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培训ppt课件
合集下载
【可编辑全文】医院感染基本知识培训(PPT课件)

等+Ⅳ类(抽查)。
(室)及其他洁净场所,合理安
Ⅰ类+非洁净手术部(室);产房;导管室。
排每次监测的房间数量,保证每
Ⅰ类+非洁净手术部(室);产房;导管室。
个洁净房间能每年至少监测一次; 3、Ⅳ类环境,科室合理安排每季
Ⅰ类+非洁净手术部(室);产房;导管室。
度抽查监测空气,保证每个洁净 房间能每年至少监测一次。
空气平均菌落数 (cfu/皿)
符合GB50333要求
≤4.0(30min)
Ⅱ类环境
Ⅲ类环境 Ⅳ类环境
2024/12/4
产房;导管室;血液病病 区、器官移植病房、烧伤 病区等保护性隔离病区; 重症监护病区;新生儿室
母婴同室、消毒供应室检 查包装灭菌区和物品存放 区、其他普通住院病区
≤4.0(15min) ≤4.0(5min)
毒
少常居菌的过程。使用的手消毒剂可具有持续抗
菌活性。
11
七步洗手法
口诀:内外夹攻大力丸(腕)
2 1
34
七步洗 手法
5 6
7
2024/12/4
12
手卫生的意义
手足口病的 预防建议
加强医务人员手卫 01
生可以有效预防医 院感染
甲型H1NI流 感的预防
经常用皂液洗手
02
诺若病毒的感染
03
有效的洗手、不接触污染的水 和食物,可减少疾病的传播
药物性 废物
15
医疗废物的分类
医疗废物(Medical waste):指在对病人进行诊断、治疗、护理、免疫等活动的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
药物性废物
1.废弃的一般性药品,如: 抗生素、非处方类药品等。 2.废弃的细胞毒性药物和遗 传毒性药物,包括:致癌性 药物,可疑致癌性药物,免 疫抑制剂。
医院感染知识培训ppt课件

总结词
隔离与防护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对于疑似或确诊感染的患者应采取 相应的隔离和防护措施。
详细描述
医院应采取有效的隔离和防护措施,如设置隔离病房、使用防护服、口罩、手套 等,以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同时,医护人员应定期接受相关培训,掌握正确的 隔离和防护方法。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总结词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应遵循抗菌药物使用原则,避免 耐药性的产生。
• 医院感染的分类:根据感染来源,医院感染可分为内源性感染和外源性感染。 内源性感染是指患者自身携带的病原体引起的感染,而外源性感染则是指来自 其他患者、医务人员、环境等外界的病原体引起的感染。
• 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接触传播、飞沫传播、血 液传播和共同媒介物传播等。接触传播是最常见的传播方式,通过患者接触过 的物品、医疗器械等媒介物传播给其他患者或医务人员;飞沫传播是指含有病 原体的飞沫在空气中传播;血液传播是指病原体通过血液等体液传播;共同媒 介物传播是指共同使用医疗器械、注射器等物品引起的传播。
建立医院感染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并 处理感染事件,防止感染扩散。
完善制度建设
建立健全医院感染防控管理制度,确 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谢谢聆听
详细描述
抗菌药物是治疗感染的主要手段,但滥用抗菌药物会导致耐药性的产生,因此必须合理 使用。医护人员应遵循抗菌药物使用原则,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 抗菌药物,避免不必要的预防性使用和联合使用。同时,医院应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的监
测和管理,及时发现和解决抗菌药物使用不当的问题。
医院感染病例分享与讨论
03
医院管理层对医院感染防控工作重视不够,缺乏有效的 培训机制。
院感培训ppt课件

清洁消毒用品的选择 与使用
根据物品污染后的危害程度选择消毒 、灭菌的方法;首选物理方法,不能 用物理方法的可选用化学方法;连续 使用的氧气湿化瓶、雾化器等,必须 每日消毒,用毕终末消毒,干燥保存 ;湿化液应用灭菌水等。
无菌技术操作要求及注意事项
• 无菌技术操作原则:环境要清洁,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前半小时,须停止清扫地面等工作;工作人员进行无菌操作时,衣帽 穿戴要整洁,帽子要把全部头发遮盖,口罩须遮住口鼻,并修剪指甲,洗手;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应分别放置,无菌物 品不可暴露在空气中,必须存放于无菌包或无菌容器内;无菌物品一经使用后,必须再经无菌处理后方可使用;从无菌容 器中取出的物品,虽未使用,也不可放回无菌容器内。
院感培训ppt课件
目录
• 引言 • 医院感染基本概念 • 常见医院感染类型及案例分析 • 诊断方法与治疗原则 • 消毒隔离技术操作规范 • 个人防护与职业暴露处理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提高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通过培训,使医务人员充分了解医院感染的定义、危害、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从而提高 对医院感染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免去人群密集场所。
泌尿道感染
发病机制和危险因素
泌尿道感染主要由细菌引起,危险因素包括 尿路梗阻、免疫力低下等。
诊断和治疗
根据尿液常规检查和细菌培养结果进行诊断 ,治疗包括抗感染治疗、对症治疗等。
临床表现
尿频、尿急、尿痛等。
预防措施
保持个人卫生,如勤换内裤、清洗外阴等; 避免长时间憋尿;多饮水,增加尿量。
手术部位感染
发病机制和危险因素
手术部位感染主要由细菌引起,危险 因素包括手术创伤、免疫力低下等。
医院感染控制培训ppt课件

