的就是陶瓷文化的概念与特征。

关键词:陶瓷;文化;概念;特征

中国的制造陶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纪元前4 500年左右,陶瓷发展史是中华民族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陶瓷分为陶和瓷两个部分,陶瓷的发展经历了相当漫长的一段历史,才达到现在这样一种至臻完善的境界。陶瓷艺术是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典范。

一、陶瓷文化的概念

陶瓷艺术装饰以其精美的图案、丰富的色彩、独特的工艺、精湛的制作技艺、奇特的创意以及全新的观念,形成了独特的以工艺绘画为基础的陶瓷文化。中国陶瓷艺术是陶与瓷的文化。中国传统陶瓷具有较强的装饰功效,装饰类型形式有刻镂、堆贴、模印、釉色、化妆土、彩绘六大类型。早在仰韶文化的时候,我们的各种丰富的图案就已经出现在陶器上了。这是最早的先民们对于美的感受,是他们对生活中美的表达。在西安半坡遗址出土一件绘有精美的人面和鱼纹的彩陶盆就可以算得上是新石器时代彩陶中的精品。原是先民就已经有了对大自然的敏锐的观察力,他们观察大自然中的线条,对自然之物给予一定的描绘,就形成了陶器上花纹繁密的景象。而陶瓷分为陶和瓷就表现在,如果胎体没有致密烧结的粘土和瓷石制品,就是陶,如果在陶上施上了釉,就称为“釉陶”。而经高温烧成、胎体烧结程度较为致密、釉色品质优良的粘土或瓷石制品称为“瓷器”,所以陶瓷的结合是这么来的。

中国的陶瓷的发展历史,几乎贯穿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商周时期开始,陶器就开始反应当时人们丰富多彩的生活,通过简易的纹饰表现出来,略显粗糙的技艺,却形成了博大的中华陶瓷文化。真正到了瓷器的时代的时候,是在魏晋南北朝。隋代烧制的白瓷,改变了青瓷一统天下的局面,以邢窑白瓷最为有名,有“类雪”之誉,开创了“南青北白”新格局。汉唐时期算是达到一个高峰,它更多的反应那个时代生活的同时,也表现着汉唐时期人们的审美,陶瓷从实用性,上升到装饰性,这就是一次陶瓷历史上陶瓷文化的美学的进步。汉唐时期的陶瓷在很大程度上反应了汉唐时代的人文精神。

宋、元时期的瓷器在美学和工艺上又达到了另一个高度。宋代是中国美学发展的顶峰时期,是中国传统美学境界最高的时代,这一时期,钧、汝、官、哥、定五大窑所取得的卓越成就,使中国在人类制瓷中上登峰造极。陶瓷开始真正的表达一个时代的精神,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元青花,是在此时期颇具盛名的陶瓷艺术品。

明清时期时期制瓷技术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其中永乐年间的白瓷颇负盛名。宣德年间的青花瓷达到了完美无缺的地步。明朝在高温单色釉方面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祭红见于成化,鲜红夺目,祭蓝以氧化钴为色料,蓝色纯正。清代的瓷器在画工上开始吸取西方绘画的画工。雍正、乾隆时期彩釉瓷发展最快,或清丽或富丽。

二、陶瓷文化的特征

陶瓷文化的最大特征就是具有明显的工艺美术特点,但是与此同时它也是一种民俗艺术。从陶瓷的发展历史能够看出,它是具有浓厚的民俗文化特色,广泛地反映了我国不同时期人民的社会生活、世态人情与审美追求。追求幸福、和谐、圆满是中国人最大的特色,这样的特色表现在艺术的很多领域。所以从现代很多博物馆所存有的瓷器看来,其很多都表现了一种民俗文化,例如嫁娶之事,丧葬之事,我们都能够看到陶瓷的身影,所以它已经植入到我们的民俗文化之中。在绘画艺术上多手工绘画,表达一种祥和,安顺的场景,所以细腻的龙凤图案,或者表现某种祥瑞图案时常能够在瓷器上看到。

在陶瓷艺术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中,陶瓷文化无不渗透着一种中国特色的人文精神。陶

瓷艺术无论是技术上还是在绘画上,都在表达着中国人的人文精神。陶瓷艺术装饰都反映了中国人文画历史性影响,形成了中国陶瓷装饰特有的艺术风格。陶瓷文化发展到现在的中国,甚至全世界,它除了是更多的生活所必需品,更是一种精神上的产品,抑或说是文化上的产品。现代人的生活离不开陶瓷,甚至全世界其它国家的人也离不开陶瓷,现在,它已经成为一种商品,但是纯手工工艺的陶瓷品仍然是一种艺术的表现,作为陶瓷文化之都的景德镇,成立有专门的陶瓷学院,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尝试去画瓷器,仿古瓷器工艺已经越来越少,但是正是因为其工艺的稀有,才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去探索学习。

陶瓷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华,它所蕴含的丰富的文化意蕴,滋养着世世代代的中国人,至今陶瓷文化还是中国同其它国家文化交流必然存在的一种文化样式。

文化是什么有关文化的定义及其特性

文化是什么?——关于文化的定义及其特性 文化是什么?这的确是个很难一下子讲清的问题。俄国革命大师列宁在一篇文章里也承认,文化是一个谁也说不清的概念。当下中国对此有两种回答,一种认为,文化就是文化部管的那摊子事。在这些人眼中,文化实际就是文艺,因此文化通常与娱乐被归在一起。另一种回答则是泛文化,我们的一举一动都可以构成文化。譬如,茶文化、酒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甚至我们的大小便都与文化有关,--排泄文化。据说自1871年英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其《原始文化》一书中试图给文化定义以来,有关文化的定义已达300余种,可谓蔚为大观。 如果对这300多种定义作一粗略梳理,大致可分为两种不同的定义方法:第一种是广义获狭义的定义法,第二种是功能性或主体性的定义法。 第一种定义方法 A.广义定义:将文化定义为人类所创造的文明之总称,或定义为人类生存方式。 这里要解释一下文化与文明的区别。大多数人文社科界学者认为,文明是文化的物质性、外在性的表现。一当人类开始使用石器,文化就产生了,但文明的出现要晚得多,一种文化只有在发展出了文字、金属冶炼与宫殿城墙时,才可谓产生文明。历史学家汤因比、斯

