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向我们走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向我们走来

一、《华盛顿协议》:我国工程人才走向国际的“门槛”

目前,世界上有6项关于工程教育学历或从业资格互认的国际性协议,其中3项是关于高等工程教育学位(学历)互认的协议,即《华盛顿协议》、《悉尼协议》和《都柏林协议》;另外3项是工程师专业资格互认的协议,即《工程师流动论坛协议》、《亚太工程师计划》和《工程技术员流动论坛协议》。签署时间最早、缔约方最多的是《华盛顿协议》,也是世界范围知名度最高的工程教育国际认证协议。

《华盛顿协议》(Washington Accord)是1989年由美国、加拿大、英国、爱尔兰、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的民间工程专业团体代表上述6国签订的国际性协议。该协议承认签约国所认证的工程专业(主要针对四年制本科高等工程教育)培养方案具有实质等效性,认为经任何缔约方认证的专业的毕业生均达到了从事工程师职业的学术要求和基本质量标准。1997年各缔约方召开大会,重新讨论了1989年的协议内容,修改并通过了《已认证的工程专业学位培养计划的等同性认定》(Recognition of Equivalency of Accredited Engineering Edu cation Programs Leading to the Engineering Degree),这是《华盛顿协议》(199 7年)的主体部分。

《华盛顿协议》的核心内容是经过各成员组织认证的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具有实质等效性(s ubstantial equivalence)。等效性是指任何成员在认证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时所采用的标准、政策、过程以及结果都得到其他所有成员的认可。《华盛顿协议》不仅在高等工程教育认证上意义重大,也为执业资格的认证奠定了良好基础,促进了全球工程师的流动。

二、加入《华盛顿协议》对我国至关重要

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直接目标是加入《华盛顿协议》。作为非英语发展中国家,我国工程教育发展迅速,但缺乏完善的认证制度;工业发展对人才质量和数量需求日增,但其发展远不能满足需要。制定具有国际实质等效性的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争取早日加入《华盛顿协议》,对我国具有特殊意义。

加入《华盛顿协议》能促进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质量的提高。成为《华盛顿协议》成员,意味着本国或本地区工程教育质量得到国际权威标准的肯定,从而提高本国或本地区高等工程教育的声誉。通过加入《华盛顿协议》,达到协议的要求并接受相关审查,可以明确工程教育专业质量的国际标准和基本要求,促进高等院校和专业进一步办出特色和优势,可以改善教学条件、促进对教学经费的投入,可以促进教师队伍的建设和专业化发展,还可以发现大学相关专

业院系教学管理的薄弱环节,促进建立科学规范的教学质量管理和监控体系,从而提高大学教学管理水平。

加入《华盛顿协议》能加强高等工程教育与工业界的联系。随着经济改革深入,大学与工业企业的联系不断增强,但仍缺乏有效的连接纽带。加入《华盛顿协议》就意味着建立了高等工程教育与工业企业间的纽带,通过认证的制度和组织的运作,把工业界对工程师的要求及时地反馈到工程师培养过程中来,为高等工程教育专业改革与发展导向,进而强化和深化高等工程教育与工业界的关系。

加入《华盛顿协议》有利于提升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华盛顿协议》的缔约组织大多是综合性的认证机构,既负责认证工程教育的学位(学历),也认证工程师的职业资格,从而在各国各地区构成一个完善的工程质量保证和评价体系。因此,加入《华盛顿协议》能促进我国高校工程专业的国际化,促进获得学位的工程本科毕业生的国际流动,为工程师执业资格认证奠定良好的基础,也为我国与各成员国之间的平等交流、加入其他国际性互认协议提供平台,从而扩大我国工程教育的国际影响。

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风生水起

目前,我国的工程教育规模居世界第一,2006年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1848万,其中工科专业在校生为600万。但是,工程教育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等指标与世界水平相差甚远。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和挑战。如工程教育体系不够健全,工程教育和工业界脱节,课程体系相对陈旧,工科教师队伍普遍缺乏工程经历,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缺失,工程师培养体系不够健全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放眼国际,建立具有国际实质等效性的我国工程教育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研究院出炉的《国际竞争力报告》指出,根据对“工程教育市场提供合格工程师能力”的统计,我国在49个排序国家中居于末尾。

统计数据表明,我国相当一部分工科毕业生存在动手能力弱、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弱、专业面窄等问题,难以满足社会需求。同时,我国工程教育面临不少难题和挑战,如工程教育体系不够健全,工程教育和工业界脱节;课程体系相对陈旧,工科教师队伍普遍缺乏工程经历;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缺失等。要解决上述问题,必须切实构建工程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推进产学研结合,加快紧缺人才培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而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一种有效途径。

三、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开展

工程教育认证制度源自西方,是国家对高校培养出的人才是否合格的一种认可。我国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工作始于2006年。2006年3月17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成立教

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的通知(教高厅函[2006]5号)》。同时,机械工程、电子工程、化工、计算机等4个专业试点工作组先后成立,并完成了对8所高校的认证试点,清华大学等8所参加专业认证试点工作的高校获得了“通过认证,有效期三年”的结论;其中,化学工程与工艺类专业2个,分别是清华大学和天津大学。

2007年6月9日~10日,教育部在北京举行大会,首次成立了75名各领域专家组成的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担任主任委员。委员会实行任期制,首届任期自2007年至2011年。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会上指出,在我国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积极努力为加入《华盛顿协议》做准备。我国计划在2009年申请加入《华盛顿协议》。

2007年8月28日,教育部发布《关于成立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专业认证分委员会(试点工作组)的通知(教高司函[2007]142号)》,设立了机械类、化工类2个专业认证分委员会,电气类、计算机类、地矿类、轻工与食品类、交通运输类、环境类、水利类7个专业认证试点工作组。在2006年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化工、计算机等4个专业率先开展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的基础上,今年又有环境、水利、轻工、食品、地矿等5个专业纳入试点范围。同时,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大等10所大学已被列为工程教育改革试点学校。此外,教育部今年将对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等18所高校的18个试点专业进行入校认证;其中,参加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认证的高校是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和北京化工大学。

至此,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我国工程教育认证的组织体系已初步建立。

按计划,截至2007年底,教育部总共将在10个专业开展80多个专业认证试点工作。20 09年,我国认证学科将达到近30个,同时申请加入《华盛顿协议》。如果一切顺利,预计到2011年,我国已取得认证的高校工科专业毕业生将会获得海外就业的“通行证”,到国外就业时会享受与其他成员国学生同等的待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