交大一附院八名新生儿死亡事件
3月18日、19日,北京市儿童医院陆续接收了天津市蓟县妇幼保健院转来的6名重症患儿,3月22日5名患儿死亡。 据专家组调查,天津市蓟县妇幼保健院的新生儿暖箱 污染严重,清洁消毒不彻底。该院新生儿吸氧所用的湿化瓶没有更换,消毒液浓度也不合格。该院医务人员严重缺乏医院感染防控相关知识。该院新生儿病区布局及工作流程完全不符合环境卫生学和感染控制的要求,不能保证手术安全。 院长、副院长、医务 科主任、新生儿科主任、 新生儿科护士长被撤销 职务。
2.对策
(1)转变观念 全员参与:上到院长下到清洁工人都必须参与。 严格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及重点部门(手术室、供应室、ICU)的管理制度等。 注意细节:感染的概念很简单,但内容涉及面广,相关部门多,观念更新快,但真正要落实好这一工作是要加强细节的管理。比如:洗手、垃圾的分放、被服不可放于地面、地面清扫的方法、备皮……。 标准预防及职业暴露。
39741
779.2
接触仪器
14
15200
1085.7
接触污衣物
13
21572
1059.3
肠镜检查
4
160
40.0
某医院传染科职工进行不同工作后手指带菌数
传播途径-血液/体液传播 血液、血液制品、输液制品在采用、制作、包装、运输、保存、输注等操作过程中遭污染而造成感染
(3)易感宿主
+
物品
直接接触传播:病人或医务人员直接(不经媒介)与感染源接触而获得感染。 间接接触传播:病原体通过媒介物(如污染的手及器械等)传给易感者。 侵入性操作:是医院中特有的传播方式,较常见。
直接感染
间接感染
工作类型
检查次数
岗前培训及全院医务人员院感知识培训ppt课件

二、推荐性卫生行业标准 (一)WS/T 311-2009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二)WS/T 312-2009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 (三)WS/T 313-2009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2012 消毒技术规范 2012 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
你必须知道的感染控制政策(1)
医务人员的手卫生制度
职业暴露与防护 手卫生 目标性监测(包括现患率调查、外科切 口感染率、尿管相关感染、静脉留置 导管相关感染、针刺伤发生率等)
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场景
收拾污物
分离输液器时
环境卫生学监测
2001上海手术室医院感染 暴发流行事例
某医院儿科心脏术后18 例肺炎克雷白杆菌血液感 染
某医院心脏手术后鲍曼 不动杆菌血液感染暴发
你必须知道的感染控制政策(2)
标准预防制度与个人防护措施
你必须知道的感染控制政策(3)
医疗废物的管理
让我们从手卫生开始起!
手卫生(hand hygiene): 是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 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1.洗手(hand washing):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 流动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肤污 垢、碎 屑和部分致病菌的 过程。
医疗废物的概念:
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 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 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 传染病人和疑似传染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 按医疗废物处理。
医
疗 废
输 液
物
管
转
运
掠
影
输
液
管
医疗废物分类?
药物性废物 化学性废物 感染性废物 病理性废物 损伤性废物
抗生素、疫苗、血液制品等 过氧乙酸、戊二醛、汞温度计 棉球棉签、引流条、培养基、注射器 人体组织器官、病理腊块等 针头、缝合针、手术刀片、玻璃安瓿
2012 消毒技术规范 2012 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
你必须知道的感染控制政策(1)
医务人员的手卫生制度
职业暴露与防护 手卫生 目标性监测(包括现患率调查、外科切 口感染率、尿管相关感染、静脉留置 导管相关感染、针刺伤发生率等)
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场景
收拾污物
分离输液器时
环境卫生学监测
2001上海手术室医院感染 暴发流行事例
某医院儿科心脏术后18 例肺炎克雷白杆菌血液感 染
某医院心脏手术后鲍曼 不动杆菌血液感染暴发
你必须知道的感染控制政策(2)
标准预防制度与个人防护措施
你必须知道的感染控制政策(3)
医疗废物的管理
让我们从手卫生开始起!
手卫生(hand hygiene): 是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 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1.洗手(hand washing):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 流动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肤污 垢、碎 屑和部分致病菌的 过程。
医疗废物的概念:
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 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 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 传染病人和疑似传染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 按医疗废物处理。
医
疗 废
输 液
物
管
转
运
掠
影
输
液
管
医疗废物分类?
药物性废物 化学性废物 感染性废物 病理性废物 损伤性废物
抗生素、疫苗、血液制品等 过氧乙酸、戊二醛、汞温度计 棉球棉签、引流条、培养基、注射器 人体组织器官、病理腊块等 针头、缝合针、手术刀片、玻璃安瓿
医院感染知识培训ppt课件