宾格勒都属于广义文化论者,他们都认为文化(文明)是一种生命体,有发生、发展、衰亡的不同阶段。 B.狭义定义:仅指精神性、观念性的东西。美国学者塞缪尔亨庭顿反对文化的广义定义,他认为:"文化若是无所不包,就什么也说明不了。因此,我们是从纯主观的角度界定文化的含义,指一个社会中的价值观、态度、信念、取向以及人们普遍持有的见解。"(《文化的重要作用》新华出版社2002版前言第三页) 第二种定义法 A.功能性定义:笔者在漫话人文系列之四中,将文化定义为一种规则,这就是功能性定义。爱德华泰勒对文化的定义也属于功能性定义。他提出:"文化是一个综合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习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握的其他能力和形成的习惯。"(《原始文化》1871英文版第一卷P.1) 英国社会学家马林诺夫斯基属于社会学中的功能学派,他对文化的定义也是功能性的。沿着这一思路,美国学者克鲁克洪 (C.Kluckholn)则提出了更精细的文化定义。 B.主体性定义:所谓主体性指的是文化的"属人性"。文化的主体性由于隐藏在文化的功能性之中,因此往往容易为人忽视。进入20世纪后,文化的主体性日益引起学界的重视。德国学者格奥尔格西美尔首先看到了客体文化与主体文化的区别。他批评,自工业革命以来,

文化基本概念及历史地位

文化基本概念及历史地位 徽学是关于徽州社会历史文化及其发展的学。(注:关于徽学的研究对象,学术界有多种说法。《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5年第一期上曾发表了曹天生《本世纪以来国内徽学研究概述》一文,其中就列举了数种。)尽管它目前在国内外学术界已是十分火红,然而对什么是徽州文化,其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何历史地位等基本问题,至今还缺乏整体、清晰的认识与研究。本文试在此方面做点工作,以抛砖引玉。一、徽州文化的界定 要研究徽州文化,首先就要有对徽州文化较为清晰的界定。对此,可以说,学术界至今没有统一的、明确论及的界说。据笔者的理解,所谓徽州文化即是指发生与存在于历史上徽州的以及由此发生辐射、影响于外的典型封建文化。如此定义,至少包含以下四个方面的限定: 其一,我们说的徽州文化是指历史上徽州区划范围内的文化。其地理区域范围包括当年徽州府辖的6个县,即歙县、休宁、黟县、祁门、绩溪和婺源。其二,徽州的历史至少有 五、六千年,其文化当然可归为广义的大徽州文化的范围。但严格和典型意义上所说的徽州文化概念,主要还是指北宋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设了徽州府后才全面崛起,在明清时达到鼎盛的文化,但这一文化与其早期发展及后期演变都有内在关联。 其三,徽州文化不能仅仅指在徽州本土上存在的文化,亦还包括由徽州而发生,由本籍包括寄籍、侨居外地的徽州人而创造从而辐射于外、影响于外的文化,这其中的关键是要有对徽州的强烈认同。如朱熹,尽管他在福建,主要活动也在福建,但他祖籍在徽州,朱熹本人对徽州强烈认同,从来号称“新安朱熹”等;同时,徽州人也更是强烈地认同朱子,视朱熹为徽州人的骄傲,在思想意识、观念、道德、伦理、社会行为及活动的诸多方面都自觉不自觉地深受朱子思想的影响,故朱子的思想、学术活动等亦可作为徽州文化的内容。 其四,这里所说的“文化”应是取其广义的概念,不仅指学术理论、文化艺术,还包括商业经营、宗法伦理、精神信仰、风俗民情、文献著作、社会经济、土地制度、历史人物等等。 如此界定的徽州文化概念,实际是将徽州历史文化作为一个独立的、多元的、系列的整体,既有显明的地理空间和时间流程上的限定性,又有内容实质上的限定性,以及由此限定而内在包括的对自身限定的一体化超越,决定了徽学研究的对象。由此,笔者不会同意有人将徽学(或称之为“徽州学”)的研究对象 仅仅限定为“是研究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在徽州这个封闭、落后、贫困的山区出现的一种具有丰富性、 辉煌性、独特性、典型性、全国性五大特点的徽州文化产生、繁荣、衰落的规律的学问。”(注:赵华富 :《论徽州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载张脉贤、刘伯山等编:《徽学研究论文集(一)》,1994年10月。)将宋之前及鸦片战争以后的徽州文化断然地割除在徽学研究之外,这里且不论其界定的内容是否准确 ,仅其忘记了徽州文化当有其来源即产生的历史条件基础及以后的演变来说,就应是不够完整的。历史当是不能简单、武断地人为分割而将分割后的片断独立纯化成块的。南宋至清末的徽州文化应是徽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或重点内容而不应是唯一内容。 实际上,徽州文化只是徽州历史文化发展的一个阶段。徽州早期的土著人是越人,最早的文化形态是笔者称之为的早期江南越文化,其时限当是从远古至春秋战国,其时,徽州历史文化尚未从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母体中分离出来以走独具品格发展的道路。其后是山越文化,其时限为从战国中后期至三国,这时的徽州社会与文化已开始从中华民族母体的社会文化发展中分离出来,但却是走着一条停滞发展甚或出现倒退的道路,越人“入山为民”,以成山越,“依山阻险,不纳王租”,生产方式上“刀耕火种”,生活习俗上,“志勇好斗”,烙有很深的半原始丛林社会与文化的痕迹,以至于有人称这一时期是徽州历史上的“ 黑暗”时期。(注: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安徽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1页。)东 汉末年至南宋的长达一千多年的时期是笔者称之为新安文化阶段(晋太康元年即公元280年徽州设新安郡,故称),徽州的社会与文化的发展,在这一时期,由于北方诸多土家大族的移民而带来在人口、经济、 文化上的冲击、碰撞及最后的整合,得到长足进步和快速递进,封建化进程得到实现,至南宋时,越人已与迁居而来的北方汉人融合,徽州人已经是十分成熟的“封建人”;徽州人多地少的矛盾已经突出,由 徽州本土向外的徽州历史上第二次移民――负移民的过程已经开始,它主要是通过科举和经商两条道路实现;徽州重儒、重文、重教的风气已经形成,“黄巢之乱,中原衣冠避地保于此,后或去或留,俗益 向文雅,宋兴则名臣辈出。”(注:淳熙罗愿:《新安志》卷一。)“新安自南迁后,人物之多,文学之盛 ,称于天下。当其时,自井邑、田野以至远山深谷,居民之处,莫不有学、有师、有书史之藏。……故四方谓‘东南邹鲁’。”(注:赵@①:《商山书院田记》。)并且也正是此时期,徽州已是作为了“程朱阙里”,是程朱理学的发祥地,(注:见拙作:《程朱理学渊源考》,《探索与争鸣》,2000年第3期。)而程