20~30%。
.
医务人员体各个部位的皮肤菌落数量不同。 医务人员手部的菌落数量3.9×104-4.6×106。 培养皿显示:医务人员的手很容易受到暂居菌的污染。
护士的手在经过24小时培养后的结果
.
洗手前
洗手后
.
手卫生的定义
手卫生(hand hygiene): 为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 毒的总称。
.
医院感染的传播过程
医院感染的传播过程的3个环节
感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者(人群)
.
医院感染的来源
①交叉感染: 指病人、医院工作人员和探视者作为传染源,相互之间 传播。 ②环境感染: 指感染来自污染的医疗器械、用具、药物、制剂和其他 环境。 ③自身感染: 正常寄居于人体的病原体,因机体抵抗力下降,菌群失 调或治疗等为病原体提供了侵入门户而发生的感染。
.
医院感染概念
医院感染 :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 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 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 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要点 1、地点:在医院内发生。
2、人群:一切在医院内活动的人,主 要指病人。
3、后果:受到感染并出现症状
.
医院感染相关法律法规
•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2000年) •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国务院 2003年) •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卫生部 2003年) •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 •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 (2004年) •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5年)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2006年9月1日)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通知(2008年) •供应室管理规范(2009年行业标准) •供应室监测标准(2009年行业标准) •供应室技术操作规范(2009年行业标准)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2009年行业标准)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2009年行业标准) •感染监测规范(2009年行业标准) •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2009-10-01)
.
医务人员体各个部位的皮肤菌落数量不同。 医务人员手部的菌落数量3.9×104-4.6×106。 培养皿显示:医务人员的手很容易受到暂居菌的污染。
护士的手在经过24小时培养后的结果
.
洗手前
洗手后
.
手卫生的定义
手卫生(hand hygiene): 为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 毒的总称。
.
医院感染的传播过程
医院感染的传播过程的3个环节
感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者(人群)
.
医院感染的来源
①交叉感染: 指病人、医院工作人员和探视者作为传染源,相互之间 传播。 ②环境感染: 指感染来自污染的医疗器械、用具、药物、制剂和其他 环境。 ③自身感染: 正常寄居于人体的病原体,因机体抵抗力下降,菌群失 调或治疗等为病原体提供了侵入门户而发生的感染。
.
医院感染概念
医院感染 :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 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 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 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要点 1、地点:在医院内发生。
2、人群:一切在医院内活动的人,主 要指病人。
3、后果:受到感染并出现症状
.
医院感染相关法律法规
•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2000年) •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国务院 2003年) •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卫生部 2003年) •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 •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 (2004年) •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5年)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2006年9月1日)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通知(2008年) •供应室管理规范(2009年行业标准) •供应室监测标准(2009年行业标准) •供应室技术操作规范(2009年行业标准)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2009年行业标准)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2009年行业标准) •感染监测规范(2009年行业标准) •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2009-10-01)
医院感染培训ppt课件

07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
关键知识点总结
医院感染定义及分类
明确医院感染的基本概念,包括感染 部位、病原体种类等。
监测与报告制度
阐述医院感染监测的重要性,包括监 测方法、监测指标等,并介绍医院感 染报告制度及流程。
预防措施与控制策略
重点介绍手卫生、消毒隔离、无菌操 作等关键预防措施,以及针对不同类 型感染的特定控制策略。
接触隔离
适用于经接触传播的疾病,如肠 道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等。需 采取穿隔离衣、戴手套等措施。
严密隔离
适用于传染性极强的疾病,如霍 乱、鼠疫等。需采取严格消毒、
单独隔离等措施。
05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策 略
抗菌药物种类及作用机制
青霉素类
通过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达到杀 菌作用,主要用于治疗敏感菌引起的 各种感染。
重要性
预防医院感染对于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医院感染不仅会增 加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还可能引发医疗纠纷和社会问题。因此,加强医院感染 预防与控制是医院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02
医院感染诊断与监测
诊断标准及流程
诊断标准
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 等综合判断,确定医院感染的诊断 标准。
氨基糖苷类
主要作用于细菌体内的核糖体,抑制 细菌蛋白质合成,并破坏细菌细胞膜 的完整性,主要用于治疗需氧革兰阴 性杆菌所致的严重感染。
头孢菌素类
具有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耐青霉 素酶等特点,常用于治疗呼吸道、泌 尿生殖道等感染。
大环内酯类
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而发挥抗菌 作用,对革兰阳性菌和部分革兰阴性 菌有强大的抗菌活性。
置。
清洁剂与消毒剂
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洗手液、 手消毒剂,并放置在方便取用
院内感染知识培训ppt课件

辐射消毒灭菌法
包括紫外线、红外线等,主要通过 破坏微生物的DNA结构,使其失 去繁殖能力而达到消毒灭菌的目的。
化学消毒灭菌法
包括气体熏蒸法、液体浸泡法等, 主要通过化学药剂使微生物的酶系 统失去活性,从而达到消毒灭菌的 目的。
操作流程与注意事项
操作流程
根据所选用的消毒灭菌方法,按照规 定的操作流程进行操作,确保消毒灭 菌的效果。
根据感染部位可分为呼吸道感染、泌尿 道感染、手术部位感染、血液感染等; 根据病原体种类可分为细菌感染、病毒 感染、真菌感染等。
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
发病原因
主要包括病原体传播、宿主易感性 增加、医疗操作及环境因素等。
危险因素
包括年龄、基础疾病、免疫功能低 下、侵入性操作、长期卧床等。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03
手卫生与无菌操作规 范
手卫生重要性及指征
手卫生是预防院内感染最基本、 最简单且行之有效的手段
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可以显著 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手卫生指征包括直接接触患者 前后、接触患者体液或分泌物 后、接触被患者污染的物品后 等
六步洗手法操作流程
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 揉搓
头孢菌素类
具有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耐青霉 素酶等特点,常用于治疗呼吸道、泌 尿生殖道等感染。
氨基糖苷类
主要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对革兰 氏阴性杆菌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
大环内酯类
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来发挥抗 菌作用,对支原体、衣原体等非典型 病原体有较好疗效。
合理使用原则与策略
明确指征
剂量与疗程
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转揉搓, 交换进行
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交 换进行
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课件ppt课件

2023
REPORTING
THANKS
感谢观看
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总结词
医疗废物管理制度是医院感染管理的 重要内容,可以有效防止医疗废物的 泄漏和传播。
详细描述
医院应制定医疗废物管理制度,明确 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运送、处置 等环节的管理要求,确保医疗废物的 安全处理。
2023
PART 04
常见医院感染病例及处理 方法
REPORTING
下呼吸道感染
宣传教育可以通过宣传册、视 频、讲座等形式进行,让患者 及其家属了解并掌握必要的预 防措施。
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与改进
医院应建立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体系,定期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进行评估和监测。 根据监测结果,及时发现和纠正感染管理中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
持续改进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
皮肤软组织感染
总结词
皮肤软组织感染是指皮肤和软组织被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性疾病。
详细描述
皮肤软组织感染主要表现为局部红肿、疼痛、发热等症状。处理方法包括局部清洁消毒、使用抗生素等,以控制 感染和促进愈合。
2023
PART 05
医院感染控制技能与培训
REPORTING
医务人员感染控制技能培训
医务人员应接受医院感染控制技 能培训,包括手卫生、防护用品 使用、隔离技术、医疗废物处理
确保病房和医疗区域的通 风良好,降低病毒在空气 中的浓度。
空气传播的预防措施
空气消毒
通风换气
使用紫外线或臭氧等空气消毒设备, 对病房和医疗区域进行定期消毒。
保持医疗区域的窗户开启,促进空气 流通。
减少探视
限制感染患者区域的探视人数,以减 少空气中的病毒颗粒。
院感知识培训PPT课件

结果反馈机制建立
建立定期的结果反馈机制,将监测结果及时反馈给相关科室和医务人员,提高其对医院感染的认知和重视程度。
执行情况评估
对反馈结果的执行情况进行定期评估,了解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防控措施的执行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为后续改进 提供依据。
持续改进方向和目标设定
持续改进方向
根据监测结果和评估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制定持续改进计划,明确改进方向 和具体措施。
常见感染部位
医院内常见的感染部位包括呼吸道、 泌尿道、手术部位、胃肠道和血液等 。
病原菌
引起医院感染的病原菌种类繁多,包 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其 中,耐药菌的出现给医院感染的治疗 和预防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CHAPTER 03
预防措施与控制策略
手卫生与消毒隔离制度
01
手卫,包括去除手部污染和减少细菌传
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保障患者安全
培训内容和目标
01
掌握医院感染的基本概 念、分类、危险因素等 基础知识
02
学习医院感染的预防和 控制措施,包括手卫生 、消毒隔离、无菌操作 等
03
了解医院感染监测和报 告制度,掌握相关数据 分析和应用技能
04
培养医务人员对医院感 染的敏感性和责任意识 ,提高防控能力
发病率及危害程度
发病率
医院感染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其发病率较高,不仅影响患者的治疗效 果和预后,还增加了医疗成本和患者的经济负担。
危害程度
医院感染的危害程度因感染部位、病原体种类和患者基础疾病等因素而异。严 重的医院感染可导致患者死亡,而一些轻微的感染也会影响患者的康复和生活 质量。
常见感染部位与病原菌
播等。
02 03
建立定期的结果反馈机制,将监测结果及时反馈给相关科室和医务人员,提高其对医院感染的认知和重视程度。
执行情况评估
对反馈结果的执行情况进行定期评估,了解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防控措施的执行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为后续改进 提供依据。
持续改进方向和目标设定
持续改进方向
根据监测结果和评估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制定持续改进计划,明确改进方向 和具体措施。
常见感染部位
医院内常见的感染部位包括呼吸道、 泌尿道、手术部位、胃肠道和血液等 。
病原菌
引起医院感染的病原菌种类繁多,包 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其 中,耐药菌的出现给医院感染的治疗 和预防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CHAPTER 03
预防措施与控制策略
手卫生与消毒隔离制度
01
手卫,包括去除手部污染和减少细菌传
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保障患者安全
培训内容和目标
01
掌握医院感染的基本概 念、分类、危险因素等 基础知识
02
学习医院感染的预防和 控制措施,包括手卫生 、消毒隔离、无菌操作 等
03
了解医院感染监测和报 告制度,掌握相关数据 分析和应用技能
04
培养医务人员对医院感 染的敏感性和责任意识 ,提高防控能力
发病率及危害程度
发病率
医院感染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其发病率较高,不仅影响患者的治疗效 果和预后,还增加了医疗成本和患者的经济负担。
危害程度
医院感染的危害程度因感染部位、病原体种类和患者基础疾病等因素而异。严 重的医院感染可导致患者死亡,而一些轻微的感染也会影响患者的康复和生活 质量。
常见感染部位与病原菌
播等。
02 03
医院感染知识岗前培训PPT课件【161页】