网络文化的含义与特点

网络文化的含义 1、百度百科词条 网络文化是指网络上的具有网络社会特征的文化活动及文化产品,是以网络物质的创造发展为基础的网络精神创造。 网络文化是一种只在互联网上流通,而较少为非网民所知的独有文化。由于网络于全世界流通,各地的自身文化在被“提上”网络予人认识之外,也同时在网上被同化、融合、产生,甚至衍生成现实世界的文化,有些网上文化又会因着本身已经存在的同类演变出来,故此变化和传送的速度很快。 广义的网络文化是指网络时代的人类文化,它是人类传统文化、传统道德的延伸和多样化的展现。 狭义的网络文化是指建立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以及网络经济基 础上的精神创造活动及其成果,是人们在互联网这个特殊世界中,进行工作、学习、交往、沟通、休闲、娱乐等所形成的活动方式及其所反映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心态等方面的总称,包含人的心理状态、思维方式、知识结构、道德修养、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和行为方式等方面。 2、学术论文 (1)关于网络文化的定义存在很多版本,总的来说有两种观点: 一种是从网络的角度看文化,强调从网络的技术性特点切入,突出由技术变革所导致的文化范式变迁。 代表性的观点有:匡文波先生1999年在《论网络文化》一书中的定义:“以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融合为物质基础,以发送和接收信息为核心的一种薪新文化。这是一种与现实社会文化具有不同特点的文化。”

范晓红在《网络信息文化:花开谁家》一文中的定义:“以遍布全球的物理网络为物质基础,并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信息管理技术等技术的融合为手段,进行多元化的信息搜集、加工、传递和利用,构成了网络文化的核心,而这正是它的独特所在。因其信息量的空前丰富的特点,故又称网络信息文化或信息文化。” 藏学英2001年在《网络时代的文化冲突》一文中的定义:“网络文化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现代层面的文化。就其所依附的载体来说,它是一种彻底理性化的文化,任何文化若想加盟网络文化,就必须改变自己的既有形态,即变革传统的非数字化文化形态。” 另一种则是从文化的角度看网络,主要从文化的特性出发,强调由网络内容的文化属性所引发的文化范式转型。如: 国外学者Michael Joyce认为:“网络文化给人们带来了一种新的思维,涉及一种不断进化的意识与认识,但不是一种技术决论。” 杨鹏认为:“网络文化是一种新型媒介文化,是人们以计算机网络为媒介所进行的特殊方式的传播活动及其产物。”“对于网络的研究,宜从狭义方面入手,着眼点放在人们在网络空间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范围限定在网络文化中有关语言文字、道德伦理观念、网络文学艺术、网络社会行为等方面”。 苏振芳认为:“网络文化作为一种社会亚文化”,“是一种以电子为介质的高科技文化”,“是一种开放性的文化”,“是一种具有交互性的文化”,“是一种虚拟性与现实性相结合的文化”。 冯鹏志认为:网络文化是一种“以网络技术为基础,以网上生存为核心内容的新文化形式,它不仅造成了人们对以往传统的占主流地位的文化价值规范的反思和检讨,而且也极大地扩充了现代社会中人们文化生活的深度和范围,并