• 《医院手术部(室)管理规范(试行)》
• 2019年
• 《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管理规范》 • 关于加强非结核分枝杆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通知 •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和控制技术指南(试行)》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
-预防措施:消毒、灭菌、隔离、屏障护理等。
• 内源性感染(endogenous infections)
-又称难预防性感染或自身感染,病人体内的正常菌通过移 位或活动造成的感染。
-预防措施: (1)避免扰乱破坏病人的正常防御机制 (2)合理使用抗生素 (3)治疗潜在病灶和带菌状态 (4)采取保护性隔离和选择性去污染措施
科室内医院感染暴发的上报处置流程
短时间内发生3 例以上多种症状相同的感染病例
上报科室内负责人
科室内负责人证实后 上报
采取消毒隔离措施 作好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
医务处、护理部、医院感染管理科
控制医院感染重要环节
• 手卫生 • 无菌操作 • 消毒隔离 •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 传染病、耐药菌、感染病人监测与控制 • 污物的正确及时处理
医务人员的感染控制
人员要求: 1.上班时应着装整洁(清洁、平整、合身),不穿响底鞋,
不留长指(趾)甲,不涂指(趾)甲油。不戴首饰(戒 指、手圈、吊耳环)。 2.为病人作检查或治疗前,应戴工作帽、口罩,清洁洗手。 3.持续性治疗检查、护理病人时,每接触一位病人前后,用 肥皂和流动水洗手,或用快速抗菌消毒剂揉搓手2分钟。
液拖地或喷洒地面。
空气消毒
紫外线灯消毒:紫外线照射对人的眼睛、皮肤有一定伤 害,使用时眼睛不能直视,也不能直接照射人的皮肤.
医院感染知识培训知识ppt课件

03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专业人员的培训和引进,提高医院感染防控
水平。
加强医院感染监测与报告
01
定期开展医院感染监测
通过收集和分析医院感染病例数据,评估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及时发现
和解决潜在问题。
02
建立医院感染报告制度
鼓励医务人员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病例,确保相关信息能够迅速传递和处
理。
03
加强与其他医疗机构的交流与合作
为预防接触传播,医护人员需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在接触患者 和污染物后应立即洗手或使用手消毒剂。同时,患者和家属也应 保持手卫生,避免直接接触患者伤口、血液等。
飞沫传播
飞沫传播是指病原体携带者通过咳嗽、打喷嚏、谈话等方式 将含有病原体的飞沫散播到空气中,被易感者吸入而导致的 传播。
为预防飞沫传播,医院应加强空气流通,定期开窗通风;患 者和家属在咳嗽、打喷嚏时应使用纸巾掩住口鼻,避免直接 面对他人;医护人员在与患者交流时应保持一定距离,佩戴 口罩。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总结词
抗菌药物的滥用会导致耐药菌株的产生和医院感染的增加,因此必须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详细描述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病原学检查结果,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并制定个性化的用药 方案。同时,应遵循抗菌药物的用药原则,避免长时间、大剂量使用抗菌药物,以减少
耐药菌株的产生和医院感染的发生。
05
血液传播
血液传播是指病原体通过血液、血液制品或共用注射器等途径导致的传播。
为预防血液传播,医护人员在进行有创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消毒和防护规范,确保 使用的医疗器械和注射器等无菌;同时,避免共用注射器和其他可能接触血液的 器具。
其他传播途径
其他传播途径包括消化道传播、呼吸 道传播等。在医院中,患者之间的交 叉感染也可能发生,因此医院应加强 患者管理,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医院感染知识培训-ppt课件

血透丙肝暴发事件屡见报道
卫生部通报20名山西太原血透染丙肝事件 安徽霍山血透病人复检28人确认感染丙肝病毒 安徽安庆30余名血透病人感染丙肝病毒 安徽再现“丙肝事件” 寿县16人感染 透析期间14名病人患上丙肝,白银市医院成被告 无锡滨湖医院血透病人惊爆丙肝交叉感染 尿毒症病人血透治疗后染丙肝告医院索赔140万 大理州人民医院血液透析患者感染丙肝57例 我们身边也有血透丙肝事件……
干手措施 × × × × √
最简单、最有效、最方便、最经济的措施是:认真、规范地洗手 但要能够经常和适时的洗手 严格实施正确的洗手规则可减少医院感染20~30%
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
规范合理的洗手设备
什么时间洗手?
直接接触病人前后; 摘手套后(戴手套不能代替洗手); 不论是否戴手套,进行侵袭性操作前;
回收、暂存、登记
专人回收,运送前应当称重(或记件)并双方(科室和回收人员)登记签字 黄色垃圾袋做到有效封口,并注明垃圾产生单位、数量 暂存时间不得超过48小时 科室和回收人员的医疗废物分类收集登记本至少保存三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80号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卫生部《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
卫生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医疗废物管理行政处罚办法 》
1
卫生手消毒后医务人员手表面的菌落总数应≤10cfu/cm2。
2
外科手消毒后医务人员手表面的菌落总数应≤ 5cfu/cm2
医务人员手卫生要求
无生命的环境是病原体的储存库!
第一步 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摩擦 (内)
第二步 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搓擦(外)
院长、副院长、医务科主任、新生儿科主任、新生儿科 护士长被撤销职务。
2009年又一件让人震惊的感染事件
医院感染知识培训ppt课件【90页】

MDRO防控措施
医生下接触隔离医嘱,在多重耐药菌登记本做好登记,护士在护 理单做好记录。
抗菌药物导向性管理:根据药敏选用抗菌素。 接触隔离:单间隔离、集中隔离、床旁隔离 手卫生 医用物品专人专用 空气、医用物品表面、床单元旳消毒。 病人所有旳垃圾均是医疗垃圾,用双层黄色医疗废物垃圾袋。 接触隔离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
各类用品表面消毒
1.病房内桌子、椅子、床头柜用清洁的湿抹布檫拭。 2.当用品表面受到病原菌的污染时,必须进行严格的消毒
中水平消毒法:杀灭除芽胞外致病微生物; 超声波、碘类、醇类、酚类.
低水平消毒法:杀灭细菌繁殖体 亲脂病毒; 单链季胺盐 、双胍类等.
医疗用品危险性分类:2012年《医疗机构消毒技术 规范》分类原则
低度危险性物品: 这类物品或器材仅与健康无损皮肤接触 如血压计袖带、床面、被褥、毛巾、止血带、桌面 和家具等…… 低度危险性物品一般需要中效消毒、低效消毒或清 洁处理
医院感染的诊断依据
1.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化验检查以及其他 的辅助检查方法
2.包括X线、B超、CT、活体组织检查、针 刺抽吸物结果等
3.判断医院感染是要求有可靠的临床、实验 室或其他检查资料
4.进行综合分析判断
最常见的医院感染
呼吸道感染 皮肤软组织感染 泌尿道感染 手术部位感染
散发病例24小时内报院感科。 暴发病例立即报告。
上海市卫生局吊销主任医师徐某《医师执业证书》。
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意义及其重要 性
1.感控工作是医院医疗安全核心工作 2.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 3. 减少医院感染等于创造了经济效益
培训提纲
1、医院感染的定义 2、医院感染暴发 3、手卫生 4、多重耐药菌 5、消毒灭菌、隔离与医院感染控制 6、医疗废物
院感知识培训ppt课件完整版