陶瓷的概念详解

陶瓷的概念详解 陶瓷的概念是指所有以粘土为主要原料与其它天然矿物原料经过粉碎混炼、成型、煅烧等过程而制成的各种成品。包括日用陶瓷、建筑陶瓷、卫生陶瓷、电瓷等等。陶瓷与玻璃、搪瓷、水泥、耐火材料同属于硅酸盐材料的范畴。广义的陶瓷已是指使用陶瓷生产方法制造的无机非金属固体材料的通称。国际上陶瓷通用名为“Ceramics”。陶器为“pottery”;瓷器为“china ”原为“昌南”(瓷都景德镇旧称昌南镇),外族口传为“China”即指中国。传统意义上的陶瓷是指所有以粘土为主要原料与其它天然矿物原料经过粉碎、成型、煅烧等过程制成的各种制品。 广义上陶瓷是用陶瓷生产方法制造的无机非金属固体材料和制品的通称。 陶器和瓷器的主要区别 凡是通俗地讲:用陶土烧制的器皿叫陶器,用瓷土烧制的器皿叫瓷器.陶瓷则是陶器,炻器和瓷器的总称.凡是用陶土和瓷土这两种不同性质的粘土为原料,经过配料, 成型,干燥,焙烧等工艺流程制成的器物都可以叫陶瓷.陶瓷包括的范围较广,有些能耐水,有些并能耐酸.广泛应用于建筑, 化工, 电力,机械等工业及日用装饰等方面.此外,用粘土以外的其它料,依陶瓷制造的工艺方法制成的制品,也叫做陶瓷,如块滑石瓷,金属陶瓷,电容器陶瓷, 磁性瓷等. 广泛应用于无线电,原子能,火箭,半导体等工业.目前,将所有陶瓷制品通称为"无机非金属固体材料。 凡是陶器和瓷器是人们经常接触的日用品,有时从表面看来很相似,但是,它们毕竟各有其特色而不同。陶器一般是用陶土作胎。烧制陶器的温度大体在900-1050℃之间。若温度太高,陶器就要被烧坏变形。陶器的胎体质地比较疏松,有不少孔隙,因而有较强的吸水性。一般的陶器表面无釉,即使有釉也是低温釉。我国烧制陶器的历史约有1万年之久。原始社会制造陶器,开始是用手工捏制的方法制成一定器形,后来发展为将陶土搓成粗细一样的泥条,再把泥条盘筑成一定器形,将其内外用手抹平。到父系社会阶段出现了轮制法。进入封建社会后,又发明了模制法,即将陶泥填入模中,脱出器物的全形。人们推测,最原始的烧制方法是堆烧法,把晒干的陶坯放在露天柴草中烧。在六七千年前,开始使用陶窑烧制陶器。文物考古工作者根据陶器的颜色,把陶器分为红陶、灰陶、彩陶、白陶、彩绘陶、黑陶和釉陶等系列。红陶是原始社会最常见的一种陶器,它的颜色有如红砖色。这是在烧窑时,充分供应气体,形成氧化气氛,使陶土中的铁转化为三价铁,便呈现出红色了。(一)灰陶 灰陶是在烧窑后期,采用还原焰,使制陶原料中铁的氧化物大部分转化为二价铁,在这种情况下,烧成的陶器呈灰色或灰黑色。灰陶是人们日用陶器中最多的一种,质地较疏松、粗糙。 (二)红陶 红陶是在氧化焰气氛中烧成的,质地较坚硬细致。 (三)彩陶 彩陶是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中最精美的陶器,仰韶文化的彩陶堪称其代表作。彩陶花纹是陶坯未入窑焙烧前,用铁、锰等颜料在坯体上绘画纹饰,入窑后用氧化焰烧成。彩绘牢固地结合在器物表面,不易脱落。彩陶上的纹饰有变化多端的植物纹、形态各异的动物纹和几何形纹饰等。常见的器皿有饮食器、贮藏器和吸水器。如钵、碗、盆、盘、杯、罐、瓶等。西安半坡遗址的人面鱼纹盆即为一例。 还有一种彩陶是在陶器烧成后进行彩绘的,称"烧后彩绘陶",彩色易剥落。秦始皇陵兵马俑即为彩绘陶。是彩绘陶也是带彩色的,它和彩陶的区别是陶器烧成后再着色。由于颜色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及基本特征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及基本特征 摘要:悠远浩博的中国文化,从孕育发生到恢宏壮大,有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发展历程。这一历程是物质文化、精神文化日臻丰富的历程,也是“人不断解放自身",走向文明演进高峰的历程。而除此之外,各个历程的中国传统文化又有其各自的特征,各自有自己的精髓之处,也是这精髓之特征,书写了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历史。 关键词:传统文化发展历程基本特征儒家学说 所谓传统文化,广义上看应包括中国有史以来的所有文化,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狭义上主要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的中国儒释道文化,特别是宋明以降的程朱理学。中国传统文化实际上从汉武帝始分为前后两个不同的阶段,前期诸子并存、百家争鸣,后期一儒统天下,虽然也有释道参杂其中,个别时候甚至盖过儒术,但总体上是儒家独步天下,无有能与争雄。纵观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大体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上古文化: 在古文化产生的过程中,最早出现的是工具。猿人最初使用的工具是天然和简单加工的石块,考古学上将这一时期称为旧石器时代。从元谋人直到距今约7000年前的四川资阳人均处于这一时代。其中火的使用是旧石器时代先民的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文化创造。从距今7000年开始,中华先民进入了新石器时代,磨制的较为精致的石器取代了打制的粗糙的石器。农业、畜牧业取代采集狩猎,成为首要的生产部门。以“泥条盘筑”为主要制作方法的陶器也广泛出现。 与物质文化长足进展的同时,中国先民的观念文化亦日益丰富、深化。原始宗教与原始艺术便是其主要存在形态。中华先民原始宗教崇拜的对象非常广泛,大致可分为自然崇拜、生殖——祖先崇拜和图腾崇拜三大类。另外表现在关系方面,人在世界中所处的关系有两种,一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二是社会内人与人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在上古时代主要有男女通婚关系,以及由此关系制约的氏族关系。其组织形式则包括原始群、家族、氏族、部落、部落联盟等等。 二、殷商西周文化: 商人发祥于山东半岛渤海湾。在初始阶段,商人主要从事游耕农业。与此相适应,商人的都城一再迁徒,史称“不常厥邑”。在长期定都的条件下,商人的文明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兼具“象形”、“会意”、“形声”等制字规则的甲骨文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文字进入了成熟阶段。文字的发明和使用,使迁殷以后的商人率先“有册有典”。以殷为中心展开活动的商人,脱离原始社会未久,在以神秘性与笼统性为特征的原始思维的支配下,商人尊神重巫,体现出强烈的神本文化的特色。关于殷商时期的神本文化,古代典籍屡有记述。《礼记·表记》便称:“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 周人确立的兼备政治权力统治和血亲道德制约双重功能的宗法制,其影响深入中国社会机体。虽然汉以后的宗法制度不再直接表现为国家政治制度,但其强调伦常秩序、注重血缘身份的基本原则与基本精神却依然维系下来,并深切渗透于民族意识、民族性格、民族习惯之中。如果说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宗法文化特征的话,那么,这种文化特征正是肇始于西周。

文化概念与陶瓷文化概念

文化概念与陶瓷文化概念 陶瓷文化就本质和灵魂来说,是通过它的专业化来实现的,即建立专门的陶瓷文化学科殊为必要,并且以学科的身份与陶瓷考古、陶瓷科学实验、陶瓷艺术等学科并列。从这一点来看,虽然这些学科也属于陶瓷文化外延所建立的学科,但它们与陶瓷文化学科本身所要涉及的内容并不相同。 一般来说,陶瓷文化是一种特定的文化,就犹如饮食文化、园林文化……一样。一种特定的文化本身首先要有大概念——文化的本质与灵魂,这样对于陶瓷文化的研究,应该从文化学的角度深入进行下去。 有关文化学的研究,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我国自古对文化多有论述。 《易·贲·豢》中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汉代刘向《说苑·指武篇》中说:“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

在近代西方,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在《判断力的批判》中说:“在一个有理性的存在者里面,产生一种达到任何自行抉择的目的的能力,从而也就是产生一种使一个存在者自由地抉择其目的之能力的就是文化。因之我们关于人类有理由以之归于自然的最终目的只能是文化。” 我国对文化的研究受西方近代化的影响,也在逐步加深。如梁启超说:“文化者,人类心所能开积出来之有价值之共业也。易言之,凡人类心所能开创,历代积累起来,有助于正德,利用,厚生之物质的和精神的一切共同的业绩,都叫做文化。”贺麟则说,“文化就是经过人类精神陶铸过的自然”,“文化只能说是精神的显现,也可以说,文化是道凭借人类的精神活动而显现出来的价值物,而非自然物。” 进入现代以来,中外对文化的研究形成热潮,特别是对文化定义的研究颇下功夫,虽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所得出的结论存在两个问题:一、研究皆顾及到文化所涉及的范围较广,力求以一个定义包罗十分广泛的内容,因而陈述较为繁复,似乎要做到面面俱到,更有者陈述婉转,造成语焉含糊,使人不易理解。二、文化是一个确定的事物,然而对这个事物的定义却千差万别,各执一词,互不相同,这说明到目前为止,中外对文化为何物这一根本的概念,还没有

文化的社会学含义及其特征

文化的社会学含义及其特征 (一)文化的社会学含义 文化是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文化。从原始人的石器到现代社会的机器人,从兰州街头的拉面馆到美国的麦当劳快餐连锁店,都可以用一个名字来称呼,即文化。文化这一术语出现的频率仅次于社会一词。 汉字“文”与“纹”义相通,即交错画成的线条,这是最原始的花纹,亦即是最早的艺术。文的反面是野,文化是一个过程,是由野变文的过程,亦即由自然状态走向社会状态的过程。“文治教化”,文指道德、礼乐、典章制度,化是指感化、教化。用一定的道德、礼乐去教化人民就是文化。“文化”一词,中国古来已有。古籍《周易》说:“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就含有“文化的意思。汉朝刘向的《说苑》也有“文化不改,然后加诛”的话,这里,“文化”实际上是指文治教化的意思,是与“武功”相对而言的。 在文化的发展史上,与食物有关的文化,居于首要地位。英文CULTURE来自拉丁文CULTUS,有耕作的意思,也有为拜神而劳作的意思。它主要的意思是指耕作、培养、教育发展出来的事物,是与自然存在的事物相对而言的。在古代农业社会里,一般人类的日常生活,都不外乎拜神与耕作这两件事,后来才发展出现代意义的文化和知识。可见,文化既是人类适应环境的手段,也是人类适应环境的结果。文化是人所特有的社会属性的体现。人是文化的生产者,又是文化的消费者。人创造文化,文化也创造人。人是文化的产物。人创造文化,主要通过两个途径:一通过劳动,一通过交往。凡是人类劳动所创造的一切,都可以称为文化。在一定的人口和环境的前提下,劳动以文化的创造具有决定性意义。文化历来是哲学、历史学、人类学、社会学甚至是心理学、民俗学等众多学科所共同感兴趣的内容和研究对象。 英国文化人类学爱德华?泰勒在1871年出版的《文化的起源》一书中说:“文化或文明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它包括知识、信念、艺术、道德、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握的任何其他能力和习惯。”泰勒认为,文化是人后天获得的广义生活方式的总和,而非天赋本能的东西,同时也含有精神、理念性的价值。它遍及人类行为所及的一切领域。他更多地把文化看作信仰、价值、艺术等精神性的东西。 社会学所讲的文化,内容是非常广泛的。对于复杂纷纭的文化现象,我们可以概括为一

文化的概念

文化的概念:文化是人类创造一切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过程和成果的总和。 最早给“文化”下定义的是英国人类学家泰勒。这一定义强调了“文化”的核心——精神层面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我国最早使用“旅游文化”这个概念是在1984年出版的《中国 大百科全书.人文地理卷》中。 旅游文化概念 旅游文化是旅游主题、旅游客体和旅游媒体内在的及其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 旅游文化的结构:物质文化处于文化结构的表层,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处于文化结构中层,精神文化潜沉于文化结构的里层。 旅游文化的结构1:旅游主体文化【文化素养、兴趣爱好、审美观、价值观、性格心理、行为方式、政治主张、思想信仰以及旅游者的职业、生活背景等。】2旅游客体文化【旅游历史文化、旅游宗教文化、旅游建筑文化、旅游娱乐文化、旅游服饰文化、饮食文化、民俗文化、文艺文化、景观文化等。】3旅游介体文化【旅游管理文化、旅游服务文化、旅游教育文化、旅游政策法规、旅游行规制度等。】 旅游文化的特征:旅游文化事象纷繁、特征多样,是稳定性与变异性的统一;民族性与地域性的统一;开放性与封闭性的统一;显性与隐性的统一;多样性与单一性的统一;群体性与个体性的统一。 旅游文化的功能:旅游文化具有10大功能:保存、认知、教化、启智、愉悦、凝聚、交流、经济、审美、规范功能。 旅游文化研究方法:文献法、调查法、观察法、比较法、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法、系统分析法。 研究意义:1 有助于人们认识旅游活动发展的机理。2有助于人们认识旅游活动的社会影响。3有助于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4有助于加强学科建设。5有利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中国当代旅游文化特征:1旅游目的的多样化2文化动机、回归自然动机强化 3参与意识不断增强 4自助游、自由行渐成时尚。 旅游主体消费行为中的主要文化表现:1中西文化差异的原因(生态环境、社会环境)2中西文化差异的具体表现(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生活方式)3中西方旅游消费行为的文化差异表现(在旅游动机强弱上的差异、在旅游需求心理上的差异、在旅游目的地选择上的差异、在旅游方式选择上的差异、在旅游消费支出上的差异、旅游习俗的差异。) 旅游主体审美文化考察:1中西旅游审美文化的差异(A中国特别关注山水景观所附载的人文美;而西方则关注山水景观本身的自然美。B中

传承中国陶瓷文化

剖析学情传承中国陶瓷文化 各位专家、各位老师: 作为一名小学美术老师,我们深深知道中国传统艺术博大精深,保护中国传统艺术,传承祖国优秀文化是我们的当务之急。而作为一种最具中国特色,有着多种艺术集为一体的陶瓷艺术,它理应在我们小学课堂舞台上散发出更多的光彩。 因此,今天我们疑难课例的主题就定位在了中国陶瓷艺术。我们的教材浙美版第四册十六课《花瓶》中就早已出现过瓷器花瓶,通过此课的学习和对书中美化绝伦的花瓶欣赏,学生对此花纹及艺术魅力已有了初步的认识。而第八册第2页又一次出现了陶瓷文化的欣赏,进一步接触陶瓷并深入研究陶瓷艺术,使学生的知识得以提升。 然而我们所做的调查,却反映出很多老师忽略了开学第一课的内容,而我们的学生呢?在老师的影响下,或其它种种原因也往往难以关注到这里。在本次活动之前,我们也对今天即将要上课的城南小学两个班,四年级一班和七班83名同学进行了一次关于中国陶瓷知识的问卷调查。 下面是关于这次的调查问卷相关情况: 根据学生不同的知识积累,和使学生能用语言描述陶瓷作品的图案纹样、色彩特点的教学目标,我们制定了六道难易程度不同的题目: 1、陶瓷是哪个国家最早发明的? 2、中国最好的瓷器,被誉为“瓷都”在哪个地方? 3、陶瓷上的花纹有什么讲究? 4、陶瓷上的莲花纹样有什么含义? 5、中国五大名窑是什么? 6、你对中国陶瓷还有多少认识,请简单讲述。 经过调查却发现,我们的学生对陶瓷艺术知之甚少。 这张就是调查后的统计图表。虽然高达84.3%的同学都知道瓷器是中国最早发明,陶瓷是我们祖国璀璨的文化。但却让人深思不得其解的是陶瓷上最常见的,寓意着连年有余,吉祥如意的莲花纹样,却仅仅只有21.7%的学生能准确地表达