环氧乙烷灭菌过程安全防范措施
环境安全
确保灭菌环境通风良好,避免环氧乙烷气体浓度过高导致中毒;在 灭菌过程中,严禁明火和静电等火源。
操作安全
操作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熟悉环氧乙烷的性质和操作规程;在操 作过程中,应佩戴防护用品,避免直接接触环氧乙烷气体和液体。
废弃物处理
对于废弃的环氧乙烷包装物和残留物,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避 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六步洗手法操作流程演示
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 搓
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转揉搓, 交换进行
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交 换进行
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 转揉搓,交换进行
将五个手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 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手套佩戴时机和更换频率要求
01泄物、伤口敷料等时应当戴
定期进行空气消毒
采用紫外线灯照射或空气消毒机等方式,杀灭空气中的病原微生物。
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医护人员进入手术室前需进行手部清洁和消毒,确保手术过程的无菌 操作。
加强对手术器械的清洗、消毒和灭菌
确保手术器械的清洁度和无菌状态,防止医源性感染的发生。
ICU患者护理中感染控制方法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对ICU病房进行定期清洁和消毒,保 持病房环境的清洁度。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
因感染部位和病原体不同而异,常见症状包括发热、局部红肿 热痛、功能障碍等。
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等综合分析判 断。
预防措施与控制策略
预防措施
加强医院环境卫生管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等。
控制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或同类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环境的清洁与消毒,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情况 住院患者一览表中应有感染标示 耐药菌患者的诊治流程
临床科室感控管理
换药应按清洁、感染、隔离伤口依次进行 特殊感染伤口(如皮肤炭疽、破伤风、气性坏疽、朊毒体
感染等)应在诊室或病室内换药,不得进入换药室,并严 格执行接触隔离
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应立即消毒处理 多重耐药菌感染暴发或者疑似暴发时增加清洁、消毒频次 多重耐药菌感染/定植患者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及时密封、 双层袋、标示;锐器放入锐器盒内。
多重耐药菌的监测
重点监测的多重耐药菌
MRSA、VRE 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等肠杆菌科
医院感染控制的目标
— 理想的患者效果 — 感染率下降 — 并发症控制 — 住院日数减少 — 死亡率减低 — 最终目标是为减少医院感染和由此
所造成的损失… 等等。 患者零死亡、医院内病人零交叉感染、医护人员零感染。
降低引起医院感染的危险 因素 减少医院感染发病及其引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防控
记住:我院重点监控的五类多重 耐药菌:
(一)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 球菌(MRSA)。 (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
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措施
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严格实施消毒隔离制度
单间隔离或同类感染/定植者安置同一房间 不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置管、有开放伤口或免疫功能抑制者安置同一房间 可能接触感染者或定植者的血液和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应戴手套,必要时穿隔离衣 尽可能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诊疗用具(听诊器、血压计等)专用 诊疗护理最后进行 需转科/去其他科室诊疗时应告知接受科室
在医院内获得的一切感染 感染地点---医院 感染对象---1、病人(住院、门诊、急诊)
2、陪护、探视 3、医务人员
医院感染的因与果??
医疗过程的相关感染
医人播种
病人受害
外源性:病原微生物来自病人体外 —已感染的病人及带菌者 —环境储源:ICU的环境或液体可成为 某些病原微生物存活并繁殖的场所
(交叉感染)
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 消毒隔离措施
感染者或携带者应隔离至临床症状好转或治愈、培养阴性,方可解除 隔离,解除隔离时应对房间进行彻底终末消毒。
院感办每天按照检验科填报的《多重耐药菌监测报告表》到科室监督 多重耐药菌(MDRO)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反馈、 指导,并请科室负责人签名。
医务人员《院感知识培训》
****人民医院院感科
医院感染控制
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废物处理
职业暴露的预防与控制
医生的职责:
感染监控医师职责、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合理使用抗生素原则、 医院感染暴发处置
医院感染的定义
广义:任何人员在医院活动期间遭受病原体侵
袭而引起的任何诊断明确的感染或疾病。
细菌 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
发现上述多重耐药菌感染,依据药敏结果用药,采取有效 防控措施,报告院感办
手卫生知识
手卫生的指征(2前3后)
1.接触患者前。 2.接触患者后(包括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
动到清洁部位及摘手套后)。
在该病人转送去其他科室时,必须由一名工作人员陪同,并向接收方说明对 该病人应使用接触传播预防措施。
接收部门的器械设备在病人使用或污染后进行清洁消毒。
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 消毒隔离措施
非急诊用仪器(如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表、输液架)等应专用。其 他不能专人专用的物品(如轮椅、担架),在每次使用后必须用 1000mg/l有效氯溶液消毒。
对(MDRO)的患者进行追踪,每周应到相应的科室不少于2次监督 (MDRO)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直至解除隔离。
加强诊疗环境清洁、消毒 及医疗废物管理
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使用专用的抹布等
注重:医务人员和患者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消毒 (如心电监护仪、微
量输液泵、呼吸机等医疗器械的面板或旋钮表面、听诊器、计算机键盘和鼠标、电话 机、患者床栏杆和床头桌、门把手、水龙头开关等)
戴手套 必要时穿隔离衣
患者完套转成和诊诊隔疗离或护衣外理至出操黄作色时,垃:离 圾开 袋病 中人 ,床 并旁 洗或 手房 或间 快前 速, 手必 消须 毒及 剂时消脱毒去手手。
多重耐药菌感染/定植患者转诊之前应当通知接诊科室
如病人需离开隔离室外出诊断、治疗,都应先电话通知相关科室,以便其它 科室作好准备,防止感染的扩散。
进行床旁诊断(如拍片、心电图)的仪器必须在检查完成后用75%酒 精进行擦拭三遍消毒。1000mg/L 含氯消毒剂(前提不损伤仪器)
病房应当使用专用的清洁和消毒用品; 对患者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设备设施表面,应当每天进行清洁和1000mg/l