景德镇陶瓷文化概论

景德镇陶瓷文化概论 《景德镇陶瓷文化概论》(图书) 小编推荐的《景德镇陶瓷文化概论》一书,系统、全面地阐述和反映景德镇陶瓷文化的内涵,将历史性、工艺性、审美性与可读性融为一体,具有较高的学术和收藏价值。 (瓷库中国网)《景德镇陶瓷文化概论》是第一部全面、系统地论述景德镇陶瓷文化的著作。它系统地考察和论述了陶瓷文化的概念及其特征,基本涉及了景德镇陶瓷文化的主要方面和主要内容。值得注意的是,本书结合史籍和最新出土的记载进行了考辨,并提出了新的见解。 《景德镇陶瓷文化概论》陈雨前、郑乃章、李兴华著 本丛书系统、全面地阐述和反映景德镇陶瓷文化的内涵,将历史性、工艺性、审美性与可读性融为一体,具有较高的学术和收藏价值。 图书目录 第1章景德镇陶瓷文化概述 第一节陶瓷文化的概念与特征

一陶瓷及与陶瓷相关的概念 二文化及与文化相关的概念 三陶瓷文化的概念与特征 第二节景德镇陶瓷文化概述 一景德镇地域陶瓷文化 二景德镇陶瓷历史文化 三景德镇陶瓷材质文化 四景德镇陶瓷工艺文化 五景德镇陶瓷器物文化 六景德镇陶瓷装饰文化 七景德镇陶瓷作坊文化 八景德镇陶瓷习俗文化 九景德镇陶瓷交易文化 十景德镇陶瓷包装文化 十一景德镇陶瓷制度文化 十二景德镇陶瓷名人文化 十三景德镇陶瓷文献 第2章景德镇陶瓷与中国文化第一节景德镇陶瓷与宗教 第二节景德镇陶瓷与神话传说第三节景德镇陶瓷与音乐、舞蹈第四节景德镇陶瓷与建筑 一富丽堂皇、庄重肃穆的故宫建筑二皇家气派、精致典雅的皇家园林三 儒雅闲适、精致小巧的江南私家园林四民族民间文化的精粹——中国民居五中国宗教精神载体——中国宗教建筑六文人雅士,江南胜迹——中国十大名楼七时代意识的体现,创新精神的凝聚——中国现代建筑

企业文化模式的内涵与特点

企业文化模式的内涵与特点 企业文化模式的内涵与特点 企业文化模式,乃是每一个别企业组织,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稳定的,具有特定建构方式的文化体系。它是企业在其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生成若干文化质点,这些文化质点在不断的文化整合过程中成为丛结,进而成为模式、体系。 有人认为,企业文化模式是由企业文化的深层结构,即企业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审美结构决定的;而企业的目标、制度、作风、风尚等则是由企业文化模式决定的企业文化形态。实际的情形是:企业文化模式的实体只能是指价值观、思维模式、企业精神等,而企业制度、企业民主等,企业实体和企业家及职工(大脑),这是它(文化模式实体)的载体,即三种基本形态;企业文化的三种基本形态亦即企业文化模式的三种基本形态。 表:氏族文化与市场文化的特征比较(略) 美国著名组织行为学教授J?斯洛坎和J?凯尔在对美国若干家公司进行了调研之后,提出两类不同文化类型(即不同文化模式)的公司特征。据此,再加上其它一些企业文化模式的情形分析,我们可以把握企业文化模式的基本特征。 第一,载体的经营普适性。凡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模式,其组织载体一定是经营性的企业组织,不是独立法人资格的组织、学校、家庭、连队等都不能成为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模式的载体,这是一个最起码的前提和条件。不论是氏族型公司还是市场型公司,不管他们在个人与组织间关系上如何不同(一个是亲情关系,一个是合同关系;一个相互有长期承诺,一个只有短期承诺等),或其它方面又有多少区别,也都是一个有独立财产,进行独立生产经营的法人。 反过来说,只要是企业,不论其大、中、小,不论它属于哪个行业,不论它在哪个区域……, 都有其特定的企业文化模式。IBM 有IBM 的企业文化模式,松下有松下的企业文化模式;我国的企业又有我国企业的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 第二,生成的长期积淀性。企业文化模式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文化积淀,不是一朝一夕,人为“建立”的。如在个体与组织关系上,不论是氏族型的(对待本公司历史、传统、风格、意识),还是市场型的(对个人利益的依赖,讲究功利主义),都是在企业长期生产实践及其特定文化氛围陶冶下形成并不断复加、累积起来的。氏族型企业,公司和成员之间相互长期承诺,前者对后者提供安全保障;后者对前者忠心耿耿。 这类文化在长期而彻底的社会化过程中促成了公司内部团结。成员遵循传统方式逐步得到晋升,年长的雇员为后来者充当良师益友和榜样,从而使公司文化规范(通过制度、文字、榜样三种载体)得以代代相传,延绵不断,形成日益巩固的文化模式惯性。市场文化型公司的企业文化模式大