有效氯溶液擦拭消毒。 使用过的抹布、拖布必须用1000mg/l有效氯溶液浸泡消毒处理。
内源性:微生物来自病人体内或体表的正 常菌群或条件致病菌,包括外来的定植菌
(自身感染)
可预防性感染
难以预防性感染
重大感染暴发事件回顾
医院感染防控像一座大坝、一道防线,保护着患者的安危, 保护着医院的正常运行,保护着医疗行业的声誉。
临床科室感控情况
收治患者的安置 感染与非感染患者分室安置 特殊感染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须单间隔离
切实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加强医院环境卫生管理、医疗废物管理 重视物业、探视、陪人管理 加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
严格实施隔离措施
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时:
将高度疑似或确诊多重耐药菌感染/定植患者安排 在最后进行
接触多重耐药菌感染、定植患者的伤口、溃烂面、 粘膜、血液、体液、引流液、分泌物、排泄物时 需做到:
多重耐药菌相关概念
记住多重耐药菌(MDRO)的定义 多重耐药菌(MDR)
一种细菌对3类或3类以上抗菌药(如氨基糖苷类、红霉素、 β-内酰 胺类)同时耐药
泛耐药菌(XDR)
一种细菌对除一到两种抗生素之外的所有抗生素都耐药
全耐药菌(PDR)
一种细菌对本身敏感的所有抗菌药物都耐药
临床科室感控管理
换药应按清洁、感染、隔离伤口依次进行 特殊感染伤口(如皮肤炭疽、破伤风、气性坏疽、朊毒体
感染等)应在诊室或病室内换药,不得进入换药室,并严 格执行接触隔离
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应立即消毒处理 多重耐药菌感染暴发或者疑似暴发时增加清洁、消毒频次 多重耐药菌感染/定植患者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及时密封、 双层袋、标示;锐器放入锐器盒内。
多重耐药菌的监测
重点监测的多重耐药菌
MRSA、VRE 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等肠杆菌科
医院感染控制的目标
— 理想的患者效果 — 感染率下降 — 并发症控制 — 住院日数减少 — 死亡率减低 — 最终目标是为减少医院感染和由此
所造成的损失… 等等。 患者零死亡、医院内病人零交叉感染、医护人员零感染。
降低引起医院感染的危险 因素 减少医院感染发病及其引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防控
记住:我院重点监控的五类多重 耐药菌:
(一)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 球菌(MRSA)。 (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
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措施
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严格实施消毒隔离制度
单间隔离或同类感染/定植者安置同一房间 不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置管、有开放伤口或免疫功能抑制者安置同一房间 可能接触感染者或定植者的血液和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应戴手套,必要时穿隔离衣 尽可能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诊疗用具(听诊器、血压计等)专用 诊疗护理最后进行 需转科/去其他科室诊疗时应告知接受科室
在医院内获得的一切感染 感染地点---医院 感染对象---1、病人(住院、门诊、急诊)
2、陪护、探视 3、医务人员
医院感染的因与果??
医疗过程的相关感染
医人播种
病人受害
外源性:病原微生物来自病人体外 —已感染的病人及带菌者 —环境储源:ICU的环境或液体可成为 某些病原微生物存活并繁殖的场所
(交叉感染)
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 消毒隔离措施
感染者或携带者应隔离至临床症状好转或治愈、培养阴性,方可解除 隔离,解除隔离时应对房间进行彻底终末消毒。
院感办每天按照检验科填报的《多重耐药菌监测报告表》到科室监督 多重耐药菌(MDRO)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反馈、 指导,并请科室负责人签名。
医务人员《院感知识培训》
****人民医院院感科
医院感染控制
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废物处理
职业暴露的预防与控制
医生的职责:
感染监控医师职责、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合理使用抗生素原则、 医院感染暴发处置
医院感染的定义
广义:任何人员在医院活动期间遭受病原体侵
袭而引起的任何诊断明确的感染或疾病。
细菌 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
发现上述多重耐药菌感染,依据药敏结果用药,采取有效 防控措施,报告院感办
手卫生知识
手卫生的指征(2前3后)
1.接触患者前。 2.接触患者后(包括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
动到清洁部位及摘手套后)。
在该病人转送去其他科室时,必须由一名工作人员陪同,并向接收方说明对 该病人应使用接触传播预防措施。
接收部门的器械设备在病人使用或污染后进行清洁消毒。
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 消毒隔离措施
非急诊用仪器(如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表、输液架)等应专用。其 他不能专人专用的物品(如轮椅、担架),在每次使用后必须用 1000mg/l有效氯溶液消毒。
对(MDRO)的患者进行追踪,每周应到相应的科室不少于2次监督 (MDRO)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直至解除隔离。
加强诊疗环境清洁、消毒 及医疗废物管理
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使用专用的抹布等
注重:医务人员和患者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消毒 (如心电监护仪、微
量输液泵、呼吸机等医疗器械的面板或旋钮表面、听诊器、计算机键盘和鼠标、电话 机、患者床栏杆和床头桌、门把手、水龙头开关等)
戴手套 必要时穿隔离衣
患者完套转成和诊诊隔疗离或护衣外理至出操黄作色时,垃:离 圾开 袋病 中人 ,床 并旁 洗或 手房 或间 快前 速, 手必 消须 毒及 剂时消脱毒去手手。
多重耐药菌感染/定植患者转诊之前应当通知接诊科室
如病人需离开隔离室外出诊断、治疗,都应先电话通知相关科室,以便其它 科室作好准备,防止感染的扩散。
进行床旁诊断(如拍片、心电图)的仪器必须在检查完成后用75%酒 精进行擦拭三遍消毒。1000mg/L 含氯消毒剂(前提不损伤仪器)
病房应当使用专用的清洁和消毒用品; 对患者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设备设施表面,应当每天进行清洁和1000mg/l
有效氯溶液擦拭消毒。 使用过的抹布、拖布必须用1000mg/l有效氯溶液浸泡消毒处理。
内源性:微生物来自病人体内或体表的正 常菌群或条件致病菌,包括外来的定植菌
(自身感染)
可预防性感染
难以预防性感染
重大感染暴发事件回顾
医院感染防控像一座大坝、一道防线,保护着患者的安危, 保护着医院的正常运行,保护着医疗行业的声誉。
临床科室感控情况
收治患者的安置 感染与非感染患者分室安置 特殊感染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须单间隔离
切实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加强医院环境卫生管理、医疗废物管理 重视物业、探视、陪人管理 加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
严格实施隔离措施
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时:
将高度疑似或确诊多重耐药菌感染/定植患者安排 在最后进行
接触多重耐药菌感染、定植患者的伤口、溃烂面、 粘膜、血液、体液、引流液、分泌物、排泄物时 需做到:
多重耐药菌相关概念
记住多重耐药菌(MDRO)的定义 多重耐药菌(MDR)
一种细菌对3类或3类以上抗菌药(如氨基糖苷类、红霉素、 β-内酰 胺类)同时耐药
泛耐药菌(XDR)
一种细菌对除一到两种抗生素之外的所有抗生素都耐药
全耐药菌(PDR)
一种细菌对本身敏感的所有抗菌药物都耐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