陶瓷文化

陶瓷文化 一、什么是陶瓷 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陶器通常把胎体没有致密烧结的粘土和瓷石制品,不论是有色还是白色,统称为陶器。其中把烧造温度较高,烧结程度较好的那一部分分称为“硬陶”,把施釉的一种称为“釉陶”,陶器的温度在900—1200摄氏度左右。相对来说,经过高温烧成、胎体烧结程度较为致密、釉色品质优良的粘土或瓷石制品称为“瓷器”。 二、陶瓷的发展 中国陶瓷的生产距今已有11700多年的悠久历史。 夏、商、周三代的陶瓷品种,大致可分为灰陶、白陶、印纹陶、红陶、原始陶等。 其中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最多的是灰陶,有素面,也有以简单的绳纹或篮纹,或者彩绘各种复杂图案的;还有在制作胎体过程中用拍、印、刻、堆、划等手法留取肌理效果。这一时期的器体造型功能依然以饮食器皿为主,有豆、鼎、釜、鬲、觚等等。 白陶在新石器晚期就已出现,这一时期又有了进一步发展。白陶所使用的原材料为瓷土,质地较细密,烧成温度也比其他陶器品种要高。其造型与装饰直接受到同时期青铜礼器的影响,艺术价值不在青铜器之下。 通过长期烧造白陶和印纹硬陶的实践,不断改进原材料的选择与加工,至少于商代中期出现了原始瓷器,到西周、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兴盛起来。胎质烧结程度提高和器表施釉,使原始瓷器不吸水而且更加美观。原始瓷器一般都在施釉前在坯体上拍制几何图案,釉色多呈现青绿、青黄色。 代表制陶业突出成就的彩陶和陶塑。 由陶到瓷 先有陶后有瓷,瓷器由陶器脱胎而来。自殷商时代早期,即已出现了以瓷土为胎料的白陶器和烧成温度达1200℃的印纹硬陶,开始了由陶向瓷的过渡。 由原始青瓷到青瓷 原始青瓷比陶器质地坚硬耐用,且器表施釉,敲击声清脆悦耳。 原始青瓷比较粗糙,没有经过精细的过滤、淘洗、捏练、陈腐等工艺过程,胎料可塑性小、造型单调;杂质较多,易产生裂纹;釉色不稳,薄厚不均,有露胎流釉现象。 早期青瓷发展到东汉,成型采用快轮拉坯成器身,在粘接器底而成,器型规整,器表光滑,釉层增厚,胎釉结合大为改进,脱釉现象很少发生。原始青瓷开始迈入成熟的青瓷阶段。 六大瓷系:北方的定窑系、钧窑系、耀州窑系、磁州窑系和南方的龙泉青瓷窑系、景德镇青白瓷窑系。 五大名窑:官窑、汝窑、哥窑、定窑、钧窑 景德镇崛起于元朝,以青花瓷、釉里红瓷和卵白釉枢府瓷驰名天下 彩瓷 以青花瓷为代表的彩瓷:五彩、斗彩、素三彩、釉下三彩、珐琅彩、粉彩等等,明清彩瓷集陶瓷艺术之大成,极富艺术魅力。 单色釉品种:霁蓝釉、祭红釉、郎窑红釉、豇豆红釉、黄釉、孔雀绿釉等等。 明清时期的制瓷业,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顶峰。 宋均窑瓷釉多如堆脂,定窑瓷釉多有泪痕,明、清脱胎瓷釉竟薄如卵幕或莹似玉石。 元代琢器表里釉多不一致,而且常有窑裂、漏釉、缩釉、夹扁的缺陷; 永乐白釉器皿的口、底、边角与釉薄处多闪白和闪黄色,釉厚聚处则闪浅淡的豆青色,并且琢器的表里釉多均匀一致; 康熙郎窑红釉则有“脱口垂足郎不流”以及“米汤底”“苹果青底”等特征。

第一章文化的基本概念与特征.doc

第一章 文化的基本概念与特征 学习目标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学生应了解或掌握如下内容: 1.什么是文化; 2.文化有哪些特点; 3.文化的类型与形态; 4.文化与创意策划之间的关系。 导言 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生活中创造和留存的产物,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行为方式、思考习惯、价值观念、文学艺术等万象的总概。它既包括有形的文字、书法、雕刻、建筑、城市等物质层面的符号性内容,更包括习俗、宗教、艺术、制度等精神层面的观念性内容。文化具有地理性、主观性、创造性、时空性、框架性等特点。文化的类型可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予以区别。在不同社会阶段的认知水平下,文化存在于不同的形态之中。在现代社会中,文化的传承推广需要一定的创意策划予以协助,同时,文化内涵的挖掘和利用也有助于创意策划的展开。

第一节文化的含义与特点 一、文化的含义 关于文化的阐述一直以来存在仁智之见。古今中外不少哲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历史学家和语言学家都一直试图从各自学科的角度来清晰地界定出文化的含义。到目前为止,有关“文化”的各种定义至少有三百种的表述。 从原始的意义上看,中西古代的“文化”观是截然不同的。 (一)中国人对“文化”的理解 中国的传统文化经典《周易·贲卦·彖传》中有所谓:“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其意是说,天生男女,男刚女柔,刚柔交错,这是天文,即自然;人类据此而结成一对对夫妇,又从夫妇而化成家庭,而国家,而天下,这是人文。天文与人文相对,天文是指天道自然的规律,人文是指人际之间纵横交织的社会关系、人伦规范和风土民情等。意指治国者必察于天道自然的运行规律,明耕作渔猎之时序;且把握现实社会中的人伦秩序,明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等等级关系,以使人们的行为合乎文明规范,由此推及,以化成天下。宋代程颐对此的解释是:“天文,天之理也;人文,人之道也。天文,谓日月星辰之错列,寒暑阴阳之代变,观其运行,以察四时之速改也。人文,人理之伦序,观人文以教化天下,天下成其礼俗,乃圣人用贲之道也。”①可见,当时中国人的理解,“文化”是指通过了解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而对天下民众实施教育感化的一种方法。 “文”与“化”两字合用则在汉朝正式出现。西汉刘向的《说苑·指武》中说:“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夫下愚不移,纯德之所不能化,而后武力加焉。”②意谓圣人治理国家是先利用文化和道德使众人服从,不通,然后才运用武力压服。不难看出,文化是相对于军事战略的一种治国方法。这也是我国古代文献中“文化”一词最早的出处。 在此之后,人们大抵就在文治教化、文德昌明的意义上开始了“文化”一词的使用,如六朝齐人王元长在其著名的《三月三日曲水诗序》中歌颂“大齐”的丰功伟绩时就有:“设神理以景俗,敷文化以柔远,泽普汜而无私,法含弘而不杀。”③的句子。西晋诗人 ①程颐. 周易程氏传[M] //李光地. 周易折中. 成都:巴蜀书社,1998:558. ②刘向. 说苑校正[M]. 北京:中华书局,1987. ③王融. 全齐文(第十三卷)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第三册)[M]. 北京:中华书局,1987:2860.

陶瓷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陶瓷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文化高度发展的产物,也是民族文化的结晶。景德镇自古以来以陶瓷文化著称,通过精美的陶瓷艺术,卓越的制瓷工艺,千年积淀,最终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确立了在中国乃至世界的“瓷都”地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景德镇陶瓷文化是中国陶瓷文化的杰出代表,是先人给我们留下的珍贵遗产。景德镇又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承载了千年的历史文化。城市文化内涵丰富,一部分是以大量的遗址,作坊,器物为代表的物质文化,一部分是在千年制瓷生产,销售等过程中形成的工艺,民俗,制度为特点的非物质文化。博物馆是人类的“记忆之庙”,是城市的“文明之窗”。景德镇博物馆如何体现陶瓷文化,怎样保护与传承陶瓷文化,研究这些问题是关心陶瓷文化的研究者的迫切任务。本文就博物馆与陶瓷文化的关系做些探讨,望方家指教。 Ceramic culture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and the product of the highiy developed national culture, but also the crystallization of the national culture.Jing Dezhen is a city which is famous for its ceramic culture since the ancient times,has utimately become the national porcelain making center and established the position as “the capital of porcelain” all over the world.So in a sense, the ceramic culture of Jing Dezhen is an outstanding representative of the Chinese ceramic culture,and it is also a valuable heritage from our precursor.. Jing Dezhen is one of the 24 well-known historic and cultural cities,which carried thousand years of historic cultural.Besides, it is a city with abundant intension, one part is material culture which is represented by many ruins, workshops, and utensils, the other is non-material culture which is characterized as craft, folk-custom, and system. Museum is the “temple of memory” of our human beings and the “window of civilization” of the city.Therefore , the urgent mission for our ceramic researchers is how to help the ceramic history museum to reveal its ceramic culture, and how to protect and carry forward ceramic culture.This essay will focus on discuss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useum and ceramic culture, hope that all the readers can give your views. 一景德镇陶瓷文化及其特征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其发展过程中长期形成的,反映民族心理,民族信仰,价值观念的精神产物和智力成果的总和。陶瓷文化是传统文化的体现,是指在陶瓷的泥做,火烧与销售,消费的过程中和各个环节中呈现的材质文化,工艺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形态和情感,心理,观念,习俗等精神文化的面貌。陶瓷文化既包括历代流传下来的陶瓷作品,又包括古代制瓷作坊和古窑遗存,陶瓷民俗,陶瓷艺术以及反映古代制瓷风貌的历史街区,还包括为保护和反映古瓷文化而在现实中形成的各种物质和非物质文化形象。 Jing Dezhen ceramic culture and its characteristic Traditional culture is formed during the process of a nation’s development, which can reflect national psychology, the intellectual products of national belief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Ceramic culture is the embodiment of traditional culture, including material culture, craft culture, system culture,behavior culture, material culture and mental culture, which was presented during the process of mud making, firing, selling and consumption.The ceramic culture not only includes ceramic works that handed down from ancient times, but also includes the ancient porcelain kiln, archaeological remains, the ceramic custom, ceramic folkways and ceramic arts. Besides, it also covers historical districts which can reflect the ancient procelain-making features, and various material and non-material culture image which was formed for the purpose of protecting and

陶瓷文化资料

1、为什么陶不上彩? 首先,陶的概念,跟上不上釉,没有必然关系。宜兴紫砂壶绝大多数情况下不上釉,但,这属于紫砂自身材料工艺特征的问题,因为紫砂泥的颗粒细腻,而且有很好看的云母光泽,肌理非常滋润,加上紫砂的烧成温度比较低,不上釉反而更美,造就了紫砂今天的独特工艺。明清的紫砂器也有上釉的,但是效果远不如素胎美观,后人也就不去研究了。 2、关于陶和瓷的区别 从硅酸盐化学的角度,可以说,陶瓷没有绝对的界限,都是硅铝化合物。 纯度越高,越具备瓷的特性, 而所谓的陶,就是因为硅酸盐里含有各种杂质,如:铁,锰,钛,等等的金属化合物和硫化物等。降低了泥料的白度和温度,以及物理强度,密度,等,就被称作陶了。 自然界有各种状态的陶瓷泥料,所含的杂质,以及化学构成不同,有多样的物理化学特性,也被分为各种名称,更有意思的是,由于杂质的含量多少不同,事实上无法绝对的划分谁是陶,谁是瓷! 所谓的陶瓷的区别,多数情况下,是一种人文传承前提下的习惯称谓。 我们生活中使用的除了景德镇的瓷器和一些粗陶,事实上,多数情况下的产品,应该称作"炻器"!所谓炻器,就是我说的非陶亦非瓷的东西,由于它也很白,干脆就"冒充"瓷器。釉: 釉,很有趣,其实它还是硅酸盐,本质上还跟瓷是一样的,跟玻璃也是亲戚,(但由于比玻璃复杂,不可以简单理解成玻璃,)只要釉和泥胎在收缩率上一致,无论陶或者瓷,都可以和釉结合烧成。(关于为什么本质一样以及陶瓷材料的收缩率,这里省略了吧,再扯就成论文了!) 最后,我想强调一个貌似题外话的概念,关于陶,瓷,没必要用材料本身,去区别贵贱。各种材料都有各自的特点,瓷,适合细腻抒情的表现,而陶,适合粗犷厚重和趣味, 如同我们看中国画,你不能用工笔画和写意画的种类来判断其品格的高下吧。。。。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慢慢认识真实的陶瓷,领会由陶艺给我们带来的美好生活情趣! 陶瓷是人类的伟大发明,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祖先以强烈的生命热望和极大的创造力,为我们留下了灿烂的陶瓷艺术精品,这些陶瓷艺术品记载了中华民族成长的历程,包容了中国人深沉婉约、融于自然,却又慷慨激昂、粗犷豪迈的情怀。从平民百姓到皇室贵族,从物质生活到意识形态,中国人与陶瓷艺术品有着千丝万缕的情愫。 你也许也知道,英语中,大写“China”是中国,而小写“china”则指的则是陶瓷。中国人发明了瓷器这一事实举世公认,陶瓷与中国人有着特殊的联系,中国人对陶瓷也有着特殊的情感。陶瓷艺术品以自身独特的“泥”的精神,“玉”的品质而成为中华民族文明的见证 景德镇陶瓷文化 瓷器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项重大发明,也是中国对世界文明所做出的一大贡献。景德镇是中国著名瓷都,它是陶瓷艺术之城,也是陶瓷文化之城。千年的窑火,烧出了精美无比的瓷器,也烧出了灿烂辉煌的陶瓷文化,为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艺术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据文献记载,景德镇的制瓷始于汉代,从发掘的五代、宋、兀、明、清等封建王朝的胜衰、兴亡,经历了若干历史上的重大变化。发展到明、清(前中期)时期,不仅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也成为举世闻名的瓷都,其当时的瓷业生产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正因为此,伴随景德镇而生的陶瓷文化也应是其独特的魅力,成为景德镇经济中的特色产业。陶瓷文化和民间传说作为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步引起世人的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